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672.15-202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第15部分:稻鱼蛙共生(贵州省)

DB52∕T 1672.15-202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第15部分:稻鱼蛙共生(贵州省)

ID:83094195

大小:469.84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2-12-22

上传者:130****3912
DB52∕T 1672.15-202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第15部分:稻鱼蛙共生(贵州省)_第1页
DB52∕T 1672.15-202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第15部分:稻鱼蛙共生(贵州省)_第2页
DB52∕T 1672.15-202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第15部分:稻鱼蛙共生(贵州省)_第3页
DB52∕T 1672.15-202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第15部分:稻鱼蛙共生(贵州省)_第4页
DB52∕T 1672.15-202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第15部分:稻鱼蛙共生(贵州省)_第5页
DB52∕T 1672.15-202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第15部分:稻鱼蛙共生(贵州省)_第6页
DB52∕T 1672.15-202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第15部分:稻鱼蛙共生(贵州省)_第7页
DB52∕T 1672.15-202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第15部分:稻鱼蛙共生(贵州省)_第8页
DB52∕T 1672.15-202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第15部分:稻鱼蛙共生(贵州省)_第9页
DB52∕T 1672.15-202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第15部分:稻鱼蛙共生(贵州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52∕T 1672.15-202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第15部分:稻鱼蛙共生(贵州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7.120.30CCSB5252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1672.15—2022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第15部分:稻鱼蛙共生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tegratedfarmingofriceandaquacultureanimal—Part15:Symbiosisofrice,fishandfrog2022-05-31发布2022-09-01实施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DB52/T1672.15—2022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环境条件...........................................................................15品种选择...........................................................................16田间工程...........................................................................27水稻种植与鱼、蛙种放养.............................................................28种、养殖管理.......................................................................39病虫害防治.........................................................................410收获..............................................................................511蛙的运输..........................................................................512明白卡............................................................................6附录A(资料性)蛙类常见病症及治疗方法...............................................7附录B(资料性)稻渔综合种养稻鱼蛙共生技术规程明白卡.................................8I

3

4DB52/T1672.15—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52/T1672《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的第15部分。DB52/T1672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田间工程;——第2部分:水稻种植;——第3部分:蟹苗培育;——第4部分:商品蟹养殖;——第5部分:克氏原螯虾繁殖;——第6部分:克氏原螯虾成虾养殖;——第7部分:鱼苗鱼种培育;——第8部分:成鱼养殖;——第9部分:幼鳖养殖;——第10部分:商品鳖养殖;——第11部分:泥鳅繁殖;——第12部分:商品鳅养殖;——第13部分:稻鱼鸭共生;——第14部分:稻鱼蟹共生;——第15部分:稻鱼蛙共生;——第16部分:稻鱼鳖共生。本文件由贵州省水产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贵州省特种水产工程技术中心、贵州省水产技术推广站、遵义市播州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渔业水产站,贵州省威宁高原草地试验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世凯、王艳艳、曾诗雨、温燕玲、杨云贤、杜强、吴俣学、李正友、崔巍、杨兴、周洲、李道友。II

5

6DB52/T1672.15—2022引言随着贵州推进生态渔业产业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得到大范围推广,稻田养殖的水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我省稻渔综合种养培育技术、养殖生产管理仍不够规范,粗放的渔业生产力水平导致养殖效率不高,养殖技术和科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为规范我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求,构建较为系统、全面的技术体系,以实现提高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技术水平,推进贵州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DB52/T1672旨在确立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相关要求,由十六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田间工程。目的在于确定稻渔综合种养的环境条件和稻田基础设施的要求。——第2部分:水稻种植。目的在于确定稻渔综合种养条件下水稻种植的环境条件、养鱼稻田准备、稻种质量、培育壮秧、秧苗移栽、水分管理、稻田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的要求。——第3部分:蟹苗培育。目的在于确定中华绒螯蟹蟹苗稻田培育的环境条件、田间工程、水稻种植、蟹苗放养、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的要求。——第4部分:商品蟹养殖。目的在于确定中华绒螯蟹商品蟹稻田养殖的环境条件、田间工程、水稻种植、蟹苗放养、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暂养和育肥管理的要求。——第5部分:克氏原螯虾繁殖。目的在于确定克氏原螯虾稻田繁殖的环境条件、田间工程、水稻种植、繁育准备、虾苗繁殖、日常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要求。——第6部分:克氏原螯虾成虾养殖。目的在于确定克氏原螯虾成虾稻田养殖的环境条件、田间工程、水稻种植、养殖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的要求。——第7部分:鱼苗鱼种培育。目的在于确定鱼苗鱼种稻田培育的环境条件、鱼苗培育、鱼种培育、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的要求。——第8部分:成鱼养殖。目的在于确定成鱼稻田养殖的环境条件、田间工程、水稻种植、鱼种放养、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的要求。——第9部分:幼鳖养殖。目的在于确定幼鳖稻田养殖的环境条件、田间工程、水稻种植、幼鳖放养、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的要求。——第10部分:商品鳖养殖。目的在于确定商品鳖稻田养殖的环境条件、田间工程、水稻种植、鳖种放养、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的要求。——第11部分:泥鳅繁殖。目的在于确定泥鳅稻田繁殖环境条件、田间工程、水稻种植、亲本培育、人工催产、产卵孵化和病害防治的要求。——第12部分:商品鳅养殖。目的在于确定商品鳅稻田养殖的环境条件、田间工程、水稻种植、泥鳅品种及来源、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的要求。——第13部分:稻鱼鸭共生。目的在于确定稻鱼鸭综合种养的环境条件、田间工程、品种选择、技术要求、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的要求。——第14部分:稻鱼蟹共生。目的在于确定稻鱼蟹综合种养的环境条件、田间工程、品种选择、种养殖要求、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的要求。——第15部分:稻鱼蛙共生。目的在于确定稻鱼蛙综合种养的环境条件、品种选择、田间工程、水稻种植与鱼蛙种放养、种养殖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和蛙的运输的要求。——第16部分:稻鱼鳖共生。目的在于确定稻鱼鳖综合种养的环境条件、田间工程、苗种放养、日常管理和收获的要求。III

7

8DB52/T1672.15—2022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第15部分:稻鱼蛙共生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稻鱼蛙综合种养的环境条件、日常管理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符合稻鱼蛙综合种养环境条件的稻鱼蛙综合种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SC/T1135.1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DB52/T1672.1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第1部分:田间工程DB52/T1672.2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第2部分:水稻种植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环境条件按DB52/T1672.1规定执行。5品种选择5.1水稻应当选择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丰产性能好、品质优,适合在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5.2鱼按SC/T1135.1规定执行,可选择福瑞鲤、建鲤、松浦镜鲤等杂食性鱼类。5.3蛙可选择牛蛙、美国青蛙及黑斑蛙等。1

9DB52/T1672.15—20226田间工程6.1蛙沟及蛙凼按DB52/T1672.1规定执行。6.2田埂按DB52/T1672.1规定执行。6.3进排水口每块稻蛙养殖稻田分别开挖进出水口各1个~2个,进水口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沟渠最低处,其大小应根据田的大小和下暴雨时进水量的大小而定。一般进水口宽为0.3m~0.4m,排水口为0.5m~0.8m。另外,进排水口应用铁丝网或者聚乙烯网片做成条网封住,以防止蛙外逃。6.4防逃设施按DB52/T1672.1规定执行。6.5食台6.5.1单个食台用规格为0.5m×0.3m的木条或竹条用铁钉固定成框,订上聚乙烯密网片,将其拉直绷紧,使具有一定的弹性。将食台呈一定坡度放置,放置数量根据田块大小和蛙放养数量确定,一般每250只~300只幼蛙搭设1个食台。6.5.2整条食台在田埂与的蛙沟之间,将聚乙烯密网布两边埋入地下,用宽度和网布等宽的竹筒将网布撑起,绷紧,具有一定坡度,每隔2m放置一个竹筒,形成楼梯状。6.6诱虫灯在食台的上方0.15m~0.2m处,悬挂诱虫灯。单个食台上方悬挂1盏~2盏;整条食台可每1.0m~2.0m处悬挂1盏。6.7遮阳棚在每条鱼(蛙)沟的上方,搭建遮阳棚平挂遮阳网,宽1.5m~2.0m,长度与鱼(蛙)沟相同。7水稻种植与鱼、蛙种放养7.1种养前准备7.1.1消毒2水稻直播或移栽前7天~10天,将稻田及蛙沟内注入少量水,按全田面积每667m泼洒10kg~15kg生石灰消毒。2

10DB52/T1672.15—20227.1.2施基肥消毒后,使用农家肥或者复合肥,施足基肥,以培育生物饵料。7.2茬口安排7.2.1水稻种植按DB52/T1672.2规定执行。7.2.2幼蛙放养蛙种投放选择在插秧结束后10d~15d,秧苗返青成活后进行。选择体格健壮、健康无伤病、活动2力强的幼蛙。每667m放养20g/只~30g/只的幼蛙1000只~1500只。放养前,用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20min,或用2%~4%的食盐水浸洗10min~15min,浸洗时间长短要更具幼蛙的体质、天气等情况灵活掌握。7.2.3鱼苗放养2插秧后每667m放养规格为25g/尾~50g/尾的鱼种5kg~10kg。在鱼种放养时,应用5%食盐水浸洗3min~5min。8种、养殖管理8.1水稻8.1.1种植管理按DB52/T1672.2规定执行。8.1.2施肥根据前期稻田施肥和田间苗情酌情考虑追肥,追肥最好使用生物肥料或者复合肥,重底肥、少追肥。8.2鱼、蛙8.2.1水位管理常加注新水,保持良好水质,及时疏通鱼(蛙)沟。8.2.2鱼的投饲管理根据天然饵料的多少,适当投喂饲料,饵料可选择豆饼、糠麸、玉米等原料经加工成混合饲料,也可选择优质全价配合饲料。鱼类配合饲料质量按NY5072规定执行。投喂量根据饲养鱼种的个体大小、活动情况、水温高低以及稻田中天然饵料多寡确定,投饵时坚持“定时、定质、定量和定位”原则,在鱼沟、鱼溜分设2处~3处投饲点,驯化投饲,日投饲量占全鱼体总重的5%~8%,每日投喂2次~3次。3

11DB52/T1672.15—20228.2.3蛙的投饲管理8.2.3.1诱食驯食饲养蛙必须经过人工驯食才能使其摄食饲料或其他不动饵料。驯食方法为:在人工颗粒饲料中拌入活的泥鳅、蚯蚓、粪虫等,利用其爬行带动颗粒饲料的滚动,蛙类便误把饲料当做活饵料吞入腹中。驯化时间一般在下田后20d左右。8.2.3.2投喂人工饲料人工投喂饲料为自配或商品全价颗粒料,粗蛋白含量应达到38%以上,饲料粒径要与蛙的个体大小向适应。蛙在经驯食20d后开始投喂颗粒料,每次投喂量以蛙2h吃完为度,一般为蛙体重的2%~3%。天气晴朗时多投喂,阴雨天少投或不投。8.2.3.3补充天然饵料夏季晚上可开灯诱虫,补充食物来源。另外,还可在防逃网内侧的田埂上培养活饵料动物进行投喂,如堆放经发酵的牛粪、作物秸秆培养蚯蚓,利用废弃动物下脚料养殖蝇蛆,或在室内培育黄粉虫等鲜活饵料动物。8.2.4日常管理坚持早、中、晚巡田,随时检查鱼、蛙的活动情况,及时检查田埂有否漏洞,防逃网是否牢固;下雨和打雷时做好防洪、防逃工作;及时驱赶白鹭和清除老鼠、蛇等敌害。定期清理食台的残饵和粪便,保持食台干净卫生。8.2.5蛙的越冬管理2当水温降到12℃以下,蛙便会停食进入冬眠。在进入冬眠期前,每667m使用生石灰10kg~15kg对沟、凼进行带水消毒,然后将蛙及蝌蚪集中在凼中冬眠。蛙的冬眠期一般为11月到第二年3月,喜欢在避风、避光、温暖、湿润的环境中越冬,因此也可根据当地情况,人为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供蛙越冬。蛙有挖洞潜伏的习性,可事先在田埂四周填充松土,然后铺一层软质杂草,供其掘穴冬眠。越冬期间,水位宜保持在0.8m以上,用草帘铺设在蛙凼上,定期加注新水。9病虫害防治9.1原则应以预防为主,采用绿色防控措施综合防治水稻病虫害,如确需施用农药,不应使用对鱼、蛙高毒及含有NY5071中所列禁用渔药化学成分的农药品种,应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且按GB/T8321.2规定执行。施药前可适当加深田水,在施药时边进水、边出水,减少水中的农药浓度。9.2方法9.2.1水稻按DB52/T1672.2规定执行。4

12DB52/T1672.15—20229.2.2鱼饲养期发生严重鱼病时,可缓排水将鱼逐渐赶到鱼沟鱼溜内,待鱼沟内的水位同田面相平时施药,2d~3d后将稻田灌到原有水位。且按DB52/T1672.8规定执行。9.2.3蛙蛙的常见病症及治疗方法见附录A。10收获10.1水稻收割水稻时,应适当加深田水,带水割稻。10.2鱼秋季稻田放水时开始捕捞。首先将鱼沟清理疏通,然后再缓缓放水使鱼逐渐集中在鱼沟鱼溜内。用抄网将鱼捞出。也可以采用在排水口安放笼箱将鱼捕出。10.3蛙主要采用照捕法,在晚上用电筒进行照射,先用抄网将蛙罩住,再从抄网里将蛙捕捉。11蛙的运输11.1运输前准备可使用木箱、铁桶、木桶、竹筐、塑料箱等具保湿、通风透气、防逃的用具。装运时先将器具清洗干净,侧面应开通气孔,底部垫放凤眼莲、水浮莲、湿布、湿稻草等。蛙在装运前停止投喂,静养2d~3d。11.2装箱操作装运时将蛙体洗干净后放入运输箱中。幼蛙可直接放入箱中,而成蛙因其个体大、跳跃力强,可先将运输箱内分隔成几个小室,然后将每只蛙小心放入小纱布袋中,浸湿纱布袋后分别放入各个小室中,避免种蛙互相拥挤、堆压致死,也可以防止种蛙跳跃受伤。在放入蛙后,表面要盖上湿纱布保湿,最后箱应加盖,防逃。11.3装运密度以不拥挤为原则,一般以放满底平面积的80%为宜,不能多放,不能使其重叠成堆,否则易出现死亡现象。11.4装运时间及途中管理蛙的运输宜选择在阴凉天气。夏季高温时宜在晚上运输,或者在运输箱内放入冰块降温。在运输途中应经常淋水。并检查运输箱有无破损、通气是否良好、箱内的蛙有无死亡,如有死蛙,应及时捡出。还应防止强烈的震动,以及做好遮荫工作,不应阳光直射。5

13DB52/T1672.15—202212明白卡用作稻渔综合种养稻鱼蛙共生技术简明指导,按照附录B操作。6

14DB52/T1672.15—2022AA附录A(资料性)蛙类常见病症及治疗方法表A.1蛙类常见病症及治疗方法病名主要症状治疗方法(a)将病蛙捞出集中在一个池内,用庆大霉素浸泡,用药量为50mg/L~150mg/L,1次/d,连发病个体精神不振、活动能力减弱,腹部膨胀,续3d;红腿病口和肛门有带血的黏液。发病初期后肢趾尖红(b)拌药物投喂:在饲料中加添加复方新诺明,肿,有出血点,很快蔓延到整个后肢。第1天投喂量为50mg/kg蛙体重,1次/d,从第2天开始,用药剂量减半,连用3d~5d;(c)3%~5%的盐水浸泡30min。拌药物投喂:(a)在饲料中添加复方新诺明,第1天投喂量病蛙食量明显下降或停止摄食,在池中瘫软无为50mg/kg蛙体重,1次/d,从第2天开始,用胃肠炎力,捕起时缩头弓背,解剖可见胃外表有树枝状药剂量减半,连用3d~5d;充血,胃粘膜出血,肠道外表发红,胃肠空。(b)在饲料中添加氟哌酸,30mg/kg蛙体重,1次/d,连用3d~5d。患病个体眼睛出现白内障的外观症状命名的疾拌药物投喂:病。引起眼球出现白内障的原因有吸虫的尾蚴和在饲料中添加磺胺嘧啶,第1天投喂量为蛙白内障囊蚴等寄生虫引起的,也有因醋酸钙不动杆菌、200mg/kg蛙体重,1次/d,从第2天开始,用药脑膜炎败血黄杆菌感染等细菌性引起的。剂量减半,连用3d~5d。7

15DB52/T1672.15—2022BB附录B(资料性)稻渔综合种养稻鱼蛙共生技术规程明白卡图B.1稻渔综合种养稻鱼蛙共生技术规程明白卡8

16

17DB52/T1672.15-20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