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行行重行行》备课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行行重行行》备课资料《行行重行行》备课资料(通用4篇)《行行重行行》备课资料篇1 一、《行行重行行》赏析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仆人公真挚苦痛的爱情召唤所感动。
1 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乏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苦痛伤感的氛围,马上覆盖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仆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际;游子离家万里,以家乡与思妇为天际,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斗频仍,.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如同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绽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剧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闹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召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假如稍稍留意,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其次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遗忘了当时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仆人公突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想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2 猜想、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悲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仆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见。故诗最终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盼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唱歌。 诗中淳朴清爽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化,“若秀才对伴侣说家常话”式单纯美丽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盼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二、《行行重行行》艺术手法赏析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3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写一女子对长期远离的情人的沉痛思念,情真、景真、事真、意真,读之使人悲感无端,为女仆人公真挚苦痛的爱情召唤所感动。人生“悲莫悲兮生别离”,情人间会面无期的离别之恨,更会使他们终日怅惘,心灰意绝。作品抒发思妇的离别之苦,希望之切,相思之痛,无端的猜疑,以及岁月催老、空负佳期的悲怆,欲说还休,欲罢不能,只好强自宽解的自怜,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这一特定情势下女方当事人的曲折心理,表现了人类共有的复杂情感,因此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4 作品章法摇曳,回环往复,文势奇纵而又高浑自然。前六句追述始别,夹叙夹议。首句即以涵盖全诗之势竦起,接写道路之长,间阻重重,然后以“会面安可知”一顿,补足上文并勾起下情。中六句正叙相思之痛,用的是比兴衬托手法。先以“胡马”二句横插一笔,以动物的本能比方人类的自觉,盼望情人尽可能地向自己、向家乡靠拢。想象奇诡,警策有力。接着笔锋一转,写情人与自己非但没有靠近,反而日趋遥远。这给她的内心造成了严峻创伤。“衣带日缓”示意自己的瘦弱,间接写情,以衬思念之切。“浮云蔽日”则是猜忌:她怀疑有“第三者”插足,使情人忘却了自己。无端猜忌是在抒发其期盼屡空后的一腔幽怨。文势突兀奇纵,全诗进入.。后四句缓收全篇,写岁月催老,徒思无益,决心“努力加餐饭”。用爽语作结,使我们看到了思妇性格的另一面。但她的爽朗敌不过她的痴情,明日一早相思还会重演,因此这仅只是一种强自宽解。在章法上,结句与“衣带”一语相呼应,针线细密,回环无痕。就全篇而言,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路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盼作结。虽然多次换笔换势,曲折往复,但始终一气相生,到处妥贴,浑然一体,达到了自然天成的程度。
5 本诗的此兴手法新奇别致,语意奇警。“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借鉴了屈原“鸟飞反家乡兮,狐死必首丘”(《哀郢》)的语意,并开启了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的创新法门。虽然,屈诗突出了誓死归根的意志,陶诗唱出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屈陶相比本诗有些温厚,但却适合思妇的身分和心境。作品用衣宽示意体瘦,以衬人物的痴情,震荡读者的血脉。影响所及,有陆机的“揽衣有余带,循形不盈襟”(《拟行行重行行》);萧纲的“欲知心恨急,翻令衣带宽”(《当垆曲》);最终出现了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的千古绝唱。《西厢记哭宴》:“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这一精采绝艳的曲辞,明显也从本诗受到过启发。诗中的游子虽未出场,但“行行重行行”即是其写照。联系汉末文士的共同遭受,也可想象其奔波不已、以图仕进的辛酸。因此,本诗借思妇之口,同时也唱出了一代文士的悲伤。《行行重行行》备课资料篇2 行行重行行 选自《古诗十九首》 文本 译文 原文 文本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从今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北马南来仍旧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彼此分别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更加宽大人更加消瘦。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漂浮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只由于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还有很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行行重行行》2022/05/30《行行重行行》备课资料篇3 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
6 2、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歌表现的女仆人公的思想感情; 4、把握联想和想象的鉴赏方法 学习重点:把握联想和想象的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播放赵薇演唱的《离别的车站》,专心听曲,体会歌词意境 一、导语设计 一曲《离别的车站》把我们的思绪带回了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中动荡乱离的上海滩,“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离别的苦痛当然煎熬,别后的相思更加尴尬。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十九首》,去体会《行行重行行》中女仆人公的痴情和痛楚。 (拨动ppt到其次页,让同学自己设计导语可以训练同学的语言运用意识和力量) 二、解题
7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昭明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第一句做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伤之情。深化浅出的细心构思,情景交融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常语句,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刘勰《文心雕龙》谓之“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称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要求同学能够复述) 三、整体感知 1、理解是鉴赏的前提,《古诗十九首》中的作品距今年月较远,语言上难免有不懂难明之处,借助解释疏通句意,并找出不好理解的词句,小组内争论解决 提示:现场抽查4名学习主动性差的同学,主要是课下解释 2、老师配乐范读,同学听读留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诵读节奏 3、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有人说,诗歌的妙处只可意会不行言传。的确,诗歌之美贵在涵咏、妙在解吟,请在笛子独奏《妆台秋思》的音乐声中,有感情地再读全诗,领会诗歌的韵味。 四、局部揣摩(精彩赏析) “诗无达估”,读诗是最简单产生独特的体会,碰撞出才智的火花。请调动你的生活积累,任选一处你最有感受的情节或诗句绽开联想与想象,用情景交融的散文化语言或其他别致的形式写出来。
8 (教学设想:1同学沟通;2老师投影示范反;3通过同学沟通和老师示范,让同学从感性上熟悉联想和想象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然后告知同学: “联想”主要是联系学过的类诗,在比较异同的过程中加深对本诗的理解,比如,同样是写“远”,本诗用“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感叹无奈,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却讲“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为什么?然后引导同学留意到仆人公心境的不同,一自信豪迈,一懊丧无望。 “想象”则主要是通过合抱负象还原生活细节,由于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仅从字面我们看不到感染人的东西。比如别离的前夜,两人是怎样的场景?可能倾诉了许多,也可能两两相对一夜无言,徒然感叹“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例一 每一个黄昏,我都独行到村外的那架小桥,伫立远望,任残阳如血,将我覆盖。每一次怅然而归,我都带回一颗小小卵石。你说,你喜爱卵石,他是那么光滑,那么坚实。如今,石已满箱,你在哪里呢? 例二 一天两天三四天, 五天六天七八天。 九天十天十一天,
9 红泪滴尽透罗衫。 五、总结与升华 诗歌中的女仆人公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全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用自己的话,简洁生动的写下来与组内其他同学沟通。 提示: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文笔塑造了一个丈夫远游在外因刻骨思恋却不得相见而陷于无限苦痛之中的痴情女子的形象。 表现了封建.男重女轻,女子由于婚姻不自主而不能把握自己命运,只能坐等男人“施与”的凄惨命运 六、拓展延长 1 下面这首诗也是《古诗十九首》里的名篇,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复述这个故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教学设想:一是加深对《古诗十九首》的熟悉,二是再运用所学“联想与想象”的鉴赏方法) 2 当代中国.闻名诗人郑愁予的《错误》,像是1700多年后
10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孤独 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漂亮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附:类诗选编 1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诗经河广》 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诗经蒹葭》
11 4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5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 6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7 〔愉快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如便是土和泥,王实甫《长亭送别》 学习小结: 凡事总须讨论,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月,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认真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行行重行行》备课资料篇4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品尝情感,体悟诗歌蕴含的情感。 2、学习如何表达相思之苦。 3、比较阅读,提高同学分析鉴赏诗歌的力量。
12 【课时支配】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中过古典诗歌从《诗经》《楚辞》一路走来,进展到东汉末年时,又一朵奇葩盛开在诗歌百花园中,即《古诗十九首》。它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诗歌本是没有题目的,后人以诗歌首句作为题目。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士子官场失意、游子思家以及思妇的怨情。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思妇诗。 二、了解思妇诗。 老师问:思妇诗的内容。(有些同学认为是在外游子因思念妇人而写成的诗) 老师明确:所谓思妇诗,指的是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写作内容的诗歌。东汉末年,.动荡,政治混乱。文人背乡离井,长期漂泊在外。这些文人或在仕途作无望的追求,或在异乡躲避政治的迫害,更渴求有爱情、家庭的温馨,以安慰孤独而屈辱的心灵。以思妇之口写离别相思之情。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找同学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听一听有没有错误。 2.同学自读这首诗,找出重点字词和难点字词。 同学回答。
13 老师明确: 行行重行行又与君生别离活生生相去万余里距各在天一涯边 道路阻且长布满险阻会面安可知怎么胡马依北风依恋越鸟巢南枝筑巢 相去日以远一每天衣带日已缓宽松浮云蔽白日遮挡 游子不顾反回来 思君令人老心情悲伤,形体消瘦岁月忽已晚终点弃捐勿复道丢下 3.同学再读课文,依据对字词的理解,体会诗歌的情感。 同学回答。 老师明确:大家都能看到诗歌中体现出来的思妇对远行在外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但这首诗除了写思念之情外,还有一丝幽怨。从“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可以看出女子还有对丈夫久别不归、滞留他乡的怨情。 四、学习如何表达相思之苦。 1.老师:读诗歌,依据理解,给这首诗划分层次。 同学争论,乐观发言。 老师明确 ①1、2句为第一层,这是思念的前提。
14“生别离”是活生生地分开,两个人有了深厚的感情基础,才会难舍难分,才会久别之后盼重逢。 ②3——8句为其次层,这是从空间距离的遥远来写相思之苦。古人没有现代便捷的交通工具,相距越远,见面的机会就越小,思念就会越深重。 ③9——14句为第三层,这是从分别时间的长期来写相思之苦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何况是相互离别的日子一天比一天久远呢。 ④15、16句为第五层,丢开不要再说了,我还是多吃口保重身体吧。 2.最终两句,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你更赞成哪一种理解? 同学思索、回答。 老师明确:无论哪一种理解,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女子没有沉醉在思念中无法自拔,而是英勇地走出来。 五、比较阅读,提高同学分析鉴赏诗歌的力量。 1.阅读,其抒发的情感与《行行重行行》有何不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15 同学分组争论,乐观回答 老师明确: 《行行重行行》抒发的是一个女子对远行在外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对丈夫久别不归、滞留他乡的怨情 《青青河畔草》感叹时间消逝,青春易老,渴望夫妻团聚,流露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柳色青青,正值青春年华的女仆人公娇柔可爱、顾盼生情。荡子却远行不归,美妙而有短暂的青春岁月也就只能一个人空虚孤独 的度过了。最终一句是思妇最终经受不住孤独 、相思的侵蚀,发出了“空床难独守”的感慨,这是对人情的召唤,也是对人生价值的端详。 2.阅读《上邪》,其抒情方式与《行行重行行》有何不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同学分组争论,乐观回答
16 老师明确:《上邪》是以誓言形式出现的情歌。明白如话,情感剧烈,语气决绝,率真可爱。 《行行重行行》意蕴深厚,蕴婉含蓄。如巧用比兴手法,以“胡成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来说胡马和越鸟尚且还念乡土,莫非丈夫就不思念家乡吗?诗中又以“衣带日以缓”写自己因思念之苦而一每天消瘦下去。 结语:舒婷说:“要是没有离别,还叫什么人生?要是没有苦痛,灵魂还有什么意义?”生离死别是人生的必修课,只有深切体会到离别之痛,我们才会更加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同学们,离别之痛是生活赐予我们的珍贵财宝,会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对生命有更深刻的感悟。同学们,面对离别,我们要放快乐灵,安静情怀,大步向前。 六、作业:绽开合理的想象,把这首诗改编成一篇散文。 比较阅读,方领真情 ——评《行行重行行》教学设计 德州市第一中学王海霞 李老师讲授的《行行重行行》,特点突出,给老师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此我谈一下自己的浅见。 整堂教学李老师针对高一同学的特点,进行备课授课。在授课过程中,让同学们反复的读课文,品课文。循序渐进的引导同学深化理解课文,让同学真正走入文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但我觉得其中最大的特点便是比较阅读。
17 比较阅读,一般说来是把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课文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式的阅读,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句话告知我们一个道理——比较,是人们熟悉、鉴别事物的一种有效方法中同学在学习中,如常常采纳比较法,有利于调动同学的乐观性和主动性,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提高阅读效果
18 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了厚重的文学学问,语文教学作为传播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载体之一,作为一门文学性与工具性并重的学科,它要求我们要做到博大、精深,因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我们只有让同学多接触各种有益的文本,才能让同学在主体活动中渐渐地把言语作品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要素,形成言语力量,积累语文的素养,提高语文素养。比较阅读正是连接课内外的一座桥梁、一条纽带。因此,在教学中,老师立足课本这一教学点,有意识的引进一些与课本有关的课外学问,同课文内容进行对比阅读,这样既可以调动同学乐观性,促使同学有意识地将触觉从课内延长至课外,又使同学从老师的引导中初步获得课外的学问,进而达到拓宽同学学问面,增加学问积累的效果,使同学走出局限于书本的小语文,迈向天地宽阔的大语文。在这一点上,李老师做的特别到位。她先用《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与《行行重行行》做比较,让同学去体会二者在抒发感情上的不同。然后又用十九首中的《上邪》,让同学分析它在表达方式上和《行行重行行》的不同。采纳这种方式让同学发散思维,乐观思索,既让同学加深了对所学文本的熟悉,又拓宽了学问视野,达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同时运用比较阅读,将同学由课内引向课外,让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利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根上来,同学也能通过比较教学寻到足够的食物,吃饱吃好。再者,我们假如考虑的远一点,功利一点,对比阅读将对我们的同学以后练习高考题供应关心。
19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理解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讨论文法、修辞的法则,更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深化熟悉事物的特点,把握其规律。要擅长比较,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在归纳概括、分析鉴别中强化阅读理解。同时对于思维力量的熬炼,写作力量的培育也不无裨益。当前,语文教学正处于一个过渡阶段,我们不能抱着老教材,死守旧方法,而要与时俱进,将新的教学理念奇妙引入旧的教材的学习中,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转变过去重分析讲解的模式,引导同学乐观地感悟作品,让他们在自主的学习体验中获得美感,加深理解。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同学的阅读爱好,体现同学的主体性。老师的职责在于“引路”,把同学的心情调动起来,引他们到“感受、体验、品尝、领悟”的道路上来。因此,老师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同学多角度、多层次地感悟作品,让他们在自主地学习中体验学习的愉悦,这样,才能还语文的欢乐给同学。 可以说对比阅读是李老师这一堂课的最大亮点,是值得大家借鉴学习的地方。 当然,每一堂课都有优缺点,都不行能白璧无瑕,李老师的课同样如此。比如,同学间的沟通还比较少,争论问题时间不够充分,以致不能完全发挥同学潜能等。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见,也盼望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