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

ID:83028690

大小:1023.6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2-11-16

上传者:老李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化学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古诗词中的物质变化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在西汉刘安组织编撰的《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说明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现铁能从某些含铜(+2价)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铜,这个反应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基础。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B.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铁被氧化D.该反应说明金属单质都能与盐发生反应3、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和六种粒子,在反应过程中测得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B.还原性: C.该反应中被氧化为

1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个数之比为6:14、做实验时若不小心使皮肤上沾上高锰酸钾,形成的黑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乙二酸,化学式为)的稀溶液洗涤,黑斑可以迅速褪去,其离子方程式为(未配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B.离子方程式右侧方框内的产物是 C.还原性: D.每消耗6个,转移5个电子5、三效催化剂能有效实现汽车尾气中三种成分的净化,其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化合物X可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图(如图2所示)确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转化过程中,氮元素均被还原 B.依据图示判断催化剂不参与储存和还原过程 C.还原过程中每生成1分子,转移5个电子 D.X的化学式为6、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不变

2B.水中的通过阴离子树脂后被除去C.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降低D.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7、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新型碳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纳米管属于胶体B.石墨烯属于有机化合物C.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D.均具有相同的熔点8、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A.AB.BC.CD.D9、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其中装置不合理的是() A.鉴别纯碱与小苏打 B.证明与水反应放热 C.证明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D.探究钠与的反应

310、已知A是一种金属单质,B显淡黄色,相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C的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易溶于水B.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D.属于碱11、在标准状况下,将完全溶于水得到氨水,溶液的密度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②③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④向50g上述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则加入水的体积应大于50mL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12、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所含质子数为10个B.10g氖气所含原子数为个C.标准状况下,22.4L所含的分子数为个D.常温常压下,32g所含原子数为个13、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侯德榜制碱原理,按下面设计的方案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A.乙装置中盛放的是饱和食盐水B.丙装置中的溶液变浑浊,因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C.丁装置中倒扣的漏斗主要作用是防止产生的气体污染空气D.实验结束后,分离碳酸氢钠的操作是蒸发结晶14、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1mol/L盐酸,测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n2:n1=3: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与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相同B.该Na2CO3溶液中含有1molNa2CO3C.b点的数值为0.6D.b点时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15、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装有10mL相同浓度的盐酸,某学生分别在A、B的侧管中装入1.06gNa2CO3和0.84gNaHCO3,然后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各自的试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5A.A装置的气球膨胀得快B.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间,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大于或等于2mol/L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小于或等于1mol/LD.最终两试管中Na+、Cl-的物质的量分别相等16、有容积不同的X、Y两密闭容器,X中充满CO气体,Y中充满混合气体,同温、同压下测得两容器中气体密度相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两容器中所含气体分子数一定不同 B.两容器中所含气体质量一定不同 C.Y容器中所含和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1:3:6 D.Y容器中,和的质量之比可以为1:6:3第Ⅰ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填空题17、(12分)下图中,反应①为常温下的反应,A、C、D中均含有氯元素,且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C和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之间,E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F是淡黄色固体,G为常见的无色气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G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将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A与石灰乳反应制得的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物质在空气中失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8、(14分)氯气和漂白粉是现代工业和生活中常用的杀菌消毒剂,

6实验室拟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I中所盛试剂为________(填序号,下同),II中所盛试剂为________。A.氢氧化钠溶液B.饱和食盐水C.浓硫酸D.硝酸银溶液(2)请按正确的顺序连接装置:H→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最后一个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制取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室有一瓶密封不严的漂白粉样品,其中肯定含有,请设计实验探究该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物质。[已知Ca(Cl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I.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该漂白粉未变质,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2:该漂白粉全部变质,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3:该漂白粉部分变质,既含有,又含有。II.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①取少量上述漂白粉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a.若无气泡产生,则_____成立b.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向步骤①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1~2滴品红溶液,振荡c.若品红溶液退色,结合实验①中的b判断,则_____成立d.若品红溶液不退色,则_____成立19、(12分)Ⅰ.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鸡蛋壳溶解在醋酸中:________;(2)溶液与溶液混合:________。Ⅱ.对一份稀溶液作初步分析后发现,溶液无色、澄清,其中可能含有中的若干种。然后又作了如下分析,以确定这些离子是否存在。

7①用石蕊试液检测该溶液时,溶液显红色。②取2mL该溶液用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生成了白色沉淀。③对②中所得的混合物充分静置后,取其上层澄清的液体用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又生成了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3)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4)按上述实验操作,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有,若不能请说明原因:______。三、实验题20、(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请按要求填空:(1)A装置中甲仪器名称为。(2)A、C、E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Cl2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①A中乙为MnO2固体,甲中盛有浓盐酸,则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若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成两份,进行I、Ⅱ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I.将氯水滴人品红溶液中,现象为:Ⅱ.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无色气泡产生,某同学得出结论: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较强的酸性。请你评价该同学的结论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③E装置的作用是。(3)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关闭止水夹c,制得NO2,接着再进行有关实验。①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再打开止水夹,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②NO2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生成两种钠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A项,包含草等植物的燃烧反应,为化学变化;B项,烈火焚烧碳酸钙分解,发生了化学变化;C项,爆竹爆炸发生了化学变化;D项,是风雨把花瓣打落,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2、答案:D解析:只有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后面的金属。3、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知,随着反应进行含量逐渐减小,而含量逐渐增加,即是生成物,和是反应物,由已知可判断为还原产物,据此可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该反应中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A项正确;由该反应可判断还原性:,B项正确;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C项正确;该反应中还原剂为,氧化剂为,二者个数之比为8:1,D项错误。4、答案:D解析: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C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4价,所以高锰酸钾是氧化剂、草酸是还原剂,则发生氧化反应的是,故A正确;该反应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生成物中应该有水,故B正确;作还原剂,则还原性:,故C正确;反应中Mn由+7价降低到+2价,每个得到5个电子,配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每消耗6个,转移10个电子,故D错误。5、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图示转化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综合应用。解答关键是结合图示转化确定物质X的化学式和分析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分析图示转化:

9结合图2可知X中含有,且BaOXBaO,故X中一定含,即X的化学式为。 储存时发生反应:; 还原时发生反应:。 由图示可知BaO为催化剂,为中间产物,通过储存和还原过程能将汽车尾气成分净化,最终得到和的混合物。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在还原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而储存过程中氧元素被还原,则氮元素被氧化,A错误;结合图示储存和还原过程,可知催化剂BaO均参与化学反应,B错误;还原过程中转化为,由化合价变化可知每生成1个分子,将转移10个电子,C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X的化学式为,D正确。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净水过程中微粒种类和数目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阳离子被交换为,由于每个和均带2个单位正电荷,所以每个或会相应地交换为2个,故水中阳离子的总数会发生变化,A错误;由图可知水中的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后被除去,B正确;由于净化处理后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故水的导电性下降,C正确;经过阴离子树脂后转化为水,可知存在反应:,D正确。7、答案:C解析:A.碳纳米管是一种一维纳米材料,与胶粒直径吻合,需要分散到分散剂中才能形成胶体,故A错误;B石墨烯是由石墨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结构的单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故B错误;C富勒烯与金刚石同属于碳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D.不同的新型碳材料因结构不同应具有不同的熔点,故D错误;故选:C。8、答案:B解析:由甲醇制备氢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显然属于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核聚变过程中原子发生了变化,所以核聚变属于核反应,而不是化学反应,B项符合题意;偏二甲肼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是利用其还原性,与氧化剂(常见的是四氧化二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把火箭送入太空,C项不符合题意;可燃冰作为能源是由于其主要成分(甲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9、答案:A

10解析:加热固体的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A项错误;向包有足量的脱脂棉上滴加水后脱脂棉燃烧,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正确;看到气球鼓起,证明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使锥形瓶中压强减小,C项正确;加热条件下,Na在中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并用碱液吸收多余,能够探究Na与的反应,D项正确。10、答案:D解析:根据已知信息,A是一种金属单质,B显淡黄色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可以推出A为Na,B为,C为,D为NaOH。属于盐,易溶于水,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故A、B、C正确,D错误。11、答案:D解析:氨气的物质的量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则①错误,②正确;氨水的密度小于水,若题述溶液中再加入水后,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③错误;氨水的密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根据可知,如果加入等质量的水,则稀释后溶液的浓度大于,因此向50g题述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则加入水的体积应大于50mL,④正确。12、答案:D解析:1mol所含质子数为,A不正确;氖气分子是由1个原子构成的,10g氖气的物质的量是0.5mol,含有原子数为0.5个,B不正确;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不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C不正确;32g氧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中含有2mol氧原子,D正确。13、答案:B解析:工业上侯氏制碱法是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由于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先通入氨气,通入足量的氨气后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所以溶液中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将碳酸氢钠晶体加热后得纯碱碳酸钠,据此分析解答。14、答案:C解析: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2+H2O,的物质的量最多为0.5mol,说明原溶液中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5mol.a点时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为0.5mol。假设ab段加入了mmolHCl,由题意可知,解得m=0.1,则b点共消耗0.6mol

11HCl,盐酸的体积为0.6L,生成的CO2为0.1mol。15、答案:B解析:Na2CO3和NaHCO3分别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后者反应更剧烈,放出气体的速率更快,故B装置的气球膨胀得快,A错误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相同,均为0.01mol,当盐酸足量,即盐酸的浓度大于或等于2mol/L时,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当盐酸不足,即盐酸的浓度小于2mol/L时,A装置气球的体积小于B装置气球的体积,故B正确,C错误。A装置试管中Na+的物质的量是B装置试管中的物质的量的2倍,但两试管中Cl-的物质的量相等,D错误。16、答案:C解析:同温、同压下,,两个容器的体积不同,则物质的量不同,所以分子数不同,A正确;已知两个容器的体积不同,而气体的密度相同,由可知,质量不同,B正确;根据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可知,两个容器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相同,即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8g/mol,由于的摩尔质量为28g/mol,则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8g/mol,列式计算可知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氮气的物质的量不确定,所以Y容器中所含和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为1:3:6,C错误;由C分析可知,Y容器中的质量之比为(1×16):(3×32)=1:6,的质量不确定,所以、的质量之比可以为1:6:3,D正确。17、答案:(1);(2)(3)(4)①溶液先变红后退色;②;、解析:根据题给信息可知,A为,B为NaOH,C为NaCl(或NaClO),D为NaClO(或NaCl),E为,F为,G为。溶于水生成HCl和HClO,HCl具有酸性,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退色。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在空气中容易失效,原因是、。

1218、答案:(1)C;B(2)B;A;C;D;E;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3)(4)I.;II.假设1;若有气泡产生,则假设2或假设3成立;假设3;假设2解析: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水蒸气用浓硫酸。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制取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漂白粉样品中加入盐酸后,若无气泡产生,则不含碳酸钙;若有气泡产生,则含有碳酸钙。向步骤①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入1~2滴品红溶液,振荡,若品红溶液退色,则含有次氯酸钙;若品红溶液不退色,则不含次氯酸钙。19、答案:Ⅰ.(1)(2)Ⅱ.(3);(4)不能;操作②中引入了,干扰操作③对原溶液中的检验解析:Ⅰ.(1)将鸡蛋壳在醋酸中溶解有气泡产生,说明醋酸与鸡蛋壳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溶液与溶液混合发生复分解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Ⅱ.①用石蕊试液检测该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即溶液中有与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则一定不含有;②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结果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沉淀为,说明溶液中含有;③取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硝酸银溶液,结果又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沉淀为AgCl,但由于②中加入溶液引入了,不能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3)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一定没有。

13(4)因为操作②中加入的溶液也会使③中产生AgCl沉淀,不能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存在。20、答案:(1)分液漏斗(2)①MnO2+4HCl(浓)MnCl2+2H2O+Cl2↑②Ⅰ.溶液褪色Ⅱ.不合理,因为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1气体.HC1气体溶于水后能够与NaHCO3粉末反应产生气泡③吸收尾气,防止污染大气(3)①a、bc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NO2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丁中②2NO2+2NaOH=NaNO2+NaNO3+H2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