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帛书《德道经》

马王堆帛书《德道经》

ID:83058551

大小:101.97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3-09-20

上传者:152****4171
马王堆帛书《德道经》_第1页
马王堆帛书《德道经》_第2页
马王堆帛书《德道经》_第3页
马王堆帛书《德道经》_第4页
马王堆帛书《德道经》_第5页
马王堆帛书《德道经》_第6页
马王堆帛书《德道经》_第7页
马王堆帛书《德道经》_第8页
马王堆帛书《德道经》_第9页
马王堆帛书《德道经》_第10页
资源描述:

《马王堆帛书《德道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马王堆帛书《德道经》——还原真实的“五千言”视频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m0161vpux9u&auto=0

1说起老子五千言,大家都知道是《道德经》,这样叫了两千多年了。其实在秦汉以前老子五千言的篇章次序,并不是现在《道德经》这样,道篇在前,德篇在后,次序正好是相反的,这个恐怕知道的人就很少了。所以,老子五千言叫《德道经》更合适,为什么这么说呢?先从1973年的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说起。40年前,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版本,皆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尤其乙本在两篇后分别有“德”“道”二字,明确分出篇名。帛书《老子》是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写本。汉文帝叫刘恒,治国采取老子无为而治的方略,休养生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朝盛世。帛书《老子》道篇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与现在通行本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同。古代著书行文要避皇帝的讳,皇帝的名字常人不能用,所以到了文帝刘恒这儿,“非恒道”就变成“非常道”了。这也说明,帛书《老子》成书至少是在汉文帝之前。另为佐证的是,在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老子德道经》写本,多以《德经》为上卷,《道经》为下卷,不分章,与今天流传的《道德经》上下二卷(《道经》在前,《德经》在后)次序不同。上世纪70年代出土的银雀山竹简,比敦煌本早八九百年,也是《德经》上,《道经》下。不仅如此,先秦韩非子《解老》《喻老》亦言德在前。目光穿越历史向上追溯,汉武帝继位的第八年,即公元前134年,开始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生根据统治者的需要和独尊儒术的需要,开始大量改写古代经典,其中老子五千言德篇与道篇的次序也颠倒了,导致后人只知《道德经》而不识《德道经》。老子留世五千言,被后世尊为万经之王。它饱含着无比宏大的宇宙真理,涉及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等广大领域。而阅读原汗原味的《德道经》,会让你感觉到古圣先贤超越时空的大智慧。来源:http://www.dehuizhi.cn/2390.html

2校勘說明一、《老子·德道經》帛書甲本,不僅是一部哲學巨著,而且是一部修真學的專著。是一部迄今所見《老子》版本中,修真學內容最爲突出和完整的版本,是最接近老子原著本義的珍貴版本,堪稱是一部修真學的教科書。本次《老子·德道經》帛書本的校勘,爲了盡可能恢復老子演創《德道經》之本義,自始至終由太上脈系當代傳人熊春錦先生親自主理,並親自圈定。這項工作,是在新的特定的歷史時空中,在帛書本和楚簡本《老子·德道經》發掘的前提下,再加上眾多集約因素的作用,使其得到了比較圓滿地完成。她的完成,必將在探索《老子·德道經》的征程上翻開完全嶄新的一頁。二、本次校勘,因爲帛書《老子·德道經》甲本中,充滿道家修真學之真義,隱含完整的修真理論方法訣竅,故以甲本爲主要依據,並且同時參考乙本、通行本和楚簡本。採用甲本詞句時,註明乙本及通行本等相應詞句;採用乙本或通行本等的詞句時,註明甲本相應詞句。以利讀者鑒別區別修真學之義與常道之義。楚簡本,因僅有不足兩千字,且排列順序與帛書本差異較大,僅在有疑難處作以訂校之用。三、帛書《老子》與通行本在編排上不同。帛書本“德經”在前,“道經”在後;而通行本則反之。且通行本第四十章與四十一章次序顛倒,第八十章、八十一章在第六十七章之前,第二十四章在第二十二章之前。此次完全恢復帛書本原章序,並同時用數字碼註明通行本之章序。經名命爲《老子·德道經》,以合由德而道之理。並兼顧《老子》原名。另爲突出每章之重點,根據前人所註及今重新勘校後的章義加了章題,以示提綱挈領,並且方便誦讀、記憶與查閱。四、文中引用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整理的帛書《老子》甲本,簡稱“馬王甲本”;《藏外道書老子甲本釋文》,簡稱“道藏甲本”。兩種本相同處,則稱甲本。

3《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整理的帛書《老子》乙本,簡稱“馬王乙本”;《藏外道書老子乙本釋文》,簡稱“道藏乙本”。兩種本相同處,稱乙本。甲乙本相同時,稱爲帛書。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本》,簡稱“楚簡本”。五、古文中多用通假及異體字。特別是古老的修真學中,采用修真學異構象形表意字較爲普遍,這類修真學異構象形表意字,蘊藏著法理、法訣,極其珍貴。甲本中保存較完整,乙本、楚簡本、通行本都出現明顯的逐步流失,對甲本中的這些修真學異構漢字,我們全部保留,以利修真者從中以理解法,觸類旁通。本次校勘本,堅持盡可能準確反應帛書甲本《老子》的原貌,既不丟失其修真學的內涵,又不泥於古而使人難以解讀。對於依據充分,或者原用字的今義發生重大變化,繼續用之容易産生歧義之字,則改用現在之代用字:如“胃”,通“謂”,均以“謂”代之。但在注釋中另行加注說明“胃”字的修真學意義,方便修真者結合正文思悟。對於帛書甲本中大量修真學異構象形表意字,一般情況下堅持盡量使用其原字形,以防本末倒置:如“霝”與“靈”;“祭”與“然”等等,盡量突出老子修真學的原意。對小部分修真學異構象形表意字,凡未在正文中列入的,均在注釋中進行標注。以利修真者閱讀和研究時有所憑藉。六、帛書甲乙本中的“無”字,全部使用的是修真學異構象形表意字“无”,爲保持帛書原貌,故仍然全用“无”字。“其”,帛書中多用其異體“亓”,亦有用“其”處。使用“亓”處一般都藏有修真學之意,請修真者注意體悟。“謂”,帛書用通假字“胃”。書中采用謂,注釋中附說明。帛書中“弗”,通行本均作“不”。未根據通行本進行修改。“形”,帛書作“刑”。書中未一一作出標注說明。但刑字的義更廣一些,修真學讀者可注意這一特點而解讀。“谷”,帛書本作“浴”。浴字象意修真內容更準確,書中用浴不用穀。“恆”,通行本皆作“常”,其爲避漢文帝諱改。上述字,在文中不再一一註出。七、通假異體字,凡屬一般流行字典可查到者,未註明出處;偏難之字,皆註出處。

4凡無法查證的,不作通假異體註,僅說明與通行本及乙本不同處,並標注出爲修真學異構象形表意字。八、註文中附有註音和繁簡對照,包括註文中引用的偏難繁體字。九、本次《老子·德道經》的校勘,眾多同仁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在此向所有參與此工作的同仁致以深深的敬意!双一章和第三章http://v.qq.com/page/k/y/b/k0149d5bjyb.html 

5第一章論德(38)

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爲,而无以爲也;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上禮爲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 

7第四十五章觀眇(1)

8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无,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无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胃;玄之有玄,眾眇之門。

9第三章聞道(41)

10上士聞道,堇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爲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輸,質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天象无刑,道隱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德篇第一章論德(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爲,而无以爲也;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上禮爲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 第二章得一(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霝,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其至之也。謂天毋已清將恐裂,謂地毋已寧將恐發,謂神毋已靈將恐歇,謂浴毋已盈將恐竭,謂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故必貴而以賤爲本,必高矣而以下爲基。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此其賤之爲本欤?非也!故致數與无與,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第三章聞道(41)上士聞道,堇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爲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輸,質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天象无刑,道隱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11第四章反復(40)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第五章中和(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爲和。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爲自名也。勿或之而益,或益之而 。覲殷死,議而教人。故強良者不得死,我將以爲學父。第六章至柔(43)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致堅。无有入於无閒,吾是以知无爲之有益。不言之教,无爲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第七章立戒(44)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第八章請靚(45)大成若缺,其用不幣;大盈若,其用不;大直若詘,大巧若拙,大贏如。趮勝寒,靚勝炅。請靚可以爲天下正。第九章知足(46)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无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恆足矣。第十章知天下(47)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規於牖,以知天道。其出也遠,其知也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弗爲而成。第十一章无爲(48)爲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无爲。无爲而无不爲。將欲取天下者恆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第十二章德善(49)聖人恆无心,以百姓之心爲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聖人之在天下,翕翕焉,爲天下渾心,百姓皆屬其耳目焉,聖人皆咳之。第十三章生死(5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蓋聞善執生者,陵行不辟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无所椯其角,虎无所昔其

12,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第十四章尊貴(51)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而恆自祭也。道生之、畜之;長之、遂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弗有也,爲而弗寺也,長而弗宰也。此之謂玄德。第十五章守母(52)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閉其門,終身不堇。啓其悶,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第十六章盜桍(53)毋道身殃,是謂襲常。使我有知也,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食而齎財有餘;是謂盜桍。盜桍,非道也!第十七章善觀(5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茲?以此。第十八章含德(55)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蜂地弗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即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第十九章玄同(56)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悶,閉其門,和其光,同其,坐其兌而解其紛,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踈;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淺。故爲天下貴。第二十章治邦(57)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 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而邦家茲昏;人多知,而奇物茲起;法物茲彰,而盜賊多有。是以聖人之言曰:我无爲也,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第二十一章爲正(58)其正,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夬夬。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无正也。正復爲奇,善復爲訞。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絏,光而不耀。

13第二十二章長生(59)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服;服胃之重積德;重積德則无不克;无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第二十三章居位(60)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申不傷人也,聖人亦弗傷也。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第二十四章處下(61)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牝恆以靚勝牡,爲其靚也,故宜爲下。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於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則大者宜爲下。第二十五章道注(62)道者,萬物之注也。善,人之也;不善,人之所也。美言可以市,奠行可以賀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雖有共之璧,以先四馬,不若坐而進此。古之所以貴此者何?不謂求以得,有罪以免與?故爲天下貴。第二十六章无難(63)爲无爲,事无事,味无未。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也,爲大於其細也。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於无難。第二十七章輔物(64)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爲之於其未有也,治之於其未亂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成之臺,作於羸土;百仁之高,始於足下。爲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是以聖人无爲也,故无敗也,无執也,故无失也。民之從事也,恆於其成事而敗之。故慎終若始,則无敗事矣。是以聖人欲不欲,而不貴難得之;學不學,而復眾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爲。第二十八章玄德(65)故曰爲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民之難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賊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恆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恆知稽式,此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大順。第二十九章江海(66)江海所以能爲百浴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爲百浴王。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樂佳而弗猒也。非以其无諍與?故天下莫能與諍。

14第三十章安居(80)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遠徙。有車周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邦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第三十一章不積(8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聖人无積,既以爲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爲而弗爭。第三十二章三寶(67)天下皆謂我大,不宵。夫唯大,故不宵。若宵,細久矣。我恆有三寶之:一曰慈,二曰檢,三曰不敢爲天下先。夫慈,故能勇;檢,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爲成事長。今捨其慈且勇,捨其檢且廣,捨其後且先,則必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建之,如以慈垣之。 第三十三章不爭(68)善爲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爲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是謂天,古之極也。第三十四章用兵(69)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爲主而爲客;吾不進寸而芮尺。是謂行无行,攘无臂,執无兵,乃无敵矣。莫大於无適,无適近亡吾寶矣。故稱兵相若,則哀者勝矣。第三十五章懷玉(70)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第三十六章知病(71)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聖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第三十七章畏畏(72)民之不畏畏,則大畏將至矣。毋閘其所居,毋猒其所生。夫唯弗猒,是以不猒。是以聖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被取此。 第三十八章天網(73)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者則栝。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彈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彈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第三十九章司殺(74)若民恆且不畏死,奈何以殺懼之也?若民恆是死,則而爲者,吾將得而殺之,夫孰敢矣?若民恆且必畏死,則恆有司殺者。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斵也;夫代大匠斵者,則希不傷其手矣。第四十章貴生(75)人之饑也,以其取食之多也,是以饑。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爲也,是以不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輕死。夫唯无以生爲者,是賢貴生。

15第四十一章柔弱(7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仞賢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故曰: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細,生之徒也。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恆。強大居下,柔弱微細居上。第四十二章天道(77)天下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有餘而益不足。人之道,不足而奉有餘。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於天者?此有道者乎!是以聖人爲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第四十三章水德(78)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水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之也。故聖人之言云曰:受邦之詬,是謂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謂天下之王。正言若反。第四十四章右介(79)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爲善?是以聖右介而不以責於人。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夫天道无親,恆與善人。道篇

16第四十五章觀眇(1)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无,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无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胃;玄之有玄,眾眇之門。第四十六章觀噭(2)天下皆知美爲美,惡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是以聖人居无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爲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惟弗居,是以弗去。第四十七章安民(3)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爲而已,則无不治矣。第四十八章道用(4)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潚呵!始萬物之宗。銼其兌,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呵!似或存。吾不知誰子也,象帝之先。第四十九章用中(5)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虛而不淈,蹱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第五十章浴神(6)浴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呵若存,用之不堇。第五十一章无私(7)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與?故能成其私。第五十二章治水(8)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蹱善時。夫唯不爭,故无尢。第五十三章持盈(9)而盈之,不若其已。而允之,不可常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述身芮,天之道也。第五十四章无不爲(10)戴營抱一,能毋離乎?摶氣至柔,能嬰兒乎? 脩除玄藍,能毋疵乎?愛民栝國,能毋以知乎?天門啓闔,能爲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第五十五章玄中(11)卅輻同一轂,當其无,有車之用也。埴爲器,當其无,有埴器之用也。鑿戶牖,當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爲利,无之以爲用。

17第五十六章爲腹(12)五色令人目明;馳騁田臘,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聖人之治也,爲腹而不爲目,故去疲取此。第五十七章寵辱(13)人,寵辱若驚;貴大梡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之爲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梡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貴爲身於爲天下,若可以天下矣;愛以身爲天下,安可以寄天下?第五十八章道紀(14)視之而弗見,名之曰;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而爲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尋尋呵!不可名也,復歸於无物。是謂无狀之狀,无物之象,是謂忽望。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第五十九章不盈(15)古之善爲道者,微眇玄達,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強爲之容,曰:與呵!其若冬涉水;猶呵!其若畏四鄰;儼呵!其若客;渙呵!其若淩澤;沌呵!其若樸;湷呵!其若濁;呵!其若浴。濁而情之余清?女以重之余生。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第六十章歸根(16)至虛,極也;守情,表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天物雲雲,各復歸於其根曰靜,靜是謂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第六十一章知有(17)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猶呵!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省謂我自祭。第六十二章四有(18)故大道廢,案有仁義?知快出,案有大僞?六親不和,案有畜慈?邦家亂,案有貞臣?第六十三章樸素(19)絕聖棄智,民利百負;絕仁棄義,民復畜慈;絕巧棄利,盜賊无有。此三言也,以爲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而寡欲,絕學无憂。

18第六十四章食母(20)唯與訶,其相去幾何?美與惡,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望呵!其未央哉!眾人巸巸,若鄉於大牢,而春登臺。我泊焉未兆,若嬰兒未咳。纍呵!似无所歸。眾人皆有餘,我獨遺,我愚人之心也。湷湷呵!鬻人昭昭,我獨呵!鬻人蔡蔡,我獨呵!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以悝。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第六十五章從道(21)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呵!鳴呵!中有請吔!其請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眾。吾何以知眾父之祭?以此。第六十六章弗居(24)炊者不立,自視不彰。自見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曰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第六十七章執一(22)曲則金,枉則定。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以爲天下牧。不自視故明,不自見故彰,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金者,幾語才!誠金歸之。第六十八章同道(23)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孰爲此?天地而弗能久,又況於人乎?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第六十九章昆成(25)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繡呵!繆呵!獨立而不亥,可以爲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爲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遠,遠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七十章輜重(26)重爲巠根,清爲趮君。是以君子眾日行,不離其甾重。唯有環官,燕處則昭。若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巠於天下?巠則失本,趮則失君。

19第七十一章曳明(27)善行者无迹,善言者无瑕適,善數者不用檮;善閉者无籥而不可啓也,善結者无纆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聖人恆善人,而无棄人;物无棄財,是謂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齎也。不貴其師,不愛其齎;唯知乎大眯,是謂眇要。第七十二章恆德(28)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爲天下谿,恆德不離;恆德不離,復歸嬰兒。知其白,守其辱,爲天下浴;爲天下浴,恆德乃足;德乃足,復歸於。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恆德不;德不,復歸於无極。散則爲器,聖人用,則爲官長。夫大制无割。第七十三章自然(29)將欲取天下而爲之,吾見其弗得已。天下神器也,非可爲者也。爲者敗之,執者失之。物或行或隨,或吹或炅,或強或,或坯或橢。是以聖人去甚,去大,去楮。第七十四章不強(30)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於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焉。果而毋,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謂果而不強。物壯而老,是謂之不道,不道蚤已。第七十五章貴左(31)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銛龐爲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是以吉事尚左,喪事尚右。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殺人眾,以悲依立之;戰勝,以喪禮處之。第七十六章知止(32)道恆无名。唯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俞甘洛,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也,猶小浴之與江海也。第七十七章盡己(33)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也。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忘者,壽也。第七十八章成大(34)道渢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爲主。則恆无欲也,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弗爲主,可名於大。是以聖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爲大也,故能成大。

20第七十九章大象(35)執大象,天下住;住而不害,安平大。樂與餌,過格止。故道之出言也,曰:談呵!其无味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第八十章微明(36)將欲拾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去之,必故與之;將欲奪之,必故予之。是謂微明。友弱勝強。魚不可脫於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第八十一章无名(37)道恆无名。侯王若守之,萬物將自。而欲作,吾將貞之以无名之。貞之以无名之,夫將不辱。不辱以情,天地將自正。来源:http://www.dedao.org/xueyuan/mod/book/view.php?id=316&chapterid=18音频下载http://pan.baidu.com/s/1mg9bI3I#dir/path=%2F%E9%81%93相关文章:《浅论道德救世》(诵读《德道经》改变身心之原理)

21http://www.daode.biz/html/lecture/daodu/20090313/398.htm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