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陕西省渭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D:83037062

大小:53.3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09-20

上传者:152****4171
陕西省渭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6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7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8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9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陕西省渭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三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无论时代怎么变化,劳动教育不可丢弃,劳动精神需要弘扬。究竟什么是劳动教育?不同历史时期劳动教育的实践形态不尽相同,大家对劳动教育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劳动,有人认为劳动教育就是让学生干活,有学校搞“劳动一日游”,有人则把劳动作为惩罚手段,等等。劳动教育的泛化、窄化、异化现象同时存在。针对大家普遍存在的困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阐明了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劳动教育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干活,而是通过劳动去育人,特别是让学生“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这是劳动教育的本意和初衷。要从发挥劳动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出发,“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方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当前,学生体力劳动严重缺乏,不想劳动,轻视劳动,动手实践少,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针对这样的现状,《意见》强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避免用文化课学习取代劳动教育,也避免把劳动教育等同于游戏娱乐。当然,以体力劳动为主不是不要脑力劳动,而是要“手脑并用”,把“劳心”与“劳力”结合起来。各地和学校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应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安全适度,有序进行。而我们在谈论劳动教育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的同时,不应忘记多样性中的统一,注重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劳动精神的弘扬。劳动教育要注重指导每个学生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观念。劳动教育不一定要搞出多少新花样,重要的是对基本内容要求的坚守,从小学到大学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地努力,真正弘扬劳动精神,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形成严谨认真、持正守度的劳动品质。当前,劳动教育的落地面临着不少困难,如没有时间参加劳动、学生劳动没地方去、劳动课没人教、劳动教育器材缺乏,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与这些问题相比,工作机制和内在动力缺乏的问题则更为突出,它主要表现为:家长不愿意花钱,学校因为安全问题不敢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社会上存在鄙视普通劳动者的心态。正因为这样,我们要全方位加强劳动教育保障机制建设。加强对学生劳动情况的考核。强调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和毕业的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劳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劳动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和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注意选择合适的劳动场所设备和规范劳动过程。加强宣传引导。从根本上讲,劳动教育就是要在全社会创造灿烂的劳动文化。要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作品,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让劳动最光荣、最伟大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当前,我们要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克服各种困难,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大

1力弘扬劳动精神,传承劳动品质。(摘编自柳夕浪《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制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劳动教育的看法不尽相同,最主要的看法是把学习当作劳动。B.劳动教育的本意和初衷就是要发挥劳动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C.当前,学生体力劳动缺乏,动手实践少,因此劳动教育是指体力劳动,要“用手”“劳力”。D.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还需要下很多功夫,如保障劳动时间和场所、健全激励机制等。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提出“劳动教育不可丢弃”的观点,中间深入论证,结尾总结,结构完整。B.文章在阐释劳动教育的内容时特别强调,要注重多样性中的统一,注重弘扬劳动精神。C.文章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论据充分,有说服力。D.文章针对劳动教育落地的困难,论述了要全方位加强劳动教育保障机制建设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劳动教育的泛化、异化等现象同时存在,所以有人认为劳动教育就是让学生干活,有人则把劳动作为惩罚手段。B.劳动教育重要的不在于要搞出多少新花样,而在于对基本内容要求的坚守,真正弘扬劳动精神,养成良好劳动习惯。C.为了解决学校因为安全问题不敢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的问题,应该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和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D.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导向,树立劳动最光荣、最伟大的观念。(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经过多年的曲折发展,新能源汽车在种类、技术、市场占有率上都得到了突破。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主导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在车型配套、技术研发和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方面发展迅速。中国各大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早已有之,在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之后,各大车企都投入新能源汽车争夺战中,各汽车产业大省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当地大型车企建立新能源汽车基地,目前全国已有近百家汽车企业投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当中。不仅是汽车生产厂家,众多能源供应商、配套设施建设企业和技术研发企业也投入新能源汽车配套建设的热潮之中,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产能过剩和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中国先后实施“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10年间,共设立相关课题500多项,持续鼓励自主研发电动汽车和其他节能新能源汽车发展,形成了以纯电动车、油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格局。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重大进步,已经建立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整车集成技术体系,开发出系列化规模应用产品。但在某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是存在差距的;另外,纯电动车的电池续航和充电便捷性问题还有待解决。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自2015年起,连续五年产销量居世界首位,2019

2年销售120.6万辆。截至2020年6月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417万辆,占国内汽车保有总量的1.16%;充电桩保有量共132.1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55.8万台,私人充电桩76.3万台。2021年之后的5至8年,将有大量国IV标准及以下的在用车辆被逐步淘汰替换,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5年电动汽车产销增速预计将保持在40%以上。相比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前途更加光明。不仅仅因为纯电动车近乎零排放的环保标准,更大原因在于其价格相对便宜,使用成本更低。按某款纯电动车公布的数据,百公里行驶耗电12度,依照0.5元的电价算,百公里使用成本才6元。而其原型汽油车百公里耗油7.6升,按目前6.2元的油价,成本是47.12元。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中国汽车产业始终没有摆脱散而乱的现状,产业规模效应不明显。新能源汽车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才投入,在缺乏产业规模效应的条件下,各家企业“闭门造车”,这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摘编自科普中国网)材料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一个新的产业赛道,将形成整车制造与核心零部件共举的新型产业格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由顶层技术、上游材料端、中游核心装置部件和下游整车及市场构成。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数量只有传统汽车的20%,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是价值所在,整车环节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传统车企的发动机技术优势不再,传统车企的供应链整合优势不再,中国在汽车工业方面实现弯道超车将成为可能。新能源汽车在成本方面的优势日益明显,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持续攀升态势。根据BNEF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100万辆,渗透率达到11%,同年燃油汽车销量将达到拐点,步入下行趋势。中国正崛起成为新能源汽车重要一极,中国政府和厂商在积极推动电动车的研发和普及。中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速最快的区域市场,尤其是乘用车市场,占据全球第一。(摘编自东滩智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及产业链分析》)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能源汽车经过了多年的曲折发展,目前,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主导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B.在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之后,中国各大车企才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新能源汽车争夺战中。C.中国鼓励自主研发电动汽车和其他节能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重大进步,已经开发出系列化产品。D.因为纯电动车近乎零排放的环保标准,且其价格相对便宜,使用成本更低,所以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前途光明。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众多汽车企业投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中,能源供应商、配套设施建设企业等也涉足其中,这反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B.中国新能源汽车形成了“三纵”“三横”的发展格局,已经建立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整车集成技术体系。C.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数量大幅减少,传统车企的发动机技术优势不再,供应链整合优势也不再,中国汽车工业将实现弯道超车。D.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持续攀升态势,中国正崛起成为新能源汽车重要一极,中国是全

3球新能源汽车增速最快的区域市场。6.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白马故事乔洪涛我家白马坠崖而死之后,家里人对于它的死因有不同看法。我爷爷伏在摔烂了的马尸上泣不成声。这匹老马跟了他快二十年了。当年我爷爷是村上的饲养员,土地承包之后,队里分牲口,让我爷爷先挑,我爷爷就挑了这匹白马。那个时候,这匹白马已经十多岁了,还瞎了一只眼睛,家里人都反对他要这匹老马。爷爷说,这匹白马是咱家的恩人。那一年冬天,我奶奶得了胃穿孔,我爷爷牵着刚刚成年的白马,连夜瞠着没膝的大雪驮着我奶奶去县医院做了手术。那时候白马才一岁多,性子烈,把我爷爷拽得趔趔趄趄。我爷爷就给了它一鞭子,又搂着它说了半天话,它就懂事似的乖乖地听话了。但我爷爷那一鞭子打得不巧,抽在了它眼睛上,那眼睛红红的,流了一路泪水。我爸认为这匹马是自杀。怎么可能失足坠崖呢?白马通人性,它这是觉得年纪大了,没用了,跳崖自杀的。多么懂事的一匹马呀!我爸感慨着说,干不动活儿了,就得卖了杀了,总不能留着给它养老呀!我爷爷顿时恼了,他抓起马鞭子就抽了过去,你这是咒骂我吗?看着我老了,不中用了?我抽死你个不孝子!我爸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跳起来跑了。我二叔切一声,说:“马也会自杀?这就是明显的意外失足,它本来眼睛就看不清嘛。”他安慰我爷爷说:“爸,你也别哭了。我早就劝你卖了,我买辆拖拉机犁地比它强一百倍。这下它坠崖摔死了,得少卖不少钱呢!”我爷爷一瞪眼,说:“这白马就是咱家的恩人,按辈分你得喊它姐呀!”我二叔翻了一下白眼,不说话了。“这哪里是自杀、失足,分明是谋杀!”爷爷说,“我刚才犁地的时候,铁柱过来骂了它的。咱家的白马多通人性啊,它这一辈子最要脸了,它哪里受得了那样的侮辱!”我爷爷突然站了起来,说:“这个仇不报,我不是你们的爹!”我爷爷抹把眼泪,抓起马鞭子就走了。“你们把马给我葬了,就像葬我一样!就在崖上地里垒个大坟啊!”他喊道。我爷爷追到铁柱家里,连踢加骂,要铁柱为白马偿命。村上的人都围过来看热闹,我爷爷让大家评理。他说白马比人都灵性,铁柱骂它是匹瞎马,这谁受得了?铁柱说:“它本来就是一匹瞎马嘛!”我爷爷说:“这匹马活了二十年,如今它受不了羞辱自杀了,你要偿命!”大家都笑起来,说:“马也会自杀?”我爷爷破口大骂铁柱家的羊,但那群羊缺心少肺,一点也不在乎,还冲爷爷咩咩地叫着。按照二叔的意见,早就劝爷爷把白马卖掉了。爷爷七十岁了,胡子白了,腰也有些弯,他和那匹老马一样老了,但他不服老,一会儿也闲不住。家里十几亩地,有我爸和二叔两个劳力足够了,何况二叔早就想买辆拖拉机了。二叔打算买了拖拉机,就和我爸合伙挣钱去。农忙的时候,可以用拖拉机给别人犁地、耙地,不忙的时候,他就和我爸开拖拉机替建筑队拉石灰拉砖去。现在年轻人结婚盖房子都要盖砖房子,砖房子要用水泥和砂石,二叔和我爸早就考察了,这个活儿能赚钱。我爸对他说,赚了钱就给你盖房子娶媳妇,老大不小的了。二叔心里美滋滋的,怪不得急着要爷爷快点卖了白马。爷爷一直把白马当闺女来养。爷爷知道以后可能真的用不着它了,也知道没有谁家喂马喂到老死的,但他接受不了。爷爷是下了决心要为白马善终的——如果他能走在它后面的话。坟地都看好了,就在他提前修筑的墓穴不远处,他已经悄悄地用梧桐木为它做了一块“墓碑”,并刻了几个大字——“白马之墓”。

4但谁知道,就在这个秋天的早上,我爷爷赶着白马和那匹枣红马去崖上犁那一块山地,白马就那样决绝地坠崖自杀了呢?爷爷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一会儿嫌铁柱骂了瞎马,一会儿又恨自已没能保护好它。我们来到地头上,我伸头往下看了看,山崖有十几丈高,很吓人。坡很陡,底下是一条铺满鹅卵石的河床。我用脚踢了一块石头,那石头哗啦啦滚到崖下去了,吓得我急忙后退了三步。爷爷带了两套犁具,枣红马和白马并排套在一起,白马脖子上的青筋像一条条蚯蚓凸了出来。爷爷腿肚子上的青筋也一根一根的,一使劲就都凸出来了。爷爷卷了一袋烟,点着,到前面来摸了摸白马的脸,说:“闺女,辛苦了!”犁上一圈,我们就歇一会儿。终于把犁卸了,爷爷掏出来一大捧玉米蜀黍,撒到地上,说:“加点料吧,那牙口干草怕是嚼不动了。”憨铁柱背着筐过来了,说:“咋这么香。你爷儿俩这是偷吃啥好东西?”他把筐放下,凑到跟前。我爷爷白他一眼,没搭腔,把酒葫芦拿过去,仰起脖子喝了一大口。那个时候,我们都没留意,白马正把头伸进他的背筐里啃了一口山草药。他跑过去,猛地大喝一声:“瞎马!吃啥呢!”白马被吓了一跳,呼呼叫着退了几步,抬起头。“瞎马!看不见这是我采的草药吗?该死的瞎马!”铁柱恼羞成怒。我和爷爷站起来,跑过去,白马一边喷着响鼻一边向后退去。“别吓着我的白马!”爷爷呵斥道,“快滚!”铁柱拾起来一块石头,朝着马投过去。枣红马受惊了,绕着崖跑了起来;白马有点哆嗦着向后退,石块打在它脸上,它甩了甩头,打了个趔趄。“瞎马!老不死的!”铁柱继续骂着,朝山下走去。“你再骂一句,看我不打断你的腿!”爷爷高声喊着,我也拿起鞭子跑了过去。铁柱跑了,爷爷站在那里喘着气。我们回头一看,只见枣红马站在崖边上,刨着蹄子,呼呼地叫。不好了,白马掉下去了!我和爷爷跑到崖边往下一看,只见深深的谷底,白马仰躺在乱石上挣扎着,而它身子底下,一片殷红的颜色越来越多。白马坠崖了。白马,就埋在崖上那块地里。爷爷把那块藏在他打好的棺材里的“白马之墓”的木碑拿出来,让我爸和二叔拿去立在了白马坟前。我爷爷和铁柱干了一仗回来就犯了病,再也没下过炕。第二年春天,爷爷死了,埋在崖上的麦子地里,距离白马之墓仅一丈远。那匹自杀的老马终究是被二叔偷着卖给了镇上的驴肉店,那个坟墓里,埋着的只是白马之头。而那张白色的马皮,后来被二叔又买了回来,钉在了老屋的墙上,和爷爷的遗像紧紧挨着,只有一尺远。后来二叔把马皮卷了,背到了城里的家里,不久挂在了他公司气派的办公室里,每次有人来谈生意,二叔喝高了,总会给人讲一讲关于白马的故事。但我知道,那也绝不仅仅是关于一匹白马的故事。(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还瞎了一只眼睛,家里人都反对他要这匹老马。爷爷说,这匹白马是咱家的恩人”,设置了悬念,自然地引出下文内容。B.“我爸感慨着说,干不动活儿了,就得卖了杀了,总不能留着给它养老呀!我爷爷顿时恼

5了”,这表明“我”爸对爷爷不是很孝顺。C.“山崖有十几丈高,很吓人。坡很陡,底下是一条铺满鹅卵石的河床……”,写出了山崖那块地的地势,为白马坠崖而死提供了背景。D.结尾写二叔偷卖白马肉,又买回马皮,和爷爷的遗像挨着,后来背到城里,最后挂在办公室里,还给人讲关于白马的故事,意味深长。8.爷爷对白马的深厚感情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9.小说在叙事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汉武帝元朔三年。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骞得间亡,后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会伊穉斜逐于单,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上拜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骞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元狩元年,初,张骞自月氏还,具为天子言西域诸国风俗。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欣然以骞言为然。元鼎二年。浑邪王既降汉,汉兵击逐匈奴于幕北,自盐泽以东空无匈奴,西域道可通。天子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他旁国。骞既至乌孙,昆莫见骞,礼节甚倨。骞谕指曰:“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兄弟,共距匈奴,匈奴不足破也。”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及诸旁国。乌孙发译道送賽还使数十人马数十匹随賽报谢因令窥汉大小是岁骞还到拜为大行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乌孙发译道送/骞还使数十人/马数十匹/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是岁骞还/到/拜为大行/B.乌孙发译道送/骞还使数十人/马数十匹/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是岁骞还/到拜/为大行/C.乌孙发译道送骞还/使数十人/马数十匹/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是岁骞还/到/拜为大行/D.乌孙发译道送骞还/使数十人/马数十匹/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是岁骞还/到拜/为大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帝,谥号。古代帝王去世后被封赠的谥号,有褒扬之意。B.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单于”是简称,意为广大。C.中郎将,中国古代官名,西汉时中郎将负责统领皇帝的侍卫。D.西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的西域包含今天的中亚等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朝廷从匈奴投降来的人那里得知,月氏原来居住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是个强国,匈奴的老上单于杀了月氏国王,月氏人逃到了远方。B.张骞被扣留在匈奴十多年,趁着匈奴国内混乱时,才逃回长安。张骞刚出发时有一百多人,现在只有他和甘父两个人活着回来。

6C.匈奴浑邪王归降汉朝之后,汉军将匈奴驱逐到沙漠以北,去往西域的道路畅通了。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人出使西域各国。D.乌孙王昆莫接见了张骞,态度傲慢,礼数不周,对汉武帝的“东居故地”“共距匈奴”的谕旨置之不理,乌孙王认为汉朝是个小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5分)(2)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欣然以骞言为然。(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初到黄州①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②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③。【注】①苏轼因言事和写诗而受诬陷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②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所任之职也属此列。③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这里代指俸禄。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口忙”语意双关,既指因言事和写诗而获罪,又指为谋生糊口,并呼应下文的“鱼美”和“笋香”。B.“事业转荒唐”指诗人因“乌台诗案”而仕途受挫,被贬黄州。“荒唐”蕴含诗人对过去经历的自嘲。C.颈联中,“员外置”前用了“不妨”,“水曹郎”前用了“例作”,体现了诗人在遭遇人生逆境后的旷达。D.尾联写诗人因没能为朝廷效力却白白花费国家的钱银而感到惭愧,表达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之情。15.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颔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赤壁赋》中,写乘船在江面上自由漂荡,像是凌空乘风飞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青泥岭山路曲折盘旋,峰回路转的景象。(3)《论语·为政》中,孔子阐述学思辩证关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2021年4月29日11时许,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由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__________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升空,中国人为之__________和自豪。建造中国空间站,是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是举行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引领性重要工程。

7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逐步修正和完善探索过程,将无数探索和研究转化为造福社会和人类的成果。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无数__________的成就,都是中国和平发展和崛起的见证。空间站是中国科技创新的___________,也是中国为全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引领性工程。拥有了空间站,不仅可以开展农业、能源和医药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获得为人类所用的成果,还可以探索另一种可能的生存途径,为人类的未来早做谋刬。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准确振作感天动地标杆B.准确振奋撼天动地标志C.确定振奋撼天动地标杆D.确定振作感天动地标志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类的胸怀比海洋和天空更宽广,早就萌发了入海上天探索宇宙奥秘的动机B.有着比海洋和天空更宽广胸怀的人类,入海上天探索奧秘的动机早就萌发了C.人类的胸怀比海洋和天空更宽广,入海上天探索奧秘的动机早就萌发了D.有着比海洋和天空更宽广胸怀的人类,早就萌发了入海上天探索奧秘的动机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建造中国空间站,是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B.建造中国空间站,是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引领性重要工程。C.建造中国空间站,是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举行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D.建造中国空间站,是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一般来说,普通感冒只需多喝水、多休息,在一周左右之后,症状就会减轻甚至___①___因为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就是感冒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自动停止,人体可以自愈,并不需要治疗。秋冬季节气候十分干燥,人体水分消耗多,身体极易缺水,___②___:轻者嘴唇干裂、流鼻血、牙痛,重者引发反复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因此,___③___,对于秋冬预防感冒十分重要。最好的饮料莫过于白开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体内废物的功效。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1.请分别用一个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已经进入环绕火星轨道的中国探索器“天问一号”备受关注。“天问”一词来自屈原创作的长诗《天问》,作者从自然现象一直追问到神话和历史,体现出了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探索精神。无独有偶,中国的探月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作为地月通讯和数据中转站的卫星叫“鹊桥”;华为开发的操作系统叫“鸿蒙”……

8这些高科技工程的命名充满着传统文化的气息和魅力。我国的一些著名大学就其建筑文化来说,过于现代而少了传统特色。中国一些有着古老历史的城市也丢失了自己的历史文化记忆,湮没在千城一面的现代化中。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以“传统与现代”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A项,无中生有,“最主要的看法”错误,于文无据。B项,曲解原意,原文是“劳动教育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干活,而是通过劳动去育人,特别是让学生‘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这是劳动教育的本意和初衷”。C项,分析不当,“因此劳动教育是指体力劳动,要‘用手’‘劳力’”错误,原文是“以体力劳动为主不是不要脑力劳动,而是要‘手脑并用’,把“劳心’与‘劳力’'结合起来”。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分析不当,没有运用对比论证。3.A【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因果倒置,“劳动教育的泛化、异化等现象同时存在”是结果,不是原因。4.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内容的含意的能力。B项不合文意,“中国各大车企才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错误,原文是“中国各大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早已有之,在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之后,各大车企都投入新能源汽车争夺战中”。5.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C项说法绝对,“中国汽车工业将实现弯道超车”错误,原文是“中国在汽车工业方面实现弯道超车将成为可能”。6.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产能过剩和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②在某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上,中国新能源汽车还有差距;另外,纯电动车存在电池续航和充电便捷性问题。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终没有摆脱散而乱的现状,产业规模效应不明显。【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相关内容并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通读材料一,梳理相关内容,从第二段可以得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产能过剩和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从第三段可以得出,在某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上,中国新能源汽车还有差距;另外,纯电动车存在电池续航和充电便捷性问题。从第六段可以得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终没有摆脱散而乱的现状,产业规模效应不明显。【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7.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项不合文意,“这表明‘我’爸对爷爷不是很孝顺”理解错误。8.①爷爷一直把白马当闺女来养。他与白马相处快二十年,不同意卖掉老了的白马,下决心要为白马善终。②爷爷为白马坠崖而死感到非常悲伤。他伏在马尸上泣不成声,他找铁柱报仇,要铁柱为白马偿命。③爷爷要求把白马埋在为自己提前修好的墓穴旁。他把藏在棺材里的“白马之墓”的墓碑拿出来,让“我”爸和二叔拿去立在了白马坟前。【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小说中特定情节内容的能力。首先梳理爷爷与白马有关的情节,然后判断哪些情节能够体现爷爷对白马的深厚感情,最后概括并分点作答。【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9可酌情给分。9.①运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真实而亲切。②运用插叙手法,交代了白马是“我”家的恩人和眼睛看不清的缘由,以及白马坠崖的经过,使情节有波澜而又完整。③在矛盾冲突中展开叙事,“我”爸、二叔和爷爷对白马的死因有着不同看法,二叔偷卖白马肉的行为与爷爷对白马的深厚感情形成鲜明对比,使小说充满矛盾冲突,情节更加吸引人。【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探究小说叙事特色的能力。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还运用了插叙手法,并且在矛盾冲突中展开叙事,从这些角度简要分析即可。【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乌孙发译道送骞还”为一个完整语意,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拜为大行”为一个完整语意,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原文标点:乌孙发译道送骞还,使数十人,马数十匹,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是岁骞还,到,拜为大行。11.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谥号,不一定就是褒扬。12.D【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内容要点的能力。“乌孙王认为汉朝是个小国”不合文意,原文“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意思是“乌孙自认为离汉朝太远,不知汉朝大小”。13.(1)皇上(汉武帝)招募能出使月氏国的使者,汉中人张骞凭借郎官的身份应募(出使),他从陇西出发,途经匈奴所控制的地区。(2)招来不同习俗的国家(归附),使天子的声威恩惠遍于天下。(汉武帝)非常高兴,认为张骞的话是对的。【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住得分点。(1)募(第一个),招募;使,出使;径,经过。(2)致,招致,招来;四海,天下;以……为,认为……。【评分参考】第(1)句,“募(第一个)”“使”“径”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2分;第(2)句,“致”“四海”“以……为”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起初,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月氏原来居住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是个强国,匈奴冒顿击败了它。老上单于杀了月氏国王,用他的头骨做饮酒的器具,其余的月氏人逃到远方,心中怨恨匈奴,却没人愿意和他们共同攻打匈奴。”皇上(汉武帝)招募能出使月氏国的使者,汉中人张骞凭借郎官的身份应募(出使),他从陇西出发,途经匈奴所控制的地区,被匈奴单于俘获,扣留在匈奴十多年。张骞寻得机会逃脱了,后又被匈奴俘获。被拘留了一年多,正赶上匈奴伊樨斜单于驱逐太子于单,匈奴国内混乱,张骞才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逃回长安。皇上命张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张骞刚出发时有一百多人,一去十三年,只有他们两个人活着回来。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当初,张骞从月氏国回来后,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风俗民情。汉武帝听说大宛和大夏、安息等都是大国,盛产珍奇物品,人民定居,与中国很相似,只是军事力量薄弱,喜欢中国的财物,他们北面是大月氏、康居等国,兵力较强,可以用贿赂引诱他们归附。如果能够用仁义的手段使他们归属,将会扩大土地万里,远方来的人通过九重翻译来朝见,招来不同习俗的国家(归附),使天子的声威恩惠遍于天下。(汉武帝)非常高兴,认为张骞的话是对的。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

10年)。匈奴浑邪王归降汉朝之后,汉军将匈奴驱逐到沙漠以北,从盐泽往东,见不到匈奴的踪迹,去往西域的道路可以畅通了。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每人两匹马,数以万计的牛羊,还随身携带价值数千万钱的黄金与布帛,又任命多名持符节的副使,只要路途方便,就派他们出使其他各国。张骞到达乌孙国后,乌孙王昆莫接见了他,态度傲慢,礼数不周。张骞向他转达汉武帝的谕旨说:“乌孙如果能回到原来东面的故地居住,汉朝就把公主许配给昆莫做夫人,并结为兄弟之国,共同抗拒匈奴,匈奴一定会被打败。”乌孙自认为离汉朝太远,不知汉朝大小;因长期以来一直臣服于匈奴,且又靠近匈奴,朝中大臣都畏惧匈奴,不想迁徙到东面去。张骞在乌孙国滞留很久,一直没得到明确的答复,便分派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等附近的国家进行联络。乌孙派翻译和向导送张骞回国,又派数十位使节,数十匹马,随张骞到汉朝答谢,密令他们了解汉朝的大小强弱。那一年张骞回来了,到达长安后,汉武帝任他为大行。一年多以后,张骞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与各国的使臣一起回到长安,于是西域各国开始与汉朝联系往来。14.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D项不合诗意,“表达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之情”分析错误,没有依据。15.①诗人初到黄州,看到黄州被长江环绕,看到黄州多竹,这是实写。②诗人由眼前所见而想到了鲜美的鱼,想到了竹笋。诗人看到竹子犹如闻到竹笋的香味,品到竹笋的美味。由实而虚,虚实结合。③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也表露了诗人豁达乐观、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句的能力。首先要理解“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意思,其次要结合诗句分析颔联所运用的虚实结合手法,诗人看到长江想到了鲜美的鱼,看到竹子想到了竹笋。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也表露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6.(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语境,通过语境来确定所填写的语句。第(1)句,需关注“像是凌空乘风飞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等关键信息;第(2)句,需关注“青泥岭山路曲折盘旋”“峰回路转”等关键信息;第(3)句,需关注“阐述学思辩证关系”等关键信息。默写时,还要注意不能多字、漏字、错字。本题易错字:(1)冯,御;(2)萦,峦;(3)罔,殆。【评分参考】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该空不得分。17.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准确: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确定:明确而肯定。根据语境,选用“准确”。振奋:振作奋发。振作:使精神饱满、情绪高昂,使灰心丧气的人振作起来。根据语境,选用“振奋”。撼天动地:意思是天地受到震动,形容声势浩大。感天动地: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形容诚意感人至深;也比喻使无情天地受感动,形容冤屈极大。根据语境,选用“撼天动地”。标志:表明特征的记号,也用于表明某种特征。标杆:用于指示方向或有关限制的标记,比喻学习的榜样。根据语境,选用“标志”。18.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有着比海洋和天空更宽广胸怀的人类”,主语是“人类”,与后文衔接更好,排除A、C两项;再比较B.D两项,“早就萌发了人海上天探索奥秘的动机”与前后文衔接更好,排除B项。

1119.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成分残缺,在“战略”后加上“的重要目标”;搭配不当,将“举行”改为“建设”;语序不当,将“重要”放到“引领性”前面。B项语序不当,C项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20.①完全消失②容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③及时补充水分【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补写的能力。第①处,根据前文“甚至”和后文“人体可以自愈”的提示,可以得出所填内容为“完全消失”。第②处,根据冒号的提示和后文“轻者嘴唇干裂、流鼻血、牙痛,重者引发反复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内容,可以得出所填内容为“容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第③处,根据前文“因此”的提示和前后文,可以得出所填内容为“及时补充水分”。【评分参考】每答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1.第一段:普通感冒一般不需要治疗。第二段:秋冬及时补水有利于预防感冒。【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语段大意,然后梳理各段主要内容,最后概括作答。第一段主要讲的是普通感冒一般只需多喝水、多休息,不需要治疗;第二段讲的是秋冬季节气候干燥,要及时补水,可以预防感冒。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概括,不能超过字数。【评分参考】每答出一句给2分,表达简明且不超过字数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一)材料解读本次作文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关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材料第一段告诉我们中国一些高科技工程的名字来源于传统文化,充满着传统文化的气息和魅力。材料第二段讲述我国的一些大学和城市却丢失了自己的传统和历史文化记忆。材料引导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与现代不是对立的,它们是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历史文化的载体和记忆,在现代化中坚守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在传承中创新。写作任务是结合材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写一篇以“传统与现代”为主题的文章,要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