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093120
大小:408.9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2-12-22
《DB33∕T 2521-2022 水稻、小麦、油菜区域施肥用量要求(浙江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80CCSG20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2521—2022水稻、小麦、油菜区域施肥用量要求Fertilizationrequirementofrice,wheatandrapeindifferentregions2022-08-23发布2022-09-23实施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DB33/T2521—2022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农林大学、金华市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站、杭州市富阳区农技推广中心、诸暨市农技推广中心、长兴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虞轶俊、孔海民、陈红金、马军伟、任周桥、陆若辉、秦华、张均华、蒋玉根、傅丽青、陈钰佩、张耿苗、潘建清。I
3
4DB33/T2521—2022水稻、小麦、油菜区域施肥用量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施肥区域划分、施肥量的确定原则、水稻、小麦、油菜化肥最高用量和有机肥最低用量、施肥技术和肥料施用管理。本标准适用于水稻、小麦、油菜化肥定额制的施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23348缓释肥料GB/T33469耕地质量等级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525有机肥料NY/T1112配方肥料NY/T1868肥料合理施用准则有机肥料NY/T291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化肥最高施用量maximumamountofchemicalfertilizerapplied以经济高效、生态环保施肥理念为导向,综合采取测土配方、地力培肥、有机替代、精准施肥等措施,根据区域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目标产量,制定农作物化肥及氮、磷、钾肥最高用量建议值。3.2有机肥最低用量minimumamountoforganicfertilizerapplied结合耕地地力、种植制度、作物类型、养分需求特点、有机肥种类等,确保土壤有机养分平衡,制定农作物有机肥最低施用量建议值。4施肥区域划分1
5DB33/T2521—2022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土壤主要养分状况及主要种植制度等因素,依据GB/T33469要求,将全省施肥区域划分为浙北平原区、浙西山地丘陵区、浙中丘陵盆地区、浙东盆地低山区、浙南中山区、东部丘陵岛屿平原区等6大区域。主要种植制度见表1,区域划分图参见附录A。表1区域划分及主要种植制度区域分布主要种植制度杭州东北部、湖州东部、嘉兴全部、绍兴北部、宁波浙北平原区单季稻、稻麦轮作、稻油轮作北部等平原区浙西山地丘陵区湖州西部、杭州西南部、衢州北部等山地丘陵区单季稻、稻麦轮作、稻油轮作浙中丘陵盆地区金华大部、衢州大部盆地地区双季稻、单季稻、稻油轮作浙东盆地低山区绍兴南部、宁波西部、台州北部等丘陵区双季稻、单季稻、稻油轮作浙南中山区丽水、台州南部、温州西部等山地丘陵区双季稻、单季稻东部丘陵岛屿平原区舟山、宁波东南部、台州东部、温州东部等沿海地区双季稻、单季稻5施肥量确定原则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原理,结合区域分区、耕地地力、作物需肥规律及目标产量等,提出有机肥最低施用量和化肥最高施用量。肥料质量应符合GB/T23348、NY525、NY/T1112等有关规定。6施肥用量6.1水稻2在区域作物普遍生产水平条件下,基施有机肥最低用量不少于100千克/667m(亩);前茬作物实施冬绿肥还田或稻、麦、油菜秸秆还田的,可不施有机肥。目标产量范围内,化肥最高施用量按照表222执行。超出目标产量范围的,每667m(亩)增加100千克产量,总养分投入量每667m(亩)增加不超2过4千克,其中氮(N)每667m(亩)增加不超过2千克。表2水稻化肥最高施用量2单位:千克/667m(亩)早稻连作晚稻单季稻区域目标产量400~550目标产量450~600目标产量500~700总养分NP2O5K2O总养分NP2O5K2O总养分NP2O5K2O浙北平原区----23144.57261658浙西山地丘陵区----231438261649浙中丘陵盆地区22134623144.510261759浙东盆地低山区211247221448251649浙南中山区21123822143102517311东部丘陵岛屿平原区2112362214362516472
6DB33/T2521—20226.2小麦2在区域作物普遍生产水平条件下,基施有机肥最低用量不少于100千克/667m(亩);前茬作物实22施秸秆还田的,可不施有机肥。小麦目标产量200千克/667m(亩)~300千克/667m(亩),目标产量范围内,化肥最高施用量按照表3执行。超出目标产量范围的,每增加100千克产量,总养分投入量每66722m(亩)增加不超过5千克,其中氮(N)每667m(亩)增加不超过2.5千克。表3小麦化肥最高施用量2单位:千克/667m(亩)区域总养分NP2O5K2O浙北平原区17103.56浙西山地丘陵区1810386.3油菜2在区域作物普遍生产水平条件下,基施有机肥最低用量不少于100千克/667m(亩);前茬作物实22施秸秆还田的,可不施有机肥。油菜目标产量150千克/667m(亩)~200千克/667m(亩),目标产量范围内,化肥最高施用量按照表4执行。超出目标产量范围的,每增加100千克产量,总养分投入量每66722m(亩)增加不超过10千克,其中氮(N)每667m(亩)增加不超过5千克。表4油菜化肥最高施用量2单位:千克/667m(亩)区域总养分NP2O5K2O浙北平原区211245浙西山地丘陵区211246浙中丘陵盆地区20124.55浙东盆地低山区2012457施肥技术7.1基本要求合理协调有机无机养分配比,综合采用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方式培肥地力,改进施肥方式,提倡水稻侧深施肥,应用配方肥、缓释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中微量元素肥料等,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施肥。7.2有机替代7.2.1采用秸秆还田的,在收割作业时直接将秸秆切碎均匀抛洒至全田,并撒施秸秆腐熟剂促进秸秆2分解;也可于下季作物播种前5天~10天随基肥翻耕入土,并在基肥中增施尿素3千克/667m(亩)~25千克/667m(亩)。27.2.2种植紫云英做绿肥的,在紫云英盛花期翻耕,翻压时可撒施15千克/667m(亩)~20千克/6672m(亩)石灰促进绿肥腐解。27.2.3施用有机肥的,在整地时做基肥一次性施入,有机肥最低施用量不少于100千克/667m(亩)。有机肥料的施用应符合NY/T1868的规定。3
7DB33/T2521—20227.3测土配方施肥采集化验土壤样品,方法应符合NY/T2911的规定。科学制定施肥配方,配方肥应符合NY/T1112规定;同时应选择当地作物主推配方的复合肥、缓释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肥料施用符合NY/T496的规定。7.4侧深施肥机插或机直播水稻采用侧深施肥技术,在作业时距离秧苗根部或种子3厘米~5厘米、深度3厘米~5厘米的位置施入缓释肥等肥料。8肥料施用管理8.1购肥要求种植主体应购买符合要求的肥料产品,保留购买凭证。8.2用肥档案种植主体应建立肥料施用档案,详细记录种植作物、面积、施肥序次、肥料种类、养分含量、施肥量、施肥时间、产量等信息。施肥情况档案记录参见附录B。8.3数字化应用种植主体宜使用“浙样施”等智慧施肥平台,根据农业主管部门提出的科学施肥建议方案进行精准施肥。4
8DB33/T2521—2022AA附录A(资料性)浙江省施肥区域划分图图A.1给出了浙江省施肥区域划分图。图A.1浙江省施肥区域划分图5
9DB33/T2521—2022BB附录B(资料性)农户施肥情况记载表表B.1给出了农户施肥情况记载表。表B.1农户施肥情况记载表□散户□大户所在县(市、农户姓名农户类型□合作社、企业基区)等本所在乡镇(街道)所在村联系方式情主要种植制度当季作物名称品种名称况种植面积(亩)生长季节产量水平播种日期收获日期受灾情况化肥(kg/亩)有机肥(kg/亩)实际产量肥料成本施肥总体大量元素其它元素(kg/亩)(元/亩)肥料名称实物量情况NP2O5K2O养分名称养分用量施肥情况施肥序次施肥时期项目第五施肥方式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种肥料种类肥料名称□撒施大N□机械深量P2O5施养分元K2O□侧深施第1次含量素肥情况其养分名□水肥一(%)它称体化元养分含□其他施肥明细素量实物量(kg/亩)肥料种类肥料名称□撒施大N□机械深量P2O5施养分元K2O□侧深施第2次含量素肥情况其养分名□水肥一(%)它称体化元养分含□其他素量实物量(kg/亩)6
10DB33/T2521—2022表B.1农户施肥情况记载表(续)肥料种类肥料名称□撒施养大N□机械分量P2O5深施含元K2O□侧深施肥明细第N次量素施肥情其养分名□水肥况它称一体化(%元养分含□其他)素量实物量(kg/亩)注:主要种植制度指稻麦、稻油、单季稻、双季稻、稻菜轮作等;每一季作物一张表,填写完整“实际施肥明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