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原卷版)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原卷版)

ID:83067003

大小:53.9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09-20

上传者:老李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原卷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原卷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原卷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原卷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原卷版)_第5页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原卷版)_第6页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原卷版)_第7页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原卷版)_第8页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原卷版)_第9页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原卷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一期中模拟卷(原卷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2·贵州·六盘水市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古典戏曲有着独特的美育范式。戏曲舞台上表现出来的声腔和形象,因可愉悦感官、心灵,又能感化人心而彰显出重要的美育价值。“陶情”是古典戏曲美育传统的主题之一。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经过高度提炼后,在戏曲舞台上呈现出华丽的角色造型、精彩的“唱念做打”和曲折的戏曲冲突,无不引发观众看戏、听戏和品戏的兴趣,促成他们在感官继而在心理层面产生基于审美共识的情感共鸣。在创作与鉴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中,戏曲和心悦性的美学价值被强调,并将戏曲的情感力量化作“以美育人”的媒介,完成了古典戏曲美育的审美实践。“风教”也是古典戏曲美育功用的体现。古典戏曲于内容上秉承了“兴观群怨”“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从而在基调上确定了“厚人伦,美风化”的美育宗旨。劝善惩恶、辨明是非、弘扬忠孝等,皆是古典戏曲呈现“教化”意义的美育主题。大众皆耳熟能详的《窦娥冤》《赵氏孤儿》《桃花扇》《中山狼》等剧目,因传递出是非、爱憎、曲直、善恶等伦理道德价值而盛传不衰。以“美风化”为文化使命,古典戏曲也完成了“劝使为善,诫使勿恶”的德育实践。“美风化”是唱响古典戏曲功用的主旋律,贯穿于戏曲美育观演进的始终。戏曲承载教化意义的天然功利性能够被持续性地激活潜藏能量,主要源于因变则通,因通则久。在通与变并行的演进逻辑中,持续绽放着艺术魅力。通者,指千古不变之精神传统。古典戏曲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精忠记》彰显的“精忠报国”之家国情怀,《桃花扇》传递的“天下兴亡”之担当意识,《桃园结义》体现的“侠肝义胆”之忠义精神,《窦娥冤》宣扬的“公正平等”之价值理念,以及各类剧目中至今仍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之时代价值,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也是国人生成并坚定文化自信心的理论基石之一。浓厚的文化情结使得不同时代的观众形成了基于民族认同的价值观,也激励了他们不断反刍、消化其中内涵,进而提出戏曲美育构想的新方案。变者,指依时代语境而适时更新的美育内涵。“美风化”的美育实践总是与民族精神的构建密切相关。基于映射不同时代民族精神的问题意识,古典戏曲的美育内涵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封建王朝时期戏曲美育的路径选择是高台教化,在诗教传统的影响下,古典戏曲承载的德育价值被突出。在抵抗外辱和寻求民族出路的抗争时代,戏曲美育观则立足思想启蒙立场,成为宣扬“启蒙”与“救亡”精神的重要文艺载体。20世纪80年代以降,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思想解放潮流的兴起,戏曲美育的首要目标已经被提升为追求戏曲的艺术美,尤为注重传承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进入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介的影响力,让古典戏曲走进课堂、走向大众,弘扬并传播其艺术魅力,又成为当前戏曲美育的重要课题。基于“通”与“变”的演进逻辑,古典戏曲美育观在今天既对“发现美”有所传承,又踏上了深入“探索美”的新征程。继承和激活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要求在新的时代重新审视与丰富戏曲美育的内涵,并挖掘出其与时俱进且历久弥新的重要意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摘编自刘玲华《文化自信与古典戏曲美育观的理论重构》)材料二:从历史的眼光来分析,中国古典戏曲的美育目的大致有以下两种倾向:第一种倾向是和心悦性陶情说。这是中国古典戏曲美育观的主流。王国维认为元曲作者是“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而不讳“思想之卑陋”,“元剧之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的“有意境”,即“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所以他说“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此种倾向考虑到了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情感上的娱悦,是非常正确的,但把戏曲的美育活动完全局限在个体自我的范畴,而人也是社会中人,全然决绝与社会环境的联系,既显得偏狭,又无实际操作可能性。第二种倾向是劝善惩恶风教说。李渔说制作戏剧根由乃“因愚夫愚妇识字知书者少,劝使为善,诫使勿恶,其道无由,故设此种文词,借优人说法与大众齐听,谓善者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人知所趋避:是药人寿世之方,救苦弭灾之具也”。此种倾向不足之处在于可能走向为风教而风教的极途,从而漠视审美个体的内在审美感受,把风教推向僵硬机械的教条。中国古典戏曲美育目的的两种倾向,实质可归结为情与理的审美差异。片面强调一端都有失偏颇,要追求实现情理交合、寓教于乐的理想目标。(摘编自陈军《中国古典戏曲的美育目的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古典戏曲作品既可以和心悦性,也可以劝善惩恶,这是两则材料观点上的共通之处。B.材料一认为,“陶情”完成了中国古典戏曲美育的审美实践,“风教”则完成其德育实践。C.“通”与“变”是古典戏曲美育观演进的并行逻辑,古典戏曲的美育功能因此得以形成。D.材料二认为,陶情说决绝个体与社会环境的联系,风教说可能漠视个体的内在审美感受。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戏曲勃兴于元、明,从那时起,古典戏曲陶情、风教的美育功能就已经形成。B.程式化的表演形式,使中国古典戏曲独特的美育范式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能够得以延续。C.进入数字化时代,戏曲美育的首要目标将是追求戏曲的艺术美,强化戏曲的陶情功能。D.如果想融合古典戏曲的陶情、风教这两种美育功能,我们就不应该对情与理有所偏废。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关于戏曲的论述中最能体现古典戏曲美育观的一项是(   )A.观其所述曰忠、曰孝,有补于世。(元·周德清)B.本色者为词人之词,否则为文人之词。(明·李开先)C.剧场即一世界,倘演者不真,则观者之精神不动。(明·袁于令)D.极粗极俗之语,未尝不入填词,但宜从脚色起见。(清·李渔)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讨论了“古典戏曲美育观”,但两者在论证特色上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5.市文化、教育部门准备启动2022年度“戏曲进校园”专题活动。如何在本次活动中更好地发挥戏曲的美育功能?请结合材料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牵风记(节选)徐怀中“野政文工团”派出一个小分队,来九团慰问演出。思想内容没得说,可是出来进去总是那么几个熟悉面孔,太乏味了!台下开始发难:“不看!不看!不看!”最初只有少数人起哄,像是受到恶性传染,到处尖声刺耳地打起了口哨。报幕人从大幕中缝处钻出来,他每次出现,观众都以为演出将会做出重新调整。台下又狂呼乱喊起来:“出来一个坤角儿!出来一个坤角儿!”宣传队队长亲自到大幕前讲话,面目严肃到不可能更加严肃:“我可以负责地向你们声明,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坤角儿,绝对没有!”“有!”“有!”台下齐声揭露。小分队里确实有两位女演员,可是今晚排定的节目单里没有女角,分派她们俩反串鬼子兵。团长齐竞接到报告,风风火火地赶来了。有人认出了团长,彼此提醒:“一号!”“一号!”前面几排观众端端正正坐好了,远处的人似乎觉察出有什么不对头,也都不敢再出声了。齐竞这才开始队前训话:“丢人现眼!给八路军丢人现眼!给“虎团”全团将士丢人现眼!”全场空气像是凝结在一处,紧张极了,大家都听到自己的心咚咚地跳。齐竞转身向当值的现场总指挥挥手说:“解散!各单位带回!”老乡们叹息说,可惜一台好节目,就这样吹灯拔蜡了。“请等一下!请等一下!”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呼喊声。“虎团”团长齐竞远远看到,那个女孩子站在场地最后,一只手抱着长长的一个什么物件。她很有自信的样子,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然的微笑。女孩仰起脸,向高居于舞台台口的齐竞提出交涉:“首长同志,你好!碰巧我带着古琴,就由我为大家弹奏一支曲子可以吗?”一个花季少女怀抱古琴,突然出现在队列前,齐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陪同女孩子的地方干部上前说明,她是从北平来的女学生,名叫汪可逾。路经此地,正好赶上“虎团”在开晚会。齐竞脸上顿时感觉热辣辣的,这一下,让沦陷区来的女学生看笑话了!应该欣然接受,还是婉言谢绝呢?他心想,作为现场的最高指挥员,决不可冷冰冰地板起面孔,对着如此天真烂漫的一种想法,劈头一瓢冷水浇下来。“欢迎欢迎!请到台上来!请到台上来!”齐竞正式发出邀请。汪可逾登上舞台,她已经高兴得迫不及待解开琴囊,取出了古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啊哟天哪!这不是一张宋代古琴吗?”齐竞随口吟诵出了白居易《废琴》诗句:“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女学生也来了兴致,以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做回应:“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老乡们也都重新围拢上来,等待恢复演出。自然是由齐竞担任了报幕员:“安静!安静!现在请小汪同学为大家演奏一支古琴曲,好不好啊?”“好!”只见汪姑娘缓缓抬起右臂腕,纤纤素手弹出了一个散音——空弦音。她的这张宋琴共鸣极佳,洪亮一如铜钟。离开舞台一段距离,便可以隐约听到远处接连不断的炮声。台下观众早把战火纷飞隆隆炮声诸脑后了,一支古琴曲营造出了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清风明月,万籁俱寂,令全场军民泰然心悦,陶醉不已。二十世纪末,军事科学院一个战史编写小组重访太行山根据地。抗战初期许多著名战例,便发生在这一带,日军发起规模空前的一九四二年五月大“扫荡”,此地也正是遭受祸害的中心地区。当地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全都作为亲历者接受了采访。让来访者大失所望,老人们对当年战斗中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记忆很模糊,掏不出他们几向话了。而要成年未成年的一个北平女学生,以她尚不娴熟的技艺弹奏了几支古琴曲,老人们却至今难以忘怀,连种种细节都能讲得出来。那位汪姑娘怎样席地而坐,怎样将古琴架在双腿上,又怎样缓缓抬起右腕,以右手中指尖弹拨出一个空弦音。那天独立第九旅举办的军民同乐晚会,远远超出了娱乐的涵义,令战史编写组各位将校难以置信。而事实上,那个夜晚军情正是十万火急。日军已经完成隐蔽合围部署,并组成了“挺进杀入支队”,企图对太行区领导机关来一个迅雷不及掩耳的向心奔袭。我军则采取“敌进我讲”战术,适时向日军后方交通线和据点发起猛烈攻击,迫敌回援,变被动为主动。敌我双方作战指挥的电报讯号往返交错,在茫茫夜空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汪姑娘的古琴曲,悠悠然穿过那张炽热的电讯网,随疾风流云远远传向四方。齐竞接到指挥部加急电报,来不及先向汪姑娘打一声招呼,让她终止演奏,而是直接向全场宣布:“全体起立!出发!”转眼之间,台上已经空空的了,幕布一收,再看不出这里有过什么舞台的痕迹。“一号”和他的两名警卫员已经上马了,团民运科科长跑来报告,说那个北平女学生向他报名参军,非跟着部队走不可。齐竞一听就急了:“你有脑子没有?她拿着边区政府的介绍信,要去太行二中,你半路把人给拐跑了,怎么交代?”远远看见,小汪深一脚浅一脚向这边跟跑过来,他指头戳着民运科科长的鼻子尖喝令:“甩掉她!听清楚了,甩掉地!”齐竞一抖缰绳飞奔而去,两名骑兵通信员紧随其后,消失在黑暗中。(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慰问演出的演员人数少,都是老面孔,加上没有女演员,导致战士对节目失去兴致,又是起哄又是狂呼乱喊。B.团长齐竞的出场让慰问现场乱糟糟的局面迅速发生了改变,由此可见齐竞在九团战士中的影响力。C.老人们对于晚会上汪可逾的演奏记忆犹新,而对当年战斗中的细节记忆模糊,说明演奏效果的不同寻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D.齐竞对民运科科长的喝令简短而有力,既体现其军人身份,又暗示出军情紧急,包含着对汪可逾安全的担心。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士的发难,团长的训斥,老乡们的感叹,为后面女主人公汪可逾的出场并演奏蓄势,情节上跌宕起伏。B.小说对团长齐竞的语言描写精彩传神,特别是队前训话和吟诵诗句两处,前后形象判若两人,对比鲜明。C.文中描写汪可逾的音乐演奏很有艺术特色,如“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等句,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D.画横线的句子一方面概括小说的写作背景,另一方面开启下文,由军民同乐的晚会写到严峻的战争局势。8.小说节选部分可看出汪可逾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9.《牵风记》是战争题材的小说,为何要对女主人公汪可逾的演奏进行详细描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文言文阅读(2020·福建福州·高一阶段练习)阅读下面两篇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一)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二)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氓隶之人         隶:隶属。B.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顺序。C.专欲擅权         擅:擅长。D.贾生数上疏          数:屡次。11.下列对选文(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B.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C.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D.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谊论述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灭亡时,笔墨侧重于前者,欲扬而先抑,先极言陈涉各方面之不足,最后展现出人意料之结局,起义星火燎原,迅速颠覆秦王朝。B.贾谊分析秦亡原因时,先承认秦朝优势仍在,接着将九国之师与陈涉之众进行对比论证,突出二者之悬殊,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最后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异势的论点。C.贾谊忠于朝廷,积极献言改革。他认为汉朝现在天下太平,时机成熟,应进行历法、服饰、官职等法令改革,文帝听了很喜欢他,破格提拔他,一年中就升至太中大夫。D.贾谊忠言进谏,文帝并未采纳。文帝重新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列侯,贾谊认为此举会招致祸患;有诸侯封地接连数郡,贾谊多次谏言,认为应予逐渐削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3)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四、古代诗歌阅读(2020·全国·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连州腊日观莫摇①猎西山刘禹锡海天杀气薄,蛮军部伍嚣。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围合繁钰息,禽兴大旆摇。猜鹰屡奋迅,惊鹿时踢跳。瘫云四面起,腊雪半空销。箭头馀鹄血,鞍傍见雉翘。日暮还城邑,全笳发丽谯②。【注】①奠摇:现代瑶族的先民。②面谯:华面的高楼。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题目已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诸多要素,一个“观”字统领起全诗。B.开篇大处着墨,极力渲染出猎时的气势和热烈紧张的气氛。接着描写猎场围合铜停敲,旌旗四处摆动,既紧张又有序。C.诗人并未直写所获猎物多少,但透过箭头余血和鞍旁雄羽便可推知一二,反更有韵味。D.本诗写观猎不只表现瑶民围猎的欢乐,更有人近暮年时没捕捉到多少猎物的焦虑。15.本诗写景极具画面感,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16.(2021·江西·萍乡市湘东中学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作者和琵琶女相似的命运之悲,倾吐了作者郁积心中的政治失意之愁。(2)李白《蜀道难》中用鸟反衬蜀道雄奇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诗人回顾自己被捕前经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选择简答(2021·云南·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华民族历来被誉为“文明之邦”,这种称谓并非空穴来风,礼仪制度自古以来就是“立国经常之大法”“周旋之节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历史一脉相承,文明仍在延续。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精神文明也应水涨船高。公共场合不要大声接打电话,自助餐厅按需取餐不“哄抢”,后面有人别着急关电梯,这样的文明细节不仅是思想上的自觉、精神上的自制和升华道德,也是一种行为上的规范。“仓廪实而知礼节”,我们也要构建匹配时代的社会文明,(    )成为全社会的文明习惯,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给传统以新生,给岁月以文明。17.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B.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C.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D.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让自私与冷漠被美德与善举挤压,并让它开枝散叶,唤起人们心中的文明因子B.让自私与冷漠被美德与善举挤压,唤起人们心中的文明因子,并让它开枝散叶C.让美德与善举挤压自私与冷漠,唤起人们心中的文明因子,并让它开枝散叶D.让美德与善举挤压自私与冷漠,并让它开枝散叶,唤起人们心中的文明因子1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七、名著阅读20.(2021·浙江·高一阶段练习)写出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名字: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     ⑪_____________     ⑫_____________(2022·山东山东·高一期中)《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描写了贾府制灯谜、猜灯谜的场面。阅读下面其中的四个灯谜,完成后面的题目。灯谜(一)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灯谜(二)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莫向东风怨别离。灯谜(三)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灯谜(四)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21.请分别列出上述灯谜的制作者。22.制灯谜、猜灯谜场面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八、材料作文23.(2019·江苏·海安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有人追寻梦想,出门远行;有人安土重迁,故土难离;有人思念故园,魂牵梦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