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安全手册

外企安全手册

ID:83047111

大小:529.45 KB

页数:175页

时间:2023-09-20

上传者:无敌小子
外企安全手册_第1页
外企安全手册_第2页
外企安全手册_第3页
外企安全手册_第4页
外企安全手册_第5页
外企安全手册_第6页
外企安全手册_第7页
外企安全手册_第8页
外企安全手册_第9页
外企安全手册_第10页
资源描述:

《外企安全手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POLICYOBJECTIVES(管理方针目标)•Provideallemployeeswithasafeandhealthfulworkplace.给所有员工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厂所•Communicatethesafety,healthandenvironmentalconcernsregardingouroperationsandproductstoouremployees,contractorsandthepublic.与我们的员工、合作方和公众就我们的运作和产品的安全、健康和环境等方面的事宜进行沟通•Complywithapplicableenvironmental,healthandsafetylaws,regulationsandcompanystandards.遵循安全环保方面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公司标准•Ensurethatallmanagers,employeesandcontractorsareawareofthispolicyandhavebeentrainedontheirspecificresponsibilitiesforenvironmental,healthandsafetyprotection.确保所有的管理人员、员工和合作方清楚此管理方针并已对他们进行环保、健康和安全方面其相应的特殊职责进行培训。POLICYIMPLEMENTATION(方针的贯彻执行)EstablishaprocedureforidentificationandperiodicreviewofEnvironmental,HealthandSafetygoalsandtargetsforachievingtheobjectiveofthispolicyateachproductionfacility.建立一个程序,对环保、健康、安全的目标和方向进行鉴定和周期性的讨论,使各项生产设施都能达到方针的目标。Developandimplementcorporatestandardsandguidlinetoassurethatthispolicyisfollowedatallfacilities.制定和执行公司标准和规范,确保在各工厂遵循这个方针。Developandimplementoperatingproceduresateachfacilityconsistentwiththispolicyandapplicablecorporatestandardsandguidelines.在各项生产设施及环节中制定和执行与此方针和适用的标准、规范一致的操作程序。Ensurethatadequateresourcesarededicatedtoimplementeffectivelyallaspectsofthispolicy.确保有充足的资源专用与切实有效地贯彻执行此方针的各方面.UtilizeEnvironmental,HealthandSafetyauditingtoevaluatecompliancewiththispolicy.

1利用安全环保审计来评价是否与此方针一致。ContinuouslyimproveourEnvironmental,HealthandSafetyprogramsthroughevaluation,reviewandimplementationofappropriatecorrectiveandpreventiveactions.通过评价、讨论和执行相关的更正和预防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环保程序.第一章安全组织机构一、安全委员会组织结构框图二、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结构框图总指挥:总经理副总指挥:副总经理

2三、环保健康安全小组结构框图组长:总经理副组长:副总经理组员生产部组员研发中心组员供应部组员EHS四、三废核定小组结构框图

3组员供应部组员EHS监察部组员生产部组员研发中心第二章安全责任制一、全体员工安全责任通则1.牢记公司口号:第一是安全、第二是安全、第三还是安全,树立安全意识;2.严格执行公司有关安全消防方面的规定和标准,并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3.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熟悉公司消防设施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以及所在区域的安全通道;4.在工作中遵守公司有关安全、消防方面的制度,做好防火安全工作;5.对公司内发生的事故要及时报告和处置,并负责保护事故现场。事故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6.熟悉掌握各项安全操作规范和制度并以身作则,及时消除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对不能马上处理的安全隐患,须及时上报相关负责人;7.认真维护保养设备,发现异常应妥善处理,及时上报,并认真做好记录;8.正确使用、妥善保管各种劳动保护用品、器具和防护;9.对部门内的设备仪器,消防设施,安全防护设施要经常检查,维护,发现潜在隐患或事故要及时处理并上报相关部门。二、全体管理人员安全责任通则公司的管理人员均有责任和义务负责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和行为对公司安全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下是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通则: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2.

4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并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1.参与公司重大安全问题的研究、讨论,和各项安全工作的审批工作;2.参加公司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3.负责下属部门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4.掌握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熟悉各项安全制度;5.有责任协助组织制定、修订和审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规程,组织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方案及安全技术长远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6.有责任协助组织安全技术研究工作,负责解决安全技术、安全管理上的疑难或重大问题,推广和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安全防护措施;7.组织制定审批安全教育计划,参加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考核;三、各岗位安全责任制1.总经理/副总经理安全责任制1.1.总经理/副总经理对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1.2.在总经理/副总经理不在公司期间,需临时任命代理总经理/副总经理履行安全职责,全面负责公司的安全工作;1.3.建立健全公司的安全生产专门管理机制,充实专职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定期听取安全工作汇报,决定安全工作的重要奖惩;1.4.建立并落实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1.5.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对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报告;1.6.监督公司安全部门和各部门的安全工作落实情况;1.7.审定安全生产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安全生产目标。签发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批准重大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切实保证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不断改善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和劳动者的作业条件;8.坚持安全生产“五同时”原则,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1.9.发生重大事故必须按有关规定立即上报相关政府部门;

51.10.检查并考核同级副职和所属单位正职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1.11.每年向职工大会报告安全生产及工业卫生工作情况;1.12.审批重大工艺处理、检修、施工的安全技术方案,审查引进技术(设备)和开发新产品中的安全技术问题;1.13.审批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参加重大事故的技术分析。2.EHS监察部主管/安全经理安全责任制2.1.在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的领导下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工作;2.2.组织制定、修订本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2.3.负责编制或修订企业防火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查;2.4.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及大修、技改技措项目的劳动保护设施“三同时”审查、验收,保证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2.5.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网络,加强安全工作基础建设;2.6.建立健全公司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2.7.负责对新入厂职工的厂级安全教育和职工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2.8.负责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专项培训及考核;2.9.负责明火采暖,动火等工作的审批及管理工作,参加建筑设计防火审核及验收;2.10.负责各类事故汇总、统计上报工作,主管人身伤亡、爆炸事故的调查处理,参加基层上报的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和工伤认定工作;2.11.综合分析企业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对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对在安全生产中有贡献者或事故责任者,提出奖惩意见;2.12.深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检查、纠正处理违章操作.对违规的人或事,有权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作业,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或及时上报公司领导处理;2.13.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督促整改或制定防范措施;

62.14.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2.15.组织实施对公司消防设施、无烟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及保养,确定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1.16.负责消防器材的计划,配置及管理;2.17,定期向公司领导汇报消防安全情况,及时上报消防安全隐患和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3.监察部工作人员安全责任制3.1.负责公司所有消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和消防设施配置,使每一个消防设施配置合理,使用方便,随时都处于良好状态,随时都可以使用;3.2.对公司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每一个员工都了解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掌握基本的火灾扑救和自救方法3.3.监督公司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的执行情况,对违反相关制度的人有权利制止和上报;3.4.每日进行安全巡查,检查,及发生事故后有针对性组织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即使解决或上报解决;3.5.每月上报二次消防安全工作的总结,上报上级负责人;3.6.组织对火灾的扑救,负责火灾事故,及其内部其他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3.7.组织安全大检查.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对查出的隐患制定防范措施和整改计划,并检查监督隐患整改工作的完成情况;3.8.对公司内各种特种设备及各类安全附件进行安全监督检查;3.9.深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纠正违章.督促并协调解决有关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遇有危及安全生产的紧急情况有权责令其停止作业,并立即报告有关领导;3.10.监督检查有关部门搞好安全设施的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3.11.组织对职工和有关人员的入厂安全教育;3.12.各种职业培训必须有安全的内容,并列入技术考核之中;

73.13.参加有关事故的调查和工伤鉴定;1.14.负责维护与定期检查各项消防灭火设施,及时提出补充申请。4.生产部主管/车间主任/副主任安全责任制4.1.在总经理/副总经理的领导下,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技术工作负责;4.2.组织落实车间级安全教育,督促检查班组级安全教育;4.3.组织车间级的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装置、防护设施处于完好状态.发现隐患及时组织整改,车间无力整改的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及时向公司有关领导书面报告;2.4.建立、健全车间安全、防火组织,领导车间和班组安全员工作;5.车间班组长安全责任制5.1.每天组织召开班前会,班前会议上,通报本班存在的安全问题,讲解安全注意事项;5.2.劳动保护未按规定佩戴者,班长有责任和权力立即停止其工作,要求佩戴齐全;5.3.消防器材、溢出桶、应急箱内物品、磅秤的配备及使用情况,真空泵的使用情况,定期进行维护检查;5.4.爱护设备,监督本班人员对设备进行规范操作,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5.5.检查各种设备的运转情况,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不能处理的上报给车间主任;5.6.对不合理的临时管路的使用,进行制止,并提出好的解决方法;5.7.做好交接班工作,认真填写交接班工作内容,交接班工作必须现场进行,交接班内容必须详细、真实,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接班人员有权拒接。班长要对接手的工作及场地负责;5.8.有权监督公司各项新下发实施的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按照《班长/安全员日巡查记录表》及时登记各种违规的人或事,并对制度中的不适当之处有责任及时提出;5.9.对本班发生的事故,要及时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对于不服从管理者,须及时上报相关负责人;3.10.本班内发生的任何违规现象或事故,班长均负有一定连带责任.4.车间安全员安全责任制6.1.了解中试车间内进行的危险剧毒化学品的生产,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86.2.贯彻公司实施的各项安全操作规范;6.3.经常性的安全巡查,包括:仪器设备、消防设施、安全防护设施、急救药箱等。对有产生安全事故潜在隐患的人或事,应加强检查或监测,遇有不正常情况,及时解决或上报;6.4.负责维护与定期检查各项消防灭火设施、安全防护设施、用具,及时提出补充申请;6.5.每月定期作出有关安全情况的总结报告并上报公司相关负责人;7.6.除特殊情况以外,对于班组内出现的任何安全事故或隐患须承担连带管理责任;8.7.有权监督公司各项新颁布实施的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并按照《部门奖惩条例》及时登记各种违规的人或事,且对制度中的不适用之处有责任及时提出;9.8.有责任协助中试车间主任、QA部门和S.H.E.监察部门做好相关管理和监督工作;10.9.负责维护与定期检查各项消防灭火设施,及时提出补充申请。7.车间生产人员安全责任制7.1.参加安全活动、学习安全技术知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7.2.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接班前必须认真检查本岗位的设备和安全设施及工、器具是否齐全完好;7.3.遵守纪律,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和操作法,记录清晰、真实、整洁,并保持作业场所清洁;7.4.按时巡回检查,准确分析、判断和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11.5.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领导报告.8.研发中心主管/经理/研发组长安全责任制8.1.是其所主管实验室的安全负责人;8.2.在科研实验中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安全制度,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8.3.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必须作出安全评价,提出安全措施,采用新技术,必须首先审核技术的安全可靠性;8.4.安排安全技术的科研工作,组织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的重大疑难问题;8.5.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小试转中试,中试转工业生产的安全技术条件,制定安全技术规程;

98.6.提供原料、产品(中间产品)的物化性质,安全防护方法及应急处理措施;8.7.要经常组织对科研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并定期进行考核;8.8.对本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要及时的报告和处理不得隐瞒不报或漏报;6.9.在工作中遵守公司有关消防安全方面的制度,做好防火安全工作.9.研发中心安全员安全责任制9.1.每个研发部门设置一名副主管安全员,协助副主管做好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9.2.监督出现温度计破损的人员及时登记并协助做好处理工作;9.3.经常性的安全巡查,包括:仪器设备、消防设施、安全防护设施、急救药箱等。对有产生安全事故潜在隐患的人或事,应加强检查或监测,遇有不正常情况,及时解决或上报;9.4.每日督促过夜反应实施人填写《过夜反应日登记表》并上报各研发组长审批。了解过夜反应具体情况,确认好安全防范措施;9.5.每月定期作出有关安全情况的总结报告并上报公司相关负责人;9.6.除特殊情况以外,对于部门内出现的任何安全事故或隐患须承担连带管理责任;9.7.有权监督公司各项新颁布实施的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并按照《部门奖惩条例》及时登记各种违规的人或事。且对制度中的不适用之处有责任及时提出.9.8.有责任协助副主管常务助理做好相关管理和监督工作;7.9.负责维护与定期检查各项消防灭火设施,及时提出补充申请。10.研发中心工作人员安全责任制10.1.熟悉在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物料的相关安全数据,对于首次操作的实验一定要了解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严禁盲目操作;10.2.在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准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实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10.3.在做有危险实性的实验(如易燃。易爆,剧毒等)时一定要配戴相关的防护用具,并通知邻近人员或以醒目标志标示;10.4.任何过夜反应必须确认具有良好的安全防范措施;

106.5.掌握一些基本化学实验紧急事故处理的方法;11.分析中心主管/经理安全责任制11.1.是分析室的安全负责人,要为分析室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11.2.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公司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本部门的人员要定期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和考核工作,确保分析室工作的顺利进行;11.3.组织制定分析系统的安全技术及操作规程;11.4.负责各种原料,中间体,和成品的质量分析数据,把好质量关;11.5.负责安全分析,对分析的结果负责;7.6.负责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统计,上报工作,参加其他事故的有关数据的分析和测定.12.分析中心工作人员安全责任制12.1.对各种仪器的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SOP)进行操作,严禁擅自进行规定以外的操作;12.2.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和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执行,保证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12.3.在分析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准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实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12.4.取样时一定要配戴相关的防护用具,确保自身的安全和原料不受污染;8.5.掌握一些基本化学实验紧急事故处理的方法.13.门卫保安安全责任制13.1.平时公司大门的开启程度不得超过1.5米,车辆经过后必须及时关闭大门;13.2.车间或实验室现场发生工艺火灾或其他安全事故时,若没有当事人,需及时报告公司安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在其指导下协助进行事故急救和处理工作,绝对禁止擅自采取行动;13.3.事故发生后,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疏散现场人员,负责事故现场警戒等工作;13.4.厂区工作期间不得有任何不文明或违法行为,如聚众赌博,打架斗殴,或使用不文明语言等,严重将直接送至公安机关处理;13.5.保安作为公司的执行“警察”,必须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发现任何问题应及时处理,秉公办事。超越职权处理范围要及时向有关主管汇报,不但得虚报、知情不报或私自处理.不准有搜身、

11暴力或其他违法行为,(正当防卫除外),严重者将直接送至公安机关处理;13.6.保安必须熟悉厂区布局及地况,熟悉厂区内消防栓及灭火器的摆放位置,熟练使用消防器材,了解一般救火知识;13.7.发现任何盗窃行为时,为确保公司的财产、人身安全,应立即采取安全有效措施,尽可能将罪犯抓获,并向主管部门汇报,严重者移交公安部门处理.当场抓获正在作案的犯罪分子,并经公安机关、认定是犯罪分子者;13.8.夜班保安人员要定时对厂区各区域进行安全巡查,严防盗窃和其他安全隐患发生,并做好保安每日安全巡查记录;13.9.外来工作人员于本公司持续工作超过48小时者必须经培训并签署《外来人员培训确认书》,并佩带工作证;13.10.外来施工人员于本公司进行施工前,除需签署《外来人员培训确认书》,并佩带工作证外,还须将《施工安全协议》交给本公司接待人员,提醒其签署后方可施工;13.11.外来人员来访,询问被访问部门或访问者姓名后将电话打至总机由总机负责询问核实,接到总机回复后方可将访问者引至大厅接待台等候,绝对禁止任何来访者自行进入厂区;13.12.公司厂区内严禁各类乞讨或收购废品人员进入,严禁任何人员翻墙出入厂区;13.13.公司厂区内严禁酗酒者进入;13.14.外来货车进入厂区前,需对车的尾气排放口安装防火帽后方可进入;6.15.对于外来车辆的出入要适当选择对其所携带物品进行检查。14.设备经理安全责任制14.1.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巡回检查;14.2.生产中,有权制止违反设备使用安全规章的操作;14.3.有权制止未经允许而擅自更改工艺管路或用途的操作;14.4.设备维护、维修和改造;14.5.随时、定期安排设备维护,包括自行维修和外委维修.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1214.6.认真做好设备的维护和维修记录;14.7.负责安排每年一次的生产设备大检修工作;14.8.对不合理的工艺管线等负责改造;14.9.负责对有特殊要求的设备进行改造;14.10.负责对中试生产新增的小型设备的设计、制作;6.11.负责生产设备档案、压力容器及特种设备的管理。15.机修工作人员安全责任制15.1.焊工安全责任制15.1.1.工作前应认真检查工具、设备是否完好,焊机的外壳是否可靠地接地.焊机的修理应由电气保养人员进行,其他人员不得拆修;15.1.2.工作前应认真检查工作环境,确认为正常方可开始工作,施工前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高空作业要戴好安全带。敲焊渣、磨砂轮戴好平光眼镜;15.1.3.接拆电焊机电源线或电焊机发生故障,应同电工一起进行修理,严防触电事故;15.1.4.接地线要牢靠安全,不准用脚手架,钢丝缆绳、机床等作接地线;

1315.1.5.在靠近易燃地方焊接,要有严格的防火措施,必要时须经安全部门的同意方可工作.焊接完毕应认真检查确无火源,才能离开工作场地;15.1.6.焊接密封容器、管子应先开好放气孔.修补已装过油的容器,应清洗干净,打开人孔盖或放气孔,才能进行焊接;15.1.7.在已使用过的罐体上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查明是否有易燃、易爆气体或物料,严禁在未查明之前动火焊接。焊钳、电焊线应经常检查、保养,发现有损坏应及时修好或更换,焊接过程发现短路现象应先关好焊机,再寻找短路原因,防止焊机烧坏;15.1.8.焊接吊码、加强脚手架和重要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并敲去焊渣认真检查是否安全、可靠;15.1.9.在容器内焊接,应注意通风,把有害烟尘排出,以防中毒.在狭小容器内焊接应有人监护,以防触电等事故;15.1.10.容器内油漆未干,有可燃体散发不准施焊;15.1.11.工作完毕,必须断掉龙头线接头,检查现场,灭绝火种,切断电源.15.2.切割工安全责任制15.2.1.工作前应首先检查切割工具、设备、胶管、轨道和周围环境,确认一切正常方可开始操作;15.2.2.切割密封容器等时必须保持通风,切割用的胶管不要滑入平台孔内,防止烧坏.切割后留下的熔渣和杂物要及时清除,以防乙燃气沉积发生事故;15.2.3.阀门开关和胶管接头不准有漏气现象,平时要加强检查,用后要妥善放好;15.2.4.操作时应检查控制箱内的电源、气源,有无漏电、漏气,以防引起爆炸;15.2.5.切割时遇有回火应立即关闭混合气体开关,再关氧气、乙焕开关,然后再开少量混合气,将里面的烟灰排出后重新点火;15.2.6.氧气瓶(管路)和乙块(管路、气鼓)与明火操作的地方应保持不少于10米的距离;15.2.7.氧气瓶应竖直放在牢固的架子上,防碰撞、防曝晒,严禁带油的手和工具操作氧气瓶.氧气不能全部用完,必须留有剩余压力,严防乙块气倒灌,引起爆炸;15.2.8.工作完毕后,切断电源,气源,整理胶管,检查现场。

1415.3.1.工作前应检查氧气表、胶管、驳口、焊具是否完好.阀门及紧固件应紧固牢靠,不准有松动漏气;15.3.2.新胶管在使用前应吹清里面的防粘粉末,并必须按规定颜色标记使用。胶管接头要用铁丝扎紧;15.3.3.气焊时遇到突然回火,应立即关闭混合气体(慢风)开关,然后再关氧气和乙块,待冷却后再开少量混合气体,将里面的烟灰排去,然后重新点火;15.3.4.凡在箱、柜、容器等地方工作,离开现场必须将焊具、胶管随身带出.下班后应将气源关闭,拆除氧气表及胶管,妥善保管;15.3.5.禁止使用焊割具的火焰作照明,严禁使用氧气作通风气源;15.3.6.在容器和狭小空间工作时,应加强通风,严格执行监护制;15.3.7.遵守氧气、乙焕的安全操作规程;6.3.8.气焊在两人操作时,应互相配合,协调一致。16.电工安全责任制16.1.对厂区的用电设备及设施要每天巡查一次,并认真做好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至安全状态为止;16.2.施工所用的临时线路及电动工具、设备必须保证在安全状态下使用,必须按照操作规程执行,严禁乱拉临时线路,施工完成后要立即拆除临时线路。放置时间不能超过4小时以上;16.3.对外来施工队用电方面要检查、监督,对其使用的电器设备及工具要逐一检查,没有安全问题后给予接电.发现其设备工具不合格的不给予接电,有权停止其工作.发现安全隐患要立即拆除,防止发生安全事故;16.4.发现他人私自乱拉电线或接、拆用电设备的给予制止和举报,公司将对其给予严肃处理。由此所发生的安全事故,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并送交公安机关处理;16.5.做好夏季室外用电的防雨防护工作,防止出现因气候变化所造成的电器事故;16.6.如发生电器事故,要有组织有效的抢救与维修,并同时上报副总经理;16.7.对于因工作疏忽,思想麻痹造成的安全事故的要追究其责任,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法规所规定的电工安全操作过程,要尽职尽责;

156.8.对于新增项目用电,从线路铺设、连接及用电设备,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能.保证接电源用后不出现安全问题。17.冰机人员安全责任制17.1.动力供应人员的工作交接必须使用《工作交接单》详细、准确、无误的执行。每次交接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保证交接清楚;17.2.动力设备指定负责人认真做好工作和设备运行、检修等记录;17.3.电器专业负责人须按规定定期检查公司各科研生产部门电路、电器设施等使用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及时维修确保正常生产工作;17.4.动力设备的维护保养由动力车间操作人员自行负责,并严格遵守《动力设备使用和保养制度》;7.5.动力设备指定负责人必须确保设备清洁,做到轴见光,沟见底,设备见本色,无跑、冒、滴、漏现象。18.供应部主管安全责任制18.1.供应部主管是供应部的安全第一责任人,要为供应部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18.2.要严格遵守危险品的仓储管理制度,做好仓库防火安全工作;18.3.对生产、试验、研究所需要的新化学物品,采购时(包括国外进口)必须了解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安全使用和储运要求,并索取书面资料;18.4.按规定或标准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和器具;8.5.运送危险化学品时,必须严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做好化学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19.供应部安全员安全责任制19.1.供应部安全员在公司安全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在业务上受公司安全技术部门领导;19.2.贯彻有关仓储管理方面的安全法规、法律、制度和标准;参与拟订、修订危险化学品安全储存制度,做好仓库防火安全工作;19.3.协助供应部主管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方案,并督促实施;19.4.制定供应部安全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

1619.5.对自己主管的供应部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协助供应部主管搞好库房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19.6.深入仓库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制止违章操作和违规行为,对不听劝阻者,有权停止其工作,并报请领导处理;19.7.熟悉掌握基本化学事故紧急处理方法;消防器材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以及所在区域的安全通道;19.8.负责库房内安全装置、防护器具、消防器材的管理;19.9.定期做出有关供应部安全情况的总结报告并上报公司相关负责人;6.10.负责维护与定期检查各项消防灭火设施,及时提出补充申请.20.供应部工作人员安全责任制20.1.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SOP)进行操作,严禁擅自进行规定以外的操作;20.2.物料分装时一定要配戴相关的防护用具,确保自身的安全和原料不受污染;7.3.掌握一些基本化学实验紧急事故处理的方法;8.QA主管/经理安全责任制21.1.QA主管/经理是QA的安全第一责任人,要为QA人员的安全全面负责;21.2.对生产、试验、研究所需要的新化学物品,必须了解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安全使用和储运要求,并索取书面资料;22.3.发现安全问题、隐患及安全建议、设想能够及时上报上级主管。22.采购部主管/经理安全责任制22.1.采购部主管/经理是采购部的安全第一责任人,要为采购部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22.2.要严格遵守各种危险品的购买、运输管理制度,做好危化品购买、运输安全工作;22.3.对生产、试验、研究所需要的新化学物品,采购时(包括国外进口)必须了解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安全使用和储运要求,并索取书面资料;23.4.运送危险化学品时,必须严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做好化学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1723.锅炉人员安全责任制23.1.坚守岗位、集中思想、严格操作,当班不看书、不看报、不打瞌睡,不准隙意离开工作岗位;23.2.接班前按规定巡逻,检查好各种设备,包括水位表、压力表、鼓风机、引风机、给水系统、润滑系统、冷却水、进煤出渣装置的运行情况,交班时要核对日报记录,清点工具;23.3.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精通业务,钻研技术,不断提高操作水平,确保锅炉安全经济运行;23.4.发现锅炉有异常现象,危及安全时,应采取紧急停炉措施,并及时报告单位负责人;23.5.对任何有害锅炉安全运行的行为,应立即制止;23.6.当班人员要坚守岗位,提高警惕,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巡回检查制度;23.7.当班人员,未经带班长的同意,不准开关锅炉房的各种阀门、烟风门及电器开关.无证司炉工、水质化验人员不准单独操作;23.8.禁止锅炉房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所需装用少量润滑油、清洗油的油桶、油壶,要存放指定地点,并注意检查燃烧中是否有爆炸物;21.9.锅炉车运行或压火期间,房门不准锁住或闩住。压火期间要有人监视。第三章安全管理制度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1.所有员工须穿着实验服方可进入实验室.服装不符合规定者不得进入,工作人员有权互相监督。女士禁止穿着短袖上衣、短裙或凉鞋进入;2.进入实验室必须佩戴防护眼镜;3.非因工作需要,非本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出入.未经同意,任何进入人员不得随意取用.挪动或接触任何化学药品或仪器设备等;4.为避免通风橱挡风玻璃的固定钢丝绳突然断裂,通风橱使用中必须确保将挡风玻璃的安全栓放置于规定位置;5.实验室严禁使用明火;6.严禁向下水管道内倾倒任何酸碱溶液、有机溶剂及废渣.且强酸强碱废液必须倒入指定回收容器内并做相应记录;7.严禁将任何化学品、物料、反应瓶等带入办公区内;

181.严禁在实验室的主要通道上堆放任何物品或设备,随时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2.对于首次操作的试验,要向实验指导人员或查阅相关资料以了解清楚所有与该实验相关的知识,尤其是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3.在开始新类型反应之前,必须尽量掌握相应的实验数据、资料或文献等.如果确实无法获得的,但不属于公司明令禁止的反应时,必须尽可能准备好一切劳动保护措施和安全防范措施,操作人员不得离岗,须随时观察反应变化,严禁盲目操作;4.第一次使用任何一种高度易燃易爆溶剂或原料时,除阅读有关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外,均须向有关人员问清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请其进行规范操作示范;5.实验进行中,任何人不得长时间离开实验台;6.尚处于培训期的员工在完成某项目的某一步反应后必须经由研发组长同意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7.在夜间无人看守的情况下进行加热或回流反应,必须配置调压器,应特别注意冷凝水大小的调节.不要调节过大,防止夜间水压增高而发生跑水事故。且冷凝器的进出水管,无论白天反应还是过夜反应,均必须用铁丝捆绑结实;8.实验室通气管路为氮气、真空1、真空2,严禁混乱使用,严禁用通气管路输运化学品;9.抽滤时体系与真空管路之间必须连接洁净的缓冲瓶;10.科研人员有权拒绝使用任何标志模糊的气体钢瓶;11.实验室操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遇不规范操作时,实验室经理/研发组长有权停止其实验;12.反应结束后应立即进行后处理,尤其遇周末,不得将其放置于下周再处理;13.实验室尽量避免进行过夜反应;14.除通氯气可以使用乳胶管外,其余需要软连接的地方均应使用橡胶管;15.球形冷凝管只能用于回流反应,而直形冷凝管只能用于蒸偏反应;16.有机化学药品多属有毒有害物品,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必须于通风橱中进行操作;17.进行蒸僧操作时,冷凝管应有一定坡度;18.温度计及其它各种仪器设备使用中无论任何原因出现破损、故障必须及时进行登记;19.进行具有毒性、强腐蚀性及气味较大的化学品操作时,操作人员必须做好相应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毒口罩等;20.参与剧毒反应的所有劳动保护用品,除一次性使用外,必须由使用者按规定自行清洗或处理;

191.个人劳保用品应注意使用保养,并于使用前检查是否完好无损,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2.呼吸防护用具需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换吸附剂。二、车间安全管理制度1.非因工作需要,任何非科研生产人员严禁随意进入,未经同意,任何进入人员不得随意使用、挪动或接触任何化学药品或仪器设备等;2.车间正常生产期间,绝对禁止开窗作业;3.确保无论任何时候安全通道的畅通;4.任何进入车间的人员必须配戴防护眼镜(包括戴近视镜),穿戴整齐的工作服(不包括实验服)、更换工作鞋或使用一次性鞋套、戴工作帽或安全帽.禁止将灰尘或污物带入车间.女士禁止穿着短袖上衣、短裙或凉鞋进入;5.陋时保证工作服、工作鞋的整洁,无物料及水的污染;6.防止投料过程中,物料透过工作服渗透至皮肤,须穿戴胶皮套袖、胶皮裙,可按需领用,使用完毕后,要保证清洗干净,以便重复使用;7.在进行具有毒性、强腐蚀性及气味较大的化学品操作时,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毒口罩、防护眼镜和防护手套等,且必须做好相应防护措施;8.个人防护用品应经常检查是否完好无损,确定无误后方可使用;9.呼吸防护用具需根据情况自行更换吸附剂或滤毒罐;10.生产人员在进行化学品相关的操作时必须戴胶手套,严禁戴线手套(如出现化学品洒漏或粘于手上,线手套操作有害无益),手套佩戴务必保证手套干净。胶手套使用完毕后,须清洗干净后放至配件架,不能随手乱扔;11.生产人员在进行非化学品相关的操作,如搬运物料时,不得戴胶手套操作,必须戴手套操作时,可戴线手套或相关防护手套,且务必保证手套干净,防止交叉污染;12.生产人员填写生产记录、按开关、扶栏杆等操作时,严禁戴任何手套作业;13.进行玻璃管路连接时,所佩戴的劳动保护为:首先戴线手套,线手套外套胶手套,方可进行操作;14.10L(包括10L)瓶内物料转移,必须用管路转移,切忌人为倾倒。具体操作方法为:用氮气压出或真空抽出;15.对于物料有特殊性质的反应,项目负责人须提前提出对劳动保护用品的特殊需求;

201.无论固体物料、液体物料,严禁敞口进行转移操作.上下平台的物料转移,凡是有升降机的地方,必须使用升降机.同一平台的液体物料转移(主要是50L桶),必须两人进行搬运操作,不允许单人操作;2.生产所产生的废液(不包括洗釜废水)、酸碱液、溶剂严禁直接向下水道内倾倒,须和车间专管人员联系,按规定进行处理;3.绝对禁止随意丢弃或倾倒有毒物品和含有有毒物品的反应液或后处理液.反应中剩余的有毒物品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程序进行处理;4.车间内项目使用过的临时管路,须将两端封闭,防止残存物料洒落,并在管路上贴上标签,注明所抽物料,在使用后1小时内不用的管路须放入相应项目暂存区,不得随意乱放;5.任何进入车间的包装桶,必须确保桶外清洁,没有物料污染.且必须配有桶盖,桶身上贴有标准标签,标签与物料相对应;6.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生产人员要保证设备表面的清洁,无尘土,无洒料、滴料.生产过程中的离心操作,必须加盖离心机盖,禁止敞口操作;7.固体物料在投料过程中,必须使用固体加料漏斗;8.液体物料在投料过程中,须用真空抽入或氮气压入,不可直接倒入釜内;9.生产过程中,严禁洒料现象的发生;10.生产过程中,须严格避免跑、冒、滴、漏的现象发生,如地面有积水,须及时清理;

211.生产中出现的工业垃圾,须放至生产垃圾桶中,绝对禁止随意丢弃;2.对于有尾气的反应,必须接好有效的尾气吸收装置;3.任何进入车间的人员,尤其是生产操作人员,在非操作时间内不得站在操作平台下;4.凡须进入设备内的清洗工作,必须确保设备外有人在场.任何人不得私自进入设备操作,否则一切后果自负;5.加热或回流反应需补加固体原料时,需待体系温度降低或无回流时方可打开人孔,并使用固体加料漏斗.在打开人孔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人孔的一侧,不要直视人孔.随时观察温度变化,若有急剧升温现象,要立即停止.并报告项目负责人调查原因;6.低温反应时,如反应釜内物料温度高于40匕时,应先用循环水降温后再用盐水降温,在开启各阀门之前必须先检查好其它阀门是否关严,在通入盐水后10分钟内操作人员必须时刻注意其它管道的温度是否有变化.若非盐水管路有降温现象,这是管路间窜流的表征,要立即通知动力部门停止供冷,在查明问题后方可继续生产.三、各生产车间安全进入须知1.低温车间安全进入须知1.1.低温车间属于高度防爆车间.任何人员进入低温车间的工作人员不得携带火种和易产生静电、火花的物品.工作中所使用的铁器具、包装桶及设备要轻拿轻放,严禁碰撞形成火花而造成火灾隐患。1.2.钛钢釜低温规模生产车间未经允许,任何人员不得私自进入。1.3.低温车间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消防设施的位置和使用.1.4.低温车间大体积正丁基锂的分装只允许佩带红色生产上岗证的工作人员操作,其他人员绝对禁止擅自操作.1.5.低温车间内必须使用配套的电器设备,如使用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和隐患,必须立即通知电工处理,严禁私自维修.2.洁净车间安全进入须知2.1.二车间一楼集成品分离、烘干、粉碎混合为一体。属于洁净车间,只允许终产品生产

222.2.进入二车间须经过车间主任的批准方可执行。2.3.洁净车间采取的是定岗位制,生产时只允许该岗位的工人进行操作,其他人员不得操作。2.4.进入换鞋间时,须按照柜子上的标识进行工作鞋的更换.2.5.更衣间的白大褂是监察部、QA及公司管理人员穿的。生产人员只能穿连体服进入车间进行生产。2.6.所有进入洁净间的人员,须将身后的门随手关上,方可打开下一道门.不允许有两个门同时打开.2.7.操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域须按照相应设备的SOP进行操作.2.8.物料经过相应的设备处理完之后,须经传递门放入物料暂存区.2.9.物料入库后,所用设备需按照清场的SOP进行清理.1.10.生产的过程中,项目生产人员及管理人员除外,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3.隔离车间安全进入须知3.1.隔离车间为剧毒品反应车间.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入或接触车间内任何物品或设施.3.2.隔离车间内有剧毒生产反应时,在车间一二层明显位置都将贴有防毒标志.3.3.在投料生产前,相关生产及管理人员对车间内的设备,要进行系统的检查,并做好投料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生产人员需到EHS办公室领取红色生产上岗证.3.4.为防止渗漏,车间内相关反应釜下口都要换新安装的阀门,并且是双阀门。3.5.进入隔离车间的相关生产及管理人员都要穿戴好相应的劳动保护,室外要设有专人进行监护.3.6.生产期间除相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严禁入内。3.7.隔离车间内任何物品,在有剧毒品使用状态下,未经允许严禁拿出车间.3.8.生产结束后,对有毒物料要进行认真彻底的处理.2.9.生产人员全部撤离后,把车间引风及外窗打开,在通风不少于二十四小时后,其他人员方可进入。四、外来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外来工作人员包括所有非本公司的员工,如外招土建或装修民工木工,装修承包人,外包项目承包人,及外来维修工,凡外来工作人员于本公司持续工作超过两天者必须签收次管理制度,认真遵守,否则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

231.持本公司外来人员工作证方可进入厂区;2.厂区工作期间必须佩带(外来人员工作证);3.本厂区为无烟厂任何人不得于公司厂区内吸烟或使用明火;4.厂区工作期间必须服从公司相关管理人的管理;5.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拨电源开关或动用电器设备,否则一切后果自负;6.任何人不得擅自靠近危险化学品仓库及生产车间;7.严禁私自挪用任何物品或设备,否则一切后果自负;8.自觉维护厂区内清洁卫生,不得随意丢弃或倾倒垃圾;9.文明使用卫生间;10.如需与公司内就餐,必须向食堂人员出示工作证,就餐者必须使用个人餐具且必须在公司指定的地点用餐;11.对于违反如上规定者,一经发现者,将其扣除50元工费,严重者将立即取消工作,并酌情扣除其全部或部分工费;12.厂区工作期间不得有任何不文明或违法行为,如聚众赌博,打架斗殴,或使使用不文明语言等,一经发现,除赔偿公司直接损失外,将同时扣除其每人50工费,严重将直接送至公安机关处理;13.厂区工作期间如发现任何有损害公司财产或权益的行为如盗窃,蓄意破坏,一经发现,除赔偿公司的直接损失外,并将扣除全部工费,严重者将;立即交送执法机关处理。五、防火防爆管理制度1.厂区内动火管理制度1.1.厂区内动火规定为了规范管理我们公司的动火和用火情况,做好防火安全工作,确保公司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定;1.1.1.根据火灾危险程度及生产、维修、建设等工作的需要,划定“固定动火区”和“禁火区”,除食堂、机修部以外公司其他区域均为“禁火区”;1.1.2.在公司内,使用可产生火焰、火花和表面炽热的长期作业或在禁火区内使用电、气焊(割)、喷灯及在易燃、易爆区域内使用电钻、砂轮等可产生火焰、火花及炽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必须申请办理“动火证”,且必须在有效期内动火;

241.1.3.动火证上应明确负责人、有效期、动火区域及安全防火措施,“动火证”一律由公司安全部门审批,动火时要将“动火证”悬挂在动火点附近或随身携带备查;1.1.4.“动火证”必须填写整齐,清楚,不准转让、涂改,不准异地使用或扩大使用范围;1.1.5.一张“动火证”只准在一个动火点使用,动火前由动火人员在“动火证”上签字.如果在同一动火点多人同时动火作业,可使用一份“动火证”,但参加动火作业的所有动火人应分别在“动火证”上签字;1.1.6.在动火完毕后,“动火证”返还公司安全部门留档备查;1.1.7.对不遵守规定,造成火灾事故者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关责任人处罚和处分,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者要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1.1.8.凡在有可燃物或易燃物等区域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采取防火隔绝措施,以防火花溅落引起火灾;1.1.9.动火作业现场的通排风必须良好,动火作业完毕应清理现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1.2.厂区内动火执行程序1.2.1.动火执行人动火前需详细了解作业内容,确定动火方案,制定动火安全措施,明确动火部位及其周围情况;1.2.2.确定一名动火监护人(要求责任心强、有经验、熟悉现场、掌握灭火方法的人担当);1.2.3.到监察部领取动火证并详细填写动火证(日期、地点、动火执行人、动火时间、动火内容、动火监护人、安全防范措施);1.2.4.部门负责人签字审批(对动火作业内容,方案以及动火的安全措施进行核实);1.2.5.监察部人员给动火证编号(编号方法:例2004年4年21日第一次动火则编号为04042101,第二次动火则编号为04042102,依次类推),同时在动火证领用记录上登记,并签字审批(对动火作业的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做进一步的审核,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1.2.6.监察部人员、动火执行人,动火监护人对动火现场进行安全检查;1.2.7.监察部人员在“动火前安全检查”一栏签字确认;1.2.8.实施动火;

251.2.9.动火完毕后监察部人员、动火执行人和动火监护人对动火现场再次进行安全检查;1.2.10.监察部人员在“动火后安全检查”一栏签字确认并收回动火证;1.2.11.在动火证领用记录上做返还记录并将动火证留档备查。1.3.动火作业三级管理1.3.1.特殊危险动火:在处于运行状态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和罐区等重要部位的具有特殊危险的动火作业;1.3.2.一级动火:易燃、易爆场所(即:甲、乙类火灾危险区域)的动火作业;1.3.3.二级动火:指一级动火及特殊危险动火以外的动火作业;1.3.4.凡公司一个车间或单独厂房内全部停车,装置经清洗、置换、分析合格,并采取隔离措施后的动火作业,可根据其火灾危险性大小,全部或局部降为二级动火管理;1.3.5.遇节、假日或生产不正常情况下的动火,应升级管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1.3.6.特殊危险动火和一级动火必须经分析研究合格后方可进行;1.3.7.五级风以上(含五级风)天气,禁止露天动火作业.因生产需要确需动火作业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1.4.动火各项责任人职责1.4.1.动火项目负责人对执行动火作业负全责,必须在动火前详细了解作业内容和动火部位及其周围情况.参与动火安全措施的制定,并向作业人员交代任务和防火安全注意事项;1.4.2.动火执行人在接到“动火证”后,要详细核对其各项内容是否落实和审批手续是否完备,若发现不具备动火条件时,有权拒绝动火,并向安全部门报告.动火人要随身携带“动火证”,严禁无证作业及审批手续不完备的作业.每次动火前均应主动向现场当班班组长呈验“动火证”,并经其认可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1.4.3.动火监护人负责动火现场的安全防火检查(动火前和动火后)和监护工作.应指定责任心强、有经验、熟悉现场、掌握灭火方法的人担当,监护人需在“动火证”上签字。监护人在作业中不准离开现场,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停止作业,及时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作业完成后,要会同动火项目负责人、动火执行人检查动火作业现场,消除残火,确认无遗留火种后,方可离开现场;1.4.4.审查批准人必须对动火作业的审批负全责,必须亲自到现场详细了解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

26审查并确定动火等级,审查“动火证”审批程序是否完全,防火安全措施是否完善,在确定符合安全条件后,方可签字批准动火.1.5.动火审批权限1.5.1.特殊危险动火由公司安全部门复查后上报公司主管安全领导终审批准;1.5.2.一级动火由动火部位所属部门的主管复查后,报公司安全部门终审批准;2.5.3.二级动火由动火部位所属部门主管复查后,报公司安全部门终审批准;2.消防器材管理制度2.1.消防设施、器材管理规定为加强公司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维护管理,保证其使用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制定本规定.2.1.1.消防设施(消火栓、水带、水枪、防火报警装置、应急灯、消防安全标志等)、消防器材(各种灭火器具及消防专用装备等)是预防和扑救火灾的专用设备,必须保持完好状态;2.1.2.要加强并不断完善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管理责任制。各部门配备的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均指定专人管理;2.1.3.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管理人员应了解有关设施、器材的性能及维护、使用方法,并按要求定期进行保养、检修、补充、更换;要建立健全消防设施、器材档案,及时记录消防设施、器材的规格、型号、数量、有效期及其配备、使用、更换、检查、检修等情况;2.1.4.灭火器应放置于通风、阴凉、干燥、便于取用的位置,并设有明显的指示标志;2.1.5.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损坏或擅自移动、拆卸、挪用消防设施、消防器材,不准埋压、圈占消防栓;2.1.6.对损坏或擅自移动、拆卸、挪用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部门和个人,公司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有关责任人相应的处分和处罚;对因上述行为影响灭火而造成灾害的,要追究部门领导者和直接责任人的相关责任。对故意破坏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2.1.7.公司安全部门负责对公司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2.2.灭火器管理与维护

272.2.1.灭火器贮存条件2.2.1.1.灭火器应放置在通风、干燥、阴凉并取用方便的地方,环境温度在-5C—45c度为宜;2.2.1.2.灭火器应避免高温、潮湿和有严重腐蚀场合,防止干粉灭火剂结块、分解;2.2.1.3.灭火器不能挪作它用,摆放稳固,没有埋压,灭火器箱不得上锁,避免日光曝晒和强辐射热。2.2.2.灭火器检查内容2.2.2.1.灭火器压力值是否处于正常压力范围,如系储压式则检查其内部压力显示表,指针是否指在绿色区域;2.2.2.2.保险销和铅封是否完好;2.2.2.3.灭火器筒体是否有锈蚀、变形现象;2.2.2.4.铭牌是否完整清晰;2.2.2.5.喷嘴是否有变形、开裂、损伤;2.2.2.6.喷射软管是否畅通、是否有变形和损伤;

282.2.2.8.灭火器压把、阀体等金属件是否有严重损伤、变形、锈蚀等影响使用的缺陷;2.2.2.9.灭火器的橡胶、塑料件是否变形、变色、老化或断裂.2.2.3.灭火器的使用2.2.3.1.火灾分类依据国家标准消防火灾分类的规定,将火灾分成A、B.C、D四类,分别指:2.2.3.1.1.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比如木材、棉麻、纸张等火灾;2.2.3.1.2.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等火灾;2.2.3.1.3.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天燃气、氢气、甲烷、煤气等火灾;2.2.3.1.4.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钛、锂、铝镁合金等火灾。2.2.3.2.干粉灭火器的种类及适用范围干粉灭火器:这类灭火器内充入的灭火剂是干粉.干粉灭火剂的品种较多,因此灭火器根据内部充入的不同干粉灭火剂的名称,称为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磷酸铉盐干粉灭火器、氨基干粉灭火器.由于碳酸氢钠干粉只适用于灭B、C类火灾,因此又称BC干粉灭火器。磷酸镀盐干粉能适用于A、B、C类火灾,因此又称ABC干粉灭火器。BC,ABC这两种灭火器是我们公司常用的两种.2.2.3.3.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干粉灭火器最常用的开启方法为压把法。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适当位置后,先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的干粉松动,然后让喷嘴对准燃烧最猛烈处,拔去保险销,压下压把,灭火剂便会喷出灭火。开启干粉灭火棒时,左手握住其中部,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右手拔掉保险卡,旋转开启旋钮,打开贮气瓶,滞时「4秒,干粉便会喷出灭火。2.2.3.4.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292.2.3.4.1.灭火时,可手提或肩扛灭火器快速奔赴火场,在距燃烧处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如在室外,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使用的干粉灭火器若是外挂式储压式的,操作者应一手紧握喷枪、另一手提起储气瓶上的开启提环。如果储气瓶的开启是手轮式的,则向逆时针方向旋开,并旋到最高位置,随即提起灭火器。当干粉喷出后,迅速对准火焰的根部扫射。使用的干粉灭火器若是内置式储气瓶的或者是储压式的,操作者应先将开启把上的保险销拔下,然后握住喷射软管前端喷嘴部,另一只手将开启压把压下,打开灭火器进行灭火.有喷射软管的灭火器或储压式灭火器在使用时,一手应始终压下压把,不能放开,否则会中断喷射;2.2.3.4.2.干粉灭火器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要部扫射,如果被扑救的液体火灾呈流淌燃烧时,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使用者应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晃动扫射,使喷射出的干粉流覆盖整个容器开口表面;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使用者仍应继续喷射,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在扑救容器内可燃液体火灾时,应注意不能将喷嘴直接对准液面喷射,防止喷流的冲击力使可燃液体溅出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如果当可燃液体在金属容器中燃烧时间过长,容器的壁温已高于扑救可燃液体的自燃点,此时极易造成灭火后再复燃的现象,可适当选择泡沫类灭火器联用,则灭火效果更佳。2.2.2.3.4.3.使用磷酸镀盐干粉灭火器扑救固体可燃物火灾时,应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喷射,并上下、左右扫射。如条件许可,使用者可提着灭火器沿着燃烧物的四周边走边喷,使干粉灭火剂均匀地喷在燃烧物的表面,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2.3.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2.3.1.消防控制室规定

301.3.1.1.应在消防控制室的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标志;2.3.1.2.消防控制室应设置一部外线电话及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灭火器等消防器材;2.3.1.3.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消防控制室,随意触动设备;2.3.1.4.消防控制室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品和堆放与设备运行无关的杂物;2.3.1.5.消防控制室严禁吸烟或动用明火。2.3.2.消防控制室负责人员职责2.3.2.1.遵守控制室的各项规章制度;2.3.2.2.熟悉和掌握本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熟悉各种按键的功能,熟悉操作各种系统;2.3.2.3.负责对消防设施的每日检查,并定期对各种消防设施进行检查自动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2.3.2.4.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2.3.2.5.掌握和了解消防设施的运行、误报警、故障等有关情况;2.3.2.6.熟悉掌握《消防控制室火灾事故紧急处理程序》,火灾情况下,够按照程序开展灭火救援工作.2.3.3.消防控制室火灾事故紧急处理程序

312.3.3.1.接到控制设备报警显示后,应首先在系统报警点位置平面图核实报警点所对应的部位;2.3.3.2.通知保卫人员迅速赶到报警部位核实情况,留人在控制室随时准备实施系统操作。2.3.4.消防控制室安全报警系统操作程序我们公司的消防安全报警系统在中试车间一楼西入口处的消防控制室内(其具有火警报警和系统故障报警的功能),警报声音为消防车声。为了保证大家的生命安全和公司的财产安全,在报警系统发出警报的第一时间,任何邻近报警系统的人员都能够正规操作,及时准确的处理报警信息,请大家按以下程序操作:2.3.4.1.当系统发出警报时,应马上到消防控制室去查看,在消防控制室的正面墙上是报警系统的“显示操作区”和“总线控制区”,在室内有进行广播操作的播音控制盘.当有警报发出时在“显示操作区”的显示屏上将显示报警的详细信息.首先确定报警的种类:A.火警B.故障2.3.4.2.当“火警”报警时:显示屏上将显示发出报警的位置,相应位置的原码,二次码的前六位,发出警报的日期,时间和相应位置的探测器种类.首先根据二次码的前六位与显示屏上的二次码确定相应的报警位置,按下显示操作区的“消音”键,消音指示灯亮,消音操作成功,扬声器终止发出警报。然后打电话与相应位置的相关人员联系或到相应的位置去核实是否有险情发生。核实结果:C.发生险情D.误警2.3.4.3.确认发生险情时:2.3.4.3.1.按下“总线控制区”的相应发生险情位置的广播键,红色指示灯亮,操作成功,同时“显示操作区”的:动作启动工作指示灯也亮,显示屏上也将显示:“动作”“**位置”/“消防广播”;2.3.4.3.2.按下播音控制盘上的电源开关,电源开关指示灯亮,同时“总线控制区”广播键前面的绿色指示灯也亮,表示被控设备响应,这时候就可以进行广播了;2.3.4.3.3.按下播音控制盘上的“紧急广播”键指示灯亮;2.3.4.3.4.再按下“话筒”键指示灯亮,同时播音控制盘上的红色放音键亮;2.3.4.3.5.拿起话筒按住发音键;2.3.4.3.6.旋转调音按钮调节音量;2.3.4.3.7.通知相关位置人员***处发生危险,请马上撤离.

322.3.4.4.拨打火警电话“119”.拨打“119”火警电话,要沉着镇静,电话接通后,应清楚地讲清着火的地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洞庭路第七大街,三街6号,凯莱英医药化学(天津)有限公司)。尽可能讲清是什么物质着火及火灾的范围.冷静地回答“119”总机台通信人员的提问;2.3.4.5.组织人员排除险情或协助“119”抢险救火;2.3.4.6.在排除险情后可对系统恢复,关掉播音控制盘上的电源开关,而后关掉紧急广播开关,再按下“总线控制区”的广播键,指示灯熄灭,操作成功,最后按下“显示操作区”的“消音”键,消音指示灯熄灭,扬声器恢复发声报警功能,系统显示“正常工作”;2.3.4.7.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先报警还是先进行广播;2.3.4.8.在确认发生误报警时,与相关负责人联系;2.3.4.9.在任何操作期间,在确认操作正确的情况下若系统显示“操作处理失败”或出现异常现象时马上与相关的负责人联系进行维修,任何人不得擅自进行规定以外的操作;2.3.4.10.当显示屏显示故障报警时,马上与相关负责人联系进行维修;2.3.4.11.在险情排除或故障排除后,在其他各项操作完成后按下“消音”键消音指示灯熄灭,使系统处于正常报警状态。六、电气安全控制任何执行电力操作的人员有责任确保安全操作,并遵守国家、地方政府及公司内部所有的安全规定、程序及法规。以下措施是所有在凯莱英公司的操作人员(包括所有执行电力操作人员、凯莱英公司员工以及外来施工人员)必须遵守的。1.电气安全控制1.1在进行任何电力操作之前,电力操作人员首先必须确定是否能够关闭电源,并填写《关闭电源申请表》上报审批,必需关闭电源后方可进行操作.1.2除非已经证实该电导线或者回路不带电,否则任何电导线或者回路都需认为是带电的,必须断电后方可执行操作.1.3为保证安全操作而进行的给电导线或者回路断电需认为是一项危险的操作,必需高度重视并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标准要求执行.1.4无论是凯莱英公司的员工还是外来施工人员,在电动设备上及其附近工作时,应首先接受安

33全教育培训,并遵守电力安全操作相关制度.1.1执行电力操作的人员需持有国家颁发的电工作业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书》,方可上岗.1.2合理的计划是安全完成任何电力操作的保证,无论工作的大小,在进行任何操作前都必须制定口头或书面计划.如果某项操作很复杂或者关键,需要把该项操作分为几个小部分,写下完成该项操作的步骤、操作时可能涉及到的危险及解决方案,并和协助人员讨论该方案的可行性。当工作条件或工作本身发生变化,或发生了意外情况,需停止操作并重新制定工作方案.1.3进行任何操作时,都必须根据操作情况佩戴正确的劳动保护,使用正确的操作工具,按照正确的操作程序执行.1.4安排操作执行人员时,需根据工作情况,考虑操作人员的资格及能力,并在执行操作前评估操作人员的身体及精神状态.1.5应用于电力操作计划中的图纸、图表应为反应现时设备及安装的情况,单线图、P&I图(管道仪表布置图)、框图及地下图等图纸、图表应及时更新。1.6施工时的临时电线在不用时应及时清理,厂区内不用的电线及电缆应及时移走,不用的地下电线应该在相应的图制、图表中显示以便参考。1.7应定期对所有涉及到电力操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记录等交由办公室归档.2.电动设备检验、注册登记所有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需要检验、注册登记的电动设备,安装后必需委托具有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检验。需办理注册登记手续的,检验后持检验报告到相应政府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直接负责人应负责:2.1要求电动设备生产、安装厂家提供资质、产品出厂合格证、说明书、电路图等详实的资料并归档;2.2与检验单位确定检验时间及重检时间,以便在有效期前重检;2.3安排、陪同检验人员进行检验工作;2.4上报预算,以便按时支付检验费用;2.5需办理注册登记的特种设备,持检验报告到相关政府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七、危化品储存管理制度本规定所称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本制度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采购管理规定1.1.如需购买使用剧毒品、易制毒品的,应当向市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领取购买凭证(注明品名、数量、用途),凭购买凭证购买;1.2.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经营销售实行许可制度,在购买危险化学品时必须仔细考察供方的

34《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和相关工商注册,未得到确认之前,不得进行购买活动.备注:经营许可证分为甲、乙两种.取得甲种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可经营销售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危险化学品;取得乙种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只能经营销售除剧毒化学品以外的危险化学品。2.入库管理规定2.1.危险化学品入库前,应由送货单位将所送货物的车辆按照仓库管理员的要求停在指定地点;2.2.仓库管理员根据送货凭证进行逐项核对、检验进库物品的规格、质量、数量。无产地、名牌、检验合格证的物品不得入库,同时目测所盗货物外包装完好情况,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卸车操作,装卸时必须轻装轻卸,严禁摔拖、重压和摩擦,不得损坏包装容器,并注意标志,堆放稳妥;2.3.库管员待货物进入货位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在送货凭证上签字,内容包括收货人和收货日期,如收到货物与送货凭证不符,根据实际情况签收;1.4.库管员需监督保障整个卸货过程中不得出现任何剧烈碰撞或是损坏包装的行为.3.库房管理规定3.1.危险化学品储存应该根据品种、类型、理化性质,分库储存,标志明显,货位整齐,专人管理。对化学性质相抵触的物料应分别存放和运输,严禁混放;3.2.放射性物品、剧毒物品不能与其他危险物品同存一库;3.3.氧化剂或具有氧化性的酸,不能与易燃物品同存一库;3.4.盛装性质相抵触气体的气瓶不可同存一库;3.5.危险物品与普通物品不准同存一库;3.6.盛装腐蚀性物品的容器应认真选择,具有氧化性酸类不能与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燃烧物品混装.酸类物品严禁与氨化物相遇;3.7.危险化学品需定址存放,做到上盖下垫,防雨、防潮、防暴晒、防毒、防强光、防变质及配置通风设施;3.8.应当在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内附有与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加贴或者拴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标签(MSDS);3.9.危险化学品库房应设有温湿度监控装置,记录内容包括:日期、时间、温度、湿度及排风情况;3.10.应当在生产、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场所设置通讯、报警装置,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353.11.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并由专人管理.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核查登记.库存危险化学品应当定期检查.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3.12.储存易燃和可燃物品的仓库、堆垛附近,不准进行试验、分装、封焊、维修、动火等作业,如因特殊需要,应由仓库(堆垛场)负责人上报,企业有关领导批准,采取安全措施后才能进行。作业结束后,要彻底清除残余火种;3.13.应根据所保管的危险物品的性质,为保管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器具.保管人员对防护用品和器具会使用、会保养。保管危险物品的人员要经过消防知识培训,熟练掌握使用消防器材的技能,了解储存物品的性能和安全储存知识,并取得资格证书,持证上岗;3.14.危险化学品包装容器应当牢固、密封,发现破裂、残缺、变形和物品变质、分解等情况时,应当及时进行处理;3.15.库房内不准设办公室、休息室、住人.每日工作结束后,应进行安全检查,然后关闭门窗,切断电源,方可离开;3.16.气(液)瓶的安全储存管理;3.17.应置于专用仓库储存,气瓶仓库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有关规定;3.18.仓库内不得有地沟、暗道,严禁明火和其它热源,仓库内应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3.19.气瓶进库一律不得用电磁起动机械搬运,进库气瓶应旋紧瓶帽,气瓶应套上两个防震圈,气瓶搬运、进库及堆放时不得敲击、碰撞、抛掷;3.20.盛装易发生聚合反应、分解反应或有腐蚀性气体的气瓶,必须规定储存期限.并应避开放射性射线源,应执行先进先出的原则;3.21.空瓶与重瓶两者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重瓶不得在阳光下暴晒,也不宜雨淋;3.22.毒性气体气瓶和瓶内气体相互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产生毒物的气瓶应分室存放,并在现场设置防毒用具和灭火器材;3.23.气瓶放置应整齐,并戴好瓶帽.立放时要妥善固定,留有通道.横

36放时,头部朝同一方向,垛高不宜超过5层,特殊物质的气瓶应遵守该物质的具体要求(如液氯钢瓶最高两层);3.24.退库的空瓶瓶内的气体,应留有余压.永久气体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05兆帕;液化气体气瓶留有不少于0。5-1.0%规定充装量的剩余气体.对于退库空瓶应逐个检查瓶阀,旋紧后再旋上瓶帽,方可入库;3.25.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应制订有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责任到人;1.26.危险化学品库房必须由正式任命的库房安全员负责整个库房的安全工作,并每天通过《部门内安全检查记录表》来详细记录库房的各种库存信息,以期发现隐患,提前解决。4.盘点及帐务管理规定4.1.危险化学品一旦遗失或滥用,将会对人民安全、社会安定造成很大的影响,故要求危险化学品必须做到帐实随时相符,做到有帐有物、无帐无物;4.2.对每笔收发料都应做到及帐及时、准确,不可追记、早记、漏记,并详细记录每笔危险化学品的领出人,去处;2.3.仓库管理员每月底需对库存危险化学品进行盘点,同时将盈亏及需报废物资情况以报表形式报告库房总管,账外物资的处理意见应由主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5.剧毒品安全管理制度5.1.购买剧毒化学品时,须向公安部门申请领取购买凭证,凭购买凭证购买,购买须选择有甲种《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供应商;5.2.剧毒品入库时,需由剧毒品库管和安全部,安全部门负责人同时在场,确认品名、规格、数量后才能放入专用剧毒品库房,剧毒品库房门口需有明显标识;5.3.公司指派剧毒品库管和安全部门相关负责人对剧毒物品进行保管、发放.保管钥匙需由两人负责(即两人同时在场时方能开启剧毒品库房)。每次领用后需作好记录,如:时间、数量、领用人等.当日剩余的剧毒物品在下班前应退回原领取部门保管;5.4.毒品领用需有领用人和监督人,经部门主管、毒品库管、安全部门负责人、公司副总逐级审批后才能进行领料操作;5.5.严格执行公安机关核准的贮存数量,存放符合安全规定,通道要保持清洁、畅通.无关人员不准进入剧毒物品存放区域;5.6.一切剧毒品都必须由剧毒品库管和安全部门相关负责人各建一套帐,由二人分别记录,

37每月底进行仔细核对,出现不符,立即上报主管追查原因;5.7.如果发现剧毒物品泄露、丢失和被盗等事故或案件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环保部门、公安机关报告;5.8.需要销毁处理的剧毒物品、剧毒物品残渣及包装容器,应严格统一保管,并送交环保、公安机关指定的专业单位处置;5.9.使用剧毒物品的实验室、车间应设置明显警告标志;1.10.使用剧毒物品的工作场所不准从事妨害安全的活动.公司所有使用、保管剧毒物品人员应严格遵守以上安全管理规定,如有违反情况发生,公司理应对当事人作出严肃处理。2.易燃液体的储存、处理和发放本章节规定了安全储存、处理、及分装易燃/可燃液体(包括废液)的要求,在100C及以上变成固体的液体、液化气及低温液体除外.如非特别指明,本章节中的“液体”指易燃和/或可燃液体.6.1定义6.1.1闪燃点:指液体挥发时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浓度达到可燃程度时的温度.6.1.2可燃液体指闪燃点在或38。(:或高于38Y的液体,可燃液体可划分为如下几类:•II液体,包括闪燃点等于或高于38",低于601的液体;•IIIA液体,包括闪燃点等于或高于60。(:且低于931的液体;•IIIB液体,包括闪燃点等于或高于93。(:的液体.6.1.3易燃液体指闪燃点低于38。(:的液体。在381,挥发气压不超过40pa的液体为I液体,I液体可划分如下几类:•IA液体,指闪燃点低于23。。且沸点低于38K的液体;•IB液体,指闪燃点低于23。。但沸点高于38。。的液体;•IC液体,指闪燃点高于23。(:但低于38。(:的液体,IC液体无沸点限制.6.1.4最低易燃线指在空气环境下,空气中易燃蒸气的最低浓度。在无火源的情况下,如易燃蒸汽低于此浓度,火势将不能蔓延。6.2易燃/可燃液体的储存管理制度6.2.1桶装易燃液体,不得露天储存.因特别情况确需暂时露天储存的,必须采取遮阳、降温,

38防冻等安全措施.6.2.2机动车辆进入储存、使用易燃/可燃液体区域时,必须安装火星消除装置(防火帽等).6.2.3易燃、可燃液体的储存部门,必须建立入库检验、发货核对等制度,并进行定期检查,记录检查情况.发现容器破损、残缺、渗漏、变形或化学品变质、分解时,禁止入库,并进行安全处理,做好处理登记.6.2.4储存易燃、可燃液体的仓库,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置必要的通风、降温、防潮、避雷等设施;2.相互接触易引起燃烧、爆炸和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易燃物品,应分库或隔离储存;3.库内垛位与墙、柱、梁屋架下弦以及堆垛相互之间应留出一定距离,主要通道宽度一般不少于2m;4.应采用容易清洗及撞击、摩擦时不产生火花的地面;5.库内的电器、机械设备,须有相应的防爆.隔爆等安全设施;6.在库区及库房明显处,设置储存物品性质和灭火方法的说明牌。库房通道、出口及通向消防器材设置处和水源处的道路必须保持畅通.库房之间和露天货场的防火间距内,不得堆放易燃、可燃物品或支搭临时建筑。6.2.5如果1A、IB型液体储存在金属容器里会影响其纯度或会腐蚀金属容器,则该液体可储存在容积不超过3L的玻璃容器中(例如ACS分析试剂或更高级的液体).6.3储藏柜的设计、施工及容积体积不超过454L的I、II、III型液体可储存在储藏柜里。单独一个消防区域可存放最多三个体积不超过227L的I或II型液体储藏柜.储藏柜应贴有明显标志:“易燃!严禁火源!”等标志.液体储藏柜不允许为防火而设通风口,如必须设通风口,应遵循以下规定:•在所有的通风口处安装灭火花器。•通风管作为空气进气口应前后相通.•排放管应用硬性钢铁制造,且其直径应与储藏柜通风口直径相同,排放管应与排气扇相连,该排气扇应是无火花扇叶和轮盖。•完全独立的排放管应直接在室外排放。.•排放管总长不能超过7.6米.•储藏柜不能通过临时导管直接排放到标准实验室内部区域。6.4室内液体储存区域的设计、施工及操作所有液体储存区域的设计及施工应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定的防火评定等级。独立的室内液体储存区域可以是建筑物内的完全封闭的房间,可以是至少有一面外墙的隔间,可以是附属建筑物或独立的建筑物如库房.6.5其它场所的液体储存区域如需在其它场所设立液体储存区域,则该区域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的适用要求。“其它场所”指办公室、食堂或其它非研究、生产场所,或会有多于50人娱乐、商谈、吃饭的场所。用作建筑物

39维护、粉刷、或其它非经常性维护用途的液体,如果数量不超过10天的预计使用量,可暂时储存在储藏柜外的封闭容器中或液体储存区域;多于10天使用量的液体应储存在易燃液体储柜或液体储存室内.I型液体不能储存在地下室.6.3液体的分装6.6.1只有对分装仪器维护非常熟练的人才能进行分装仪器的维护,在维护分装仪器时,应在主控台切断所有电源及动力设施,并切断紧急关闭阀,所有机动车及未允许人员不能靠近分装仪器6米以内.6.6.2在分装禁火区15米以内应有明显及清晰的标志,写明:(a)警告:仅可灌装批准的可移动式容器(b)禁止吸烟(c)停止发动机6.6.3每个分装区域应有一个或多个至少是3公斤的ABC型灭火器,确保在每个分装仪器30米以内都有一个灭火器.6.7易燃/可燃液体的防火及控制6.7.1烟感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及其它相关部门批准使用的系统在设计、安装及维护时应按照国家及地方的标准进行,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维护,每年均需进行消防器材的年检,上报当地消防机构备案。7.7.2储存液体的地方应有可移动灭火器或事先准备好的软管(直径是3.8或2.5厘米的硬胶管都可),消防栓的安装应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6.7.3火源控制1.应有预防措施杜绝易燃气泡着火,火源包括但不局限于:明火、打火机、抽烟、焊接、热表面、摩擦热、静电及机械火花、自燃(包括生热的化学反应及放出的热量)2.与水反应的原料不能与其它液体存放在相同区域,装载I级液体容器的电动卡车应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的要求选择、维护及操作.3.8液体的分装操作液体分装区域应远离其它操作地,或用防火材料与其它操作地(可能是火源)隔开,并安装足够的排放及排风装置,通风设施充足的标准是能够防止空气中气泡浓度超过最低可燃限的百分之二十五。应按照以下方式转移I型及II型液体至导管、容器、移动式储罐中:•从20L或更少的原始储存容器中•从安全储罐中•通过封闭的管道系统•从移动式储罐或容器的上端开口处通过吸管转移•利用重力作用通过自动关闭阀或旋塞•如在

40转移过程中用软管,则该软管应有无把手的自动关闭阀,且只能使用规定或批准的软管,放置在储存柜外、储存室内、缓冲室、附属建筑物及其它被至少2小时火势速度隔开的建筑区域的液体数量应不超过以下(a)或(b),(c),(d),(e)。(a)一天的供应量(b)95LIA液体(c)454LIB,IC,II,III液体(d)2个可移动储罐,且每个储罐内的IB,II,IIA液体容量不能超过2500L(e)2个可移动储罐,且每个储罐内的IIB液体容量不能超过2500L当所需液体量超过以上限制时,应储存在储罐中.6.9液体储存、处理及废弃物处理6.9.1除非液体接收及储存设施的设计、建造及防火作用与该液体的数量及危险程度相符合,否则不能携带该液体至生产区域.6.9.2对具有特殊物理及危险特性的物料例如对温度、水敏感的及易爆品,应有安全储存设施。为把易燃品、剧毒品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接收、运输、打开及分装危险物料的人员应经过培训。6.9.3使用前,使用者应确保能安全处理危险物料及废弃产品.6.9.4不能将I型液体用引出管道从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个容器。在实验室或实验区从最大容量不超过20L的容器中转移I型液体至小容器时,应在以下要求下进行:1.实验区:通风设施应足够阻止空气中易燃气泡浓度不超过可燃限的25%,或在独立储存区域进行。6.9.5从20L或更大容量的容器中转移I型液体应在室外或室内独立区域进行,该区域应符合室内储存区域的要求.6.9.6除非金属容器与电源直接相连或通过室内接地系统与电源相连,否则不能在金属容器之间转移I型液体.6.9.7储存在实验区外的液体量保证实验能正常即可.6.9.8如储存在金属或塑料容器中会影响液体的纯度或发生金属腐蚀、钝化,可使用3L的玻璃容器.6.9.9容量不超过200L的储存桶可在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的独立区域使用.6.9.10为防止能发生反应的物料接触,应将它们隔离储存.6.9.11为防止储存时间延长造成的危险,应注明第一次开口日期,六个月后需检测该物料是否能够继续使用.如经检测为合格,应重新注明日期保留6个月,如不合格,则应处理掉。6.9.12实验室储存设施应至少每年检查一次以确保符合此规定。7.10培训新到岗且工作会涉及到转移、储存、分装或处理易燃或可燃液体的员工,应在上岗前接受本规则的培训,并在以后每年进行一次.8.易燃气体的储存及处理火灾及爆炸是与易燃气体、氧气、其它氧化性气体紧密相连,易燃气体可由静电、热源

41(例如火焰及发热物)点燃。6.1易燃气体定义易燃气体指•在14.7Pa气压下,当温度等于或小于20°C时,会与空气形成易燃或可爆炸混合物的气体;•在14.7Pa气压下,占空气体积13%或更少可点燃的气体;•在14.7Pa气压下,占空气体积12%在可燃范围内的气体。6.2易燃气体储存、使用规程6.2.1在使用气体及气体混合物之前,应知道并了解其特性、使用要求及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在使用原料前,参考原料安全数据库及其它相关安全信息.6.2.2使用前需了解可能发生的事故并制定紧急事件应急计划,并确保所有使用易燃气体的人员知道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执行应急计划.6.2.33如不熟悉某一气体可能会产生的事故或不确定正确的处理、储存程序,执行操作前需咨询部门安全协管员、公司安全经理、当地的该气体供应商或生产商。6.2.4操作时需遵守所有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操作人员必须要穿戴防护服,包括手套、鞋套。使用合适的手推车,上下转移气体钢瓶,不要使气体钢瓶相互巨烈碰撞,不要用沾油的手套及手接触氧气钢瓶、阀门及调整器。6.2.5把气体钢瓶根据型号及储存气体分类,分别储存满气体钢瓶、空气体钢瓶,应把氧气及其它氧化气体的气体钢瓶与可燃气体的气体钢瓶分开6米以上储存。易燃气体气体钢瓶的储存及使用应上下进行,不要用气阀门及套环固定气体钢瓶。6.2.6如有阀门帽,应放置合适并用手拧紧,不要把气体钢瓶放置在热源、易燃液体或任何温度超过54°(:的地方.6.2.7使用前检查管路及设备泄漏情况,管路及设备应设计为足够承受满气体钢瓶情况下的气压,且该气体钢瓶材质应与使用气体相容.6.2.8除乙焕外的易燃气体,安装在气体钢瓶阀门及调节器之间的临时管路、管路或配管必须有至少4:1的安全系数(具体含义?),调节器必须有火花扑灭器以达到此安全系数,除非在使用点有路障或有火花扑灭器,调节器及使用点之间的管路压力应至少是操作水平的10倍。在使用路障或火花扑灭器的情况下,设计压力比可减少为4:1,对不稳定气体如乙快,临时管路、管路及配管除压力为操作水平的10倍外,还必须有路障或其它措施以防止反闪.6.2.9易燃气体的使用应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区域进行,并应有安全预防措施.6.2.10应至少一年对操作人员进行一次培训,内容包括:如何使用原料安全数据库、处理气体的危险程度、紧急事件应急计划等。7.危害传达

42凯莱英公司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将化学品可能的危害传达给员工:在容器上贴上标签,物料安全数据表(MSDS),以及工作地点危险化学品的培训。6.1实验室6.1.1实验室使用化学品的安全操作要求,请参考本手册第五章安全操作规程中的一部分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的内容.6.1.2实验室接收到的容器必须有标签,必须向员工提供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的信息和培训,各实验室需定期安排专人对接收到的MSDS进行维护并且保证每位实验室员工需要时都能及时查到这些信息。6.1.3将化学品运送和转移出实验室时,必须评价化学品的危险程度,给容器贴上标签,如果化学品被认为是有危险的,必须提供MSDS。如果是新合成的化学品,还没有检测其危险程度,必须进行物品安全性试验.本规定不要求对即将使用的化学品进行测试.8.2物料标签和鉴别8.1.1在作业地点的每一个危险化学品容器必须有标签,提供此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质等基本信息,标记和注明有毒以及危险警告,图片和标志以及此化学品有关身体健康方面的危险信息。化学品的标识包括化学名称,俗名,编码和品名.8.1.2除非危险化学品容器立即标上了相关的规定或信息,否则进入厂区时危险化学品容器上粘贴的标签不能随意移动或损坏。除了可以被转移化学品的员工立即使用的移动式容器,所有危险化学品从原容器转移到其他容器后都要像原容器上一样标上化学名称和危险警告.8.3物料安全数据表8.1.1公司有义务让所有员工(承包商或外来施工人员)了解工作场合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数据表,员工有权不经过管理人员的许可而直接参阅.8.1.2物料安全数据表必须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更新。8.3.3如果供应商没有提供初始产品的物料安全数据表,公司应该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从供应商处获得该表.8.4员工培训公司将指定专业人员按照特定危险化学品分类设计培训方案.(比如可燃性等),培训内容包括如下几点内容:1.危险化学品相关书面资料的存放地点和参阅途径;2.用来监控、监测作业现场的化学品存在、泄漏的方法(如由公司进行的统一监控,由库工或使用人员进行的检测,观察外表或释放出来的化学品的气味);3.作业现场的化学品对身体健康的危害;4.员工采取的避免受到化学品伤害的措施,包括公司为保护员工不受化学品伤害而制定的操作程序、工作要求、规章制度、紧急避险措施,个人防护设备等.

431.危险化学品使用的细节问题,包括标签体系说明和物料安全数据表,以及员工怎样获得和正确使用以上信息等.2.5多雇主工作地当公司在生产、使用或储存化学品过程中发生意外,并有可能危及到其他公司的员工时,将可能发生的危险传达给其它公司,保证其他公司也能了解到每个危险化学品的相关信息,包括物料安全数据表、有什么样的预防措施来保护员工等。八、防护用品/设施管理制度1.防护用品的发放制度:1.1.劳保用品领用制度共分为:以旧换新制度、按期领用制度、因需领用制度及领退制度四种.1.2.劳保用品如未到领用期限而正常破损的,经确认确属正常损坏且无法使用时,可实行旧换新制度。如因个人原因损坏或遗失的,由领用人签字确认后方可再领用.由库管于月底之前上报人事部门进行核算扣除.1.3.大型设备安装或车间大检修等特殊工作期间,对于部分易损耗劳保用品,如线手套、海员手套等可因需领用.领用方式由部门负责人统一按需领用,于部门内发放使用.1.4.除工作服以外的劳保用品,全部由领用人自行清洗保管。尤其是操作毒品或刺激性化合物的工作服或其它劳保用品必须由本人清理,绝对禁止交由他人清洗.1.5.《劳保用品领用记录卡》:实行一人一卡制,所有劳保用品的领用均直接记录在此卡片上,每月月底由库房管理员进行统计,上报各部门主管,审核签字.非正常领用各主管可拒绝签字,对于主管不认可的超领部分,根据情节,按照原价的30%-150%给予罚款。

441.6.劳保用品领用时间为每天9:00-10:00和16:00-17:00,在此时间段内领用无需审批,若非领用时间段内领用者,须由部门主管审批方可领用,否则库房不予发放。1.7.领用期限计时按在岗工作天数核算,转岗期间不包括在内.劳保用品的发放及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如下分类规定执行:名称发放对象领用制度管理制度一、工作服工作服科研生产人员清洁人员动力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库管员按期领用以旧换新1,发放之前须统一加绣领用人姓名及员工编号,并签字领取;2,每一年发放二套.试用期员工待转正后领取第二套;3,试用期员工每套需缴纳100元押金,待转正后退还;1,未到规定领用期限而损坏或遗失的,由本人缴纳40元/套购买。2,其他岗位人员未经审批不得领用。特种工作服科研生产人员领退制度1,特种工作服包括连体服、太空服及防酸服等;2,特种工作服由车间统一管理.白大褂实验室员工分析室员工按期领用1,发放之前须统一加绣领用人姓名英文缩写;2,每人两件。每三个月领用一件,第一次领取者领取一件,待转正后领取第二件;3,未到领用期限而正常损耗,可酌情发放.如因个人原因损坏或遗失的,由本人缴纳15元/套购买.

45名称发放对象领用制度管理制度食堂食堂工作人员按期领用1,食堂工作服包括白上衣、白帽子、围裙及套袖等;2,上衣及帽子领用间隔为四个月一次,围裙及套袖为每三个月领用一付。二、工作鞋工作鞋动力操作人员维修人员需进入车间的所有工作人员库管人员按期领用1,每人两双,每季度发放一双,第一次领用者可领用一双,待转正后领取第二双;2,由个人保管及清洗。电工鞋强电工作人员因需领用1,每人一双,每半年可领取一次;2,如未到领用期限而正常损耗,可酌情以旧换新.如因为个人原因损坏或遗失的,由本人按原价购买。高压雨靴强电工作人员因需领用1,每人一双,每二年可领取一次;2,如未到领用期限而正常损耗,可酌情以旧换新.如因为个人原因损坏或遗失的,由本人按原价购买。三、劳保手套长乳胶手套实验室人员分析室人员库管人员食堂工作人员因需领用1,每人每月可领取一付;2,长乳胶手套为易耗品,如未到领用期限而正常损耗,可酌情以旧换新领用.如因为个人原因损坏或遗失的,由本人按原价购买。

46名称发放对象领用制度管理制度胶手套(红)实验室人员分析室人员清洁人员库管人员食堂工作人员因需领用1,实验室人员、玻璃仪器清洗人员及库管人员,每人每月可领取一付;2,分析室人员、卫生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每人每三个月可领取一付;3,成品包装人员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发放;4,胶手套为易耗品,如未到领用期限而正常耗损,可酌情以旧换新领用.如因为个人原因损坏或遗失的,由本人按原价购买.线手套科研生产人员维修人员动力操作人员驾驶员因需领用1,动力操作人员及生产人员,每人每月两付;2,驾驶员及维修人员,每人每月一付;3,线手套为易耗品,如未到领用期限而正常损耗,可酌情以旧换新领用.如因为个人原因损坏或遗失的,由本人按原价购买.电焊手套电焊工因需领用每人每两个月可领用一付.海员手套维修人员因需领用1,每人每月可领用一付;2,线手套为易耗品,如未到领用期限而正常损耗,可酌情以旧换新领用.如因为个人原因损坏或遗失的,由本人按原价购买.一次性手套科研生产人员分析室取样人员因需领用根据实际需要酌情发放。四、各种劳动保护用品

47名称发放对象领用制度管理制度名称发放对象领用制度管理制度防护眼镜科研生产人员以旧换新1,每人一副,由个人妥善保管;2,因正常损耗,确无法使用时,可以旧换新领用;如因为个人原因损坏或遗失的,由个人按原价购买。电焊墨镜电焊工以旧换新1,每人每半年领用一付;2,未到领用期限而正常破损,确无法使用时,可以旧换新领用;如因个人原因损坏或遗失的,由个人按原价赔偿。防毒口罩有毒作业操作人员因需领用1,此类人员根据生产需要领用,每次领用间隔至少六个月,使用期间只可更换活性碳粉.2,未到预定期限而正常破损,确无法使用时,可以旧换新领用;如因个人原因损坏或遗失的,由个人按原价赔偿。防毒面具有毒作业操作人员领退制度1,使用后,必须及时且处理干净后退还库管;2,未按预定期限退还的,且超过一个月者,由库管签发确认单报人事部门,从当月工资内按全额价格扣除。口罩套袖科研生产人员清洁人员分析室人员动力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库管人员因需领用1,此类员工因工作需求可直接到库管处领用;但每次领用间隔至少一个月;2,如确因工作需要,可因需领用套袖1个,口罩2个;3,未到领用期限而正常破损,确无法使用时,可以旧换新领用,如因为个人原因损坏或遗失的,由个人按原价购买.

48名称发放对象领用制度管理制度雨衣、雨靴保安维修人员厂区清洁人员以旧换新1,每人一套,领用间隔为每三年一次,电工不包括雨靴;2,试用期员工领用需缴纳100元押金,待转正后退还;3,未到领用期限而损坏或遗失,由个人按原价赔偿.五、其他毛巾全体公司员工因需领用每人每季度可领用一条.肥皂科研生产人员因需领用1,科研生产人员:按实验室或分班组及车间领用,平均每月每组可领用四块;2,清洁人员及维修人员:因需合理领用.洗衣粉清洁人员因需领用分组领用,每月每组可领用一袋.2.防护器具选用与保管的要求:2.1.各岗位人员需根据自己的岗位工作内容,来选择不同的防护用品。2.1.1.工作服/防护器具的选用2.1.1.1.车间生产人员在进行强腐蚀性的化学品操作时,应选择使用防化服、耐酸碱胶皮手套、防毒面具/全面罩式呼吸防护用具.2.1.1.2.车间生产人员在进行剧毒的化学品操作时,应选择使用一次性雨衣、防毒面具/全面罩式呼吸防护用具、一次性医用胶皮手套、一次性鞋套、一次性套袖。2.1.1.3.车间生产人员在离心、压滤等操作时,应选择穿胶皮围裙、胶皮套袖.2.1.1.4.设备清洗人员日常的设备清洗,应穿雨靴,在下釜清洗作业时,应选择使用防毒面具&全面罩式防毒面具、防化服、胶皮手套、一次性鞋套.1.1.1.5.电焊人员,应穿橡胶绝缘鞋、帆布工作服。2.1.1.6.化学品库管理员,应穿棉质工作服、佩戴防护眼镜,必要时,佩戴防毒口罩.

493.选择防护用品和器具的原则.3.1.劳动防护用品概念3.1.1.术语,劳动防护用品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用品,简称护品.3.1.2.防护功能:指劳动防护用品所具有的某种防护能力。3.1.3.有效防护功能最低指标:指要求护品具有的最低的防护能力。3.1.4.有效使用期:指能达到有效防护功能最低指标的使用时间.2.2.各岗位人员选择防护用品和防护器具的原则是:根据作业类别及所操作的相关物料的性质须防范可能接触的危险选择适当的劳动保护.4.判废规定4.1.判废条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即予判废.4.2.不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4.3.未达到上级劳动保护监察机构根据有关标准和规程所规定的功能指标.3.4.在使用或保管贮存期内遭到损坏、或超过有效使用期,经检验未达到原规定的有效防护功能最低指标。5.判废程序5.1.公司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抽查与检查,需要技术鉴定的送国家授权的劳动防护用品检验站检验。5.2.作出判废处理决定.4.3.判废后的劳动防护用品,禁止作为劳动防护用品使用。5.防毒面具使用管理6.1.使用前应检查全套面具致密性。方法是:戴好面具用手或橡皮塞堵上滤毒罐进气孔,深呼吸,如没有空气进入,则此套面具致密可用否则应修理或更换;6.2.佩戴时如闻到毒气微弱气味,应立即离开有毒区域;6.3.有毒区的氧气占体积18%以下;有毒气体浓度占总体积2%以上的地方各型滤毒罐都不能起防护作用;6.4.号滤毒罐标有罐的总重量,此型罐内药剂极易吸潮失效,每

50次用前需重新称量,当罐总重量超过原重量约20克时应停止使用;6.5.两次间隔时间在一天以上,应将滤毒罐的螺帽盖拧上,塞上橡皮塞保持密闭以免受潮失效;6.6.滤毒罐应储存于干燥、清洁、空气流通的库房,严防潮湿、过热,有效期为五年,超过五年时应重新鉴定.7、根据下表防护对象举例选用相应的滤毒罐滤毒罐编号标色试验标准防护对象(举例)试验毒剂气体浓度毫克/升防毒时间(分)1L绿加白道氯化氢3.040氢氟酸、氯化氢、碑化氢、光气、双光气、氯化苦、苯、溪甲烷、二氯甲烷、路易氏气、芥子气、磷化氢、毒烟、毒雾1绿氯化氢3.055同上,但不防毒烟毒物3褐苯16.2(0.5)130有机气体和蒸气:苯、氯气、丙酮、醇类、苯胺类、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氯仿、溪甲烷、氯甲烷、硝基烷、氯化苦4灰氨3.6(0.5)60氨、硫化氢

51滤毒罐编号标色试验标准防护对象(举例)试验毒剂气体浓度毫克/升防毒时间(分)5白一氧化碳5.8(0.5)110一氧化碳6黑汞0.01(0.00012)4800汞蒸气7黄二氧化硫13.3(0.5)32酸性气体和蒸气:二氧化硫、氯气、;硫化氢、氮的氧化物、光气、磷和含氯有机农药8蓝硫化氢7.1(0.5)120硫化氢1.眼睛和面部防护1.1.操作人员应主动使用眼睛和面部防护措施保证自己的安全.1.1.1.在公司工作区的大部分范围都必须使用眼睛防护措施。办公室、餐厅和休息区以及公司周边的大部分区域不必佩戴防护眼镜.如有例外,会在需要时进行通知.1.1.2.最低要求的眼睛防护措施是防护眼镜。生产、科研以及仓库人员在各自的工作区域都要求佩戴防护眼镜,在办公室工作时不用佩戴。1.1.3.如果员工佩戴近视或者远视眼镜,可以将防护眼镜带在它们上面.1.1.4.在化学试剂存在溅出或者溢出的危险时,需要佩戴护目镜,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转移液体物料或者固体粉尘物料时。使用护目镜可以进一步保护眼镜不与任何物料接触。1.1.5.当需要保护整张脸和眼睛都不受危险物料的危害时,需要佩戴防毒面罩.在防毒面罩下仍需佩戴防护眼镜.1.2.在生产现场,MOR需要对特殊的眼睛防护要求进行说明.若考虑目前的护眼措施不能满足的需要,那么要求使用较高一级的防护措施。1.3.洗眼装置要遍布整个生产区域以防紧急事件的发生。洗眼装置应当每周清洗、复查一次确定喷头清洁.如果使用塑料的洗眼瓶,就需要每月检查一次,确定是否有异物存在或者出现变形的情况。如果存在,应当及时丢弃。

521.4.焊接工在焊接时要佩戴所需的眼睛防护,其他未佩戴焊接眼镜的员工尽量避免直视焊接过程.1.5.在操作人员的入职培训中应包括眼部受伤后的紧急处理方式.2.足部保护2.1.当工作现场存在以下危险时:落下或滚动的物体、尖锐的物体、湿滑的地面、熔融金属、热表面及电力方面的危险,员工或者进入现场的人员必须进行足部防护。2.2.工作涉及到维护、操作、施工、运输及接收的员工必须有脚部保护措施.主管层及员工本人有责任在执行其它操作时,考虑是否需要脚部防护措施即对鞋子类型是否有要求。2.3.员工日常工作涉及到搬运lOKg或者多于lOKg的物品时,必须穿戴防护措施。搬运少于lOKg的物品时,是否需要防护措施取决于该工作现场的危险程度。2.4.建议在搬运重物或者液体的时候,应穿高靴防护,因为可能会用到膝盖支撑重物或者作为喷溅防护措施。2.5.当工作涉及到连续的搬运重物,特别是一些有尖锐棱角的重物时,应有脚背保护措施,这些物体可能会撞击脚部。2.6.当进行拆除、打桩等重活时,要有全面的脚面保护措施.2.7.工作时员工自身产生的静电可能会引起危险,员工必须时刻着地,可通过穿戴导电鞋底或者添置了可以在鞋子周围形成回路的鞋子预防静电对人体产生危害.2.8.由于身体原因不能穿戴指定的防护措施应佩戴其它可行的防护,但需分管主管批准.员工必须确保工作鞋的完好,否则经五金库许可后可更换新鞋.2.9.对于新报到的员工或新调的员工,监察人员和其主管有责任保证他们穿戴了符合工作要求的脚部防护.2.10.公司员工或者其他参观者进入需要进行脚部防护的区域也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鞋子。高跟鞋严禁作为防护鞋使用.2.11.因工作需要,需穿防护靴的员工必须有针对防护靴的选择及使用的培训,除此之外,应有定期的培训以确保其正确使用.公司EHS部门负责保留培训记录。3.头部保护3.1.进入公司生产车间的员工或者外来参观人员为防止落下的物体和设备、管路等撞击头部及电击、烧伤的发生,必须佩戴安全帽.3.1.1.每个安全帽内部应有相应的标识,标明生产商、相应的国家标准等。3.1.2.安全帽的设计、材质及支撑很关键.每个安全帽必须符合符合国家标准GB2811-89.

533.2.安全帽佩戴时要注意,帽子部分应与头部有尽可能多的接触,这样会增大受力面.必须方正的戴在头上,不能倾斜。1.3.员工必须保证安全帽得到正确佩带和使用,且使用中的安全帽均完好无损坏.4.防护衣4.1.当皮肤很可能接触化学品时(例如进入管路、反应釜、压滤罐、储罐),必须使用化学品防护服。4.1.1.化学品防护服的选择应与接触的化学试剂种类相符,必须选择合适的防护服.4.1.2.手套及所有用来保护手部及胳膊的衣物(长手套),它们可单独使用,也可与防护服一起使用。4.1.3.防护鞋及所有用来保护脚的设施,可以是能独立对脚提供保护的靴子及鞋子,也可以是鞋套.4.1.4.围裙形式的防护服可用来保护人体前侧及大腿。4.1.5.多件套防喷溅防护服(酸类)一般包括大衣、裤子、帽子、手套及靴子.手套与靴子一般与大衣及裤子是一套,为增加穿者的舒服度,可在以上衣物内设有呼吸装置。(目前公司尚未配备上述防护服-YLH)4.1.6.完全封闭的防护服可将穿者与外界环境完全隔开,这种设施需要呼吸装置。4.2.使用防护衣进行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4.2.1.穿全身防护服时,例如防喷溅的或连体的,必须有其它人站在安全地方以便在发生危险时随时提供帮助。4.2.2.穿全身防护服时,必须考虑热应力,在夏天或者室内作业时,除非在防护服内提供制冷装置,否则人员很容易受到热威胁。4.2.3.脱掉防护服时,必须小心以防止污染的防护服接触皮肤,为保证下次使用及防护服的完好,应在使用后及时清洗。4.2.4.已经坏掉的化学品防护服必须返还给生产商修补或丢弃,并按照厂区垃圾处理指导要求进行.4.2.5.化学品防护服应储存在无化学品、无污染、非高温、避免阳光直射及损坏的地方,最好使用更衣柜存放所有防护设备(包括上衣、裤子、连体服都应悬挂储存。)4.3.一旦有可能发生明火需要穿防火服(公司目前无防火服-YLH)4.3.1.在高危险区域工作的人员,整个身体应有里外两层防火服保护,外衣包括衬衣、上衣、裤子、连体服、短外套及白大褂。所有的外衣必须有盖住胳膊的长袖且袖子不能卷起。4.3.2.对于危险程度较低的区域,可部分防护,应以危险评估及个人防护措施评估以确定所需的防护措施。4.3.3.有备用防火外衣例如工作服、白大褂提供给参观者。4.3.4.如果还需要穿化学品防护服,应穿在防火服的外边.

541.4.如果需要还要穿着防热服.5.车间个人防护装备5.1.车间内个人的最低防护要求是佩戴有边的防护眼镜.工作鞋或者鞋套要包住整个脚,不允许穿凉鞋和漏出脚趾的鞋.要穿着工作服并佩戴安全帽。5.2.人员进行操作时需要佩戴不同的防护措施。(参照车间安全管理制度)以下摘自员工手册5.2.1.投料时须穿戴胶皮套袖、胶皮裙5.2.2.在使用具有毒性、强腐蚀性及气味较大的化学品操作时,或者眼睛和脸会遇到溅起的粒子、化学药品等预期的危险操作,或在压力之下分发、混合化学药品时需佩戴防毒口罩、放毒面罩等.2.2.3.呼吸防护需根据情况自行更换吸附剂或滤毒罐..5.2.4.在进行化学品操作时必须佩戴胶手套,严禁戴线手套;而进行非化学品相关操作,如搬运物料时,不得戴胶手套,必须戴手套时可戴线手套。连接管路时,首先戴线手套,线手套外戴胶手套.6.手部保护6.1.一般情况下,在处理化学品、修理机器、处理物料时,必须配戴手套以便减少伤害.6.2.选择化学品的防护手套,需考虑以下因素:化学品的化学及物理性质、可能造成的危险的性质及程度,保护持续时间、所需的手套长度。可能的话,在选择手套时,参考物料安全数据表。6.3.因为和化学品使用同时进行,对处理玻璃器有特殊的要求.大多数情况下,例如清洗玻璃仪器或简单的操作,可使用化学品操作时使用的手套,然而,当往玻璃器具上装支管或者对其用力时,许多处理化学品时用的手套不能防护玻璃破口,在这种情况下,应配戴两副手套,里面为线手套,外面为化学品防护手套(胶皮手套)。6.4.在高于60。的干热温度及热表面操作时,必须使用手部及胳膊保护,,如果热量不是很高,可使用布的或皮手套,高于7(rc的操作环境必须使用耐热手套如纤维手套等。6.5.对高于60X2的湿热及高温热体操作时,应该使用不渗透的直到胳膊的手套以保护手部及胳膊6.6.在温度低于-7X2时必须使用防护手套。6.7.在配戴前,充气检查手套是否有小孔及破洞,如发现任何类似问题,该手套将不能继续使用.7.8.如化学品防护手套接触了化学品(由于溢出及喷溅),则该手套不能继续使用,不能把已污染的手套直接丢入常规垃圾中。7.洗眼池及安全淋浴

557.1.洗眼装置要遍布整个生产区域以防紧急事件的发生。6.2.洗眼装置应当每周清洗、复查一次确定喷头清洁。如果使用塑料的洗眼瓶,就需要每月检查一次,确定是否有异物存在或者出现变形的情况.如果存在,应当及时丢弃。8.实验室排风系统8.1.应该规范使用实验室的通风橱排风系统.8.1.1.所有操作均在通风橱中进行,包括使用有毒试剂时。8.1.2.进行操作时应将通风橱的窗扇开到最小.将脸放在窗框的外部,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不要将身体探入通风橱内。8.1.3.在开始或者完成操作或将手或者胳膊伸入通风橱中时,应缓慢的移动窗框,避免将通风橱内的气体放入实验室中.8.1.4.窗扇的任何部分被取掉后通风橱不能再继续运行.8.1.5.可能的释放源距离通风橱表面至少15cm,这样会大大降低潜在的危险。8.1.6.尽量减少通风橱内存储的化学试剂和设备.存放的物品可能会阻碍进气和排气的通道.升降台和存储的物料应该抬高至距离工作台表面以上5~7.5cm,这样可使空气从通风橱前面的两翼向后部的缝隙流动。8.1.7.使用捕获、洗刷、焚化或者过滤装置阻止有毒的或者有害的物料进入通风口.8.1.8,避免纸类材料进入排风管,因为这些材料会粘在排风管或者排风扇上,降低排风系统的效率。安装金属筛板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如果必要,对筛板进行周期性的检查和清洗.8.1.9.通风橱在不使用时应关闭窗框.8.1.10.任何时候保持实验室的门窗关闭,使用通风橱时要保持门窗关闭.打开门窗会导致压力的改变,排气系统需要维持通风橱表面速率。8.1.11.在使用通风橱工作时,非工作人员不要在通风橱前行走.这样会导致气体湍流使通风橱中的气体进入实验室中.8.2.排风设备是降低实验室中化学试剂的暴露风险一个基本的方法,每年应定期检查通风橱以及其他的排气通风设施正常运行。8.2.1.操作人员要负责通风橱的操作并且警惕故障的发生,例如非正常噪声、气流的减弱,实验室中的气味或者压力表的显著改变.如果发生其中之一,使用者应该确定问题发生的原因或者向设备人员寻求帮助.8.2.2.通风橱的表面气体速率必须在安装后、通风橱或者排风扇工作后或者在其中安装大型设备后进行测量。7.2.3.

56如果通风橱有压力表并且读数不正常,通风橱中的工作必须停止,并且请设备维修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九、工艺安全管理制度1.工艺操作人员必须按照工艺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变工艺流程及指标,不得随意拆弃和解除安全附件和联锁装置。1.1.为避免由于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工艺、分析条件或生产设施的擅自更改所造成的各项损失和隐患,公司明确要求,项目人员严格执行如下《生产变更控制》制度.1.2.生产变更包括但不限于:工艺变更、生产设施变更和分析检测条件变更。1.3.申请表内容详见《放大工艺更改申请》、《分析条件更改申请》等相关表格。1.4.生产工程中,任何形式的变更均须上报书面申请,经相关领导审批后方可执行.否则一律视为违反公司制度,给与严肃处理。1.5.如生产过程中,确属24小时内必须投料,无法及时办理书面变更手续时,为避免延误生产,可以在项目主管、研发副总经理、生产副总经理或副总工程师共同确认情况下,得到相应审批人员的口头批准后方可执行。但在48小时内必须按相应规定办理后续审批程序.否则未经公司相关领导的口头批准而擅自执行的,将给与严肃处罚.1.6.违规惩罚:任何违反上述规定的擅自变更行为,公司将视情节严重,给予严肃处理(扣1分,10。元/次起).同时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扣减员工评价分数、降低技术级别、更换工作岗位等.如给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0元者,公司将保留追究经济赔偿、直接解除劳动关系和申请刑事、民事诉讼的权利.2.7.生产变更申请及流程:

572.在生产运行中,严格安全纪律,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操作岗位,动用生产设备设施和工具。在异常情况下,可以先处理后报告,不可随意交接班。2.1.在开车生产前需进行各类安全检查,达到开车条件方可开车。开车中要密切注意工艺变化和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严禁强行开车.2.2.停车方案(如系统降压、降温)要注意易燃、易爆、易中毒等危险化学物品的排放和扩散,防止造成事故.冬季停车后,要采取防冻保温措施,注意低位、死角及水、蒸汽管线、阀门、疏水器和保温管的情况,防止冻坏设备。1.3.紧急情况的妥善处理,按步骤紧急停车,采取措施防止系统超温、超压、跑料及机电设备的损坏.发生火灾*爆炸.大量泄漏等事故时,应首先切断泄露源,同时迅速上报。十、厂区交通管理制度1.厂区内的交通由监察部门统一管理。2.任何机动车辆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严禁驶入黄线生产区以内行驶速度.3.任何因施工占用厂区道路,须设置昼夜警示标志.

581.任何时候均必须保持厂区内(包括厂门)道路、消防通道的畅通。2.机动车辆(包括厂内使用的机动车辆)应按国家规定进行年检'保养.3.机动车驾驶员必须经专门培训,持证上岗。4.机动车在厂区限速行驶、停靠(包括特殊运输车辆)及不准违返规定在厂区内载人行驶或人、货混载.十一、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三同时”管理制度1.凡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革新项目,在编制方案、设计、施工、验收时必须保证安全生产和消除有毒、有害因素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2.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革新等项目的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卫生、环保、消防等设计规范和标准。3.新产品转入批量生产,必须有成熟的工艺方法,可靠的安全措施,设备选型和建筑符合防火、防爆、工业卫生标准,设计文件要有安全可靠性评价。4.凡引进先进的工艺装置和技术,必须同时引进先进的安全、工业卫生、环保、消防设施和技术,或在国内配套相应水平的设施和技术。5.竣工验收要有安全、卫生、环保、消防等部门会同工会参加,有关设施达到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试车成功方可验收。6.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安全、卫生、环保、消防设施的施工监督检查,及时纠正施工中的缺陷。第四章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一、三级教育培训体制1.公司级安全教育由公司安全部门和人事部门组织实施主要内容包括:1.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职业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1.2.一般机械,电气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和劳动防护知识;1.3.本公司的安全生产情况,公司的性质,安全生产的特点和特殊危险部位;1.4.本行业,及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操作纪律,工作纪律;1.5.典型事故案例讲解及其教训,预防事故的基本知识。2.部门级安全教育

59由部门安全负责人组织实施主要内容有:公司有关消防安全的管理制度;2.1.安全生产操作技术;2.2.消防安全教育;2.3.劳动保护;2.4.其他涉及消防安全的内容;2.5.本部门的安全基本情况;2.6.本部门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2.7.安全设施,工具,个人防护用品急救器材及性能和使用方法,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措施等;1.8.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3.岗位安全教育由班组长或培训负责人负责实施,主要内容有:3.1.岗位的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工作特点,注意事项;本岗位的职责范围,和应知应会的内容;3.2.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卫生事项;2.3.本岗位预防事故及灾害的措施,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作用,使用和操作方法,劳动防护用品的保管及使用方法.本公司人员、新员工都必须经以上三级安全教育,经过相关安全知识的考核,经以上三级安全负责人确认合格,并签署相关《安全教育确认书》后方可正式上岗。4.其他安全教育(不限于以下形式)4.1.日常的安全教育:各部门每周进行一次部门例会,安全作为例会的主要内容;对每周的安全情况做一总结,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教育本部门人员,随时注意工作安全;4.2.特殊安全教育:公司根据科研生产的需要,对特殊工种和岗位人员组织进行特殊安全教育,经有关部门批准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关工作;3.3.宣传教育:公司安全部门定期组织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二、员工安全教育

60任何接受公司岗前培训或在岗培训的试用期员工,接受培训后均须签署《安全教育确认书》、《消防安全教育确认书》。其中《安全教育确认书》分科研生产人员和非科研生产人员两类:1.科研生产人员安全教育确认1.1.签署条件:签署《科研生产人员安全教育确认书》的员工承认其具有化工相关专业学历或化工相关工作经验;就学期间或以往工作期间,曾接受过化学品、化学危险品和化学反应安全操作常识的系统教育.1.2.《科研生产人员安全教育确认书》主要内容1.3.岗前培训方式1.3.1.本人就学期间曾接受过化学品、化学危险品和化学反应安全操作常识的系统教育。在加入凯莱英公司,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又进一步接受了凯莱英公司有关灭火器的使用、化学危险品的使用和操作、化学反应安全操作常识以及查阅国家危险品操作规范的教育和培训.1.3.2.本人承认自己已具备从事有机合成研究、开发和生产中化学危险品的使用和操作、化学反应安全操作以及灭火器的使用等基本常识,并已了解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安全操作常识.1.3.3.本人已领有凯莱英公司的工作手册及相应专业操作管理规定文件.本人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凯莱英公司制定的化学危险品的操作规范以及化学反应安全操作规范执行,如违反相关规定或隐瞒事实真相造成安全事故由本人负责.1.4.在岗培训方式1.4.1.本人就学期间曾接受过化学品、化学危险品和化学反应安全操作常识的系统教育。在加入凯莱英公司,经过一个月试用期的工作和在岗培训,又进一步接受了凯莱英公司有关灭火器的使用、化学危险品的使用和操作、化学反应安全操作常识以及查阅国家危险品操作规范的教育和培训。1.4.2.本人承认自己已具备从事有机合成研究、开发和生产中化学危险品的使用和操作、化学反应安全操作以及灭火器的使用等基本常识,并已了解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安全操作常识.1.4.3.本人已领有凯莱英公司的工作手册及相应专业操作管理规定文件.本人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凯莱英公司制定的化学危险品的操作规范以及化学反应安全操作规范执行,如违反相关规定或隐瞒事实真相造成安全事故由本人负责.2.非科研生产人员安全教育确认2.1.签署条件:签署《非科研生产人员安全教育确认书》的员工不具有化工相关专业学历或化工相关工作经验.2.2.《非科研生产人员安全教育确认书》主要内容

612.2.1.本人就学期间未接受过化学品、化学危险品和化学反应安全操作常识的系统教育。在加入凯莱英医药化学有限公司,经过一个月试用期的工作和在岗培训,已接受了凯莱英公司有关化学安全生产的一般性常识的教育,了解了公司的性质.1.2.2.本人已领有凯莱英公司的各本工作手册及相应操作管理规定文件.本人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凯莱英公司制定的安全的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执行,如在个人工作岗位上违反相关规定或隐瞒事实真相造成安全事故由本人负责.3.消防安全教育确认3.1.签署条件3.1.1.签署《消防安全教育确认书》的员工承认其具有一定消防知识和技能;就学期间或以往工作期间,曾接受过消防安全及消防器材正确使用的系统教育.3.1.2.凡加入公司的试用期员工在上岗前或上岗后一定时间内每个人均必须接受灭火器的实际操作培训,否则有权拒绝上岗.3.2.《消防安全教育确认书》主要内容欢迎来到凯莱英公司,凯莱英公司的口号是:“第一是安全;第二是安全,第三还是安全”。在正式上岗之前请接受公司安排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这是工作中的安全保障,希望您给与高度重视并认真学习执行。3.2.1.牢记公司的口号,树立安全意识;3.2.2.遵守公司有关消防安全方面的制度,努力创造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3.2.3.掌握干粉灭火器、消防栓的使用范围及使用方法;3.2.4.掌握消防安全报警系统的报警信息处理程序;3.2.5.掌握一般化学品的急救处理方法;3.2.6.熟记所在区域的安全出口、熟记所在区域的消防安全设施的放置位置;3.2.7.了解在工作中引起火灾,爆炸的主要因素及其危险性;3.2.8.掌握基本的危险自救常识;2.2.9.熟练使用报警系统及火警119.三、生产安全培训确认书初次进入车间参加生产的新员工需经车间技术员进行如下培训I,车间主任监督施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621.车间安全设置放置的具体位置和使用方法;2.爱护公私财物,保持操作现场干净整洁,杜绝违规操作(反应釜手孔、人孔及于反应釜下口相对应的地面上都应铺上朔料袋,加料需用相应的加料漏斗);3.安全通道路径;4.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及疏散;5.劳动保护是否齐全(手套、眼镜、帽子、工作服);6.管路的区分是否明白(水管路、蒸汽管路、盐冷管路、真空管路、空压管路);7.节门开关位置是否清楚(不允许开关与本项目无关设备的节门);8.反应釜的开关、节门是否一一对号;9.管路与节门是否一一对号(进水、回水、进盐、回盐);10.减速机的维护与保养(先盘车、是否有润滑油、杂音的区别、正反转的区别);11.离心机的使用与保养(先盘车、试车、正反转的区别、物料均匀平衡、按扭不许沾溶剂);12.冷凝器的使用(开:先开回水阀,后开进水阀;关:先关进水阀,后关回水阀,及冷凝水流量的调节);13.回流与蒸馅阀门变换需清楚(由回流变蒸偏;由蒸偏变回流);14.冰盐水使用后如何压回盐水箱需清楚(回盐管路出口接到空压管路上;进盐管路出口接到回盐管路上);15.对入釜作业的要求需清楚(釜内物料提前处理、减速机切断电源、配戴防毒面具、釜外有人监护,科研人员严禁进釜操作);16.提升机的使用(使用前请阅读提升机操作规程);17.贴标签要准确、仔细、牢固(项目编号、样品编号、负责人、储存方法、水相或有机相、年月日);18.设备清洗要及时(仔细阅读设备清洗规章制度);19.仔细阅读烘房、洁净间管理规章制度;20.能简单叙述反应釜投料前的准备工作(釜、冷凝器是否清洁、是否达到工艺要求、板

63视镜是否有破损、使用的工具是否齐全、盘车、减速机有无润滑油、釜的开关是否灵活、与反应釜相关的阀门是否灵活、根樨工艺条件管路阀门是否连接正确、需分液的是否有管视镜);1.低温车间的要求:21.1.72L瓶子,300L700L钛钢釜的要求(洗涤、烘干、冷却);21.2.设备的安装(釜、干燥塔、鼓泡、氮气如何安装到一起);21.3.正丁基锂的安全使用(正丁基锂的灌装、分装、运输必须由公司制定的人员操作,其他人员严禁操作);21.4.如何使用空压调节搅拌速度;21.5.液氮的使用和劳动保护;21.6.氮气表头的换置及氮气流量的调节.四、施工安全协议1.乙方在施工前必须接受并签署甲方公司的外来人员管理制度培训;2.乙方在施工期间必须遵守甲方关于外来人员管理制度中的各条款;3.方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有人兼职或专职负责施工安全工作,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4.乙方在施工中必须遵守国家特种作业及相关作业的要求和规定;5.乙方在进行动火、动土、接电作业时必须事前告知甲方负责人,在甲方负责人允许的情况下施工;6.乙方在施工过程中需自行解决安全防护措施;7.乙方在施工过程中受甲方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督,并对甲方安全部门提出的问题隐患要及时整改;8.甲方安全部门有权利制止乙方有重大安全隐患的施工;9.乙方在施工过程中,对有安全隐患或严重安全问题的工程环节可向甲方提出拒绝施工;10.乙方在施工过程中,如因乙方自己工作的过失造成自身伤害,伤亡事故或给甲方造成重大损失的由乙方自己承担所有责任;11.乙方如因工作需要需在甲方或施工现场住宿时,必须严格管理用电,用火管理,且必须保持宿舍和住宿场地清洁。五、考核1.考核目的

641.1.检验员工工作态度,观察员工工作能力;1.2.评价员工学习能力,了解个人兴趣爱好,以便妥善做好下一步的工作安排;1.3.将态度、能力、效果与薪金挂钩,公平评价个人业绩;1.4.跟踪培训效果,逐步完善公司经营管理模式.2.考核大纲2.1.公司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的了解和掌握;2.2.本职工作职责和岗位制度;2.3.美国cGMP、ISO、QA管理体系的了解和掌握;2.4.各种安全操作知识;2.5.专业知识考核,包括但不限于:合成知识和操作技术、分析仪器、分析方法与技术、方法学研究、生产放大方法等.3.考核形式3.1.培训考核3.1.1,每期培训之后,公司将组织书面或实际操作的考核,并签署《员工培训确认书》。考核结果将进入员工个人档案内,并作为员工工作业绩评价因素之一.3.1.2.考核不合格者须参加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将被退还人事部进行脱岗再培训.再培训期间为无薪假,接受再培训合格者方可返回工作岗位,否则公司有权降低员工技术/管理级别直至单方解除劳动关系.3.2.半年考核3.2.1.根据工作和岗位需要,公司每半年将组织一次全公司性质的综合考核.3.2.2.考核内容:合成知识;操作技术;特殊化学品的使用;分析仪器、分析方法与技术;化工设备操作;方法学研究、生产放大方法;各种安全知识;研究型公司管理体系的了解;美国cGMP和ISO的相关实施内容.当期各种《内部备忘录》;相关岗位工作职责、标准执行程序和要求;公司各种会议上宣布的有关公司管理的制度或要求等。此类会议包括:每周部门例会,各种培训,公司召集性质的各种会议等.《员工手册》、《安全管理手册》及本期相关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等.3.2.3.此考核结果将记入员工个人档案内,并将作为公司每期进行员工综合评价、管理/技术级别提升的主要参考因素之一。

653.2.4.对于考核优秀者公司将给予一定的奖金嘉奖.考核不合格者将给予一定比例的奖金扣罚,对于严重不合格者,公司有权降低其技术/管理级别直至单方解除劳动关系.3.3.随机抽查考核3.3.1.公司可随时抽查某部门或某名员工参加书面或实际操作考核。考核前不做任何通知.公司的每一位员工,无论是老员工、新员工还是未通过试用期的员工都有可能参加.3.3.2.考核内容和其它规定:同季度/半年考核内容.第五章、安全操作规程一、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1.进行剧毒反应时,应设置明显标志,以对他人提出警告;2.使用强腐蚀性物质、危险品或有毒物品是必须做好相应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并提前通知临近实验人员;3.取用剧毒品时切记防止任何撒漏现象,操作人员在取用剧毒品时必须由S.H.E.监察部人员、剧毒品库管监督操作,凡操作不符合要求者,监督人员有权立即停止其操作;4.严禁随意丢弃或倾倒有毒物品和含有有毒物品的反应液或后处理液。反应中剩余的有毒物品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程序进行处理;5.严禁使用任何未贴标签或标签模糊的试剂或原料,不得随意蒸偷或使用久置变色的乙醛或四氢味喃;6.对于会产生有毒、有刺激性、易燃或易爆气体的反应,如产生氯化氢、氯气或溪化氢等气体的反应,必须安装安全有效的尾气吸收装置;7.实验室禁止使用乙醛或轻石油醍(30-60°C)作重结晶溶剂;8.除压力反应、催化氢化反应和特殊指定的反应外,其它所有反应(无论时加热或冷却体系)必须确保其为开放系统;9.在进行催化氢化反应、使用乙醛作为溶剂的反应及剧毒反应的通风橱中不得同时进行其它反应;10.无论常压蒸偏还是减压蒸偏都必须在仪器安装完毕,体系调整平稳后再加热,蒸倒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台;11.使用正丁基锂的反应体系大于1L时,应于立式通风橱中操作,严禁于台式通风橱中操作;

661.任何情况下使用的针头、针管必须匹配,切忌大针头配小针管,小针头配大针管;2.正丁基锂使用量大于50ml时,需使用惰性气体(如氯气)将正丁基锂压入恒压滴液漏斗中,不得使用针管反复抽取;3.严禁使用平底玻璃仪器进行高真空操作;4.严禁将乙醛、石油蹴、甲醇等易挥发易燃有机溶剂放入冰箱或冰柜中;5.使用有机溶剂荡洗过的玻璃仪器,必须待有机溶剂挥发干后再放于烘箱中烘干;6.使用有机溶剂荡洗过的玻璃仪器,严禁使用吹风机对口吹干;7.严禁使用任何有缺口、裂缝或已破损的玻璃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尤其是减压操作;8.做无水反应时,仪器一定要在反应之前烘干,趁热安装,于惰性气体保护下冷却;9.真空保干器严禁使用油泵减压抽真空,应使用水泵减压.使用新的保干器时,外部应用布包好,以防意外爆炸伤人;10.使用不配套的电热套进行加热时,应于反应瓶壁外围添加海沙,以免瓶底局部过热发生危险;11.遇有加热反应的反应状态不稳定或已有异常现象出现时,应先撤去电热套,待体系温度降低后再处理,切忌盲目开动或停止搅拌。极力避免体系喷料事故的发生;12.任何于实验室进行的单口瓶直接加热反应的反应,反应瓶容积应小于500ml,且操作过程中人员不得离开,且必须不断摇动体系,以免体系局部过热造成安全事故;13.水汽蒸僮应避免使用敞口瓶接收,特别是已知毒性较大的芳胺和苯类化合物.二、车间单元安全操作规程1.常压浓缩1.1.首先要对进汽阀进行检验,检验蒸汽阀是否漏气;1.2.检验釜的夹套中是否有循环水,若有水,则将倒淋打开放空釜夹套中的循环水;1.3.用聚乙烯管将玻璃管路和洁净的接收罐/接料桶连接起来;1.4.用聚乙烯管将真空和设备连接起来,先打开设备上的阀门,然后打开真空阀门,检1.5.技术员进行复检;1.6.确保设备密闭性良好的情况下,用聚乙烯管将物料抽入釜中;1.7.抽料完毕,将真空关闭,撤去与釜相连的聚乙烯管路.并开搅拌;

671.8.将釜体的回汽阀门适当打开,然后适当调节进汽阀门,使蒸储速度稳定为止。(以玻璃冷凝器不发热为度);1.9.若出现玻璃冷凝器的温度高,则关闭进汽阀门,将回汽阀门全部打开;如果还是不能使蒸馆稳定,则通循环水降温;1.10.浓缩的过程中,生产人员要做好相关的记录;1.11.浓缩完毕之后,先关闭进汽阀,然后关闭回汽阀,将残液冷却至室温,从釜下口放入接收桶中;1.12.按照设备清洗的标准执行程序对设备进行清洗工作.2.减压浓缩2.1.先查看设备是否和接收罐相连,如果没有相连,则用玻璃管路或聚乙烯管将两者相连;2.2.关闭釜上的所有进料阀门和排空阀,打开浓缩阀门。复核人进行复检;2.3.缓慢打开接收罐上的真空阀,检验釜的密闭性;2.4.确认釜的密闭性良好后,开始将待浓缩液抽入釜中;2.5.抽完后,关闭抽料阀,开搅拌.将冷凝器上的进出水阀门打开(先开出水,后开进2.6.先打开回汽阀,然后打开进汽;2.7.开始升温;2.8.当有溶剂蒸出时,适当的调节进汽大小,使浓缩速度稳定;2.9.浓缩完毕后.关闭真空阀,打开接收罐上的排空阀;2.10.排空完毕后,先关闭进汽阀,等夹套中的蒸汽排空后关闭回汽阀.将冷凝器上的进出水阀门打开。(先关进水,后关出水);2.11.将釜中残余的物料放入桶中,按照釜清洗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设备的清洗工作.3.循环水使用3.1.检查釜内是否有盐水,若有将其压回盐水槽;3.2.将循环水管路和釜的上下口连接正确;3.3.将倒淋阀关闭;3.4.用铁丝将管路拧紧,以防循环水开大时冲开;

683.5.开启回水阀后,并缓慢开启进水阀,看管路连接的地方是否泄漏(有将其拧紧至无泄漏);1.6.用毕先关闭进水阀,在关闭回水阀,若不用倒淋打开,将循环水放出(或压回水池内)。4.盐水使用4.1.首先检查夹套中是否有水,如果有水,将倒淋阀打开放净夹套中水,并关闭倒淋阀;4.2.夹套上口的胶管连接到回盐管路上,夹套下□的胶管连接到进盐管路上;4.3.依次打开夹套上口阀、回盐阀、夹套下口阀,并缓慢开启进盐阀;4.4.压回盐水;4.5.依次关闭进、回盐阀门及夹套上下口阀门;2.6.再将夹套上口的胶管改换并连接到空压上,将夹套下口的胶管改换并连接到回盐管路上。(改换连接时,应准备25L小方形桶,以便盛放胶管中残余的盐水);4.7.依次打开回盐阀,夹套上下口阀,然后缓慢开启适量空压,将盐水压回盐水槽中。5.蒸汽使用5.1.首先检查该釜夹套是否存有盐水,如果有盐水,应将盐水压回盐水槽中;5.2.然后,将夹套的上口、下口阀门关闭,并将倒淋阀门适度打开;5.3.缓慢打开进汽阀,打开阀门大小、时间长短根据反应温度而定.6.抽滤6.1.查看抽滤缸是否洁净,对于不洁净的抽滤缸,要清洗至洁净为止;6.2.确保抽滤缸洁净的情况下,安装洁净的滤布;注:滤布要选择适当的,酸性物质选择耐酸滤布;碱性物质选择耐碱滤布;6.3.紧好螺栓;6.4.连好真空管路,关闭抽滤缸下口阀门;6.5.将物料加入抽滤缸内,盖上盖子打开真空管路上的真空阀;6.6.待缸内的物质抽完之后,关闭真空阀,拆除真空管路,打开抽滤缸上的真空阀门排空;6.7.打开抽滤缸的下口放料;6.8.放完之后,关闭下口阀,接收桶立即盖上盖子.连接真空管路,准备下一次的抽滤;7.9.抽滤完毕之后,使用人要及时的清洗抽滤缸。7.压滤

697.1.生产人员在使用压滤罐之前应该先检验压滤罐是否清洁待用;7.2.技术人员对设备的清洁度进行复核,不合格请相关人员进行清洗至合格为止;7.3.先关闭压滤罐上所有的阀门,然后打开“空压”阀门,待压力上升到4大气压时,关闭空气阀门进行试压,若压力表上的压力没有变化,则可检验出设备的密闭性良好。若密闭性不好,则通过紧螺栓/缠垫的方式进行密封.注:对于要热滤的操作,还要对其蒸汽阀门进行检测;7.4.技术员或其他生产人员要对其密闭性进行复核;7.5.打开排空阀,使设备中的压力处于常压后,关闭排空阀门;7.6.打开真空阀门,用聚乙烯管将物料和抽料阀门相连;7.7.打开抽料阀门,将物料抽入罐中。注:对于要热滤的操作,在抽料前要对压滤罐通蒸汽预热;7.8.抽料完毕之后,将聚乙烯管从物料桶/反应釜中拿出,将设备中的真空排完,关闭真空阀门,然后关闭进料阀门;7.9.缓慢打开空压阀门,使压力达到5个大气压后,关闭空压阀门。注:压到压力小于3个大气压时打开空压阀门,使压力再次达到5个大气压左右,如此反复操作;7.10.打开下口阀门,将压出来的物料放入接收釜中;7.11.压至压滤罐下口不出物料为止;7.12.关闭空压阀门,然后缓慢打开排空阀门,使罐中的压力和大气相平衡。注:对于物料较多,一次抽料不能完成的,先关闭排空阀,然后打开真空阀,用抽料管进行第二次抽料并压滤;7.13.打开掏料口,用铲将罐中的固体物料掏出来;7.14.使用完毕之后,按照《设备清洗管理条理》进行设备清洗工作;6.15.生产人员将设备清洗干净之后,QA签字确认,并挂上“已清洁待用”的标识牌,待用。8.离心8.1.检查离心机是否清洁待用;8.2.离心机使用的安全检查:必须进行空载试运转,检查运转是否平稳,无异常.并检查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是否正常;8.3.安装离心机袋子:将离心机袋子放匀称后,启动离心机,转几下就停,并静置l—2min;8.4.将50L桶放在离心机的下口接收母液;8.5.将釜内的物料用聚乙烯管放入离心机内;注:离心机的装料量不得超出允许量(SS800

70离心机的允许量为135Kg,SS450离心机的允许量为30Kg);8.6.在操作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佩戴防毒口罩/防毒面具,防护眼镜以及胶手套,绝对不允许不戴劳动保护进行操作;8.7.离心机运转时,不得一次达到全速运转或进行多次启动,不得发生偏心现象;8.8.离心的过程中,严禁向离心机补加物料(清洗时除外),严禁用手或其他物品调整离心机内的物料;8.9.离心的过程中,将离心机的风罩扣上。如发现任何异常现象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上报车间相关负责人;8.10.离毕,将所得物品放入塑料袋内/或放入烘房内烘干;6.11.所得母液和离心机袋子贴上标签放入指定存放地点.9.冰解一离心9.1.查冰解釜夹套中是否有残余的循环水;注:打开一点蒸汽的进汽阀,若听到刺耳的响声,则可知道夹套中有水;9.2.若夹套中有水,关闭进汽阀门,打开回汽阀门;9.3.至夹套中的水放完,关闭回汽阀门;9.4.用耐压黑胶管将盐水管路和釜夹套连接起来;9.6.拆除釜上的温度计套管;9.7.给釜里加入一定量的水,将碎冰加入釜内搅拌;9.8.从反应釜的下口阀门将反应体系用聚乙烯管放入冰解釜中,搅拌1.5h;9.9.将氨水或碱液抽入高位瓶中,开始向体系滴加;注:根据放热快慢调节滴加速度;9.10.调节PH值达到工艺要求的为止;9.11.检验离心机是否良好;7.12.装离心机袋子;9.13.用聚乙烯管/50L桶将调碱后物料放入离心机里,内装物料不得超出允许量;9.14.加完料后,离心机风罩将离心机袋子衬平,静置0。5h左右;9.15.其他的操作人员远离后,方可启动离心机,但不得一次达到全速;9.16.在离心机运转的过程中,不得向离心机补加物料或用手及其它的物品调整离心机内的物料;

719.17.在离心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配戴防护眼镜、防毒面具;在进行“启动”或“停止”操作时,不得戴手套进行操作;9.18.离心完毕之后,将所得固体物料编号放入烘房中,离心出的母液编号放入指定地点;9.19.将冰解釜的上口与空压管路相连,将下口与回盐管路相连;9.20.打开回盐管路阀门,然后打开空压管路阀门,用空压将盐水压回盐水池;9.21.按照设备清洗的标准执行程序进行设备的清洗工作.10.萃取-分离-干燥10.1.项目负责人根据体系大小选择合适的设备,并在釜下口安装管视镜;10.2.用聚乙烯管将釜上的排空阀和真空相连,打开真空试密;10.3.确定体系密闭性良好的情况下,将抽料管安装到抽料阀门上,打开抽料阀门;10.4.打开物料桶,将抽料管伸入桶中,把待萃取的物料抽入釜中,开动搅拌;10.5.将所用的溶剂也抽入釜中,搅拌;10.6.静止;10.7.将所萃取的体系放出后,若需多次萃取时,重复上述操作;10.8.根据分离物料的多少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干燥;10.9.对于物料较少的,可放入50L桶中,在搅拌的作用下,加入干燥剂,直至溶剂变成清澈;10.10.对于物料较多的,可选择适当的釜进行干燥;10.11.将物料出入釜中搅拌,分批从固体加料口加入干燥剂,直至体系清澈为止。11.回流11.1.检查该釜的各个阀门是关闭的;11.2.用真空检验釜及管路的密封性,确保釜密封性良好,管路无泄漏;11.3.打开抽料阀,将物料抽入釜中;11.4.关闭真空阀及抽料阀。将冷凝器上的进出水阀门打开(先开回水,后开进水)注:根据情况,需用盐水的可连接盐水管路;11.5.关闭浓缩阀,打开排空阀和回流阀,使管路处于回流状态;11.6.将回汽阀,倒淋打开,确保夹套中无水;

7211.7.打开进汽阀门,根据回流大小,适当调节进汽阀门及回汽阀门的大小;11.8.回流结束之后,关闭进汽阀门,隔5min左右,关闭回汽阀门.将冷凝器上的进出水阀门打开(先关进水,后关回水).注:根据情况,需用盐水的可连接;10.9.关闭冷凝器的循环水(先关进水,后关回水)。12.尾气12.1.滴加的过程中有产生的HBr和挥发出来的溪素,在设备的准备之初,将配好的碱液加入缓冲罐中;12.2.并用聚乙烯管将排空阀和缓冲罐上的阀门相连;12.3.在反应开始之后,微微打开一点真空,将其反应中产生的HBr和挥发出来的溪素带入到碱缓冲罐、水吸收罐和吸收罐里,进行中和;11.4.反应结束后,要将水吸收罐缓冲罐里的残液放出,中和至中性排放,清洗缓冲罐。13.澳化-尾气13.1.试密:用聚乙烯管将真空和体系相连,一次打开真空阀门和进料阀门,听体系是否漏气,确定设备的密封性是否良好;13.2.确定体系密封性良好的情况下,将物料抽入釜中,开动搅拌;13.3.将干燥高位瓶的下口与釜体相连;13.4.在确保高位瓶下口阀门关闭的状况下,将干燥好的溪素抽入高位瓶中静止;13.5.待漠素和浓硫酸分层后,开始缓慢打开高位瓶下口阀门,开始滴加澳化;12.6.澳化完毕后,要先用配好的亚硫酸氢钠溶液洗釜,之后用水清洗.14.氯化-尾气14.1.关闭设备上所有的阀门;14.2.用软管将氯气瓶和干燥塔、转子流量计及插底管连接起来;14.3.打开插底管上面的阀门,再打开氯气瓶上的阀门,向体系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关闭阀门;14.4.用氨水检验各个法兰接口、阀门.若有白烟生成,则说明该处有泄漏,通过紧螺栓或其它方法达到无泄漏为止;14.5.氤气在使用时,插底管要插到液面以下向体系通入;13.6.反应所产生的尾气用尾气泵抽入到尾气吸收系统。

73A.尾气吸收系统:B.反应结束后,将罐中的水及诚液放出,中和后弃去.10.油加:15.1.检查油箱中是否有油。注:观察油箱中的油视镜,一般油视镜中导热油的液位为5-6cm为宜;15.2.若油视镜中无导热油时,拆除排空管路,用漏斗向油箱加油至液位为5-6cm为止.注:加完后的导热油要煮2-3h,除去纸沸点的物质;15.3.检验排空阀是否打开,确保排空阀处于开启状态;15.4.检验油泵的出油阀和回油阀,确保其处于开启状态;15.5.打开所用釜上的回油阀和进油阀门;15.6.打开油泵的电源,显示油泵中导热油中的进油和出油温度;15.7.开启油泵开关,油泵打循环;15.8.待油压升至0.3-0.4MPa时,开启加热开关,升温;15.9.加热时先设定油温:下限温度不能低于精储或反应所需的温度,上限温度要高于下限温度,两者温度相差5。为宜;15.10.精像或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继续打循环;15.11.待油温降至60c以下时,关闭油泵;16.12.关闭反应釜的进油和回油阀门.16.氮气保护16.1.用乳胶管将N2钢瓶上的表头的出气口与缓冲瓶干燥塔相连;16.2.检验设备的密闭性是否良好;16.3.确保密闭性良好的状况下,将干燥过的N2通入体系中;17.4.通过鼓泡观察气体的通入量.17.中间体烘干

7417.1.到烘房负责人处填写烘房使用申请单;17.2.查看烘房是否干净,项目负责人进行复核,合格后,在烘房门上贴上此烘房使用标签;17.3.领取所用烘盘,并用吸水纸擦拭一遍.注:用吸水纸主要是除烘盘的灰尘或其它机械杂质;17.4.在地上铺一个塑料袋,将烘盘放于其上;17.5.用塑料烧杯将中间体分到烘盘中,每分好一盘就将其放入烘架上,至中间体分完为止。盘上贴上此物料的批号、项目编号,同门上的标签一致;17.6.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烘房门;17.7.打开蒸汽阀门,调节蒸汽大小(到所需温度范围);17.8.每隔一段时间查看一次物料和温度,并将块状物料碾碎;17.9.至物料烘干,将物料倒入包装袋中.注:在装袋的过程中,动作不要太大,防止物料洒落;15.10.烘完中间体后,将烘房、烘盘清洗干净,QA验收合格后方可交接。18.成品烘干一般物质18.1.对于一般物质的成品烘干,通常在三车间的烘房中进行;18.2.酸性物质使用没有掉搪瓷的搪瓷盘,碱性物质/中性使用白钢盘;18.3.根据物质的性质,通过调节蒸汽阀门调节烘房的温度,使其在合适温度下进行物料烘干;18.4.进行成品物料的翻料时,要穿洁净服进行操作;16.5.物料烘干后,操作人员要穿洁净服并做好个人防护后,方可包装物料。19.成品烘干敏感物质19.1.对于酸性成品用没有掉搪瓷的搪瓷盘中进行烘料,碱性物质则在白钢盘中;19.2.敏感物质一般在通风橱或真空干燥器中晾干;19.3.在通风橱中晾干时,烘盘上必须贴有明确的标识,橱窗必须拉下;做好防异物引用措施;17.4.使用真空干燥器必须注意真空干燥器的密封性,使用前必须检查缓冲器确保其中不残留任何物料.注:进入二车间进行操作,要严格执行二车间的规章制度.20.减压精偷20.1.对物料进行相应的处理.

7520.1.1.物料的处理20.1.1.1.有分析检测报告:确定主产物的含量.看主峰出峰时间和主杂质出峰时间,选定精僮柱高度,以便收集所要精储产品.20.1.1.2.水含量的检测20.1.1.3.无机盐的检测20.1.1.4.溶剂含量的确定:确定溶剂的含量,精像之前需按照能用水泵蒸僮的物质不要使用油泵。上油泵之前需将低沸物用水泵处理完。15.1.1.5.高聚物含量的确定,精像之前需进行处理。在确定无高聚物后,方可进行精僮.20.2.物料处理后,根据不同产品熔、沸点不同,需选择不同设备仪器,20.2.1.设备选择规定设备选择:根据不同产品熔、沸点不同,需选择不同设备仪器,常见的化学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20.2.1.1.沸点低于200摄氏度,常温常压下为液态,且易挥发的化合物:冷凝器:直冷(有必要可以使用盐水作为冷凝水)尾接管:带内管的尾接管蒸偷头:克式蒸倒头;泵:水泵/水环泵冷阱:普通冷阱;压力计:水银压力计/真空表20.2.1.2.沸点与200-300摄氏度,熔点小于60摄氏度以下的半固体产品:冷凝器:直冷(自来水作为冷凝水);尾接管:带内管的尾接管蒸倒头:克式蒸倒头;泵:水泵或油泵20.2.1.3.300摄氏度,熔点大于60摄氏度的固体产品:冷凝器:空气冷凝器或带加热的冷凝器;尾接管:空心尾接管蒸像头:普通蒸僧头;泵:油泵冷阱:普通冷阱;压力计:水银压力计20.2.1.4.产品沸点与杂质沸点相近,选择带回流比的精储装置:20.2.1.4.1.待体系回流平稳后20.2.1.4.2.打开回流比开关20.2.1.4.3.依据产品需求的回流比,调节设定纽,设定工作时间值和间歇时间值,即回流时间和僧

76出时间20.2.1.4.5.开始精僧20.2.1.4.6.精僧结束后调节设定纽,使工作时间值与间歇时间值都归零,断电。20.3.选择正确的设备后,把所用仪器包括精像柱的填料,洗净,烘干,将填料加到精偏柱中,仪器不可有破损.为了使有相当量的产品流出,应提前选择合适的回流比.架仪器前称好粗品重量,把接收瓶和粗品瓶分别称重,贴上标签,同时记录.20.4.安装仪器,然后按照《设备的使用要求》和《设备气密性检查》对设备进行使用前的安全确认.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精僧.20.4.1.设备的使用要求20.4.1.1.冷阱:20.4.1.1.1.减压精锵必须配备冷阱,冷阱配置齐全、无裂纹,冷阱中无残液.20.4.1.1.2.冷阱外浴壶中有足够的外浴液,外浴壶体积的2/3,外浴液常为无水乙醇.20.4.1.1.3.应先接好蒸储系统,真空度稳定后,再加冷却剂冷却.20.4.1.1.4.使用过程中必须勤加液氮。以确保冷却效果,且随时注意观察冷阱中是否冷凝液太多而使整个体系处于密闭状态,若冷凝液太多,必须停止加热,及时清理残液.20.4.1.2,水泵:20.4.1.2.1.使用前需检查系统运转是否正常,真空稳定.20.4.1.2.2.配置是否齐全:真空表、缓冲瓶。20.4.1.2.3.使用中需时刻观察真空的稳定性,若有异常需停止蒸偏。20.4.1.2.4.使用后,必须立即将循环用水排净,若有异味,则必须用干净的自来水淋洗至无味O20.4.1.3.水银压力计:20.4.1.3.1.使用前,确保压力计已被固定,水银柱无气泡、无断层.20.4.1.3.2.开启及关闭时要缓慢转动活塞,当体系处于抽真空状态时方可打开压力计,稳定后关闭,蒸像过程中要勤测真空度。20.4.1.3.3.破体系真空前必须确保压力计处于关闭状态,以防水银击破压力计玻璃管.20.4.1.4.油泵:20.4.1.4.1.使用前需检查系统运转是否正常,真空稳定.运转无噪音.20.4.1.4.2.油位正常(视镜的1/2).针对使用情况不定期换油.20.4.1.4.3.配置是否齐全:真空表、缓冲瓶、冷阱、吸收装置(石蜡、分子筛、片碱、

77氯化钙等).20.4.1.4.4.使用中需时刻观察真空的稳定性,若有异常需停止蒸偏。20.4.1.4.5.泵出现机械故障,需专业人员进行维修。设备气密性检查20.4.2.适于不同的搅拌形式:机械搅拌、沸石、鼓泡20.4.2.1.选好仪器各磨口涂好真空脂,装好仪器,让冷凝器与反应瓶的夹角小于90C.20.4.2.2.体系温度计水银球在液面以下。20.4.2.3.蒸偏头(克式蒸偏头)处温度计处于与冷凝管连接的中心位置。20.4.2.4.开泵运转5-10min.打开真空计,等真空到达平衡,运转10-20min.20.4.2.5.观察压力是否稳定,若失衡检查各连接口是否漏气,处理毕,反复检查,直至真空稳定。20.5.精用容器的装料系数为体系的70-80%。20.6.检查气密性后,开冷凝水,开搅拌,开水泵,再接体系进行减压(先开搅拌后减压是为了防止低沸点液体爆沸喷出),真空稳定后,最后加热,缓慢升温,逐渐增加气体的上气量,避免气液同时冲出。认真观察顶温及外浴温度。20.7.每隔十分钟记录体系温度一次,同时绘制温度曲线,记录温度上升的速度.20.8.根据气相估计镭分收集温度的控制和加热温度的控制,在观察到瓶壁有回流时,进行体系保温阶段,此时不要再调节电压,让温度有太大的起伏,以免影响精储效果,精僧柱用棉花包上,为了减少精像柱的热量散失和波动。注意柱温和顶温变化,直至有第一滴镭分出现时,注意记下此时低温和顶温的变化,在他们之间没有一个稳定值之前的偷分为前偏分,当顶温不变,倒分稳定流出时,即可换瓶接正偏分。精偏要缓慢进行,控制好精僮速度.20.9.当底温上升,顶温下降时这将预示要有一个新储分,换瓶等待,依次类推在真空正常下接出不同僮分。20.10.蒸至无偷分流出时,反应结束,如产品凝固点低,在冷凝管里固化,可通入水蒸汽或用电吹风吹。精像结束需将温度降至室温,方可破真空,拆卸管路。20.11.整个使用过程中的操作要严格遵守《设备的使用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使用后按照该要求对设备进行相应的处理.安全注意事项检查项目异常现象

78流速稳定,冷凝器、尾接管温度接近室温。流出速度过快、过热.流出气体难以冷却,将导致冷阱积液封闭体系、真空下降、产品损失。蒸镭头、尾接管以及连接泵的胶管是否畅通。随时目测关注,防止体系憋压.泵的真空是否稳定不稳定:体系泄漏,泵体进油.冷阱冷凝液积存,是否封闭体系.是:真空稳定,无偷出液。蒸僧过程中需对以上检查项目不间断的进行检查。对以上异常问题,如有发生。应采取如下解决办法:20.11.1.停热,若能撤掉热源应即使撤掉.20.11.2.真空不能停,需抽至体系温度接近当时的室温温度。20.11.3.温度下降室温后,破真空处理.20.11.4.解决存在的问题,重新履行蒸僧程序.21.常压催化氢化21.1.首先将磁子放入三口瓶,拨开三通,用漏斗加入原料和溶剂,产品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要好,开动搅拌;21.2.氮气置换空气:转动三通阀门,使体系与鼓泡开放,通头口接氮气袋,用水泵将体系抽空后密闭,充满氮气后,拔掉三通,用漏斗快速加入催化剂,塞上翻皮塞,针头取样(为了防止空气进入),转动三通阀门,关闭体系与鼓泡,同时开放体系与水泵,拔掉鼓泡,打开水泵,抽真空,当抽到0.IMPa时,关水泵,通氮气,反复翻转玻璃塞,如此置换6〜8次,以确保体系中无空气,拔掉并关闭水泵,关掉氮气;21.3.气置换氮气:将氢气袋接到三通口,转动三通阀门,使此口开放,再使氢气和氮气互换6〜8次;21.4.置换后,将体系密闭,通入氢气反应,如有放热,用水浴降温,如反应较慢,可用插接22.重结晶操作22.1.基本原理固体溶解在热的溶剂中达到饱和,冷却时溶液变成过饱和而析出结晶,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与杂质的溶解度不同,使被提纯物质由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而让杂质留在溶液中(若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则配成饱和溶液过滤除去),从而达到提纯木的.

7920.2.一般操作过程22.2.1.选择合适溶剂,将固体物料在回流或接近回流下,配成饱和溶液.22.2.2.若溶液中含有色杂质,用适量活性炭脱色.22.2.3.趁热过滤以除去其中不溶性杂质以及活性炭.22.2.4.将滤液冷却,析出结晶,杂质留在母液中.22.2.5.过滤,并用合适溶剂洗涤所得固体.22.3.适用范围22.3.1.被提纯物质是固体物料,且能找到合适溶剂溶解.22.3.2.物料中杂质较少,若杂质较多,则可能会影响析晶速度和纯度,有些甚至不能析晶。22.4.溶剂的选择对溶剂的一般要求:22.4.1.不能与物料起化学反应。22.4.2.随温度变化,对物料溶解梯度变化较大.22.4.3.对被提纯物质与对杂质的溶解差异较大。22.4.4.易挥发,容易与物料分离除去.22.4.5.毒性小,便于操作.在选择溶剂时,必须充分考虑物料的结构,极性,尤其是最好知道杂质的结构,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选择。实验室常用的重结晶溶剂:溶剂Bp/CMp/C与水混溶性易燃性水ioor0℃甲醇64.9℃

80石油酸30~60℃<0++++乙酸乙酯77c<0++在几种溶剂都合适时,则应根据收率,操作难易,溶剂毒性,易燃性,价格来选择.22.5.重结晶几种情况:22.5.1.物料与杂质在溶剂中溶解梯度差异较大,且析晶较快,排列较松散,可将滤液在22.5.2.某些物料形成过饱和溶液时,不能析晶,可以加入晶种或用玻璃棒摩擦器壁以形成结晶.22.5.3.物料析晶太快,析晶太蓬松,包裹溶液,纯度不好,最好换用别的溶剂或换其它纯化方法.22.5.4.物料析晶特别硬,不易从容器中取出,析晶时可以缓慢搅拌,以形成较多晶核,分散结块,注意,此时最好不要在玻璃器皿中结晶.22.5.5.某些物料可以采用逼晶法,将物料溶于良溶剂中配成饱和溶液,保温缓慢滴加不良溶剂直至出现混浊不再消失,稍热使之透明,放置析晶。22.5.6.强调22.5.6.1.重结晶选溶剂必须充分考虑到收率、成本以及是否容易分离。23.5.6.2.重结晶必须严格记录,溶剂用量及期间温度.23.氟硼酸盐制备氟硼酸重氮盐的制备,通常滴胺基物溶于氟硼酸中成盐,滴加亚硝酸钠水溶液,重氮化后,将析出固体过滤,即得氟硼酸盐。23.1.氟硼酸重氮盐制备:一般氟硼酸4-6倍,将胺基物溶解,如果不溶解,将其体系加热,至检测成盐完毕.也可以用硫酸成盐,后加入氟硼酸(一般在氟硼酸不溶解的情况下),然后控制一定温度,快速加入亚硝酸钠,即析出不同产物,氟硼酸盐颜色不同.23.2.氟硼酸盐裂解:将所得氟硼酸盐抽滤,用冷的冰乙醇浸泡搅拌,洗两次至三次,要求抽滤,离心时间不要太长,且要干燥.23.2.1.有些盐裂解温度很低,因此在小试一定注意温度变化,离心时或晾干时一定

81要有专人保护,不要在温度较高的地方晾干.23.2.2.氟硼酸盐不能装入塑料袋中时间过长,晾干时不能堆积.23.2.3.裂解温度高的盐一定在小试时,了解更多性质及温度变化,要求在做小试注意每个细节.23.2.4.有部分氟硼酸盐裂解快,有些较慢,小试时要了解裂解有多快、多慢,是局部放热,还是迅速放热,要注意,这样在放大时更能顺利,减少安全隐患.23.2.5.注意放热快慢,排空问题一定要解决好,因为压力很大,还要严禁使用静电或高温仪器设备,有些盐很容易裂解.23.2.6.干燥氟硼酸盐除少数含硝基物外,比较稳定,对骤热和冲击不敏感,裂解时容易控制,小试数据一定要可靠,尤其新项目更为重要.22.2.7.热裂解一般在同相裂解和在有机溶剂中裂解,同相裂解少量多次,有机相中裂解可以裂解盐较多,这要求设备有极好排空和系统尾气吸收.碱金属、强碱、乙醛、硼烷二甲硫醛、格氏试剂等危险品安全使用及废弃危险品的处理24.硝化反应24.1.硝化反应定义:24.1.1.侠义上:向有机分子中引入硝基的反应称为硝化反应,硝化反应可以进一步分为C-硝化,0-硝化和N-硝化.24.1.2.广义上:硝化指氮的氧化物的形成过程.24.2.硝化反应的应用范围:硝化反应应用主要用于在芳环上引入硝基.脂肪族化合物的硝化时有氧化一断键副反应,工业上很少采用,硝基甲烷、硝基乙烷、『和2-硝基丙烷四种硝基烷烧气相法生产过程,已有进80年的历史,已是迄今为止制取硝基烷烧的主要工业方法.公司常用在苯环、叱唬环及其他杂质上引入硝基举例:NO2Ar-H+HNO3►Ar-NO2HNO324.3.硝化方法:常用的硝化剂有各种浓度的硝酸,硝酸和硫酸、硝酸和乙酸(乙肝)的混合物等,根据被硝化物的性质和所用的硝化剂的不同,硝化方法主要有:

8222.3.1.稀酸酸硝化法:一般用于第一类定位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硝化,硝酸摩尔比用量一般为1.05-1.1当量.举例23.3.2.浓硝酸硝化法:主要用于第一类定位基中电子基(-C1、-Br、等)用量>1.05当量。举例:23.3.3.在浓硫酸用硝酸(硝酸和硫酸的混酸)主要用于带第二类定位基取代硝化(如-COOH、-NO?等)用该法,当被硝化物或硝化产物在反应温度下为固体时,常常将被硝化物溶解于大量浓硫酸中,然后对反应物进行硝化.用该法时,硝酸用量只需稍过量即可,这种硝化法收率一般都较高,但需要较大量的浓硫酸,后处理时需用大量的碱中和酸,所用碱一般为氨水等。这种方法的工业生产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举例23.3.4.非均相硝化法:当被硝化物或硝化产物在反应温度下都是液体时,常常采用非均相混酸硝化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需要剧烈搅拌,让两相通过搅拌达到混合“均匀”而发生.搅拌的速度直接影响反应的成败!举例23.3.5.有机溶剂中硝化: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带活化定位基的化合物的硝化,可以因改变溶剂而改变收率,避免使用大量硫酸,只需要采用近1当量的硝酸硝化即可,常用的有机溶剂有乙醇、乙酸肝(特别小心)、二氯乙烷等.举例23.4.硝化反应安全:23.4.1.硝化反应均放热,反应速度都特别快。23.4.1.1.硝化反应必须保证适宜的温度,避免硝酸因为分解或氧化以及生成多硝基化合物等副反应产生,特别是生成的多硝基化合物非常危险,多硝基化合物在受热、摩擦或撞击等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23.4.1.2.有机物在硝化时易产生大量的氧化氮.23.4.1.3.硝化反应一旦发生非常剧烈,产生大量的热,使体系温度逐渐升高而及喷料的危险。温度选择非常重要。23.4.2.取用过程的安全防护:硝化反应一般均需要用浓硫酸、浓硝酸或者氮氧化物(如N2O5等,公司目前不采用这种方式),其对环境均有较强的腐蚀性取用及转移时必须小心.特

83别是公司的酸类一般都盛于瓶中,取用时一般采用从大(瓶)到小(瓶、烧杯、锥形瓶)再在托盘天平上钾保护的称取方式,称量时最好加上一些吸水纸作保护.原则可归纳为:由大小再保护。23.4.3.操作过程的安全:23.4.3.1.接好碱吸收;23.4.3.2.拉下通风橱;23.4.3.3.有撒料及时清理;23.4.3.4.见异常立即躲开.23.4.4.后处理的安全:硝化反应后一般均需采用冰解(水解),冰解(水解)时都会有少量酸气、氧化氮等气体产生,操作时一定要注意以下细节:23.4.4.1.冰(水)用量要一定适量,冰解浓硫酸时,冰用量一般为浓硫酸质量的6倍左右,不易过多,否则可能因为产品的溶解而损失.23.4.4.2.拉好通风橱,做好保护!23.4.4.3.设备有保护。实验室一般用烧杯作冰解,加料时需要搅拌,为了防止因操作过程中烧杯破裂,一般都会在烧杯外面加一个更大的烧杯或者别的敞口容器作保护!23.5.高温硝化:硝化反应很危险,高温硝化更需要特别小心,以下几个方面必须:23.5.1.硝化温度必须选好.23.5.2.通风橱必须拉好。23.5.3.慎用酸肝作溶剂.23.5.4.加料方式要合适.23.6.规模生产注意事项:23.6.1.釜的选择.根据硝化剂和介质的不同,可采用搪瓷釜、钢釜、铸铁釜或不锈钢釜.用混酸硝化时为了尽快地移去反应热以保持适宜的反应温度,除利用夹套冷却外,还有在釜内安装冷却蛇管。23.6.2.严格控制滴加速度.23.6.3.选择适宜的温度,保证物料滴加入反应釜中既能立即反应,禁止出现间隙性反应!三、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规范1.一般化学品1.1.有机酸、有机碱、无机酸、无机碱应分类放置;

841.2.需干燥无水保存的药品应存放在干燥器中。使用时操作要快并于使用后及时放回原处。如:需干燥无水保存的化学药品主要包括:1)对水敏感的物质,如氢化钙、硼氢化钠、氢化钾、氢化钠、氢化铝锂、溪化锂等;2)格氏反应等无水反应所用的固体化学药品,如镁屑、氟化钾、漠化钾等;1.3.称取化学药品时力争不倒出过量,严禁将已污染的化学药品放回原药品瓶中;1.4.对于易吸潮的化学品(如无机盐等),必须在取用后保证原包装的密闭性,以防物品吸潮;1.5.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应存放在冰箱或冰柜中,使用后及时放回原处.这类试剂主要包括味喃、碘甲烷等低沸点液体和高温易分解的药品,如偶氮二异丙庸等;1.6.需避光保存的化学药品应放置于黑暗处,并用黑色塑料袋或棕色玻璃瓶保存。如NBS(N-澳代丁二酰亚胺),NCS(N-氯代丁二酰亚胺)和碘甲烷等。2.强酸、强腐蚀性化学品目前我们公司比较常用的强酸、强腐蚀的化学物质主要有这么几类:2.1.卤素单质:氯气、漠素2.2.强酸:盐酸、氢漠酸、硫酸、硝酸、高氯酸2.3.磷硫的卤化物: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三澳化磷.三氯氧磷、氯化亚碉、HOSO£12.4.有机酰氯:CHjCOCkCH3COBr,ClCOCOCI他们有共同的特征就是强酸或遇水、醇会分解成强酸,对人或设备能造成较严重的危害,下面我们分类描述一下.2.4.卤素单质:我们常用到的是氯气和澳素,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用钢瓶压缩气体储运,澳素是一种红色发烟液体,它们对皮肤、粘膜、眼睛、呼吸道有强刺激性作用和腐蚀作用。和水的反应为:H2O+C12=HOC1+HC1H2O+Br2=HOBr+HBr,反应是可逆的,而且很慢,所以用氢氧化钠中和过量的卤素是不适合的,但卤素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把亚硫酸钠快速氧化:Na2sO3+Br2+H2ONa2S04+HBrNa2SO3+C12+H2O>Na2S04+HCl所以我们在处理未反应的卤素时可用亚硫酸钠水溶液.2.5.强酸2.5.1.在研发和生产中我们最常用的是氯化氢、溪化氢、硫酸、硝酸另外还有高氯酸

852.5.2.氯化氢和澳化氢对大多数金属有强腐蚀性,能和普通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而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应与金属粉末、易燃或可燃物、碱性分开储存,如少量泄漏可用沙土混合,也可用大量水冲稀后放入废水系统.2.5.3.硫酸:有发烟硫酸(硫酸+硝酸)和普通浓硫酸(92-98%),发烟硫酸为无色或棕色油状稠厚的发烟液体,有强刺激臭,腐蚀性,遇水放大量热,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和可燃物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燃烧,如果少量泄漏可用沙土覆盖,大量水冲洗,放入废水系统.2.5.4.硝酸:纯品为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酸味,我们常用的硝酸因分解成二氧化氮而呈黄色,硝酸也具有强氧化性,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纤维素、木屑等接触发生猛烈的反应,引起燃烧并发出剧毒烟雾,具有强腐蚀性,少量泄漏可用砂土掩盖或大量水冲稀后放入废水系统.2.5.5.高氯酸:目前所知最强的酸,为无色透明的发烟液体,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皮肤粘膜接触、误食或吸入后会引起强烈的刺激症状,也是强氧化剂,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或混合时会引起爆炸,燃烧的危险,室温下能分解,加热则发生爆炸,如泄漏可用砂土掩盖或大量水冲稀后放入废水系统.2.5.6.磷、硫的卤化物:主要有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三漠化磷、三氯氧磷、氯化亚碉、H0S02C1.是我们最常用的获得卤素或脱水剂的原料,在我们公司也是最易发生事故的一个方面,而大都是在后处理时水解不完全所致:PC13+H2OH3P04+HC1PBr3+H2OH3P04+HBr►►PC15+H2OH3P04+HC1POC13+H2OH3P04+HC1►►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化合物遇水分解成H3P04和HC1(HBr),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和浓烟,甚至发生爆炸,但是在冰解时,由于冰的熔化吸收了它放出的热量,所以反应不是很剧烈.但在低温下水解的速度较慢,往往在冰解数小时后还有剩余的残余物,一旦没有足量的冰吸热时,就会剧烈生温,而导致使体系温度过高,发生事故。我们在前一段时间做PO2456-01项目时就是这种情况,操作人员以为已冰解完全,而事实上还有部分三氯氧磷沉在釜底,当冰慢慢熔完后就发生了喷料事故。而我们的人员也在做此项目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灼伤和呼吸道刺激,所以我们在使用比如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三澳化磷、三氯氧磷时,冰解要放足够量的冰,搅拌足够长的时间,从小试就要积累这方面的数据。1.5.8.有机酸的酰氯:我们常用的此类物质有乙酰氯、草酰氯、乙酰澳,它们遇水能分解成

86有机酸和HC1(HBr):CH3C0Cl+H20^H3C00H+HC1CHjCOBr+H20^HSCOOH+HClClCOCOCI+H20^HOOCCOOH+HC1遇酸则能生成相对应的酯和HC1(HBr),因为反应很剧烈,所以能引起燃烧,甚至爆炸,所以我们在处理这些物质时多采用冰解,但由于是有机酰氯,和水是不混溶的,所以要比冰解硫酸、硝酸慢得多.这就需要慢慢滴加,快速搅拌来实现尽可能快的反应速度,我们以前也有过这样的安全实例,在冰解乙酰氯时先加了一部分,搅拌一会儿看没问题,又加了一部分还没有什么放热现象,于是就全部倒入冰中,刚一搅拌,物料全部喷出,所以我们在冰解时要先看底部是不是还有油层没有溶,那可能就是未冰解完全的酰氯,冰解完全了再慢慢加剩余部分.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强酸、强腐蚀性的化学物品无论是环境、设备还是人都能造成严重危害,在使用这类物料时要加强责任心,对每一位又可能受到危害的个体负责,后处理一定要干净、及时、避免人为的再次事故危害。3.敏感化学品3.1.敏感物质主要包括:金属钾、金属钠、金属锂、氢化钠、氨化钾、醇钠、氨基钠、氢化铝锂、正丁基锂等。此类化合物遇水着火或爆炸。其中一些物质在高浓度时遇空气自燃,如正丁基锂等;3.2.每个部门设置有一个正丁基锂存放箱,各部门之间严禁借用,以防长距离搬运时出现事故;3.3.在进行敏感物质实验操作时,所有仪器、镶子、滤纸等均须干燥无水;3.4.此类化合物及其残渣,即使有惰性溶剂覆盖,也不得敞口放置;3.5.此类化合物用于除水时,例如用金属钠制备无水四氢昧喃、苯时,若不知待处理溶剂的含水量,须先加入少量进行观察,若放气泡猛烈须做相应预处理;3.6.在反应过程中加入此类化合物时,周围不得有水,如水浴、冰浴及水蒸汽等,且不得在回流或加热状态下直接加入上述物质;3.7.在使用此类化合物的实验操作结束后,所有使用过的仪器设备(如镒子、研钵、滤纸等)均须进行相应处理;3.8.此类化合物的残渣或剩余物不得直接用水销毁。须先用无水乙醇,再用95%乙醇销毁。金属钾须先用无水异丙醇销毁,然后依次用无水乙醇、95%乙醇销毁。严禁随意丢弃;3.9.此类化合物发生着火时不得用水扑救,可用干粉灭火器.火势较小时可用消防沙或石棉布扑救-3.10.正丁基锂

873.10.1.实验室取用正丁基锂操作程序1.10.1.1.将装有正丁基锂的木箱移至有氮气的通风橱内,用低温反应氮气连接法,将箱内5L四口瓶中通入氮气保护;3.10.1.2.用干燥的针头与注射器连接紧固,向正丁基锂瓶内抽取所需的正丁基锂;3.10.1.3.抽毕,将针头先提出正丁基锂液面,用注射器将针头内存留的正丁基锂全部吸收入注射器中,用手卡住注射器内芯,以防正丁基锂从针头洒出;3.10.1.4.迅速将注射器针头移入恒压滴液漏斗中,将正丁基锂压净,压完后再推拉注射器内芯二至三次,直至将注射器及针头内存留的正丁基锂全部压净为止;3.10.1.5.用后的注射器如需再用时必须将针头插入胶塞中密封,以防吸潮将针头堵死;如不再用时,必须用无水乙醇反复清洗两至三次后,再用水洗净,烘干备用。3.10.2.生产用正丁基锂的操作规程3.10.2.1.用于压出丁基锂的气体必须是氧气,不能使用其他气体;3.10.2.2.使用丁基锂时,将罐体移至台秤上,卸下防护帽,检查两个阀门是否关闭,如有松动,要先关闭阀门后,再卸下封堵(反扣);3.10.2.3.检查用于压出丁基锂的导管(细四氟管)是否被堵塞,可用氮气吹扫,如有堵塞,必须清理畅通后方可安装使用,如导管堵死要更换新管;3.10.2.4.将导管连接好后,检查导管与铜咀接口处是否牢固,如有松动,要重新用生料带缠紧,确认牢固后方可使用;3.10.2.5.将导管上要有合适的胶塞,与反应体系连接密封牢固,不可浮动,以免丁基锂溢出发生着火事故,接牢后,赶快打开出料阀门,使丁基锂根据反应条件,调整合适的流速,此时罐顶侧面阀门为进气阀用铜咀及胶管与氮气连接牢固,开启阀门给极少量的氮气即可,注意丁基锂罐内不可有明显的压力,以免气体管路崩开;3.10.2.6.用完丁基锂后,如罐内已空,可关闭进气阀和出料阀,撤掉导管,将罐内压力,从进气阀缓慢放出,不可开快以免产生静电,引起爆炸,如果罐内还有丁基锂时,要特别注意,首先要关闭出料阀,和进气阀,断开与氮气连接导管,缓慢打开进气阀,将罐内压力缓慢放净后,关闭进气阀再将丁基锂导管中残存的丁基锂一点点的空入反应瓶中,直到空干净后,才可卸掉导管,如果带有丁基锂时卸掉导管,内存的丁基锂就会

88洒落到外面易引起着火事故。卸下导管和铜咀,将两个阀门用封堵封紧,戴牢防护帽,将罐体移入专门存放间或退回库中;3.10.2.7.凡是低温反应用的气体,无论是氯气还是氧气都必须经检测后方可使用,未经检测,的气体决不允许进入低温车间违者必究.3.10.3.72L瓶子低温反应3.10.3.1.操作前,必须将72L瓶子清洗洁净,然后再送至烘箱烘干,干燥时间不应小于8小时3.10.3.2.将72L反应瓶从烘箱中拿出,事先通入氮气,放入专用木箱中,氮气保护下,冷却至室温安装,封口,用四氟带封严,用专用的夹子夹好,用车拉至六车间3.10.3.3.安装:安装时必须轻拿轻放,外浴槽压盖必须压实,压紧,瓶盖必须放平,搅拌紧挨瓶底,然后调整搅拌器支架,高底方向在保证搅拌器与搅拌垂直,高低与反应合适时,连接搅拌器与搅拌,打开通气头密封,与干燥后的氮气连接,慢慢开动搅拌,感觉搅拌不晃停搅拌安装完毕3.10.3.4.加料:溶剂、原料必须在氮气保护下,用四氟管压入瓶中,降温,加入外浴乙醇,外浴乙醇量比瓶内液面稍高一点为宜,然后开动搅拌,用液氮降温,不管用什么容器滴加必须在氮气保护下进行3.10.3.5.丁基锂的使用:使用前先标定浓度,按浓度量算出使用量,中型钢瓶使用前先拆下钢瓶上的外盖,然后将氨气管路和滴加管路接好,(注:氨气阀门是绿色,丁基锂阀门是红色),称好滴加重量后将丁基锂阀门慢慢打开,然后打开氮气阀门,再打开进气阀门,有丁基锂流出后调节流量,注意丁基锂钢瓶内的压力不要过高,注意调节进气量和流出量的大小3.10.3.6.氯气和氢气的使用:领用后必须通过检验后才能使用3.10.3.7.液氮:属于深冷液态气体,液态温度:-196C,容易对人造成冻伤,使用时要小心,避免溅到身上.3.10.4.钛钢釜低温反应3.10.4.1.使用前必须洁净,用专用的烘干器加热至温度90度以上时,保温7-8小时3.10.4.2.用氮气置换空气5-6次,每次置换时都要用减压,将釜内气体抽净后再充氮气.3.10.4.3.氮气保护下降温,先加入外浴,然后打开釜的液氮进口阀门,再打开液氮塔下的液氮出口阀,调节液氮流量,以液氮出口不外溢为宜3.10.4.4.加料:当温度降至30度左右时,加料(溶剂或原料)必须用氮气通过管路压入。

893.10.4.5.滴加丁基锂时,必须是专人操作,其他人不得使用,违者必究,滴加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并严格观察反应现象及反应温度变化,以及液氮的使用控制.3.10.4.6.放料:当钛钢釜中反应完毕后,打开有插底管的阀门,将体系用氯气压至一车间的白钢釜中终止反应。釜底剩余物料,用20L四口瓶接通管路,用减压抽净,与体系合并处理.3.10.4.7.洗釜:铁钢釜清洗前,必须将外浴放出,待釜内温度回至。度以上,通入蒸气清洗(350L钛钢釜打开釜盖清洗,700L和1000L钛钢釜,从人孔进入擦洗),蒸气清洗,先将釜内溶剂赶净,以防清洁人员下至釜中中毒,赶至釜中无溶剂气味后,将釜内积水用减压抽干,擦干,如没有清洗干净,操作人员必须佩带防毒面具下至釜中,用丙酮或乙醇擦洗,干净后经验收合格将釜封严待用。3.10.5.正丁基锂分装标准操作3.10.5.1.将丁基锂罐从库中提出,于小车上送至丁基锂分装间,其他地方严禁分装操作;3.10.5.2.准备检测好的氢气和氮气,切记未检测的氮气或氮气严禁用于丁基锂分装及低温反应。安装好表头、导气管备用;3.10.5.3.轻取丁基锂罐上的安全帽,关闭缺上要个阀门,检查是否关严,取下节门的封堵(反机)。安装好进气和出料铜嘴,出料口要先用生料袋缠上,密封用。以防渗漏.接好出料入氟管。将接收瓶在氮气保护下,把出料管放入接收瓶中;3.10.5.4.分装:丁基锂缺内一段情况下有自压.将出料阀门轻轻开放,丁基锂靠自身压力流入接收瓶中,(如果丁基锂不出,证明缺内无压力,这时打开进气阀门,用氧气慢慢压入缺中。要少给氮气,使缺内压力越少越好,有丁基锂压出即可).压出数量达到要求后,先关闭出料阀门,再关闭进气阀门,撤出接收瓶,将接收瓶口封好,氮气撤掉.将出料管卸下,再卸下出料铜嘴,戴好安全帽,旋紧.将氧气管撤掉,卸下通气铜嘴,上好封堵,戴好安全帽,返回储存库;3.10.6.正丁基锂使用的注意事项3.10.6.1.取时,必须用氮气保护后取用,严禁未保护取用,空气进入瓶内次数增多后,正丁基锂因与空气接触而降低其浓度;3.10.6.2.用后的注射器及针头不再用时要立即清洗,防止堵塞或注射器粘固报废;3.10.6.3.严禁洒落正丁基锂,以防发生着火事故;

903.10.6.4.如瓶内正丁基锂用完,需通知车间专用人员灌装搬运,不得私自搬运;3.10.6.5.运送丁基锂缺时要轻取轻放,严禁碰撞;3.10.6.6.用于压丁基锂用的气体必须是氧气,禁止使用其他气体;3.10.6.7.压完丁基锂出料管内所存丁基锂一定要放掉,以免带料卸下浅到处都是,引起火灾;3.10.6.8.分装好的丁基锂,由专用人员送至使用处,其他人员禁止搬运;3.10.6.9.丁基锂属于金属烂基化合物。纯品为淡棕色液体,自燃,极易吸潮燃烧。必须密封储存,切勿受潮,并远离火种或热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避免碰撞翻倒;3.10.6.10.鉴于上述正丁基锂的危险性,在使用正丁基锂时一定要注意防潮,即须在氨气或氮气保护下进行实验操作;3.10.6.11.因为在滴加正丁基锂时,体系剧烈放热,所以一般都在低温下反应。即外浴用液氮-乙醇体系使体系降温。注意,在倾倒液氮时需佩戴线手套,避免在降温过程中被液氮冻伤.待体系降至所需温度时再开始滴加正丁基锂溶液;3.10.6.12.正丁基锂的销毁:先将丙酮慢慢滴到所要销毁的正丁基锂中,再滴入乙醇,最后加入冲掉。操作时严禁穿戴100%纯棉服饰。3.10.7.意外洒漏紧急措施3.10.7.1.在运输过程中,如不慎罐体倒地或撞击,人员应立即就撤离,防止其爆炸伤人,待观察一段时间后小心用手触摸,如果罐体没有发现异常现象,可立即运输;3.10.7.2.一旦罐体发生爆炸,人员要躲避,待其燃烧时用沙土掩埋来灭火,切不可用水来灭火,因其遇水反应可生成大量的丁烷气,使火势加大,甚至发生二次爆炸,如有人员伤亡,首先要抢救,将受伤人员转移至安全处,送医院救治,将人员伤亡降低到最地程度;3.10.7.3.生产使用过程中,主要是洒漏,首先要关闭出料阀,洒出的丁基锂,要立即用防火沙掩埋30分钟后,将海砂扫起放入桶中拿到空地,加水破坏,所洒之处,用抹布擦净.发生着火时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并将罐体转移至远离火源,防止发生爆炸事故;3.10.7.4.大量使用丁基锂,必须由专人来操作,其他人禁止操作,违者必究.3.11.金属锂、钠、钾名称保存操作环境锂液体石蜡、密封氨气钠煤油、密封氮气

91钾煤油、密封氮气3.11.1.危险特性:化学反应活性很高,在潮湿空气中能自燃。遇水或潮气猛烈反应放出氢气,大量放热,引起燃烧或爆炸.暴露在空气或氧气中能自行燃烧并爆炸使熔融物飞溅.遇水、二氧化碳都能猛烈反应.与卤素、磷、许多氧化物、氧化剂和酸类剧烈反应。3.11.2.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在氮气(氮气)中操作处置.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3.11.3.用途:如制备正丁基锂、制备醇钠、醇钾、作为还原剂(溶解金属还原:泉基、酯基、双键...)等。3.11.4.水敏感类物质:金属钠、金属钾的切割、称重、使用和销毁:3.11.4.1.切割金属钠:先于一干燥的敞口容器,如水浴盆或研钵中倒入至少1/2体积的液体石蜡或石油醍,取出一块金属钠,用切钠刀切去氧化外皮,再将金属钠切成条状或黄豆粒大小备用;3.11.4.2.金属钠称重:先于一干燥洁净的小烧杯中倒入1/2体积的液体石蜡或石油镰,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重,再将切好的金属钠放入烧杯中,直至达到所需的重量.注意,在切割和称量金属钠时,必须保证液体的液面完全覆盖金属钠,不得有金属钠暴露于空气中;3.11.4.3.金属钠的使用:加料时用吸水纸快速吸去钠表面液体,放入反应瓶中.若反应所用溶剂不与金属钠反应,也可以于称量时在烧杯中加入该溶剂称量,直接将金属钠加入反应容器中.3.12.乙醇钠'甲醇钠、叔丁醇钾:易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3.12.1.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易燃。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受热分解释出高毒烟雾。遇潮时对部分金属如铝、锌等有腐蚀性.3.12.2.操作注意事项: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手套。易吸潮,注意防止吸潮.避免与酸类、氯代烧接触。3.12.3.用途:主要用于医药工业,有机合成中用作缩合剂3.13.硼氢化钠(钾)、硼烷二甲硫酸3.14.1.硼氢化钠(钾):遇湿易燃,有毒,具强刺激性

923.13.1.1.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爆炸的危险.遇潮湿空气、水或酸能放出易燃的氢气而引起燃烧.3.13.1.2.用途:用途广泛的还原剂(络合金属还原).3.13.2.硼烷二甲硫酸:易燃,高毒.3.13.2.1.危险特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在室温下遇潮湿空气能自燃。与氟、氯、澳等卤素会剧烈反应并能与氟氯烷灭火剂猛烈反应.3.13.2.2.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卤素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3.13.2.3.健康危害:吸入高浓度乙硼烷出现胸闷、气短、干咳、心前区不适;可出现恶心、头痛、发热等症状。重者可发生肺炎、肺水肿。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能引起肝、肾损害,支气管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轻。3.13.2.4.急救措施: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3.13.2.5.用途4.13.2.5.1.用作火箭和导弹的高能燃料;5.13.2.5.2.作为还原剂用于有机合成。4.易燃溶剂4.1.易燃溶剂主要包括:乙酸、四氢味喃、石油酸、乙酸乙酯、乙醇、丙酮、环己烷、苯等;4.2.溶剂分为试剂级和工业级,试剂级以瓶为单位领用,工业级领取时应使用干燥洁净的容器盛放,使用时从桶中抽取;4.3.易燃溶剂应储存于阴凉、通风处,避免与火源热源靠近,避免阳光直射;4.4.溶剂在使用时与一般反应的注意事项相同,无须密闭操作,但是其中要特别注意,不得使用放置时间过久的乙醛或四氢味喃,以免有过氧化物产生而发生爆炸;4.5.乙醍:低沸点、易挥发

934.5.1.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在空气中久置后能生成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4.5.2.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4.5.3.健康危害:本品的主要作用为全身麻醉.急性大量接触,早期出现兴奋,继而嗜睡、呕吐、面色苍白、脉缓、体温下降和呼吸不规则,而有生命危险.急性接触后的暂时后作用有头痛、易激动或抑郁、流涎、呕吐、食欲下降和多汗等.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吸入,有头痛、头晕、疲倦、嗜睡、蛋白尿、红细胞增多症。长期皮肤接触,可发生皮肤干燥、载裂。4.5.4.急救措施: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5.5.过氧化物:4.5.5.1.检测:取少量乙醛与等体积的2%KI溶液,加入几滴稀盐酸一起振摇,若使淀粉溶液变紫色或蓝色,证明有过氧化物存在.4.5.5.2.除去过氧化物:10%亚硫酸氢钠溶液或硫酸亚铁溶液.4.5.6.纯化:除去过氧化物后,用饱和盐水洗涤两次,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数天,过滤后蒸偏,将蒸出乙醛用金属钠干燥,然后用氯化钙干燥管塞住,放置24小时后滤入另一干燥试剂瓶中,再压入金属钠丝至不再产生气泡。4.5.7.用途:用作溶剂,医药上用作麻醉剂.4.5.8.乙酸的领取、保管:4.5.8.1.领取乙醛时应按照实验所需用量以瓶为单位领取,尽量不要多量;4.5.8.2.乙醯在存放时应置于阴凉通风橱,远离火源热源、氧化剂和避免阳光直射;4.5.8.3.乙醛在使用时同样须远离明火,注意系统的开放和反应体系所在位置的通风,如果需要使用冰冷的乙酸,应用冰盐浴做外浴冷却,不得放入冰箱中冷却,以免冰箱打火发生爆炸;4.5.8.4.不要使用放置时间过久的乙醵,以免乙醛中有过氧化物生成,使用时发生爆炸;4.5.8.5.制备无水乙醛蒸福时,应避免使用电热套或油浴等能达到较高加热温度的热源,应使用水浴类较温和的热源;3.5.8.6.回收的乙醛须同样按照上述方法保存,

94不要随意丢弃或倾倒,回收乙酰量较大时应及时登记入库。5.剧毒化学品5.1.公司涉及使用的剧毒品一般包括:氯化钠、氟化钾、氧化亚铜、五氧化二种和硫酸二甲酯等;5.2.公司指派专官员对剧毒物品进行保管、发放.并实施双人双锁管理;5.3.存放和使用剧毒物品的库房、实验室、车间必须设置明细的警告标识;5.4.使用后的溶剂或剩余残渣中若含有未分解的剧毒品,应及时交回剧毒品专管员保管,由剧毒品专管员统一向环保及公安部门指定的专业单位报告处理;5.5.发生剧毒品泄漏、丢失和被盗等事故或案件时,必须立即上报公司领导;5.6.剧毒物品的专官员及使用人员应严格执行以上操作规程,如有违规现象发生,按严重违反公司制度处理.5.7.氟化钠(钾)的安全使用与注意事项:5.7.1.理化性质:白色结晶或粉末,易吸潮.不燃,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氯化物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遇酸或露置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或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氟化氢气体。其水溶液为碱性腐蚀液体;5.7.2.灭火方法:使用干粉灭火器、砂土之类,禁止用C02和酸碱灭火剂灭火;5.7.3.存放方法:勿与酸类、强氧化剂、水合放;5.7.4.使用方法:在使用飘化钠(或钾)做反应时,操作人员应配有防腐眼镜、手套、防毒口罩,做到操作台无酸、无水。通知临近人员,严禁靠近;5.7.5.废液处理:用硫酸亚铁与它反应,生成无毒的氟化铁,再用安全掩埋法处置。投放生产:必须要有至少三人同时在场;5.7.6.氤化钠的使用注意事项:5.7.6.1.外观与性状:白色至淡灰色的细微结晶,以25%-50%比例分散在油中;5.7.6.2.危害:对眼和呼吸道有刺激性.皮肤直接接触引起灼伤.误服造成消化道灼伤;5.7.6.3.危险特性:化学反应活性很高,在潮湿空气中能自燃.受热或与潮气、酸类接触即放出热量,与氢气而引起燃烧和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遇湿气和水分生成氢氧化物,腐蚀性很强;3.7.6.4.

95灭火方法:不可用水、泡沫、二氧化碳、卤代始等灭火,只能用金属盖或干燥石墨粉、干燥白云石粉末将火烟熄.3.澳素6.1.工业澳素在使用前必须干燥,一般都用浓硫酸除去工业溪素中的水;6.2.干燥方法:6.2.1.将釜的下口阀门用盲板盲死,防止澳素渗漏;6.2.2.将真空与釜相连,打开真空试密;6.2.3.确保体系密闭性良好的状况下,将浓硫酸抽入釜中,搅拌;6.2.4.在抽漠素时,先打开真空,将真空管放在溪素罐口的附近,然后打开罐盖,用真空管将澳素抽入釜中;6.2.5.澳素抽完后,及时的封闭澳素罐口;6.2.6.将抽料管用真空多抽一会,使管中的残余的澳素抽入釜中,然后关闭进料阀门;6.3.搅拌lh后,静止0.6h;6.4.在高位瓶上连接真空和抽料管路,打开真空阀门,将抽料管伸入釜底进行抽料;6.5.抽入高位瓶中适当的漠素,将抽料管撤出,关闭釜上的阀门;6.6.高位瓶上的真空多开一会后,关闭真空阀门,密封高位瓶上的几个瓶口后,待用;6.7.在使用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戴防毒面具和胶手套以及穿工作服等;6.8.若不慎将演素溅到皮肤上,应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酒精擦至无溪素存在为止,然后敷上甘油或烫伤油管。7.氧化剂7.1.高隹酸钾7.1.1.化学性质及使用注意事项7.1.1.1.化学性质:具有强氧化性.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遇甘油立即分解而强烈燃烧。遇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硫、铝、锌、铜和它们的合金、易燃或可燃物;7.1.1.2.暂存方法:新领的少量高镒酸钾可储存于阴凉、通风远离热源.防止阳光直射的密闭棕色玻璃瓶内.注意防潮。应与易燃、可燃物,还原剂、硫、磷、铁化合物、

96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7.1.1.3.泄露处理:一旦洒落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加入水中,用硫酸调节pH值至2,再逐渐加入过量的亚硫酸氢钠,待反应完后废弃.7.1.2.反应条件及一般操作方法7.1.2.1.反应条件的选择:高镒酸钾一般在水中进行反应,有时可加一些乳化剂或悬浮剂,使有机物在乳液状态或悬浮状态进行氧化.新方法是用有机溶剂溶解被氧化物与高镒酸钾的水溶液形成两相,再加入少量界面迁移剂,在搅拌下进行反应。也可以在丙酮,乙酸,叔丁醇这些溶剂或他们和水的混合物中进行氧化,乙醇也可以,但要在很低的温度下进行(一40度以下),否则乙醇将被氧化。根据不同反应的需求选择不同条件及反应环境.7.1.3.设备要求7.1.3.1.准备工作:台面清理,在开反应之前先把实验台清理一遍,确保实验台没有与本实验无关的设备及物料。尤其没有硫,磷,活性金属等还原剂存在;7.1.3.2.比较典型的实验方法:把有机原料和水一道加热回流,到80摄氏度时,将高镒酸钾分若干份加入。7.1.4.反应过程中的监控:每加一份后,搅拌到紫色褪尽再加另一份,搅拌要有效以防止爆沸。加完后如紫色不能保持则再补加一些,直至紫色不再褪去,一直到反应完毕(检测方法自定)。这时可加少量甲醇或草酸以除掉紫色;7.1.5.后处理方法;氧化完毕后,如氧化物溶于水,可以滤去二氧化镒,滤液酸化后产物沉淀出来,或是用有机溶剂提取出来,如产物不溶于水,可以同二氧化镒一道滤出,再提洗滤饼,还有更方便安全的方法是把反应液酸化后通入二氧化硫或亚硫酸氢钠以除去二氧化镒再行分离产物;7.1.6.残渣的处理:一般的反应后处理方法是把二氧化猛滤出后体系酸化,这样的话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猛,它也是一个氧化剂,只是氧化性较弱,但也不能当作废渣直接排放.应将其悬浮于水中,分批加入亚硫酸氢钠,直至体系澄清透明.即可倒入废碱桶.7.2.过氧化氢7.2.1.化学性质及使用注意事项7.2.1.1.化学性质:过氧化氢是一强氧化剂,但在遇到更强的氧化剂如高镒酸钾、氯等,则呈还原性。它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可参加分解、加成、取代还原及氧化等反应,

97过氧化氢具有较弱的二元酸的性质;7.2.1.2.暂存方法:当接触到光、热、粗糙表面等会分解为水和氧,并放出大量的热,当温度达到150c或更高时,重金属及其盐类、酵母菌、灰尘等杂质混入过氧化氢后,可使其剧烈分解,严重时可发生爆炸.所以一般存于棕色玻璃瓶中;7.2.1.3.泄露处理:因为其对皮肤有漂白及灼烧作用,所以一旦泄露应取少量亚硫酸氢钠7.2.2.反应条件及一般操作方法7.2.2.1.选择条件:过氧化氢是一种具有弱酸性,而且比较缓和的氧化剂,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反应后不留杂质,因此产品干净。常用的过氧化氢为30%的水溶液。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过氧化氢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反应.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7.2.2.1.1.在碱性介质中,以亲核离子的形式存在;7.2.2.1.2.在有机酸中以过氧酸的形式存在(过氯乙酸,过氧甲酸等);7.2.2.1.3.在有还原作用的过度金属存在时以氢氧游离基起作用;7.2.2.1.4.我们最常用的是第二种,因为其操作简单,所需温度低,反应缓和.7.2.3.设备要求7.2.3.1.准备工作:清理台面,在开反应之前先把实验台清理一遍,确保实验台没有与本实验无关的设备及物料。尤其没有硫,磷,活性金属等还原剂存在;7.2.3.2.比较典型的实验方法:将原料与乙酸按反应所需比例混合(此时乙酸起的是溶剂的作用,当加完双氧水后有一部分会被氧化成过氧乙酸起氧化剂的作用)搅拌溶解透彻后,在室温下将过氧化氢按比例滴入体系后,一般控温在50摄氏度以下搅拌反应,直至反应完毕(检测方法自定).如个别反应需要升温提高反应速度,也可以再升温但一般不超过100摄氏度(个别也有);7.2.3.3.反应过程主要控制点:温度,根据工艺随时检测温度;7.2.3.4.后处理:反应完毕后,停热,搅拌回到室温,此时反应体系内一般还会残存一些未完全反应或本来就过量的残存过氧乙酸,所以首先要分批加入还原剂(亚硫酸氢钠或硫酸亚铁等)除去过氧酸,直至用淀粉碘化钾试纸试验不再变色为止,这时可证明体系内的过氧乙酸已破坏完全.然后再根据反应产物的特性选择是加热减压浓缩体系还是直接用有

98机溶剂提取。因为反应体系中有大量的乙酸,所以一般都选择直接减压浓缩后再提取或减压蒸像;6.2.3.5.后处理主要控制点:一定要确定体系内过氧酸破坏完全,再减压蒸偷.8.格氏试剂格氏试剂是用镁屑与卤代煌或卤代芳烧反应,一般用THF等醍类溶剂来制备格氏试剂.8.1.镁8.1.1.要求镁屑纯净、均匀.理论上讲:镁越细,表面积大,反应快,也容易进行.但表面积大镁的氧化也容易进行,难得到;反应中的镁的量一般过量0.1—0.15eq。除了一些特殊反应(如带有三氟甲基的原料)外,镁的过量是必须的:一是避免偶连反应的进行,二是原料的反应程度;8.1.2.金属镁一般需要活化,常用的活化方法是:用2%盐酸溶液洗涤,水洗,乙醛或THF洗,镁的纯度对格氏反应成败起关键性作用。8.2.溶剂8.2.1.要求THF尽可能无水,不可用开封后久放置的THF,因为水会与格氏试剂发生反应,特别是发生副反应,或产率低,反应时间延长等,水的存在使格氏试剂很难引发,大量水的存在甚至使其不能引发.所用的卤代煌又分为气态卤代烧和液态卤代烧;8.2.2.常用:域;8.2.3.可用:环己烷等饱和烧;8.2.4.重蒸THF;8.2.5.溶剂量:后述.8.3.卤代烧8.3.1.气态卤代烧8.3.1.1.加料前一定要用氮气对体系进行试漏,确定体系密闭性良好.对容易起反应的气体澳化物,、甲基氯等,先于体系中加入THF,开动搅拌后加入镁屑,通氮气保护。先通入少量经过干燥的卤代烧(通人速度应该缓慢,通常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干燥剂,饱和卤代姓一般使用无水氯化钙).待反应引发后,体系温度稳定后,再调整气体通入量,进行反应.引发时,不可通入过多,以免造成喷料,致毒气外泄,对人员造成中毒伤害等事故.8.3.2.液态卤代烧

998.3.2.1.先于体系中加入THF,开动搅拌,并在氮气保护下加入镁屑,再向体系中加入少量的液态卤代烧或与溶剂混成的溶液(加入量一般为总原料的5%-10%),向体系中加入约3-5粒碘或碘甲烷*已制成的格氏试剂等。待碘的颜色消失后,体系温度上升。如果不能引发,可以采用加热方式引发反应.表明反应已开始,待体系稳定后,再继续滴加卤代烧.切不可利用滴加卤代烧来使其引发反应.由于体系内有大量的卤代烧反应一旦引发,体系剧烈放热。至溶剂挥发,造成喷料,甚至出现爆炸事故。8.4.一般说,格氏试剂反应的引发都需要原料和镁屑充分接触(不均相),所以搅拌速度是影响反应速度的关键性因素.搅拌速度小会导致原料的积聚,一旦达到局部浓度,反应就会失控,也不能突然加快搅拌速度8.4.1.理论上讲,为了避免副反应,原料滴的越慢越好;8.4.2.对邻位含氧,氮,硫的卤代烧和烯基卤,怏基卤等,一般使用如乙基格氏试剂等交换制备和具有活拨氢的化合物(一般在低温下进行);但一些还是可以用THF做溶剂制备;8.4.3.节基卤等活性大的制备,一般使用氯代物,也是为了避免武吱偶连反应。8.5.在格氏试剂的制备中,引发阶段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反应引发后会放出大量的热,使体系温度剧升.如果引发时又加入大量的卤代烧,一旦反应就会失控,造成事故。所以特被强调引发反应时卤代烧的量越少越好.能够引发反应就可以了。引发时应预先准备好冷却使用的冰水或盐水.另外便于观察反应是否开始,一般使用在体系中加入「3g碘,体系中碘的颜色消失,反应升温就证明反应已开始。8.6.卤代始的浓度对副反应(武吱反应)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说越稀越好,但太稀,一是成本,二是反应速度慢;所以适当的浓度比较重要:一般为卤代烧:溶剂(mol)=1:5;活性高的1:8;对活性特别高的如节卤等,为1:10;如果活性不知,一般用卤代烧的25%的溶液;8.7.对芳基氯,乙醛做溶剂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用THF;8.8.原料与镁反应活性:I

1008.9.2.一般情况下,反应温度不要过高,以免副反应增多,通常在35-45C或慢回流状态;8.9.3.有时一些微量杂质的存在,可能对格氏试剂的破坏起催化作用。因此原料的处理比较重要,至少不能含有金属等机械杂质;8.9.4.格氏试剂不易长期存放,一般是现用现制,但甲基氯化镁的THF溶液在氮气保护下是可以长期存放的;6.9.5.生产时,尽量使用小试或中试,已制成所生产的格氏试剂预留来引发,效果特别明显,已在大量的生产中使用.由于镁可能沉积,投反应釜时应该加“盲板”.9.催化剂把催化剂在有机加氢中通常兼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正是这一特性,使杷催化剂在有机催化加氢中极具实用价值.通常铝催化剂分有载体和无载体两类.其中无载体的铝催化剂主要有铝黑、胶态铝、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等.基本上都用于各种有机催化加氢.杷催化剂的载体,本身具有助催化作用,还能调变催化加氢的选择性.相对于无载体把催化剂,有载体的铝催化剂价格更实惠.下面就公司常用的两种Pd催化剂:9.1.Pd/C的使用9.1.1.用途:催化加氢还原;9.1.2.规格:常见规格:含PdO.5%、20%;公司常用规格:含Pd5%、10%;含水60%;7.1.3.储存:Pd/C为高活性的催化剂,在空气中易自燃,在转移及使用过程中禁止长时间曝露于空气中,长期放置可能导致:1)活性降低甚至失活.2)干燥失水后自燃.使用时最好为用多少领多少,一旦有剩余,短时间内不用,应当及时退库.须暂时保存时需用氮气保护;9.1.4.使用量的计算9.1.4.1.计算出反应所需药把炭的质量,干重(应15-20g/mol原料);9.1.4.2.按含水量换算出所需牝炭的湿重.9.1.5.活化和除水9.1.5.1.活化:称量出湿重,10%盐酸洗涤2~3遍,水洗3~5遍(可根据实际需要洗涤,如果反应体系不能为酸性,则洗涤次数以达到要求为准);9.1.5.2.除水:活化后,无水乙醇洗5~10次(淋洗即可),抽滤不要抽干,保持把炭湿润,

101最后用所作反应的溶剂洗涤3~5次,抽滤(不要抽干),再将把炭放入反应所用溶剂中,连同溶剂一起转移至反应容器中进行反应。9.1.6.回收9.1.6.1.反应完毕,抽滤,滤饼再用溶剂淋洗2~3次,再加乙醇或则水做液封。使用后的催化剂还有较高的活性,加上有机溶剂的残留,很容易引起自燃,应立刻将其转入小口容器中,加水或者乙醇作液封暂存,尽快将其转入公司的统一回收点;9.1.6.2.回收:废铝/碳催化剂先焙烧一下,将有机物、积炭等都烧去.再用王水浸泡.浓盐酸:浓硝酸:钳渣=9:3:1.于701c-80C反应2小时后,在7(rC-75,C加过量氨水.这时溶王水的花生成可溶性铝盐[Pd(NH,]”.除去溶液中沉淀出的杂质,向溶有可溶性氨络合物[Pd(NHJJ”的溶液中加盐酸。生成黄色Pd(NHJ£k结晶析出。其它可溶性杂质都无沉淀。将该黄色晶状沉淀物于550C焙烧,脱氨可得粉末状的PdCl2.9.2.Pd(OH)2/C的使用9.2.1.用途:氢解脱保护基,如节基等;9.2.2.规格:常见规格:含Pd:1%、20%;公司常用规格:含Pd19.2%;9.2.3.储存:因Pd(OH)2/C的活性很高,长时间保存会降低它的活性.一般需要使用时再制备,制备完立刻使用.方法如下9.2.3.1.架一套1L的干燥四口瓶,加氮气保护,外用电热套加热,接球形冷凝管,温度计,另一口作加料用,向体系中一次性加入288g纯净水,35g活性炭,25.7g浓盐酸。加热至60C,一次性加入15g氯化铝,控温60-80C,分批加入15.6g氢氧化钠。加毕,再加入约3.3g碳酸氢钠调节PH=7-8.保温60-80C反应4-6h.氮气保护下热滤。滤饼先后用216g纯净水,216g纯净水+3g冰乙酸冲洗,再后转于无水乙醇中保存备用.如果所参与的反应体系为无水的,可再用无水乙醇冲洗3-5遍后,再用待参与反应体系所用的溶剂冲系3-5遍后,转入待用溶剂中液封暂存待用.整个过程中应,不能让Pd(OH)2/C与空气接触;9.2.3.2.制备得到的催化剂,在转移过程中,不能与空气接触。新制的Pd(OH)2/C在空气中,即使含水达到60%,也能在几分钟内自燃。在催化剂转移过程中,残留或洒落于任何地方的Pd

102(OH)2/C,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按如下程序清理:用3-5倍的水润湿,转移于回收Pd(OH)2/C容器中,加水作液封,再密闭暂存。如果洒落或残留的地方不能加水,应用湿抹布反复擦洗至无任何残留;9.2.3.3.在完成转移后,应适当的开动搅拌,确定在整个反应过程中,不会因为搅拌而导致催化剂与空气接触。有该催化剂参与的反应,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氧气的存在,如采取用氮气,氮气保护等措施;9.2.3.4.使用完成后,在催化剂的分离过程中,因催化剂还有较大活性,不能干燥曝露于空气中,残留于催化剂上的产品,可加适量的溶剂冲洗.再将催化剂转移于一容器中暂存,再加水作液封,密封暂存。转移过程中不能有任何残留或洒落,一旦发生,必须立刻清理入暂存容器中,所使用过的设备,用完后必须立刻用水清洗干净;9.2.3.5.暂存不能再使用Pd(OH)2/C的容器,必须保证用作液封的水将其完全覆盖.9.3.Raney镶9.3.1.用途:该催化剂的活性较高,一般为用前再由银铝合金制备而来;9.3.2.规格:常见规格:目数:20-30不同规格段,如20-0.30-0等.含量75%-5%.其中锲含量45.5%-9.5%;铝含量47%-3%.在其含量上、粒度上有新的要求时,也可跟供应商商定制备;9.3.3.制备9.3.3.1.在一个氮气保护下的干燥的500ml四口瓶中,加入20g镇铝合金,200ml的工业纯净水,搅拌下,保证体系温度20C-0C,分批加入32g固体氢氧化钠,体系剧烈放热,并且有大量氢气放出.加毕,继续搅拌至无气体放出,再保温搅拌lh,然后再将体系升温至70,C,65C-5c保温搅拌lh,冷却至室温.倾倒出上层清夜,再加入约150工业纯净水,再倾倒出上层清液,如此洗涤2-次,再用无水乙醇同样洗涤5-次,后将制备的催化剂转入一单口容器中,用无水乙醇作液封暂存待用;9.3.3.2.该法制得的催化剂为带碱性,催化剂储存会导致其活性的降低,故制备的催化剂应立刻使用,且建议制一批对应投一批反应。即可避免催化剂活性降低,还较方便准确计算使用量;9.3.3.3.活性的一般性检测:取少量防于滤纸上,待溶剂会自燃起火(特别强调:做该实验时一定要申请,因为有“明火”.),如果不能自燃,表明活性低,不能使用,应重新制备;但能自燃不能证明其活性达到要求,必须以实验结果来证明是否达到要求;

1039.3.3.4.制备得到的催化剂,在转移过程中,不能与空气接触,否则会降低其活性,且其虽然不能自燃,但会因为在空气中氧化剧烈放热而造成较大安全隐患.转移过程的洒落或残留也应及时清理,否则,也会因为在空气中氧化剧烈放热而造成较大安全隐患;10.3.3.5.使用完的催化剂,也还有较大活性.在分离、转移时,也要防止其直接于空气接触,即残留的产品应该用溶剂冲洗,而不能滤干.转移过程中的洒落、残留应及时清理,即转移于一容器中,加水密封暂存。使用后的催化剂应转移于一固定容器中,加水作液封,暂存.后于相关负责人联系,尽快处理.废弃危险品的处理:

104废弃危险品销毁方法钠小块分次加入到乙醇和异丙醇中,待其溶解后,缓慢加水至澄清,用稀盐酸中和钾一小粒一小粒地加入到干燥的叔丁醇中,再小心加入无水无甲醇的乙醇,全溶后用稀酸中和.醇钠(钾)用稀酸中和有机锂化合物溶于四氢味喃中,慢慢加入无水乙醇至不再有氢气放出,加水稀释后稀酸中和硼氢化钠(钾)用甲醇溶解后,以水充分稀释,再加酸并放置(有硼烧产生,通风橱内进行),最后加碱中和.氢化铝锂将它悬浮于干燥的四氢味喃中,小心滴加乙酸乙酯,再加水至氢气不再释放为止,然后用稀盐酸中和硼烷二甲硫隧溶于四氢味喃中,小心滴加甲醇至氢气不再释放为止,然后加水稀释格氏试剂1)最好是将其焚烧2)将格氏试剂缓慢加入盐酸的冰水中,破坏毕后将体系调至中性10.实验室易爆化合物10.1.实验室中使用的潜在的易爆化合物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10.1.1.包含N-N键的化合物。例如,无机和有机的叠氮化合物(如叠氮化氯),偶氮和重氮类化合物,重氮盐,三嗪,四嗖和肺类物质。10.1.2.包含0-0键的化合物.例如,有机的过氧化物和过氧化氢,臭氧化物。10.1.3.包含N-0键的化合物.例如,含硝基或者多硝基的化合物,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亚硝基化合物.10.1.4.包含N-卤素键或者N-S键的化合物.例如,二氟氨基化合物,含三卤氮的化合物,含卤素的叠氮化合物以及硫氮化物。10.1.5.块键化合物.例如,乙怏,卤素基、烷氧基乙块以及乙烯基乙块.10.1.6.所有强氧化剂,(例如,高氯酸盐,氯酸盐,亚氯酸盐,辂酸盐,高镒酸盐,次氯酸盐,过酸类,过酸酯),尤其是用来合成燃料的化合物例如胺,硫化物,烧类。

10510.1.7.金属化合物.例如,金属雷酸盐,碱性的金属胺,重金属草酸盐,金属乙块化物,金属氢化物,乙烯酯,二烯烧,四氟乙烯,甲基三氟烯基酶。10.2.还应该考虑常见试剂互相反应产生爆炸的危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10.2.1.Aceptme+基于氯仿存在的反应10.2.2.丙酮+硝酸10.2.3.氨水+CL、Bn.1210.2.4.二硫碳化物+叠氮化钠10.2.5.氯气+醇类10.2.6.氯仿+四氯化碳+铝、镁粉末10.2.7.活性炭+氧化剂10.2.8.二乙基酰+氯气10.2.9.二甲基亚碉,+酰氯,SOCh,POC1310.2.10.乙醇+次氯酸钙10.2.11.乙醇+硝酸银10.2.12.在狭窄并有引火源的环境中烧类(或者其他易燃气体)+空气(或者氧气或其他氧化性气体)10.2.13.硝酸+乙酸酊+乙酸10.2.14.硝酸+任意极性分子,如硝基苯,硝基甲烷或者甲醇10.2.15.苦味酸+铅盐10.2.16.氧化银+氨水+乙醇10.2.17.钠+氯化烧10.2.18.次氯酸钠+胺类10.3.操作涉及易爆化合物或者混合物的反应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0.3.1.所有的化学实验必须认真计划,提前建立处理紧急事件的方法.10.3.2.使用爆炸性化合物应该谨慎判断,审慎选择使用的数量,保证可行的情况下使用量尽可能的小.考虑到反应物和产品的稀释,进行多次的小规模反应比进行一次大规模实验安全.如果可行,反应物和产物应该尽量保持溶液的状态(???).10.3.3.实验操作人员应该注意劳动保护措施.10.3.4.所有的设备应该仔细检查,导电的或者与电有关的设备应当接地.尽可能使用摩擦小的设备并且避免摩擦操作.10.3.5.实验者不能单独工作,辅助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可能发生的危险以及防范办法.临近的工作人员应知晓潜在的危险和应急计划.

10610.3.6.使用易爆化合物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并将窗扇拉到最低.工作的区域在开始前应该清除不必要的易燃溶剂,玻璃器具以及多余的设备。10.3.7.操作人员尽量不进行手工操作。例如:在防护物以外控制温度和搅拌器;在防护物以外进行取样的操作;10.3.8.避免反应条件的突然改变(温度、压力、光照)和反应体系的冷冻和过冷.任何时候避免使用封闭的容器。10.3.9.尽可能在后处理前对体系进行取样检测.10.3.10.对反应残渣小心处理,即化合物吸附后的干燥剂,固体副产物等均应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或丢弃10.3.11.即使进行的是重复性的实验也不能疏忽,必须按照程序执行。10.4.存储易爆的化合物要注意以下原则:10.4.1.应该提前制定处理爆炸的应急计划,应该提前告知存储地附近的工作人员。10.4.2.应该将其存储在能够经受足够的爆炸强度的防护物中。应该使用二层的容器存储.10.4.3.存储的区域应该远离易燃溶剂或者其他的潜在性爆炸物。取样或者存储的区域应该标注清楚(浓度,人员,日期,危险性).10.4.4.不稳定的化合物应该在低温下存储.对震动较为敏感的化合物不能在低温下存储,因为那样会增加他们的不稳定性。可以使用一些已知的或者实用的稳定爆炸性原料的方法(如抑制剂、溶解、避光等等).10.4.5.当长时间不使用的时候就应该经常的取样检测和处理。10.5.易爆化合物的运输10.5.1.应该将爆炸性物质的运输机会尽可能的降低.如果必须运输,要制定发生喷溅或者爆炸事件的应急计划。10.5.2.易爆物料运输时应该有两层包装箱。其间填充一些缓冲材料例如蛭石或者泡沫塑料。10.5.3.运输人员要使用防护性的设备和服装(手套、面罩等).10.5.4.如果使用有轮的手推车,要求其在负重时稳定并且有足够大的轮子可以在通过不平的表面时不会翻卸和突然停止.易爆物料不要用升降机运输.建议一个有经验的员工在安全距离跟随运输过程。10.6.易爆化合物的处理方法10.6.1.易爆化合物可以通过产生无害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进行破坏.

1079.6.2.易爆化合物可以通过焚化进行处理(最大不超过25g).10.化学品标识11.1.化学品标识是指贴在危险化学品容器上的书写、印刷、或者图解。包括化学品在物料安全数据表中使用的化学品名或者常用名,使用的标识必须与危险化学品表及物料安全数据表一致。11.2.所有的化学试剂、物料必须标识,并注明物料的性质、危险警告及生产商/使用者的名字及地址.也可以有附加信息例如:个人防护设备要求、控制日期及操作方法.11.3.危险化学品标识上最少包括以下信息:一一化学品形状一一精确的身体及健康警告一一对目标器官的影响一一如果有的话,写明慢性危险.11.4.应把标签贴在内容器上,也就是装化学品的容器上。如果原来的标签可以说明所有的要求,可以不贴新标签.11.5.禁止覆盖生产商的警告标签。不要把其它标签贴在生产商的标签上,生产商的标签只有在不清晰的时候才可以撕除.11.6.对工作场所的化学品标识的要求在运输化学品时必须遵守,建议使用化学品危险等级分类,使用危险等级词语如:有毒、剧毒、腐蚀、易燃液体、刺激性等.11.7.对于混合物,标签上及物料安全数据表上必须标明每种浓度超过1%的危险成分.11.8.危险物料标识系统等级划分规定IL8.1.健康程度危险等级划分:0.最低危险一一对健康没有大的危害1.轻微危险一一也许有刺激或者很小的危害2.中等危险一一可能有短暂的或者很少的伤害3.严重危险一一除非有了合适的保护及医疗措施,否则会有严重伤害4.剧烈危险一一与身体接触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或大的、永久性伤害11.8.2.易燃化学品等级划分0.最低危险一一通常情况下很稳定,不加热就不会燃烧的化学品.1.轻微危险一一加热后才能点燃的物料,该种类的易燃液体的闪燃点在93.3度以上.

1081.中等危险一一稍微加热后能点燃的物料,包括闪燃点在37.8度以上93.3度以下的易燃液体.2.严重危险一一在正常条件下能点燃的物料,包括闪燃点在22.8度以下且沸点在37.8度以上的物料及闪燃点在37.8度及93.3度之间的液体。3.剧烈危险一一闪燃点在37.8度以下且沸点在93.3度以下的极易燃烧的气体或者液体。11.8.3.反应程度等级划分0.最低危险一一通常情况下很稳定,即使加热也不会与水反应的物料。1.轻微危险一一通常情况下稳定但是在高温及高压下不稳定的物料,可能与水反应,但不会释放出巨大热量。2.中等危险一一物料本身不稳定,会有剧烈的化学反应但不会爆炸,这类物质可能与水剧烈反应.3.严重危险一一有外力帮助的作用下会爆炸,或在点燃前必须密封的物料;与水剧烈反应的物料.4.剧烈危险一一在常温常压下可以爆炸的物料.12.化学品的冷藏12.1.实验室冰柜产生的潜在危险与烘箱类似,因为在冰柜内部没有令人满意的持续的通风设施,从容器中溢出的气泡聚集,冰柜内的空气混合物可能含有爆炸物质/易燃物质/高浓度的有毒物质,针对这种情况,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寻找某个样品时,不要把头探入冰柜内,否则容易吸入冰柜内的气体。12.2.实验室冰箱及冰柜应紧靠防火墙放置.12.3.最好不要在冰箱或冰柜内储存可能会爆炸或剧毒的物质,如果要储存,请在此之前咨询监管层或EHS负责人.如果必须储存不稳定爆炸品或者可能爆炸的化学品,那么应以小量储存在屏蔽板后,且该屏蔽板必须足够抵挡爆炸.12.4.储存化学品或易燃溶剂的冰箱内部必须杜绝可能的火源,并标识“适合易燃溶剂储存-不适合食品,12.5.储存过氧化氢及过氧化物的冰箱必须张贴警告及紧急电话号码,这类冰箱只能用来储存以上物质,其他任何物质都不能与过氧化氢及过氧化物储存在一起,且冰箱上应标示“仅供过氧化物储存-不适合食品”.12.6.禁止把没有盖盖的容器放入冰箱,化学品或者在原始容器内,或者在一个可拧紧盖子的容器内,不允许使用圆底烧瓶储存,化学品容器必须能够拧紧并且在容器倾倒时不会溢出。

10912.7.不能用铝质金属片的盖子、软木塞及铝质金属片包住的软木塞、玻璃盖子.容器瓶盖最好是螺旋帽,外加锥形聚乙烯或者聚四氟乙烯的塞子。12.8.所有的冰箱必须有记录薄,记录簿信息至少包括:化学品名称、危险程度、存放者姓名、存放目的/用途及储存日期.11.9.在每月例行的安全检查中,必须抽查化学品冰箱,每半年应进行一次更全面的检查。13.溢出/释放预防和控制13.1.溢出和释放是指,不在计划之内的固体或液体物料的流出或者气体及蒸汽的释放,并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威胁人身安全或者达到了必须上报的程度.13.2.溢出或者释放的发生是由于人为、设备或自然灾害而造成的.13.2.1.人为原因包括缺少培训、设计不当、不合适的操作程序、及粗心大意-所有的这些都可以导致处理不当及操作不当.13.2.2.设备方面的问题包括泄漏、不当的控制、裂缝、缺少动力等等。13.2.3.自然灾害包括闪电、风暴、及洪水.设计工艺或者实验的时候必须考虑以上因素。13.3.防止溢出及释放的重点在以下各个方面:储存条件、操作程序、培训、运输及审查(包括监管).13.3.1.所有可溢出及释放的物料必须以批准的方式储存.干燥的物料必须室内储存,如果室外储存,必须盖住以防止天气变化可能引起的溢出。储存设施必须经过厂区环境保护负责人的批准。13.3.2.对于所有的设备及工艺,操作程序里必须包含防止或减少溢出的方案,并对操作激序、设备减压、设备防污染、动力不足的处理、溢出物的清理及处理,提供详细的说明。13.3.3.物料应以尽量减少溢出发生可能性的方式运输,参与运输可溢出的物料的员工必须经过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防止溢出或者释放,及溢出或释放发生时上报的方法.13.3.4.必须对可能发生溢出或者释放的区域定期进行检查,另外,也必须按照政府规定对其它区域(例如废水池、废物储存罐等)进行检查.对于发生溢出可能性很大的区域或者物料毒性比较大的情况下,必须进行监视。13.4.液体储存设施必须有遏制溢出的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13.4.1.对于每个储存容器(例如储罐)必须有备用的储存空间,以便在仓促时能够允许最大容量的储罐的物料能够转移到该备用空间内.13.4.2.修建的内部储存区域可以是平底、沟状、坑式或者坝式,但必须用抗透材料建造.13.4.3.必须有足够的边石或者沟道.如果使用边石,必须有斜坡,且斜坡的最高点应该与边石的高度相同.13.4.4.对于小型地上储罐,需考虑使用备用的储存体系,包括双壁的储罐、加满警报、自动限流器

110或截流阀等.13.4.5.从溢出控制的角度考虑,如果转移过程中涉及管路、软管、阀门、零件、泵等必须说明,储存设计应该把危险程度及怎样防止溢出物进入下水道及河流考虑进去.13.4.6.蓄水池的容量:总容量的百分之十与最大容器容量相同,或者更大容量.13.4.7.蓄水池不能与任何下水道相连,并在相对比较低的点以便缓解虹吸或者易于清洗.13.4.8.紧急情况发生时须有吸附剂.13.5.溢出/释放控制设施:在大量物料储存地或者有可能发生溢出时,必须有控制设备以防其进入排水道、污染土壤或者流出厂区,例如:13.5.1.使用吸附剂13.5.2.防止溢出物进入排水道的溢物垫、盖子或者堤等。13.5.3.可把溢出物引开的移动管路等。11.5.4.用来转移较大量溢出物的泵.12.5.5.用来接收溢出物料的接收容器等.13.5.6.处理溢出或者释放的个人防护措施。13.6.出现溢出或释放事故必须马上汇报,拨打公司的紧急电话。保护现场直至紧急事故处理人员到达.远离现场一定距离以便不会受到事故影响,要考虑风向、物料可能的流动方向、行人、车辆及任何可能造成其它危险的因素。不要移动受伤人员除非留在原地仍会有危险,一旦接触到化学品,立即脱掉污染的衣物,并在淋浴器下及洗眼器下冲洗,以便降低伤害程度.事故处理人员到达后,现场人员提供给对方所有信息,有帮助的信息包括:化学品名称、事故原因、以及处理小组应该注意的危险。四.电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1.1L旋转蒸发仪1.1.旋转蒸发仪及台面每日清洁,保证其干净无污物;1.2.旋蒸使用中真空管路于旋蒸之间必须连接缓冲瓶;1.3.使用前须确保缓冲瓶无物料,缓冲头干燥洁净,接收瓶内无其它溶剂,水浴锅中有足够的纯净水;1.4.旋转蒸发仪的正确操作为减压一旋转一加热,而不是旋转一加热一减压。使用时,烧瓶与缓冲头之间要用匹配的卡子固定,开冷凝水并抽真空,烧瓶被吸牢后,再慢慢开动调速按钮,当真空及转速稳定后,再慢慢加热水浴,液体蒸出后即应控制浴温,勿使过热,

111浓缩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再关闭旋钮,当烧瓶停止转动后,再慢慢地撤除真空,取下烧瓶并关闭冷凝水;1.5.旋转蒸发仪所用最大烧瓶为1L(梨形瓶),最大容量不应超过2/3,同时接收瓶内溶剂不超过接收瓶体积2/3;1.6.使用后,将缓冲瓶及接收瓶内溶剂清理干净,倒入相应的溶剂回收桶中(若为混合溶剂,倒入混合溶剂回收桶中);1.7.旋转蒸发仪使用中如出现窜料应及时进行清理;1.8.凡实验室人员均有权监督旋转蒸发仪的使用,旋转蒸发仪负责人及常务助理必须严密监督旋转蒸发仪的管理和使用,若有损坏必须及时通知仪器管理人员进行维修.2.烘箱2.1.温度:<120C,为保证温度稳定应避免加热1与加热2同时开启;2.2.对象:玻璃仪器、搅拌棒、四氟头、针头、针筒、药勺、布氏漏斗等可耐高温物品,也可用于烘干海沙、分子筛(预烘)、干燥剂等物;2.3.使用要求:2.3.1.玻璃仪器清洁后必须先晾至基本无水,无有机溶剂,擦掉真空脂之后方可放入烘箱中烘干,且有活塞的仪器必须确保活塞与仪器有棉线相连;2.3.2.四肩头必须与磨口处于分离状态,仪器与活塞有棉线相连的仪器禁止放在最底层;2.3.3.布氏漏斗必须除掉胶塞;2.3.4.尽量避免烘干厚壁玻璃,如抽滤瓶等;2.3.5.仪器放置应避免堆积,取出仪器时须小心轻拿,避免叠放的仪器直接抽取而造成破损;2.3.6.烘箱内烘烤的仪器应为短期使用的。不得将玻璃仪器长时间放置于烘箱内。2.4.清理:指定负责人必须每周清理一次烘箱,确保烘箱内卫生和正常使用;2.5.凡实验室人员均有权监督烘箱的使用,烘箱负责人及实验室经理助理必须严密监督烘箱的管理和使用,若有损坏必须及时通知机修班进行维修.3.油泵3.1.准备工作3.1.1.油泵相关设施必须配置齐全,如:真空表、冷阱、缓冲瓶、吸收装置.真空表状态良好,无

112断层、气泡;3.1.2.首先枪查系统是否洁净畅通.每次使用之前必须将冷阱中残液清理干净,必须确保冷阱外浴壶中有足够的外浴液(常为无水乙醇)。3.2.缓冲瓶使用前后要及时清理,确保其无异物,可达到缓冲效果;3.3.能用水泵蒸像的物质不要使用油泵,使用油泵蒸僧之前须将低沸物用水泵处理掉;3.4.仪器的选择:3.4.1.蒸镭瓶应选用圆底或尖底,不得用平底;3.4.2.蒸镭瓶的大小,接收蒸偷物应最多不超过其体积的二分之一;3.4.3.接收瓶在使用前应先称量其重量,以便于计量产品重量.3.5.加热浴的选择:浴温应比蒸健物质的沸点高10〜30匕,测量浴温的温度计应在蒸僧瓶附近;3.6.冷阱:应先接好蒸健系统,真空度稳定后,再加冷却剂冷却,以避免大量空气中的水汽进入冷阱;3.7.使用要求:3.7.1.使用真空油泵进行减压操作时必须配备真空表及冷阱,且必须确保冷阱中无残液和有足够的冷却液、液氮或干冰;3.7.2.使用油泵进行减压操作时必须配置尾气管,并将尾气管置于通风橱中;3.7.3.蒸偏完毕应先移去热源,稍冷,然后再关闭真空,以避免残留高沸物分解发生危险;3.7.4.水银压力计:使用前,确保压力计已被固定,状态良好;开启及关闭时要缓慢转动活塞,当体系处于减压状态时方可打开压力计,稳定后关闭,蒸偏过程中要勤测真空度;破体系真空前必须确保压力计处于关闭状态,以防水银击破压力计玻璃管而飞溅,或是水银柱进入气泡;3.7.5.油泵:破体系真空后方可关闭油泵,以防泵油倒吸入吸收装置中;3.7.6.冷阱:使用过程中必须勤加液氮,以确保冷却效果,且随时注意观察冷阱中是否因冷凝物太多而使整个体系处于密闭状态,若冷凝物太多,必须停止加热,及时清理;使用后也要及时清理掉冷阱之中残液;3.7.7.分布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清理分布器,确保其干燥洁净;确保磨□三通干燥洁净,真空干燥前在磨口三通内塞上适量棉花,以防产品交叉污染;单口瓶与三通之间必须加配套的卡子,物料多于50g必须垫加三角架或升降台或其他被允许的支撑物;3.7.8.吸收装置:视使用强度及频率而定,常规使用情况下,每月更换一次。换下的分子筛

113可收回再用,固体石蜡可做蜡封之用;3.7.9.换油:视使用强度及频率而定,常规使用情况下,每月换油一次.换下的油作外浴使用;1.7.10.凡实验室人员均有权监督油泵的使用,油泵负责人及常务助理必须严密监督油泵的管理和使用,若有损坏必须及时通知机修班进行维修.4.冰箱4.1.存放对象:不稳定的原料、中间体、化学试剂、产品;4.2.使用要求:4.2.1.需于冰箱中保存的物料于《冰箱中物料存放登记表》上将相关信息准确登记齐全后方可存放;4.2.2.盛放物料的容器必须严格密封。严禁将无标签或标签模糊的物料放入冰箱;4.2.3.严禁存放:乙醍、石油醍、甲醇等易挥发易燃有机溶剂.4.2.4.每天由指定负责人负责检查存放物标签和密闭性,检查是否有严禁存放物;4.2.5.每周由指定负责人清理,并定期除霜及更换用于吸附气味的活性炭;2.2.6.凡实验室人员均有权监督冰箱的使用,冰箱负责人及常务助理必须严密监督冰箱的管理及使用,若有损坏必须及时通知仪器管理人员进行维修。5.水泵5.1.使用要求5.1.1.每次使用前均需要检查系统运转是否正常;5.1.2.使用时,水泵与体系之间必须加缓冲瓶;5.1.3.蒸储强酸性、强腐蚀性、强刺激性物料如三氯氧磷、氯化亚碉、酰氯等需使用循环水;5.1.4.使用后,必须立即将循环用水排净,若有异味,则必须用干净的自来水淋洗至无异味。于卫生间放水后必须及时放回原处;3.1.5.凡实验室人员均有权监督水泵的使用,水泵负责人及常务助理必须严密监督水泵的管理及使用,若有损坏必须及时通知机修班进行维修.4.熔点仪

1146.1.公司实验室一般使用的为RY-1型熔点测定仪,厂家提供的升温速率为1C/分/62V、2c/分/70V、4C/分/78V、6C/分/84V(仅供参考,实际使用时可能有较大出入);6.2.熔点仪所用温度计必须经过校正,且温度计应在加热前放入槽中,高温时不要将温度计取出,以免温度计由于骤冷而破裂;6.3.封口毛细管内样品高度约2-3mm,且样品必须先研成细碎的粉末;6.4.测量时避免空气对流太强,以防影响测量准确性;6.5.测量后,将表盘电压指针回零,取出熔点管,关闭电源开关,拔去电源插头,将熔点仪放回指定位置.7.电吹风:连续加热时间不得超过0.5小时,保持电吹风的干燥、洁净。8.加热棒:必须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加热棒必须浸在液面以下。9.电热套9.1.由于玻璃纤维表面涂有油脂,第一次使用时要缓慢升温,见生白烟后关闭电源,烟散后再通电升温,反复几次,直到通电无烟后,即可正式使用;9.2.一般情况下应配套使用,特殊情况下使用不配套的电热套时,一定要用海砂将反应瓶与电热套之间的缝隙填满,避免反应体系受热不均,用毕将海砂倒回规定处存放;9.3.磁力搅拌加热套只能在非机械搅拌时使用,因此类加热套不可调压使用时必须配备调压器;9.4.电热套内严禁洒入任何化学物料,意外洒入时必须立即处理,必要时送机修班拆卸更换;10.5.电热套内意外进水时,若进水量较少,则可直接加热电热套将其烘干,若进水量较多,则必须送机修班拆卸晾干后重装后方可使用.10.磁力搅拌器10.1.保证磁盘的干燥、洁净;10.2.调节转速时应缓慢进行,使磁子转速由零升到所需速度;10.3.油浴加热时,注意油受热膨胀,油浴锅不可装的太满,以免受热时油溢出污染磁盘;11.4.切断电源前应将加热及搅拌旋钮归零。H.调压器

1159.1.放置调压器的场所应无严重影响调压器绝缘的气体、粉尘、污垢及其他侵蚀性介质;11.2.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0%(25°C),环境温度-25°C~40°C;11.3.搬动调压器时,不得拉手轮,而应用拉手将整个调压器搬起;11.4.使用时应缓慢均匀的转动手轮,使输出电压从零升到所需电压,使用后缓慢均匀的转动手轮将调压器回零;11.5.调压器应经常保持清洁,不允许有水滴、化学物料等落入内部;11.6.调压器出现故障或电源线铜丝裸露在外时必须立即停止使用,以防触电等事故发生,并及时送于电工班进行维修.12.电动搅拌12.1.公司实验室一般使用的多为D-8401型多功能电动搅拌器(50W、80W).搅拌头(或称电机)与调速器应配套使用,严禁将不同功率的搅拌头与调速器混用;12.2.使用时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绿色指示灯亮(此时定时钮应在ON位置),调速器从“0”掷于“1”位启动(不允许高速档启动)。用毕应将旋钮恢复至“0”位,并切断电源;12.3.搅拌头、调速器应保持干燥、洁净。搅拌头的铁头处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定期上液体石蜡油保养,以防长期的物料腐蚀影响使用。13.电子天平13.1.将天平置于稳定的工作台上,避免震动、阳光直射和气流;13.2.需要精确称量时,使用前应通电预热30分钟以达到最高准确度;13.3.在称量模式“0.00”下称量物料时,显示器左边消失后,即表示称量已稳定;13.4.当显示器显示“I一一I”时,表明所称物料质量超过称量范围,应移去物料,以免损坏天平;13.5.电子天平须定期由S.H.E.监察部人员进行校正;13.6.电子天平使用中出现故障应及时送于采购部由采购部联系厂家进行维修.14.真空干燥器的使用、维护保养(详见OP-193号、OP-416号SOP内容)15.双锥真空干燥机的使用、维护保养与注意事项(详见0P-195、OP-205号SOP内容)16.热风循环烘箱的使用、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详见OP-196、0P-208号SOP内容)17.粉碎机的使用、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详见OP-197、OP-209号SOP内容)

11611.吸尘粉碎机的使用、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详见OP-198、OP-207号SOP内容)12.离心机的使用、维护保养与注意事项(详见OP-210、OP-206号SOP内容)13.三维运动混合机的使用及维护保养(详见OP-211、OP-421号SOP内容)14.水加热器的使用(详见OP-194号SOP内容)15.高压釜的管理(详见OP-220号相关SOP内容)16.车间反应釜使用(详见OP-430相关SOP内容)17.玻璃换热器的使用和管理24.1.玻璃换热器在使用之前必须检查进水、出水(盐水)是否畅通;确保换热器内无任何残留物料或杂质,保证设备清洁.24.2.玻璃换热器使用时,必须先开启回水或回盐水阀门,然后再慢慢调节进水或进盐水阀门,以防止玻璃冷却破损.24.3.进行蒸储或回铺反应时,应尽量使用循环水作为冷却介质,防止冷凝器因温差太大造成破损。且尽量保证系统内不产生压力.24.4.进行回流操作时,必须打开排空阀,禁止密闭回流.24.5.当压出反应釜夹套盐水时,须首先做好各工序协调工作,关闭冷却器进、出阀门,防止玻璃冷却器爆破。25.生产用大型设备的使用和管理25.1.生产用大型设备主要包括:搪瓷反应釜、钛钢反应釜、离心机、罗茨真空泵、高压釜、玻璃换热器、压缩空气储罐等.25.2.一般操作人员只允许按限定的可操作范围操作设备,绝对禁止无证人员自行操作各种专业设备,尤其是专业电器设备。25.3.对于第一次操作某一种设备时,应向有关人员问清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尽量争取得到示范操作.25.4.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动或拆装设备,包括连接管路等.如确因生产工艺需要,须提前向生产设备经理申请.25.5.生产人员只允许使用规定内设备,不得随意更换设备。如确因生产需要,

117须提前向相关负责人申请,由生产部做统一调整.25.6.生产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由生产人员和维修人员共同负责,生产期间生产人员要注意设备的运行状况,如有任何异常现象或出现故障,应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解决.25.7.生产设备使用之前,应确认是否已清洗或已挂有“已清洗”标牌。如工艺需要再另行清洗.25.8.生产设备使用完毕,须及时按照设备清洗程序进行清洗并申请验收.洗涤设备所用溶剂须分类回收,洗涤废水须按三废处理要求处理后排放。24.9,进入设备内作业,之前要打开全部人孔、手孔,作业中为使设备内部空气流通必要时在设备上部或下部人孔安设鼓风机通风换气.(进入设备内作业应遵守入釜作业安全规定).26.蒸汽阀门开启安全操作规范26.1.先应检查阀门是否有漏气现象,如阀门扳手处有少量泄漏可用扳手将压盖适度加紧。如有大量泄漏,应立即通知车间维修人员,防止蒸汽烫伤.26.2.检查釜体蒸汽出口阀是否打开,必须在确保出口阀打开的状态下通蒸汽.25.3.开蒸汽阀一定要缓慢开启,逐渐调整至操作所需压力。27.车间各种管道安全使用规范27.1.车间内各种管道的颜色和标志区分:蓝色:空压管路白色:真空管路绿色:循环水管路带有保温套的管路分别是蒸汽管路和盐水管路。此两种管路均在管路使用端阀门处标明管路内容和走向.27.2.在管道使用完毕后,要及时关闭.尤其是真空管路,应避免低真空度操作,防止给其他操作的真空度带来影响.27.3.严禁使用公共管道输送规定以外的化学物料.27.4.生产人员和机修人员要定期巡检管道和阀门的使用情况,如有松动、泄漏、损坏等情况,要及时修理.如果短期内无法解决,或情况严重,应及时上报,根据需要进行停产检修.27.5.因故障而停止使用的管道、阀门,要以醒目标志警示.27.6.高压釜通氢气管路,不得随意改换方向或连接枝路.27.7.当生产中出现非盐水管路有降温表征时,生产人员要立即报告动力部门,动力部门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查明原因并做好维修后方可继续生产。

11824.8.各种水循环管道冬季不能停泵,夏季每晚由公司指定的负责人关泵。28.控制仪表使用管理28.1.仪表在投入使用前量程、分度号、参数、上下线控制输出调整到位.各种参数如不适合生产要求,请找电气人员调整,不得自行调整,以免造成测量控制误差;28.2.记录仪前门不许打开使用,以免腐蚀性气体进入,对仪表机械、电气部分造成腐蚀,影响仪表的测量精度及使用寿命;28.3.仪表盘后门非电气人员不得随意开启,除电气人员外其他人员严禁变动接配线,以免造成事故;28.4.任何时候发现仪表指示记录出现不正常现象,请及时与电气人员联系;28.5.当记录仪指示上、下极限时,数字显示仪指示0H时,说明仪表出现故障,请及时与电气人员联系以便维修;28.6.设备检修、清洗时如需拆卸热电阻时,必须由电气人员拆卸,其他人员不得自行拆卸;28.7.显示仪一级参数已调整完毕,任何人不可随意变更,且不能进入二级设定;28.8.为保证不间断准确反应生产过程中物料反应的温度变化,中试车间可对大部分反应釜内温度进行记录测量,如有需要必须提前2小时通知电气人员以便做线路调整;28.9.记录纸由电气人员更换,同时在起始点标明日期、时间、走纸速度,由项目负责人标清项目编号、反应步骤、生产批号以便存档备查;28.10.任何人不得私自停止计录测量。如因仪表故障,在电气人员处理过程中,由操作每10分钟作一次温度笔录,作好温度曲线图.故障消除后由电气人员在记录纸上注明检修所用时间,检修人员签字确认,并向有关部门说明原因;28.11.任何人不可随意改变走纸速度。如因故必须变更,应在变更处注明理由、时间、新的走纸速度、变更人和项目负责人签字确认方可生效;28.12.生产结束,由仪表使用者及时通知电气人员停止仪表供电,取下记录,不得拖延时间,造成记录纸浪费,和延误其它项目使用;28.13.所用记录纸由项目执行人保存,等项目结束后一同与所有项目文件上交档案室存档;25.14.

119车间仪表维护维修工作由电气专业人员负责,且每半年由电气专业人员校验一次,并做好校验记录.29.行灯使用须知为了便于观察反应釜内的反应现象,公司在各车间安装了行灯,请大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29.1.行灯的灯头为玻璃,使用时须轻拿轻放;29.2.行灯为防爆封闭式,散热缓慢,使用完须及时关闭以免发生危险;29.3.行灯使用中,避免电线堆积,影响他人行走,须确保车间场地通畅;29.4.行灯使用后应及时放回原处,切勿长时间放于釜口处;29.5.行灯电源线禁止洒物料、溶剂等异物.如有须立即清理干净;29.6.行灯电源线如有腐蚀,请及时通知电工维修.切勿自己割线或连线;29.7.行灯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使用,不得随便乱拿.若行灯有问题不能使,及时的与电工联系解决.24.8.从即日起,如上条款将加入《车间内部备忘录》内,请大家严格遵守。30.真空泵操作规范30.1.真空泵包括射流真空泵、水环真空泵、罗茨真空泵;30.2.使用真空泵前必须检查设备状态,先对设备盘车,转动对轮(红色部分)无滞涩,设备可以正常使用。如果发现有滞涩现象,或真空度不够,停止使用设备,并通知设备负责人.射流真空泵需检查水箱水位,水位需达到上部溢流口;30.3.真空泵使用阀门、按钮,不得戴手套操作;30.4.射流真空泵:在水温超过40度时,或真空度过低,停真空排水并通过自来水补水。不得随意向水箱中加常流水,使用常流水必须向设备经理申请,经同意并填写使用记录后方可使用常流水;30.5.水环真空泵:在开动真空泵后,再打开回水、进水阀门;30.6.罗茨真空泵:先将水环真空泵开动(1#泵),打开回水、进水阀门,真空达到-0.09Mpa以下平稳后,再将初级罗茨泵开动(2#泵),然后将初级罗茨真空泵回水、进水阀门打开.待压力达到-0.095Mpa以下平稳后,开动二级罗茨泵(3#泵),然后将二级罗茨泵回水、进水阀门打开。关闭罗茨泵时先将3#泵关闭、再将2#泵关闭、然后排空将水环泵关闭;30.7.关闭真空泵时,先将缓冲罐内的气体排空,然后停止泵的运转,停泵后,必须将缓冲罐内的

120液体排净;24.8.在冬季不使用真空泵时(停泵时)需及时排净水箱,泵体(泵体下有一丝堵,用来放水)及管道中的水,避免冻坏设备。25.20L旋转蒸发仪使用操作规范31.1.使用前准备31.1.1.确保缓冲瓶内无物料;31.1.2.确保缓冲头干燥洁净;31.1.3.确保接收瓶内无其他溶剂;31.1.4.确保水浴锅内有足够的水,同时也须保证旋蒸瓶放入后,不会引起水的外溢。31.2.如何正确操作31.2.1.开始:减压一旋转一加热;31.2.2.使用时31.2.2.1.单口瓶与缓冲头之间要用匹配的夹子固定,开冷凝水并抽真空,烧瓶被吸牢后,再慢慢开动调速按钮;31.2.2.2.当真空及转速稳定后,再慢慢加热水浴;31.2.2.3.液体蒸出后即应控制浴温,勿使过热。31.2.3.浓缩结束时31.2.3.1.先停止加热,再逐渐旋闭旋钮;31.2.3.2.当烧瓶停止旋动后,再慢慢地撤出真空,取下烧瓶并关闭冷凝水.31.2.3.3.旋转蒸发仪所用最大单口瓶为1L,最大容量不超过单口瓶的2/3,同时接收瓶内溶剂不超过2/3;31.2.4.清洁与保养31.2.4.1.使用后,将缓冲瓶与接收瓶内溶剂清理干净,倒入相应的溶剂回收桶中(若为混合溶剂,倒入混合溶剂的回收桶中);31.2.4.2.旋转蒸发仪及台面每日清洁,保证其干净无污物;31.2.4.3.水浴锅必须保证每星期清洗一次;31.2.4.4.一旦发生喷料事故,责任人需马上通知旋蒸负责人,并在旋蒸负责人的帮助下,

121将旋转蒸发仪拆开,对玻璃轴和密封圈进行清洗;31.2.4.5.旋蒸负责人须保证每月对旋转蒸发仪进行一次全面清洗,包括玻璃轴和密封圈;31.2.4.6.每次拆卸范围仅限于玻璃管件,拆卸次序依次为31.2.4.6.1.冷凝器;31.2.4.6.2.旋蒸下口;31.2.4.6.3.取下密封圈;31.2.4.6.4.取下玻璃轴。31.2.4.7,清洗时需尤其注意玻璃轴与密封圈之间的洁净;31.2.4.8.按以下顺序装配仪器31.2.4.8.1.装玻璃轴,听到“卡”声即代表装好;31.2.4.8.2.把密封圈小心套到玻璃轴上,必须小心协调,不可用力硬塞;31.2.4.8.3.装上冷凝器,拧紧;31.2.4.8.4.小心把旋蒸下口装到设备上,小心调试,以保证同心,之后拧紧,如发现不同心的话请重新调试、拧紧。31.2.4.9.科研人员无权自行拆卸旋蒸的其他部位,发生问题,请找公司修理人员进行维修.32.烘房的使用(详见OP-190号SOP内容)33.72L反应瓶的使用和管理33.1.72L反应瓶的安装、拆卸及清洗须由专人负责,他人不得自行安装或拆卸.33.2.72L反应瓶的动力装置为气泵,在打开气阀时需缓慢开启气阀以防转速过快而损坏瓶口.34.溢出桶的使用管理为保证生产过程中,发生异常物料泄漏.洒漏能最大程度上的收集物料且物料不被污染,车间内配置了溢出桶,以下为溢出桶的使用规定,任何人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违者重罚.34.1.溢出桶放在固定的位置,任何人不得随意挪动.34.2.车间内的溢出桶,只有在发生物料洒漏、物料泄漏时作为收集用的容器使用,其他时不得随意使用.34.3.溢出桶使用完毕后,须及时清洗干净,由QA人员验收合格后放回固定位置。34.4.任何人不得将溢出桶用于接自来水、盐水或任何其他用途.白钢撮子不可以作为收垃圾的的撮子使用.

12234.5.任何人不得向溢出桶内扔垃圾。34.6.各班长和安全员负责溢出桶的日常检查,须保持溢出桶干净无污染.33.7.项目人员不可将溢出桶作为项目物料周转桶使用,违者重罚.35.车间暂存区的管理35.1.暂存区:35.1.1.暂存区分隔为若干区域,各项目可根据暂存物料的多少申请区域,区域一旦确定各项目人员应对自己项目区域负责,物料桶摆放整齐有序,空桶(50L及25L桶)可以叠放,以减少占地面积。各个项目所领用的无机盐必须放到垫子上(各区域都将配备垫子),桶上及无机盐袋上都应有项目标签,塑料管用完后必须盘好靠墙面放到所属暂存区域。35.1.2.项目结束后必须将暂存区内的所有东西清理干净,交与车间.项目所用无机盐、溶剂不管剩余多少都要退库。不得暂存车间。35.2.废渣区:35.2.1.废渣分类存放,各个桶上都贴有标签,必须放到桶内,不得直接放在地面上,实验室及车间放置废渣时都应该有外包装(塑料袋).35.2.2.报废的离心机袋子不得随处乱丢,放到废渣区200L桶内(桶上有标签)35.2.3.筑化络合液放置时必须贴好标签并告知相关负责人.35.3.回收溶剂及废溶剂区:35.3.1.各个项目所回收的溶剂必须贴好标签,标明为何种溶剂,洗釜用过的溶剂也应注明溶剂名称.倒废溶剂时必须把200L桶的两个盖子同时打开,以免溶剂倾倒时洒出.34.3.2.所有暂存物料项目人均必须提供该物料的特殊性质及所忌之物。五、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1.液氮罐的安全操作规程1.1.液氮罐为专人专管制度,使用者须在专管人员监督下方可操作液氮罐.且液氮罐装人员只限于操作排压阀和放液阀,其他阀门严禁擅自开启,以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1.2.液氮罐装前,须首先检查贮罐内压力,确保压力小于5kg;1.3.如罐内压力超过5kg时,可将排压阀门少量缓慢开启,慢慢地将压力释放至小于5kg,罐内压力越底越安全;1.4.将液氮接收罐用升降推车缓慢升起,使液氮出口接于接收罐口径内;1.5.

123液氮罐装过程,须严格按规定配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或防护罩,以防液氮冻伤手或眼部;1.6.开启罐装阀门时要缓慢开启,不能太快,以防液氮高速喷出而伤人;1.7.缓慢放下液氯接收罐,然后加盖.放于小推车上,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倾倒;1.8.接收液氮罐不要装得过满,以免运输过程中溅出发生危险;1.9.罐装完毕后须于登记册上详细登记。2.特种钢瓶的安全操作规程公司日常使用和科研生产中可能使用到的气体/液体钢瓶主要有以下几种:日常使用的钢瓶:氮气、氢气、氮气、氢气、氧气、乙块、丁基锂可能使用的钢瓶:氯气、液氨、二氧化硫、硫化氢、澳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2.1.一般安全操作规程2.1.1.进库气瓶应拧紧瓶帽,气瓶应套上两个防震圈,否则不得在地面上滚动.乙烘气瓶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横卧在地面或在地面上滚动;2.1.2.气体搬进库及堆放时,不得敲击、碰撞、抛掷、滚滑,搬运时不要把瓶阀对准人身;2.1.3.气瓶仓库应阴凉,库内不得有热源,严禁明火,满装气瓶不得在阳光下暴晒,也不宜长期雨淋,夏季应有降温措施,如用冷水喷淋仓库屋顶,早晚打开库门通风,中午气温高时,关闭库门等;2.1.4.气瓶仓库地面宜为不燃材料,应平整,以免气瓶立放时不斜不正,容易倾倒;2.1.5.仓库通风必须良好,以免气瓶泄漏时气体在库内滞留积聚,发生危险。气瓶应直立整齐存放,留有通道,妥善固定,气瓶卧放时应防止滚动;2.1.6.装有毒气体的气瓶或所装介质互相接触后能引起介质燃烧爆炸的气瓶,必须分室储存.例如:氢气瓶与氧气瓶泄漏时形成氢氧混合气体,极易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氢气瓶与氯气瓶泄漏时能形成氢气与氯气的混合物,遇火发生爆炸;氯气瓶与氮气瓶渗漏后,氯与氮反应产生氯化铉烟雾,并能产生易爆的氯化氮;2.1.7.气瓶与其他化学危险品也不得任意混放。如氢、甲烷、乙烯、丙烯、乙烘、液化石油气、丙烷、甲醍、液态氢、氯甲烷、一氧化碳等除惰性不燃气体(如氮、二氧化碳、泵、氢)外,不准和其他种类易燃易爆物品共同存储;氧、压缩空气、氯(兼有毒性)除惰性不燃气体和有毒物品(如光气、五氧化二种、氤化钾)外,不准和其他种类的易燃易爆物

124品共同存储;氮、二氧化碳、靠、氮等气体、有毒物品和氧化剂(如氯酸钾、钠、过氧化钠)外,不准和其他类的物品共同存储;2.1.8.盛装易发生聚合反应的气体气瓶,如乙烘、乙烯等到必须规定储存期限,平时应贯彻先进先出的制度,以免久放而发生聚合反应;2.1.9.退库的空瓶不得全部用尽,应留有余压,至少不得低于0.05mpa,故退库空瓶应逐个检查瓶阀,拧紧后再旋上瓶帽方可入库;2.1.10.由于有些气体混合后在加压的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甚至引起爆炸,如有机气体与氧气、氢气、氮气等.因此各种钢瓶不能混用;2.1.11.使用中的气瓶防止受热,不能与烈日下爆晒;2.1.12.不可靠近火源或高温区,距离明火不应小于10米;2.1.13.不能用明火解冻,严禁使用温度超过40。的热源对气瓶进行加热;2.1.14.气瓶立放操作是要有防止倾倒的措施,开阀时要缓慢开启,防止附件升压过快产生高温;2.1.15.对可燃气体的钢瓶不能使用钢制铁制工具敲击,防止产生火花;2.1.16.气瓶使用到最后应留有余压一般不得低于0.05mpa,以防止混入其他气体或杂质;2.1.17.不能自行改变气瓶的充装类别或气瓶的颜色标志;2.1.18.使用有毒有害的气体钢瓶时一定要注意操作方法和体系的密闭性.2.2.特殊安全操作规程2.2.1.氢气钢瓶的安全操作规程使用氢气瓶前应检查系统是否漏气.即检查氢气表与钢瓶的连接处,是否有漏气现象以及氢气表的密封性等.检查方法是:将调节器的阀门旋到最松位置即关闭状态,然后打开钢瓶的总气阀门,用肥皂水检查接头是否漏气,如钢瓶与减压装置连接部分漏气,应加垫圈使之密封.在确认各接头不漏气后,缓缓旋紧调压器,即可得到平稳的气流.打开钢瓶总阀,观察氢气表所显示的压力是否正常(即表针顺时针旋转,否则禁止一切反应)。2.2.1.1.若压力正常,调节氢气阀门使氢气表指针指示到反应所需用的最佳压力;2.2.1.2.观察调节阀表上的指定压力与体系的压力是否吻合,否则禁止使用;2.2.1.3.使用完毕后,首先关紧钢瓶总阀门,排空系统的气体,待总压力与分压力表均指为零时,再旋送调节器。

1252.2.2.氧气钢瓶的安全操作规程2.2.2.1.氧气瓶禁止与油脂接触.操作者不能穿有油污过多的工作服,不能用手、油手套和油工具接触氧气瓶及其附件;2.2.2.2.开启瓶阀时人要站侧面,缓慢地启开;2.2.2.3.瓶内气体不能用尽,应留有剩余压力(0.05MPa以上),并关紧瓶阀;2.2.2.4.氧气瓶的瓶阀不能沾有油脂;2.2.2.5.冬季瓶阀,减压器冻结时,严禁用明火或炽热金属烘烤;1.2.2.6.不准敲打或撞击,可用热水蒸汽或红外线辐射解冻;2.2.2.7.氧气瓶起火应立即关闭氧气阀门、邻近建筑或或燃物着火,应迅速将氧气瓶移至安全地点;2.2.2.8.氧气瓶不得与其它易燃易爆品同室存放;2.2.2.9.减压器精度为1.5级,表面清晰醒目,表计指示灵敏、准确。严禁使用不合格的减压器;2.2.2.10.安装减压器前,应先开启瓶阀吹掉瓶嘴处污物,开启瓶阀动作要轻缓,人要站在侧后面。2.2.3.正丁基锂钢瓶的安全操作规程2.2.3.1.用于压出丁基锂的气体必须是氮气,不能使用其他气体;2.2.3.2.使用丁基锂时,将罐体移至台秤上,卸下防护帽,检查两个阀门是否关闭,如有松动,要先关闭阀门后,再卸下封堵(反扣);2.2.3.3.检查用于压出丁基锂的导管(细四氟管)是否被堵塞,可用氮气吹扫,如有堵塞,必须清理畅通后方可安装使用,如导管堵死要更换新管;2.2.3.4.将导管连接好后,检查导管与铜咀接口处是否牢固,如有松动,要重新用生料带缠紧,确认牢固后方可使用;2.2.3.5.将导管上要有合适的胶塞,与反应体系连接密封牢固,不可浮动,以免丁基锂溢出发生着火事故,接牢后,赶快打开出料阀门,使丁基锂根据反应条件,调整合适的流速,此时罐顶侧面阀门为进气阀用铜咀及胶管与氢气连接牢固,开启阀门给极少量的氧气即可,注意丁基锂罐内不可有明显的压力,以免气体管路崩开;2.2.3.6.用完丁基锂后,如罐内已空,可关闭进气阀和出料阀,撤掉导管,将罐内压力,从进气阀缓慢放出,不可开快以免产生静电,引起爆炸,如果罐内还有丁基锂时,

126要特别注意,首先要关闭出料阀,和进气阀,断开与氧气连接导管,缓慢打开进气阀,将罐内压力缓慢放净后,关闭进气阀再将丁基锂导管中残存的丁基锂一点点的空入反应瓶中,直到空干净后,才可卸掉导管,如果带有丁基锂时卸掉导管,内存的丁基锂就会洒落到外面易引起着火事故。卸下导管和铜咀,将两个阀门用封堵封紧,戴牢防护帽,将罐体移入专门存放间或退回库中.2.2.4.乙块钢瓶的安全操作规程2.2.4.1.使用前,应对乙块气瓶的颜色标记,检验标记和气瓶的安全状况,安全附件进行认真检查,凡不符合规定的乙焕气瓶不准使用;2.2.4.2.乙焕气瓶的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与明火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0m,与氧气瓶距离不小于3m;2.2.4.3.乙燃气瓶严禁在通风不良或有放射性射线场所使用,严禁敲击,碰撞.严禁在气瓶体上引弧或放置在绝缘体上使用;2.2.4.4.乙燃气瓶的出口处必须配置专用的减压器和回火防止器,正常使用的减压器指示的放气压力不超过0.15MPa,放气流量不得超过0.05mVh.L;2.2.4.5.乙快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开闭瓶阀要轻缓,操作人员应站在阀口的侧面。暂时中断使用时,要关闭焊割工具的阀门和气瓶阀;2.2.4.6.夏季使用乙燃气瓶时,应采取防晒、雨淋、水浸措施.冬季如果瓶阀或减压器结冻,严禁用40。以上的热水或其他热源加热,更不能用火烧烤;2.2.4.7.乙燃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泄漏,要及时处理.严禁在泄漏的情况下使用。瓶内的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o.05MPa的剩余压力;2.2.4.8.乙燃气瓶在使用过程中,要直立使用,并采取防倾倒措施,严禁卧放使用,移动气瓶应使用专用小车搬运;2.2.4.9.对使用的乙燃气瓶要认真进行保养,定期检查和检验.对漆色脱落,字样模糊,标志不清或有损陷的,使用单位不得擅自处理,应送往充装单位进行处理;2.2.4.10.乙焕气瓶的使用要实行专人管理,使用操作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熟练掌握乙块气瓶的安全操作知识。2.2.5.澳甲烷钢瓶的安全操作规程

1272.2.5.1.澳甲烷属于低沸点物质,操作人员必须配备手套、防毒口罩等必须的劳动保护;2.2.5.2.应有相应的密封性较好的缓冲阀门;2.2.5.3.在反应瓶与钢瓶间应连接有一级缓冲瓶,酸性干燥塔、二级缓冲瓶;2.2.5.4.确保二次缓冲阀门关闭;2.2.5.5.缓慢开启钢瓶总阀;2.2.5.6.缓慢开启缓冲阀门,调整开启大小,以控制通入速度;2.2.5.7.由于澳甲烷沸点较低(~4'C),故小剂量通入时,应尤其注意阀门开启程度.若需要流量较大,靠溪甲烷自身的气化量达不到要求,可用温水浴加热一级缓冲瓶,让加大流量;2.2.5.8.用毕,先关闭钢瓶总阀,之后将缓冲阀开至最大.根据反应要求,在适当的时候关闭缓冲阀,之后断开缓冲阀与体系的连接,将氮气接入一级缓冲瓶吹~0.5h.将缓冲瓶内残余溪甲烷吹出至吸收装置中;2.2.5.9.若短期内仍要使用,缓冲阀门与钢瓶可以不用断开,但应做好封口工作。若长期不用,则将阀门断开后,用钢瓶原配的封口盖封好钢瓶口,移至避光通风处.2.2.6.其他有毒有害钢瓶的安全操作规程(如氯气、液氨、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等)以上均为有毒或剧毒品,在我们科研生产中虽然不经常使用,但因其危险性较大,所以要求操作者在使用前必须充分掌握使用方法和制定详细的安全防范措施;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2.2.6.1.严格按照搬运要求不能摔碰撞击等暴力运输,防止泄露;2.2.6.2.开启阀门时一定要动作缓慢;2.2.6.3.使用的减压气器,胶管一定要确保没有缺陷;2.2.6.4.使用的体系一定要完全密封;2.2.6.5.现场不要有与之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2.2.6.6.操作现场必须通风良好;2.2.6.7.必须在规定的场所使用;2.2.6.8.操作人员必须佩带安全有效的防护用品;2.2.6.9.一定要有可靠的吸收装置。

1282.3.常用钢瓶外观对照表气瓶名称瓶表面颜色字样字样颜色横条颜色氮气瓶黑氮黄棕压缩空气瓶里压缩空气白棕二氧化碳气瓶里二氧化碳黄棕氧气瓶天蓝氧黑棕医用氧气天蓝医用氧里棕氢气瓶深绿氢红红氯气瓶草绿氯白白氟氯烷气瓶铝白氟氯烷黑白石油气体瓶灰石油气体红白乙燃气瓶紫乙焕红白氨气黄液氨黑白氯化氢钢瓶绿氯化氢里白丁基锂红色溪甲烷灰色澳甲烷黑色二氧化硫淡灰色3.压力测量在测定压力时,有多种压力表可供选择.在实际操作中应该选用合适的压力表进行压力的测定,否则会造成测量的失败甚至产生危险.3.1.空气标准气压表这类气压计通常直径为3.84-5.12cm,测量范围为:0-1.4MPa,只能测量非腐蚀性物料的气压,不需要保险及排风设施,可以使用塑料或防破碎玻璃。

1293.2.柱型标准气压表这类气压表通常直径为6.4cm,测量范围为:1.0MPa-138MPa。不需要另外添加通风设施。表面需要使用塑料或者防破碎玻璃保护.3.3.工艺气压计这类气压表直径为11.4cm或者更长,有安全保险(前面实体,后面有保险丝),气压表镜片镜片材料必须是塑料或者防破玻璃.安装时,气压表后侧及墙壁(或操作盘)之间应留有空间,以便后面保险及排风设施可以运作。测量有爆炸危险的物料时,气压表必须放置在挡板后.3.4.压力表的选择与使用3.4.1.使用气压表时必须考虑化学品与金属是否兼容,例如,一些铜合金制成的仪表不能用在乙焕及氨的测量中.3.4.2.所有的金属成分最好使用不锈钢.在安装气压表时,若体系气压有可能超过34.5MPa,必须使用金属保险.3.4.3.当变换仪表用途时,应考虑仪表是否清洁,以免由于不兼容或有毒化合物导致事故,并按要求清洗或更换仪表。3.4.4.有氧气参与体系的测量应专表专用,应避免接触到油及其它有机污染.3.4.5.为精确起见,仪表使用范围最好为总量程的50%-70%,例如,使用的气压计最大量程应该大约是正常操作压力的两倍,禁止超过最大量程.2.4.6.对于腐蚀性或太脏的液体,或者为了防止液体进入气压表内部,应使用隔膜密封.4.提升机的安全操作规程4.1.货物提升机严禁载人,提升机载重不得超过300Kg;4.2.大车间提升机的开关在大车间的一、二、三层.六车间的提升机开关在一层及二层处;4.3.提升机在使用的过程中,须两人操作,严禁单人操作;4.4.在装料的时候,不能发生偏心;4.5.提升机装载后,必须关闭提升斗门及平台护拦门后方可启动;4.6.提升机上升时操作人员须在上升的目的地操作,降落时须在降落的目的地操作;4.7.提升机提升或下降时必须注意升降高度,且在启动的过程中不允许戴手套操作;4.8.提升机装载物料,必须整齐平稳,严禁任何洒落或外溢现象;4.9.提升机下严禁站人或摆放任何物品;4.10.提升液体物料时,物料桶必须加盖,并保证物料不外溢;

1304.11.提升机升降中如发现卡住现象,不得强行运行,应上下点动开关,若仍无法运行时,应找相关负责人处理;4.12.提升的过程中,应一次提升到位,不允许中间不停的点动开关;2.13.使用完毕应将提升机降至地面,严禁提升机长时间悬空.5.手拉葫芦的安全操作规程5.1.使用前必须进行外貌检查,确认其结构是否完整,运转部分是否灵活,以及充油部分时候有油等,防止发生干磨、跑链等不良现象;5.2.吊挂葫芦的绳子、支架、横梁等,应绝对稳固可靠;5.3.葫芦吊挂后,应先将手拉链反拉,让起重链条倒松,使之有最大的起重距离,然后慢慢拉紧起吊物件;5.4.接近泥沙工作的葫芦,应采取垫高措施,避免泥沙带进转动轴承内,影响使用寿命;3.5.使用3个月以上的葫芦,须进行拆卸检查、清晰和注油,对于缺件、失灵和结构损坏等,一定要修复后才能使用.4.电动葫芦的安全操作规程6.1.在使用前,应进行静负荷和动负荷试验;6.2.检查制动器的制动片上是否粘有油污,各触点均不能涂润滑油或用锂刀挫平;6.3.严禁超负荷使用.不允许倾斜起吊或作为拖拉工具使用;6.4.操作人员操作时,应随时注意并及时消除钢丝绳在卷筒上脱槽或绕有两层的不正常情况;6.5.盘式制动器要用弹簧调整至是物件能容易处于悬空状态,其制动距离在最大负荷时不得超过80mm;6.6.电动葫芦应有足够的润滑油,并保持干净;6.7.电动葫芦不工作时,禁止把重物悬于空中,以防零件产生永久变形。7.叉车的安全操作规程叉车驾驶属于特种作业,为提高叉车驾驶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杜绝违章,减少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叉车操作人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7.6.1.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7.2.叉载的物品不能超过额定起重量1T,重量不清应试叉,不许冒险蛮干;7.3.禁止两车共叉一物,特殊情况除制定完善的保证措施外,应进行空车模拟操作,待两车动作协调后方准作业;7.4.叉车作业升降、倾斜操作要平稳行驶时不要急转弯、转向;

1317.5.驾驶员应了解所搬运物品的性质,易滚动易滑物品要捆绑牢固;7.6.视线不良、道路狭窄需有专人指挥;7.7.叉载物品时应按需调整两货叉间距,使两叉负荷均衡,不得偏斜,物品的一面应贴靠挡货架,叉载的重量应符合载荷中心曲线标志牌的规定;7.8.载物高度不得遮挡驾驶员的视线;7.9.货叉在接近或撤离物品时,车速应缓慢平稳,注意车轮不要碾压物品托盘,以免碾压物蹦起伤人;7.10.货叉叉货时,货叉应尽可能深地插入载荷下面,还要注意货叉尖不能碰到其他货物或物件,应采用最小的门架后倾来稳定载荷,以免载荷向后滑动,放下载荷是可使门架少量前倾,以便于安放载荷和抽出货叉;7.11.禁止高速叉取货物和叉头向坚硬物体碰撞;7.12.叉车作业时禁止人员站在货叉上;7.13.叉车叉物作业时,禁止人员站在货叉周围以免货物倒塌伤人;7.14.禁止用货叉举升人员从事高处作业,以免发生高处坠落事故;7.15.禁止使用单叉作业;7.16.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发现可疑的噪音或不正常的现象,必须立即停车检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排除,在没有排除故障前不得继续作业;7.17.每日使用之前还应对叉车如下工作装置进行逐项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7.17.1.门架不得有变形和焊缝脱焊现象,内外门架的滚动间隙应调整合理,不得大于1.5mm,滚轮转动应灵活,滚轮及轴应无裂纹、缺陷.轮槽磨损量不得大于原尺度的10%;6.17.2.两根起重链条张紧度应均匀,不得扭曲变形,端部连接牢靠链条的节距不得超出原长度的4%,否则应更换链条,链轮转动应灵活;6.17.3.货叉架不得有严重变形,焊缝脱焊现象,货叉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缝开焊现象货叉根角不得大于93度,厚度不得低于原尺寸的90%,左右货叉尖的高度差不得超过货叉水品段长度的3%,货叉定位应可靠,货叉挂钩的支承面定位面不得有明显缺陷,货叉与货叉架的配合间隙不应过大,且移动平顺;

1326.17.4.在额定载荷下lOmin门架自沉量不大于20mli1,倾角不大于0.5度,满载时起升速度不应低于标准值的一半;7.17.5.护顶架、挡货架须齐全有效;7.17.6.检查电气线路是否有搭铁,接头是否有松动现象,喇叭、转向灯、制动灯及各仪表工作是否正常。第六章.安全检查制度及安全工作落实一、安全审查方针1.总则1.1.安全审查表现了公司管理层对安全工作的重视,需要公司各个部门参与。1.2.安全审查能让公司负责人了解公司各个部门安全情况及员工安全意识.1.3.安全审查的目的在于找出不安全因素,并找出解决的方法.1.4.通过安全审查能让参与人员更熟悉公司EHS手册和政府法规中的安全规定及实施准则,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1.5.每月进行一次安全审查,并且每次审查应有审查报告。2.安全审查程序2.1.由管理人员确定审查方案,审计日期及部门,安排、确定审查小组成员,该小组成员必须包括公司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代表.审查时间一般在1小时左右.2.2.审查方案应能够改进安全现状,并且每年进行持续改进。如果方案已经很完善,继续保持,否则的话改进操作程序,并明确每个人的职责。2.3.审查结束后应分析审查报告,以便确定应该改进的安全问题,并了解员工的安全意识。2.4.应该定期进行岗上考核以便审查员工的实际操作及确定他们是否遵守了安全程序.被审查部门的负责人应该分析审计报告,并定期检查问题安全问题是否被纠正.二、本公司重点安全检查区域1.生产车间;2.研发实验室;3.库房.三、安全检查形式1.公司监察部每日安全检查;2.公司安全经理每日安全检查;

1331.各部门内安全员每日安全检查;2.值班人员每日安全检查;3.门卫保安每日安全检查;4.公司安全委员会定期安全检查;5.公司电工、设备管理人员定期对公司的电器设备做专业性安全检查;6.根据季节特点(如夏季;冬季,节假日等)监察部组织进行安全检查;7.综合性安全检查由公司副总级领导、监察部人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安全大检查;8.各部门内安全员每周消防器材安全检查;9.监察部每月消防器材安全检查;10.安全管理通知单;11.每月安全隐患调查与落实反馈.四、具体实施细则1.车间1.1.车间主任是车间的安全负责人,负责正常生产期间车间的安全管理工作;1.2.车间主任可随时对车间的生产安全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1.3.班组长负责本班在岗期间的安全管理任务,要认真履行班组长安全职责,在岗期间要认真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1.4.交班时要向接班班长交接清楚有关安全注意事项;1.5.QA监察员负责正常生产期间的安全监察任务,对生产期间出现的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人或事有权阻止并向上级反映以便及时处理.2.实验室2.1.实验室主管是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可随时对实验室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2.2.实验室安全员负责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事务,要认真履行实验室安全员的职责;2.3.在岗期间要认真做好每日安全检查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本部门解决不了的要及时上报;

1341.4.QA监察员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监察任务,对违反安全管理的任何人或事有权阻止和及时上报。3.库房3.1.库房主管是库房的安全责任人,负责库房安全管理工作,可随时对库房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和抽查;3.2.设立安全员负责对库房的安全检查任务,库房安全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对库房进行每日安全检查工作,以确保库房的安全;3.3.认真填写安全检查表,发现隐患要及时上报解决;2.4.QA监察员负责库房的安全监察任务,对工作中发现的有关违反安全管理人或事有权阻止和上报解决。4.其他安全检查4.1.公司安全部门组织每周两次对公司所有消防安全设施,各部门各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一次检查和汇总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向上级主管汇报;4.2.公司的电工和设备负责人对各部门的电器设备,线路以及生产设备等进行每日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并做好相关检查记录;4.3.公司安全部门将根据公司科研生产的需要定期与其他专业安全检查单位联系于公司进行专业安全检查;4.4.公司安全部门在每年夏季,冬季,以及节假日放假之前都要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如夏季防暑降温,冬季注意保暖以及放假前对公司一些不安全因素的排除;3.5.公司每年组织一次由公司主管安全领导和安全部,以及各部门安全责任人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并进行总结考评和评比.五、安全会议1.公司副总定期组织召开安全例会.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召开周期;2.会议参与人为公司监察部、安全经理、各部门安全员;3.会议主要商讨内容:3.1.上次安全例会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1353.2.《安全生产隐患问题调查》中员工提出的问题;3.3.各部门安全员巡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3.4.监察部发现的各部门的安全隐患问题;3.5.需要各部门安全员回到本部门后传达的问题.六、调查报告/安全简报1.公司一旦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或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需于24小时内上报公司副总级领导;2.调查报告/安全简报将对安全事故过程进行分析、调查,并做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及整改落实计划;3.被列入《调查报告/安全简报)给与全公司公告。七、奖惩通告公司会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或对公司做出特殊贡献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嘉奖.同时,也会对在工作中违反公司相关规定,或工作出现严重错误的员工进行一定程度的责罚.奖惩结果会以〈奖惩通告》的形式,定期给予全公司公告。公司每期将对全部奖惩内容进行汇总,奖惩结果将作为试用期员工转正、员工技术/管理级别及年终奖的评定参考依据之一.八、安全整改1.监察部每天对全公司各个部门进行安全隐患日巡查;2.巡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记录在案;3.由该部门负责人确定每项需整改工作的落实人和落实时间;4.监察部将每周对此安全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做一次跟踪检查直至落实.九、安全管理通知单1.此单使用范围:各部门安全员(只限于本部门使用)、监察部人员、安全经理;2.此单一式三份,一份通知对象/当事人保留,一份部门负责人保留,一份安全经理保留,并每周汇总上报公司副/总经理一次;3.通知对象/当事人在接到此单后,须在规定完成时间内完成;4.部门负责人接到此单后,须对通知对象/当事人进行监督管理,若存在通知对象/当事人未认真执行、未按时完成情况,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对通知对象/当事人和其部门负责人均给与相应处罚,严重者将给与严肃处理.注:违规操作处罚单中处罚金额将在通知对象/当事人当月工作

136奖金中体现.十、每月安全隐患调查与落实反馈1.公司员工每月会收到一份《安全生产隐患问题调查》空白表.员工可以使用此表提出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看到的或者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安全隐患、或者是有关各项规章制度执行的问题和建议等;2.公司将于每月的部门主管会议上就员工提出的各种典型问题和好的建议一一商讨并落实.对于被采纳的好的建议将给与一定的嘉奖;3.上报要求:上报之前请仔细阅读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切实有效的提出问题。对于多次上报但仍未落实的,请一定在前面注明“第几次上报”的字样,以便我们提高注意,更好的落实各项工作。第七章、事故应急处理措施1.总则1.1为保证企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性重大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制订本“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2.本《预案》为我公司特大事故应急工作的基本程序和依据;1.3.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公司范围内发生的下列特大事故的抢险求援工作:1.3.1.特大火灾事故;1.3.2.中毒事故;1.3.3.泄露;1.3.4.其他特大安全事故。1.4.任何部门和个人都有参加特大事故抢险救灾的义务;1.5.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实施,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2.组织指挥机构2.1.特大事故应急指挥机构.2.1.1.指挥领导小组:

1372.1.1.1.应急小组组长杨蕊.洪亮: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2.1.1.2.副组长田长海、范金林: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2.1.1.3.成员张蒂、张永军、各项目组长、高景利、李茹、董少奎、王克颖:2.1.1.3.1.安全保卫董少奎:负责、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2.1.1.3.2.医疗救护张蒂: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2.1.1.3.3.安全技术各项目组长:负责事故抢险处理时的有关技术指导等工作;以及事故调查工作;2.1.1.3.4.物资供应张永军: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2.1.1.3.5.环保安全张蒂: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监测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2.1.1.3.6.消防抢险李茹:担负抢险救灾灭火、洗消和抢救伤员任务;2.1.1.3.7.安全疏散高景利:负责人员疏散;2.1.1.3.8.通讯联络王克颖:负责抢险救灾时的信息传递,对外联系.2.2.特大事故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职责2.2.1.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2.2.2.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问题,及时对《预案》提出调整、修订和补充;2.2.3.根据事故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进行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2.2.4.协调做好稳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2.2.5.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1.2.6.适时发布公告,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公布于众;2.2.7.处理指挥部日常事务,办理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2.3.在抢险救灾过程中需要紧急调用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阻拦和拒绝;3.4.非抢险救灾人员或部门必须服从当应急指挥组织的指挥、调度,参加或者配合抢险救灾工作,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3.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3.1.特大事故发生后,必须做到:

1383.1.1.第一时间拨打110,119,120等报警中心以及相关报警电话;3.1.2.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严格保护事故现场;3.1.3.立即将所发生特大事故的情况,报告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区安委会办公室、区安监局、区监察局、区总工会和归口管理部门;3.1.4.紧急通讯联络3.1.4.1.紧急报警电话:110119120;3.1.4.2.区安委办(安监局)值班电话:25204600;3.1.4.3.天津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抢救中心电话一022-67992365;3.1.4.4.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热线——0532-3889090;3.2.特大事故发后所在部门的人员要积极配合应急救援工作;3.3.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作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简图,妥善保护现场重要痕迹、物证.3.4.特大事故快报应包括以下内容:3.4.1.事故单位的详细名称;3.4.2.事故单位的行业类型、经济类型、企业规模;3.4.3.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3.4.4.事故造成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3.4.5.事故的简要经过;3.4.6.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3.4.7.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2.4.8.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3.4.9.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4.抢险救灾责任组织应急行动4.1.在特大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机构应当按照处置突发事故的基本程序,迅速组织应急抢险救援工作:4.1.1.应急指挥机构及时启动实施相应事故应急预案,并随时将事故抢险情况报上级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4.1.2.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应当尽快恢复被损坏的道路、水电、通信等有关设施,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1394.1.3.安全保卫部门应加强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对肇事者等有关人员要采取监控措施,防止逃逸;4.1.4.应急医疗组织利用各种医疗设施,抢救伤员;及时提供救护所需药品;其他相关部门要做好抢救配合工作;4.1.5.后勤保障部门要保证抢险救灾物资供应和运输;4.1.6.事故发生后安全保卫部门要积极配合管理部门负责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和员工工作,维护社会稳定;4.1.7.其他有关部门及时介入做好善后处理工作;4.1.8.安全指挥机构要及时做好情况通报和上报工作.2.2.为使抢险救灾工作快速、有序、高效,与事故类别相对应的抢险救灾主要责任人,组织以及相关部门要紧密合作,协同救灾。5.应急处理响应工作程序5.1.特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指挥部应急处理响应工作程序:5.1.1.接到事故报告后,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小组应当立即组织有关人员核实灾情,并进入响应工作程序,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并通报有关部门位进行救援、抢险和处理;5.1.2.应急小组成员应立即停止各类会议或其他活动,马上进入响应工作程序的实施,通知各个紧急响应小组,协调做好救援、抢险和应急处理工作:5.1.2.1.目击者或肇事者报警,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向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报告;5.1.2.2.安全管理部门通知各应急组织成员;5.1.2.3.成立应急指挥部,各应急小组组长进入应急响应程序;及时到达工作现场;5.1.2.4.若现场有人员被困或受伤等,首先进行人员疏散或抢救。安全疏散小组负责现场人员的疏散以及其他部门人员疏散工作,医疗救护小组及时组织对伤员进行救助及转院工作,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情况;5.1.2.5.同时安全保卫组及时对事发现场进行交通管制,警戒,以及接警,治安保卫工作.5.1.2.6.供应组及时提供各种抢险救灾或人员救助等过程中使用的救灾物资;5.1.2.7.安全技术组:负责抢险救灾过程中的有关技术指导,确保抢险救灾的安全有效;5.1.2.8.环保安全组,负责事故抢险救灾过程中现场的环境检测等工作;5.1.2.9.通讯联络组:及时介入抢险救灾过程中,负责整个抢险救灾过程中的通讯联络等工作,确保抢险救灾中的信息准确及时;

1405.1.2.10.抢险救灾完毕,对整个事故现场做一详细检查,确保抢险的彻底性以防止有残余隐患引发二次事故;5.1.2.11.抢险救灾完毕,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进行详细的调查上报上级有关部门;5.1.2.12.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各小组要听从指挥部的领导,严禁擅自行动;5.1.2.13.在抢险救灾过程中一定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各司其职,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确保事故抢险的顺利进行;5.1.2.14.公司其他部门及时介入抢险救灾,做好相关辅助工作;2.1.2.15.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进行总结,对相关责任人及肇事者进行相关处罚.3.应急处理方案6.1.溢出或泄漏处理应急预案:在进行危险化学品泄露等事故时抢险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掩护。6.2.火灾事故:6.2.1.应急指挥组织接到报警后,应以最快速度赶赴火灾地点,火灾现场由火场指挥部统一指挥;6.2.2.坚持“救火先救人”的原则,如发现火场有人员未撤离或伤亡人员时要及时组织人员从安全通道疏散撤离或抢救;6.2.3.根据不同类型火灾,正确选择扑救路线,控制火势蔓延,防止事态扩大;6.2.4.对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掌握基本的灭火方法,不可盲目行动,特殊化学品的火灾扑救应注意以下事项。6.3.急性中毒事故6.3.1.应急指挥组织接到急性中毒报告后,首先应及时根据中毒症状及特点,迅速组织急救人员开展抢救工作,必须遵循“先救命后疗伤”的原则;6.3.2.迅速查清中毒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态扩大;6.3.3.救护者要做好个人防护;6.3.4.切断毒物来源;6.3.5.迅速将中毒者脱离危险区域;6.3.6.采取正确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护;6.3.7.尽快将患者送往最近医院治疗;

1416.4.特大事故发生初期,事故单位或现场人员应积极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进行全方位的救援、抢险和处理,排除险情和抢救人员、财产,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7.5.特大事故发生后,事故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抢救,不得在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7.应急照明系统7.1在所有有人工照明系统的地方需有应急照明系统。7.2在所有的人群较集中地点、消防栓所在房间、配电室、生产车间及其它可能会因断电造成严重伤害的地方应有应急照明系统.7.3照明系统包括所有的应急出口灯及其它能保证安全撤离事故区域的照明设施。7.4应急照明系统应按照以下方式设计及安装:8.4.1任何一个单元坏掉后(例如灯炮故障)不会造成全部的系统瘫痪.7.4.2断电时,应急照明系统应能立即自动启动,且能在照明系统恢复后,立即自动关闭,应急照明系统的电源(照明控制台或回路)应与正常的照明系统相同.7.5应急照明系统的检测:7.5.1公司机修、电气人员,每月应对所有的应急照明系统进行性能检测.7.5.2每年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公司所有的消防器材、应急系统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报告上报政府消防管理部门备案.8.应急处理奖惩7.1.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各级领导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分析总结,按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查处有关责任人,并认真吸取教训,及时进行整改;7.2.对在突发事故的抢救、指挥、信息报送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和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7.3.对在发生突发事故时迟报、漏报、瞒报等造成重大损失的人员;在处理突发事故中玩忽职守、不听从指挥、不认真负责或临阵逃脱的人员;危害抢险救灾工作的人员,应由安全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9.附则9.1.本《预案》所称的特大事故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人为过失或自然因素影响造成对人员和经济造成重大损伤的事故;9.2.处置特大事故工作和平常演练所需的有关经费,由公司安全部门提出申请,并安排;9.3.本公司各个责任人和组织要认真履行职责;9.4.本《预案》由公司安全部门解释.

142附件一、凯莱英医药化学(天津)有限公司危险目标分布图

143附件二、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结构框图总指挥:杨蕊、洪亮副总指挥:范金林副总指挥:田长海消防抢救于立慧医疗救护安庆华物资供应张永军通讯联络徐向科安全保卫董少奎安全技术各项目组长安全疏散朱凤军环保安全张蒂附件三、安全事故应急程序图

144|消防安仝姐|工阡立安金ItlI下,安今M*lqllT火灾;ta中专其他抢险救灾事故调查报告附件四、危险化学品的泄漏应急处理1.泄漏处理注意事项:1.1.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1.2.如果泄漏物化学品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扑灭任何明火及任何其它形式的热源和火源,以降低发生火灾爆炸危险性;1.3.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1.4.应从上风、上坡处接近现场,严禁盲目进入;1.5.泄漏事故控制一般分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置两部分.2.泄漏源控制2.1.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停止作业或通过采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方法;2.2.容器发生泄漏后,应采取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对整个应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能否成功地进行堵漏取决于几个因素:接近泄漏点的危险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点处实际的或潜在的压力、泄漏物质的特性;2.3.泄漏被控制后,要及时将现场泄漏物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地面上泄漏物处置主要有以下方法:(如下文字可直接

145连接相关网址);2.4.如果化学品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上时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对于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2.5.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或者采用低温冷却来降低泄漏物的蒸发;2.6.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是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蒸汽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应疏通污水排放系统。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1.7.对于大型液体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或者用固化法处理泄漏物;2.8.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含油污水系统处理。3.泄露处理方法3.1.吸附法3.1.1.使用天然产品如木纤维、玉米杆、稻草、木屑、树皮、花生皮等纤维素和橡胶组成,可以从水中除去油类和与油相似的有机物.3.2.中和法3.2.1.即酸和碱的相互反应.反应产物是水和盐,有时是二氧化碳气体;3.2.2.选用中和法处理泄露时必须控PH值最好控制在6~9之间;3.2.3.只有酸性有害物和碱性有害物才能用中和法处理.对于泄入水体的酸、碱或泄入水体后能生成酸、碱的物质,也可考虑用中和法处理.对于陆地泄漏物,如果反应能控制,常常用强酸、强碱中和,这样比较经济;对于水体泄漏物,建议使用弱酸、弱碱中和;3.2.4.常用的弱酸有醋酸、磷酸二氢钠,有时可用气态二氧化碳.磷酸二氢钠几乎能用于所有的碱泄漏,当氨泄入水中时,可以用气态二氧化碳处理;3.2.5.常用的强碱有碳酸氢钠水溶液、碳酸^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

1463.2.6.常用的弱碱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碳酸钙;3.2.7.注意事项3.2.7.1.碳酸氢钠是缓冲盐,即使过量,反应后的PH值只是8.3.碳酸钠溶于水后,碱性和氢氧化钠一样强,若过量,PH值可达11.4.碳酸钙与酸的反应速度虽然比钠盐慢,但因其不向环境加入任何毒性元素,反应后的最终PH总是低于9.4而被广泛采用;3.2.7.2.对于水体泄漏物,如果中和过程中可能产生金属离子,必须用沉淀剂清除。中和反应常常是剧烈的,由于放热和生成气体产生沸腾和飞溅,所以应急人员必须穿防酸碱工作服、戴防烟雾呼吸器。可以通过降低反应温度和稀释反应物来控制飞溅。如果非常弱的酸和非常弱的碱泄入水体,PH值能维持在6~9之间,建议不使用中和法处理;3.2.7.3.现场使用中和法处理泄漏物受下列因素限制3.2.7.3.1.泄漏物的量;3.2.7.3.2.中和反应的剧烈程度;3.2.7.3.3.反应生成潜在地有毒气体的可能性;3.2.7.3.4.溶液的最终PH值能否控制在要求范围内.3.2.8.水泥固化的优点是:有的泄漏物变成稳定形式后,由原来的有害变成了无害,可原地堆放不需进一步处理;3.2.9.水泥固化的缺点是:大多数固化过程需要大量水泥,必须有进入现场的通道,有的泄漏物变成稳定形式后仍然有害,必须运至废物处理场所进一步处理或在专用废弃场所掩埋;3.2.10.石灰固化:用石灰作固化剂时,加入石灰的同时需加入适量的细粒硬凝性材料如粉煤灰、研碎了的高炉炉渣或水泥窑灰等;3.2.11.用石灰作固化剂的优点是:石灰和硬凝性材料易得;2.2.12.用石灰作固化剂的缺点是:形成的大块产物需转移,石灰本身对皮肤和肺有腐蚀性。4.切断泄漏源能否成功地止住泄漏,取决于下列因素:4.1.接近泄漏源时可能发生的危险;

1474.2.泄漏孔的大小及形状;4.3.泄漏点处实际或可能产生的压力;2.4.有害物的物化特性和危险特性。5.小容器泄漏尽可能将泄漏部位转向上,移至安全区域再进行处置。通常可采取转移物料、钉木楔、注射密封胶等方法处理.5.1.木楔堵塞。用木锤将大小和形状合适的木楔钉入泄漏孔内塞住;3.2.密封胶堵塞。用注胶枪将合适的密封剂注入泄漏孔内塞住.4.大容器泄漏由于大容器不象小容器那样可以转移,所以处理起来就更困难.一般是边将物料转移至安全容器,边采取适当的方法堵漏.原则上用于小容器泄漏的堵漏方法皆可用,但堵漏人员面临的危险更大,需加倍小心。5.管路系统泄漏7.1.泄漏量小时,可采取钉木楔、卡管卡、注射密封胶堵漏;7.2.泄漏严重时,应关闭阀门或系统,切断泄漏源,然后修理或更换失效、损坏的部件。7.3.木楔堵漏法:管道产生孔洞式泄漏时,可用木锤钉入大小和形状合适的木楔堵住泄漏口,制住泄漏。7.4.管卡堵漏法:当管道破裂泄漏时,可先用汤布缠绕,然后再用一特制的管道卡卡住泄漏口.7.5.密封胶堵漏法:密封剂、法兰、夹具、注胶考可、注胶枪、块装接头、压力表、手动液压油泵。7.5.1.利用泄漏部位的外表面与夹具构成的密封空间,用注胶枪注入密封剂,制住泄漏.注射密封剂时,一般先从泄漏另一侧开始注射密封剂,最后正面注射,泄漏一旦停止,应终止注胶,以防密封剂被注入到管道中.管路系统的法兰、连接件、阀门、管道泄漏皆可用带压注射密封胶法堵漏.8.修筑围堤收容泄漏物修筑围堤是控制陆地上的液体泄漏物最常用的收容方法.常用的围堤有环形、直线型、V形等.通常根据泄漏物流动情况修筑围堤拦截泄漏物.如果泄漏发生在平地上,则在泄漏点的周围修筑环形堤.如果泄漏发生在斜坡上,则在泄漏物流动的下方修筑V

148形堤.利用围堤拦截泄漏物的关键除了泄漏物本身的特性外,就是确定修筑围堤的地点,这个点既要离泄漏点足够远,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在泄漏物到达前修好围堤,又要避免离泄漏点太远,使污染区域扩大,带来更大的损失。如果泄漏物是易燃物,操作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发生火灾.7.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气体或蒸气喷水雾可有效地降低大气中的水溶性有害气体和蒸气的浓度,是控制有害气体和蒸气最有效的方法.对于不溶于水的有害气体和蒸气,也可以喷水雾驱赶,保护泄漏区内人员和泄漏区域附近的居民免受有害蒸气的致命伤害.喷水雾还可用于冷却破裂的容器和冲洗泄漏污染区内的泄漏物。使用此法时,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为了避免污染水流入附近的河流、下水道,喷水雾的同时必须修筑围堤或挖掘沟槽收容产生的大量污水.污水必须予以处理或作适当处置.附件五、安全疏散指导1.应根据事故情况,建立警戒区域,并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处理无关人员紧急疏散,应注意以下几点:1.1.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1.2.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1.3.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1.4.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2.紧急疏散时应注意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附件六、火灾事故应急处理指导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学品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差异很大,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扑灭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此外,由于化学品本身及其燃烧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和腐蚀性,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灼伤。因此,扑救化学危险品火灾是一项极其重要又非常危险的工作.1.灭火注意事项扑救化学品火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1.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1.2.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2.3.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

1491.4.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2.灭火对策扑救初期火灾: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移动式灭火器、或现场其它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3.采取保护措施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可采取以下保护措施:3.1.对周围设施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3.2.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3.3.有的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这时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飘散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4.4.用毛毡、海草帘堵住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焰蔓延.5.火灾扑救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安全地控制火灾。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其它人员不可盲目行动,待消防队到达后,介绍物料介质,配合扑救。6.扑救压缩或液化气体火灾的基本对策压缩或液化气体总是被储存在不同的容器内,或通过管道输送.其中储存在较小钢瓶内的气体压力教高,受热或受火焰熏烤容易发生爆裂.气体泄漏后遇火源已形成稳定燃烧时,其发生爆炸或再次爆炸的危险性与可燃气体泄漏未燃时相比要小得多。遇压缩或液化气体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对策5.1.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5.2.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5.3.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5.4.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设法找到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的进出阀|11,

150火势就会自动熄灭;5.5.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5.6.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如果确认泄漏□非常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直到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5.7.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6.扑救易燃液体的基本对策易燃液体通常也是贮存在容器内或管道输送的.与气体不同的是,液体容器有的密闭,有的敞开,一般都是常压,只有反应锅(炉、釜)及输送管道内的液体压力教高.液体不管是否着火,如果发生泄漏或溢出,都将顺着地面(或水面)漂散流淌,而且,易燃液体还有比重和水溶性等涉及能否用水和普通泡沫扑救的问题以及危险性很大的沸溢和喷溅问题,因此,扑救易燃液体火灾往往也是一场艰难的战斗。遇易燃液体火灾,一般应采用以下基本对策.6.1.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压力及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飘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6.2.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熔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6.3.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小面积(一般50m2以内)液体火灾,一般可用雾状水扑灭.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1211,1301)灭火一般更有效。大面积液体火灾则必须根据其相对密度(比重)、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灭火。用干粉、卤代烷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氧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扑救,水能覆盖在液面上灭火。用泡沫也有效.干粉、卤代烷扑救,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醇类、酮类等),虽然从理论上讲能用水稀释扑救,但用此法要使液体闪点消失,水必须在溶液中占很大的比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

151体溢出流淌,而普通泡沫又会受到水溶性液体的破坏(如果普通泡沫强度加大,可以减弱火势),因此,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或卤代烷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也需用水冷却罐壁;6.4.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7.5.扑救原油和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如有条件,可采用取放水、搅拌等防止发生沸溢和喷溅的措施,在灭火同时必须注意计算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时间和观察是否有沸溢、喷溅的征兆。指挥员发现危险征兆时应迅即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扑救人员看到或听到统一撤退信号后,应立即撤至安全地带;8.6.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把火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时,对输送管道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是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其次再扑灭泄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与气体堵漏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不必点燃泄漏口的液体.7.扑救爆炸物品火灾的基本对策爆炸物品一般都有专门或临时的储存仓库。这类物品由于内部结构含有爆炸性基因,受摩擦、撞击、震动、高温等外界因素激发,极易发生爆炸,遇明火则更危险.遇爆炸物品火灾时,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对策7.1.迅速判断和查明再次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紧紧抓住爆炸后和再次发生爆炸之前的有利时机,采取一切可能措施,全力制止再次爆炸的发生;7.2.切忌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爆炸时的威力;7.3.如果有疏散可能,人身安全上确有可靠保障,应迅即组织力量及时疏散着火区域周围的爆炸物品,使着火区周围形成一个隔离带;7.4.扑救爆炸物品堆垛时,水流应采用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7.5.灭火人员应尽量利用现场现成的掩蔽体或尽量采用卧姿等低姿射水,尽可能地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消防车辆不要停靠离爆炸物品太近的水源;9.6.灭火人员发现有发生再次爆炸的危险时,应立即向现场指挥报告,现场指挥应迅即作出准确判断,确有发

152生再次爆炸征兆或危险时,应立即下达撤退命令.灭火人员看到或听到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至安全地带,来不及撤退时,应就地卧倒.8.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的基本对策8.1.遇湿易燃物品能与潮湿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可燃气体和热量,有时即使没有明火也能自动着火或爆炸,如金属钾、钠以及三乙基铝(液态)等.因此,这类物品有一定数量时,绝对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灭火器等湿性灭火剂扑救。这类物品的这一特殊性给其火灾时的扑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8.2.通常情况下,遇湿易燃物品由于其发生火灾时的灭火措施特殊,在储存时要求分库或隔离分堆单独储存,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往往很难完全做到,尤其是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更难以做到,如铝制品厂往往遍地积有铝粉。对包装坚固、封口严密、数量又少的遇湿易燃物品,在储存规定上允许同室分堆或同柜分格储存.这就给其火灾扑救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灭火人员在扑救中应谨慎处置。对遇湿易燃物品火灾一般采取以下基本对策.8.2.1.首先应了解清楚遇湿易燃物品的品名、数量、是否与其它物品混存、燃烧范围、火势蔓延途径;8.2.2.如果只有极少量(一般50g以内)遇湿易燃物品,则不管是否与其他物品混存,仍可用大量的水或泡沫扑救.水或泡沫刚接触着火点时,短时间内可能会使火势增大,但少量遇湿易燃物品燃尽后,火势很快就会熄灭或减少。8.2.3.如果遇湿易燃物品数量较多,且未与其他物品混存,则绝对禁止用水或泡沫、酸碱等湿性灭火剂扑救.遇湿易燃物品应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扑救,只有金属钾、钠、铝、镁等个别物品用二氧化碳、卤代烷无效。固体遇湿易燃物品应用水泥、干砂、干粉、硅藻土和蛭石等覆盖。水泥是扑救固体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比较容易得到的灭火剂。对遇湿易燃物品中的粉尘如镁粉、铝粉等,切忌喷射有压力的灭火剂,以防止将粉尘吹扬起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导致爆炸发生。8.2.4.如果有较多的遇湿易燃物品与其他物品混存,则应先查明是哪类物品着火,遇湿易燃物品的包装是否损坏.可先用开关水枪向着火点吊射少量的水进行试探,如未见火势明显增大,证明遇湿物品尚未着火,包装也未损坏,应立即用大量水或泡沫扑救,扑灭火势后立即组织力量将淋过水或仍在潮湿区域的遇湿易燃物品疏散到安全地带分散开来。如射水试探后火势明显增大,则证明遇湿易燃物品已经着火或包装已经损坏,应禁止用水、泡沫、酸碱

153灭火器扑救,若是液体应用干粉等灭火剂扑救,若是固体应用水泥、干砂等覆盖,如遇钾、钠、铝、镁轻金属发生火灾,最好用石墨粉、氯化钠以及专用的轻金属灭火剂扑救.8.2.5.如果其他物品火灾威胁到相邻的较多遇湿易燃物品,应先用油布或塑料膜等其他防水布将遇湿易燃物品遮盖好,然后再在上面盖上棉被并淋上水。如果遇湿易燃物品堆放处地势不太高,可在其周围用土筑一道防水堤。在用水或泡沫扑救火灾时,对相邻的遇湿易燃物品应留一定的力量监护.6.2.6.由于遇湿易燃物品性能特殊,又不能用常用的水和泡沫灭火剂扑救,从事这类物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的人员及消防人员平时应经常了解和熟悉其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9.扑救氧化剂和有机氧化物火灾的基本对策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从灭火角度讲是一个杂类,既有固体、液体,又有气体;即不象遇湿易燃物品一概不能用水和泡沫扑救,也不象易燃固体几乎可用水和泡沫扑救。有些氧化物本身不燃,但遇可燃物品或酸碱能着火和爆炸.有机过氧化物本身就能着火、爆炸,危险性特别大,扑救时要注意人员防护.不同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有的可用水(最好雾状水)和泡沫扑救,有的不能用水和泡沫,有的不能用二氧化碳扑救,酸碱灭火剂则几乎都不适用。因此,扑救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是一场复杂而又艰难的战斗.遇到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对策9.1.迅速查明着火或反应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以及其他燃烧物的品名、数量、主要危险性、燃烧范围、火势蔓延途径、能否用水或泡沫扑救,9.2.能用水或泡沫扑救时,应尽一切可能切断火势蔓延,使着火区孤立,限制燃烧范围,同时应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9.3.不能用水、泡沫、二氧化碳扑救时,应用干粉、或用水泥、干砂覆盖。用水泥、干砂覆盖应先从着火区域四周尤其是下风等火势主要蔓延方向覆盖起,形成孤立火势的隔离带,然后逐步向着火点进逼;7.4.由于大多数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遇酸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爆炸,如过氧化钠、过氧化钾、氯酸钾、高镒酸钾、过氧化二苯甲酰等.活泼金属过氧化物等一部分氧化剂也不能用水、泡沫和二氧化碳扑救,因此,专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这类物品的单位和场合不要配备酸碱灭火器,对泡沫和二氧化碳也应慎用.10.扑救毒害品、腐蚀品火灾的基本对策

154毒害品和腐蚀品对人体都有一定危害。毒害品主要经□或吸入蒸气或通过皮肤接触引起人体中毒的.腐蚀品是通过皮肤接触使人体形成化学灼伤.毒害品、腐蚀品有些本身能着火,有的本身并不着火,但与其他可燃物品接触后能着火.这类物品发生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对策.10.1.灭火人员必须穿防护服,佩戴防护面具。一般情况下采取全身防护即可,对有特殊要求的物品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考虑到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毒范围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绝式氧气或空气面具。为了在火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10.2.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限制燃烧范围。毒害品、腐蚀品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灭火人员在采取防护措施后,应立即投入寻找和抢救受伤、被困人员的工作.并努力限制燃烧范围;10.3.扑救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10.4.遇毒害品、腐蚀品容器泄漏,在扑灭火势后应采取堵漏措施.腐蚀品需用防腐材料堵漏;6.5.浓硫酸遇水能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沸腾飞溅,需特别注意防护.扑救浓硫酸与其他可燃物品接触发生的火灾,浓硫酸数量不多时,可用大量低压水快速扑救.如果浓硫酸量很大,应先用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等灭火,然后再把着火物品与浓硫酸分开.11.扑救易燃固体、易燃物品火灾的基本对策易燃固体、易燃物品一般都可用水或泡沫扑救,相对其他种类的化学危险物品而言是比较容易扑救的,只要控制住燃烧范围,逐步扑灭即可.但也有小数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的扑救方法比较特殊,11.1.易燃固体,受热发出易燃蒸气.火灾时可用雾状水、泡沫扑救并切断火势蔓延途径,但应注意,不能以为明火焰扑灭即已完成灭火工作,因为受热以后升华的易燃蒸气能在不知不觉中飘逸,在上层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尤其是在室内,易发生爆燃.因此,扑救这类物品火灾千万不能被假像所迷惑。在扑救过程中应不时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射雾状水,并用水浇灭燃烧区域及其周围的一切火源;11.2.黄磷是自燃点很低在空气中能很快氧化升温并自燃的自燃物品。遇黄磷火灾时,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对着火的黄磷应用低压水或雾状水扑救。高压直流水冲击能引起黄磷飞溅,导致灾害扩大.黄磷熔融液体流淌时应用泥土、砂袋等筑堤拦截并用雾状水冷却,对磷块和冷却后已固化的黄磷,应用钳子钳入贮水容器中•来不及钳时可先用砂土掩盖,但应作好标记,等火势扑灭后,再逐步集中到储水容器中;7.3.少数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不能用水和泡沫扑救,如三硫化二磷、铝粉、烷基铝、保险粉等,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处理.宜选用干砂和不用压力喷射的干粉扑救.

155附件七、危险化学品急性中毒急1.危险化学品急性中毒急救指导1.1.化学中毒现场急救黄金规则;1.2.抢救最危急的生命体征;1.3.处理眼和皮肤污染;2.4.查明化学物质的毒性;3.5.特殊处理或对症处理;4.6.化学中毒现场急救实战指南.2.强酸中毒的症状及急救2.1.强酸是一种腐蚀剂,包括硫酸、盐酸、硝酸和氢氟酸等无机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刺激性,经口服、皮肤接触、或经呼吸道吸入酸蒸汽,会引起呈界线明显的组织灼伤并酸中毒。强酸一旦进入人体,除灼伤外,还可使蛋白质与角质凝固,溶解或造成组织坏死以及肝、肾功能损害、体内酸碱平衡.2.2.〈临床表现〉2.2.1.经口腔误服强酸中毒者,立即感到口腔、咽部、肋骨和腹部剧烈的灼热性疼痛,并可见皮肤粘膜灼伤、坏死或溃疡,并有恶心、呕吐或吐出棕色或带血的腐烂粘膜症状。另外还有腹泻、口渴、吞咽吐困难、喉头水肿或痉挛,甚至窒息.口服中毒还可造成严重的消化道灼伤,引起剧痛、少尿、尿闭、消化道穿孔以及酸中毒及肝、肾功能的损害;2.2.2.接触性中毒者,各接触部位所受的损伤不同.眼部受到强酸的刺激和腐蚀后,可产生角膜浑浊穿孔、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口腔粘膜接触不同酸类腐蚀剂,可产生不同色的痂,如硝酸为黄色痂,盐酸呈灰色痂;2.2.3.酸雾吸入中毒可有呛咳、咯泡沫或血性痰,并可发生喉头水肿、痉挛、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紫结、窒息、肺炎及肺水肿等.吸入高浓度强酸烟雾,呼吸中枢可因反射性地受到抑制而发生“电击样”死亡;2.2.4.皮肤接触者,可有三度烧伤样病变表现,局部凝固性坏死、溃疡或结痂。2.3.急救处理2.3.1.皮肤灼伤时,立即脱掉衣物,用清水和石灰水冲洗,然后用生理盐水清洗,切忌用强

156碱液冲洗;2.3.2.眼部烧伤,即刻用清水冲洗.冲洗方法是用一盆清水,将面部放入水中,两眼睁大,头部在水中左右摇晃,如此反复换几次水冲洗,然后再以3%碳酸氢钠溶液清洗,之后滴入0.01硫酸阿托敏药水;1.3.2.口服强酸中毒者,应取仰卧位.可垫高患者足部,禁催吐、洗胃,禁用碳酸氢钠,以免引起穿孔.尽快口服镁乳60毫升或服生蛋清、牛奶、豆浆及植物油,以保护食道、胃粘膜。口服强的松10毫克,每日3次,共两周,以减轻中毒反应,减少纤维化,预防消化道瘢痕狭窄.3.强碱中毒如何紧急处理3.1.强碱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氧化钠、钾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锭等。以上物质与人体接触后,可迅速吸收组织内的水分,并与组织内蛋白质结合为可溶性胶样碱化蛋白盐,与脂肪结合成为肥皂,严重破坏组织结构和功能。轻者可造成组织损伤,严重的可使组织坏死。另外,强就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性;3.2.根据强碱误服、误触史及其后表现,有程度轻重之分如皮肤接触后,可致三度灼伤,轻则有红、肿、热、痛等一般炎症反应,重则可有局部充血、水肿、糜烂、视物不清、严重结膜及角膜损伤,甚至失明.口服中毒者,上消化道可严重灼伤,表现为剧痛、腹痛、呕吐、腹泻、出血、穿孔、脱水及休克,还可能引起肝、肾功能损害.经呼吸道吸入性中毒,可有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表现为剧烈咳嗽,严重者可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而窒息,并发感染肺炎、纵隔炎等;3.3.〈急救处理》3.3.1.口服中毒者,立即口服.1000-1500毫升清水,随后服用食醋300—500毫升,尔后服牛奶、豆浆、蛋清或200毫升植物油.严禁催吐、洗胃;3.3.2.中和强碱。要用弱酸,可口服0。05的醋酸液或食醋(因碳酸盐中毒时忌用),以免胃肠充气发生穿孔;3.3.3.皮肤灼伤者,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服,用清水反复冲洗身体,然后用0.005-0.01硼酸溶液清洗;2.3.4.对症处理主要为止痛,防止休克和窒息避免胃肠穿孔.4.亚硝酸盐中毒如何抢救4.1.口头医嘱:对于急性中毒事件,应先口头医嘱作常规处理,如吸氧、留取静脉通道、送检等,然后再了解病史、检查病人,建立病历,以赢得抢救时间.切忌按常规顺序慢慢问病史、书写病历,确诊后才开始作处理往往会延误时间;4.2.吸氧:食用腌制蔬菜、熟剩菜等易产生亚硝酸盐,

157有不法分子从工业用盐中提取的散装食盐更是亚硝酸盐的一大来源,亚硝酸盐是一种氧化剂,可使正常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而使组织缺氧.观察所见病人面色发青,口唇紫细,静脉血呈蓝紫色都是缺氧的表现,因此立即给予吸氧处理;4.3.美蓝(亚甲蓝)的应用:是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能还原高铁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输氧功能。用量以每公斤体重「2mg计算.同时高渗葡萄糖可提高血液渗透压,能增加解毒功能并有短暂利尿作用;4.4.对症处理:对于有心肺功能受影响的患者还应对症处理,如用呼吸兴奋剂,纠正心律失常药等;4.5.营养支持:病情平稳后,给予能量合剂、维C等支持疗法;4.6.洗胃:如果中毒时间短,还应及时予以洗胃处理;4.7.对大型抢救,医护人员首先要做到的一点是沉着冷静,切忌慌中出错。附:如何通过变性血红蛋白试验检测亚硝酸盐中毒4.7.1.取病人静脉血3-5毫升,血色呈蓝紫色;4.7.2.离心沉淀,血浆呈淡黄色,说明蓝紫色是细胞本身异常所致;4.7.3.摇匀后在氧气或空气中振摇15分钟,若恢复为鲜红色则表明原蓝紫色是低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所致;1.7.4.通过以上简单的试验,基本上可作出初步判断。5.氯化物中毒的急救处理5.1.氟化物是一类剧毒物,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氧化氢、氢化钠、氟化钾、氯化氟、氢化钙以及澳化氢等无机类和乙睛、丙睛、丙烯睛、正丁睛等有机类.含氟化物的食物如苦杏仁、木薯、枇杷仁、桃仁和樱桃仁等都含有策昔,经过分解可生成氢氨酸。误食过量含氟苔的果仁,或长时间处在生产氟化物的环境中,均可引起中毒。也有自杀或谋杀所引起的中毒;5.2.氟化物的中毒机理是氟化物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进入人体内,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酸的三价铁结合,从而抑制了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导致组织细胞生物氧化受阻,产生“细胞内窒息”,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全身各脏器组织缺氧;5.3.吸入高浓度氟化氢或吞服大量氟化物者,可在2—3分钟内呼吸停止,呈“电击样”死亡。一般中毒者,依据其临床表现可分成四期:5.3.1.前驱期:口服中毒者,口咽部有麻木、灼热感,可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昏、乏力、耳鸣、胸闷、大便紧迫感;吸入性中毒和接触性中毒者,可有眼、咽喉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两侧瞳孔先缩小后扩大,此后神志模糊、昏迷;

1585.3.2.呼吸困难期:出现胸闷、脉快、心悸、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瞳孔先缩小后扩大、视力和听力减退、呼吸困难、神志模糊、昏迷;5.3.3.惊厥期:此期以惊厥为特征,出现强直性和阵发性惊厥,甚至出现角弓反张、大小便失禁、出汗、血压下降、呼吸浅表和意识丧失;5.3.4.麻痹期:感觉和反射消失,抽搐停止,全身肌肉松弛;呼吸浅慢,最后呼吸、心跳停止.若能及时妥善抢救,可制止病情发展、病人有获救希望,半个小时未死者预后多良好.5.4.急救处理5.4.1.口服中毒者,可用1:2000高镒酸钾溶液洗胃,并刺激咽后壁诱导催吐洗胃;5.4.2.吸入中毒者,应立即撤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休息;5.4.3.用亚酸硝异戊酯1一2支击碎后倒入手帕,放在中毒者的口鼻前吸入,每2分钟一次,连用5—6次;5.4.4.对症抢救.发生循环、呼吸衰竭者给予强心剂、升压药,呼吸兴奋剂,吸氧,人工呼吸等;皮肤烧伤者,可用高镒酸钾溶液冲洗,然后用硫化铉溶液洗涤;1.4.5.经上述现场急救之后,应立即送医院救治,切不可延误.2.硫化氢中毒的急救常识6.1.硫化氢是一种无色而有臭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它是因粪便和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腐败而产生,或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在清理腌菜池、蓄粪池、酱油发酵池、沼气池、地窖,或疏通下水道、阴沟、隧道、矿井以及在某些化工生产过程中,有时因不慎吸入过多硫化氢而致急性中毒。也有偶然在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进入硫化氢浓度高、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发生急性中毒;6.2.硫化氢是一种强烈神经毒物,虽有恶臭,但极易使人嗅觉中毒而毫无觉察。这是因为硫化氢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二硫键起作用,影响细胞氧化过程,导致组织缺氧.它除使人眼、鼻、支气管遭受强烈刺激外,还使体内组织细胞因缺氧而窒息,造成脏器的广泛损害;6.3.临床表现6.3.1.眼粘膜刺激:双眼刺痛、流泪、畏光、结膜充血、灼热、视力模糊、角膜水肿等;6.3.2.神经症状:头痛、头晕、乏力、动作失调、烦躁、面部充血、共济失调、谑妄、抽搐、昏迷、脑水肿、四肢笫紫以及惊厥和意识模糊;

1596.3.3.呼吸道症状:流涕、咽痒、咽痛、咽干、皮肤粘膜青紫、胸闷、咳嗽剧烈、呼吸困难、有窒息感。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肺炎、喉头痉挛和呼吸麻痹;6.3.4.重度中毒症状: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肌炎、肝肾功能损害等.还有人可有神经衰弱和前庭器官功能障碍等后遗症;6.3.5.“电击样”中毒:部分患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贸然进入硫化氢浓度极高的环境中,如地窖、下水道等不通风的地方时,还未等上述症状出现,即可象遭受电击一样突然中毒死亡.6.4.急救处理6.4.1.立即将患者撤离现场,移至新鲜空气处,解开衣扣,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有条件的还应给予氧气吸入;7.4.2.有眼部损伤者,应尽快用清水反复冲洗,并给以抗生素眼青或眼药水点眼,或用醋酸可的松眼药水滴眼,每日数次,直至炎症好转;8.4.3.对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行人工呼吸;对休克者应让其取平卧位,头稍低;对昏迷者应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7.急性甲醇中毒急救知识7.1.甲醇又称木醇,是一种无色透明、易燃烧的液体,容易挥发,气味与乙醇相似,多用作化学助剂,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吸收而致中毒;7.2.甲醇在体内经醇脱氢及甲醛脱氢等作用,先氧化成甲醛,后氧化成甲酸。甲醛可使视网膜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并能损害视神经;甲酸盐可抑制视神经细胞内细色素氧化酶,造成视觉障碍;甲酸蓄积还可产生酸中毒.甲醇及其代谢产物使大脑皮质细胞机能紊乱,产生精神神经症状,并对肝、肾、肺均有损害,误服5—10毫升可致严重中毒,口服30毫升以上可致死亡;7.3.甲醇的中毒病因和途径,主要是误服甲醇或吸入甲醇蒸汽.假酒和劣质酒中含有高浓度的甲醇,饮用这类洒也可致中毒;7.4.甲醇中毒临床表现7.4.1.轻度中毒时,病人可呈醉酒状态,有头痛、头晕、乏力、兴奋、失眠、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等症状;7.4.2.中度中毒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可并发肝炎和胰腺炎,出现幻觉、幻视、视物模糊、四肢厥冷等症状;7.4.3.重度中毒者,可有面色苍白、发络、呼吸和脉搏加快、出冷汗、意识模糊、澹妄、昏迷、休克,最后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1607.4.4.甲醇中毒的突出症状是视神经的损害,如复视、畏光、眼球疼痛、瞳孔扩大、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视网膜炎、视网膜水肿、充血或出血、球后视神经炎,严重者可因视神经萎缩而导致失明.精神症状可有多疑、恐惧、狂躁、幻觉、淡漠、抑郁等。7.5.甲醇中毒急救处理7.5.1.口服中毒者,可用小苏打水或肥皂水灌服催吐,反复几次,彻底洗胃,并给予0.5硫酸镁60毫升导泻;7.5.2.吸入中毒者,应迅速撤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和兴奋剂;6.5.3.对症急救。对于昏迷、休克者应平卧、头稍低并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防止异物误入呼吸道引起窒息.要避免眼睛受光线照射,可以给患者戴上有色眼镜或眼罩,或用纱布遮盖双眼。8.急性苯中毒的急救处理8.1.苯是一种无色、有芳香味的碳氢化合物,透明、易挥发、易燃、易爆。苯的中毒原理为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吸入高浓度的苯蒸气以及大量苯液污染皮肤或误服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致死量约为10毫升.其毒性作用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另外对造血、呼吸系统也有损害。8.2.急性苯中毒临床表现8.2.1.轻度中毒者可有头痛、头晕、流泪、咽干、咳嗽、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步态不稳;皮肤、指甲及粘膜紫组、急性结膜炎、耳鸣、畏光、心悸以及面色苍白等症状。8.2.2.中度和重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嗜睡、反应迟钝、神志恍惚等外,还可能迅速昏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全身皮肤、粘膜紫络、呼吸增快、抽搐、肌肉震颤,有的患者还可出现躁动、欣快、澹妄及周围神经损害,甚至呼吸困难、休克。8.3.急救8.3.1.吸入中毒者,应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群处,保暖休息;8.3.2.口服中毒者应用0.005的活性炭悬液或0.02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催吐,然后服导泻和利尿药物,以加快体内毒物的排泄,减少毒物吸收;8.3.3.皮肤中毒者,应换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袜,用肥皂水和清水反复清洗皮肤和头发;7.3.4.有昏迷、抽搐患者,应及早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由专人护送医院救治.9.急性汞中毒的急救处理9.1.汞,俗称水银,是一种银白色的液体,在常温下易蒸发,温度越高蒸发越多.短时间内

161吸入大量汞蒸气或误服汞盐可发生急性中毒。汞进入人体后,可与酶蛋白的琉基结合,抑制多种酶的活力,阻碍细胞的正常代谢,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肾功能,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9.2.〈急性汞中毒临床表现〉9.2.1.急性口服汞中毒者,中毒后可迅速出现咽部肿痛、流涎、口渴、口有金属味、齿龈红肿、出血或有汞线、口腔粘膜充血、糜烂形成、腹痛、腹泻等症状,另外还伴有恶心、食欲不振、呕吐.严重的还呕血、便血,大便中有大量脱落的肠粘膜;9.2.2.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头晕、乏力、倦怠、嗜睡或兴奋、易激动、幻觉、表情淡漠、言语障碍、视力模糊.共济失调、肢体震颤,严重者还可出现抽搐、昏迷、惊厥而死亡;9.2.3.泌尿系统表现为浮肿、腰痛、血尿、少尿、蛋白尿、管型尿甚至闭尿,严重者还可能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9.2.4.其它症状可有心悸、胸闷、心律不齐、汞性皮炎、低血钾,甚至中毒性心肌损害。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缩小及听力减退和体温升高。9.3.〈急救处理〉9.3.1.口服汞中毒者,应及早用碳酸氢钠溶液或温水洗胃催吐,然后口服牛奶、蛋清或豆浆,以吸附毒物,需注意的是,切忌用盐水,否则,即有增加汞吸收的可能;9.3.2.吸入汞中毒者,应立即撤离现场,换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有条件的还应给氧吸入;6.3.3.有吞咽困难者,应当禁食,井口服绿豆汤、豆浆水、麻油三种物质混合的液体.注意口腔护理,对抽搐、昏迷者,应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第八章环境政策一、气体排放许可1.1.空气污染物:除水以外,释放的颗粒、灰尘、烟灰、蒸汽、烟雾或者他们的混合物.1.2.实际排放:在气体排放许可范围内,预期的最大日常排放量。1.3.阻止和减少空气污染释放的主要责任在于产生它们的人.空气污染要先通过擦洗、捕获、过滤或其他适合的方法除去而不是排放到大气中后再进行处理.1.4.所有的通风橱和释放污染空气的设备,无论释放量多少都要有一个政府环境部门颁发的书面许可或者免检许可。1.5.

162当许可证或者免检证中规定的空气污染的释放物发生改变或者相同的空气污染源其释放量增大以后,就需要将文件进行更改.联系环境保护部门.1.6.万一出现意外的污染释放到大气中,要立即通知公司EHS部门,并告知如下信息:化学试剂的名称或者CA登记号,释放量和原因。EHS部门决定是否有必要通知政府部门。二、废物管理和处理废物包括化学的、生物学的、有传染性的、放射性的、办公室废物、浪费、卫生的废物,扔弃金属,建材,玻璃器具类,和不能修补的仪器等.有关废物管理和处理政策如下:2.1.废物的储藏,安排和处理应该是在现场完成。2.2.将废物减到最小限度和进行再循环是最好的长期解决废物管理的方法。2.3.非危险的垃圾,如纸、木材、净化了玻璃器具类、以及建筑粗石由开发区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1.4.有害废物,如污染的玻璃、喷雾剂罐子、瓦斯、圆筒、电池、有毒的金属包括水银及其化合物、贵金属、以金属复盖鼓、石绵和化学药品污染的碎片需要特别处理和处理技术,由EHS部门统一安排处理。2.5.全部生产和实验垃圾,均必须倾倒如公司专门的工业垃圾回收垃圾箱,由EHS部门定期联系相关单位进行处理。第九章附录一、火灾事故1.蒸僧或浓缩有机溶剂时如发生着火,首先立即停止加热,关闭电源,用干粉灭火器或防火沙灭火;如果火情到无法控制时,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现场并拨打火警电话119及时报火警;2.生产表中使用非防爆电设备时如发生着火,首先迅速切断电源,用干粉灭火器或防火沙扑灭;不能用水灭火以防玻璃类仪器炸裂而引起更大的火灾;3.严禁使用电烤箱烘烤胶塞及胶管类物品。如烘箱发生着火时,首先立即切断电源,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不可用水灭火,以免导电造成更大伤害;4.使用遇水燃烧或爆炸的化学品时(如金属钾、钠、叔丁醇钠、正丁基理、氢化铝锂等)如发生着火,速用干粉灭火器或防火沙灭火。火情无法控制时,在场人员要迅速撤离现场,来不及撤离现场的需找隐蔽处藏身,以减少人员伤亡的重大事故;5.淋浴器:用于酸碱及其他腐蚀性化学品溅于皮肤上,尤其是头部,及时开启由头至脚大量冲洗;

1631.干粉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沙袋:燃烧后的有机溶剂浮于水面会造成火势蔓延,因此有机物燃烧时不能用水扑灭;2.任何情况下,以人身安全为第一.对于任何无法控制的火情撤离现场是首要的;一、酸碱烧伤事故1.浓硫酸/硝酸溅在皮肤上:迅速用布擦净,再用5%的碳酸氢钠水溶液冲洗,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因稀硫酸的腐蚀性比浓硫酸更强,会增加烧伤程度,因此皮肤上溅上浓硫酸时切不可直接用清水冲洗;2.强碱溅于皮肤上:迅速用纸或布擦掉,然后用大量水冲洗,再用5%硼酸水溶液洗涤.注意碱灼伤很难愈合,必须非常小心避免发生;3.烫伤:轻伤涂以玉树油或鞅酸油膏,重伤涂以烫伤油膏后送医院就医;4.割伤:取出伤口中的玻璃或固体物,用蒸僮水洗后涂上红药水,用绷带扎住或敷上创口贴药膏,大伤口则应按紧血管以防止大量出血,送医院治疗;5.澳素沾于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洗,再用酒精擦至无溪液存在为止,然后涂上甘油或烫伤油膏.二、实验室反应喷料1.化学反应过程中一旦发生喷料事故,首要原则是保证自身和他人的人身安全;2.实验室内一旦发生喷料事故,操作人员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迅速拉下通风橱门,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迅速停止加料,切断热源和水源(拔掉插头、关闭阀门)后,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切记不要关停搅拌,以防止物料受热不均,再次发生暴沸;3.待喷料结束,反应体系已经处于平稳状态后,要根据实际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反应物料的理化性质,具体分析再作出后处理解决方案;4.例如,所喷出物料为易挥发、有毒、有刺激性物质,则要将其封闭在通风橱内,等橱内气体浓度下降到安全值,人员做好相应防护措施后,再进入现场清理;5.如喷料过程中伴随突发火情,应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按照《火灾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组织扑救.一旦情况无法控制,全体人员应迅速撤离现.三、夏季化学品过敏防范

164夏季随着温度的提高,空气中易挥发化学品浓度增加,加之着装单薄,汗腺扩张,极易引起化学品过敏,因此公司特别提醒全体科研生产人员:请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妥善做好个人劳动保护,杜绝任何过敏现象:1.每日工作后,务必确保工作服、工作鞋及手套的清洁和卫生,并建议及时更换和清洗.在工作中,绝对禁止随意将袖口或裤脚挽起,避免皮肤在暴露情况下过敏;2.严禁使用严重被污染的手套,建议每日及时更换或清洁手套,避免因夏季皮肤汗腺扩张,造成化学品渗透过敏;3.特别注意双手的清洁,注意及时、随时洗手。确保使用干净毛巾,严禁使用衣角擦手或擦汗;4.特别注意工作结束后或就餐前要充分洗净身体的暴露部位,极易接触化学品的部位.工作服口袋里不装被污染的东西,如抹布、防护手套等;5.每日工作结束后,建议及时冲淋洗浴;6.随时确保工作服、工作鞋及手套的清洁,严禁穿戴较脏工作服/手套进行作业;7.为了您和他人的身体健康,请您自己遵守如上管理制度规定,否则如有违反,公司将同样给与严肃处罚.由于违规操作或违反上述中相关规定,出现皮肤刺激现象时,经查确属个人责任时,相关医药费及就诊费由员工承担50%。一、生产操作过程中避免各种喷料的控制方法1.喷料原因:1.1.体系反应中产生大量的气体;1.2.体系反应中温度过高,造成反应剧烈产生分解,伴有大量气体产生;1.3.浓缩溶剂时温度过高,使溶剂气化形成蒸汽压。2.控制方法:2.1.体系反应中产生大量的气体,为防止造成喷料,控制方法有两种:2.1.1.少量多次投料,控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量;2.1.2.降低反应温度,让反应中所产生的气体,逐渐释放出来.2.2.体系反应中反应温度过高,造成反应剧烈或产生分解,伴有大量气体产生,造成喷料,

165尤其是硝化反应,严重者可造成爆炸事故,此类反应的控制方法只有严格控制反应温度,特别是要求操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寸步不离,严格控制;3.浓缩溶剂时,温度过高,使溶剂气化形成蒸汽压造成喷料,其控制方法是按溶剂的沸点而定,无论是减压浓缩还是常压浓缩都是如此:3.1.小于100摄氏度沸点的溶剂浓缩时,反应釜夹套不能带压(指蒸汽压力),由于夹套带压加热温度超过100摄氏度,致体系爆沸,引发喷料。控制方法为不让夹套带压,即将尾气阀门全部打开,有蒸汽就从阀门排出,就不会使体系温度升高,另外控制进汽阀门,进汽量以能达到溶剂蒸出为止,这样有一旦有体系温度升高现象,就立即关闭进汽阀,切断热源,体系温度就会下降,就不会造成喷料;1.2.大于100摄氏度沸点的溶剂,在浓缩时要将釜的尾气阀门打开半圈,以蒸储水流出为宜,控制进汽阀门,保持釜夹套内0.5-lKg/cm2为宜,如发现蒸像过快,即可关闭进汽阀门,温度就不再上升而引发喷料;4.后处理时禁水物质冰解时与水反应分解而致喷料的控制方法:4.1.首先要求此类物质冰解时必须在反应釜内完成,不得用敞口容器进行冰解,将釜上玻璃管路上的放空口与真空相连,以便冰解时产生的气体即可进入碱吸收装置,以免污染环境;2.2.冰解时,物料投入量必须是少量多次,这样可控制物料分解时产生的气体不易引发喷料,如果一次性将物料投入,分解量很大,产生的气体就多,很容易造成喷料,此方面适用于三氯化磷体系、三氯氧磷体系、乙酰漠及乙酰氯体系的冰解;5.产品蒸用过程中,产物不稳定易加热聚合,至体系温度升高,爆沸或分解造成的喷料:5.1.蒸馆产品前,一定先要用小瓶蒸偏实验,看其结果,产物能否蒸干,有无聚合或分解现象。如产品能蒸完其无聚合和分解现象,可逐渐放量,分别用5L、10L、20L瓶蒸镭,杜绝一次就用20L瓶精偏,一旦有聚合或分解现象,就会造成事故和浪费产品;5.2.如果小试蒸像发现有聚合和分解现象,就用活性炭和硅胶将粗品吸附过滤一次,将其中的杂质除去,这样在蒸像中就可避免聚合和分解;5.3.如果活性炭与硅胶吸附完仍有聚合和分解,那只有考虑用重结晶的办法处理,就不要再选择蒸用

166方法;1.4.蒸馆过程中,还有一种原因造成聚合或分解的原因,就是真空度不够没有起到降低蒸像温度的作用,相反使体系温度升高,加热时间长,造成产物聚合和分解。2.减压蒸健的要求:6.1.整个蒸偏体系,不能漏真空,蒸僧时真空度必须达到-0.IMpa;6.2.真空泵与体系之间,必须加冷阱冷却,放止低沸点物料进入真空泵至真空度降低;6.3.要接水银压力计,可随时观察真空度变化,一旦有真空度降低要先停止加热,后检查,切不可边加热边检查,造成体系温度升高,引发喷料;6.4.蒸馆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随便离开现场,要随时掌握蒸储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6.5.无论是蒸偏还是生产操作中,发现异常要看清楚,想明白后,再处理,不能盲目处理,而起反作用.发现处理不了的要找有经验人员或班长处理,因为盲目处理会造可怕的事故.六、使用强腐蚀性化学品时做到不泄漏的方法1.下列物品在运输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漠素、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二氯氧磷、氯化亚碉、乙酰漠、乙酰氯2.运输上类化学品时,要先戴好个人防护,特别是眼镜、胶手套,搬运时不能磕碰、倾倒,要将桶盖拧紧,确认不洒漏的情况下再搬运,搬运时要格外小心,避免溅于身上;3.抽入反应釜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3.1.首先检查釜底出料阀门是否关闭至密闭状态,是否关严;3.2.接好真空后,再检查釜底阀是否漏真空,如果漏气要处理至不漏气为止,如果阀门因老化漏气,必须更换新阀门直至不漏为止;3.3.

167往釜内抽料时,塑料管与釜上接口一定要插牢,不能有松动,因真空给物料一个力,而且插入速度较快,当物料抽至与釜口连接处时内径变细,更加增大物料的撞击力,轻者有物料从接口处喷溅出来,溅于身体或面部造成伤害,重者因连接口松动不牢固,导致塑料管与连接处崩开,造成物料的喷溅、泄漏而出现人体烧伤事故,特别强调操作人员必须事先戴好防护用具,以防万一;3.4.澳素的使用一般都是抽入高位瓶内滴加使用,需要计量,抽料前要仔细检查高位瓶各法兰接口是否紧固,使用比重较大的物料,下口法兰必须更换新的法兰垫和螺栓,因旧的法兰垫已没有膨胀性,不能起到密封作用,旧螺栓因锈蚀不能拧动,必须更换新的,其他法兰□同样要处理,包括进料法兰,真空法兰和下口改动阀门,当一切准备无误后,请你再仔细检查一遍。如果漠素使用量较大,需要在釜内干燥时,一定要将釜下口与下口阀之间加一盲板,因为现在用的玻璃钢球阀特容易漏,所以必须要加盲板以保万无一失,如果不加盲板,一旦泄露,浪费物料不算,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澳素的干燥用浓硫酸于充分搅拌下,将澳素内的水份全部吸收,而起到干燥的作用,使用时要注意防护。在使用前一小时停搅拌,让溪素与浓硫酸有充分的分层时间,这样抽入的溪素不含硫酸。当时用澳素时,将澳素的抽料管插入干燥釜的最低点,才能接真空抽料,抽够数量时停真空,抽料管不动,让管内澳素自由流入釜中,切不可拔出抽料管,以防轮溅室内或操作人员的身上造成污染或烧伤.抽入高位瓶的溪素,要静止分层,让与抽入的浓硫酸充分分层约30分钟后再使用;3.5.三氯化磷、三氯氧磷、氯化亚飒、乙酰氯、乙酰澳等用高位瓶滴加之前,要检查各法兰口不漏的情况下再抽入高位瓶,检查时必须用扳手将各法兰口的螺栓拧紧.滴加用的细四氟管一定要接牢,用法兰卡于下口阀上,另一端与釜连接也要牢固,切不可大意,特别是细四氟管中间不能有接口,要整根的,有接口就容易发生泄漏,如果管子不够长必须换新管,决不能对付了事。七、对腐蚀性的生产项目在操作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的方法由于公司发展速度较快,不断开发新项目,以致我们生产的化学产品无论是从物化性质还是从毒理性质方面都无从查找,根本不知道产品的特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中,在保证生产的同时,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不能让自身受到伤害,要求我们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过敏和中毒不外乎两种形式:一是接触性过敏或中毒,二是吸入性过敏或中毒。为使自身不再受伤害,在生产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要求项目开发人员提供该产品的可能在某种方面对人有害及注意事项;2.在生产操作中,必须戴好防护用品,如:防毒口罩、胶手套、防护眼镜,请大家不要不在乎,不要无所谓,假如受到伤害,很可能是你一生的遗憾,或给你一生带来痛苦,请大家加强自身保护意识,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

1681.在生产中要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并上报该项目对人的不适现象,早发现早预防,不要等对人身造成伤害后再说,到那时为时已晚;2.在生产期间,工作服要勤换、勤洗,特别是在夏秋季节,天气炎热、衣服单薄和出汗问题,对造成接触性过敏或中毒的机会很大,请大家不要掉以轻心;3.在生产操作中,你的心情也是很重要的,无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的事情都要冷静沉着,不能急躁,不能慌乱,急躁和慌乱是你自身安全的最大敌人;4.在今后的工作中,请大家必须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只要做到这几点,在你的一生中才不会留下任何因为安全而产生的遗憾。七、生产中使用强腐蚀性化学品时保护环境的措施1.化工生产中,常见的污染环境的现象有以下几种:1.1.生产中体系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氯化氢、溪化氢、氨气、氯气、二氧化氮等;1.2.生产中造成泄漏,如:漠素、酸类、氯气、溪甲烷、氯化亚题、三氯氧磷、三氯化磷等;1.3.生产中后处理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如:氯化氢、溪、氨气等.2.防护措施:2.1.于生产中体系产生的气体,必须将所产生的气体经真空酸、碱吸收,不能让气体弥漫于生产区而造成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必要时,要加两套吸收装置交替使用;2.2.对于生产中的泄漏现象,生产人员在投料前,要认真检查各釜口是否严密,下口阀是否严密,高位瓶滴加装置是否严密,所用的塑料管路和四氟管路是否老化,发现有老化变脆的管路要及时更换新的,滴加管路和抽料管路中间不能有接头,与釜口连接的抽料管必须插牢,不能有松动现象,设备、容器、管路是否达到工艺要求,当一切准备妥当后,请再仔细检查一遍;2.3.生产中为防止泄漏要准备一下物品:2.3.1.使用澳素时,准备25L塑料桶,内装2/3体积的亚硫酸氢钠溶液;2.3.2.使用氯气、氯化亚碉、三氯化磷类时,准备5L塑料桶,内装氢氧化钠溶液以便吸收;2.3.3.使用氨气可用稀酸溶液吸收;2.3.4.后处理中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应在反应釜中处理,如:冰解,一

169旦产生气体可由真空吸收装置吸收,就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在处理对人体皮肤有刺激性易过敏的物料时要注意个人保护,千万不能不在意或无所谓,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1.4.想不出现安全事故,请大家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九、设备运转过程中出现阀门堵塞情况时的处理1.真空吸法1.1.前提:釜内物料温度必须是室温状态;1.2.操作:将反应釜的其它人孔、手孔封住,使反应釜处于密封后,打开真空,当真空度达到-0.08MPa时,打开下口阀门,利用真空将堵在下口阀门的物料吸出来,使阀门通开.(注:下口阀门一定是2个,以防止一个阀门关不严,而造成物料泄漏).2.水顶法2.1.前提:反应不怕水;2.2.操作:将下口阀连好自来水,用水的冲劲将下口阀门顶开;2.3.此法只适用于釜内物料已抽净,只是通开下口而已。3.倒吸物料法3.1.前提:无水反应,但高温无影响;3.2.操作:将体系静止,液体倒吸出来,看釜内固体物料的程度。拆下下口阀门,用敞口桶接收,釜夹套通蒸汽加热,使堵住在下口阀门的物料通过高温自己流下来.4.四氟棒通法4.1.前提:第一种方法无效,但物料怕水,又怕高温;4.2.操作:用四氟棒将下口阀门通开,使用四氟棒时,必须小心,避免将搪餐面划破。5.制备氯气、氯化氢气等有关参与有机化学反应的安全操作规范以及制备氯气、氯化氢气体时对于装置的要求十、废弃温度计的处理1.水银温度计意外破裂,水银洒出,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可借助于真空移液管,然后用薄铜片)收回水银;

1701.收回的水银用20%的三氯化铁溶液浸泡处理(三氯化铁溶液对汞具有乳化性能并能同时将汞转化为不容性化合物),浸泡时间约为一周,汞转化成橙黄色的氧化汞,之后将浸泡液作为废液集中处理;2.无法收回的水银,用硫磺粉末覆盖,2-3hr后收回硫磺粉末,同样用20%的三氯化铁溶液浸泡处理;3.不能用三氯化铁溶液消除金属(铅除外)表面的汞,因金属会被该溶液破坏;4.灰泥上、混凝土上或未涂油漆的木质表面上,用三氯化铁溶液处理后易形成黄色斑点,不宜用三氯化铁溶液处理洒在这些表面的汞;5.覆有瓷砖、漆布或涂有特别坚固油漆的表面,有汞洒落时,可小心洒上三氯化铁溶液,待其干后,用水洗去.6.废弃温度计棒中的水银完全除去后,可作玻璃棒或毛细管使用.完全去除水银的方法:温度计打碎后,先用玻璃切割器(如砂轮等)在水银球处小心刻上滑痕,用镜子等物在三氯化铁溶液中将水银球掰断,使水银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如果玻璃柱中有残余的水银柱,可将封闭端以同样的方法掰断,用吸耳球等将其吹入三氯化铁溶液中.7.处理过水银的三氯化铁溶液用专桶收集,专人负责管理。十一、实验室安全巡查要点1.通风橱及其辅助设施1.1《实验室权责一览表》相关信息未及时进行更换.1.2通风橱壁面、挡板、架子、挡风玻璃、两侧白钢板、管路开关、搅拌头、调速器、升降台、鼓泡有积尘及物料印迹;氮气管路老化。1.3真空1、真空2混用.1.4通风橱安全栓未使用或使用位置不当.1.5通风橱中暂存物料放于距离通风橱外侧边缘10cm内,通风橱下拉不及时.1.6实验台面、柜子、抽屉、各种管路接头脏乱,有积尘及物料印迹。1.7物料敞口;无标签或有多个标签;长期保存物料未标明存放日期;包装不规范;放置不安全;摆放杂乱.1.8通风橱下面柜子中存放强酸性、强腐蚀性物料(如漠素、三氯氧磷、三澳化磷等).2.中间台面

1712.1废酸、碱、渣、液未及时进行清理;倾倒无记录。2.2废酸、碱柜子、柜门、地面脏乱有物料;废液桶外壁有撒料痕迹。1.3水龙头开关、架子有物料印迹;水池周围区域有大量水迹.2.4向下水道中倾倒酸碱液、有机溶剂、物料、杂物(如毛细管、吸水纸等).2.5水池下有堆积物.2.6下班后水池中仍有玻璃仪器堆积。2.7物料盛放容器未预处理至基本无物料直接放于中间台面或水池中。2.8中间台面脏乱;玻璃仪器堆积;摆放化学品.2.9玻璃仪器架子有大量仪器堆积;有物料、洗衣粉印迹;脱漆严重未定期维护;仪器清洗不合格.2.10试剂瓶、展开剂瓶摆放杂乱;有灰尘,标签模糊.2.11真空保干器抽真空使用时外部未用布包好;存放位置不安全;干燥剂失效未更换;物料存放不符合要求(如:还原剂与氧化剂混放等)。2.12真空保干器中物料使用/存放未进行登记;未定期进行盘点.3.公共环境3.1工业垃圾与生活垃圾未分类丢弃.3.2粘有物料的破损仪器直接丢弃于垃圾桶中.3.3滤纸、称量纸、粘有物料的吸水纸直接丢弃于垃圾桶中。3.4垃圾桶周围地面、墙壁有纸屑、撒料印迹;垃圾桶中有物料(如将干燥剂倒入垃圾桶中).3.5地面、立式通风橱内物品杂乱、堆积.3.6吸水纸、称量纸、PH试纸、淀粉-KI试纸、点样毛细管、熔点管等废弃物随手乱扔.4.溶剂室、分析室4.1试剂瓶、展开剂瓶摆放杂乱;紫外灯、熔点仪、电子天平有积尘、洒料印迹。4.2溶剂室脏乱;溶剂桶标签不齐全;大量生产项目使用物料堆积.4.3新鲜溶剂/回收溶剂/三废盛放容器盖子未盖好.4.4混合溶剂回收未标明成分。4.5酸柜脏乱,大量酸类物料堆积;物料使用/存放未登记;未定期进行盘点;酸柜腐蚀严重未定期进行维护;5.电器设备5.1电器设备负责人有变动未及时进行更换。6.烘箱6.1烘箱表面有积尘、物料印迹。

1726.2烘箱使用中门未关闭;加热1和加热2同时开启。6.3玻璃仪器大量堆积;玻璃仪器带有真空脂烘干;四氟头未与磨口处分开或拧松;有活塞的仪器仪器与活塞没有棉线相连;仪器与活塞有棉线相连的仪器放置于最底层。6.4于烘箱中烘烤软胶制品(如胶塞、白胶管、乳胶管等)7.冰箱7.1冰箱外壁、拉手有积尘、物料印迹;冰箱内大量积霜;直接冻冰.7.2冰箱中物料杂乱、堆积;包装不符合要求(如固体物料只使用密封袋包装);标签不规范;放置不安全;物料存放未登记;未定期进行盘点.7.3冰箱中存放易挥发、易燃有机溶剂。8.旋转蒸发仪8.1旋蒸表面有积尘、物料印迹;未连接缓冲瓶;缓冲瓶未固定.8.2旋蒸使用后未将缓冲球、缓冲瓶、接收瓶内溶剂清理干净;窜料未及时清理.8.3使用旋蒸水浴锅化料.8.4旋蒸使用中水浴锅没有足够的水、水浴脏或使用自来水;冷凝水未打开;接收瓶中溶剂超过2/3;单口瓶与旋蒸之间没有卡子相连;单口瓶无标签或有多个标签。8.5冬季下班前,冷凝器中的循环水未排净。9.水泵9.1水泵使用时未加缓冲瓶.9.2使用时未及时换水,导致气味较大;蒸镭强酸性、强刺激性、强腐蚀物料未使用循环水(如三氯氧磷、氯化亚飒、酰氯等).9.3使用后未将水排净;放水水泵未及时推回原处.10.油泵10.1油泵有积尘、物料印迹,大量油污;冷阱、缓冲瓶脏。10.2油泵相关设施不齐全(如:真空表、吸收装置、冷阱、缓冲瓶);未安装尾气管;真空表未固定;真空表处于非正常使用状态(如:断层、气泡、使用中呈负压).10.3吸收装置失效未更换;倒吸未及时处理.10.4使用中冷阱外浴壶无足够的外浴液、冷却液;未将尾气排入通风橱.10.5使用后冷阱、缓冲瓶有残液未及时进行清理.11.办公区11.1办公区有白大褂、工作服、工作鞋堆积。11.2办公区桌面脏乱,文件、文件夹、文件架堆积;重要文件未放于文件柜中.12.基本安全规范

17312.1进入实验室装束不符合要求(如:未穿白大褂进入实验室;穿着短裙、拖鞋、凉鞋等进入实验室)。12.2劳保用品佩戴不及时,未做好个人防护(如:进入实验室未佩戴防护眼镜;接触化学品未配戴防护手套;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溢出时未佩戴防护面具等)。12.3防毒口罩保存不当(如:与化学品存在在一起或暴露于空气中)。12.4佩戴防护手套接触柜门、阀门、电器设备等。12.5实验操作未在通风橱中进行.7.6催化氢化、乙醛作溶剂及剧毒反应时未使用独立通风橱.12.7正丁基锂使用、存放不规范、不安全。12.8温度计使用、存放不安全(如:反应完毕未及时将温度计收好)。12.9人为原因导致温度计破损.12.10温度计破损未登记或隐瞒破损事实;破损未及时处理。12.11使用胶塞代替温度计套管或真空玻璃塞;100ml四口瓶使用胶塞固定温度计时,胶塞未缠四氟带。12.12进行剧毒反应未设置警示牌;参与剧毒反应的劳保用品未按规定清洗及处理。12.13所架仪器设备装置不符合要求(如:球冷与直冷混用;尾接管做通气头使用;冷凝器进出水管未绑铁丝;碱吸收装置未按规定安装;体系外未加保护装置;回流分水体系分水器未保持垂直等).12.14非压力反应、催化氢化和特殊指定的反应反应体系密闭.12.15反应时未安装有效的尾气吸收装置(如:能产生有毒、刺激性、易燃、易爆气体的反应),尾气吸收装置与体系之间未连接缓冲瓶.12.16反应结束后未及时拆卸仪器装置(如:蒸俺、精储装置等)。12.17加料未使用漏斗,存在撒料隐患。12.18反应瓶外壁及加料口有物料;物料泡、冒、滴、漏.12.19使用不匹配电热套加热但未填海沙.12.20单口瓶进行重结晶或其他加热操作时体积大于500ml;未不断摇动体系;放置不安全.12.21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时,漏斗下方未放置有效接收装置。12.22抽滤时体系与真空管路之间未连接缓冲瓶;缓冲瓶未固定;<500ml抽滤瓶使用中未进行固定.12.23反应进行中长时间离开实验台未将反应交于他人照看,导致反应出现异常未及时发现。12.24吹风机使用后未及时将插头拔下;于有敞口溶剂存放的通风橱中使用吹风机;吹风机放置不安全(如:放置于胶手套上或与大量溶剂同时存放).

17412.25物料烘干时,周围有溶剂类杂物。12.26未经项目组长审批擅自进行过夜反应.12.27非破坏反应、裂解反应未经项目组长同意未进行氮气保护.12.28进行过夜反应未登记。12.29灭火器周围有杂物;过期、挪用.12.30未履行值日生及实验室安全确认职责或履行职责未及时签字确认.12.31穿着工作服进入食堂.12.32随意放置杂物导致安全通道不畅通。12.33实验室中嬉戏、打闹、进行与工作无关的事情。13.实验记录13.1实验记录不及时、不完整、不真实/准确、不清楚、随意涂改.13.2当天没有绘制温度曲线图或温度曲线图没有贴到对应页上.13.3未按规定进行样品编号及送样分析.14.其他14.1无人员出入时,实验室的门未及时关闭.14.2维修通道有非维修工具、砸冰工具、气体钢瓶存放。14.3使用搪瓷保温桶做冰盐浴保温。14.4漏斗下□截去后剩余部分短于反应瓶磨口.14.5玻璃仪器破损未登记;破损仪器仍在使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