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刘培桐-考研知识点归纳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考研知识点归纳

ID:83040195

大小:90.19 KB

页数:49页

时间:2023-09-20

上传者:无敌小子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考研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考研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考研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考研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考研知识点归纳_第5页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考研知识点归纳_第6页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考研知识点归纳_第7页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考研知识点归纳_第8页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考研知识点归纳_第9页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考研知识点归纳_第10页
资源描述: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考研知识点归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学习--好资料《璟境阜概言命》知葡1幺然吉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聚落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3、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4,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5、环境保护: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称。6、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7、环境自净能力:当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因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物化和生化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逐渐自然降低的现象称为环境自净能力。二、简答1、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①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了解人类环境变化的过程、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环境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协调社会经②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③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为人类正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研究,发挥环境科学的社会功能,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常、健康的生活服务;④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2、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造福人民,促进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3、理论环境学的主要任务:运用有关的现代科学理论,总结利用和改造环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继承和发展有关的环境科学理论,以建立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科学方法论、环境质量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合理布局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利用联合企业及生产地域综合体组成的原理和方法、环境规划和环境区划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人类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最终的目的:建立一套调

1整和控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通过生产和消费活动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理论方法,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方向性和战略性的科学依据。4、论述20世纪50年代前后发生的8大公害事件对你有何启示.5.环境科学的发生和发展:I、环境科学初期发展阶段也称为多学科发展阶段:在各基础科学内部有关环境问题的研究逐渐走向独立发展的新阶段。它们分别用不同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属于多学科性的。特点:环境科学分支分别发展,环境科学还没有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统一体系。II环境科学向整体化发展阶段运用系统分析和系统组合的方法,对人类与环境系统进行全面的研究。特点:强调研究对象的整体性,把人类与环境系统看作是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第二章大气污染一、名词解释1、大气污染: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生成危害的现象。更多精品文档.学习一一好资料2、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CO、NOx、颗粒等。3、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硫酸、硫酸盐气溶胶、硝酸及硝酸盐气溶胶、臭氧、光化学氧化剂Ox,以及许多不同寿命的活性中间物(又称自由基4,气溶胶: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他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5、总悬浮颗粒(TSP):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流量在1.1一—1.7m3/min)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通常称总悬浮颗粒。6、飘尘: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质称为飘尘。其粒径主要是小于10um的微粒。7、降尘:降尘是指用降法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其直径一般大于30um。8、可吸入粒子(IP):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建议将粒径(<10um)的粒子定为可吸入粒子。9、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货物和烽类的大气,在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反应所产生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被称为光化学烟雾。10、干绝热递减率:干空气块或未饱和湿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通常取用单位高度为

2100m)所造成的温度下降数值称为干绝热递减率,以d表示。11、辐射逆温:在睛空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当风速较小(<3m/s)时,地面因强烈的有效辐射而很快冷却,近地面气层冷却最为强烈,较高的气层冷却较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的逆温层,称为辐射逆温。12、下沉逆温:又称压缩逆温。当高压区内某一层空气发生强度较大的气团下沉运动时,常可使原来稳定层结的空气层压缩成逆温层结若气层下沉距离很大,就可能使顶部增温后的气温高于底部增温后的气温,从而开成逆温层。14、平流逆温:由暖空气平流到冷地表面上而开成的逆温称为平流逆温。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15、湍流逆温:低层空气湍流混合形成的逆温称为湍流逆温。16、锋面逆温:在对流层中的冷空气团与暖空气团相遇时,暧空气团因其密度小就会爬到冷空气上面去,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称为锋面。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差较大,也可以出现逆温,称为锋面逆温。17、气压梯度力:单位质量的空气在气压场中受到的作用力,称为气压梯度力。可分解为垂直和水平方向两个分量。18、地转偏向力:大气在转动的地球上运动时,由于地球转动而产生的使运动偏离气压梯度方向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19、风速廓线:平均风速随高度变化的曲线称为风速廓线,其数学表达式称为风速廓线模式。20、城市热岛环流(城市风):由于城市温度经常比农村高(特别是夜间),气压比乡村低,所以可以形成一种从周围农村吹向城市市区的特殊的局地风,称为城市热岛环流或城市风。21、有界大气扩散:实际的污染物排放源多位于地面或接近地面的大气边界层内,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必然会受到地面的影响,这种大气扩散称为有界大气扩散。22、有效源高:是指从烟囱排放的烟云距地面的实际高度,它等于烟囱(或排放筒)本身的高度与烟气抬升高度之和。23、干式机械除尘装置:不用水或其他液体作润湿剂,仅利用重力、惯性力及离心力等沉降作用去除气体中的装置称为干式机械除尘装置。主要有重力沉降室、惯性力除尘器、离心力除尘器。24、湿式除尘装置:是使含尘气体与液体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尘粒的惯性碰撞及其他作用捕集尘粒或使增大的装置。应用的三种:喷雾式洗涤器、离心洗涤器、文丘里式洗涤器。2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是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的,规定出大气环境更多精品文档.

3学习——好资料中某些主要污染物的最高允许尝试。它是进行大气污染评价,制订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是进行大气环境管理的依据。26、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大气质量标准为目标,对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容许含量作出限制,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进行净化装置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环境管理部门的执法依据。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27、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是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种辅助规定。它是根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结合生产工艺特点、燃料、原料使用标准、净化装置选用标准、烟囱高度标准及卫生防护带等,为保证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而从某一方面作出的具体技术规定,目的是使生产、设计和管理人员易掌握和执行。28、警报标准:这是大气环境污染不致恶化或根据大气污染发展趋势,预防发生污染事故而规定的污染物含量的极限值。29、大气染污综合防治:从区域环境整体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的对策,充分考虑区域的环境特征,对影响大气质量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提出最优化对策和控制技术方案,以期达到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30.大气湍流:大气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大气湍流。31.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32.温度层结:气温沿垂直高度的分布,这种曲线称为气温沿高度分布曲线或温度层结曲线,简称温度层结。二、简答1、简述大气环境污染的特征。答:1.影响范围大,环境污染涉及的地区广、人口多,而且接触的污染人群复杂。2.作用时间长,接触者长时间不断地暴露在被污染的环境中,每天”I达24小时。3.污染物浓度低,情况复杂,往往产生复杂的联合作用。4.污染容易、治理难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2、大气主要污染源的类型有哪些?答:A根据污染物质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㈠天然污染源主要有:①火山喷发(SO、HS、CO、CO、HF及火山灰等颗粒物);②森林火灾(CO、CO、SO、22222NO,HC);

4③自然尘(风沙、土壤等);④森林植物释放(菇烯类碳氢化合物);⑤海浪飞2沫(颗粒物主要为硫酸盐和亚硫酸盐)。㈡人为污染源:①燃料燃烧(煤、石油、天然气);②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石油化工、金属冶炼);③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汽车、飞机、轮船);④农业活动排放(农药及化肥的使用)。B若按照污染源性状特点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两类。C若按排放物的空间分布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D按污染物排放的时间,可划分为连续源、间断源和瞬时源;E按污染物产生的类型,可划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3、大气污染物按污染物发生性质的分类答: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颗粒、二氧化硫、CO、NO等):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硫酸、硫酸盐气溶胶、硝X,以及许多不同寿命的活性中间物(又称自由O酸及硝酸盐气溶胶、臭氧、光化学氧化剂基)。4、大气污染物根据化学性质不同的分类答:⑴颗粒物及气溶胶,总悬浮颗粒物(TSP)、飘尘、降尘、可吸入(IP)o⑵硫氧化合物,SO]£要是指SO、SO⑶氮的氧化物,NO主要指NO、NO、NO,NO、33222«cNO、NO等。⑷碳氧化物,主要指CO和CO。⑸碳氢化合物(HC),甲烷和非甲24522烷燃。⑹卤素化合物,向代烙,其他含氯化合物、氟化物。⑺氧化剂,主要指PAN3和过氧化物等。⑻放射性物质。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5.飘尘的危害:飘尘粒径小,能被人直接吸入呼吸道内造成危害:又由于它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易将污染物带到很远的地方,导致污染范围扩大,同时在大气中还可为化学反应提供反应床。6.二氧化硫的危害:二氧化硫在大气中易被氧化形成三氧化硫,再与水分子结合生成硫酸分子,经过均相或非均相成核作用,形成硫酸气溶胶,并同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盐。硫酸和硫酸盐可以形成硫酸烟雾和酸性降水,造成较大危害。7.氮氧货物的天然源主要为生物源,包括哪些?答:①由生物机体腐烂形成的硝酸盐,经细菌作用产生的NO及随后缓慢氧化形成的NO;②生物源产生的氧化亚氮氧化形成NO;③有机体中氨基酸分解产生的氨经OHx2自由基氧化形成NOx»

55.大气中CO的来源?答:CO的人为源,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天然源包括:甲烷的转化(甲烷经OH自由基氧化形成CO)、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排放物的转化(菇烯经OH自由基氧化产生CO)、植物叶绿素的光解、森林火灾、火山喷发、农业废弃物焚烧。6.简述大气中CO的来源?答:1天然源:海洋脱气,大气圈与水圈具有强烈的交换2co的作用。2甲烷转化,甲烷在平流层与0H自由基反应最终被氧化成COo3动植22物呼吸4生物有机体腐败氧化5森林及农业废弃物作为燃料燃烧或腐败而自然氧化。人为源: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5.什么是大气污染的化学转化?答: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扩散、输送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影响+其他条件影响(阳光、温度、湿度、风速),污染物之间或污染物与空气原有组分之间进行化学反应形成新的二次污染物,这一反应过程称为大气污染的化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学转化。6.大气污染类型的分类答:I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划分:⑴还原型(煤炭型):主要是SO、CO,颗粒物等,2逆温下形成还原型烟雾。⑵氧化型(汽车尾气型):主要是CO、NOx、HC等一次污染物经阳光照射、光化学反应形成0、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3染物。II根据燃料性质或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⑴煤炭型:煤炭燃烧时放出的烟气、粉尘、S02等,一次污染物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硫酸盐类气溶胶等二次污染物。⑵石油型:汽车排气、石油冶炼等排放NO、0。⑶混合型:煤、石油等及工厂排放3X各种化学物质。⑷特殊型:特殊工业企业排放的特殊气体。7.比较氧化型与还原型大气污染在污染源、污染物、发生时间和地区等方面的差异(比较光化学烟雾型与伦敦烟雾型大气污染在污染源、污染物、发生时间和地区等方面的差异)项目还原(煤炭)氧化(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为主主要污染源工厂、家庭燃烧煤炭排放光化学反应、热反应热反应反应类型SO、CO、硫酸雾、硫酸盐类碳氢化合物、NOx、OPAN、322污染物质气溶醛、酮—1〜4℃、湿度85%以上,辐射24—32C、湿度70%以下,沉气象条件

6性逆温、静风降性逆、22m/s以下8、112月一月早晨9月份中午或午后阳光最强时发生时间简述还原型烟雾和氧化型烟雾的主要区别答案:(1)还原型(煤炭型):常发生在以使用煤炭和石油为燃料的地区。主要污染物是SO、CO和颗粒物。在低温、高湿度的阴天、风速很小,并伴有逆温存在的情况下,2更多精品文档.学习一一好资料一次性污染物在低空聚积,生成还原性烟雾。(2)氧化型(汽车尾气型):这种类型大多发生在以使用石油为燃料的地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气、燃油锅炉以及石油化工生产。主要的一次性污染物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这些大气污染物在阳光照射下能引起光化学反应,并生成二次性污染物——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等物质。由于它们具有强氧化性质,对人眼睛等粘膜能引起强烈刺激。5.光化学烟雾的特点:光化学烟雾呈蓝色,具有强氧化性,刺激人们眼睛,伤害植物叶子,能使橡胶开裂,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9、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化学转化10、光化学烟雾的反应过程、形成条件。11、风和湍流运动是如何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答:大气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大气湍流。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其他一切气象因素都是通过风和湍流的作用来影响扩散稀释的。湍流有极强的扩散能力,它比分子扩散快倍,但是在风场运动的主风方向上,由于平均风速比脉动风速大得多,所以在主导风方向上风的平流输送作用是主要的。风速越大,湍流越强,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就越快,污染物的浓度就越低。16、下图是高架源连续排放的烟云,写出烟云的名称及当时地面的污染状况-d>0,气温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翻卷形(波浪型);多出现于太阳光较强的晴朗中午,烟云扩散快,一般不会造成公害事件-d=0,锥形;烟云扩散较远,一般不会造成公害事件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d<-l烟囱出口处于逆温层中。扇形;烟云扩散较慢,如遇高大阻挡,则不易扩散下部是稳定的大气,上部是不稳定的大气。屋脊形(上升型);烟云向上扩散为主,地面污染较小d<-l-d>0,上部,-下部漫烟形(薰烟型);烟云向下扩散,容易造成公害事件21、简述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是产CHO光解生成为引发,导致。的生成;答:在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中,以NOx32转化的的快速转化;在NONO向NO生烟雾的主要成分,由于CH的存在,促使NO向2X2等二次过程中,自由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产生的最终光化学烟雾产物是醛类、O和PNA3和CH消失止。污染物,这种反应直到大气中NOxx22.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主要

7原因是什么?)如建筑、水泥路面等(答:①城市人口密集、工业集中,使得能耗水平高;②城市的覆盖物使低层空气变暖;③城市上空笼罩着一层白天吸收太阳辐射热,夜间放热缓慢,热容量大,,使地面有效辐射减弱。因此,使城市市区净热量收人比周围乡村多,故平均CO烟雾和2(特别是夜间),于是形成了所谓城市热岛。气温比周围乡村高B轴上的分布符合高斯分布(正态分布);y23.高斯模式的四点假设:A污染物浓度在、z在扩散过程中污染物质量守C源强是连续均匀的;D稳定的;在全部空间中风速是均匀的,恒的。24.要增加烟气上升高度,减轻地面烟气浓度应注意哪些?更多精品文档.学习一一好资料答:一是提高排烟温度,以减少和烟囱的热损失;提高排烟温度就会增加烟气的浮力;二是增加烟气的喷出速度,可以增加烟气上升的惯性力作用,但出口速度过大,会促进烟气与空气的混合,反而减少了浮升力作用;三是增加排出的烟气量,对惯性力和浮升力作用均有帮助。故可将分散的烟囱集合起来排放,以增加排放的烟气量。25.影响烟气抬升高度的因素:烟气本身的势力性质、动力性质以及气象条件和近地层下垫面的状况。26.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子有那些。答:㈠大气稳定度㈡风:风向、风速。它有输送作用和冲淡作用:㈢湍流:湍流的尺度和烟团尺度相仿时,有利于烟团的扩散㈣辐射和云:辐射增强,不稳定㈤天气形式:气团、气压。27.阐述如何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I全面规划、合理布局;II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川区域集中供暖、供热;IV改变燃料构成;V绿化造林;VI大气污染控制技术。28.简述防治酸雨的综合对策。答:I使用低硫燃料和改进燃烧装置:II烟道气脱硫脱氮;III控制汽车尾气排放;IV能源的转化及燃料的代换。大气温度层结的种类: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即>0,29.称为正常分布层结或递减层结;d气温直减率等于或近似等于于干绝热直减率,即=,称为中性层结;气温不随高度变,称为等温层结;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即=0,称为逆温。化,即<0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第三章水体环境

8一名词解释1.水体:水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的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与海洋。把水体当做完整的生态系统或综合自然体来看待,其中包括水中的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2.水体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3.工业废水:各种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包括工艺过程用水、冷却水、烟气洗涤水、设备、场地清洗水以及生产废液等。4.生活污水: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包括厨房、洗涤室、浴室等排出的污水和厕所排出的含粪便污水等。5.农业退水: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食品加工等过程中排出的污水和液态废物。6.生物污染物:城市生活污水、医院污水或污水处理厂排水排入地表后,引起病源微生物污染。7.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的现象。分为天然富营养化与人为富营养化。8.化学耗氧量(COD):又称化学需氧量。在规定条件下,使水样中能被氧化的物质氧化所需耗用氧化剂的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其值可粗略地表示水中有机物的含量,用以反映水体受污染的程度。9.生化需氧量(BOD):指在好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所需溶解氧的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10.BOD5:20℃培养5天的生物化学过程需要氧的量为指标(以mg/L为单位),记为BOD5。11.总有机碳量(TOC):水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中存在的全部碳量,是评价水体需氧有机物的一个综合指标。12.总需氧量(TOD):水体中的还原类物质被完全氧化时所需的氧量(水中有机物除有机碳外,另有H、S、N等元素)。13.赤潮/赤潮: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主要表现为浮游生物大量系列,因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则称为“赤潮”。14

9.湍流扩散:在河流水体的流湍流场中质点的各种状态(流速、压力、浓度等)的瞬时值相对于其平均值的随机脉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1.弥散作用:由空间各点湍流流速(或其他状态)的时平均值与流速时平均值的空间平均值的系统差别所产生的分散现象。2.保守物质:随着水流的运动而不断变换所处的空间位置,还由于分散作用不断向周围扩散而降低其初始浓度,但它不会因此而改变。如重金属、很多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尸e,决定电位系统:对于只有一个氧化一还原平衡的单体系,该平衡的电位就是体系的17.尸e应该介于其中各个单体系的电位之间,它的至于有多个氧化一还原平衡共存的混合体系,而且接近于含量较高的单体系的电位;如果某个单体系的含量比其他体系高得多,则其电位尸e,称为“决定电位"体系。几乎等于混合体系的18.生物富集作用:又称生物浓缩,生物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19.生物积累:生物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20.生物放大:指生态系统中,某中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21.水质标准:是指为了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控制水污染,在综合水体自然环境特征、控制水环境污染的技术水平及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所规定的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容许含量、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等的技术规范。22.水体自净:受污染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逐步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23.光化学降解:指土壤表面接受太阳辐射能和紫外线光谱等能流而引起农药的分解作用。二简答1.天然水中进行的物理、化学作用有哪些?答:1.固体物质的溶解和沉淀2.酸碱反应3.生物化学作用5.有机物的矿化作用6.固体物质与水中离子成分之间的交换反应7.水化学平衡体系中离子成分与气相间的平衡2.水体污染物的来源有哪些?答:工业废水:各种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包括工艺过程用水、冷却水、烟气洗涤水、设备、场地清洗水以及生产废液等。生活污水: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包

10括厨房、洗涤室、浴室等排出的污水和厕所排出的含粪便污水等。农业退水: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食品加工等过程中排出的污水和液态废物。3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有哪些表现?答:一是当水体中含量达到0.5mg/L时,水面上将浮起一层泡沫,不公破坏自然景观,而且影响着大气中的氧向水中溶解交换。水体中的洗涤剂>10mg/L时鱼类就难以生存,若达到45mg/L时,水稻生长就会受到严重危害,甚至死亡;二是洗涤剂中均含有以磷酸盐为主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的增净剂,因而体质的富营养化,使水体恶化变质。三是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会使水生动物的感官功能减退,甚至更丧失觅食或避开有毒物质的能力,也可使水生动物丧失生存本能。4.为什么说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衰老的一种表现?答: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严重时可使一部分水体区域完全变为腐化区,会引起水质污染、藻类、植物及水生物、鱼类衰亡甚至绝迹。这些现象可能周期性地交替出现,破坏水域的生态平衡,并且加速湖泊等水域的衰亡过程。5.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答:水体中有机物积累,①促进细菌类微生物的繁殖,一系列异养生物的食物链都会有所发展,水中耗氧量将大大增加;②藻类只是在水体表层能接受阳光的范围内生长,并排出氧气,在深层水中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出现耗氧,在夜间或阴天也将耗氧。藻类的死亡和沉淀都把有机物转入深层或底层的水中,那里将聚集大量待分解的有机物,但却没有足够的溶解氧供应,而变为厌氧分解状态,使大量的厌氧细菌繁殖起来;③无机氮的富集,开始是使硝化细菌繁殖,大量消耗溶解氧,在缺氧状态下又会转为反硝化过程。这样在底层建立起腐化污染状态,并逐步向表层发展。6.请简述重金属的毒性效应。答:重金属能被生物吸收,并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和酶等高分子物质结合,产生不可逆的变性,导致生理或代谢过程的障碍,或者与脱氧核糖核酸等相互作用而致突变。从化学结构来看,人体组织中的生理活性高分子拥有的主要官能团为一SH、一NH2、—COOH,—P04、一0H等,都可能与重金属元素本位生成稳定的络合物或螯合物,从而失去活性。7.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有哪些?答:①减少耗水量:通过技术改造,采用先进工艺;制定用水定额;压缩单位产品用水量;更多精品文档.学习一一好资料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史利用率;研究实现废水资源化,尽可能将污染物消灭在生产工艺过程中,达到最大限度消减排污量的目的;水的综合利用,从水中回收有用物质;②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治理;③调整工业布局,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起到发展经济、控制污染的目的;④加强水资源规划管理,规划前必须切实查清水资源总量及水质状况,采取相应的给水和污水处理措施。8.请简述废水处理的目的及处理方法。9.简述城市污水的三级处理。

11答:一级处理可由筛滤、重力沉淀和浮选等方法串联组成,除去废水中大部分的大颗粒物质,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二级处理常用生物法和絮凝法,除去一级处理后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物或低浓度的有机物。一般可达到农灌标准和废水排放标准。三级处理是除去难以分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处理方法有吸附、离子交换、化学法等。[1、一级处理(初级处理)一级处理的任务是去除废水中的达颗粒物质(粒径100um以上),可由筛滤、重力沉淀、浮选等物理方法串联而成。废水经一级处理后通常达不到排放标准,主要是悬浮物的去除(去除率达70〜80%)而对废水中的胶体和溶解性污染物的去除作用不大。2、二级处理二级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大幅度地去除废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物。常用的方法是生物法和絮凝法。(1)生物法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而微生物又以有机物合成自身并不断繁殖,使净化得以进行。(2)絮凝法通过加入絮凝剂,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发生凝聚,产生絮凝物,并发生吸附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吸附在一起,然后沉降而与水分离。常用的凝聚剂有硫酸铝、明矶、铁盐(硫酸铁、硫酸亚铁、氯化铁等)以及高分子凝聚剂。更多精品文档.学习一一好资料经过二级处理的水80〜90%的有机物被除去,BOD较低,一般可达到农灌标准和废水排放标准。数量不多时可排入自净能力较强的河流中,但水中还存留一定的悬浮物、生物不能降解的有机物、溶解性无机盐和N、P等,并含有病毒和细菌。因此不能作为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用水。3、三级处理三级处理又称为高级处理或深度处理,其任务是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它根据废水中的不同成份分别采取物理、化学等方法进行处理。经三级处理的废水能达到城市用水、工业用水和饮用水标准,但三级处理的处理费用很高。]10、简述水危机产生的原因。答:⑴自然条件影响⑵城市与工业区集中发展⑶水体的污染(4)用水浪费和盲目开采。三、填空1.根据湖水营养物质浓度、藻类所含叶绿素a的量、湖水透明度以及溶解氧等项指标来划分..,.水质营养状态。2.湖水的总氮和总磷浓度的比值在10:1—25:1的范围时,藻类生长与氮、磷浓度存在着直线相关关系。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

12第四章土壤环境-名词解译1.原生矿物:是直接来源于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作用的碎屑,其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未有改变。2.次生矿物: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生成的矿物,包括各种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和铝硅酸盐类矿物等统称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是土壤矿物质中最细小的部分(粒径<0.001mm)具有胶体特性,影响土壤许多物理化学特性。3.土壤质地(土壤的机械组成):自然界的土壤都是由很多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的,各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重量百分数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也叫做土壤质地。4.土壤结构:一般把土壤颗粒的空间排列方式及其稳定程度,孔隙的分布和结合的状况称为土壤的结构。5.土壤胶体:土壤中颗粒直径小于2微米或1微米,具有胶体性质的微粒。6.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具体地说,污染物质是指与人为活动有关的各种对人体和生物有害的物质,包括化学泻药、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病原菌等。7.土壤净化:是指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氧化一还原、络合一螯合作用及化学沉淀等作用而使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形态改变,难以被植物所吸收而暂时退出生物小循环,脱离食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物链或被排出土壤之外的过程。8.溶胶:胶体微粒分散在水中成为胶体溶液称为溶胶。凝胶:胶体微粒相互凝聚呈无定形的凝胶。凝聚作用:由溶胶凝聚成凝胶的作用。分

13散作用:由凝胶分散成溶胶的作用。1.环境背景值:是指环境中诸因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赋存形态。2.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内自然状态下未受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所引起的酸性和活性酸底。酸度大由土壤溶液中的H11.活性酸度:++3+水及]。土壤胶体所吸附的可交换性H小取决于溶液中的[HA1+总称为潜在酸度(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H解所产生二简答题1.土壤胶体包括哪些?胶体的性质有哪些?答:土壤胶体是指土壤中直径小于2微米或1微米,具有胶体性质的微粒。包括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质和生物活动的产物,直径在20-40nm之间)、无机胶体(粘土微粒)、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土壤..胶体的性质:(1)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物质的比表面越大,表面能也越大(每100g腐殖质胶体的交换容量平均约为2000mol)。(2)电荷性质。土壤胶体微粒具有双电层,微粒的内部称微粒核,一般带—一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引,而形成一个正离子层,即合称为双电层。(3)凝聚性和分散性。2.土壤的吸附与交换包括哪些?更多精品文档.学习一一好资料答:土壤的吸附作用:生物吸收(指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化学吸收;、机械吸收、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物理-吸收保蓄作用)…j-.—离子

14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阴离子交换。土壤酸碱性的来源及分类?3.有机物分解产土壤中的氢离子主要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答:氢氧根离子铝离子水解产生氢离子。生有机酸以及某些少数无机酸、碳酸钙以及胶料表面交换碳酸氢钠、主要来自土壤溶液中的碳酸钠、性钠,它能水解产生氢氧根离子。土壤酸度:活性酸度、潜在酸度、—交换酸、水解酸;土壤碱度性(pH5.0〜6.5),中性(pH<5.0),酸性:酸碱度分为五级强酸壤4,±……通常把交换性钠离子占。(pH7.5〜8.5),碱性强碱性(pH>8.5)(pH6.5~7.5),....一...交换量的百分数称为碱化度。土壤的氧化还原性大致分为无机体系和有机体系。无机体系中有:5.氧体系、铁体系、镒体系、硫体系、硫体系和氢体系。有机体系可以-包括土壤有机质主要是土壤腐殖质,包括胡敏酸、富里酸等。土壤有机6.糖类、木质素、有机氮、脂肪、蜡质、单宁、木栓质、质的化学组成:角质、有机磷、灰分等。还原作用因素有哪些?影响土壤氧化-7.⑵⑴土壤通气善,通气良好,电位升高;通气不良,电位下降;答:形成大量还原土壤有机质在嫌气投机倒把下分解,土壤有机质状况,下降;土壤无机物状况,一般还原性无劭性物质,在浸水条件下⑶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

15机物多,还原作用强,氧化性无机物多,氧化作用强。++2+2++NHCa、、8.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离子包括:K、NaMg、4+3+++2+2++称为盐基性MgNH、Na、、Ca及括H和Al、;其中K4离子。盐基饱和度=交换盐基离子总量(mol/100g土)/阳离子交换总)mol/100g土量(9.简述重金属元素的种类及其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2005年)10.土壤污染源有哪些?答:1.工业污染源,主要是工业三废,工业“三废”以废渣形式作为肥料放入农田,或用汗水灌溉等多种形式经长期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而造成污染;2.农业污染源,化学农药、除草剂等的使用,牲畜排出的废物;3.生物污染源,人粪尿、生活污水和被污染的河水均含致病的各种病原菌和寄生虫等;其他污染源:I自然状况:火山喷发、自然灾害等。II大气污染源:沉降物、非工业污染物。山含重金属或放射性元素矿床矿山附近的土壤:风化、分解。11.简述土壤污染的发生类型。答:(1)水体污染型(2)大气污染型(3)农业污染型(4)固体废弃物污染型12.简述土壤具有净化功能的原因。(2006年)答:1.由于土壤中含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对外界进入土壤中的各种物质都能分解转化。II

16.由于土壤中存在有复杂的有机和无机胶体体系,通过吸附、解吸、代换等过程,对外界进入土壤中的各种物质起着“蓄积作用”,使污染物发生形态变化;III。封是绿色植物生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长的基地,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起着转化和转移的作用。10.土壤污染物质的种类有哪些?答:(1)有机物类,主要是化学农药、除草剂等(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工业“三废”中的酚、油类、多氯联苯、苯并花等;(2)重金属污染物,包括汞、镉、铅、铜、锌、铝、银、碑等;(3)放射性物质,元素如钠、锢等;(4)化学肥料,氮类和磷类化学肥料;(5)致病的微生物,源于人粪便及用于灌溉的污水,如肠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肠寄生虫(蠕虫)、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等。11.土壤中重金属一种存在形态:水溶态的、弱代换剂可代换的、强代换剂可提取的、次生矿物中的、原生矿物中的。12.简述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的调查研究方法。答:(一)平均值加标准差法,即在一定区域内的土壤中用重金属元素自然含量的平均值加二倍或三倍标准差的方法。(二)差异检验法,即用表、底土层间的化学元素含量的差异显著性去判别。(三)富集系数法,利用含量较高的抗风化物质TiO或A10作为指示矿物。富322集系数=[土壤中元素含量/土壤中TiO含量]/[岩石中元素含量/岩石中2TiO含量];(四)元素相关分析法。216.请简述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污染特征。答:(1)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一般不易随水移动,不能为微生物分解,而在土壤中累积。(2)甚至有的可能转化成毒性更强的化合物(如甲基化合物),它可以通过植物吸收在植物体内富集转化,对人类带来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

17潜在的危害。(3)各种重金属化学性质不同,而造成的污染危害也不相同;(4)植物对各种重金属的需求有很大差别,有些是植物生长发育并不需要且对人体直接危害明显(Hg、Cd、Pb)等,有些微量元素是必需的;(5)不同类的重金属污染对作物生长危害不同;(6)其危害作用还与它们的存在形态有关。17.简述土壤中汞的存在形态及影响汞迁移转化的因素。(2007年)答:土壤中汞的存在形成有离子吸附和共价吸附的汞、可溶性汞(HgC12)、难溶性汞(HgHPO4>HgCO3及HgS)。影响汞迁移转化的因素主要有:⑴吸附剂的种类:土壤中的腐殖质胶体和无机胶体对汞有很强的吸附力。pH等于7时,无机胶体对汞的吸附量最大;有机胶体在pH值较较低时,能达到最大的吸附量。非离子态汞也可被胶体吸附;当溶液中有氯离子存在时,可显著减弱对二价汞离子的吸附;⑵氧化还原状况⑶植物对汞的吸收和累积:土壤中汞及其化合物可通过离子交换与植物的根蛋白进行结合,发生凝固反应。18.试以碑为例说明土壤中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的来源、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过程。(20分)答:来源:①自然界的土壤中的微量重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原生岩石。原生岩石中重金属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决定着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组成特征。②人类大规模的地球活动;③金属矿物加工的产物和尾矿部分地进入到土壤中;④每年以肥料形式向土壤中施入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中也含有微量重金属元素。土壤中碑的形态可分为水溶性碑、交换性碑和难溶性碑三种。碑在土壤溶液中迁移过程中可与其他组分发更多精品文档.

18学习——好资料生一系列反应:(1)与碱金属化合,可生成亚珅酸盐,碑与重金属化合也可形成亚碑酸盐类。除碱金属与碑反应生成的亚碑酸盐如Na3AsO3溶解度较大,易于迁移外,其余的亚碑酸盐类溶解度均较小,限制了碑在溶液中的迁移。(2)土壤中的碑大部分为胶体所吸附,或与有机物络合、螯合,或与土壤中的铁、铝、钙等结合形成难溶性化合物,或与铁、铝等氢氧化物形成共沉淀。(3)吸附于粘粒表面的交换性碑,可被植物吸收,而难溶性碑化物很难为作物吸收,并累积在土壤中。(4)土壤中各种形态的碑可发发生转化。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值以减少低价碑酸盐的形成,降低其活性可有效防止碎的污染及危害。17.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包括受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的影响,都能引起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存在形态的差异,从而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主要有:①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②土壤酸碱度③土壤胶体的吸附作用(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无机和有机胶体,对进入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具有明显的固定作用);④土壤中重金属的络合一螯合作用。(金属离子浓度高时,以吸附交换作用为主,而金属离子浓度低时,则以络合一螯合为主),(羟基与氯离子两无机配位体与重金属的络合作用是影响重金属难溶盐类溶解重要因素;土壤中腐殖质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具有与重金属离子牢固螯合的配位体,如氨基、亚氨基、酮基、羟基及硫酸等基团。)18.简述土壤中镉的存在形态及影响镉迁移转化的因素。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答:土壤中镉的存在形态分为水溶性镉和非水溶性镉。旱地土壤中多以

19CdCO(为主)、Cd3(PO4)和Cd(OH)形态存在(1)离子态CdCk2223cd(NO2)、CdCO和络合态如Cd(OH)呈水溶性的,易迁移,可被232植物吸收,而难溶性镉的化合物如镉沉淀物、胶体吸附态镉等为难溶性镉,不易迁移和为植物吸收。(2)土壤氧化还原条件和施磷肥;(3)作物对镉的吸收,随土壤pH值的增高而降低,(4)土壤中的有机物质能与镉螯合成螯合物,从而降低镉的有效性;(5)氧化还原电位也影响作物对镉的吸收,叫低或降为零,则有利于形成难溶性的硫化镉;2+2+2+2+2+等伴生离子的影响。CaMnPb)镉还受、Cu、、Fe、(6(年)21、简述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农药产生的不良后果。2009答:⑴有机氯农药不仅对害虫有杀伤毒害作用,同时对害虫的“天敌”及传粉昆虫等益虫益鸟也有杀伤作用,因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⑵长期使用同类型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因而增加了农药的用量和防治次数,也大大增加了防治费用和成本。⑶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使农药在环境中逐渐积累,尤其是在土壤环境中,产生了农药污染环境问题。22、请简述农药的主要类型。答:I按化学组成分为: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汞、有机碑、氨基甲酸酯类等;II按环境中存在的物理状态可分为:粉状、可溶性液体、挥发性液体等;III按作用方式分为:胃毒、触杀,熏蒸等。23、请简述主要农药的特点。答:(一)有机氯农药有机氯农药大部分是含有一个或几个苯环的氯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的衍生物,主要产品有DDT、

20六六六、艾氏剂、氯丹等。其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残留时间长,易溶于脂肪中,并在脂肪中蓄积,长期使用是千成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农药类型。由于这一特性,它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的作用,环境中的残留农药会进一步得到农集和扩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的有机氯农药能在肝、肾、心脏等组织中蓄积,特别是由于这类农药脂溶性大,所以在体内脂肪中的积极因素贮更突出。(二)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是含磷的有机化合物,有磷酸酯类酰胺类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或的也含硫、氮元素,大部分是一般有剧烈毒性,但易于分解,在环境中残留时间短,在动植物体内,因受酶的作用,磷酸酯进行分解不易蓄积。机理:破坏昆虫及哺乳类动物神经细胞分泌的乙酰胆碱,阻碍刺激的传送机能等生理作用,使之致死。有机磷农药具有烷基化用用,引起动物的致癌、致突变作用。按毒性大小分为剧毒类、中毒类、低毒类。(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具有苯基一N一烷基氨基甲酸酯的结构,具有抗胆碱酯酶作用,机理:对胆碱酯酶分子总体的弱可逆结合的抑制而引起中毒的。(四)除草剂(除莠剂)具有选择性,只能杀伤杂草,而不伤害作物。24、农药污染土壤的主要途径:(1)施用于田间的各种农药大部分落入土壤中,附着于植物体上的部分农药,也会因风吹雨淋落入土壤中;(2)使用浸种、拌种、毒谷等施药方式,或是将农药直接撒至土壤中,造成污染的积累。(3)近年来所采用的喷射方式,农药粘附在飘尘上,随气流扩散,随降雨落到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25、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残留的因素有哪些?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答:(1)化学农药性质的影响:农药本身的化学性质,如挥发性、溶解度、化学稳定性、剂型等,一般愈大、湿度大、含水量高,风速大则挥发作用愈强。

21(2)土壤性质的影响:农药在质地粘重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存留时间较长。土壤pH值对有机磷农药影响比对有机氯农药更敏感。土壤含水量的多少。26、简述有机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答:1、土壤对化学农药的吸附作用:进入土壤的化学农药通过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氢键结合和配价键结合等形式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使其移动性、生理毒性发生变化。2、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挥发和扩散,通过气体挥发和水的淋溶,导致大气、水和生物的污染,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挥发速度决定于农药本身的溶解度、蒸汽压和近地表的空气层的扩散速度。农药随水迁移:溶解度大的直接随水迁移,难溶性的附于土壤颗粒表面进行水的机械迁移;3、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包括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水解和氧化)和微生物降解(脱氯作用、氧化还原作用、脱烷基作用、水解作用、环裂作用)等;4、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5、植物对农药的吸收与代谢27、简述农药的光化学降解机理。答:土壤表面接受太阳能和紫外线光谱等能流而引起农药的分解作用。农药吸收光能使分子具有过剩的能量而呈激发状态,这种过剩的能量可以通过荧光或热等形式释放出来,也可产生光化学反应,使农药分子发生光解、光氧化、光水解或光异构化;紫外线产生的能量使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农药分子结构中碳一碳键、碳一氢键断裂,引起农药分子结构的转化。28、有机磷农药的降解(1)吸附催化水解:是土壤中有机磷农药的主要降解途径;(2)光降解(3)有机磷农药的生物降解,这是土壤中有机磷农药转化的又一重要途径。

2229.简述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的措施。答: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是防止污染的根本措施。(一)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排放。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以减消除污染物的排放。对工业“三废”进行回收处理,为利;(二)加强土壤污染灌区的监测和管理。对用汗水进行灌溉的污灌区,要加强对灌溉污水的水质监测,了解水中污染物的成分、含量及其动态变化,避免带有不降解的高残留的污染物随水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三)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即要防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又要做到既高效又地把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限制在最低程度;(四)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砂掺粘改良砂性土壤,以增加和改善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30.简述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答案:①施加抑制剂。施用重金属吸收抵制剂(改良剂),一般施用的抑制剂有石灰、磷酸盐和硅酸钙等,使重金属污染物作用生成难溶物质,降低重金属在土壤及植物体内的迁移能力。②控制土壤氧化一还原状况。③改变耕作制度。如早田改水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pH值等一列条件都会改变,可消除土壤中污染物的毒害。④客土深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翻。采用排土(挖去污染上层)、客土(用非污染客土覆盖于污染土上)法可获得理想的改良效果,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小面积污染的土地。⑤制定农药的容许残留量。⑥生物改良措施。种植某些非食用的、吸收重金属能力强的植物来逐步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恢复土壤环境的质量。

23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第五章固体废物与环境-名词解释1、固体废物:指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享出来的固体颗粒物。实际上所谓的废物一般是指在某个系统内不可能再加工利用的部分物质。例如植物的枯枝落叶、动物的骨骼及排泄物,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垃圾,工业生产过程的排出物等。2、有害固体废物:固体废物中凡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的废物均列为有害固体废物。3、资源化:就其广义来说表示资源的再循环。就狭义来讲,是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4、再循环:指的是从原料制成品,经过市场直到最后消费变成废物又引入新的生产一消费的循环系统。二简答1、固体废物的来源:(一)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二)按危害状况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三)按形状分为固体的和泥状的;(四)按来源分为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弃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2、简述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及危害。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转化,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若处理不当,有害物即将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危害环境与人体健康。人畜粪便与有机垃圾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孽生地和系列场,形成病原型污染。固体废物的危害:(一)污染水体,减少江湖面积,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更多精品文档.学习一一好资料源的利用,投弃在海洋的废物会在一定海域造成生物的死区。(二)大气污染,固体灰渣中的、粉末受风吹、日晒、产生扬尘、污染大气环境,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经长期堆放发生自燃,散发有害气体,多种固体废物本身或在焚烧时能散发毒气和臭味,恶化环境。(三)土壤污染,固体废物堆置或垃圾填埋处理,经雨水浸淋,其渗出液及沥滤中含有的有害成分会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妨碍植物的根系生长,或在植物机体内积蓄,危害信用。各种固体废物露天堆存,经日晒雨淋,有害成分向地下渗透而污染土壤。(四)影响环境卫生,粪便、垃圾未经无害化处理,传染疾病。(五)处理不当,矿物资源利用低,浪费大量资源能源,又污染环境。(六)有害固体废物泛滥,长期对有害固体废物示来回管理与处置,污染事故时有发生。3、固体废物处理的原则。

24答:(一)含有重金属的少量废物和不含重金属的大量废物,或者少量的高放射性废物与大量的低放射性废物不宜进行综合处理。(二)过热易软化的废物和不易软化的废物不宜相混。(三)热熔性塑料和非热熔性塑料不宜相混。(四)当废物中固体物质很多耐蛇混合处理时,由于在短时间内难以混匀,影响处理效果,故负荷会有很大波动。宜采取混合处理的废物:向含水率高而不能自燃的废物中混入高热值废物,可使整个混合物作为可自燃物,便于焚烧处理。有的废物焚烧时会产生在碱性气体,有的废物焚烧时会产生氯化氢、二氧化硫之类酸性废气,把这两类废物混合后处理。4、固体废物综合处理的意义。答:目的是将城市中各废物集中到一个地点,根据固体废物的特征,把各种废物处理过程结合成一个系统,以便把各过程得到的物质和能量进行集中利用。通过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综合处理可对废物进行有处理,减少最终废物排放量,减轻对地区的污染,防止二次污染的扩散,同时还能做到总处理费用低,资源利用效率高。4、设计废物综合处理时就注意的问题。答:(一)调查了解工厂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允许排放标准。根据排放标准进行废物处理的正负效应分析。对两方面效应加以优化,做到能源消耗少,处理设备投资小,以取得较大的环境效应。(二)必须对重金属的排放浓度严加控制。(三)综合处理应考虑资源化问题。为了提高资源化回收物的质量,需要增加设备投资和能源消耗,对所回收产品有无市场以及回收物质能否用于再生产要做深入的探讨。5、综合处理系统可分为焚烧型、熔融型、资源化型三类。(-)焚烧型是高温分解与深度氧化的综合过程。通过焚烧可以使可燃性固体废物氧化分解,达到减少容积,去除毒性,回收能量及副产品的目的。固体废物的焚烧过程可分为间歇加料、连续加料。常用的焚烧炉有立式多段炉、回转式焚烧炉、流化床焚烧炉。回转炉的优点:操作弹性大,可以耐废物性状(粘度、水分),发热量加料量等条件变化的冲击,是处理多种混合固体废物的较好设备,缺点是热效率低,处理低热值固体废物时,必须加入辅助燃料,焚烧发烟废物或有机污泥时排放的粉尘量较大或排出带恶臭味的尾气时,应加设高温后燃烧室或排入脱臭装置脱臭。流化床焚烧炉:能够处理污泥、油渣及多种有机性废液和废物。优点:液化床层内粒子处于激烈运动状态,粒子与气体之间的与传热速度很快,单位面积的处理能力大,且易于混合固体废物使其分散均匀,床层反应温度均匀,传质传热速度及温度易于控制,液化结构简,设有机械传动部件,故障少,建造费用低,缺点更多精品文档.学习-一好资料是压力损失大(动力消耗大)。(二)熔融型:又称熔渣炉。炉渣以玻璃状态排出。当固体废物中含有重金属时,经过熔渣炉处理,绝大多数的重金属被封存在玻璃体之中,可以有效地控制重金属的二次污染。常采用加助熔剂如石灰来降低炉渣的熔融温度,改善其流动性。石灰还可在燃烧过程中降低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的产生量,直到防止污染和腐蚀的双重作用。(三)资源化城市垃圾资源化系统可分为资源回收系统和资源化系统技术。A资源回收系统1前期系统不改变物质的性能,又叫分享回收,可分为保持废物原形的回收即

25重复利用(分选、修补、清洁洗涤)、破坏废物原形的回收,是靠物理作用(破碎物理或机械的分离精制)合废物原料化、再生利用。2后期系统主要是将前期系统回收后的残留物用化学的、生物学的方法改变废物的物性而进行回收利用。可分为回收物质为目的系统,即用化学的生物学方法使废物原料化、产品化而再生利用(转化+分离精制:热分解、催化分解、熔融、烧结、堆肥发酵)和回收能源为目的的系统。回收能源为目的的系统又可进一步分为可贮存、可迁移型能源及燃料的回收系统和不可贮存、随产随用型能源的回收系统。即是将废料中有机物进行热分解,用来制造可燃气体、燃料油及炭黑,或靠破碎分离去除不可燃物的粉煤制造技术。另一种是将废物中可燃物发热产生蒸汽、热水直接使用或进行发电。B资源化系统技术前期系统技术以破碎分选的方法用于回收资源;后期系统技术以燃烧、热分解、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生化分解的方式回收能源。a前期系统技术①破碎技术根据废物性质和后期处理的要求选择不同破碎装置,进行破碎或粉碎;②分选技术风力分选技术、半湿式破碎分选技术、塑料浮选分离技术、利用溶剂溶解废塑料的分离再生技术;b后期系统技术包括热分解技术、微生物分解技术、焚烧废热回收质检主、残渣利用技术。①热分解技术:是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的高温加热分解技术,与燃烧时的放热反应有所不同,热分解大致是吸热反应,。有机物燃烧过程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热分解主要是使高分子化合物分解为低分子:气体部分(H2、CH4、CO、C02)、液体部分(甲醇、丙酮、醋酸、含有其他有机物的焦油、溶剂油、水溶液)、固体部分(炭黑);热分解的优点在于能回收可贮存可输送的燃料。当所需热量发生变化时,应变能力强,垃圾的发热量有波动时,也能适应。由于X发生量少,气体处理装置小。热分解温度相对比较低,故N。②微生物分解技术对城市垃圾的微生物分解,应用较广泛的是堆肥化、沼气化、废纤维素糖化、废纤维素饲料化(蛋白化)。请简述堆肥化的过程。答:堆肥化堆肥化包括前处理、主发酵(一次发酵)、后发酵(二次发酵)、后处理及贮藏。前处理通过破碎及分选,除去非堆肥物质和调整垃圾的粒度;再调整水分和C/N比,或添加菌种和酶。主发酵将温度升高到开始降低为止的阶段称为主发酵期。在露天堆肥或发酵仓内堆肥时,原料和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用而发酵,首先分解易分解物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产生的热量使堆肥温度上升。要控制好通风及温度,主要的条件还有水分、C/N比、C/P比及pH值。c后发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

26酵经过主发酵的半成品再继续进行发酵的过程。通过后发酵,可将主发酵工序尚未分解的易分解及较难分解的有机物全部分解变成腐殖酸、氨基酸等稳定有机物,得到堆肥成品。经过主发酵和后发酵的堆肥产物,再经过后处理将其中尚存的杂质如塑料、玻璃、陶瓷、金属、小石块等通过分离装置予以剔除,最后贮藏或直接施于田地中。请简述废纤维素糖化技术。答:纤维素是按一定晶格排列的结晶部分及杂乱聚集的非结晶部分共同组成的高分子物质,不溶于水。(1)第一阶段是生产酶,向已破碎过的纤维素里加各种营养盐为培养基,培养三绿咤,纷纷素经发酵后的培养液过滤后为小麦颜色的透明滤液,做纤维素糖化的酶溶液使用。(2)调整酶溶液pH4.8后,送至糖化反应器内,与粉碎的纤维素进行糖化反应生成葡萄糖。粗的葡萄糖溶液过滤后用化学方法或微生物发酵方法生产出化工产品,如单细胞蛋白质、燃料及溶剂等。未反应的纤维素和酶再返回反应器内发酵。③焚烧废物回收热能技术利用城市垃圾的焚烧废热进行发电或作区域集中供暖。6、请简述废物资源化综合系统。答:包括前期系统和后期系统,既包括了破碎、分选等预处理系统,也包括热分解、利用微生物的堆肥、沼气、糖化、蛋白化及焚烧回收热系统。将各个单元处理加以更好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系统。综合系统决不意味着各个分系统的简单相加。另外处理垃圾等废物,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环境效应,也要考虑环境效应及社会效应。7、在进行开发、规划、评价综合系统时,就注意哪些问题?更多精品文档.学习一…好资料答:一、将回收的废物做资源利用的短期或长期市场需求随地区而不同。二、某一地区回收单一品种,市场效果差,要考虑回收多品种废物的生产系统。三、回收多种物资时,可能某种数量少,小规模生产成本高,应扩大区域增加回收量,但要考虑运输成本增加的问题。四、资源化再利用要消耗能量,帮就能达到100%。五、各废物综合处理时采取大规模处理,对系统效率和经济效益均好。六、新开发综合系统时,要考虑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名词解释1、环境质量:是环境素质好坏的表征。一种认为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惯性大小的表现,即环境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其变化难易程度的表示;另一种认为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2

27、环境质量评价:是认识和研究环境的一种科学方法,对是环境质量优劣的定量描述。是指一切可能引起环境发生变化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法令在内的一切活动,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从更广泛的领域理解,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结构、状态、质量、功能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对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协调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等。3、等标污染指数:是指排放的某种污染物污染物超过该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的倍数,也称污染物的超标倍数。4、等标污染负荷:是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表示。5、污染负荷比:是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重,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对环境污染贡献顺序的特征量。6、积分值法:根据每一个污染因子的浓度,按照给定的评价标准确定一个评分值,根据各因子的总评分值来进行环境质量评价。7、环境影响评价:一般是指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实施后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应同时提出防治对策,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为设计部门提供优化设计的建议。广泛的含意:人类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进行某项重大活动(包括开发建设、规划、政策、立法)之前,采用评价方法预测该项活动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二、简答1、简述环境质量变化的特性表现。答:一、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化,有直接的、间接的作用,而环境质量影响则具有正负反馈效应和时滞性。二、环境质量的变化是一

28个自然过程,即使没有人为的活动的扰动,在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也会出现环境质量的变异。三、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质量变化,通常分为人为作用、环境参数变化、环境质量变异三个阶段。只有染污各种环境参数的变化超过人体适应有力时,才有可能造成危害,产生环境质量变异。2、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是?答:是为制定城市环境规划、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区域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标准和环境法规,搞好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为比较各地区所受污染程度和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3、简述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答:(一)按时间分为环境回顾性评价、环境现状评价及环境预断评价。(二)按研究的空间范围划分为局地的、区域的、流域的和全球的评价。(三)按环境要素分为大气的、水体的、土壤的、噪声的质量评价,以及光热、磁等评价。(四)按评价规模分为单个基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区域性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4、简述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更多精品文档.学习-一好资料答:(一)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通过对各污染源的调查、分析和比较,研

29究污染的数量,质量特征,研究污染源的发生的发展规律,找出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染污源,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二)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用无量纲指数表征环境质量的高低,包括单因子和多因子评价,以及多要素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当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一致时,这种环境质量指数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可比性。(三)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环境质量是按功能分类的,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就是要确定环境质量状况的功能属性,为合理利用环境资源提供依据。5、简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答:(一)污染源评价污染源评价的任务是通过等标污染指数、等标污染负荷、污染负荷比三个特征数找出评价区域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二)评价参数的选择一般选择排放量大、浓度高、毒性强、难于在环境中降解、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危害大的污染物及反映环境要素基本性质的其他因子作为评价参数。(三)环境质量指数评价单因子评价指数、多因子评价指数(均值型、计权型、几何均值型)、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数;(四)环境质量分级6、简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答:㈠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通过对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确定主要的污染源与主要污染物,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方式、途径、特点和规律,综合评价污染源对环境的危害作用,以确定污染源治理的重点。㈡环境污染物监测项目的确定根据区域环境污染特点及主要污染物的环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境化学行为,确定不同环境要素的监测项目,为评价提供参考。㈢监测网点的面设根据区域环境的自然条件特点及工、农、商业、交通和生活居住区等不同功能区分别布点,布点疏密及采样次数应力求合理,有代表性。㈣获得环境污染数据按质量保证要求分析测定,获得可靠的污染物在环境中污染水平的数据。㈤建立环境质量指数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选择评价标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利用评价模式,计算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因

30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确定计算各种与环境污染关系密切的疾病发病率与环境质量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人体与环境质量状况的相关性。(七)建立环境污染数学模型建立环境污染数学模型,要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室内模拟实验,选取符合地区特征的环境参数,建立符合地区环境特征的计算模式。(A)环境污染趋势预测研究运用模式计算,结合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及污染治理水平。预测地区未来环境污染的变化趋势。(加提出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建议通过环境质量评价确定影响地区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要挟迂阔牲脑汁果,提出区域环境保护的近期治、远期规划布局及综合防治方案。8、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程序。答:㈠确定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目的;㈡环境调查监测评价(污染源调查监测评价、环境效应分析);㈢环境质量综合评价;㈣研究污染规律,环境污染趋势预测;㈤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9、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答:㈠大气质量评价;㈡水环境质量评价;㈢土壤环境质量评价;㈣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总环境质量指数评价。10、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因子的选择。答:一是根据土壤污染物类型;二是根据评价目的和要求。一般选择的评价因子有:(1)重金属及其他有毒物质:汞、镉、铅、铜、铝、银、碑、氟、鼠等;(2)有机毒物:酚、DDT、六六六、石油、3,4-苯并花、三氯乙醛、多氯联苯等;(3)酸度、全氮、全磷。

31附加参数主要包括有机质、质地、石灰反应、氧化-还原电位等。11、土壤中污染物质的环境标准的选择标准。答:⑴以区域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远离工矿、城镇和道路,未曾受到或相对未受到“三废”污染的土壤有毒物质的平均含量。⑵以土壤本底值为评价标准;⑶以区域性土壤自然含量为评价标准:区域性土壤自然含量是指在清水灌区内,选用与污水灌区的自然条件、耕作栽培措施大致相同、土壤类型相近的土壤中污染物的平均含量;⑷以土壤对照点含量为评价标准:土壤对照点含量是指在未污染地区的土壤上选择与污染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壤类型和利用方式等大致相同的土壤作为对照点,以一个或几个对照点的平均值污染物含量作为对照点含量;⑸以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积累的相关数量作为评价标准。12、简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答:⑴生物法:①植物反应:根据植物叶片、长势和产品来衡量土壤污染状况。②残毒量和累积量:利用植物或作物中重金属累积量和农药残留量;或者分别用它们与土壤中重金属累积量和农药残留量之更多精品文档.学习-一好资料比;或用农作物对重金属或农药的吸收率作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③杀菌度: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对土壤微生物有杀伤作用。⑵毒理法:根据作物中毒物对人体影响的剂量作为土壤污染评价标准。⑶指数法:大气和水体质量指数洪都拉斯思路均可用之进行土壤质量评价。⑷根据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积累的相关数量计算污染指数。13、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32答:㈠环境影响评价是经济建设实现合理布局的重要手段;㈡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传统工业布局做法的重大改革,可以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起来,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㈢环境影响评价为制定防治污染对策和进行科学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㈣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还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规模提供科学依据:进行环境综合分析与评价后可以减少由于盲目地确定该地区经济发展方向和鞭打快牛带来的环境问题。总之,环境影响评价是正确认识经济、才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方法;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各级措施;也是强化区域环境规划管理的有效手段。14、请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类型。答: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开发建设活动的类型可分为四种类型:㈠单个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为了某个建设项目的优化选址和设计服务的,主要对某一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等工程特性和对所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提出环境保护对策建设与要求,进行简要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等。㈡多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联合评价:指的是在同一地区或同一评价区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域内进行两个以上建设项目的整体评价,即将多个项目作为整体视若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所得的预测结果能比较确切地反映出各单个建设项目对环境的综合影响,便于实行环境问题控制的对策。㈢区域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指的是对区域内(如经济开发区、高科技开发区、旅游开发区等)拟议的所有开发建设行为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的重点是谁区域内未来建设项目的布局、结构和时序,进

33出技术上可行、经济布局合理、对全区环境影响较少的整体优化方案,促使区域内人口、环境与开发建设之间协调发展。㈣战略及宏观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指的是对人类环境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宏观人为活动,如国家的计划(规划)、立法、政策方案(或建议案)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着眼于全国的、长期的环境保护战略,考虑的是一项政策、一个规划可能造成的影响。15、请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答:㈠凡新建或扩建工程,由建设单位将建设计划向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申请,由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会同有关专家确定该建设项目是否应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如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则由建设单位委托有关单位承担。㈡当评价单位在接到评价任务之后,应根据工程的性质和评价区域的环境特点组织技术领导小组,并忙熟悉拟建工程的有关情况,接着赴建设地点进行现场踏勘,全面收集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方向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识别工程的环境影响及主要影响第三点,并编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经审查通过后,即可开展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更多精品文档.学习-一好资料16、请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步骤。答:㈠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包括工程种类、性质、规模、工艺流程(采用工艺先进程度)、“三废”排放情况、对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措

34施的评价等,其中重要环节是统计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㈡环境影响识别,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找出建设项目影响的主要方面,定性地说明影响的性质、程度及范围;㈢环境影响预测,使用较多的方法有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和专业判断法;㈣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包括指标计算法及简易分析法。指标计算法首先把环境经济损益分解为费用指标、损失指标、效益指标,然后再进行静态或动态分析;㈤生态及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减缓生态及环境影响的措施与建议、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注:费用指标是指为了治理污染所需的费用,包括污染治理费用及辅助费用构成。损失指标是指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损失;效益指标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及间接经济效益。17、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18、请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答:⑴总论;⑵建设项目概况;⑶工程分析;⑷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调查;⑸环境影响预测;⑹环境影响评价;⑺减轻环境影响的措施评述和各种措施的投资估算;⑻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⑼环境监测制度建议;⑩结论与建议。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第七章环境规划-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是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2、环境承载力:是用来环境规划的重要科学概念,是指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即指在某一个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发展变量:是人类生活活动与经济载发活动作用的一种变量。限制变量:是环境约束条件的一种表示,

35是环境状况对人类活动的反作用。限制因子包括:环境类限制因子、资源类限制因子、工程类限制因子、心理类限制因子。3、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它是一种重要环境资源。它是一个变量,包括基本环境容量(差值容量)和变动环境容量(同化容量)。4、水环境容量:是指水体在一定环境功能条件下,水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5,自净容量:是指水体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等对水体中污染物所具有的降解或无害化能力,即表征为自净容量。6、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大气在一定的环境功能条件下,大气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师大允许负荷量。7、土壤环境容量:是指土壤中的污染物达到土壤环境标准时,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数量。8、环境线性规划:是在各种相互关联的多变量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约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束条件下,去解决或规划一个对象的线性目标函数最优化问题,即将环境规划目标值和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线性优化模型表达出来,并通过计算机程序运行求解。二简答1、环境规划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环境规划的目的就在于调控自身的开发活动,规范自身的行为,减

36少污染,防止生态破坏,保护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保护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所依赖的基础,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环境规划的作用在于它可指导各项环境保护活动的进行,可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可以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能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2、请简述环境规划制定的主要任务及原则。答:环境规划制定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达到既促进和保证经济的发展,又能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制定环境规划时应注意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关系。做到瞻前顾后,统筹兼顾,充值考虑技术进步与控制环境污染的关系。同时又要充分估计到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困难,使规划制定建立在切实可靠的基础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之上。应考虑的原则有:㈠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使环境建设以国民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经济发展战略为指导,综合考虑人口、资源、发展、环境之间的辩证考虑自然环缭密商与自然费源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的特征

37区域自然环境结构和自然资源的特点不同,人类利用自然环一境发展经济的方向、方式也不一样,引起的环境问题也各不相同。龙用因此,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方向、途径和措施也有明显的差异。㈢证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促进城市生态系社会环境统领㈣统的良性循环,在制定环境规划中应充值得到体现,的一致性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和差异,可影响区域开发的方式和强保护初改善环境质量㈤变对环境的破坏及污染产生不同的影响。度,对策的一致性进行环境规划,必须以环境综合整治思想为指导,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即环境规划中应充值体现综合整治的战略方针。3、环境规划的类型。答:㈠经济制约型的环境规划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一般表现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环境问题,为了解决已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是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生活等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规定的防治目标和措施。㈡协调型的环境规划是为了促使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以提出经济和环境目标为出发点,以实现这一双重目标为终点。㈢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这种环境规划是从充分地、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出发,同时防止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环境污染,建立环境保护目标,制定环境保护规划。这种环境规划充值体现了经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

38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在环境保护基础上,即经济发展受环境保护的制约。4、请简述环境规划的程序。编制环答:环境规划过程是一个科学决策过程,其主要的程序有:⑴境规划工作计划区域调查、分析和评价,包括区域内环境质量现;⑵—状、自然资源现状及相关的社会和经济现状调查,明确存在的主要环区域环境颜测•,在区域现状调查境问题,并作出科学分析和评价;⑶和掌握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减洲区域社会经确定区域环境规划目标:⑷在根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据环境规划草案中预定的环境规划目标的基础上,经过戋豕论证对息拟定区域环境规划草案:最后确定区域环境规划目标;⑸标进行修正,根据环境预测目标以及预测结果的分析,拟定若干种环境规划草案,优选区域环境规划草案:在对各种规划草案进行系以备择优选用;⑹环境幽制7)筛选出最佳环境规划草案;统分析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方篥的第定.•根据实现环境规划目标和完成规划任务的要求,对选出的环境规划草案进行修正、补充和调整,形成区域环境规划方案;(8)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5、环境规划的内容。答:I区域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体系的研究1.区域环境目标的确定2.区域环境指标体系的确定(1)污染指标(2)资源指标;II环境预测和环境问题的研究1.环境预测研究2.环境问题的研究in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研究1.根据区域自然资源特更多精品文档.

39学习——好资料点,建立合理的生产地域综合体,确定合理的工业结构及产业结构。2.根据区域环境容量的特点,确定大、中型重污染工业企业的合理布局。3.制定大气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方案。4.制定水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方案。5.制定废弃物,特别是有害废弃物的处置方案。IV区域环境保护技术政策研究1.提出区域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政策。2.提出大气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政策。3.提出区域水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政策。4.提出区域固体废弃物及有害废物的处置政策。5.提出适宜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6.提出合理的区域环境保护投资政策。6、请简述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概念。答:是改善和提高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它是①从区域环境整体出发,以区域环境容量为基础,以实现区域环境目标为目的,②综合考虑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实行经济与环境双向调控,合理布局工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③采用人工处理措施与利用环境自净能力相结合,采取总量控制和发放排污许可证的办法,以控制区域环境污染。④调控区域环境质量,可通过系统分析,应用环境系统工程方法,制定出最佳区域污染综合防治方案。⑤综合考虑人为防治措施。7、请简述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方法。答:针对区域污染来源和途径,开展多方面防治途径的研究,是调控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它的主要环节包括:确定区域环境污染控制目标;进行区域环境容量的估算;确定区域内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以及进行区域环境污染系统量优控制。I进行区域环境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

40综合防治的主要环节确定环境目标进行区域环境容量的估算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区域环境污染系统最优控制II环境系统分析方法:数据的收集、系统与过程的模型化、系统的模拟、规划预测或系统分析。8、请简述区域清洁生产的概念、目标要求及内容。答:㈠概念:是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总结。它着眼于在工业生产全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同时要求污染物最大限度的资源化;它不仅考虑工业产品的生产工艺,而且对区域产品结构、原料和能源替代,生产运营和现场管理,技术操作,产品消费,直至产品报废后的资源循环等诸多环节统筹考虑,其目的就在于使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㈡目标要求:①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②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及消费过程,减少工业生产排放对环境的影响。㈢清洁生产的内容:①清洁的生产过程:包括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生产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及强振动等;采用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实行物料的再循环(厂内、厂外)。②清洁的产品:节约原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事及使用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因素;产品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进行合理包装;产品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寿命;易于处置并易降解。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

41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第八、九章1、当代人们关心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室效应”的发展,臭氧层破坏,有毒化学品和有害废物的急剧增加,生物多样性的被损害等。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燃料燃烧排放的一些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燃化合物,四氯化碳,CO等;热带森林和温带植被的破坏。3、温室效应:C02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同时吸收地球发出的长波红外辐射。随着大气中C02浓度的增加,促使入射能量和逸散能量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造成地球表面的能量平衡发生变化,引起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发生所谓的“温室效应二4.酸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雨、雪)或干沉降(酸性颗粒物)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5、活性物种:大气平流层中存在阊一些微量成分,这些微量成分使。与03转换成02而本身不被破坏。这些微量气体组成如N0x、x、HOx等被称为活性物种。CIO6、生物多样性:

42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一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遗传多样性是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单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是生物及其所生存环境所构成的综合体,所有物种都是各种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7、请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就是以就是保护答:㈠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的方式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生境保护起来,以保护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㈡迁地保护仅对单一目标物种可能得到保存,它主要适于对受到高度威胁的动植物种的紧迫拯救。野生植物的迁地保护包括:利用植物园的迁地保护、迁地保护基地与繁育中心;野生动物的迁地保护包括:利用动物园的迁地保护、野生动物的迁地保护基地与繁育中心。㈢离体保护遗传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①作物品种及其亲缘种的收集和保存;②家养动物品种的收集与保存。8、危险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或其他对动植物和环境有害特性的废物。(美国资源保护与回收法):指一种固体废物或几种混合物,按其数量、浓度,或其物理、化学、传染性可能生成或者导致死亡率上升,或者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或者致残、不能恢复性疾病增长的物质。1、人口预测:是指根据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有人口状况及可以预更

43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测到的未来某个时间人口的状况。2、目前中国人口现状和特点是什么?答:①人口基数大、总量增长迅速。②增长率变化明显。③年龄结构的变化:老龄化进程加快。④农村人口比重大。⑤人口分布不均。⑥人口素质有所提高。⑦男女性别比例偏高。⑧3、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4、人口增长对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答案:①人口和经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低,经济增长速度快,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偏高,经济增长速度慢。因此出现“富者越富,穷者子女多”的状况,富国和穷国的绝对差距将越来越大。)(2分)②人口、粮食与耕地(世界上可耕地面积有限,而且分布不均,人口的增长使耕地面积不断缩小。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耕地就越来越少了。)(2分)③人口对能源与资源的消耗(世界能源的消耗速度增加很快。)(2分)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第十章能源与环境

441、能源:是指可能为人类利用以获取有用能量的各种来源,像太阳能、风力、水力、蒸汽、化石燃料及核能、潮汐能等均可称为能源。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通常把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之比称。3、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存在于自然界的可以提供现成形式能量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而将需要依靠其他能源来抽取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4、中国能源现状答:从问题上来说,我国能源比较丰富,煤和水能资源的蕴藏量都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无论人均能源占有量或人均能源消费量都很低,且分布极不平衡,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还较高,导致废物排放量大,造成环境污染比较严重。1.能源丰富而人均消费量少2.能源构成以煤为主3.燃煤严重污染环境4.农村能源供应短缺5、我国能源生产的消费具有的特征:一是50年代依靠进口石油,60年代之后石油自给,70年代煤炭、原油和石油制品均有出口;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严重挑战,我国是世界上以煤为主的最大煤炭消费国。这会给我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的困难。三是农村居民的生活所需能源以生物物质能为主,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需忙改变农村的能源结构;四是人均能耗低而单位产值能耗|=JO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6、矿物燃料(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煤按固定碳

45与挥发物比值分为: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非矿物燃料能源:包括水力、潮汐能、核裂变、核聚变、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能。7、提出解决我国能源危机可能的途径。答:①提高能源利用率。重视节能技术,重视调整高耗能工业的产品结构,制定有关法规和标准。②形成合理的能源结构。提高煤炭转换成电力的比重。积极发展核电。开发水力能源。③改革城乡能源政策。城市应实行热电联产。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和改进燃烧方式。积极发展城市煤气化。在农村推广省柴灶、积极发展沼气,充值利用生物能源,实现生物合理循环。大力营造薪炭林,积极开发小水电。8、热污染:从锅炉燃烧过程的烟气的排放带走一部分热量使大气,增温,另外大部分从汽轮机出来的热蒸汽冷却器冷却后形成水,冷凝水用示打回锅炉重复使用,而冷却器中的冷却水则增温外排,注入河流或其他水体,形成热污染。9、热辐射:热污染的一另一种形式,高温炉及高温设备散发出大量的热能,由烟囱排入大气中大量的热能,造成周围环境的热辐射,严重污染周围的空气,甚至改变周围的小气候条件。第十一章资源与环境1、自然资源:指的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分为不可再新资源,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化石燃料等,可更新资源,指水、±地、植物'动物等资源。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

462、我国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中国人均耗地面积少,耕地分布不平衡,庞大的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人们提高对土地的利用强度,对土地施加更大的压力,不鸽时开发利用土地,使土地生态平衡变得脆弱,土地资源发生严重退化:I水土流失,造成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农业产量低而不稳,同时给人们带来了恶化的生态环境和频繁的旱、涝、风沙灾害;II土地沙漠化;III土地的次生盐渍化使粮食产量下降;IV城镇建设对土地的侵占,还有矿物资源开采,尾矿堆积。3、根据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答:①充分认识土地生态一经济系统的规律。首先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其次要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治理措施。②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恢复植被、建设梯田等小流域治理经验,搞好水土保持。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保护天然植被,增加覆盖率,不断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荒漠化。采取水利措施与农业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完善排灌系统,防治盐渍化。③控制城镇和工交生产占地。尽量不占用或少占用耕地,综合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4、我国矿产资源的总态势I人均占有量少①中国矿产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②中国矿产资源有丰有欠,储量充足的矿产多半用量不大,大宗急需矿产又多半储量不足③中国大宗矿产贫矿多富矿少④中国矿床规模有大有小,中小型矿床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且共生、伴生矿床多,单一矿种少⑤中国矿产资源分布面广但不均衡;II需求对矿产资源压力大III资源浪费大①一些地区乱采乱挖现象严重,破更多精品文档.学习-一好资料

47坏矿产资源的埋藏条件,不断丢失大量宝贵矿产资源,使许多矿山的开采寿命急剧缩短②矿产采掘回收率普遍很低,最终利用率更低,大量资源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浪费了③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许多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白白流失无回收。矿产资源在大量流失的过程中,均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5、我国矿产资源的发展战略。答:开源与节流并重;纠正浪费资源的经济机制;建立矿产资源核算制度。第十二章持续发展与环境1、协调发展:是指在以人类为核心和主体的全球生态经济系统中,人类通过它不断理性化的行为和规范,以协调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统一,协调人类的持久生存,世代福利与资源分配的当前与长远关系,从而实现全人类寻求的总体目标的最优化。2、三同化: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实行“三同步”发展战略,既可照顾眼前利益,又可兼顾长远利益,即可照顾局部利益,又可兼顾整体利益,是一种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经济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和否定。3、可持续发展: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进行,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要,而又不会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4、可持续发展包括三方面:I

48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不仅重视增长数量,而且要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II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应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力之内;川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要与社会进步相适应。5为了开阔持续发展的道路应做好:I必须提高环境意识:①树立新的环境首先观念:把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生存基础作为人类首先准则;②确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II要实施一系列持续发展政策:①人口问题:要保持人口规模与资源供求之间的平衡,将人口增长率维持在经济与资源能承受的水平上;②工业发展:要建立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核心的工业发展道路,实施清洁生产;③能源问题:提高能源效率是当今能源政策的核心,节能是缓和能源供求矛盾、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④农业生产:应推广生态农业,实施合理利用土地的政策,合理灌溉与用水政策,科学施肥与农药的政策;⑤城市发展:建立合理的城市结构,控制大城市发展,合理发展中小城镇;以城市发展的空间规划及生态规划为基础,实施有利于城市合理布局的投资政策和缓解城市人口压力的价格政策;实施城市绿化和自然保护政策;III要建立和调整适应持续发展的国家职能机构,建立发展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综合法律体系,提高民众发展意识,将持续发展置于公众监督之下。更多精品文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