T∕CGDF 00035-2022 农田土壤固碳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 当季.pdf

T∕CGDF 00035-2022 农田土壤固碳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 当季.pdf

ID:83125705

大小:358.92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3-10-24

上传者:130****3912
T∕CGDF 00035-2022 农田土壤固碳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 当季.pdf_第1页
T∕CGDF 00035-2022 农田土壤固碳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 当季.pdf_第2页
T∕CGDF 00035-2022 农田土壤固碳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 当季.pdf_第3页
T∕CGDF 00035-2022 农田土壤固碳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 当季.pdf_第4页
T∕CGDF 00035-2022 农田土壤固碳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 当季.pdf_第5页
T∕CGDF 00035-2022 农田土壤固碳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 当季.pdf_第6页
T∕CGDF 00035-2022 农田土壤固碳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 当季.pdf_第7页
T∕CGDF 00035-2022 农田土壤固碳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 当季.pdf_第8页
T∕CGDF 00035-2022 农田土壤固碳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 当季.pdf_第9页
T∕CGDF 00035-2022 农田土壤固碳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 当季.pdf_第10页
资源描述:

《T∕CGDF 00035-2022 农田土壤固碳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 当季.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CCSB10T/CGDF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团体标准T/CGDF00035-2022农田土壤固碳评价技术规范第1部分当季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griculturalsoilcarbonsequestrationPart1Oneplantingperiod2022-12-19发布2022-12-26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发布I 目录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评价原则...............................................35评价流程...............................................46评价指标...............................................57评价方法...............................................88数据的质量保证.........................................89评价报告...............................................8附录A...................................................9附录B..................................................11参考文献................................................12II 前言GB/T1.1—2020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提出并归口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丰合宇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标准工作委员会李利红、王倩倩魏天亮、王静III 农田土壤固碳评价技术规范第1部分当季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当季农田土壤固碳水平的术语与定义、评价原则、评价流程、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数据质量保证、验证和评价报告。本文件适用于评价机构对农田土壤固碳水平的评价,特别是开展农田作物产量反映农田土壤固碳情况的评价工作;可作为作物种植时间为一年以内,多2规范性引用文件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618GB5084GB/T30600通则HJ555NY/T496通则NY/T2911-2016NY/T1121.1-2006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NY/T1121.4-2006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NY/T1121.6-2006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85-1988土壤有机质测定法RB/T075-2021农田固碳技术评价规范DB11/T1562-20183术语和定义1 3.1土壤碳库soilcarbonpool土壤碳库是指土壤中碳的储存库,包括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无机碳。其单位为质量单位。3.2土壤容重soilbulkdensity土壤容重指自然结构状况下单位体积的烘干土样质量,又称“土壤假比重”。3/厘米。3.3农田土壤固碳量agriculturalsoilcarbonsequestration是指人为投入有机质经过农业作业所形成的农田土壤碳库增量。3.4当季oneplantingperiod//拉秧、土(园)地3.5耕层cultivatedlayer15~30cm。3.6土壤有机碳soilorganiccarbon土壤有机物质中所含的碳。时常缩写为SOC。3.7额外extra采用新方法/工艺//工艺//工艺//功能。2 3.8泄漏leak3.9逆转deteriorate在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步提升的过程中,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出现下降。4评价原则4.1农田土壤的固碳技术规则应遵循农学、土壤学、生态学、耕作制度等科学4.2准确性尽可能减少偏差和不确定性,确保农田土壤固碳评价技术的实施和结果是准确的、可对比的、无误导的。4.3保证评价流程、评价过程以及评价报告的完整性。包含技术应用评价的实用性、经济性及环境效应的综合评价。4.4适用性适用于当季的农田土壤开展与作物产量相关联的土壤固碳水平评价,且根据种植地块、作物、季节的不同,适当开展评价。4.5可验证性通过与农田土壤利用相关的不同要素各自对应的演进路径与结果,验证评价结果的正确性。3 5评价流程5.1流程图评价流程包括:机构提交评价申请资料、受理申请并成立评价工作委员会(组)、制定测量与评价方案、收集资料和数据、开展固碳数据测量工作、评价工作组验证测量结果、编制评价报告。具体如图1所示。机构提交评价申请资料受理申请并成立评价工作委员会(组)制定固碳测量与评价方案提出改进建议开展实地计量与测量验证未通过验证测量结果验证通过编制评价报告图1评价流程4 5.2申请人承诺申请人提出申请时应提交申请人承诺。申请人承诺是评价报告的基础依据,包括但不限于:1)评价地块的权属、经营者、坐标、面积;234)固碳深度与碳库提升幅度;5)自愿条款。6评价指标6.16.1.1指标类型分为考核性和支撑性两种。指标采用赋分制,支撑性指标采用0/1分制,有则赋1,无则赋0;考核性指标采用0~10分制,0分为最差,10分为最佳。发生的辅助性指标。6.1.2指标分级6.2指标体系结构表1评价指标体系结构5 编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说明1地块信息权属/经营/四至/面积/水旱/土壤质地制度/台账/工具簿/名单/检测报告/测土配方施肥2文档与报告通知单/土壤剖面样本完整性测土配方施肥执行3种植计划/肥料计划情况4承诺(固碳计划)固碳土壤深度/提升幅度/投入计划5种植组合品种/产量6肥料组合品种/用量7技术成熟职责分工农资采购/出入库/施用8度稳定支撑供应商/服务商/收购商/技术9执行标准方法/产品/安全10减灾措施保险/政府报备/自我储备11设施建筑物/道路/水电装备强度12机具单位面积功率13单产量销售量/转化量/自我消费量执行力14综合养分管理离田回归比例/直接还田量15农田固碳当期能力单位产量固碳/单位销量固碳/单位收入固碳16水平持久能力黄腐酸/胡敏酸/胡敏素占有机质比例6.3指标基线评价指标基准值(线)的确定遵循以下原则:1)申请人承诺值;2)该地块普查公报值;3)指标适用标准的发布值;45)行业平均值;6)本地块连续三年或以上平均值;前6项都没有时,进行首次测量/检测值。该值可设为基期值,供后期判定作基准。具体核算方法请参见附录A。6 6.4监测6.4.1申请人应建立土壤固碳持久力监测计划,用于指导测土配方施肥中的土壤1)土壤容重。按NY/T1121.4-2006执行;2)有机碳或有机质含量(g/kg)。按NY/T1121.6-2006执行;3)黄腐酸含量(mg/kg)、胡敏酸含量(mg/kg)和胡敏素含量(mg/kg);4)土壤样品采集根据固碳深度,按NY/T1121.1-2006执行;5)定期采集土壤剖面样品。6式、地点和负责人。土壤检测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6.4.2农产品产量监测申请人应建立农产品采收监测计划用于指导产品分类,分级和销售。监测计划应包含但不限于:1)采收农产品的商品量和非商品量;2)各种农资的购买量、库存量和使用量;345)监测方法,包括实测、估算或计算方式;678)监测职责归属;9责人。申请人应采取必要措施,确保监测计划实用、有效。农产品计量器具精度应满足相关要求,每年定期交由具备计量检定资质的机构,按国家有关法规进行校准。7 7评价方法7.1评价工作依据本文件要求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相关等级评定。7.2根据本文件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工作委员会(组)对申请人提交的文件报告进行评审,评审后再进行现场调查核实确认。7.3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空间物理属性、实际种植情况、土壤理化指标和8数据的质量保证评价申请人应对与评价地块基准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和保存,包括但不限于:1)维持与加强一个完整的耕作信息体系;2)保持与耕作相关信息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保留外购农资的质检报告、送货单和发票,并记录存档;3的农产品数据误差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4)对农业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提升生产效率;进行种植不确定性评估。9评价报告评价工作委员会(组)负责编制评价报告。针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给出详细的评价基准、数据依据和计算过程,对引用的关键内容给出参考文件来源,做到数据和信息可信、内容精要、判定准确。评价报告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基本概况,包括项目农田土壤背景、应用现状和依托项目情况。2)评价目的与范围,包括评价内容、评价目的、评价准则和评价范围。3)评价过程与方法,包括评价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法。4)评价结果,包括各项指标数据分析与验证,评价农田土壤信息完整性、农田种植技术成熟度、农田耕作装备强度、农田管理执行力和农田土壤固碳水平。5)结论与分析,包括综合评估结果和改进措施。评价报告编写大纲(模板)请参见附录B。8 附录A评价指标值核算方法A.1产量台账申请人应建立农产品计量台账,记录每次采收、销售后的产品数量、单价和销售金额。A.2农产品总产量量和废弃量三部分。采收遗落、遗弃,以及拉秧时的产品不计入农产品产量。A.3农田土壤固碳量当季固碳层土壤有机碳的变化量根据当季种植结束时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检测值与种植施肥前的土壤有机碳检测值之差,差值大于零则为固碳,差值小于????×????×????????????−????????0????=12其中,C—土壤固碳量,单位为kg2A—土壤面积,单位为m;H—耕层深度,单位为cm;g/cm³;OC—种植后土壤有机碳含量百分比,单位%;OC0—种植前土壤有机碳含量百分比,单位%;44—12—碳分子量;10土壤有机碳检测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9 A.4农产品中土壤固碳量农产品土壤固碳量=土壤固碳量÷农产品总产量(g/kg)10 附录B评价报告编写大纲B.1基本概况B.1.1项目农田土壤背景B.1.2项目农田土壤应用现状B.1.3B.2B.2.1评价内容B.2.2B.2.2评价准则B.2.3B.3评价过程与方法B.3.1评价技术路线B.3.2实施方案B.3.3评价方法B.4评价结果B.4.1B.4.2B.4.3农田耕作装备强度B.4.4B.4.5农田土壤固碳水平B.5结论与分析B.5.1综合评估结果B.5.2改进措施11 参考文献[1]BunteyJA,Greenhousegasmitigationbyagriculturalintensification.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2010,107(26):12052-12057.[2]宋博,穆月英..,2015,(1):9.[3]张方方,岳善超,李世清.土壤有机碳组分化学测定方法及碳指数研究进展[J].,2021,40(2):252-259.[4]Witzgall,K.,Vidal,A.,Schubert,D.I.Hoschen,C.,Schweizer,S.A.,Buegger,F.,Pouteau,V.,Chenu,C.,Mueller,C.W.Particulateorganicmatterasafunctionalsoilcomponentforpersistentsoilorganiccarbon.NatureCommunications,2021,12(1):4115.[5]丁仲礼..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22,(4):18.[6]石元春.农林碳中和工程.,2022,(7):36-43.[7](FAO).(),2015,1-7.[8](FAO).,2017.[9]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4卷:,2019.[10]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22,2022.[11]HendersonB,LankoskiJ,FlynnE,etal.Soilcarbonsequestrationbyagriculture:Policyoptions[J].OECDFood,AgricultureandFisheriesPapers,2022.[12],夏明美.生态恢复的四原则.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2022,8(2):1-3.[13]蒋旭东,王丹,杨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146-147.[14],Littlejane.污染治理“三公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2022,8(2):1-3.12 [15]AliceC.H.我们需要制定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协同目标.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2021,1(1):1-3.[16]李虎,张宏斌,李贵春.农田固碳减排技术与评价方法.北京:学技术出版社,2020,1-184.[17]王福军,张明园,张海林,陈阜.华北农田不同耕作方式的固碳效益评价.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4):40-45.[18]邓绶林,刘文彰.地学辞典.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19]余健,房莉,卞正富,汪青,俞元春.[J].生态学报,2014,34(17):4829-4838.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