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569-2022 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规范(陕西省)

DB61∕T 1569-2022 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规范(陕西省)

ID:83091388

大小:887.97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3-07-04

上传者:130****3912
DB61∕T 1569-2022 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规范(陕西省)_第1页
DB61∕T 1569-2022 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规范(陕西省)_第2页
DB61∕T 1569-2022 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规范(陕西省)_第3页
DB61∕T 1569-2022 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规范(陕西省)_第4页
DB61∕T 1569-2022 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规范(陕西省)_第5页
DB61∕T 1569-2022 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规范(陕西省)_第6页
DB61∕T 1569-2022 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规范(陕西省)_第7页
DB61∕T 1569-2022 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规范(陕西省)_第8页
DB61∕T 1569-2022 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规范(陕西省)_第9页
DB61∕T 1569-2022 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规范(陕西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61∕T 1569-2022 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规范(陕西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

2DB61/T1569—2022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25监测要素.........................................................................................................................................................36监测级别.........................................................................................................................................................37监测点密度及监测频率.................................................................................................................................48监测方法.........................................................................................................................................................59数据预处理与保存.........................................................................................................................................910数据分析与成果编制.................................................................................................................................10附录A(规范性)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成果报告提纲.........................................................................11I

3DB61/T1569—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提出。本文件由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省地质灾害中心)、中国矿业大学、陕西陕煤陕北矿业有限公司、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有限公司、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范立民、彭捷、姬怡微、蒋泽泉、闫敬旺、迟宝锁、李成、陈建平、孙魁、高帅、刘辉、姬文龙、寇规规、曹虎生、张广宏、刘铮瑶。本文件由陕西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陕西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话:029-89650560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影路25号邮编:710054II

4DB61/T1569—2022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煤矿开采的地质环境监测总则、要素、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成果编制等。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境内新建、改扩建和生产煤矿开展地质环境监测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20426-200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Z/T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87-2015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DZ/T0315-2018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91.1-2019污水监测技术规范SL219-2013水环境监测规范DB61/T1247煤矿地下水监测规范DB61/T1434-2021崩塌、滑坡、泥石流专业监测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煤矿开采coalmining本文件所指的煤矿开采范围包括煤矿开采区、影响区及生产生活设施区。3.2煤矿地质环境geologicalenvironmentofcoalmine煤矿开采活动影响到的矿区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地质环境体的集合。3.31

5DB61/T1569—2022煤矿地质环境监测coalminegeologicalenvironmentmonitoring布设专门性的监测点(站、网),定期或不定期观测煤矿基础建设、生产,以及闭坑以后的地质环境和各类煤矿地质环境问题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变化情况。4总则4.1工作部署4.1.1应掌握煤矿地质环境背景条件、采矿工艺和开采历史及现状等资料,合理布设地质环境监测网点,重点监控煤矿地质环境问题集中分布,且危害严重、动态明显的区域。4.1.2在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经济、实用的监测方法和手段,煤矿已有的监测点可纳入或改造后纳入监测网。新建监测站点宜采用智能数据采集和传输装备,提高监测精度和效率。4.1.3按照精准、高效的要求,布设煤矿地质环境监测网点,确定监测内容和方法,采集与记录监测数据,编写监测报告,保证监测数据准确,监测成果具有权威性和可比性,并有利于统计和查询。4.2监测工作流程4.2.1应调查收集、整理分类、分析汇总监测煤矿的基础资料,掌握煤矿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和煤矿基本信息等。4.2.2近一年内没有开展地质环境详细调查的煤矿,应开展地质环境补充调查工作。4.2.3在开展监测工作之前,应编写监测方案。明确监测工作目的和任务,确定煤矿地质环境监测范围、对象及要素,划分监测级别,规定监测频率和监测点类型、密度、位置,说明监测方法、仪器类型和精度等。监测方案应附监测工作部署图、监测标识及监测设施施工图、地下监测点地层剖面图等。4.2.4布设煤矿地质环境监测点,埋设监测标识,安装监测仪器,建立监测点档案。4.2.5定期采集监测数据,做好监测数据的记录、传输、存储。4.2.6定期检查监测仪器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2.7应及时进行监测数据分析、汇总,编制成果报告。煤矿地质环境监测流程按照图1所示进行。图1工作流程图2

6DB61/T1569—20225监测要素5.1反映监测对象的形态、位置、结构、组成的变化及引发因素。煤矿地质环境监测要素详见表1。5.2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测量。表1煤矿地质环境监测要素监测对象监测要素地下水地下水水位、水温、地下水水质、泉流量水文地表水水体面积、河流流量、水温、地表水水质监测矿井水流量、水温、矿井水水质地表变形地表形变、地表裂缝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地表形变、深部形变、岩土体含水率、土压力、地下水位监测泥石流降水量、泥位、地声/次声、流体运动土地利用现状监测建设用地、耕地、园地、湿地、林地、草地利用变化6监测级别6.1煤矿生产建设规模见表2。6.2矿业活动影响对象重要程度根据居民集中居住区人口、重要交通干线等级、水利水电设施规模、国家及省级保护区级别、重要供水水源地类型、耕地林地等确定,分为重要、较重要和一般。矿业活动影响对象重要程度分级见表3。6.3根据煤矿规模、开采方式、生产阶段等影响因素确定,监测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见表4。表2煤矿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年生产量开采方式计量单位备注大型中型小型井下开采万吨≥120120~45<45原煤露天开采万吨≥400400~100<100原煤表3煤矿开采活动影响对象重要程度分级表重要较重要一般分布有500人以上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分布有200人~500人以上的居民集中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中居住区人口在居住区200人以下分布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中分布有二级公路、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型以上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重要建筑或其他较重要建筑设施设施矿区紧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含地质公紧邻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或较重要旅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园、风景名胜区等)或重要旅游景区(点)游景区(点)3

7DB61/T1569—2022表3(续)重要较重要一般影响范围内有重要水源地影响范围内有较重要水源地影响范围内无较重要水源地损毁耕地、园地损毁林地、草地损毁其他类型土地注:重要程度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只要有一条符合者即为该级别。表4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级别矿业活动影响对象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生产阶段开采方式重要程度大型中型小型重要一级二级三级在建较重要二级二级三级一般三级三级三级露天一级一级二级重要井工一级二级二级露天一级二级二级生产较重要井工二级二级三级露天二级二级三级一般井工二级三级三级7监测点密度及监测频率7.1根据监测对象、监测要素、监测级别确定监测点密度和监测频率,见表5。7.2汛期或者监测要素动态出现异常变化时,可提高监测频率或增加监测点密度。监测要素数值半年以上无变化或变幅特小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或监测点密度。表5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点密度和监测频率一级二级三级监测监测要素监测点密对象监测点密度监测频率监测频率监测点密度监测频率度自动监测,自动监测,地下水位2个/矿~3个1个/矿~自动监测,人人工监测31个/矿人工监测1(水温)/矿2个/矿工监测2次/月次/月次/月地下水4个/矿~6个2个/矿~水文地下水质2次/年2次/年1个/矿1次/年/矿3个/矿监测泉流量12次/年6次/年6次/年水体面积2次/年2次/年1次/年地表水河流流量自动监测自动监测自动监测(水温)地表6次/年4次/年2次/年水质4

8DB61/T1569—2022表5(续)一级二级三级监测监测要素监测点密对象监测点密度监测频率监测频率监测点密度监测频率度流量(水自动监测自动监测自动监测温)矿井水矿井3次/年2次/年1次/年水质纵向线不纵向线不少少于1纵向线不少自动监测,于1条,横向条,横向于1条,横向地表形变人工监测42次/月1次/月线间距不大线间距不线间距不大地表形次/月于800m大于于800m变800m自动监测,自动监测,自动监测,人地表裂缝3个/剖面人工监测13个/剖面3个/剖面人工监测1工监测1次/月次/月次/月4个/体~6个4次/月~62个/体~2次/月~4次/1个/体~2个1次/月~2地表形变/体次/月4个/体月/体次/月地质2个/体~4个4次/月~61个/体~2次/月~4次/1个/体~2个1次/月~2灾害深部形变/体次/月2个/体月/体次/月监测岩土体含2个/体~4个6次/月~1个/体~4次/月~8次/1次/月~3崩塌、滑1个/体水率/体12次/月2个/体月次/月坡2个/体~4个6次/月~1个/体~2次/月~4次/1次/月~3土压力1个/体/体12次/月2个/体月次/月自动监测,自动监测,自动监测,人地下水位1个/体人工监测1个/体1个/体人工监测3工监测5次/月10次/月次/月降水量1个/沟自动监测1个/沟自动监测1个/沟自动监测泥位1个/沟自动监测1个/沟自动监测1个/沟自动监测泥石流地声/次声1个/沟自动监测1个/沟自动监测1个/沟自动监测流体运动1个/沟自动监测1个/沟自动监测1个/沟自动监测高分辨率土地高分辨率影1次/年~2次/高分辨率影矿区地类变化2次/年影像或照1次/年利用像或照片年像或照片片现状3个/km2~5监测土地质量3年/次3个/km23年/次1个/km23年/次个/km28监测方法8.1水文监测8.1.1地下水监测主要内容如下:a)监测对象为能够控制地下水流场的泉、民井和所有水文孔,监测内容包括监测站点高程测量及对表1中的地下水监测要素监测;b)监测站(点)布设、监测站(点)建设应符合煤矿地下水监测规范(DB61/T1247)中5.1的要求;c)地下水水质监测应进行水质全分析。8.1.2地表水监测主要内容如下:5

9DB61/T1569—2022a)监测对象为煤矿及影响范围内的地表水体,监测内容包括监测站点高程、水体面积、流量、水质;b)地表水体需监测水系的流量,水库、湖泊的库容和面积变化;c)地表水水质监测应进行水质全分析。8.1.3矿井水监测主要内容如下:a)矿井水监测内容包括流量、水温、水质;b)监测出水点位置及涌水量;c)矿井水水质监测应进行水质全分析。8.2地质灾害监测8.2.1地表变形监测主要内容如下:a)根据地表变形特征及监测目的等因素,地面变形监测宜采用专业技术监测和简易监测相结合的方式;b)地表变形应监测地表形变,必要时可监测地下形变、地下水水位、降水量、孔隙水压力、地声、土壤含水率、土压力等;c)根据矿井上下对照图及地表变形情况,确定地面变形监测网分布范围,监测线长度应大于采动影响范围,至少一端进入稳定的岩土体中;d)地表变形监测宜选遥感(InSAR)监测与仪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面上InSAR监测形变及趋势,点上使用GNSS监测绝对位移。纵向监测线应沿采煤工作面推进方向布设,主纵向监测线要布设在纵向变形最大部位或者是推断最大部位,一个工作面纵向监测线不少于1条,横向监测线间距不大于800m;e)监测方法应根据监测项目、场地环境条件及施测方式等按表6规定选取。8.2.2地表裂缝监测主要内容如下:a)根据地表裂缝特征及监测目的等因素,地表裂缝监测宜采用专业技术监测和简易监测相结合的方式;b)监测剖面线应跨越地表裂缝活动带,与其整体直角或大角度相交,监测剖面应覆盖地裂缝活动影响范围并向其影响带外延伸10m-20m,在影响带外侧分别布设不少于1~2个监测点;c)监测点布设在地裂缝两侧,在地表裂缝两侧活动较为强烈地段、裂缝宽度最大处、走向明显变化处及延伸末端均应布设剖面监测点,其他位置监测按照不少于3~5组/km布设,每个监测区域不应少于3条监测剖面;d)监测方法应根据监测项目、场地环境条件及施测方式等按表6规定选取。表6地表变形(地裂缝)监测方法监测项目监测方法/设备精度监测选项水准测量法、三角高程测量法、SBAS-InSAR、地表形变±3mm●变形特征PS-InSAR、大地测量法、GNSS等地裂缝精密测距仪、伸缩仪、测缝计、位移计、简易监测等±2mm●物理场地声地脉动监测仪灵敏度:≥240V/m/s◎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监测仪±2%◎环境因素孔隙水压力渗压计±0.1%F•S◎土压力压力计(盒)±10kPa◎6

10DB61/T1569—2022表6(续)监测项目监测方法/设备精度监测选项降雨量雨量计±2%◎地下水位水位计±0.1%F•S◎注:表中符号●表示应监测;◎表示宜监测。8.2.3崩塌监测主要内容如下:a)崩塌监测等级根据稳定性和危害程度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易发性)或危害程度发生变化时,监测等级可作相应调整。崩塌监测等级按表7确定,要素监测等级按表5确定;b)根据崩塌的地质环境特征、稳定状态以及监测目的等,崩塌监测宜采用专业监测和简易监测相结合的方式;c)崩塌监测前应搜集资料并进行现场调查,最终确定崩塌监测技术方案,监测项目见表8;d)根据监测项目选定监测仪器(设备),监测仪器(设备)及精度要求见表9。表7滑坡、崩塌监测等级危害程度稳定性大中小不稳定一级一级二级欠稳定一级二级三级稳定二级三级三级表8崩塌监测项目监测级别监测项目一级二级三级地表绝对位移●◎◎变形特征裂缝相对位移●●●地面倾斜●●◎物理场地声/次声◎◎-降水量●●●土壤含水率◎◎◎引发因素孔(裂)隙水压力◎◎-地温◎◎-灾害体动态变化灾害体动态变化●◎◎注:表中符号●表示应监测;◎表示宜监测。7

11DB61/T1569—2022表9测仪器(设备)及精度要求监测项目宜采用的仪器(设备)精度水平±2.5mm+1ppm地表绝对位移卫星定位(静态解算)垂直±5mm+1ppm裂缝相对位移位移计±1mm变形特征地面倾斜倾角计±0.01°深部位移钻孔测斜仪±0.15mm/m土压力压力计(盒)±10kPa物理场地应力应力计±60με地声/次声地声仪/次声仪灵敏度:≥240V/m/s降水量雨量计±2%地下水位水位计±0.1%F·S引发因素土壤含水率含水率计±2%孔(裂)隙水压力渗压计±0.1%F•S地温地温计±0.5℃灾害体动态变化灾害体动态变化视频声音、图形流畅和清晰8.2.4滑坡监测主要内容如下:a)滑坡监测等级根据稳定性和危害程度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易发性)或危害程度发生变化时,监测等级可作相应调整。滑坡监测等级按表7确定,要素监测等级按表5确定;b)根据滑坡的地质环境特征、稳定状态以及监测目的等,滑坡监测宜采用专业监测和简易监测相结合的方式;c)滑坡监测前应搜集资料并现场调查,最终确定滑坡监测技术方案,监测项目见表10;d)根据监测项目选定监测仪器(设备),监测仪器(设备)及精度要求见表9。表10滑坡监测项目监测级别监测项目一级二级三级地表绝对位移●●◎变形特征裂缝相对位移●●●深部位移●◎◎土压力◎◎-物理场地应力◎◎-地声/次声◎◎-降水量●●●地下水位◎◎◎引发因素土壤含水率●●◎地温●◎-灾害体动态变化灾害体动态变化●◎-注:表中符号●表示应监测;◎表示宜监测。8.2.5泥石流监测主要内容如下:8

12DB61/T1569—2022a)泥石流监测等级根据易发性和危害程度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易发性)或危害程度发生变化时,监测等级可作相应调整。泥石流监测等级按表11确定,要素监测等级按表5确定;b)对于泥石流不发育地区,可采用人工监测方法;对于存在泥石流隐患的区域,宜采用自动化监测;c)泥石流监测前应搜集资料并现场调查,最终确定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案,监测项目见表12;d)泥位监测宜采用泥位计,精度±3mm;流体运动宜采用视频监测,获取的声音、图形应流畅、清晰;降水量和地声/次声监测仪器(设备)及精度见表9。表11泥石流监测等级危害程度易发性大中小高一级一级二级中一级二级三级低二级三级三级表12泥石流监测项目监测级别监测项目一级二级三级物源◎◎-形成条件降水量●●●泥位●●◎流体运动流体运动●●●物理场地声/次声●◎◎注:表中符号●表示应监测;◎表示宜监测。8.3开采影响区土地利用现状监测8.3.1土地利用现状监测主要监测各类土地的面积变化和质量。8.3.2地类面积变化监测以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监测、InSAR为主,摄像、摄影、人工测量方法并用。8.3.3土壤质量监测应符合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中4.5的要求。9数据预处理与保存9.1数据预处理9.1.1监测数据采集后,应对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减小粗大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其他原因造成的监测数据失真,进而对分析、评价结果造成影响。9.1.2由于计数或记录错误、操作不当、突然冲击振动等产生个别的粗大误差,采用统计的方法判别,确定后应予以剔除。9.1.3系统误差中的恒值系统误差采用标准量代替法或抵消法消除,线性系统误差采用标准量代替法、平均斜率法或最小二乘法消除。9

13DB61/T1569—20229.1.4随机误差应确定其分布参数,主要是均值和均方值(标准误差),并设法减小标准误差。减少标准误差的方法包括平均值法、排队剔除法和数字滤波法。9.2数据保存9.2.1各类监测数据应及时分类整理、编目、存档。在原始纸质资料保存的同时,要求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进行电子文档资料存储。9.2.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包括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具有查询检索、综合统计、计算分析、图表自动生成等功能,数据信息能够动态更新、实时保存、设定条件检索。9.2.3数据库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环境背景数据、监测点基础数据、动态监测数据、影像数据、分析数据和研究结论数据等。10数据分析与成果编制10.1现状评价10.1.1在取得一年以上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技术标准,以判断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目的,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可以进行单项评价,也可以进行综合评价。10.1.2矿区水环境评价参照GB3838和GB/T14848执行,土壤环境评价参照GB15618执行。评价方法可采用单项指数法、综合指数法、超标倍数法、对比分析法等。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信息叠加法等。10.1.3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成果包括:评价报告、表格、图件、影像佐证资料及第三方评价说明等。10.2预测分析10.2.1根据监测成果,结合矿山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企业规模、开采阶段、采矿方式和矿山开采计划,对监测区域的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各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变化趋势做预判,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依据。10.2.2预测方法可采用定性分析法(层次分析-专家打分法)、时间序列分析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外推法)、因果关系法(线性回归分析法)。10.2.3矿山地质环境预测成果包括:预测报告、表格、图件、影像佐证资料及第三方评价说明等。10.3成果报告编制10.3.1成果报告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反映规律、结论明确,文字报告提纲见附录A。10.3.2成果图件包括: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成果图、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动态曲线图(按监测对象单独成图)、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图(按监测对象单独成图)等,还可根据需要编制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分析图。10

14DB61/T1569—2022AA附录A(规范性)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成果报告提纲A.1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成果报告提纲A.1.1前言说明煤矿的基本情况、地质环境条件和上一年度监测情况,主要内容如下:a)煤矿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行政区划、自然地理、开采历史等;b)煤矿的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原始的地质环境条件和煤矿开采后的地质环境条件;c)上年度监测情况应对上年度监测成果进行论述。A.1.2监测完成的工作量及质量说明本年度监测完成的工作量,对完成的工作质量进行评述。A.1.3监测成果分析说明数据处理方法,分析监测点变形情况,编制相应的成果图件。成果图件应包括监测站点分布图、变化曲线图等。A.1.4下一年工作部署根据监测成果分析下一年变化趋势,提出对进一步做好监测工作的意见和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15

16

1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