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

ID:83014859

大小:273.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3-09-19

上传者:老李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题历史(必修Ⅲ)试题注意事项:1.作答前,考生将答题卡有关项目填写清楚。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相应位置。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公元前141年董仲舒为兴建太学上奏汉武帝:“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据此可知,董仲舒兴建太学的意图是A.加强思想控制B.确立选官制度C.扩大儒学影响D.培养政治人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可知董仲舒兴建太学的目的是为了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维护封建统治,D选项符合题意。加强思想控制属于文化专制的表现,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西汉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材料与察举制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人才的培养,与扩大儒学的影响无关,C选项排除。2.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后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A.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C.形成较为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儒墨道法四家学派均以古代选贤为榜样,反映其从古人智慧中寻求治理社会、与国家方案,故B项正确;儒墨道法四家学派并未改造古代历史,排除A

1项;题干不能反映各学派形成完善的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排除C项;材料中不能反映各学派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排除D项。故选B。3.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则尊崇儒学,两者的根本着眼点都在于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尊重儒学,都是以思想上统一巩固政治上统一,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项正确;压制知识分子不是两者的根本目的,排除A项;区别对待古文化是两者的不同,排除B项;两者都属于思想文化方面的政策,不属于完善法律机制,排除C项。故选D项。4.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适应了汉代中央集权的发展,故①正确;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适应了儒学的发展,故②正确;明清时期儒学发展以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为代表,大都批判儒学,没有神圣化,故③错误;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适应了当代需要,这都体现了其与时俱进特色,故④正确;故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5.读下表。由表格信息可知朱熹与陆九渊主要区别在于()

2A.对待儒学的态度B.领悟天理的方法C.经世致用的手段D.社会责任的承担【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与陆九渊在治学方法上主张以不同的方式领悟天理,因而可知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领悟天理的方法,故B项正确;理学和心学都继承了儒学思想,对待儒学上他们没有很大区别,二者都强调承担社会责任,A、D两项错误;理学与心学大都崇尚空谈,因而经世致用不是他们的主要区别,C项错误。6.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讨论问题是在肯定“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尊无二上”的合理性的前提下进行的,故有学者指出,中国“政治学说所讨论的重点不是政体,而是治道”。这反映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A.提出建立民主政治B.未摆脱时代的局限C.主张天人合一D.否定君主专制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关键信息“肯定‘天无二日,无二王,尊无二上的合理性’”可知,明清之际思想家仍承认君主统治;再由材料“政治学说所讨论的重点不是政体,而是治道”可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并非要推翻现有政权,他们并不否定君主专制制度,这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受时代的限制,故选B项;A项中的“民主政治”的表述错误,故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7.汉朝在出现灾异时,帝王常常发布“罪己诏”(自省或自我检讨)。此现象在古代中国历朝中次数极多。这表明当时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儒学影响治国理政C.皇帝普遍虚怀纳谏

3D.皇权受到制度约束【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材料中皇帝下罪己诏的原因是灾害发生,可判断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子“受命于天”,代表“天”统治天下(君权天授或君权神授),天和人能相互感应,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故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虚怀纳谏”,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并非制度,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汉朝在出现自然灾异时,帝王常常公布‘罪己诏’(自省或自我检讨)”,结合所学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分析解答。8.王阳明不但是学界宗师,而且以其非凡的执政能力享誉士林。他曾先后在南北两京的刑部、兵部、都察院等重要部门任职,又以南赣巡抚的身份派驻地方。为官期间,王阳明廉洁奉公、恪尽职守、体恤百姓,因功受封伯爵,成为一代名臣。王阳明成为一代名臣,是由于A.通过“格心”“致良知”B.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C.注重“气节”“声誉”D.践行“知行合一”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为官者,如何为官大多数是清楚,问题往往出在“行”上,王阳明践行了“知行合一”思想,成为一代名臣,故D项符合题意;只有“良知”是不够的,关键是能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故A项排除;社会责任意识是儒家所倡导的,但将社会责任意识落实到一生的实践中是需要意志力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故B项排除;“气节”“声誉”大多数人都会重视,但面对声色物欲的诱惑,往往就“失节”,毁掉声誉,故C项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王阳明成为一代名臣”,联系所学王阳明的思想分析解答。9.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B.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D.出现总结性科技著作【答案】C【解析】

4【详解】“造极于赵宋之世”是指宋代取得的辉煌成就,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宋代,故选C;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和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都是在唐代,排除AB;出现总结性科技著作是在明代,排除D。10.徐光启的《崇祯历书》集中体现了他在天文学方面引进西学的成果,以计算和分析的方法令人信服地证实了“天地圆体”说;《农政全书》则运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进行农业试验和研究。这表明了A.西学东渐影响学术视野B.中国农耕经济走向没落C.理学思想已被时代抛弃D.西方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崇祯历书》集中体现了他在天文学方面引进西学的成果,以计算和分析的方法令人信服地证实了天地圆体说”、“《农政全书》则运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进行农业试验和研究”及所学知识可得,西方的文化逐渐影响到中国的文化,西学东渐影响学术视野,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农耕经济不好的具体表现,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宋明理学不被人们重视甚至是抛弃,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西方的科技是怎样的促进经济的发展的,排除D项。故选A项。11.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历经三千多年演化与进步,形成的主要字体是①甲骨文②行书③小篆④金文⑤隶书⑥草书⑦楷书A.②⑤⑦B.②③⑤⑥⑦C.①②③⑤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书、小篆、隶书、隶书、草书、楷书属于书体(书法体),②③⑤⑥⑦正确,A选项排除,B选项符合题意。甲骨文和金文虽然属于字体,但不是书法体,甲骨文是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青铜器上的文字,在日常书写中,不是常用字体。①④错误,CD选项排除。12.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包公是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明传奇中包公的形象渐趋神化,权力无限扩大,民间更尊其为明法致公、为民请命的“司法之神”。包公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5A.人治社会中人民对司法公正渴望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文学水平提高C.市民阶层开始主导法制观念变迁D.明代法治的理性精神已逐步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明代传奇体现出文学的世俗化趋势加强,“包公的形象渐趋神化”说明人民对于司法公正的渴望,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说明文学水平的提高,故B项错误;市民阶层只是渴望,不能主导法制观念,故C项错误;明代法制并没有确立理性精神,故D项错误。13.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语意在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B.强调古代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C.说明古代文学不具连贯性D.论证古代文学的整体发展的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信息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说明每一个朝代的文学都具有独特的时代个性,故选择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文学成就·文学特点14.唐代中国的绘画题材仅限于贵族阶层的生活,到了宋代平民阶层的生活场景多见于绘画内容。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程朱理学的逐步形成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C.统治阶级喜好的改变D.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异【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进一步完善,贵族阶层逐渐衰落、平民阶层逐渐壮大,因此宋代绘画内容经常出现平民阶层的生活场景,故B正确;程朱理学的形成、统治阶级喜好的改变和材料信息无关,故AC错误;社会主流思想依然是儒家思想,故D错误。15.“京剧的形成是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京剧的特点

6A.百戏之祖B.达到高峰C.推陈出新D.日臻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一方面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可见京剧是在吸收融合各种戏曲艺术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发展,因此反映了其特点是推陈出新,C项正确;题干是反映京剧形成的原因,没有反映成为百戏之祖,或达到高峰,或日臻成熟,排除ABD项。故选C项。16.近代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两种主张都A.强调托古改制B.宣扬种族革命C.动员了社会各阶层民众D.利用了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和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维新派和革命派利用历史文化资源,都是为了减少改革或者革命的阻力,D选项符合题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是为凝聚国民团体服务的,不属于改制,A选项排除。维新派主张改良中国的政治制度,不属于种族革命,B选项排除。维新派和革命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群众基础,C选项排除。17.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贯穿其中的一个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B.反对专制统治C.救亡图存D.实现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学习“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并不能体现出发展资本主义,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地主阶级的主张,依据所学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专制而非反对,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近代思想领域的变化体现出的共同主题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制度或者思想,无论是哪种思潮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情况中国先进人士的救亡图存运动,故C选项符合题意正确;材料中“

7维新变法”和“民主共和”都是主张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而非社会主义制度,故D选项错误。18.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侧重于抵御列强的侵略B.都侧重于镇压人民的反抗C.都主张师夷长技维护封建统治D.都主张西体中用变革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但并未实践,此后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其思路和魏源的主张有一致性,而且付诸了行动。从阶级属性和目的来看,都是地主阶级,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因此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C正确;洋务派并不主张直接与列强发生军事冲突,排除A;两者的继承发展关系体现在向西方学习方面而非镇压人民起义方面,排除B;洋务派和魏源、林则徐等人是地主阶级,其不主张对制度进行变革,D排除。19.1860年以前,《海国图志》在中国一直被视为不急之务而遭受冷落。而《海国图志》的传入使日本如获至宝,“到了江户则身价百倍,成为急需的御用之书”,并形成了《海国图志》时代。对这种“墙里开花墙外香”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A.魏源已经对西方的政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B.《海国图志》维护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观念C.《海国图志》在日本的广泛传播直接导致了明治维新运动的兴起D.统治集团的认知差异影响着中日两国对西方文明不同的应变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60年以前,《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受到不同待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现象,说明了统治集团的认知差异影响着中日两国对西方文明不同的应变力,D选项符合题意;《海国图志》中魏源还未形成对西方政治制度的系统认识,A选项错误;《海国图志》已经突破了“天朝上国”的旧理念,B选项不符合史实;《海国图志》在日本的广泛传播,并没有直接导致明治维新运动的兴起,C选项错误。20.胡适在《新青年》中写道:提倡新思想的目的不是要取缔一切旧观念代之以西方观念,而是要培养一种批判精神,对于祖先的智慧要进行重新评价,评价的标准就是其是否依然适应今天的需要。由此可知,胡适意在倡导A.借西方文化以取代传统文化B.依据国情探讨文化评价标准C.批判旧思想以维护共和制度D.改造传统文化顺应时代需要【答案】D

8【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提倡新思想的目的不是要取缔一切旧观念代之以西方观念,而是要培养一种批判精神,对于祖先的智慧要进行重新评价,评价的标准就是其是否依然适应今天的需要”可知胡适要改造传统文化顺应时代需要,故D正确;根据材料“提倡新思想的目的不是要取缔一切旧观念代之以西方观念”可知胡适不是要西方文化取代传统文化,故A错误;材料没有探讨文化评价标准,故B排除;材料并没有涉及维和共和制度,故C排除。21.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报刊中时常出现的时髦名词,赞扬苏俄暴力革命的文章时常见诸报刊。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B.工人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C.北洋军阀政府思想控制松弛D.社会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思想【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后”“赞扬苏俄暴力革命的文章时常见诸报刊”和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后,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A项正确;材料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北洋政府的思想控制,排除C项;当时社会主义并非是主流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22.在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有两位人物影响最大,其中有一位被称“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此人是:A.孙中山B.陈独秀C.李大钊D.毛泽东【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以及准确理解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中要求“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天火”指的是1918年,李大钊第一次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因此C符合题意。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入23.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四大思想理论成果共同的特点是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B.与时代发展同进步C.实现人民当家做主D.谋求实现民族独立【答案】B

9【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均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结合的产物,体现的是与时代发展同进步,B正确;A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C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排除;D是毛泽东思想的特征,排除。故选B。24.邓小平提出:“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据此可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A.努力实现共产主义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实现人民共同富裕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可知要发展到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就要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选B;综合题意可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是目标,而不是根本任务,排除ACD。25.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C.中国只走新民主主义道路D.中国革命应毕其功于一役【答案】A【解析】【详解】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的任务与新民主主义的任务不能合并在一起完成,中国的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故答案为A项;《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发表标志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而不是诞生,排除B;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要分开走,而不是只走新民主主义道路,排除C;毛泽东认为“毕其功于一役”是空想,排除D。【点睛】根据题干中“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一句即可分析得出答案,其余错误选项可根据材料中“合并”、“空想”及所学知识即可排除。26.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也就会明白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这一观点A.指明了国民革命发展方向B.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10C.坚持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D.系统阐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可得出,毛泽东在认清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基础之上指出了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正确且有必要的,故B项正确;国民革命已经失败,排除A;农民不是领导阶级,排除C;D项是在延安时期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排除D。27.下图是一张著名的照片,是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节那天的游行队伍里的一个场景。人群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实质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A.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B.希望“文革”早日结束C.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拥护D.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和信心【答案】D【解析】【详解】1984年“文革”已经结束,早已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因此可排除A、B。C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要求。1984年人民群众对于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赞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和信心,D正确。28.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等重要理论。这些理论是A.根据国情做出的科学分析B.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完善C.对国内脱贫致富的重要指示D.对国际关系变化的正确论断【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这些理论涉及了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内经济建设,所以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完善,故选B;这些理论不仅仅涉及我国的国情,还涉及国际格局,因此并不全是根据国情做出的分析,排除AC;国际关系只是这些理论的部分内容,排除D。29.某同学在学习完某单元知识后,制作了学习大纲(见下表)。他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11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C.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D.中国共产党理论探索【答案】D【解析】【详解】该大纲包含了自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思想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理论上的不断探索。故答案为D项。A项此时马克思主义已经中国化,排除;B项只适用于毛泽东思想,排除;C项不适用于毛泽东思想,排除。30.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中关于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时,毛泽东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那就不成其为党了”。这说明了A.中共七大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B.“毛泽东思想”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C.毛泽东不同意“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D.“毛泽东思想”已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毛泽东认为“毛泽东思想”并非自己一个人创造的,自己只能算“毛泽东思想”的代表,如果把“毛泽东思想”看做是他一个人的成果,那么其就不可能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其强调的是“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而非个人成果,因此选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A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31.文化自信是推动理论创新的源泉,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也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易中天

12材料二“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易中天的这段话是对中国历史上哪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概括?选取材料中的四位思想家,分别指出其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黄宗羲的思想。(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答案】(1)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思想主张:孔子:“仁”(或者“仁者爱人”)、“礼”(或者“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老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庄子:“齐物”、“逍遥”。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苦干、自我牺牲。韩非子:严刑峻法、变法革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法术势结合。(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治,君臣平等,限制君权,建立天下之法,工商皆本。(3)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运动:材料“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是对百家争鸣的描述,是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上的表现。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及性善论;荀子主张仁义、王道、礼法并治及制天命而用之;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道是万物本源、小国寡民及朴素的辩证法;庄子主张齐物论、逍遥的人生态度等;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变法革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法术势结合。【小问2详解】黄宗羲:根据材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和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批判君主专治,君臣平等,限制君权,建立天下之法,工商皆本。【小问3详解】对待:本小问相对开放,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点睛】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材料一我国古代社会不曾间断。这就使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世代相传、连续积累,并走向自己的巅峰,尤其是春秋战国、两汉与宋元时期呈现出阶段性的高潮。小农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模式,它对科技能提供的经验往往是片段和零星、不系统的。这一基础上的科学研究也就只能是经验性的总结。这导致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如天文学、农学、地学等得到较快发展。古代科技大多为官办,相当多的著名科学家同时又是官吏。纵观史事,几千年来,天象记录、历法编制都是连续不断的,和它相关的大型天文仪器的研制、大规模的天体测量、水利工程的兴建等方面都是政府出面组织庞大的人力物力完成的。——摘编自袁运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及其特征》材料二中国古代数学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到明末走向“黑暗时代,与大跨”,与大跨步发展的世界数学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数学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传统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讲究实用性和技巧性,缺乏抽象的理论、严密的逻辑。封建社会在明清呈现出严重的停滞性和腐朽性,数学发展缺乏社会动力和思维刺激。在传统的数学文化中,数学是儒家培养人的道德与技能的基本知识“六艺”之一,其作用在于“通神明,顺性命,经世务,类万物”,所以往往与术数交织在一起。数学家社会地位低下,研究数学者受到束缚甚至遭到禁锢。——摘编自尹洪武等《中国清朝数学落后于世界主流的原因分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数学走向“黑暗时代”的原因。【答案】(1)特征: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并呈现出阶段性高潮的特征;科技发展强调实用性;大多是经验的总结;与农业有关的科学发展较快;古代科技成就大多是在官府主导下取得的。(2)原因:中央集权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没落;八股取士、思想专制禁锢人们的思想;传统数学自身的局限性,强调应用性,缺乏逻辑性;小农经济占主导,数学主要围绕农业与历法,也不利于全面发展;理学占主导,重人伦,轻视对自然规律的探索。【解析】【分析】试题分析:【32题详解】

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一“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世代相传、连续积累,并走向自己的巅峰,尤其是春秋战国、两汉与宋元时期呈现出阶段性的高潮”可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并呈现出阶段性高潮的特征;根据材料一“小农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模式,它对科技能提供的经验往往是片段和零星、不系统的。这一基础上的科学研究也就只能是经验性的总结。这导致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如天文学、农学、地学等得到较快发展。”可知科技发展强调实用性,大多是经验的总结与农业有关的科学发展较快;根据材料一“古代科技大多为官办,相当多的著名科学家同时又是官吏。”可知古代科技成就大多是在官府主导下取得的。【3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归纳概括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二“传统数学……缺乏抽象的理论、严密的逻辑。封建社会在明清呈现出严重的停滞性和腐朽性,数学发展缺乏社会动力和思维刺激……数学家社会地位低下,研究数学者受到束缚甚至遭到禁锢。”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数学走向“黑暗时代”的原因:中央集权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没落;八股取士、思想专制禁锢人们的思想;传统数学自身的局限性,强调应用性,缺乏逻辑性;小农经济占主导,数学主要围绕农业与历法,也不利于全面发展;理学占主导,重人伦,轻视对自然规律的探索。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科学技术发展、科技衰落原因33.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有史家概括中国近代学习西方时认为:“任何文化都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1)根据材料,列举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三个层面”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2)如何评价上述“心态层面”的历史事件?【答案】(1)物质层面:洋务运动、李鸿章;制度层面: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康有为或孙中山;心态层面:新文化运动、陈独秀。(2)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对五四运动产生积极影响);一场文化转型运动(促进社会风俗近代化);对传统文化批评具有片面性。【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物质层面的事件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等;制度层面的事件有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辛亥革命的代表人物有孙中山;心态层面的事件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有陈独秀。(2)“心态层面”的历史事件指的是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是一场文化转型运动;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批评具有片面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