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车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车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本车间在厂党政的领导和上级安全部门的正确指导下,以安全生产为中心,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一系列查“三违”、查隐患、杜违章、督整改的活动,以及严格检修报告书和三级动火签字的审批手续等,主要具体做法是:一、“三违”是酿成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一方面严格要求员工按标准化作业,认真学习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给员工灌输违章就是事故的思想。另一方面加大对“三违”工作检查和考核力度.一至十二月份,我们共查处“三违”人员19人,共处罚扣奖2600元,另外,对“三违”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2、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三违”的危害性,从而杜绝事故的发生。二、查隐患、督整改、提建议、堵漏洞。隐患险于明火,隐患是个定时炸弹,不排除隐患,就难保证安全生产。因此,我们勤查勤检,尤其对要害岗位更是该毫不放松,同时我们要求各工段、班组、员工共同查隐患,通过大家努力,1-12月我们共查出隐患40条,均已整改完毕,隐患整改率达到100%,从根本上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保证了安全生产,给生产的安全、顺畅奠定基础。第4页三、严格动火单、检修报告书的填写、审批制度。严格工艺操作,必须杜绝一切违章作业。因此,我们在检修项目和煤气区域动火时,以书面形式
3、进行备案审批,三级动火提前四小时报车间审批,二级动火提前二天到厂安全部门电报审批,一级动火提前三天到厂安全部门申报审批。1-12月,我们共开出三级动火单50份,申报二级动火一次,检修报告书60份,申请书的把关使我们有效地确保检修和动火安全。四、制定了消防器材的管理、考核制度。消防器材定点管理,由专人保管、维护、兑换,每天由保管人巡检且详细记录检查情况,对各保管区域消防器材摆放记录完好,符合消防规定,每季度进行奖惩兑现。五、抓制度、严落实,生产、大修两不误。今年2#焦炉原地大修,面对人员紧、设备单线运行、现场环境异常繁杂即要保生产,又要
4、保大修,工期质量两不误的情况下,我们克服了重重因难,保证了正常安全生产。又确保了2#焦炉大修无任何安全事故,提前一个月投产,给公司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赢得了厂和公司领导高度好评。今年1-12月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员工的安全意识有所转变和提高,安全工作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我们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如10月15日,本车间乙工段推焦组员工廖志清由于安全意识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冒烟工作时未注意拦焦行驶,被拦焦车挤压右腿造成一起重伤事故;7月20日,本车间员工李某在交接班中发生地面扭伤的轻伤事故。今后我们将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对安全操作
5、规程不断完善,提高员工的危害辩识能力,认真贯彻职业安全健康方针,扬长避短,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出任何安全事故,确保安全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明年工作目标:实现安全生产五个零的目标。具体措施如下:一、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增强员工安全责任岗及时传达上级部门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精神,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严峻性和艰巨性有更深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第4页车间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对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车间始终保持安全管理机构稳定,并使之不断得到充实加强。在
6、安全生产管理上,车间坚持各级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现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要使抓好安全生产成为车间各级骨工的自觉行动。二、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生产经营中安全行为提供了法理依据。车间在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修证完善《炼焦车间安全考核条例》、《炼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等一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正确把握处理“教育与认识、管理与落实、隐患与整改、规程与习惯、责任与追究、稳定与安全”六个方面的关系,努力实现“四个强化”,即:“强
7、化领导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及个人防护技能;强化安全检查,落实隐患整改,减少习惯性违章;强化安全奖惩,层层落实。基础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安全管理生产的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为各级各类人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奠定基础。第4页车间明确安全生产“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参与谁负责”的原则与各工段签订安全生产承包合同,认真实施隐患整改制度,对查出隐患记录在案,限期整改按时验收,杜绝不检查、不落实的现象。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发生的各类事故进行认真分析,严肃处理。安全小分
8、队的检查加大力度,组织开展起重设备、压力容器、危险建(构)筑物等专业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车间以抓班组建设为重点,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规范班组安全管理。三、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本着“以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