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壹理解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贰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学习目标
2前置学习抽查(一)回忆“怀古咏史诗”【定义】: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吟咏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赏析方法】:了解史实---明确意图---体悟情感---掌握技巧【写作思路】:眼前景(事)→昔日事(景)→心中情(抒怀∕讽今)【关键】: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3作者及背景信息提炼前置学习抽查(二)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评价】: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的豪情壮志。【写作背景见学案】
4一.解题1.永遇乐,词牌名。2.京口北固亭,京口即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北固山上,下临长江。3.怀古,所写内容。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文本赏析
5二.疏通生词,读懂大意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金戈铁马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可堪回首寻常巷陌烽火扬州路无处寻找英雄的业绩兵强马壮草率、仓促行事落得不堪哪堪普通宋时行政区域名称[译文]:千百年江山依旧,却无处寻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连同那无数的英雄业绩,都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兵壮马大举北伐,气吞万里,威猛如虎。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想建立像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劳,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的仓皇败逃。刘义隆北伐失败至今已四十三年,我向北眺望中原,扬州的金兵大举南侵时的景象历历在目。怎堪回首啊,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神鸦啄食,社鼓咚咚,响成一片!靠谁来问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
6三.明手法(用典),析情感【小组合作讨论回答】1.何为用典?2.用典的作用3.“用典”题目的答题步骤4.“用典”的注意事项
7用典何为用典?用典的作用“用典”的答题步骤用典,就是运用典故,即借古事古语说今意。凡诗文词中运用有历史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寓言逸闻或运用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的,即称“用典。(1)首先找出诗词中用典的地方;(2)其次对诗词中的典故进行具体分析;(3)第三是结合诗词分析诗人用典的意图,即表达效果。①引古人之言之事,使诗词内容丰富。②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借典故的暗示,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③使诗歌语言、意蕴典雅、含蓄、凝练,给人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用典的注意事项1、了解典故中的人、事原本的内容意义。2、明确诗人对所引用的典故的态度。3、体会诗人用典的现实意图,找到诗人与典故的“联系点”。一般情况下,诗人目的是借典抒怀。只有同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所在。
8合作探究:辛弃疾长于用典,本词运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又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完成下列表格。
9人物典故简介典故中的关键词句作者意图上片小结下片小结
10人物典故简介关键词句作者意图孙、刘两人共同点孙权刘裕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无觅、英雄、风流①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②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表达自己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上片小结: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11为何用“斜阳”之下的“草树”,用“寻常”的“巷陌”来写刘裕?【疑难思考】作者用意是想表明刘裕出身寒微,突出他以寒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含有讽刺南宋权贵失地误国的意思。
12人物典故简介关键词句作者意图下片小结刘义隆佛狸祠廉颇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草草赢得以史为鉴告诫韩侂胄伐金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拓跋焘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会,热闹非凡,一片平和景象!可堪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叹朝廷无能悲百姓松懈。凭谁问借廉颇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老而弥坚、抗敌之志不衰的报国之情和老大无成、壮志难酬的愤慨。下片用刘义隆、拓跋焘、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13全文情感小结孙仲谋刘裕舞榭歌台风流业绩元嘉草草仓皇北顾刘义隆拓跋焘金戈铁马万里如虎佛狸祠下神鸦社鼓廉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赞叹惋惜)(赞叹之情)(警告当局)(怒斥偏安)(壮志未已)借古讽今上片下片
14【主旨归纳】明确:这首词通过咏史怀古,表现了词人北伐抗金、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重用人才的愤懑。
15思路整理”点击此处添加你需要的内容,可以是一定篇幅的文本.点击此.了解史实明确意图体悟感情掌握技法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借古讽今借古抒怀表现了词人北伐抗金、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重用人才的愤懑。用典
16艺术特色”
17课堂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②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②伤:诋毁中伤。问题:此诗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8“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颔联运用屈原被流放后行吟泽畔的典故以及白君易被贬江州担任江州司马时在浔阳江头夜送客的典故,主要是以爱国诗人屈原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来自况,来表达自己贬谪的愁思、正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正直爱国如屈原,忧国伤时如自居易,皆不免被贬黜放逐的命运,更何况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