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检测机器人_毕业设计

管道检测机器人_毕业设计

ID:830357

大小:577.52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7-09-10

管道检测机器人_毕业设计_第1页
管道检测机器人_毕业设计_第2页
管道检测机器人_毕业设计_第3页
管道检测机器人_毕业设计_第4页
管道检测机器人_毕业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道检测机器人_毕业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设计第35页共35页1引言管道运输是当今五大运输方式之一,已成为油气能源运输工具。目前,世界上石油天然气管道总长约200万km,我国长距离输送管道总长度约2万km。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线管道(管径1118mm)全长4167km,其主管道投资384亿元,主管线和城市管网投资将突破1000亿元。世界上约有50%的长距离运输管道要使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这些管道大都埋在地下、海底。由于内外介质的腐蚀、重压、地形沉降、塌陷等原因,管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损伤。在世界管道运输史上,由于管道泄漏而发生的恶性事故触目惊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0年,国内输油管道

2、共发生大小事故628次。1986到2b00年期间美国天然气管道发生事故1184起,造成55人死亡、210人受伤,损失约2.5亿美元。因此,研究管道无损检测自动化技术,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加强在建和在役运输管道的检测和监测,对提高管线运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1.1管道涂层检测装置的发展、现状和前景1.1.1管道涂层检测装置的发展管内作业机器人是一种可沿管道自动行走,携有一种或多种传感器件和作业机构,在遥控操纵或计算机控制下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进行一系列管道作业的机电仪一体化系统.对较长距离管道的直接检测、清理技术的研究始于本世纪50年代美、英、法、德、日等国,受

3、当时的技术水平的限制,主要成果是无动力的管内检测清理设备——PIG,此类设备依靠首尾两端管内流体的压力差产生驱动力,随着管内流体的流动向前移动,并可携带多种传感器.由于PIG本身没有行走能力,其移动速度、检测区域均不易控制,所以不能算作管内机器人.图1所示为一种典型的管内检测PIG[5].这种PIG的两端各安装一个聚氨脂密封碗,后部密封碗内侧环向排列的伞状探头与管壁相接触,测量半径方面的变形,并与行走距离仪的旋转联动,以便使装在PIG内部的记录仪记录数据.它具有沿管线全程测量内径,识别弯头部位,测量凹陷等变形部位及管圆度的功能,并可以把测量结果和检测位置一起记录下来.本科

4、毕业设计第35页共35页70年代以来,石油、化工、天然气及核工业的发展为管道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而诱人的前景,而机器人学、计算机、传感器等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也为管内和管外自主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技术保证.日、美、英、法、德等国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中日本从事管道机器人研究的人员最多,成果也最多。图1管内检测典型PIG样机在已实现的管内作业机器人中,按照其行动方式可分为轮式、履带式、振式、蠕动式等几类:(1)轮式管内机器人由于轮式驱动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行走效率高等特点,对此类机器人的研究比较多.机器人在管内的运动,有直进式的(即机器人在管内平动)也

5、有螺旋运动式的(即机器人在管内一边向前运动,一边绕管道轴线转动);轮的布置有平面的,也有空间的.一般认为,平面结构的机器人结构简单,动作灵活,但刚性、稳定性较差,而空间多轮支撑结构的机器人稳定性、刚性较好,但对弯管和支岔管的通过性不佳.轮式载体的主要缺点是牵引力的提高受到封闭力的限制.图2所示为日本的M.Miura等研制的轮式螺旋推进管内移动机器人。(2)履带式管内机器人履带式载体附着性能好,越障能力强,并能输出较大的牵引力.为使管内机器人在油污、泥泞、障碍等恶劣条件下达到良好的行走状态,人们又研制了履带式管内机器人.但由于结构复杂,不易小型化,转向性能不如轮式载体等原因

6、,此类机器人应用较少.图2所示为日本学者佐佐木利夫等研制的履带式管内移动机器人[13],其驱动轮可变角度以适应管径的变化,可通过圆弧过渡的90度弯管.本科毕业设计第35页共35页图2轮式螺旋推进管内移动机器人总体结构图图3轮式螺旋推进管内移动机器人驱动系统图(3)振动式管内机器人振动可以使物体的位置改变,根据这一原理,日本学者森光武则等提出了的振动式管内移动机器人。其原理为:在机器人的外表面装有若干与机体成一定角度的弹性针,靠弹性针的变形使其压紧在管壁上.机身内装有偏心重物,由电机驱动.当偏心重物旋转时,离心力使弹性针变形,滑动,从而带动机器人移动.振动式管内机器人结构简

7、单,容易小型化,但行走速度难以控制,而且振动使机器人沿圆周方向自转,姿态不稳定,另外,振动对传感器的工作和寿命均会产生影响.(4)蠕动式管内机器人参考蚯蚓、毛虫等动物的运动,人们研制了蠕动式管内机器人。本科毕业设计第35页共35页其运动是通过身体的伸缩(蠕动)实现的:首先,尾部支承,身体伸长带动头部向前运动,然后,头部支承,身体收缩带动尾部向前运动,如此循环实现机器人的行走.图3所示为日本日历制作所研制的蠕动式管内机器人,其前后两部分各有8条气缸驱动的可伸缩支撑足,中部有一气缸作为蠕动源。国内在管道机器人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