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算设置学平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GGL2009[2010-11-24]序言GGJ2009推出”从计算设置学平法系列”,旨在为大家详细介绍各个构件的基木算法,以及平法规范,让大家通过学习计算设置以及软件即可掌握平法相关知识;让大家深入了解软件的计算规则,能轻松应对非常规钢筋构造,能在钢筋预算和结算中得心应手。“从计算设置学平法系列”资料特别适合刚接触广联达钢筋抽样软件GGJ2009的造价人员,也比较适合那些想深入了解软件计算设置规则和依据的造价人员。相信通过学习“从计算设置学平法系列”,造价人员能快速掌握平法知识和软件计算规则,对钢筋预结算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从计算设置学平法系列”,只在导航栏“工程设置”一“计算设置”页面显示,可以通过“帮助”菜单下“学习中心”一“平法学习”控制是否显示。
1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一一一柱/墙柱的计算设置介绍柱/墙柱是指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柱、剪力墙结构中的暗柱、端柱。一、算量基本方法:柱/墙柱钢筋的计算主要是纵筋和箍筋的计算,并因所处楼层的不一样,计算也略有不一样;一、基础层:(-)柱/墙柱主筋: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插筋弯折GGJ2009中,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可通过调整第18项来设置,插筋弯折长度可通过第16项设置:(二)基础内箍筋: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二、中间层:(-)柱纵筋:中间层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2(-)柱箍筋:中间层箍筋根数=Nj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一1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卜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三、顶层:顶层框柱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口不同位置的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见03G101—1第37、38页)(一)边角柱:边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边角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WLae):梁高一保护层+12d直锚(MLae):梁高一保护层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顶层边角柱外侧钢筋节点
3顶层边角柱内侧钢筋节点
4(二)中柱: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
5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弯锚(WLae):梁高一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一保护层
6二、软件计算设置:一、公共设置项:2.柱/墙柱在基础插筋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来源:04G101-3第45页;说明: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两肢箍,通常按2根进行计算;影响范围:基础内箍筋的数量;3.梁(板)上柱/墙柱在插筋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来源:03G101-1第39页;说明:简单说就是从梁上起的柱。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柱子传到下面它生根的梁上,然后梁再通过支撑它的柱子传至基础;一般是梯柱或构造柱。一般是两肢箍,通常按2根进行计算;
7□333^案上柱LZ纵筋枸孟影响范围;梁上一柱/墙柱存在时,梁内箍筋的数量;4,柱/墙柱第一个箍筋距楼地面的距离:来源:来源01-1第45页;说明:默认为50;在软件计算中,箍筋的排布是以单根柱为单位的,如第3层层高为2.9m,手动修改柱的高度为3.3m,这时,排布箍筋时,从3.3开始,按此项设置值起排;而不是从层高2.9m起排;影响范围:箍筋的数量;
85.柱/墙柱箍筋根数计算方式:说明;提供(四舍五入+1)、(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向上取整)、(向下取整)七种选择;当柱箍筋有加密和非加密两种箍筋时,例如“A10@100/200”,箍筋根数计算按照实际排布情况计算,不再取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柱加密区按照向上取整+1计算,非加密区按照向上取整T计算。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只适用于箍筋有一种形式时,例如“A10@100”。影响范围:柱/墙柱箍筋的数量;6.柱/墙柱箍筋弯勾角度:说明:提供135°、90°、180°三种选择:影响范围:柱/墙柱箍筋的长度;箍筋135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1.9d箍筋9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0.5d箍筋180度的弯钩=平直段(I0d或75mm的大值)+3.25d直筋18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2*6.25D7.柱/墙柱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来源:00G101第25页(选择0时)
903G101-1第34页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E,/,注:1.当不同直径的钢筋搭接时,具,”与1,值按较小的直径计算.2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300mm.3.式中,为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抗震北抗震1IE=C/aE说明:指在同一截面上的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提供0、W25%、50%、100%四种选择;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纵向纲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25501001.21.41.6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不同的接头率决定不同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锚固长度;接头率越大,修正系数越大,需要的搭接长度越长;5.柱/墙柱搭接部位箍筋加密:说明:提供是、否两种选择;影响范围:柱/墙柱箍筋的数量:只用于柱纵筋采用绑扎搭接方式,对于采用机械焊接搭接无影响:6.柱/墙柱箍筋加密范围包含错开距离:说明:提供是、否两种选择;通常,我们设计时不建议所有钢筋在同一•截面断开:当接头率不为100%时,接头间的距离即为错开距离;如选择是,则该部分箍筋加密;如选择否,则该部分箍筋不加密;影响范围:箍筋的数量;7.绑扎搭接范围内的箍筋间距min(5d,100)中,纵筋d的取值:说明:提供上下层最大宜径和上下层最小直径两种选择;
10影响范围:箍筋的数量:当纵筋采用绑扎搭接方式时,对加密区的长度和箍筋数量有影响;当纵筋采用套筒连接方式时,无影响;5.柱/墙柱螺旋箍筋是否连续通过:说明:提供是、否两种选择;选择“是”的时候,基础和顶层各增加一圈半的水平端;选择“否”的时候,每层钢筋开始和结束时各增加一圈半的水平端;影响范围:螺旋箍筋的长度;6.层间变截而钢筋自动判断:说明:提供是、否两种选择;选择“是”,软件自动判断钢筋是连续通过还是弯折;选择“否”,软件默认按钢筋在变截面连续通过处理,此项设置只针对矩形柱/墙柱,需要用户手动去调整哪些钢筋进行弯折;如纵筋2B20需要截断弯折,在其前面加*号,但需注意的是,需要在非全部纵筋中加,在全部纵筋中加无效;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7.柱/墙柱圆形箍筋的搭接长度:来源:03G101-1第40页;说明:当圆形箍筋长度超过搭接设置中设定的值时,需要进行搭接;搭接长度,软件提供max(锚固长度,300)和300两种选择;影响范围:箍筋的长度;
11/H弗与睇弱*10d,檎定位詹的住I财水平员11135-继型产tJ搭接>2°E,>3OOmm,勾住纵筋1.圜部构造2.髓艇圆柱爆旋隹筋构造।♦族勤I内的奥包I备律具体设计).I.>.一、柱:15.柱纵筋伸入基础锚固形式:来源:06G101-6第67页:说明:提供“全部伸入基底弯折”和“角筋伸入基底弯折”两种选择:选择“全部伸入基底弯折”时,所有柱纵筋都按照“基础插筋节点”计算;选择“角筋伸入基底弯折”时,角筋按照“基础插筋节点”计算,其他柱纵筋按”一个锚固长“计算:
12该设置只对节点一、二、三、四、六有效,对节点五无效;无效的原因是节点五规定对所有钢筋都加一个锚固长;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
1316.柱基础插筋弯折长度:来源:04G101-3第32页:说明:默认“按规范计算”;对于基础节点形式选择为节点一、节点二当(基础底板厚-保护层)20.5*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12d,150)当(基础底板厚-保护层)》0.6*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10d,150)当(基础底板厚-保护层)》0.7*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8d,150)当(基础底板厚-保护层)20.8*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对于基础竹点形式选择为节点三、门点四
14”编辑计算设置表达式8基础厚度弯折长度12h>=0.5*Laemax(12*d,150)h>=0.6*Laemax(10*d,150)3h>=0.7*Laemax(8*d,150)4h>=0.8*Laemax(6*d,150)提示信息:h:CDBH-bhc)或SBK/2-bhc)Jae:锚固长度,d:姒筋直径,DBH:基础厚度,bhc:保护层度度.确定取消当(基础底板厚/2-保护层)》0.5*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12d,150)当(基础底板厚/2-保护层)20.6*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10d,150)当(基础底板厚/2-保护层)》0.7*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8d,150)当(基础底板厚/2-保护层)20.8*锚固长度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用六可以输出具体数值或数值*钢筋直径或数值*锚固长度;影响范围:插筋的长度;该项不仅适用于基础的插筋,还适用于梁上柱的插筋;16.矩形柱基础锚固区只计算外侧箍筋:来源:04G101-3第32页;说明:提供是、否两种选择;选择是,基础内的箍筋按非复合箍计算;选择否,
15基础内的箍筋按柱内的箍筋计算;
16影响范围:箍筋的长度;16.抗震柱纵筋露出长度:来源:03G101-1第36页;说明:默认“按规范计算”;底层柱,露出长度=1/3*柱净高非底层柱,露出长度=11^((1/6*柱净高,柱长边尺寸,500)用户可以输出具体数值或数值*钢筋直径或层净高/数值;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17.纵筋搭接范围箍筋间距:来源:03G101-1第40页;说明:提供min(5*纵筋直径)和箍筋的加密间距两种选择;影响范围:箍筋的数量;18.不变截面上柱多出的钢筋锚固:来源:03G101-1第36页;说明:适用于截面不变钢筋发生变化的情况;钢筋无法与下层钢筋连通,
17向下锚固时的锚固值;用户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或数值*锚固长度或数值*纵筋直径:
18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16.不变截面下柱多出的钢筋锚固:来源:03G101-1第36页;说明:适用于截面不变钢筋发生变化的情况;钢筋无法与上层钢筋连通,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17.非抗震柱纵筋露出长度:来源:03G101-1第42页;说明:默认“按规范计算”;绑扎,露出长度=0焊接或机械连接,露出长度=500用户可以输出具体数值或数值*钢筋直径;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三、柱墙:24.喑柱/端柱基础插筋弯折长度:说明:与14.柱基础插筋弯折长度类似;
19向上锚固时的锚固值;用户可以输入R体数值或数值*锚固长度或数值*纵筋直径;
20影响范围:插筋的长度;24.抗震暗柱/端柱纵筋露出长度:来源:03G101-1第70页;说明:默认“按规范计算”;露出长度=500;用户可以输出具体数值或数值*钢筋直径或层净高/数值;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25.暗柱/端柱垂直钢筋搭接长度:来源:03G101-1第48页;说明:提供“按搭接错开百分率计算”和“按平法图集计算”两种选择:如选择“按搭接错开百分率计算”,搭接率425%时,搭接长度=1.2*锚固长度:搭接率为50%时,搭接长度=1.4*锚固长度;搭接率为100%时,搭接长度=1.6*锚固长度;如选择“按平法图集计算”,搭接长度=1.2*锚固长度
21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24.暗柱/端柱纵筋搭接范围箍筋间距:说明;同19项:影响范围:箍筋的数量;25.暗柱/端柱顶部锚固计算起点:说明:提供“从梁底开始计算锚固”和“从板底开始计算锚固”两种选择;对柱、梁、板有重合的部分有效;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26.暗柱/端柱封顶按框架柱计算:说明:提供是、否两种选择:选择是,暗柱/端柱顶层节点按“墙柱纵筋节点锚固计算”;选择否,暗柱/端柱顶层节点按“顶层边角柱外侧纵筋”、“顶层边角柱内侧纵筋”、“顶层中柱”计算: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27.非抗震暗柱/端柱纵筋露出长度:说明:与非抗震柱纵筋露出长度类似:
22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二一一剪力墙的计算设置介绍剪力墙分为墙身、墙柱(暗柱和端柱)和墙梁(暗梁和连梁)。剪力墙墙身中的钢筋一般有水平钢筋、垂直钢筋和拉筋。墙柱的钢筋有纵筋和箍筋、拉筋。墙梁的钢筋也分为纵筋和箍筋,有时候还有拉筋。下面主要介绍剪力墙的钢筋算法,墙柱的算法见柱/墙柱计算设置介绍,墙梁的计算比较简单,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23一、剪力墙算量基本方法:一、水平筋的计算(图集规定):(-)长度计算:水平筋计算,需要根据端部是暗柱或端柱,取不同的做法。•字型端部无暗柱的水平筋做法,见03G101-1第47页;采用U形封边或者端部弯折15d。双列技篇双列拄前
24无W柱时宴刻#水平铜能锚固(一)(当增厚度裳小时;无喑柱时因力嘀水平颦裔镐固(二)
25有暗柱的I.形和T形墙水平筋做法,见03G101-1第47页;
26[,0.一)12皿>500>1.2Z.e国31回转角埼外来水平符证段通过杵夸有端柱的墙水平筋做法,见03G101-1第47页。($。乙3.7-0八谕七州立仲至对通>04Z.E有林时方力埼水平钢角雕(-)根数计算:根数二(墙高-起步)/间距+1,扣洞口。
27二、垂直筋的计算:(一)长度计算:1、基础层:插筋长度=露出长度(按规范计算,见计算设置第20项)+搭接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弯折(按规范取,见计算设置第21项)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O3G1O1-1第48页。
28二线抗黑等级药力堪竖向分布第篇篁役(28时制6多接枸造.HPB235铜幅端头加180度的弯密.楼板顶i基砒顶而杷邻,解交售机械各级抗夏等级或非抗虞剪力■竖向分布钢革真校>28时呆用机栈连接.楼板顶而尊磁及市剪力墙身竖向分布钢筋连接构造三.四根抗X#线或非揄RJI力埼量百分布第解直校428时可在同一彝位连接.HPB235铜第埼头加5dltt.楼板顶i和t项百垂克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O3G1O1-1第48页,同上图。3,顶层:垂直筋长度=墙高-本层露出长度-节点高+锚固,见O3G1O1-1第48页。
29剪力堵盘向钢用项都枸造(-)根数计算:根数=(净长-起步)/间距+1,扣洞口。三、拉筋的计算:(-)长度计算:墙身范围内拉筋长度=bw(墙厚)-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拉筋调整长度边框梁范围内拉筋长度=岫(边框梁截面宽度)-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拉筋调整长度(-)根数计算:
301、计算拉筋应扣除连梁、洞口范围;2、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输入了拉筋时,则需要扣除暗梁、边框梁的范围;3、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没有输入拉筋时,则不扣除暗梁、边框梁的范围,同时边框梁范围的拉筋长度应根据边框梁的截面宽度进行计算;4、计算拉筋数量时,还需要根据节点设置中拉筋的布置方式进行排列计算:拉筋双向布置计算方法:1、N=ceil(墙净面积/拉筋面积)+12、拉筋面积=51*52拉筋梅花布置一计算方法:1、N=2*[ceil(墙净面积/拉筋面积)+1]、软件计算设置:、公共设置项:2.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提供四种选项。来源:00G101第25页(选择0时)和03Gl源T第34页说明:指在同一截面上的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提供0、<25%、50%、100%四种选择;
31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E,,,注:1.当不同直径的例筋搭按时,KGe。值按较小的直径计算・2.在任何情配下,,不得小于300mm.3.式中。为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抗震1E抗震1IE=〈ll=4I.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1E系数4纵向纲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S2550!0041.2).41.6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不同的接头率决定不同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锚固长度;接头率越大,修正系数越大,需要的搭接长度越长。3.暗梁/连梁/边框梁拉筋配置:按规范设置,如图:来源:03G101-1第51页关于"连梁、暗梁和边框梁侧面纵筋和拉筋构造”的说明,如图2-2所示。
32连梁、暗梁和边框梁创面纵筋和拉筋杓造注:当设计未注写时.便面杓造纵雷同电力奥水平分布能;拉筋直径:当梁觅4350时为6mm,集觅>350时为8mm,拄一间但为商偌籁角向比,竖向沿苗面水平轴f-.■注意:当更是羲面高度>700时重面纵句构造锅常直经应〉10mm.间更应(200.当肾高比《25时.出面枚造海治的面积K斯军臣》0.37.说明:根据梁高度不同,配置不同信息的拉筋。影响范围:影响梁属性中拉筋的默认值。4.暗梁/连梁/边框梁箍筋及拉筋弯折角度:提供三种选择来源:施工工艺不同影响范围:弯折角度不同,按外边线计算时,箍筋及拉筋长度不同。6.楼层连梁两侧暗柱内是否布置连梁箍筋:提供"是"和"否"的选择,默认为否。
33说明:可以设置洞口两侧的暗柱内是否布置箍筋。影响范围:影响连梁箍筋根数的计算。6.楼层双洞口连梁时,两洞口之间是否设置连梁箍筋:提供"是"和"否"的选择,默认为“否"。来源:03101-1第51页。说明:用来设置双洞口连梁,两洞口之间是否设置箍筋。影响范围:影响连梁箍筋根数的计算。7.顶层连梁锚固区箍筋间距:默认为150,如图。直径同跨中,直径同跨中,间距150一间距150―*墙顶LLI~-——
34-福而T序片说明:平法规定顶层连梁锚固区箍筋间距为150,但是一•些设计中规定与平法不同,为了满足不同的设计需要,提供了该项设置。影响范围:影响顶层连梁的箍筋根数计算。6.连梁箍筋、拉筋、侧面纵筋根数计算方式:提供“向上取整+1”等6种计算方式。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说明:计算箍筋、拉筋和侧面纵筋根数时,用长度除以间距后,需要确定如何取整。
35影响:影响连梁的箍筋、拉筋和侧面纵筋根数的计算。6.连梁侧面纵筋距连梁纵筋的距离:默认为s/2。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说明:侧面纵筋按照间距输入时,侧面纵筋距离纵筋的间距不同,按间距计算出的根数不同。影响范围:侧面纵筋按照间距输入时,影响连梁侧面纵筋的根数计算。7.连梁交又暗撑的箍筋加密区长度:默认为600.来源:03G101T第52页,连梁交又暗撑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如图。
36—奴喑株艇说明;存在不同的设计方法,用户存在不同的算量要求,所以提供该设置,影响范围:连梁交叉暗撑箍筋根数的计算。四、暗梁:
37与图集设置不同时,可以修改计算设置满足多样的计算要求。
3813.暗梁/边框梁在中间暗柱内是否布置箍筋:默认为否。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一些需要布置,一些不需要布置。说明;暗梁/边框梁与暗柱相交位置,设置是否需要计算箍筋,选择为是,计算暗柱位置的梁箍筋,选择为否,不计算暗柱位置的梁箍筋。影响范围:影响着暗梁/边框梁的箍筋根数计算。14.暗梁/边框梁箍筋、拉筋、侧面纵筋根数计算方式:同第9项。15.边框梁与连梁重叠部位的辄筋间距:默认为“同连梁箍筋间距”,可以选择“同边框梁箍筋间距”。来源:08G101-5第74页,如图。
39!我都被£干£她it催加胤■Ir[界料轴f”的力卷h,第BK1.堂更坎第hi,liRiiiiiriniiwi绷轴感J_I、ItT11I1IIIAl>dJ50LL&与MM”携IM*”雕瞄第―/~~边框梁顶与歪奏顶一平钢第交指说明:图集规定为边框梁与连梁重叠部位的箍筋间距,同连梁箍筋间距,但是实际工程中也有设计为同边框梁箍筋间距的,所以提供该设置。影响范围:影响与连梁重叠布置的边框连箍筋根数的计算。16.暗梁/边框梁侧面纵筋距暗梁/边框梁纵筋的距离:默认为s/2o来源:常用做法是s/2说明:存在有不同的算量要求,所以提供该设置供用户修改,满足不同需要。影响范围:当侧面纵筋按间距输入时有效,影响暗梁/边框梁的箍筋根数计算。五、剪力墙:
4018.起始水平分布钢筋距楼面的距离:默认为s/2。来源:习惯做法是起始钢筋距离楼面距离为s/2。说明;存在不同的做法,所以提供该设置供用户修改。影响范围:剪力墙水平钢筋的根数计算。19.起始竖向分布筋距暗柱边的距离:默认为s/2。来源:习惯做法是起始钢筋距暗柱边距离为s/2o说明:存在不同的做法,所以提供该设置供用户修改。影响范围:剪力墙竖向钢筋的根数计算。20.剪力墙纵筋露出长度:默认为按规范计算,如图。
41
42来源:03G101-1第48页,如图:二堤抗夏等级药力也竖向分布,筋直役(28时第)6并接构造.HPB235的幅端头加180度的弯暂.楼板顶百基材顶面相邻铜第交售机收连接Pgcn各级薪”等级或非抗虞勇力堵竖向分布钢革直径>28时呆用机栈连接.楼板顶面圣破顶面剪力墙身竖向分布钢筋连接构造三.四做抗X#级或非抗度川力埼要向分布第筋直收428时可在同一部位连接.HPB235用第端头加5df钟.楼机顶i顶百说明:剪力墙中间层的垂直筋计算公式一般为: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平法规定,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露出长度不同。影响范围:影响剪力墙垂直筋的计算。18.剪力墙基础插筋弯折长度:
43默认为按规范计算,如图。
44常编辑计算设置表达式基础厚度弯折长度1h>=0.5*Laemax(12*d,150)2h>=0.6*Laemax(10*d?150)3h>=0.7*Laemax(8*d,150)4h>=0.8*Laemax(6*d,150)提示信息:h:8BH-bhc)或(DBH/2-bhc)Jae:锚固长度,d:姒筋直径,DBH:基础厚度,bhc:保护层厚度.确定取消来源:04G101-3第32页,如图。柱墙描解储固昼直长度与弯钩长度对照表登直长度弯钩长度a>0,51球(>0.5Zj122且>150>0.6id:(>0.6/a)lOd且)150>0.7!a(>0.7Z.)8d且>150>0.8E.e(>0.82.)6d且>150说明:平法规定,根据基础厚度的不同,墙插筋在基础层的弯折长度不同。影响范围:影响剪力墙基础插筋长度的计算。18.堵在基础锚固区内的水平分布钢筋排数:默认为2.
45来源:04G101-3第32页,如图。基赫顶面以上更内冢水平备与核华构造要求洋见柚注a'同比4500且不少于西螂平分枷与蜕泰对而基坦黑禀与基跖攻一千)7境#eY繇忤* 46说明:墙在基础内的水平筋根数间距W500,且不少于2根。18.暗梁/边框梁梁纵筋与水平钢筋的距离在数值范围内不计算水平钢筋:默认为s/2。来源:常用做法。说明:用来控制剪力墙钢筋相对于暗梁/边框梁的起步。19.水平钢筋根数计算方式:默认为“向上取整+1”。来源:常用算法。 47说明;计算剪力墙水平钢筋数量是用高度除以间距分段,n段长度需要n+1根钢筋。软件还提供了“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向上取整"、"四舍五入"和"向下取整”供选择。18.垂直钢筋根数计算方式:默认为“向上取整+1”。来源:常用算法。说明:计算剪力墙垂直钢筋数量是用长度除以间距分段,n段长度需要n+1根钢筋。软件还提供了"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向上取整"、"四舍五入"和"向下取整”供选择。19.墙体拉筋根数计算方式:默认为“向上取整+1”«来源:常用算法。说明:例如采用双向布置,用面积除以间距后加1。软件还提供了"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向上取整"、"四舍五入"和"向下取整”供选择。20.三、四级抗震及非抗震时竖向一级钢筋的端部做法:默认为“5d直钩”。来源:根据平法图集03G101-1第48页中的规定,如图。三、四根抗贯*级或非捻**力*量句分布第筋直径<28时可在同一帚位连接.HPB235用第端头加5d直的.楼机顶i基址顶百说明:软件提供了“5d直钩”和“180度弯钩”供用户选择。当选择为“5d”直钩时,弯钩长度为5d,当选择为“180度弯钩”时,弯钩长度为6.25d。21.顶层墙身垂立筋锚固计算起点:默认为“从板底开始计算锚固”。来源:根据平法图集03G101-1第48页中的规定,如图。 48剪力墙一向钢角项部枸造说明:提供两种选择,“从板底开始计算锚固"和"从梁底开始计算锚固"。处理当前位置同时存在梁和板构件的情况。此项设置仅针对中间变截面及顶层锚固节点1有效。18.端柱满足直锚时,水平筋深入端柱内的长度:默认为“lae”。来源:常见做法。说明:提供两种选择,“lae”和“伸至对边”。此设置仅针对【水平钢筋丁字端柱节点】节点一、节点二以及【水平钢筋拐角端柱内侧节点】节点一、节点二有效。19.洞口加强筋的最小锚固长度:默认为"600"。来源:常用做法。说明: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数值*d或者数值*lae。 4918.拐角墙中间层水平筋计算方式:默认为“同墙内侧水平筋”o来源:常用做法。说明:提供两种选择"同墙内侧水平筋"和"同墙外侧水平筋"。19.墙身钢筋搭接长度:默认为“按搭接错开百分率计算”。说明:提供两种选择“按搭接错开百分率计算”和“按平法计算”。按搭接错开百分率计算时,搭接长度为此,错开距离为0.3lle。按平法计算时,搭接长度为1.2lle,错开距离为500。来源:前者按照规范计算。后者参见03G101-1第48页,如图。--力坊竖角分布铜篇1合428时卸接相造.HPB235用篇端头加180度的弯密.楼板顶市20.一级钢筋末端弯折时带弯钩:默认为“是”。来源:常用做法。说明:提供两种选择"是"和"否",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21.剪力墙与集水坑坑口相交处剪力墙水平筋是否计算:默认为“是”.来源:常用做法。 50说明:提供两种选择"是"和"否",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三——框架梁的计算设置介绍下面先介绍框架梁算量的基本方法,然后介绍软件中的计算设置,包括内容介绍、影响范围和平法来源。一、算量基本方法:框架梁的计算主要包括上部钢筋、下部钢筋、侧面钢筋、拉筋、箍筋、次梁加筋、吊筋以及加腋钢筋的计算。一、上部钢筋:(一)上通长筋:上通长筋=支座宽-保护层+弯折+净长+弯折-保护层GGJ2009中,楼层框架梁的弯折长度取自【楼层框架梁端节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51焉选择节点构造图nf—PSI火丁—0可1当天法次置直铸M成象伸壬柱对地客析理所输人&6%>=lal(la)小柔曲上,F部纵前嗡入立座内LdHLO节点二044e’04*1ae提示信息规范宜法:节点来源03GKHT第54页的抗震等级楼层框架梁构造;梁上下部纵筋直锚时,锚固长度,lae且?0.5*hc+5*d;不能直慌时,姒筋伸至对边弯折,弯折长度默认为15*d.取消屋面框架梁的弯折长度取自【屋面框架梁端节点】,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弯折值。 52(二)支座钢筋:中间支座:支座筋=搭接+支座宽+搭接 53端支座:支座筋=搭接+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根据原位标注中支座钢筋的位置,可计算出上述两种情况的支座钢筋,其中端支座的端部弯折的计算同上通长筋。第一、二、三排的支座钢筋两端伸入跨中长度取计算设置第2项、第3项和第4项。当左右跨不等时,伸入小跨内负筋的L取值为计算设置第5项。如果支座钢筋与跨中钢筋相同,软件可以自动连通计算。(三)跨中钢筋:跨中筋=支座宽-保护层+弯折+净长+支座宽-保护层+弯折端部弯折的计算同上通长筋。如果原位标注上相邻两跨的跨中钢筋相同,软件可以自动连通计算。上部非通长筋与架立筋的搭接长度取计算设置第1项。二、下部钢筋:(-)下通长筋:卜通长筋=支座宽-保护层+弯折+净长+支座宽-保护层+弯折端支座的计算同上通长筋。(-)下部钢筋;(1)下部钢筋中间支座:下部钢筋=直锚+净长+直锚端支座:下部钢筋=直锚+净长+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根据原位标注中支座钢筋的位置,可计算出上述两种情况的下部钢筋,其中端支座的端部弯折的计算同上通长筋。(2)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距支座边距离+净长-距支座边距离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距支座边距离取计算设置复旦项。 54三、楼层框架梁的变截面计算: 55GGJ2009中,楼层框架梁的变截面计算,软件内置了3个节点设置处理各种变截面情况(每个节点设置包含了平法图集的各种构造要求),根据标高关系可以自动匹配到相应的W点设置。 56 57四、屋面框架梁的变截面计算: 58GGJ2009中,屋面框架梁的变截面计算,软件内置了3个节点设置处理各种变截面情况(每个节点设置包含了平法图集的各种构造要求),根据标高关系可以自动匹配到相应的W点设置。 59 60意选择节点构造图口回区3-2节点飙筋不能直锚时伸至对边弯折图3T节点纵筋锚入支座内LaEHa)3-3节点纵筋伸入支座内一定长度后弯析0.4*Ue_Li-q节点认为15*d.提示信息规范计苴:节点来源03G101T第61页的③节点;上下部不能贯穿支座的纵筋直锚时,锚固长度》lae且?0.5*hc+5*d;不能直锚时,纵筋伸至对边弯折,弯折长度欲取消五、悬挑梁计算:(-)上部第一排钢筋:1、非弯起钢筋 61悬挑端上部第一排纵筋伸至悬挑端部的弯折长度应读取计算设置中所设置的数值,取计算设置中第7项(默认按12*€1计算):Lw=12*dL=Lx-bhc+Lw+hc2、弯起钢筋当梁高<=800,弯起角度为45°L=Lx-bhc~(hb-2*bhc)-L2+(hb-2*bhc)/sin45+hc+L2当梁高〉800,弯起角度为60°L=Lx-bhc-(hb-2*bhc)/tan60-L2+(hb-2*bhc)/sin6O+hc+L2(-)上部第二排钢筋的计算:L=0.75*Lx+hc;0.75*Lx取自计算设置第8项:(三)下部钢筋:1>悬挑梁高度相等时:L=Lx+La'-bhc;La1取计算设置第9项2、当悬挑梁高度为变截面时: 62L=sqrt[sqr(Lx)+sqr(hl-h2)]+La,-bhc;La,取计算设置第9项六、侧面钢筋:(一)侧面构造筋:侧面构造筋=锚固+净长+锚固侧面构造筋的锚固长度取计算设置的缎11至侧面构造筋的搭接长度取计算设置的笫卫项(二)侧面受扭筋:侧面受扭筋=直锚+净长+支座宽-保护层+弯折 63(三)拉筋:拉筋配置取计算设置第16项 64N=[ceil(l净-2*起步距离)/(箍筋非加密间距*2)+l]*n(排数)注(1)起步箍筋距支座边的距离应根据计算设置中笫J工项所设定的值进行计算(2)计算拉筋长度时应取梁原位标注时的截面宽度(3)拉筋根数计算方式取计算设置第18项七、箍筋:N=ceil(l净-2粒加密)/非加密间距T+2*ceil(L加密-起步距离)/加密间距+2注(1)起步箍筋距支座边的距离应根据计算设置中第」Z项所设定的值进行计算(2)箍筋加空长度取计算设置第16项(3)箍筋根数计算方式取计算设置第18项八、次梁加筋:次梁宽,该区域主梁正常箍筋照设主梁——次梁间距8d(访箍筋直径)距次梁边50mm开始设置次梁两侧附加的箍筋数量应读取计算设置中第12项所设定的具体数值; 65九、吊筋:吊筋=次梁宽度+2*50+2*吊筋锚固+2*斜长 66十、加腋钢筋:加腋主筋=锚固+净长+锚固加腋梁箍筋加密起始位置取计算设置第置项二、软件计算设置:1.上部非通长筋与架立钢筋的搭接长度:来源:03G101-1第54页:说明:输入格式:具体数值或数值*d(d为钢筋直径);影响范围:架立筋的长度;2.上部第一排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来源:03G101-1第54页;说明:支持输入函数为max、min及+、-、*、/运算符:支持代码:d:钢筋直径;bhc:保护层:初始默认为Ln/3。影响范围:上部钢筋的长度(支座筋、跨中钢筋) 67la::锚固长度:11:搭接长度;he:支座宽;ha:梁高;Ln:梁经跨长:L:梁跨长; 68来源:03G101-1第54页:说明:支持输入函数为max、min及+、-、*、/运算符;支持代码:d:钢筋直径:bhc:保护层;初始默认为Ln/3。影响范围:上部钢筋的长度(支座筋、跨中钢筋):4.上部第三排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来源:常用算法; 69说明:支持输入函数为max、min及+、-、*、/运算符;支持代码:d:钢筋直径;bhc:保护层;初始默认为Ln/3。 70la::锚固长度;11:搭接长度;he:支座宽;ha:梁高;Ln:梁经跨长;L:梁跨长; 71la::锚固长度;11:搭接长度;he:支座宽;ha:梁高;Ln:梁经跨长;L:梁跨长 72影响范围:上部钢筋的长度(支座筋、跨中钢筋);5.当左右跨不等时,伸入小跨内负筋的L取值:来源:08G101-5第55页:说明:提供三种选择:取本跨长度计算;取左右最大跨计算(默认选项);取左右跨之和的平均值计算;影响范围:上部钢筋的长度(支座筋、跨中钢筋);I.框架梁上部非班长筋在中间文展四侧向弯曲的双伸长度/,的取学规定为:⑴当两相邻期为等跨•号4为其中一跨的润母值;⑵当对粕邻跨为不等跨时,大肝乙素本除*薛值,小将4取商用邻我净跨之和的平均侑(3)当小普制R*不大于大牌净瞪迨的1,2困,二部船通长能费遂小跨.6.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距支座边的距离:来源:03G101-1第60页;说明:输入格式:数值或数值札(L为梁跨净长);影响范围:下部不伸入支库钢筋的长度; 73不仲入支座的娄下部纵向纲筋断点位置注:1本检造洋用不适用于相支聚l2仲入支座也菜下需纵向用缶青枸道兄弟54至59页.5.悬挑跨上部第一排纵筋伸至悬挑跨端部的弯折长度:来源:03G101-1第66页;说明:提供两种选择:12*d(默认选项):h-2*bhc;影响范围:悬挑跨上部第一排纵筋的长度 74区十B1t上都城第连接右置.平直及入柱50.各类粱的悬携端A-C5.悬挑跻上部第二排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来源:03G101-1第66页:说明:具体数值或数值*L(L为悬挑端净跨长); 75影响范围:悬挑跨上部第二排纵筋的长度;5.悬挑跨下部钢筋锚入支座的长度:来源:03G101-1第66页;说明:具体数值或数值*d(d为钢筋直径);影响范围:悬挑跨下部钢筋的长度;6.吊筋锚固长度:来源:03GKHT第64页;说明:具体数值或数值*d(d为钢筋直径);影响范围:吊筋长度;5M村50附加吊热枸遗7.吊筋弯折角度:来源:03G101-1第64页: 76说明:输入具体的角度;影响范围:吊筋长度;12”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来源:软件设定的默认值,以便用户根据实际图纸要求设置次梁两侧箍筋数量(此处输入的数量会在识别梁的原位标注表格中体现,默认值为0、则被识别梁的次梁加筋数量为0);说明:具体整数或整数+级别+直径(肢数),肢数为空默认与箍筋肢数相同;影响范围:次梁数量;13.侧面构造筋的锚固长度:来源:03G101T第24页;说明:具体数值或数值*d(d为钢筋直径);影响范围:侧面构造筋的长度;14.侧面构造筋的搭接长度:来源:03G101T第24页;说明:具体数值或数值*d(d为钢筋直径);影响范围:侧面构造筋的长度;15.拉筋配置: 77来源:03G101-1第64页:说明:输入格式:级别+直径或级别+直径+间距:影响范围:拉筋计算;13.框架梁箍筋加密长度:来源:03G101-1第62和63页;说明:支持输入函数为max、min及+、-、*、/运算符;支持代码:d:钢筋直径;bhc:保护层;当非抗震等级区分加密与非加密时,取抗震等级不等于1的数据;影响范围:框架梁箍筋根数;14.起始箍筋距支座边的距离:来源:03G101-1第62页:说明:具体整数;影响范围:箍筋根数;15.框架梁箍筋、拉筋根数计算方式:来源:常用算法;说明:提供六种选择:四舍五入+1; 78la::锚固长度:11:搭接长度;he:支座宽;ha:梁高:Ln:梁经跨长;L:梁跨长; 79向上取整+1(默认选项);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向上取整;向下取整;当梁箍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时,例如“A10@100/200”或“A8@100[1500];A10@200[2000];……”,箍筋根数计算按照实际排布情况计算,不再取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例如梁箍筋为“A10@100/200”,那么当前跨左右两端加密区按照向上取整+1计算,中间非加密区按照向上取整T计算。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只适用于箍筋有一种形式时,例如“A10@100”。影响范围:箍筋、拉筋根数;13.箍筋弯勾角度:来源:常用算法;说明:提供三种选择:135度(默认选项)、90度、180度影响范围:箍筋长度;14.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不考虑架立筋):来源:03G101-1第34页和00G101第25页; 80说明:提供四种选择,修改此项设置会影响钢筋的搭接长度,选择0时按00G101计算:0;<=25%(默认选项);50%;100%;影响范围:钢筋的搭接长度;21.框支梁箍筋加密长度:来源:03G101-1第67页;说明:支持输入函数为max、min及+、-、*、/运算符;支持代码:d:钢筋直径;la::锚固长度;11:搭接长度;he:支座宽;ha:梁高;Ln:梁经跨长;L:梁跨长;bhc:保护层;当非抗震等级区分加密与非加密时,取抗震等级不等于1的数据;影响范围:框支梁箍筋根数;22.加腋梁箍筋加密起始位置:来源:03G101-1第60页:说明:提供两种选择:柱边;加腋端部(默认选项): 81影响范围:加腋梁箍筋根数;□a)3・a框类梁加胺枸造21.多跨基础连梁上部纵筋连续贯穿中间承台:来源:常用算法;说明:提供两种选择。选择“是”时基础连梁上部纵筋连续贯穿中间承台:选择“否”时分别锚入中间承台。影响范围:基础连梁遇中间支座的纵筋及箍筋计算;22.多跨基础连梁下部纵筋锚入中间承台:来源:常用算法; 82说明:提供两种选择。选择“是”时基础连梁下部纵筋分别锚入中间承台;选择影响范围:基础连梁遇中间支座的纵筋及箍筋计算;21.基础连梁在承台内的箍筋间距:来源:常用算法;说明:具体整数。当基础连梁端节点选择按传统计算时,此设置项有效;影响范围:基础连梁于端节点的箍筋计算;22.下部原位标注钢筋做法:来源:常用算法;说明:提供三种选择:遇支座断开(默认选项);钢筋连续长度大于钢筋搭接定尺长度时就近支座断开;遇支座连续通过;影响范围:下部钢筋的计算; 83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四 84“否”时连续贯穿中间承台。本设置仅针对基础连梁下部通长筋。 85・非框架梁的计算设置介绍卜面先介绍框架梁算量的基本方法,然后介绍软件中的计算设置,包括内容介绍、影响范围和平法来源。一、算量基本方法:框架梁的计算包括上部钢筋、下部钢筋、侧面钢筋、箍筋、次梁加筋、吊筋以及加腋钢筋的计算。一、上部钢筋:1.上通长筋:上通长筋=支座宽-保护层+弯折+净长+弯折-保护层GGJ2009中,非楼层框架梁的弯折长度取自【直形非框架梁端节点】和【弧形非框架梁端节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86 872.支座钢筋:中间支座:支座筋=搭接+支座宽+搭接 88端支座:支座筋=搭接+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根据原位标注中支座钢筋的位置,可计算出上述两种情况的支座钢筋,其中端支座的端部弯折的计算同上通长筋。第一、二、三排的支座钢筋两端伸入跨中长度取计算设置第2项、第3项和第4项。当左右跨不等时,伸入小跨内负筋的L取值为计算设置第5项。如果支座钢筋与跨中钢筋相同,软件可以自动连通计算。3.跨中钢筋:跨中筋=支座宽-保护层+弯折+净长+支座宽-保护层+弯折端部弯折的计算同上通长筋。如果原位标注上相邻两跨的跨中钢筋相同,软件可以自动连通计算。上部非通长筋与架立筋的搭接长度取计算设置第1项。二、下部钢筋:1.下通长筋:卜通长筋=支座宽T呆护层+弯折+净长+支座宽-保护层+弯折端支座的计算同上通长筋。2.下部钢筋:(1)下部钢筋中间支座:下部钢筋=直锚+净长+直锚端支座:下部钢筋=直铺+净长+支座宽-保护层+弯折根据原位标注中支座钢筋的位置,可计算出上述两种情况的下部钢筋,其中端支座的端部弯折的计算同上通长筋。(2)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距支座边距离+净长-距支座边距离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距支座边距离取计算设置复立项。 89三、直形非框架梁的变截面计算: 90GGJ2009中,直形非框架梁的变截面计算,软件内置了3个节点设置处理各种变截面情况(每个节点设置包含了平法图集的各种构造要求),根据标高关系可以自动匹配到相应的行点设置。 91 92四、弧形框架梁的变截面计算: 93GGJ2009中,弧形非框架梁的变截面计算,软件内置了3个节点设置处理各种变截面情况(每个节点设置包含了平法图集的各种构造要求),根据标高关系可以自动匹配到相应的'卡点设置。 94 95五、侧面钢筋:1. 96侧面构造筋: 97侧面构造筋=锚固+净长+锚固侧面构造筋的锚固长度取计算设置的第13项侧面构造筋的搭接长度取计算设置的笫14项1.侧面受扭筋:侧面受扭筋=直锚+净长+支座宽-保护层+弯折2.拉筋:拉筋配置取计算设置第筋项N=[ceil(l净-2*起步距离)/(箍筋非加密间距*2)+l]*n(排数)注(1)起步箍筋距支座边的距离应根据计算设置中第18项所设定的值进行计算(2)计算拉筋长度时应取梁原位标注时的截面宽度(3)拉筋根数计算方式取计算设置第19项六、箍筋:N=ceil(l净-2*L加密)/非加密间距T+2*ceil(L加密-起步距离)/加密间距+2注(1)起步箍筋距支座边的距离应根据计算设置中笫_型延所设定的值进行计算(2)箍筋加密长度取计算设置第17项(3)箍筋根数计算方式取计算设置筮型项二、软件计算设置:1.非通氏筋与架立钢筋的搭接长度: 98来源:03G101T第65页;说明:输入格式:具体数值或数值*d(d为钢筋直径); 99影响范围:架立筋的长度;2.上部中间支座第一排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来源:03G101-1第57页:说明:支持输入函数为max、min及+、-、*、/运算符;支持代码:d:钢筋直径;bhc:保护层;初始默认为Ln/3。影响范围:上部钢筋的长度(支座筋、跨中钢筋); 100来源:03G101-1第57页: 101la::锚固长度;11:搭接长度:he:支座宽;ha:梁高;Ln:梁经跨长;L:梁跨长; 102 103说明;支持输入函数为max、min及+、-、*、/运算符;支持代码:d:钢筋直径:bhc:保护层;初始默认为Ln/3。影响范围:上部钢筋的长度(支座筋、跨中钢筋):4.上部第三排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来源:常用算法:说明:支持输入函数为max、min及+、-、*、/运算符;支持代码:d:钢筋直径;bhc:保护层;初始默认为Ln/3。影响范围:上部钢筋的长度(支座筋、跨中钢筋);5.当左右跨不等时,伸入小跨内负筋的L取值:来源:08G101-5第58页;说明:提供三种选择:取本跨长度计算;取左右最大跨计算(默认选项): 104取左右跨之和的平均值计算;影响范围:上部钢筋的长度(支座筋、跨中钢筋);4.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距支座边的距离:la::锚固长度:11:搭接长度:he:支座宽:ha:梁高:Ln:梁经跨长:L:梁跨长;la::锚固长度:11:搭接长度;he:支座宽;ha:梁高;Ln:梁经跨长;L:梁跨长; 105来源:03G101T第60页:说明:输入格式:数值或数值*L(L为梁跨净长);影响范围: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的长度;4.悬挑跻上部第一排纵筋伸至悬挑跨端部的弯折长度:来源:03G101-1第66页:说明:提供两种选择:12*d(默认选项):h-2*bhc;影响范围:悬挑跨上部第一排纵筋的长度; 106区十B1t上都城第连接右置.平直及入柱50.各类粱的悬携端A-C4.悬挑跻上部第二排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来源:03G101-1第66页:说明:具体数值或数值*L(L为悬挑端净跨长); 107影响范围:悬挑跨上部第二排纵筋的长度;4.悬挑跨下部钢筋锚入支座的长度:来源:03G101-1第66页:说明:具体数值或数值*d(d为钢筋直径):影响范围:悬挑跨下部钢筋的长度;5.吊筋锚固长度:来源:03G101T第64页;说明:具体数值或数值*d(d为钢筋直径);影响范围:吊筋长度;次第20d6.吊筋弯折角度:来源:03G101-1第64页; 108说明:输入具体的角度;影响范围:吊筋长度;4.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来源:软件设定的默认值,以便用户根据实际图纸要求设置次梁两侧箍筋数量(此处输入的数量会在识别梁的原位标注表格中体现,默认值为0、则被识别梁的次梁加筋数量为0);说明:具体整数或整数+级别+直径(肢数),肢数为空默认与箍筋肢数相同;影响范围:次梁数量;5.侧面构造筋的锚固长度:来源:03G101-1第24页;说明:具体数值或数值*d(d为钢筋直径):影响范围:侧面构造筋的长度;6.侧面构造筋的搭接长度:来源:03G101T第24贡;说明:具体数值或数值*d(d为钢筋直径);影响范围:侧面构造筋的长度;7.拉筋配置: 109来源:03G101T第64页;说明:输入格式:级别+直径或级别+直径+间距;影响范围:拉筋计算;4.箍筋弯勾角度:来源:03G101-1第35页;说明:提供三种选择:135度(默认选项)、90度、180度影响范围:拉筋长度;5.箍筋加密长度:来源:03G101T第62和63页;说明:支持输入函数为max、min及+、-、*、/运算符;支持代码:d:钢筋直径:bhc:保护层;当非抗震等级区分加密与非加密时,取抗震等级不等于1的数据;影响范围:框架梁箍筋根数;6.起始箍筋距支座边的距离:来源:03G101-1第62页:说明:具体整数; 110la::锚固长度;11:搭接长度;he:支座宽;ha:梁高;Ln:梁经跨长;L:梁跨长; 111影响范围:箍筋根数;4.非框架梁箍筋、拉筋根数计算方式:来源:常用算法:说明:提供六种选择:四舍五入+1;向上取整+1(默认选项);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向上取整;向下取整;当梁箍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时,例如“A10@100/200”或“A8@100[1500];A100200[2000];……”,箍筋根数计算按照实际排布情况计算,不再取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例如梁箍筋为“A10@100/200”,那么当前跨左右两端加密区按照向上取整+1计算,中间非加密区按照向上取整-1计算。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只适用于箍筋有一种形式时,例如“A10@100”。影响范围:箍筋、拉筋根数:5.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不考虑架立筋):来源:03G101-1第34页和00G101笫25页:说明:提供四种选择,修改此项设置会影响钢筋的搭接长度,选择0时按00G101计算: 1120;<=25%(默认选项);50%;100%;影响范围:钢筋的搭接长度;21.直形非框架梁上部端支座负筋伸入跨内的长度:来源:03G101-1第65页;说明:支持输入函数为max、min及+、-、*、/运算符;支持代码:d:钢筋直径;la::锚固长度;11:搭接长度;he:支座宽;ha:梁高;Ln:梁经跨长;L:梁跨长:bhc:保护层;初始默认为Ln/5影响范围:端支座负筋的长度;22.直形非框架梁下部钢筋锚入支座的长度:来源:03G101-1第65页:说明:输入格式:具体数值或具体数值*d(d为钢筋直径)或数值*la(la为锚固长度:影响范围:卜部钢筋的长度:23.加腋梁箍筋加密起始位置: 113来源:03G101-1第60页;说明:提供两种选择:柱边:加腋端部(默认选项);影响范围:加腋梁箍筋根数;.K3OX框架梁加腋枸造21.井字梁相交时箍筋贯通设置:来源:常用算法; 114说明:提供两种选择:横向贯通(默认选项)、纵向贯通。按照制图规则相交互不为支座的情况。影响范围:非框架梁的计算;21.卜部原位标注钢筋做法:来源:常用算法;说明:提供三种选择:遇支座断开(默认选项);钢筋连续长度大于钢筋搭接定尺长度时就近支座断开;遇支座连续通过;影响范围:下部钢筋的计算;22.宽度均相等的非框架梁L形、十字形相交互为支座:来源:常用算法;说明:提供两种选择:是;否(默认选项);影响范围:L形、十字形相交的非框架梁计算; 115:纵向指平行于进深轴线的方向,横向指平行于开间轴线的方向。此项也用于非框架梁 116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五——板的计算设置介绍实际工程中,板中需要计算的钢筋主要包括板面筋、底筋、温度筋平法描述。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板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一、算量基本方法:板钢筋的计算(图集规定)一、受力筋1.长度计算: 117、负筋及其分布筋、马凳筋、拉筋及洞口加筋。平法中04G101-4对板的相关钢筋进行了 118图001图集04G101-4第25页对有梁楼面和屋面板的受力筋进行标注,如上图,多跨布置的受力筋贯通布置,上部贯通筋在W跨中1。区域进行连接。负筋的长度按照设计的尺寸进行计算板受力筋端部支座做法如下图002〜004: 119Wig分秘Aft九.),柑味,二一一•分秘句:卜「5d且劭傩然b.端钙支隹为党力培在累角仔棉弯钩a.端制支座为美能外做千角内弯的cT部支座为砌体埼的歌d,稠支座为硬体埴板在端部支座的锚固枸造(括赢荷丽而或获5忌板)图004端部支座为圈梁和支座为砌体墙2.根数计算:受力筋根数计算,受力筋从梁边上开始排布,起始距离为1/2板筋间距(如上图001所示),然后按照间距排布。根数=(板净距-2*起步)/间距+1 1202.跨板受力筋计算与受力筋类似。二、负筋:1.长度计算:L=La'+左(右)标注+左(右)弯折,弯折长度默认取计算设置第9项,当用户在负筋定义中输入弯折长度时,则计算时用输入的弯折长度替换此弯折长度,当标注长度遇到洞口时,需要扣减洞口的尺寸。2.根数计算:负筋根数计算,即是按照负筋的布置长度,以间距进行计算。根数=(布置线长度-2*起步)/间距+1三、分布筋:1.长度计算:根据计算设置塾理所设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遇到洞口时按伸至洞口边减保护层处理2.根数计算:N=(左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右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分布筋数量需要扣除洞口尺寸) 121四、马凳筋:一型:长度:L=L1+2*L2+2*L3根数:若输入的钢筋信息为:数量+级别+直径时,直接取所输入的数量即可;若输入的钢筋信息为:级别+立径+间距*间距时,当该最小板块布置了温度筋和负筋或布置了面筋时,则马免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马凳筋根据旧点设置中所设置的马凳筋布置方式进行计算,(见下图所示)计算马凳筋时应根据间距算出各排的马凳筋数量,然后将各排马凳筋的数量累加即得出马凳筋的总数量; 122双向布置当该最小板块仅布置了负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使用负筋的布置范围(扣除范围两端与别的负筋相交的范围)除以马凳筋的间距(取最前面的间距)再乘以该负筋中马凳筋的排数信息即可得出马凳筋的总数 123二型:L2 124长度:单根马凳长度:L=L1+2*L2+2*L3马凳筋起步距离;该型马凳筋在计算每排数量时,不考虑起步距离,从支座边开始布置,按向上取整+1计算;但在计算排数时,离为s/2,按向上取整+1。第一排及最后一排距支座边的距三型:长度:单根马克长度:L=L1+2*L2+4*L3第一排及最后一排距支座边的距马凳筋起步距离;该型马凳筋在计算每排数量时,不考虑起步距离,从支座边开始布置,按向上取整+1计算:但在计算排数时,离为s/2,按向上取整+1计算。根数:若输入的钢筋信息格式为:数量+级别+直径时,直接取所输入的数量即可;若输入的钢筋信息格式为:级别+直径+排距时,当该最小板块布置了温度筋和负筋或布置了面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先根据排距(马竞筋信息中输入的排距)计算出总共需要的马梵筋排数,然后根据马凳筋的横筋长度和该排马凳筋所在位置的净长算出每排马梵筋的数量,最后将每排马凳筋的数量累加,即得出总的马凳筋数量; 125当该最小板块仅布置了负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使用负筋的布置范围(扣除范围两端与别的负筋相交的范围)除以马凳筋的横筋长度得出每排马凳筋的数量,然后再乘以该负筋中马凳筋的排数信息即可得出马凳筋的总数五、拉筋:长度:L=h-2*bhc2*Lw+2*d根数:1.需要扣除柱、堵、梁、板洞所占位置2.当输入钢筋信息为数量+级别+直径时,则直接取所输入的数量即可;3.拉筋根据节点设置中所设置的拉筋布置方式进行计算,拉筋布置形式如下: 126拉筋双向布置计算方法:N=ceil(板净面积/拉筋面积)+1,拉筋面积=51*52拉筋梅花布置一计算方法:N=2*[ceil(板净面积/拉筋面积)+1]1.板短跨向加筋:长度:根据加筋是底部还是顶部,按照底筋和面筋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根数:直接取输入的钢筋根数;2.板长跨向加筋:长度:洞口宽度+2*LaE;根数:直接取输入的钢筋根数: 127当板洞与板边相切时,则板长跨向加筋伸入支座内按底部或顶部筋计算。1.斜加筋:长度:2*LaE根数:直接取输入的钢筋根数;2.圆形板洞的圆形加强筋长度:3.14*(洞口直径+2*保护层)+2*1ie根数:直接取输入的钢筋根数二、软件计算设置:一、公共设置项:2.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来源:平法04G101-4第25页标注的是s/2(参见图001)说明:软件默认50,用户可以自己选择。提供三个选择:保护层距离、50nun,s/2,影响范围:对受力筋和负筋根数计算有影响。 1282.分布钢筋配置:来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板构件构造: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说明:软件默认A6@250,用户也可以按照结构设计说明进行修改。影响范围:对板负筋和跨板受力筋的分布筋有影响。3.分布钢筋长度计算:来源:根据实际施工的做法。说明:软件默认:和负筋(跨板受力筋)搭接计算。软件提供三种选择:1、按照轴线长度计算;2、和负筋(跨板受力筋)搭接计算;3、按照负筋(跨板受力筋)布置长度计算。影响范围:负筋和跨板受力筋的分布筋的长度。4.分布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来源:参见图集04G101-4第27页。说明:默认为150,也可以自行修改。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数值*d或者数值*lae。影响范围:分布筋的长度。5.温度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来源:参见图集04G101-4第27页,温度筋属于构造钢筋,原理同分布筋。说明:默认为150,也可以自行修改。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数值*d或者数值*lae。 129影响范围:温度筋的长度。2.分布钢筋根数计算方式: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说明:软件默认:向上取整+1、软件提供: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四舍五入、向上取整、向下取整等6种计算方式。计算分布筋根数时,用长度除以间距后,需要确定如何取整。具体算法如下:向上取整+l=Ceil(长度/间距)+1,如Ceil(2000/150)+1=15向下取整+l=Floor(长度/间距)+1,如Floor(2000/150)+1=14四舍五入+l=Round(长度/间距)+1,如Round(2000/150)+1=14四舍五入=笈11£(长度/间距),如Round(2000/150)=13向上取整=,6口(长度/间距),如Ceil(2000/150)=14向下取整=Fl。。r(长度/间距),如Floor(2000/150)=13影响范围:影响分布筋根数的计算。3.负筋(跨板受力筋)分布筋、温度筋是否带弯勾: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说明:一般这两种钢筋都是一级钢,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设置是否添加弯钩。软件提供两个选择,“是”、“否”。可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选择。影响范围:分布筋和温度筋的长度。 1302.负筋/受力筋在板内的弯折长度:来源:图集04G101-4第25页,图集默认为“板厚-2*保护层",软件跟图集一致。参见图001 131说明:软件提供选择“板厚-2*保护层”、“板厚-保护层”。影响范围:负筋和受力筋弯折长度。2.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来源:00G101第25页(选择0时)、03G101T第34页、04G101-4第23、24页说明:指在同一截面上的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提供0、《25%、50%、100%四种选择;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注:1.当不同直径的钥筋搭接时,MGe'i抗震t抗震。值按较小的目役计算.2.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300mm.3.式中,为搭接长度修正系数.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纵向纲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W25501001.21.4L6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不同的接头率决定不同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锚固长度;接头率越大,修正系数越大,需要的搭接长度越长3.温度筋起步距离:来源:不同用户的算量需求。说明:根据实际设计要求设置,软件默认为一个间距s。也可以输入s/数字或具体数值。影响范围:温度筋的根数。二、受力筋:13.板底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 132来源:04101-4第25页.说明:软件提供八种选择:max(ha/2,5*d)、max(ha/2,12*d)、la>ha/2+5*d、ha-bhc、ha/2,max(120,h),max(ha-bhc+15d,la)根据不同的端部支座选择不同的锚固值,参见图002、图004影响范围:板底部钢筋的锚固值。13.板/板带钢筋按平均长度计算:来源:不同用户的算量需求。说明:提供两种选择“是"、“否”。在非矩形板,如梯形或不规则板上布置钢筋,钢筋长度可按板的实际长度计算出多种,也可只计算出一种钢筋,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设置。选择“是”,则按板多种钢筋的平均长度计算,即板只有一种钢筋形式;选择“否”,则按实际情况计算出不同的钢筋长度。影响范围:板受力筋、板带钢筋的长度14.面筋(单标注跨板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来源:04101-4第25页。说明:软件提供提供8种选择:la、0.4*la+15*d,ha-bhc+h-2*bhc、ha/2+h-2*bhc、ha-bhc+h-bhc,ha/2+h-bhc,max(ha-bhc+15d,la),max(ha/2,la)«根据不同的端部支座选择不同的锚固值,参见图002'图004影响范围:板顶部面筋的锚固值。15.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 133同分布筋13.受力筋遇洞口或端部无支座时的弯折长度:来源:图集04G101-4第25页,图集默认为“板厚-2*保护层",软件跟图集一致说明:软件提供两个选择,“板厚-2*保护层”、“板厚-保护层”。影响范围:受力筋的长度。14.柱上板带下部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长度:来源:图集04G101-4第30页,参见下图:上学靠贯通缴JB是仲长度 134(柱上板带) 1350参见图001 136图005柱上板带受力筋锚固说明:软件默认为la,与图集保持一致,并提供6个选项,max(ha/2,5*d)、调整。影响范围:下部受力筋的锚固长度。13.柱上板带上部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长度:来源:图集04G101-4第30页说明:软件默认la,与图集保持一致,并提供6个选项:la、0.4*la+15*d、ha调整,部分值是从一些施工的经验值取得。影响范围:柱上板带上部受力筋的锚入支座的长度。14.跨中板带下部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长度:来源:图集04G101-4笫30页,软件默认与图集一致,参见下图: 137max(ha/2,12*d)、la、ha/2+5*d、ha-bhc>ha/2,用户也可以根据设计要求-bhc+h-2*bhc、ha/2+h-2*bhc、ha-bhc+h-bhc>ha/2+h-bhCo用户也可以自己 138上翼加¥黄连纵)6下部贯觥)6-V旧黄少到集中发政方械柱列(跨中板带)图006跨中板带受力筋锚固说明:软件默认为max(ha/2,5*d),并提供6种选择:max(ha/2,5*d)、max(ha/2,12*d)、la、ha/2+5*d、ha-bhc、ha/2。影响范围:跨中板带卜,部受力筋的锚入支座的长度。13.跨中板带上部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长度:来源:图集04G101-4第30页,参见图006说明:软件默认为la,并提供6种选择:la、0.4*la+15*d>ha-bhc+h-2*bhc、ha/2+h-2*bhc»ha-bhc+h-bhc,ha/2+h-bhc。也可以自己输入长度。影响范围:跨中板带下部受力筋的锚入支座的长度。 13913.柱上板带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同分布筋14.跨中板带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同分布筋15.柱上板带的箍筋起始位置:来源:常用算法。说明:软件默认为:距柱边50mln,并提供两种选择:距轴线s/2、距柱边50mnu影响范围:箍筋的个数。16.柱上板带的箍筋加密长度:来源:常用算法。平法对箍筋没有给出标准排布,该项数据考虑非标准设计情况,请按照设计说明输入。说明:软件默认为L/4。也可以自己输入,支持max,min以及+、-、*、/等运算,支持代码:L(跨长),Ln(净跨),h(板厚)。影响范围:柱上板带箍筋根数。三、负筋:27.单标注负筋锚入支座的长度:来源:04101-4第25页。说明:上部非通长筋锚固,根据不同的端部支座选择不同的锚固值大小,参见图002'图004 140软件提供六种选择:la、0.4*la+15*d>ha-bhc+h-2*bhc>ha/2+h-2*bhc,ha-bhc+h-bhc、ha/2+h-bhc影响范围:板负筋的锚固值计算。27.板中间支座负筋标注是否含支座:来源:平法图集没有做规定,根据实际图纸说明进行设置。常用算法。说明:软件默认为“是”,并提供两个选择,“是”、“否”。影响范围:负筋的长度。28.单边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来源:常用算法。一般实际工程会进行说明,按照图纸进行标注。大多图纸也是按照支座内边线进行设置。说明:软件默认为支座内线,并提供五种选择:支座内边线、支座轴线、支座中心线、支座外边线、负筋线长度。影响范围:负筋的长度。29.负筋根数计算方式:同分布筋四、柱帽:30.柱帽笫一根箍筋起步:来源:常用算法。 141说明:软件默认为50mm,图集没有明确说明,一般施工都采用50的起步。用户也可以自己修改,输入具体数值。影响范围:箍筋排布根数。27.柱帽圆形箍筋的搭接长度:来源:03G101-1第40页。说明:当圆形箍筋长度超过搭接设置中设定的值时,需要进行搭接;搭接长度,软件提供max(锚固长度,300)和300两种选择。影响范围:箍筋的长度。28.柱帽水平箍筋在板内布置:来源: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选择。04G101-4图集第15页和第39页没有做规定,图集默认是板中不布置箍筋。说明:软件默认为“否”,并提供两个选择,“是”、“否”。影响范围:箍筋的根数。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六——基础的计算设置介绍基础主要包含: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形基础、基础板带、集水坑、桩承台、柱墩。条基中的钢筋有受力筋、分布筋;独基中主要有受力筋,有些会配置短向加强筋 142和柱间配筋,带短柱杯口的在短柱中会配置纵筋和箍筋;筏基中一般有底筋、面筋、中间层筋、非贯通筋:基础板带主要有上下部受力筋;集水坑一般有底筋、面筋、坑壁水平筋、斜面钢筋;桩承台的钢筋有横向、纵向、侧面受力筋、加强筋;柱墩主要有纵筋、箍筋。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基础中各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一、算量基本方法:一、条形基础:1.受力筋:受力钢筋的长度应根据计算设置中所设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条形基础受力筋长度计算设定值2500条形基础宽度》设定值时,受力钢筋长度为皿霜条基宽度>=设定值,L-条基宽度*0.9;条基宽度〈设定值,1=条基宽度-2*bhc。2.分布筋:条基分布钢筋的计算需要考虑条基的主次:主条基(贯通条基):1=条基长度-2*bhc;次条基(非贯通条基):(1)两端都与主条基相交:L=次条基净长度+2*L1;(2)一端与主条基相交:L二次条基净长度-bhc+Ll。次条基净长度:两端与主条基相交时为两相邻主条基之间的净空尺寸,一端与主条基相交时为次条基长度扣除相交的主条基的长度;L1取计算设置中的筮3项所设置的值,系统默认为150。 143二、独立基础:1.受力筋:受力钢筋的长度应根据计算设置中所设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独基受力筋长度计算设定值2500独立基础边长?设定值时,受力钢筋长度为还需要考虑钢筋的弯折设置:独立基础下部钢筋弯折长度0独立基础上部钢筋弯折长度|0基础底长〉=设定值,1=基础底长*0.9+2礼W;基础底长〈设定值,匕=基础底长-2*bhc+2*Lw。三、筏形基础:说明:基础板带的算法同筏板钢筋的算法,当遇到筏板变截面时,按照相应的筏板变截面节点计算;当筏板钢筋遇基础梁构件时,按照梁板式筏形基础节点计算;当筏板钢筋遇剪力墙构件时,按照平板式筏形基础节点计算,在此主要讲述梁板式筏板钢筋的计算。1.端部构造:(1)端部等截面外伸: 144(2)端部变截面外伸:节点一:18 145节点二: 146(4)中层钢筋端头节点(包含遇集水坑的情况): 1472.变截面部位构造: 148(1)筏板顶部有高差: 149(2)筏板底部有高差: 150(4)中间层钢筋变截面构造:3.筏板遇集水坑:按下图节点计算: 1514.筏板遇承台、独基、柱墩:按下图节点计算: 152提示信息规范算法:节点来源08G101-5第52页;下部纵筋锚入承台内,上部姒筋根据承台的提示信息:传统菖法:上、下部姒筋根据柱墩的属性是否贯穿柱墩,如非贯穿,则上下部姒j锚入柱墩,伸入长度默U为lae,弯折长度默认为0.属性是否贯穿承台,如非贯穿承台,则上下部姒筋锚入承台,伸入长度线久为Ue,弯折长度默认为0・确定取消确定取消相关计算原则:筏板钢筋扣减独立基础、桩承台:(1)当独基或桩承台与筏板顶面和底面都相交时,按实际的三维体计算筏板钢筋扣独基和承台; 153相交位置进行扣减;(2)当筏板/板的底标高与承台/独立基础相交或相切,则底筋取属性设置,且从筏板/板底标高与承台/独立基础筏板钢筋扣减柱墩:(1)对于下柱墩,优先按与筏板底标高相交的范围,计算筏板钢筋的扣减;当与筏板底面不相交,而与顶面相交时,按与顶面相交的范围计算钢筋扣减;(2)对于上柱墩,优先按与筏板顶标高相交的范围,计算筏板钢筋的扣减;当与筏板顶面不相交,而与底面相交时,按与底面相交的范围计算钢筋扣减。四、桩承台:说明:承台有板式配筋承台、梁式配筋承台、环式配筋承台,在此主要讲述矩形板式配筋桩承台钢筋计算。 154横向钢筋・横向纵筋:长度L=b-2*bhc+2*lw;根数N=cei1(a-2*qb)/s+1:纵向纵筋:长度L=a-2*bhc+2*lw;根数N=ceil(b-2*qb)/s+l侧面纵筋:长度L=(a+b)*2-8*bhc+U注:11为搭接长度五、柱墩:说明:不同形状、不同配筋的柱墩,钢筋计算也有所不同,在此主要讲述矩形上柱墩网状配筋的钢筋计算。 155X向纵筋:长度L=x-2*bhc+2*hd+2*laeY向纵筋:长度L=Y-2*bhc+2*hd+2*lae外侧箍筋:L=2*(X+Y)-8*bhc+8*d+2*Lw内部箍筋:X向:X-2*bhc+2*d+2*lw;二、软件计算设置:一、公共设置项:根数:N=cei1(Y-2*bhc)/s+1根数:N=ceil(X-2*bhc)/s+lY向:Y-2*bhc+2*d+2*lw2.基础边缘笫一根钢筋距基础边的距离:默认为50nl% 156来源:常用算法。说明:受力钢筋的数量计算应根据计算设置中所设定的受力筋起步距离和根数计算的设置进行计算,起步距离一般有三种做法,供用户选择。影响范围:钢筋根数的计算。2.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提供四个选项来源:03G101-1第34页(如下图所示)和00G101第25页。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Le与h注;1.当不同直衿的钢筋搭接时,其1”与乙值按较小的网径计算.2.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300mm.3.式中(为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抗震非抗震Ge=".ell7人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4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枳百分率(%)W255010041.21.4L6说明:接头错开百分率不同,搭接长度与锚固长度的比例系数不同。影响范围:影响钢筋的搭接长度。二、条形基础:5.条形基础受力筋长度计算设定值:默认为2500,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来源:《简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408页。说明:设置受力筋长度计算设定值。影响范围:条基受力筋长度计算。 1575.条形基础宽度》设定值时,受力钢筋长度为:默认为0.9*宽度,提供三种选择。来源:《简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531页。说明:条基宽度2第5项中的设定值,受力筋长度按此项设置来计算。影响范围:条基受力筋长度计算。6.相同类别条形基础相交时,受力筋钢筋的布置范围:十字形相交,纵向贯通,横向不贯通。来源:常用做法。说明:根据相同类别条基的相交形式,来设置何向条基贯通。卜字形相交,横向贯通,纵向不贯通: 158“L”形"T”字形“十”字形全部贯通布置:(下图为L形相交) 159根据制图规则:纵向是指平行于进深轴线的方向;横向是指平行于开间轴线的方向。影响范围:条基受力筋根数计算。8.非贯通条基分布筋伸入贯通条基内的长度:默认为150。可根据需要自行输入。 160来源:06G101-6第59页。,据荣(无扈砒就)■■■■■■■■■■肆。 161条形基础无交接底板端部枸造说明:非贯通条基遇贯通条基,分布筋需断开,伸入贯通条基中一个长度影响范围:条基分布筋长度、根数计算。8.非贯通条基受力筋伸入贯通条基内的长度:默认为ha/4,可根据需要自行输入。来源:06G101-6第58页(如下图)。 162说明:非贯通条基遇贯通条基,计算受力筋需扣减贯通条基的范围,非贯通条基受力筋伸入贯通条基的范围按此项设置进行。影响范围:条基根数计算。8.条基与基础梁平行重裨部位是否布置条基分布钢筋:默认为否。来源:常用算法。说明:1.扣减与条基平行且覆盖条基某一部分的基础梁、梁、圈梁;2.条基与基础梁、梁、圈梁的底标高一致时,底部的分布钢筋需要扣减,条基与基础梁、梁、圈梁的顶标高一致时,顶部的分布钢筋需要扣减;是否扣减,可以通过此项计算设置进行控制: 1632.若基础梁未完全覆盖条基,则未覆盖位置的条基分布钢筋伸入梁个锚固长度即可。影响范围:条基分布筋的根数、长度。ILL形相交时,条基分布钢筋是否均不贯通:默认为否。来源:常用算法。说明:根据相应受力筋的贯通原则,受力筋贯通,则分布筋贯通,受力筋不贯通,则分布筋不贯通;当条基为“L”形相交时,根据此项计算设置判断。选择“是":两向条基分布钢筋均不贯通;选择“否”:只有一向条基分布钢筋贯通;影响范围:条基分布筋的长度。12.条形基础受力筋、分布筋根数计算方式:默认为向上取整+1。来源:常用算法。说明:提供:四舍五入+1、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向上取整、向下取整六种选择。影响范围:条基受力筋、分布筋的根数。三、独立基础:14.独基受力筋长度计算设定值:默认为2500,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来源:《简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笫408页。说明:设置受力筋长度计算设定值。 164影响范围:独基受力筋长度计算。14.独立基础边长》设定值时,受力钢筋长度为:默认为0.9*边长,提供四种选择。来源:前两种来源《简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408页;第三种来源06G101-6第47页(如卜图所示)。(a)对称独立基砥(b)再对称独立基础独立基础底板配筋长度减短10%构造说明:独立基础边长》第14项设定值,受力筋长度按此项设置来计算。影响范围:独基受力筋长度计算。 16516.独立基础钢筋根数计算方式:同条基钢筋根数计算方式17.独立基础下部钢筋弯折长度:默认为Oo来源:常用算法。说明:独基下部钢筋的弯折长度取此项设置,可根据需要自行输入。影响范围:独基下部钢筋长度计算。18.独立基础上部钢筋弯折长度:默认为Oo来源:常用算法。说明:独基上部钢筋的弯折长度取此项设置,可根据需要自行输入。影响范围:独基上部钢筋长度计算。19.独基钢筋按平均长度计算:默认为否。来源:常用算法.说明:针对不规则形状的独基,选择“是":钢筋按平均长度来计算;选择“否影响范围:独基钢筋长度、根数计算。20.独基与基础梁平行重叠部位是否布置独基钢筋:默认为是。 166”:按实际长度来计算。 167来源:06G101-6第46页(如下图所示)。羞湖底板工向(长向)分布铜需单碗础梁JLxx(lB)基硼底板1/向(短£)殳力钢盾设置基础梁的双柱普遹独立基硼配扁均造说明:选择“是”时,不考虑扣减;设置为“否”时,独立基础的钢筋需要考虑扣除平行的基础梁、框架梁、圈梁;扣除前需要判断梁与独立基础标高的关系:当独立甚础的底标高和梁的底标高一致时,计算独立基础卜.部钢筋时,扣除梁的宽度; 168当独立基础的顶标高和梁的顶标高•致时,计算独立基础上部钢筋时,扣除梁的宽度;扣除梁覆盖区域布置的钢筋,如下图所示:如果梁没有完全覆盖独立基础,则未覆盖部位的钢筋锚入梁内,如下图所示: 169影响范围:独基钢筋的长度、根数计算。21.杯口短柱在基础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默认为3o来源:06G101-6第49页(如卜图所不)。 170高杯口独立基础杯壁和息被短柱配筋枸造 171说明:在此设置杯口端柱在基础锚固区的箍筋数量,可根据需要自行输入。影响范围:箍筋根数计算。四、筏形基础:23.筏基外伸面筋端部钢筋弯折长度:默认为12*d。来源:04G101-3第43页(如下图所示)。号中旗¥,:叫"独§1©I 172牧也缘窗面无封边均遭瑞部等/互处伸㈣追说明:在此设置筏基外伸面筋端部弯折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输入 173影响范围:筏基面筋长度计算。24.筏基外伸底筋端部钢筋弯折长度:默认为12*d。来源:04G101-3第43页(同第23项附图)。说明:在此设置筏基外伸底筋端部弯折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输入。影响范围:筏基底筋长度计算。25.筏基中间层钢筋端部弯折长度:默认为12*d。来源:04G101-3第43页(如下图所示)。中层筋端头均造说明:在此设置筏基中间层钢筋端部弯折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输入。影响范围:筏基中间层钢筋长度计算 17424.筏基/板带钢筋按平均长度计算:默认为否。来源:常用算法。说明:针对不规则形状的筏板/板带,选择“是":钢筋按平均长度来计算;选择“否”:按实际长度来计算。影响范围:筏基/板带钢筋长度、根数计算。25.筏基与基础梁平行重叠部位布置筏基/板带受力钢筋:默认为否。来源:常用算法。说明:设置为“是”:受力筋筋根数计算:N=ceil(基础尺寸-2*起步)/s+1;注:基础尺寸应延伸至外墙外边线或基础梁外边线计算,是否加1,由根数计算设置决定;设置为“否”:受力筋筋根数计算:N=ceil(净跨-2*s)/s+l,是否加1,由根数计算设置决定。影响范围:筏基/板带钢筋长度、根数计算。26.筏基与基础梁平行重叠部位是否布置筏基负筋:默认为否。来源:常用算法。说明:设置为“是”:负筋根数计算:N=ceil(基础尺寸-2*起步)/s+1;注:基础尺寸应延伸至外墙外边线或基础梁外边线计算,是否加1,由根数计算设置决定;设置为“否”:负筋根数计算:N=ceil(净跨-2*s)/s+l,是否加设由根数计算设置决定。影响范围:筏基负筋根数计算。 175属性名称雇性值1名称FBFJ-12钢筋信息B1282003左标注(mm)9004右标注Gm)12005[非单边标注含支座图1属性名称属性值1名称FBFJ-12钢筋信息B1282003左标注Gm)9004右标注(mm)12005芈单边标注含支座124.筏基底部附加非贯通筋伸入跨内的标注长度含支座:默认为是。来源:常用算法。说明:设置为“是”:标注长度包含支座宽;设置为“否”:标注长度不包含支座宽(如下图):FBFJ-岬丘@200,9001-m1200t《一FBFJ-1正哼@200/900/)200影响范围:筏基负筋长度计算。25.单边标注支座非贯通筋标注长度位置:默认为支座内边线。 176来源:常用算法。 177说明:在此设置筏板负筋标注长度的位置,包含五个选项,如下图:FBFJ-;rE12ig2anFBF叟?am13左标注(mm)9004右标注(mm)015单边标注位置使座内边线)|6左弯折Gnm)(0)i7右弯折(mm)(0)I8钢筋锚固(34)l|9钢筋搭接(41)3.左标注Gnm)9004右标注Gnm)D5单边标注位置文座中心线\67左弯折Gnm)©)右弯折(mm)(0)8钢筋锚固(34)9钢筋搭接(41)FBFJ-rWaonnFBrj-JUBO©898934345左标注(mm)右标注(mm)单边标注位置左弯折厮)右弯折Gnm)钢筋锚固钢筋搭接左标注Gnm)右标注(mm)f单边标注位置左弯折(mm)右弯折(mm)钢筋锚固钢筋搭接9C07ttGFBFJ-MQggQnn3左标注(mm)9004右标注3m)05f单日[伊汪1"直决防线长度|6左弯折Gnm)(0)7右弯折(mm)(0)8钢筋锚固(34)9钢筋搭接(41)影响范围:筏板负筋长度计算。31.筏基上部钢筋锚入基础梁内的长度:默认为max(ha/2,12*d)。 178来源:04G101-3第39页,如下图:乂机丫向费通>12d££夕“中线“丫由]都扁与*小同r~r虫层!板的第一根幅I,iMAOIiIA1/2HMKi”X版通“♦的条•■拿S,♦图1分虚*fi।为1/2”加>12d£f制美悯7'外丫向小MX睚通如』ax向富好△*,翻篇力|/2,鼎向曼>12d£S夕fi重市改废书,重量停期房伸长质.从部*贯通沸保总传长皮[《八/3良部非¥爱蜘第凤仲长员从部#费通氢珞邕伸长反 179设置为“否”:筏基上部钢筋遇基础梁贯通。影响范围:筏板上部钢筋的长度、根数计算。32.筏基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默认为向上取整+1。同条基钢筋根数计算方式33.筏基负筋根数计算方式:默认为向上取整+1。同条基钢筋根数计算方式34.柱下板带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默认为向上取整+1。同条基钢筋根数计算方式35.跨中板带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默认为向上取整-1。来源:常用算法。说明:提供:四舍五入+1、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向上取整T影响范围:跨中板带根数计算。36.筏基无外伸下部钢筋伸入基础梁边缘弯折长度:默认为15*也来源:04G101-3第40页,如下图: 180、四舍五入、向上取整、向下取整七种选择。 181>!2d,If-t_少时耕线1、蕤〃襁、HJUfWO旗的H-«»»*/?*"■'“丫”机扁*“贯通”底斛H枷献林AS(_>04^(>0.41.)二!传至梁,普内债并彳佝堵部无外伸枸造(原中*帛尢丫向芈贯通蛆(1)说明:弯折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输入。影响范围:筏基下部钢筋长度计算。38.筏基无外伸上部纵筋锚入墙内la,弯折长度大于等于:默认为15*d.来源:04G101-3第47页,如下图: 182尽*后弯勇且儿u方h了~IoH出早予EUR,少62城下EE丫5**甯与.嫂蚣赵“丫”★虬,厦*xrw,一式皇k«皇5理收W*3at一基沉X!।板下婆层袁匕立树贡机启一一7j边松核下巨也&需X。:附加率f翻至通长鼠一无外伸亏造,羚中息部无底都房) 183说明:弯折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输入。影响范围:筏基上部钢筋长度计算。39.筏基无外伸下部钢筋伸至墙对边弯折长度:默认为max(1.7*la,h-bhc).来源:04G101-3第47页,同第38项附图。说明:弯折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输入。 18440.筏板边部集水坑底筋在边缘弯折长度:默认为15*d。来源:常用算法。说明:在此设置边部集水坑底筋弯折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输入。影响范围:集水坑底筋长度计算。41.筏板边部集水坑面筋在边缘弯折长度:默认为15*d。来源:常用算法。说明:在此设置边部集水坑面筋弯折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输入。影响范围:集水坑面筋筋长度计算。42.集水坑90度放坡边内斜面钢筋端部弯折长度:默认为15*d。来源:常用算法。说明:在此设置集水坑90度放坡边内斜面钢筋端部弯折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输入。影响范围:集水坑斜面钢筋长度计算。五、桩承台:44.桩承台纵筋根数计算方式:默认为向上取整+1。同条基钢筋根数计算方式 18544.承台下部钢筋弯折长度:默认为10*d。来源:06G101-6第61页,如下图:说明:在此设置承台下部钢筋的弯折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输入。影响范围:承台下部钢筋长度计算。45.承台上部钢筋弯折长度:默认为0。来源:常用算法。说明:在此设置承台上部钢筋的弯折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输入。 18644.承台上钢筋按平均长度计算:默认为否。来源:常用算法。说明:针对不规则形状的承台,选择“是":钢筋按平均长度来计算;选择影响范围:承台钢筋长度、根数计算。六、柱墩:49.柱墩第一根箍筋起步:默认为50„来源:常用算法。说明: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输入。影响范围:柱墩箍筋根数计算。50.柱墩圆形箍筋的搭接长度:默认为max(lae,300)»来源:03G101T第40页,如下图: 187“否”:按实际长度来计算。 188奇然10&史环定住符0135,(附如描搭接乂E,>300mm,勾住纵前2.珞睇造说明:在此设置圆形箍筋的搭接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输入。影响范围:柱墩圆形箍筋长度计算。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七一基础主梁的计算设置介绍基础主梁钢筋的计算主要是底部和顶部的贯通纵筋、底部非贯通纵筋、侧面纵向构造钢筋和箍筋的计算,算法主要来源于04G101-3:一、算量基本方法: 189一、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一)端部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弯折长度为12*d: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上部非第一排纵筋不伸入外伸端,伸入支座对边弯折,弯折长度为12*d;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29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主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主梁端部外仰构造”来设置。注意:基础梁底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隔开,如:2B25/4B28:则表示底部最底排纵筋是4B28,底部第二排是2B25。(二)端部无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端部无外伸时,根据平法04G101-3第29页,要求基础梁底部和顶部纵筋成对连通设置,底部和顶部多出的钢筋伸至端部弯折,弯折长度为15*d;软件采用传统算法,底部和顶部第•排纵筋伸至对边弯折,弯折长度为h/2,其余钢筋伸至端部弯折,弯折长度为15*d。软件中是通过基础主:梁节点设置第二项“基础主梁端部无外伸构造”来设置。-1—~— 190,4,/第一排钢筋第二排钢筋(三)基础主梁顶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卜.部纵筋连续通过支座:低跨上部纵筋伸入支座内,伸入长度为la;高跨上部第一排纵筋伸入低跨梁内,伸入长度为la;非第一排纵筋伸入支座内la。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0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工梁节点设置第三项“基础工梁顶有高差构造”来设置. 191he-Jlae*’3g1一芾5Th2、(四)基础主梁底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上部纵筋贯穿支座;卜部最底排纵筋伸入高跨梁内,伸入长度为la;非底排纵筋伸入支座内锚固,伸入长度为la;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0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主:梁节点设置第四项“基础上梁底有高差构造”来设置,在节点设置中输入放坡角度,底部钢筋计算时会按照角度计算斜长。 192二、底部非贯通纵筋:基础主梁底部非贯通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自柱中线向跨内延伸至L0/3位置,且不小于1.2L0+hb+0.5hc,hb为基础主梁截面高度,he为支座宽,对于中间跨非贯通筋,L0取柱中线两边较大一跨的中心'跨度值。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9页和第28页。三、侧面构造钢筋:侧面构造钢筋以大写字母G打头注写,且对称布置,如G8B16,表示梁两侧共配置8根构造纵筋,每侧4根:侧面构造钢筋锚入支座内15*d即可;四、箍筋:基础上梁跨内的箍筋计算同框架梁,与框架梁不同的是,基础主梁在节点区通常也要布置箍筋,节点区内箍筋按梁端部箍筋设置;因此,端支座内箍筋根数计算公式为N=ceil(支座宽-bhc+起步-s加密)/s加密+1,中间支座箍筋根数计算公式为N=ceil(支座宽+2*起步-2*s加密)/s加密+1.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28页。二、软件计算设置:1.基础上梁卜部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 193来源:04G101-3第9页和第28页说明:基础主梁底部非贯通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自柱中线向跨内延伸至L0/3位置,且不小于1.2L0+hb+0.5hc,hb为基础主梁截面高度,he为支座宽,对于中间跨非贯通筋,L0取柱中线两边较大一跨的中心跨度值。影响范围:下部非通长筋的长度;1.箍筋弯钩角度:说明:提供135°、90°、180°三种选择;影响范围:基础主梁箍筋的长度;箍筋135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L9d箍筋9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0.5d箍筋18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3.25d直筋18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2*6.25D2.纵筋搭接接头错升百分率(不考虑架立筋):来源:00G101第25页(选择0时);03G101-1第34页说明:指在同一截面上的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提供0、W25乐50%,100%四种选择;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不同的接头率决定不同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锚固长度;接头率越大,修正系数越大,需要的搭接长度越长;3.附加(反扣)吊筋锚固长度: 194来源:04G101-3第35页说明:通常在次梁和主梁相交位置要在主梁上设置吊筋,吊筋高度应根据主梁高度推算,吊筋顶部平直段等于次梁宽度加2*50,吊筋锚固长度默认为20*d,可以根据设计情况修改此项默认值;影响范围:吊筋的长度;1.附加(反扣)吊筋弯折角度:来源:04G101-3第35页;03G101-1第64页;说明:梁高大于800时,弯折角度为60,梁高小于等于800时,弯折角度为45,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辑弯折角度;影响范围:吊筋的长度;2.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 195来源:04G101-3第35页;说明:默认为。根,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根数,当次梁加筋和箍筋的钢筋信息不同时可以输入根数+级别+直径的形式,计算时即可按照自己输入的钢筋信息计算;影响范围:次梁加筋的根数,次梁加筋的根数、级别和直径;1.拉筋配置:来源:04G101-3第35页;说明:拉筋默认配置为直径8nlm的一级钢,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拉筋的间距默认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实际工程中拉筋间距不是箍筋间距两倍时,可以在基础梁属性中拉筋信息一项自行输入想要的间距信息;影响范围:拉筋的级别、直径:2.箍筋加密长度:来源:03G101T第62页和63页;说明:一级抗震时,箍筋加密长度为max(2*h,500),非一级抗震时,箍筋加密长度为max(1.5*h,500);用户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加密长度;影响范围:箍筋的数量;3.起始箍筋距支座边距离:来源:04G101-3第34页;说明:默认为50;影响范围:箍筋的数量:4.侧面构造筋的锚固长度: 196来源:04G101-3第35页;说明:默认为15*d;般情况下,当h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200;影响范围:侧面构造筋的长度;1.侧面构造筋的搭接长度:来源:03G101-1第24页;说明:默认为15*d;因基础主梁图集中没有明确说明,因此搭接长度还是取框架梁中的说明;影响范围:侧面构造筋的长度;2.加腋梁箍筋加密起始位置:来源:03G101T第60页;说明:提供两个选项,加腋端部和柱边,加腋端部是指箍筋加密范围是从加腋端部开始,柱边是指加密范围从支座边开始,注意在加腋部位箍筋高度是一个变值;在04G101-3第33页说明了基础主梁的加腋构造,但并未明确箍筋加密起始位置,软件的这个设置是取自03G101T第60页框架梁加腋构造的说明;影响范围:侧面构造筋的长度:3.基础主梁箍筋/拉筋根数计算方式:说明:提供(四舍五入+1)、(向上取整+1)、(向卜,取整+1)、(四舍五入)、(向上取整)、(向卜,取整)七种选择:注意:只有当箍筋间距只有一个时计算取这个设置,当箍筋区分加密区和小加密区时,采用加密区向上取整加一,非加密区向上取整减一的方式计算;注意:当梁箍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时,例如“A10@100/200”或“A8@100[1500];A100200[2000];……”,箍筋根数计算按照实际排布情况计算,不再取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例如梁箍筋为“A10@100/200”,那么当前跨左右两端加密区按照向上取整+1计算,中间非加密区按照向上取整T计算。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只适用于箍筋有一种形式时,例如“A10@100”。 197影响范围:箍筋数量;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八——基础次梁的计算设置介绍基础次梁钢筋的计算主要是底部和顶部的贯通纵筋、底部非贯通纵筋、侧面纵向构造钢筋和箍筋的计算,算法主要来源于04G101-3;一、算量基本方法:一、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一)端部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弯折长度为12*d: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6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次梁外伸构造”来设置。 198(-)端部无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卜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弯折长度为12*d;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6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次梁外伸构造”来设置。(三)基础次梁顶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下部纵筋连续通过支座;上部纵筋锚入支座,长度为max(12*d,bb/2);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7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二项“基础次梁顶有高差构造”来设置。 199+bbmax(12*d,bb2)(四)基础次梁底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上部纵筋锚入支座,长度为max(12*d,bb/2);卜部最底排纵筋伸入相邻梁内锚固,伸入长度为la;非底排纵筋仰入支座内锚固,伸入长度为la;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笫37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四项“基础次梁底有高差构造”来设置,在节点设置中输入放坡角度,底部钢筋计算时会按照角度计算斜长。 200二、底部非贯通纵筋:基础次梁底部非贯通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自柱中线向跨内延伸至L0/3位置,且不小「1.2L0+hb+0.5hc,hb为基础次梁截面高度,he为支座宽,对手中间跨非贯通筋,L0取柱中线两边较大一跨的中心跨度值。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9页和第36页。三、侧面构造钢筋:侧面构造钢筋以大写字母G打头注写,且对称布置,如G8B16,表示梁两侧共配置8根构造纵筋,每侧4根:侧面构造钢筋锚入支座内15*d即可;四、箍筋:基础次梁跨内的箍筋计算同框架梁,与框架梁不同的是,在基础次梁属性/其他属性中有箍筋是否贯通布置项,默认为是,发示基础次梁在节点区默认也要布置箍筋,节点区内箍筋按梁端部箍筋设置:因此,端支座内箍筋根数计算公式为N=ceil(支座宽-bhc+起步-s加密)/s加密+1,中间支座箍筋根数计算公式为N=ceil(支座宽+2*起步-2*s加密)/s加密+1;选择否时,在节点区不布置箍筋.二、软件计算设置:1.基础次梁下部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来源:04G101-3第9页和第36页说明:基础次梁底部非贯通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自柱中线向跨内延伸至L0/3位置,且不小于1.2L0+hb+0.5hc,hb为基础主梁截面高度,he为支座宽,对于中间跨非贯通筋,L0取柱中线两边较大一跨的中心跨度值。影响范围:下部非通长筋的长度;2.箍筋弯钩角度;说明:提供135°、90°、180°三种选择;影响范围:基础次梁箍筋的长度; 201箍筋135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1.9d箍筋9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0.5d箍筋18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3.25d直筋18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2*6.25D2.附加(反扣〉吊筋锚固长度:来源:04G101-3第35页说明:锚固长度默认为20*d,可以根据设计情况修改此项默认值;影响范围:吊筋的长度; 2022.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不考虑架立筋):来源:00G101第25页(选择0时);03G101T第34页说明:指在同一截面上的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提供0、<25%、50%、100%四种选择;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不同的接头率决定不同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锚固长度;接头率越大,修正系数越大,需要的搭接长度越长;3.附加(反扣)吊筋弯折角度:来源:04G101-3第35页;03G101T第64页:说明;梁高大于800时,弯折角度为60,梁高小于等于800时,弯折角度为45,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辑弯折角度;影响范围:吊筋的长度:4.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来源:04G101-3第35页;说明;默认为0根,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根数,当次梁加筋和箍筋的钢筋信息不同时可以输入根数+级别+直径的形式,计算时即可按照自己输入的钢筋信息计算;影响范围:次梁加筋的根数,次梁加筋的根数、级别和直径:5.拉筋配置:来源:04G101-3第35页;说明:拉筋默认配置为直径8nmi的•级钢,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拉筋的间距默认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实际工程中拉筋间距不是箍筋间距两倍时,可以在基础梁属性中拉筋信息一项自行输入想要的间距信息; 203影响范围:拉筋的级别、宜径;2.箍筋加密长度:来源:03G101-1第62页和63页;说明:一级抗震时,箍筋加密长度为max(2*h,500),非一级抗震时,箍筋加密长度为max(1.5*h,500);用户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加密长度:影响范围:箍筋的数量;3.起始箍筋距支座边距离:来源:04G101-3第34页:说明:默认为50;影响范围:箍筋的数量;4.侧面构造筋的锚固长度:来源:04G101-3第35页;说明:默认为15*d:一般情况下,当h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200:影响范围:侧面构造筋的长度;5.侧面构造筋的搭接长度:来源:03G101-1第24页;说明:默认为15*d;因基础次梁图集中没有明确说明,因此搭接长度还是取框架梁中的说明; 204影响范围:侧面构造筋的长度;2.加腋梁箍筋加密起始位置:来源:03G101-1第60页:说明:提供两个选项,加腋端部和柱边,加腋端部是指箍筋加密范围是从加腋端部开始,柱边是指加密范围从支座边开始,注意在加腋部位箍筋高度是一个变值;在04G101-3第38页说明了基础次梁的加腋构造,但并未明确箍筋加密起始位置,软件的这个设置是取自03G101-1第60页框架梁加腋构造的说明;影响范围:侧面构造筋的长度;3.基础次梁箍筋/拉筋根数计算方式:说明:提供(四舍五入+1)、(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向上取整)、(向下取整)七种选择;注意:当梁箍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时,例如“A106100/200”或“A8@100[1500];A1O02OO[2OOO];……”,箍筋根数计算按照实际排布情况计算,不再取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例如梁箍筋为“A10@100/200”,那么当前跨左右两端加密区按照向上取整+1计算,中间非加密区按照向上取整-1计算。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只适用于箍筋有一种形式时,例如“A10@100”。影响范围:箍筋数量;4.宽高均相等的基础次梁L型、十字相交互为支座:说明:提供两种选择,是和否,默认为否,表示识别次梁时宽高相等的次梁不会识别为支座;选择是,识别次梁时宽高相等的次梁会识别为支座;影响范围:次梁的跨数,从而影响纵筋的长度和箍筋的根数; 205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九一一砌体结构的计算设置介绍砖混结构的特点:承重主要是砖、砌块,混凝土的马牙槎柱、拉结筋与圈梁一起使建筑更整体、更坚固。目前,框架结构中砖混部分,主要是用于填充墙、跨度较大墙、阳台、屋面女儿墙、出屋面构筑物等。在施工过程中,一般是先扎好构造柱钢筋,再砌墙,布置砌体加筋、圈梁、过梁,最后浇注构造柱混凝土,或者分段浇注。在框架结构中,一般是在有构造柱位置,框架梁顶和底预留钢筋,在框架柱上预留砌体拉结筋。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砖混结构中各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一、算量基本方法:一、构造柱:构造柱的计算与框架柱是有区别的。框架柱各构造都可参照03G101图籍计算,而构造柱较多是大样直接给出了长度等值,所以构造柱创造性很大,基本没有严格的规范,但是也有规律可循。构造柱分类:砌体结构计算设置中,第8项【是否属于秘混结构】.选择“是”,按照破混结构构造柱计算;选择“否”,按照框架填充墙构造柱计算。下面就分别介绍两种结构中构造柱的算法:(一)破混结构:1.基础层:(1)纵筋①构造柱下有混凝土基础或圈梁,构造柱则以混凝土基础或圈梁生根,纵筋插筋长度=基础深度-混凝土基础厚度或圈梁高度+Lae+Lle;构造柱内纵筋的锚固长度Lae,搭接长度Lie在03G363图籍第5页中给出了取值: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锚固长度Lae搭接长度Lie 206B12C20480600B14C20560700B16C20640800 207A12C20420480A14C20490560A16C20560640在软件中,通过【节点设置】中【构造柱遇混凝土基础插筋节点】来实现,在总说明或备注里给出,而不需要像框架柱那样去判断。见下图:其中节点二是按传统算法,即伸至基底弯折,与框架柱相似,但此处的弯折一般会根据03G363图籍第22页,构造柱锚入混凝上基础。 208纵筋锚入基础内lae楼层(首层)地面标高(室外地坪)纵筋伸至基底弯折楼层(首层)地面标高(室外地坪)_LO插筋节点一z——200插筋节点二②构造柱下无混凝上基础或圈梁时,构造柱伸入基础砖墙内。底层纵筋长度=500+室内外高差+Lle(其中:Lie是楼层(首层)地面标高以上的搭接长度)根据03G363图籍第20页 209在软件中,通过【节点设置】中【构造柱遇非混凝土基础插筋节点】来实现,见卜图:n 210绑扎:底层纵筋长度=LaE(当前层当前位置柱顶标高-当前层当前位置柱底标高-保护层)+上层露出长度+L1E焊接:底层纵筋长度=LaE(当前层当前位置柱顶标高-当前层当前位置柱底标高-保护层)+上层露出长度(2)箍筋:长度=(b-2*保护层+卜2*保护层)*2+2*弯折长度+8*d构造柱遇混凝土基础:根数=2(取计算设置中的设定值)+ceil((基础层高-基础厚度-起步)/加密间距)+1注:当(基础层高-h)<=0时,N=2(取计算设置中的设定值)构造柱遇非混凝土基础:根数=ceil((LaE-起步)/加密间距)+1 2111.中间层:(1)纵筋截而无变化:中间层钢筋连续通过:纵筋长度=层高+搭接(绑扎),纵筋长度=层高-500+500(焊接)截面有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楼层变截面,即相邻楼层的截面发生变化,一种是层内变截面,即同一楼层柱截面发生变化。不同的情况对应不同的节点。①楼层变截面:奖截面节点二至截面节点一②层内变截面:软件提供的节点设置【构造柱变截面无节点构造】纵筋伸至柱顶弯折 212节点一卜.部柱纵筋:伸至变截面柱减保护层后弯折,弯折取节点图中所输入的值,初始默认为200;弯折长度=5保护层+200上部柱纵筋:从变截面处开始锚固入下部柱内,锚固长度为节点图中所输入的值,默认为lae<2)箍筋加密长度应按照计算设置中箜&顼进行计算;节点区:构造柱遇到梁(包含圈梁或非圈梁)时,均考虑节点加密,根数=ceil(上加密长度/加密间距)+l+ceil((下加密长度-起步)/加密间距)+l+ceiI((节点高/加密间距)+ceil(柱高度-上加密长度-卜加密长度-节点高)/间距T注:起步取计算设置中第3项的值,当柱高<=上加密+下加密+节点高时,则构造柱全长加密。 2131.顶层:根据03G363图集笫6页的构造图,构造柱纵筋锚入圈梁内Lae。软件提供【顶层锚固节点一】,柱纵筋=层高-节点高+锚同 214laEI-he—j工层节点二根据03G363图集第7页的构造图,构造柱纵筋伸至柱顶弯折,弯折长度默认为Lae。laE71顶层节点二 215软件提供【顶层锚固节点二】,柱纵筋=层高-保护层+节点设置中的顶层弯折 216(-)框架填充墙结构:填充墙构造柱的计算需要考虑其做法,一般有3种做法,软件见第14项设置:1.预留钢筋做法:在主体结构楼板混凝土浇筑前,根据建筑施工图确定好构造柱的位置,在构造柱的底部预留插筋,插筋露出板面的长度满足搭接长度即可。在构造柱的顶面梁底或板底位置的梁底模板或板底模板上打孔预留插筋。后期二次结构施工时,将构造柱纵筋与上下预留的钢筋进行搭接,来实现构造柱与上下部梁的拉结。插筋的锚固长度由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注明,插筋露出与构造柱纵筋的搭接长度由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注明,搭接区箍筋问距不超过100mm。 217槌靛靴翱采用趟瓶的方巍工对于采用上下部均预留钢筋的做法,计算设置中第10项,选择“否”,如卜图所示 21810(构造柱遇非圈梁是否贯通否111回龙箍筋的搭接长度m&xOLae,300)12螺旋笳筋是否连续通过是13构造柱蔡南艮数计篁方式向上取整+114「充墙构造柱做法上下部均预智钢筋计算结果如下。上下均预留•段钢筋,与中间纵筋搭接,如下图所示:筋号直径级别的形计*公式公式描述长度(M)根数全部姒筋112e24502450柱淳高245042构造柱预智筋112eHCU搭接+锚固110483第筋1802io-q?♦((240-2*15)+(240-2*15109417选择“是”,上下采用预留钢筋,遇非圈梁贯通,如下图所示:筋号直径级别图形计篁公式公式凳迷KJS(*•)根数全部纵筋11224502450柱净高245042<112e184654*d+550*54*d先接+节点再度+上层撷t柱枷球度184643益筋184)2io£32*((240-2*15)+(240-2*15))+2*1094172.植筋做法: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做二次结构时根据所放出的填充墙线位置,在主体结构上用电钻在构造柱纵筋位置进行打孔,然后用结构胶采用植筋的方式进行构造柱钢筋与肢体结构的连结施工,来实现构造柱与上下部梁的拉结,做法如下图所示: 219 220在软件中,我们对应的设置见下图所示:14埴充墙构造柱做法已下部均枭用植筋15使用做埋件时构造柱端部飙筋弯折长度10*d16t二植筋锚固深度flO*d~|以中间层的构造柱为例,来查看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牌号直径窈别计宣公式公式先述KS3福数全部剪筋1口.—2760柱净高276042构造柱植筋112eSOdHOtd族接+植筋镉固深度76883等筋184>210卜0―))♦"(119*d)*(8td)109420按照植筋做法示意图中所示,每一层的纵筋分为3段,上下部植筋和中间的纵筋搭接。如上图计算结果所示,“全部纵筋.1",表示柱中间层净高部分的钢筋长度,“构造柱植筋.1”表示上下部与圈梁连接的植筋长度,分为和中间钢筋的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3.预留埋件做法:在主体结构楼板混凝土浇筑前,根据建筑施工图确定好构造柱的位置,在每层构造柱在下部梁中预埋插筋,插筋的锚固长度由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注明,插筋露出与构造柱纵筋的搭接长度由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注明,搭接区箍筋间距不超过100mm,来实现构造柱与下部梁的拉结。在每层构造柱顶端主体结构框架(非框架)梁底或板底位置放置预埋件。后期二次结构施工时,将其纵筋水平弯折后与上部梁中底部预埋的铁件焊接,来实现构造柱与上部梁的拉结;焊接长度单面焊时不小于10d,双面焊时不小于5d,d为构造柱纵向钢筋直径。为满足构造枉不限制上下梁相对变形的要求,当构造柱混凝上浇至距梁底200mm时,换成水泥砂浆浇至主体框架梁底。这样构造柱顶部在上下梁有相对变形时具有一定的 221可压缩性,从而不会影响上下梁的相对变形。具体做法见下图所示:槌擀郭翻翻,顷聊留埋件的方就工在软件中,我们对应的设置见下图所示: 22214「埴充墙构造柱做法下部预留钢筋,上部预留埋件15.使用颈埋件时构造柱端部飙筋弯折长度10*d16植筋镉固深度10*d以中间层的构造柱为例,来查看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筋号级别计,公式公式描述长度(M)1全部纵筋112心120124503000-550*10*d层西■节点高目埋件机筋弯探长度25702构透注预留筋1120110454*d.38»d掖搂♦锚固1104■筋184>210,一2»((2W-2«15)*C24O-2«15)H2,1094“全部纵筋.1”表示纵筋与下部预留钢筋搭接,并且上部与预埋件焊接,弯折长度为10d。“构造柱预留钢筋.1”表示下部预留钢筋的计算,长度为端部弯折和与纵筋的搭接长度之和。箍筋:长度:同砖混结构中构造柱的算法根数:加密长度同破混结构中构造柱取值,但填充墙构造柱遇非圈梁不考虑节点内箍筋;遇圈梁时根据计算设置考虑圈梁内是否加密,默认不加密。根数=ceil(上加密长度/加密间距)+l+ceil((下加密长度-起步)/加密间距)+l++ceil(柱高度-上加密长度一下加监长度-节点高)/间距-1注:起步取计算设置中“构造柱第一个箍筋距楼面的距离”的值,当柱高〈=上加缢+下加密+节点高时,则构造柱全长加密二、圈梁圈梁常常出现在砖混结构中,主要起拉接作用。在框架结构中,当其层高超过4.5m时,按设计需要也会在楼层1/2层高处设置一道圈梁,俗称卧梁。 223圈梁依据所在位置不同,分为外墙圈梁和内墙圈梁,但是无论哪种圈梁,其配筋都不复杂:通常分为纵筋和箍筋,另外圈梁在墙体转角处还会设置转角筋、附加箍筋等。1.纵筋:(1)L相交拐角处纵筋的处理:一般传统做法,外侧纵筋连续通过,内侧纵筋锚入相邻圈梁内或构造柱内La(见下图节点1),另一种传统算法为内、外侧纵筋均伸至端部弯折,弯折尺度Lw取图中所输入的值(见下图"点2)拐角节点2(2)当圈梁丁字相交时,传统算法是纵筋锚入相邻圈梁内或纵筋伸至端部弯折,弯折长度Lw取节点图中输入的数值,见下图所示: 2242.斜筋:(3)一字相交时,传统算法是纵筋伸至端部弯折,见下图所示:8•三1000长度=(圈梁宽度-保护层)/sin45+(圈梁宽度-保护层)人切45+2*弯折长度(取计算设置中的值) 225数量=属性中定义的数量17L形斜加筋2B123.放射箍筋:15边=5口“((圈梁宽度/2*保护层)-2+(圈梁宽度/2*保护层)”)(sqrt为开方)h边=圈梁高度-2*保护层箍筋长度=(b边+h边)*2+2*11.9*d数量二属性中定义的数量=隹L形放射箍筋4B12注:①.不同放射位置的箍筋长度计算是不一样的,软件计算时进行了区分②.当圈梁拐角处有构造柱时,则软件不计算放射箍筋4.圈梁箍筋: 226按图纸截而尺寸,根据箍筋公式进行计算:4.侧面钢筋:在砖混结构中,圈梁的高度少会大于450nlm高,存在侧面纵筋的情况很少。但是石专混结构中往往会存在简支梁,高度大于450nlm是要设置侧面纵筋。①侧面纵筋,通常和框架梁同理,当梁高大于450mm时需要设置侧面纵筋。有侧而钢筋时,在圈梁构件的其他属性里定义,与框架梁不同的是,不分构造筋和抗扭筋,直接输入根数+级别+直径即可。②计算方法是净长+锚固值,锚固值一般为15d,可以在计算设置笫24项中设置。③有侧面纵筋,就会存在拉筋,拉筋配置参照计算设置第18项。5.圈梁钢筋做法:工程中,有很多二次结构中的圈梁与框架柱、剪力墙、梁、基础梁相连接,此时对圈梁就有一定的做法要求,目前在施工现场通常采用以下3种做法:预留钢筋、预埋件、植筋。下面就一一介绍其算法:(1)预留钢筋做法:纵筋长度=Lae(取计算设置中的锚固深度值)+Lc(与圈梁纵筋进行搭接的长度) 227纵筋锚入节点内lae(2)预埋件做法:圈梁纵筋马预埋件焊接,焊接长度Lw取计兑设置中的设置的第28项、笫29项;(3)植筋做法:植筋长度=计算设置中(植筋锚固深度)绑扎:植筋锚固深度zjsd+绑扎长度Ue,非绑扎:植筋锚固深度zjsd+露出长度Lc 228三、砌体加筋砌体加筋布置在破墙内,与构造柱或框架柱连接,起到了很好的拉结作用,是整个墙整体性,柔性更好。1.砌体通长筋:砌体通长筋是每隔一定间距布置,用砂浆跟砖砌体砌筑在一起。长度=净长-保护层+弯折-保护层+弯折根数=(砌体净高-2*s/2)/间距说明:(1)计算砌体挣高时按实际布置高度进行计算,实际高度指当前位置扣除梁(考虑梁的原位标注)、板、基础构件后的实际高度。当前位置存在前墙时,则优先按破墙的净高度计算;如当前位置无板、梁、基础、墙、柱时,则按层高计算。(2)数量算法还应根据计算设置的算法确定,计算高度还需要扣减上下的起步距离o 2291.横向短筋:长度=净长-2*保护层根数=(挣长-2*起步)/间距*通长筋根数2.砌体加筋:砌体加筋分为L形、T形、十字形、一字形4种形式。砌体加筋的长度计算中,锚固、弯折等取软件计算设置中的值;根数计算同砌体通长筋。无洞口时:外墙拐角:外侧筋:长度=拉筋伸入墙内长度+砖墙厚度-bhc+拉筋伸入墙内长度+砖墙厚度小地+2*弯折长度Lw,内侧筋:长度=2*(拉筋伸入墙内长度+锚固长度la+弯折长度Lw)+秘墙厚度-2*bhc参见图集03G363笫10页所示: 230内墙拐角:长度=2*(拉筋伸入墙内长度+锚固长度La+弯折长度Lw)+构造柱截面b(h)-2*bhc参见图集03G363第11页所示: 231 232有洞口时:当砌体加筋遇洞口且洞口边无暗柱时,按钢筋伸到洞口边减保护层处理;当砌体加筋遇洞口且洞口边有构造柱时,按钢筋伸入洞口边构造柱里一个锚固la计算.1.砌体加筋做法:L形、T形、十字形、一字形4种形式均增加了植筋做法,以L-5植筋为例进行说明: 233长度=植筋深度+1000+弯折长度(植筋深度取计算设置第40项值)四、过梁过梁一般出现在砖混结构中,包括预制标准过梁、砖过梁、现浇过梁。过梁的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的,矩形,拱形等等。标准过梁的钢筋计算时,可以查阅04G322-4等标准过梁图籍,查表即可获得过梁的钢筋重量。过梁一般布置在门窗洞口上方,洞口下方也可能设置过梁。1.纵筋:两端无构造柱时,长度=洞口宽度+2*伸入墙内的长度(软件默认为250) 234两端有构造柱时,长度=洞口宽度+2*锚固La2.箍筋: 235长度=(梁宽-2*bhc+梁高-2*帅0*2+2*弯折长度+8d当两端无构造柱时:N=ceil(洞口宽度+2*伸入墙内长度-2*起步)/间距+1当两端有构造柱时:N=cei1(洞口宽度-2*起步/间距)+13.过梁钢筋做法:过梁同样有预留钢筋、预埋件、植筋三种做法,算法同圈梁,此处不再赘述.二、软件计算设置:—•、构造柱2.构造柱纵筋露出长度:默认按规范计算:连接形式为绑扎,则露出长度为0;连接方式为焊接或机械连接,则露出长度为500。如图:来源:03G101-1第70页;说明:构造柱中间层的纵筋计算公式一般为:纵筋长度=层高+搭接(绑扎),纵筋长度=层高-500+500 236(焊接)。平法规定,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露出长度不同。软件提供两种输入格式:具体数值[0,5000]或数字(0,200]*d(d-纵筋直径)影响范围:纵筋长度计算2.基础锚固区内的构造柱箍筋数量:默认2根来源:参照框架柱说明:软件中可输入[0,50]间的整数影响范围:基础内箍筋的数量3.构造柱箍筋加密长度:默认按规范计算:上加密:max(450,CG/6),下加密:max(CG/6,Li,450).如图:来源:03G363第6页说明:软件中可输入格式:支持代码:d-钢筋直径、la-锚固长度、li-搭接长度、bhc-保护层、CG-层高;支持函数:max、min;支持运算符:+、-、*、/ 237影响范围:箍筋根数计算2.构造柱箍筋弯勾角度:说明:默认135°。软件提供三种选择:135°、90°、180°影响范围:构造柱箍筋的长度;箍筋135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1.9d箍筋9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0.5d播筋18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3.25d直筋18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2*6.25D3.构造柱第一个箍筋距楼板面的距离:默认50。来源:参照框架柱说明:输入格式:[0,500]间的整数。影响范围:箍筋的数量4.构造柱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来源:03G101T第34页和00G101第25页。 238“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K度乙E、11注,1.与不同打冷的钢筋搭接时,),,值按较小的打衿计W.2.在任何情况下乙不利小J300mm.3.式中,为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抗震非抗震1=42.Eh匕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4纵向黑筋桥接接头面枳行分率(«)W25501001.21.41.6说明:软件提供四种选择:0、425%、50%,100%,修改此项会影响钢筋的搭接长度,选择0时按00G101计算。当【工程信息】-【计算规则】选03G101时,默认50%;当【工程信息】-【计算规则】选00G101时,默认0。影响范围:纵筋的尺度:不同的接头率决定不同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锚固长度:接头率越大,修正系数越大,需要的搭接尺度越长。8.是否属于砖混结构:默认为否。软件提供两种选择,选择“是”时按砖混结构构造柱计算,选择“否”时按框架填充墙构造计算。说明:此设苴对计算有影响:选是时,构造柱遇到梁(包含圈梁或非圈梁),均考虑节点加密;选否时,构造柱遇到非圈梁不考虑节点加密。当层高<=下加密长度+上加密长度+圈梁高时,则构造柱全长加密;影响范围:箍筋根数9.构造柱遇圈梁时箍筋是否加I密:说明:默认为否。此设置仅针对框架填充墙有效。影响范围:箍筋根数10.构造柱遇非圈梁是否贯通:说明:①默认选是。此设置仅针对框架填充墙且柱相邻节点的做法为预留钢筋时有效,对砖混结构中的构造柱或非砖混结构中构造柱做法为植筋、预埋件的情况无效②非圈梁包括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梁、非框架梁等,及过梁、暗梁、连梁。 239影响范围:影响非砖混结构中,填充墙构造柱做法为预留钢筋时,构造柱的纵筋长度。选是:纵筋长度=层高+搭接(绑扎),纵筋长度=层高-500+500(焊接);选否:纵筋长度=层高-500-梁高+锚固8.圆形箍筋的搭接长度:来源:03G101T第40页和00G101第29页娱族策开始与结束的位置应有水平段,长度不小于一第半.弯勾长10d,角度135.搭接乂aE,>300mm,勾住纵篇2.搭接杓造D柱喋旋转筋构造(内的夏令”评具体*计)说明:当圆形箍筋长度超过搭接设置中设定的值时,需要进行搭接。软件提供两种选择:当【工程信息】-【计算规则】选03G101时,默认:maxdae,300),当【工程信息】-【计算规则】选00G101时,默认:max(50*d,300)。也可以直接输入,输入格式:(0,200]数值*d(d-钢筋直径)或(0,1000]具体数值或lae(lae-锚固长度)。影响范围:圆形箍筋长度 2408.螺旋箍筋是否连续通过:来源:常用算法说明:此设置仅针对砖混结构。“是”:从基础到顶层各增加一圈半的水平段,层间搭接长度取计算设置“圆形箍筋搭接长度”;“否”:每段配筋的上下各增加一圈半的水平段箍筋长度=每圈长度*n+搭接长度(n:螺旋箍筋的圈数)不连续通过时,n=(层高-起步-bhc)/间距连续通过时:底层柱:n=(层高-起步)/间距,中间层柱:n=层高/间距,顶层柱:n=(层高-保护层)/间距影响范围:螺旋箍筋的根数9.构造柱箍筋根数计算方式:来源:常用算法说明:默认向上取整+1,提供(四舍五入+1)、(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向上取整)、(向下取整)七种选择;影响范围:螺旋箍筋根数10.填充墙构造柱做法来源:常用算法说明:默认下部预留钢筋,上部预留埋件。软件提供五种选择:下部预留钢筋,上部预留埋件、下部预留钢筋,上部植筋、上下部均预留钢筋、上下部均预留埋件、上卜.部均采用植筋影响范围:纵筋长度 2418.使用预埋件时构造柱端部纵筋弯折长度来源:常用算法说明:默认10*d。提供两种输入格式:数字(0,200]*d、(0,10000]间数值。当计算设置第14项选预留埋件时,此设置才起作用影响范围:纵筋长度9.植筋锚固深度:来源:常用算法说明:默认10*d。提供两种输入格式:数字(0,200]*d、(0,10000]间数值。当计算设置第14项选采用植筋时,此设置才起作用影响范围:纵筋长度三、圈梁18.圈梁拉筋配置:来源:来源03G101T第64页、00G101第45页。说明: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 242影响范围:拉筋计算18.圈梁L形相交斜加筋弯折长度:来源:常用算法说明:默认为250,提供三种输入格式:数字(0,10]*lae、数字(0,200]*d、(0,10000]间数值影响范围:斜加筋长度。长度=(圈梁宽度-保护层)/sin45+(圈梁宽度-保护层)小皿45+2*弯折长度+2*弯钩(一级钢)19.圈梁箍筋距构造柱边缘的距离:来源:常用算法说明:默认为50。输入格式:[0,500]间整数。影响范围:箍筋根数。 24318.圈梁纵筋搭接接头错开Fi分率:来源:03G101T第34页和00G101第25页.说明:软件提供四种选择:0、近25%、50乐100机修改此项会影响钢筋的搭接长度,选择0时按00G101计算。当【工程信息】-【计算规则】选03G101时,默认50%;当【工程信息】-【计算规则】选00G101时,默认0。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不同的接头率决定不同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锚固长度;接头率越大,修正系数越大,需要的搭接长度越长19.圈梁箍筋弯勾角度:同构造柱20.L形相交时圈梁中部钢筋是否连续通过:来源:常用算法说明:默认选是。提软件供两种选择:是和否。此设置仅针对两圈梁配筋相同且L形相交节点为节点一时有效.当拐角两向均相同时,是则中间部位的钢筋算法同外侧纵筋,否则将中间部位多出的钢筋按内侧纵筋计算影响范围:纵筋长度。21.圈梁侧面纵筋的锚固长度:来源:常用算法说明:默认15*d。提供两种输入格式:数字(0,200]*d(d-钢筋直径)、[0,10000]间数值影响范围:侧面纵筋长度22.圈梁箍筋根数计算方式:同构造柱 24418.圈梁靠近构造柱的加密范围:来源:常用算法说明:默认为0。提供一种输入格式:[0,5000]间数值。影响范围:箍筋根数。根数=(Ceil(加密范围-50〈箍筋距构造柱边缘的距高〉)/加密间距+1)*2+Ceil(ln-2*加密范围)/间距T19.圈梁箍筋的加密间距:来源:常用算法说明:默认100。提供两种输入格式:[0,5000]间数值、s/(0,5]间数字(s-圈梁的箍筋间距)影响范围:箍筋根数20.填充墙圈梁端部连接构造:来源:常用算法说明:默认预留埋件。提供三种选择:预留埋件、采用植筋、预留钢筋影响范围:纵筋长度。钢筋按圈梁采用的做法分别取值和计算21.使用预埋件时圈梁端部纵筋弯折长度:同构造柱 24518.植筋锚固深度:同构造柱19.预留钢筋锚固深度:同构造柱四、砌体加筋33.砌体加筋保护层:来源:03G363第10页说明:默认60。输入格式:[0,500]间整数影响范围:砌体加筋长度34.砌体加筋锚固长度:来源:03G363第10页说明:默认200。输入格式:[0,1000]间整数影响范围:砌体加筋长度35.砌体加筋两端的起始距离:来源:常用算法 246说明:默认s/2。提供两种输入格式:[0,1000]间数值、s/数字(0,10](s-砌体加筋间距) 247影响范围:加筋根数计算33.端部是否带弯折:来源:常用算法说明:默认是。提供两选择:是、否。选择是按照直弯折处理,否则按照180度弯勾处理影响范围:通长加筋长度34.端部弯折长度:来源:常用算法说明:默认60。输入格式:[0,500]间整数影响范围:通长加筋长度35.通长加筋遇构造柱是否贯通:来源:常用算法说明:默认选是。当加筋中部遇构造柱时,设置为贯通布置,则不考虑中部穿过的构造柱,非贯通布置时,则需要考虑中部的构造柱,加筋遇中部的构造柱断开,伸入构造柱内一个锚固影响范围:通长加筋长度36.砌体加筋根数计算方式:来源:常用算法说明:默认为向上取整+1。提供(四舍五入+1)、(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人)、(向上取整)、(向下取整)七种选择 248影响范围:砌体加筋根数33.砌体加筋采用植筋时,植筋锚固深度:来源:常用算法说明:默认10*d。提供两种输入格式:数字(0,200]*d、(0,10000]间数值。当所选砌体加筋类型为植筋时,此设置才起作用影响范围:当砌体加筋为植筋L-5形、T-4形、十字-4形、一字-5形、一字-6形时,影响其砌体加筋长度五、过梁42.过梁箍筋根数计算方式:同构造柱43.过梁纵筋与侧面钢筋的距离在数值范闱内不计算侧面钢筋:来源:常用算法说明:默认s/2。提供两种输入格式:s/数字[1,10]、[0,500]间整数(s-水平分布钢筋间距)影响范围:侧面钢筋根数44.过梁箍筋/拉筋弯勾角度:同构造柱45.过梁箍筋距构造柱边缘的距离: 249同圈梁46.填充墙过梁端部连接构造:同圈梁47.使用预埋件时过梁端部纵筋弯折长度:同构造柱48.植筋锚固深度:同构造柱49.预留钢筋锚固深度:同构造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