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523-202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

DB45∕T 2523-202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

ID:83093163

大小:392.6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3-08-12

上传者:130****3912
DB45∕T 2523-202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_第1页
DB45∕T 2523-202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_第2页
DB45∕T 2523-202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_第3页
DB45∕T 2523-202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_第4页
DB45∕T 2523-202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_第5页
DB45∕T 2523-202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_第6页
DB45∕T 2523-202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_第7页
DB45∕T 2523-202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_第8页
DB45∕T 2523-202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_第9页
DB45∕T 2523-202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45∕T 2523-202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03.220.30CCSP65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T2523—202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Regulationsforoperationsafetymanagementofurbanrailtrainsit2022-06-24发布2022-07-30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DB45/T2523—2022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25人员安全管理........................................................................36行车安全管理........................................................................37客运安全管理........................................................................48设备设施安全管理....................................................................49安全文化建设........................................................................510双重预防机制.......................................................................511消防管理...........................................................................712保护区管理.........................................................................713公共安全管理.......................................................................814应急管理...........................................................................815事故、事件管理.....................................................................9参考文献..............................................................................10I

3DB45/T2523—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宣贯。本文件由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安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南宁市道路运输发展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嘉、李军、潘永剑、谢县其、周航、蒙朝、方景、黄皝、钟有信、林静、李海珑、文秋子、王磊、李正杰、侯建刚、吴晓武、文婧、李鸿隆、李良圣、郭皓、米保伟、韦阁、黄宏杰、韦庭三、唐宇斌。II

4DB45/T2523—202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人员安全管理、行车安全管理、客运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双重预防机制、消防管理、保护区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事故和事件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运营单位operationcompany经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业务的企业。[来源:GB/T30012—2013,3.2]险性事件operationriskevents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因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造成风险失控而发生的,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服务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运营事故operationincidentsandaccidents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造成乘客伤亡、车辆和设备损坏、中断行车及其它危及运营安全的情况。风险risk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注1:影响是偏离预期,通常指负面的。注2:目标可以是不同方面(如生命财产安全、环境保护、社会影响等)和层面(如战略、组织范围项目、产品和过程)的目标。[来源:ISO31000—2009,1.1,GB/T23694—2013,2.1]风险评价safetyriskevaluation运用定性、定量或综合的方法,对运营单位或者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进行危险源识别、分析和评估等过程。[来源:ISO31000—2009,3.7.1,有修改]1

5DB45/T2523—2022隐患Hazard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4基本要求运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4.1.1运营单位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照总人数不低于1%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配置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4.1.2运营单位应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责任制度、运营事故控制标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现场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体系等。4.1.3运营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4.1.4运营单位应设置专职安全总监职位,安全总监是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对职责或授权范围内的事项承担相应的领导和监督责任。4.1.5运营单位应为专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安全工作津贴。安全保障4.2.1运营单位应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组织应急演练,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实行安全绩效考核。4.2.2运营单位应具备符合规定的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及时投入安全运营所需的各项资金,按月计提。4.2.3运营单位应建立安全统计制度,并定期向行业主管部门上报。4.2.4运营单位应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建设和开发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逐步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并根据使用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信息化系统提升安全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4.2.5运营单位应通过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一级企业认定,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4.2.6运营单位应购买安全生产责任保险。4.2.7运营单位各车站应取得卫生防疫部门核发的《卫生许可证书》,应在各车站配置医疗急救箱,急救箱内至少应配备:——葡萄糖冲剂、止泻药、解暑药等用于低血糖、腹泻、缓解中暑的药品;——体温计、体温枪等体温测量仪器;——人工呼吸隔离面罩、压舌板等用于昏迷、癫痫的急救用具;——烫伤膏、碘伏、医用酒精、创可贴、绷带、纱布、剪刀、镊子、棉球等用于烧伤、烫伤、擦伤、碰撞伤、划伤消毒包扎类医疗用品。4.2.8在节假日、重大活动来临前,运营单位应从行车组织、客运组织、设备设施、应急管理、信息报送、综治反恐、保护区管理等方面制定专项安全保障方案并实施。2

6DB45/T2523—20225人员安全管理运营单位应当配置满足运营需求的从业人员,所有从业人员应进行健康体检,确保员工身体状况满足岗位安全要求。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取得国家颁发的操作证书并按规定复审,特种作业人员离岗6个月以上,应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按规定接受安全培训和考核,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32学时,并应按要求接受每年不少于12学时的继续教育。运营单位应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重点岗位人员的管理,并落实以下要求:——列车驾驶员、行车调度员、电力调度员、环控调度员、行车值班员、设备维修人员等岗位人员,均应经培训考核,取得上岗资格;——应定期对列车驾驶员进行心理测试和辅导;——列车驾驶员上岗前应接受不少于300学时的理论知识培训和不少于2个月的岗位技能培训;并应在经验丰富的驾驶员指导和监督下,接受不少于5000km的驾驶训练,且在拟上岗的线路驾驶里程不少于1000km;——调度员上岗前应接受不少于300学时的理论知识培训和不少于3个月的岗位技能培训;——车站行车值班员上岗前应接受不少于150学时的理论培训和不少于1个月的岗位技能培训。列车驾驶员、调度员、车站值班员等岗位员工,每年安全教育培训时长应不少于20学时,培训过程和考核情况要进行记录;列车驾驶员、调度员、行车值班员更换工作所属线路的,应经过新线路的学习考试,并在经验丰富的人员指导和监督下进行不少于15天的现场业务操作。离岗超过半年,以及设备设施使用维修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时,相关从业人员均应接受不少于8h的技能培训,应对培训过程和考核情况进行记录并经考试合格后重新上岗。对运营单位全体人员的安全档案应按照要求一人一档进行建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基本信息;——岗前培训记录;——再培训记录;——员工安全证件登记;——安全奖惩记录;——三级安全教育记录;——列车驾驶员应记录安全行车公里;——行车事故。应将运营单位全体人员的安全工作绩效与履职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的“一票否决”机制。6行车安全管理运营单位应制定行车安全制度。列车驾驶应保证平稳,人工操作时应按规定进行操作。列车发生故障时,列车驾驶员应立即报告调度员,并按照调度指令采取应急措施。运营单位应制定非正常情况行车组织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3

7DB45/T2523—2022当运营线路发生突发事件或遇到雨、雪、雾、风等恶劣天气影响运营安全时,运营单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按预案进行应急处置。运营单位应加强列车防灾、报警、救助等应急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运营单位应建立运营线施工作业管理制度。运营单位应针对各专业特点制定安全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加强各专业设备设施日常养护和维修。运营单位应加强运行车辆维护保养,制定相应的维护检修制度和现场作业安全规程。7客运安全管理运营单位应制定车站运作手册和现场处置方案,遇大客流、火灾、水灾、暴恐袭击、停电、急性传染病等事件时,及时采取限流、疏散乘客、封站等措施。车站工作人员应履行下列安全管理职责:——维护车站内秩序,引导乘客有序乘车,发生险情时,及时引导乘客疏散;——做好乘客咨询服务,提醒乘客注意乘车安全事项;——经常巡视检查,及时劝阻、制止可能导致危险发生的行为,对劝阻、制止无效的,报告公安机关处置;——发现隐患和风险,应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客流高峰时段,在客流较大的车站电梯或楼梯口处宜设置专人进行疏导。运营单位应在车站站台、站厅、疏散通道、出入口、列车车厢及其他运营场所、电扶梯、无障碍设施、站台门、紧急设施等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标志标识,保证疏散通道畅通,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车站、列车车厢内应设置报警、消防、应急照明、应急通讯、视频监控等安全设备设施,并保证齐全有效。突发事件时,车站应及时通过广播、乘客信息系统、通告、微博、微信公众号、媒体等方式告知乘客,做好乘客的疏导和疏散工作。车站站台公共区的楼梯、自动扶梯、出入口通道应满足当发生事故或灾难时在6min内将一列进站列车的预测最大载客量以及站台上的候车乘客全部撤离到安全区的要求。运营单位在车站内设置的广告设施和商业网点不应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乘客通行与疏散。与商业开发结合的车站,运营单位应制定商业区域火灾时保障车站运营及人员安全的措施或应急预案。8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车辆段及停车场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行车及检修区域应封闭管理,安全标志齐全,视频监控系统宜覆盖车辆检修作业区域、场段调度办公区域、场段行车区域。对运营单位应加强设备设施运行环境的管理,加强维护保养,做好防尘、防潮、防冻、防高温、防雷等措施,设备设施应定期进行防雷检测。制定落实相应的维护检修制度和现场作业安全规程,定期进行维护、检查,维修记录应至少保存2年。对达到使用年限可以继续使用的设备、设施应进行安全评估后进行升级、改造,不能继续使用的应进行报废。4

8DB45/T2523—2022运营单位各专业系统应配备必要的备品备件、抢修和应急救援器材,制定使用管理制度,并做好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测。电梯、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场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检测应按照国家规定执行。运营单位应对应急照明、通风排烟、应急电源、紧急设施、接地装置等定期进行功能测试。运营单位应对桥梁、隧道等部位进行动态监测,对车站、区间结构进行定期监测。全自动运行系统线路应具备以下功能:——列车应具备区间障碍物检测功能和紧急制动等防护功能;——应具备自动唤醒、启动、区间行驶、进站精确停车等功能,列车应具有高可靠的全自动驾驶控制技术;——信号、车辆、供电、机电、视频监控等系统设备,应具备远程监控与维护的基础功能。对委托给其他单位的管理项目、场所、设备设施、服务,运营单位应与受托单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书,或者在合同中约定安全职责。9安全文化建设运营单位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安全承诺、愿景、使命、价值观。运营单位应组织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月活动、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员工安全意识。运营单位应通过传统媒介如车站广播、乘客信息系统、宣传板、安全提示标语、便民刊物等形式和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互联网媒介形式及时对外宣传安全知识。运营单位应建立安全奖惩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手段激励员工的安全积极性和主动性。运营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和举报制度,鼓励举报安全生产失信行为,对失信行为进行考核并建立不良信用记录。10双重预防机制风险管理10.1.1运营单位应按分级管控原则建立风险管控制度、制定风险评估规则,应建立风险清单并对风险应实施分级、动态管控。10.1.2运营单位每年应至少开展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全面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建立运营风险数据库,每半年至少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进行一次全面验证核查工作,持续发现未知安全风险,并及时更新安全风险数据库。10.1.3运营单位应将作业场所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应包括:主要风险类型、位置、风险危害、致险因素、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及后果、安全防范与应急措施等。10.1.4运营单位应重点对大客流踩踏风险、保护区结构垮塌风险、列车脱轨相撞风险等3项重大风险进行辨识,找出风险点,制定控制措施并落实。10.1.5在重大风险源评估确定后,运营单位应在5个工作日内上报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专项动态监测计划,定期更新监测数据或状态,每季度不少于1次,并单独建档。10.1.6新线投入初期运营和正式运营时,运营单位应同步组织开展风险全面辨识。初期运营期间,可5

9DB45/T2523—2022视情增加辨识频次。10.1.7遇到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对发生变化的专业技术领域、生产环节、工作对象开展风险专项辨识:——运营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公司内部分工进行较大调整;——发生运营险性事件;——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投用;——车辆、信号等关键系统更新,以及车站、线路等改造后投入使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发生较大变化;——应开展风险专项辨识的其他情况。隐患排查治理10.2.1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制定隐患排查制度及方案,明确排查方法。隐患排查包括日常排查、专项排查等方式。日常排查是指结合班组、岗位日常工作组织开展的经常性隐患排查,排查范围应覆盖日常生产作业环节,班组每周应不少于1次,岗位员工每日应对工作区域进行排查。10.2.2运营单位应对排查出的隐患分析原因并及时整改,对安全隐患治理效果进行跟踪管理;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应上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如实记录并建立统计分析制度,并应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并实施整改方案。10.2.3运营单位应对照风险数据库,逐项分析所列风险管控措施弱化、失效、缺失可能产生的隐患,确定隐患等级,并按照“一岗一册”的原则分解到各岗位,形成各岗位的隐患排查手册,明确排查内容、排查方法、排查周期等内容。在辨识出新的运营风险后应同步更新隐患排查手册。10.2.4专项排查是运营单位在一定范围、领域组织开展的针对特定隐患的排查,可与运营单位专项检查、安全评估、季节性和关键时期检查等工作结合开展,应成立专门的检查组,成员应包含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遇到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开展专项排查:——关键设施设备更新改造;——以防汛、防火、防寒等为重点的季节性隐患排查;——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等关键运输节点前;——重点施工作业进行期间;——发生重大故障或运营险性事件;——根据政府或有关管理部门安全部署;——应开展专项排查的其他情况。10.2.5运营单位应加强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清单及时监控整改;对危及运营安全的重大隐患,应及时上报并制定专项整改措施;无法立即消除的安全隐患,应采取监控和安全防范措施。10.2.6隐患排查过程中,发现情况较为紧急的,运营单位应立即采取划定隔离区域、员工现场盯控等防范措施,并及时告知相关人员,防范事态扩大;情况特别紧急的,应视情采取人员疏散、停止作业或停用有关设施设备、封锁线路或关闭车站等安全控制措施。10.2.7运营单位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应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及时消除隐患。重大安全隐患未整改完毕前应制定可靠的安全控制和防范措施;对于超过了自身整改能力的安全隐患,应立项委托第三方整改。监测及预警10.3.1运营单位应对轨道交通运营风险进行长期监测,评估风险对运营安全的影响,可定期委托有资6

10DB45/T2523—2022质的单位进行运营安全风险评价评估。10.3.2运营单位应对重大风险制定监测措施和方法,以确保风险处于可控状态。10.3.3运营单位应建立预警机制,明确风险监测预警人员,由监测系统或人工实现对作业单元的实时状态和变化趋势的掌握,根据主要风险管控临界值,实现异常预警。10.3.4重大风险进入预警状态的,应依据有关要求采取措施全面立即响应,并将预警信息同步报送行业主管部门。预警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预警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况描述、严重程度等;——现场检查信息:巡检照片、记录等;——风险失控原因初步分析;——处理措施建议。11消防管理运营单位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保障消防安全。运营单位应实行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运营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制度应包含:——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防火巡查、检查制度;——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专职和志愿消防队的组织管理制度;——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管理制度等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内容;——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应在各车站配置微型消防站装备,微型消防站应由灭火战斗服、防毒过滤式呼吸器、逃生面罩、安全绳、消防服、照明灯等设备组成,并定期进行检查。运营单位应建立专职消防队伍,配备专职消防队伍训练基地、配置消防车等装备,由专职消防队伍承担组织轨道交通运营场所的防火和火灾扑救工作,同时作为政府消防队伍的补充服从地方政府消防部门的指挥。运营单位应建立志愿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应熟悉现场消防设备设施的状况和使用方法,接受专职消防队伍的工作指导。运营单位应每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按照对消防系统进行全面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12保护区管理运营单位应配备巡查人员或设备,定期对保护区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影响轨道运营安全的外界施工作业,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上报。7

11DB45/T2523—2022运营单位应对在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内作业的施工项目实施动态管控。制定保护区作业安全监督制度,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审查、督促建设单位做好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运营单位在开展线路巡查和保护区安全监控工作时,应做好工作记录,发现可能影响安全的事件,要及时处理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13公共安全管理运营单位应依照规定配备安保人员和相应设备、设施,加强安全检查和保卫工作。运营单位应在公共区域、重点设备区等的重点部位,配备、安装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等防范恐怖袭击的技防、物防设备、设施。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应与公安机关的相关系统连接。运营单位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信息安全分级机制、信息查看及调取审批流程,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运营单位应建立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值班监看、信息保存使用、运行维护等管理制度,保障相关系统正常运行。采集的视频图像信息保存期限不应少于90日。应对列车驾驶员、行车调度员、行车值班员、信号工、通信工等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安全背景审查。对有不适合情形的人员,应调整工作岗位,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公安机关。运营单位应组织开展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培养市民乘客以及员工的公共安全意识、加强舆论引导。建立公共安全工作专项经费保障制度,配备、更新防范和处置设备、设施。14应急管理运营单位应按照运营线路可能发生的设备故障、大客流、自然灾害、火灾、水灾、恐怖袭击等制定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与政府部门预案相衔接。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应每三年进行一次应急预案评估,并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运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制度和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应急预案的培训,根据线路运营情况合理配置应急物资和人员。运营单位应每年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在在确定后的20个工作日内报行业主管部门。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依托综合应急预案开展的公司级实战性综合应急演练;专项应急预案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应急演练;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应纳入日常工作常态化开展,每个班组每年应将有关的现场处置方案至少全部演练一次。年度应急演练计划中实战演练比例不应低于70%。运营单位应与应急、气象、水务、自然资源、地震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获取联络机制,及时收集掌握洪涝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信息。运营单位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动机制,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及时查明现场情况,就近安排应急人员和应急资源到达现场快速处置。运营单位在发生突发事件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规定上报,并向乘客通告信息。发生严重影响运营安全的突发事件导致难以保障运营安全时,运营单位可以暂停部分区段或者全线网的运营。运营单位应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应急信息发布、交通管制、医疗卫生救助、社会力量参与抢险等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完毕,运营单位在确认具备运营安全条件后,方可恢复运营。8

12DB45/T2523—202215事故、事件管理事故、事件分类15.1.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险性事件达到国务院规定的事故等级的,按国家规定的等级和分类,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对于达到一般事故及以上等级的按国家规定进行处置。15.1.2对于未达到一般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级别,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因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造成风险失控而发生的,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服务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分为A类、B类、C类运营一般事件。运营一般事件分类15.2.1对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定为一般事件A类:——单条或多条线路全线停运2h以上6h以下;——中断正线(上、下行正线之一)行车3h以上。15.2.2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定为一般事件B类:——中断正线(上、下行正线之一)行车30min以上;——客运列车实际单程运行时间比正常单程运行时间增加60min以上。15.2.3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定为一般事件C类:——中断正线行车(上、下行正线之一)20min以上;——客运列车实际单程运行时间比正常单程运行时间增加30min以上。事故、事件报告15.3.1发生运营事故和险性事件时,运营单位应在1h内向行业主管部门及应急管理部门报告,重大情况可越级上报。其中构成特别重大和重大运营安全事故的,按照国务院规定报告。15.3.2运营事故和险性事件的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发生单位概况;——发生的时间、地点、现场情况及简要经过;——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对运营造成的影响;——初步原因分析;——下一步措施和需要协调事项;——其它应报告的情况。15.3.3对运营事故、险性事件的后续情况应及时续报。15.3.4运营单位在接到事故和险性事件报告后,应认真检查和确认现场情况。对短时间内难以判断清楚的现场情况,可先简报后续报。如发现内容有误,应立即更正报告内容。事故、事件处置15.4.1运营单位应按照规定,调查或配合处理事故和险性事件,落实整改措施。15.4.2运营单位自行组织事故、事件调查时要认真查明原因,明确责任,30个工作日内形成运营险性事件技术分析报告,后在5个工作日内报送至行业主管部门,并在30日内查明原因形成事故报告报送行业主管部门。9

13DB45/T2523—2022参考文献[1]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GB/T3001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3]GB/T30013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4]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5]GB50157地铁设计规范[6]AQ/T9004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7]GA/T579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8]JT/T1002.1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值班员技能和素质要求[9]JT/T1003.1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员技能和素质要求[10]JT/T1004.1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技能和素质要求[11]JT/T105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规范[12]JT/T1185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规则[13]ISO31000: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12]GB/T23694-2013风险管理术语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