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北屯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2页。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非选择题时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事物总是在比较中更能够凸显自身。散文最为本质的属性,和小说相比更容易看清楚。虚构是小说创作的核心,是通过描绘并不存在的人和故事,达到对生活本质的揭示,是“无中生有”,是虚幻中的真实。相比之下,构成一篇散文的基本材料,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散文是在“有”之上进行自己的艺术开掘。对于散文来说,真实是最基本的遵循,最明确的尺度,居于其价值谱系的前端。譬如一个年代中不曾存在的人物,一个人不曾经历的事件,一桩事件不曾产生的结果,一种结果不曾产生的影响等,这样的“无”,就不应该成为散文作品中的“有”。但这并不意味着堵塞了散文虚构的管道。散文的真实性,其实有着足够的开阔空间和弹性,我们没有理由担心它会带来对想象力的束缚。譬如写到历史上的某个人物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冲突,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基于对人性、人情和具体的时代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写作者完全可以将自己代入进去,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进行一些场景的设置,一些细节的编织。这样的“虚构”,是对中断之处的接续,是对空白之处的填补,使其残缺漫漶之处恢复完整清晰,其本质是一种艺术提炼,当然是允许的,甚至是必要的。还有一类描写,也超越了具体的经验世界,如驰聘诗意的想象,抒发强烈的感情,上天入地,夸张变形,显然也属于虚构的范畴,但对于这样的手法,读者通常也都不会质疑其真伪,只做穿凿的理解。当然,上述种种做法的前提是,这些情感之所依附、思想之所生发的事物,应该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真实性,便是散文虚构的边界,不能逾越。倘若无视这一点,向前大步迈进,放纵想象,置基本的事实于不顾,作品中关键性的人物、事件等都是缺乏依据的,那就是明显的越界,进入小说等以虚构为主的文学样式的领域了。当一篇散文中过度地使用这一类的“虚构”时,便意味着散文的自我消解。
1(摘编自彭程(真实是散文最基本的遵循》)材料二:自媒体时代,同质化写作倾向越来越严重,老老实实、中规中矩的作品越来越多。不少作者在重复(模仿)别人,也在重复自己,很多作者在迎合读者而不是引领读者。这种状况在散文写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散文写作本就被视为一项低门槛的写作,自媒体的兴起让散文成为最受欢迎的文体,写作者与阅读者都远超其他文学作品;一些写作者因之把散文写作当成很轻松很容易的事情,散文写作迎来了空前的泛滥,但并未迎来真正的繁荣。散文最大的力量在于深刻的、独特的思想。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的爱书家;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睿智的思想家。好的散文应该有“识”。有“识”,就是有学识、有见识。深刻的思想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勤于思考,要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心灵鸡汤式的、流水账式的、口水式的散文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很多人写散文很随意,所写多是我们习见的生活、共有的经验、共同的话题,超不出我们的想象。诗人卞之琳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很善于表达,可惜没什么可表达的。”没有思想内涵的散文,最多只是一件华丽的旗袍,而里面没有挺拔丰满的躯体。有人说散文是一种尚未成熟的文体,对此我不敢苟同。正因为现代散文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当下散文创作才面临突破自我的困境。传统的力量格外强大,既为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丰厚遗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散文的变革创新形成了桎梏,所以在长期的散文写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新的“八股文”,一些作者习惯于按照“套路”写,轻车熟路,四平八稳。一些作者错误地理解散文“真实性”的要求,把散文的“真实性”等同于照搬生活,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在写作中过于老实,不敢越雷池半步,在自媒体时代,散文作家尤其需要在文体的拓展和表达的创新上大胆尝试、探索。在诗歌写作中有“口水诗”,在散文写作中也同样有“口水散文”。如前所述,一些作者把散文看得过于随意,没有经过很好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他们的语言是苍白的、贫乏的。也有一些作者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或怪异,故作高深,佶屈聱牙,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散文被称作“美文”,它的美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所以它的语言首先应该是美的。同时,散文的语言应该是明白晓畅的,能以平易之文字传达深刻之思想,营造优美之意境。简言之,好的散文是让人乐意读、读得懂的。我们提倡追求有难度的写作,但是绝不能制造“有难度的阅读”。(摘编自徐可《自媒体时代散文的突破与重生》)材料三:现实与真实一宇之差,其义却相去甚远。“现实”加“主义”,就构成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客观世界因此可以被系统化,理念也得以完整化。而“真实”这个词汇,就无法与“主义”相叠加,真实指向事件本身,指向事实本身,而“现实”
2这个词汇,源于卢卡奇总体性历史观的影响,在文学场域内,就具备了某种整体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叙事的转向,我们应注意到散文在写真实(书写个体经验与经历)的基础上,大踏步地越过了藩篱,与小说一道进入书写现实的频道之中。一些记者出身的作者,诸多打工生活的记录者,在系列表现乡土沦陷主题的散文写作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客观型的叙事方法,以进入现实的深处,提炼出社会学的多种意义。散文的现实书写在实践层面,业已普遍性地生根,更进一步说,散文在人的命题之下,必然触及人的现实性问题,也回避不了对社会关系总和的透视,尤其是在系列写作业已解决时间跨度和空间宽度的情况之下,散文书写现实的合法性理应得到认可。而在书写边界的问题上,散文受限于写真实的通则,与小说文体通过虚构抵达更高的真实确实无法比拟。此外,散文仅仅是代个人而立言的,无法确立一个更自由的维度,以点带面地俯视和勘察整个人间世相。在这种情况下,散文书写现实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就需要批评界群策群力,启动有效的讨论,以明晰内容并确立维度。(摘编自刘军《散文中的真实与现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散文的真实和虚构不矛盾,如果要求散文所有的内容都是真实的,这势必创作不出好作品。B.“口水散文”过于随意,平铺直叙,语言苍白贫乏,与故作高深、佶屈聱牙的散文同样不值得提倡。C.散文创作要跨越藩篱,关注现实问题,与小说一道书写现实,通过虚构达到更高层面的真实。D.散文创作受制于真实性要求,所以无法达到更自由的维度,也不利于以点带面地俯视和勘察人间世相。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和散文区别在于小说的本质属性是虚构,散文的本质属性是真实,但二者都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创作目的。B.在散文创作中,可以对历史上某个真实人物的相关生活细节进行虚构,但是这种虚构必须合情合理。C.一个散文作者如果能广泛阅读和深入观察、思考生活,就有可能创作出学识和见识都很高的散文作品。D.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散文的文体已经相当成熟,这种成熟束缚了作者的想象力,使散文语言表达缺乏创新。3.下列说法中,违背了材料中有关散文真实性说法的一项是()A.某作家创作散文《生命的选择》时,虚构了岳飞接到金牌后复杂的心理过程。B.某作家创作散文《西湖遐想》时,大量叙述了有关西湖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C.某作家创作散文《永远的苏轼》时,把自己想象成苏轼,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之情。D.某作家创作散文《宽容》时,虚构了一个叫“子虚”的人物,借他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优秀的散文作品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
3纵马加鞭,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渐远,操心方定,问曰:“此是何处?”左右曰:“此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操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诸将问曰:“丞相何故大笑?”操曰:“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说犹未了,两边鼓声震响,火光竟天而起,惊得曹操几乎坠马。刺斜里一彪军杀出,大叫:“我赵子龙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操教徐晃、张郃双敌赵云,自己冒烟突火而去。子龙不来追赶,只顾抢夺旗帜。曹操得脱。天色微明,黑云罩地,东南风尚不息。忽然大雨倾盆,湿透衣甲。操与军士冒雨而行,诸军皆有饥色。操令军士往村落中劫掠粮食,寻觅火种。方欲造饭,后面一军赶到,操心甚慌——原来却是李典、许褚保护着众谋士来到。操大喜,令军马且行,问:“前面是那里地面?”人报:“一边是南彝陵大路,一边是北彝陵山路。”操问:“那里投南郡江陵去近?”军士禀曰:“取北彝陵过葫芦口去最便。”操教走北彝陵。行至葫芦口,军皆饥馁,行走不上,马亦困乏,多有倒于路者。操教前面暂歇。马上有带得锣锅的,也有村中掠得粮米的,便就山边拣干处埋锅造饭,割马肉烧吃。尽皆脱去湿衣,于风头吹晒;马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操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众官问曰:“适来丞相笑周瑜、诸葛亮,引惹出赵子龙来,又折了许多人马。如今为何又笑?”操曰:“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彼见不到此,我是以笑之。”正说间,前军后军一齐发喊。操大惊,弃甲上马。众军多有不及收马者。早见四下火烟布合,山口一军摆开,为首乃燕人张翼德,横矛立马,大叫:“操贼走那里去!”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两边军马混战做一团。操先拨马走脱,诸将各自脱身。张飞从后赶来。操迤逦奔逃,追兵渐远,回顾众将多已带伤。正行时,军士禀曰:“前面有两条路,请问丞相从那条路去?”操:“那条路近?”军士曰:“大路稍平,却远五十余里;小路投华容道,却近五十余里;只是地窄路险,坑坎难行。”操令人上山观望,回报:“小路山边有数处烟起,大路并无动静。”操教前军便走华容道小路。诸将曰:“烽烟起处,必有军马,何故反走这条路?”操曰:“岂不闻兵书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多谋,故使人于山僻烧烟,使我军不敢从这条山路走,他却伏兵于大路等着。吾料已定,偏不教中他计!”诸将皆曰:“丞相妙算,人不可及。”遂勒兵走华容道。此时人皆饥倒,马尽困乏。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中箭着枪者勉强而走。衣甲湿透,个个不全;军器旗博,纷纷不整:大半皆是彝陵道上被赶得慌,只骑得秃马,鞍辔衣服,尽皆抛弃。正值隆冬严寒之时,其苦何可胜言。操见前军停马不进,问是何放。回报曰:“前面山僻路小,因早晨下雨,坑堑内积水不流,泥陷马蹄,不能前进。操大怒,叱曰:“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
4传下号令,教老弱中伤军士在后慢行,强壮者担土束柴,搬草运芦,填塞道路。务要即时行动,如违令者斩。众军只得都下马,就路旁砍伐竹木,填塞山路。操恐后军来赶,令张辽、许褚、徐晃引百骑执刀在手,但迟慢者便斩之。此时军已饿乏,众皆倒地,操喝令人马践踏而行,死者不可胜数。号哭之声,于路不绝。操怒曰:“生死有命,何哭之有!如再哭者立斩!”三停人马:一停落后,一停填了沟壑,一停跟随曹操。过了险峻,路稍平坦。操回顾止有三百余骑随后,并无衣甲袍铠整齐者。操催速行。众将曰:“马尽乏矣,只好少歇。”操曰:“赶到荆州将息未迟。”又行不到数里,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众将问:“丞相何又大笑?”操曰:“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操曰:“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曰:“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程昱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后人有诗曰: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回)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节选写的是曹操在赤壁被孙刘联军火烧连营后,兵败逃至华容道被关羽放走的故事。B.小说的描写非常细致,如“尽皆脱去湿衣,于风头吹晒”等描写,生动形象,如在目前。C.小说节选内容为“诸葛亮智算华容”,而对诸葛亮的形象塑造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完成的。D.小说第五段主要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刻画关羽重义的个性,并用诗对其行为进行了评述。7.下列对小说有关人物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败逃之中,任由士兵劫掠村民,喝令人马践踏伤病而行,面对士兵的号哭之声,竟然声称“生死有命,何哭之有”,显示了他带兵无方的无能。B.即使在败逃途中,曹操也时不时放声大笑,既看得出他豪放洒脱的枭雄个性,同时也显示他对赤壁战役失利的不以为意。C.通过“子龙不来追赶,只顾抢夺旗帜”一句话,可以看出战神赵云虽战功赫赫,终是一个大小不辨、贪财误事普通人。D.关羽不骂曹操,而称丞相,充分体现了关羽内心之“仁”
5,有不杀之心。对此,孔明早已料到,有意安排他设伏华容道。8.小说中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章回题目为“诸葛亮智算华容”。诸葛亮的智算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读书过一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考官已定埙①冠多士,孝祥次之。高宗读埙策皆秦桧语,于是擢孝祥第一,而埙第三。谕宰相曰:“张孝祥词翰俱美。”上之抑埙而擢孝祥也,秦桧已怒,既知孝祥乃祁之子,祁与胡寅厚,桧素憾寅。于是风言者诬祁有反谋,系诏狱。会桧死,魏良臣密奏散狱释罪,遂以孝祥为秘书省正字。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而思退素不喜汪澈,孝祥与澈同为馆职,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至是澈为御史中丞,首劾孝祥奸不在卢杞②下,孝祥遂罢。寻除知抚州。年未三十,莅事精确,老于州县者所不及。孝宗即位,知平江府。事繁剧,孝祥剖决,庭无滞讼。属邑大姓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上嘉之。会金再犯边,孝祥陈金之势不过欲要盟。宣谕使劾孝祥落职,罢。复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复待制,徙荆湖北路安抚使。筑寸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置万盈仓以储诸漕之运。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请祠,以疾卒,年三十八。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节选自《宋史·张孝祥传》有删节)【注】①埙(xūn):秦桧的孙子秦埙。②卢杞:唐朝宰相、巨奸,曾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等人。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人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B.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人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C.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人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D.孝祥既素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人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廷试又称殿试,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乡试中选者才能参与,一般由皇帝在殿廷之上亲自主持。B.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押犯人的监狱,一般二千石以上的高官有罪,需要皇帝下诏书才能拘捕人诏狱。
6C.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划名称,宋代路相当于现在的省,此处“路”与“烽火扬州路”的“路”同义。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致仕的一般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也可自请退职,如“乞骸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孝祥才思敏捷,颇受赏识。他读书过目不忘,十六岁时,在乡试中人围,又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高宗曾称赞他的诗词必将名世。B.张孝祥治洪有方,造福百姓。他在担任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组织修筑了寸金堤,去除荆州水患;又设立万盈仓来储备漕运的粮食。C.张孝祥仕途坎坷,屡遭罢官。金兵入侵时,他认为金国是想缔结盟约,被宣谕使弹劾而丢官;担任静江府知府时,又因谏官的意见被罢。D.张孝祥年轻有为,能力出众。他担任抚州知府时,处理事情精明、准确;任平江府知府,不怕事务繁重艰巨,没有留下积压的案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2)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14.汪澈担任御史中丞时,他为什么首先弹劾张孝祥,使其被罢职?请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雨过偶书【注】王安石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注】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大旱,保守派猛攻王安石新法,王安石请罢相,知江宁府。本诗当系回到江宁府得雨而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用“洗”表达在看见这场雨荡涤污浊世界之后的爽快之情。B.“南亩东郊”的欢欣鼓舞照应首句的“甘泽”,证明这是一场好雨。C.大地的收成主要取决于上天,暗示诗人再次被起用的感恩之心。D.风雷停息,轩窗清凉,雨过之景一片安静,令人感到悠然闲适。
716.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请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己过去的错误选择虽不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3)《庄子•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歌德有一句名言:“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往往是灰色的。”这道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任何理论包括美学理论,如果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洽,而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其结果只能是灰色的。美学要回归大众_______的生活实践,不能单纯追求脱离现实生活的高头讲章和抽象体系。只有这样,美学才能接地气,获得源源不断的________,具有强大生命力。当代中国的美学理论与人们________的艺术和审美实践还有距离,与现实生活的贴近度仍不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展开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虽然西方的情况与我们并不完全一样,但美学走进生活确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美育是其中重要一环。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成功的美育,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也正是在这种可感可知的审美中,引导孩子领略________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文化。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丰富多彩滋养日新月异古今中外B.琳琅满目滋养沧海桑田亘古亘今C.丰富多彩浸润沧海桑田亘古亘今D.琳琅满目浸润日新月异古今中外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
8,即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B.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C.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展开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D.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目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已经传播至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很多省市也已与德尔塔正面交锋。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认为,_____________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德尔塔病毒和老的病毒株比起来,传播率增加近100%。广东省暴发的该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疫情,经研究也提示,该病毒的传染力比以前的流行毒株增加了1倍。冯子健还表示,德尔塔毒株的传播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其中_____________是最主要的一个方式,打喷嚏、咳嗽甚至说话喷溅出来的呼吸道的飞沫携带病毒,会导致跟他近距离接触的人感染。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认为,新冠病毒疫苗是第一次在人类使用,所以很多还是在数据积累过程当中。临床数据显示,任何一款疫苗都不是百分之百预防感染的,但是总的判断,_____________。我们国家去年以来采取的防控措施也都是有效的。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请根据上面文字,请用整句提出三条防控德尔塔病毒的措施,每条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展现了从1915年《新青年》问世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风云激荡的伟大历史进程,让人们重新认识百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恢弘历史和壮美篇章,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今天的大多数青年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在政治课上所学的知识,曾经被一群人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豆瓣网友万千“年龄越大越钦佩百年前为了国家民族的奋不顾身的革命者,他们才是最酷的年轻人,最纯粹的理想主义者,革命万岁!青春万岁!”------豆瓣网友环形山
9有人问:“《觉醒年代》有续集吗?”我的回答是:“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续集应由当代青年来写!”------豆瓣网友嗯嘤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历史和现实,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谈谈你感受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北屯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试卷(问卷)(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2页。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非选择题时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事物总是在比较中更能够凸显自身。散文最为本质的属性,和小说相比更容易看清楚。虚构是小说创作的核心,是通过描绘并不存在的人和故事,达到对生活本质的揭示,是“无中生有”,是虚幻中的真实。相比之下,构成一篇散文的基本材料,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散文是在“有”之上进行自己的艺术开掘。对于散文来说,真实是最基本的遵循,最明确的尺度,居于其价值谱系的前端。譬如一个年代中不曾存在的人物,一个人不曾经历的事件,一桩事件不曾产生的结果,一种结果不曾产生的影响等,这样的“无”,就不应该成为散文作品中的“有”。但这并不意味着堵塞了散文虚构的管道。散文的真实性,其实有着足够的开阔空间和弹性,我们没有理由担心它会带来对想象力的束缚。譬如写到历史上的某个人物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冲突,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基于对人性、人情和具体的时代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写作者完全可以将自己代入进去,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进行一些场景的设置,一些细节的编织。这样的“虚构”
10,是对中断之处的接续,是对空白之处的填补,使其残缺漫漶之处恢复完整清晰,其本质是一种艺术提炼,当然是允许的,甚至是必要的。还有一类描写,也超越了具体的经验世界,如驰聘诗意的想象,抒发强烈的感情,上天入地,夸张变形,显然也属于虚构的范畴,但对于这样的手法,读者通常也都不会质疑其真伪,只做穿凿的理解。当然,上述种种做法的前提是,这些情感之所依附、思想之所生发的事物,应该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真实性,便是散文虚构的边界,不能逾越。倘若无视这一点,向前大步迈进,放纵想象,置基本的事实于不顾,作品中关键性的人物、事件等都是缺乏依据的,那就是明显的越界,进入小说等以虚构为主的文学样式的领域了。当一篇散文中过度地使用这一类的“虚构”时,便意味着散文的自我消解。(摘编自彭程(真实是散文最基本的遵循》)材料二:自媒体时代,同质化写作倾向越来越严重,老老实实、中规中矩的作品越来越多。不少作者在重复(模仿)别人,也在重复自己,很多作者在迎合读者而不是引领读者。这种状况在散文写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散文写作本就被视为一项低门槛的写作,自媒体的兴起让散文成为最受欢迎的文体,写作者与阅读者都远超其他文学作品;一些写作者因之把散文写作当成很轻松很容易的事情,散文写作迎来了空前的泛滥,但并未迎来真正的繁荣。散文最大的力量在于深刻的、独特的思想。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的爱书家;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睿智的思想家。好的散文应该有“识”。有“识”,就是有学识、有见识。深刻的思想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勤于思考,要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心灵鸡汤式的、流水账式的、口水式的散文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很多人写散文很随意,所写多是我们习见的生活、共有的经验、共同的话题,超不出我们的想象。诗人卞之琳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很善于表达,可惜没什么可表达的。”没有思想内涵的散文,最多只是一件华丽的旗袍,而里面没有挺拔丰满的躯体。有人说散文是一种尚未成熟的文体,对此我不敢苟同。正因为现代散文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当下散文创作才面临突破自我的困境。传统的力量格外强大,既为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丰厚遗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散文的变革创新形成了桎梏,所以在长期的散文写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新的“八股文”,一些作者习惯于按照“套路”写,轻车熟路,四平八稳。一些作者错误地理解散文“真实性”的要求,把散文的“真实性”等同于照搬生活,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在写作中过于老实,不敢越雷池半步,在自媒体时代,散文作家尤其需要在文体的拓展和表达的创新上大胆尝试、探索。在诗歌写作中有“口水诗”,在散文写作中也同样有“口水散文”。如前所述,一些作者把散文看得过于随意,没有经过很好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他们的语言是苍白的、贫乏的。也有一些作者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或怪异,故作高深,佶屈聱牙,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散文被称作“美文”,它的美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所以它的语言首先应该是美的。同时,散文的语言应该是明白晓畅的,能以平易之文字传达深刻之思想,营造优美之意境。简言之,好的散文是让人乐意读、读得懂的。我们提倡追求有难度的写作,但是绝不能制造“有难度的阅读”。
11(摘编自徐可《自媒体时代散文的突破与重生》)材料三:现实与真实一宇之差,其义却相去甚远。“现实”加“主义”,就构成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客观世界因此可以被系统化,理念也得以完整化。而“真实”这个词汇,就无法与“主义”相叠加,真实指向事件本身,指向事实本身,而“现实”这个词汇,源于卢卡奇总体性历史观的影响,在文学场域内,就具备了某种整体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叙事的转向,我们应注意到散文在写真实(书写个体经验与经历)的基础上,大踏步地越过了藩篱,与小说一道进入书写现实的频道之中。一些记者出身的作者,诸多打工生活的记录者,在系列表现乡土沦陷主题的散文写作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客观型的叙事方法,以进入现实的深处,提炼出社会学的多种意义。散文的现实书写在实践层面,业已普遍性地生根,更进一步说,散文在人的命题之下,必然触及人的现实性问题,也回避不了对社会关系总和的透视,尤其是在系列写作业已解决时间跨度和空间宽度的情况之下,散文书写现实的合法性理应得到认可。而在书写边界的问题上,散文受限于写真实的通则,与小说文体通过虚构抵达更高的真实确实无法比拟。此外,散文仅仅是代个人而立言的,无法确立一个更自由的维度,以点带面地俯视和勘察整个人间世相。在这种情况下,散文书写现实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就需要批评界群策群力,启动有效的讨论,以明晰内容并确立维度。(摘编自刘军《散文中的真实与现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散文的真实和虚构不矛盾,如果要求散文所有的内容都是真实的,这势必创作不出好作品。B.“口水散文”过于随意,平铺直叙,语言苍白贫乏,与故作高深、佶屈聱牙的散文同样不值得提倡。C.散文创作要跨越藩篱,关注现实问题,与小说一道书写现实,通过虚构达到更高层面的真实。D.散文创作受制于真实性要求,所以无法达到更自由的维度,也不利于以点带面地俯视和勘察人间世相。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和散文的区别在于小说的本质属性是虚构,散文的本质属性是真实,但二者都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创作目的。B.在散文创作中,可以对历史上某个真实人物的相关生活细节进行虚构,但是这种虚构必须合情合理。C.一个散文作者如果能广泛阅读和深入观察、思考生活,就有可能创作出学识和见识都很高的散文作品。D.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散文的文体已经相当成熟,这种成熟束缚了作者的想象力,使散文语言表达缺乏创新。3.下列说法中,违背了材料中有关散文真实性说法的一项是()A.某作家创作散文《生命的选择》时,虚构了岳飞接到金牌后复杂的心理过程。B.某作家创作散文《西湖遐想》时,大量叙述了有关西湖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C.某作家创作散文《永远的苏轼》时,把自己想象成苏轼,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之情。
12D.某作家创作散文《宽容》时,虚构了一个叫“子虚”的人物,借他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优秀的散文作品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D3.D4.①在论证思路上,先指出现象,然后提出中心论点,最后从不同角度论证中心论点。②在论证方法上,综合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等。5.①遵循真实原则,能够反映现实。②有深刻的、独特的思想。③在文体拓展和表达创新上有所突破。④语言有美感,且明白晓畅,能以平易的文字传达深刻的思想,营造优美的意境。【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这势必创作不出好作品”说法绝对。原文说“而在书写边界的问题上,散文受限于写真实的通则,与小说文体通过虚构抵达更高的真实确实无法比拟”“把散文的‘真实性’等同于照搬生活,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在写作中过于老实,不敢越雷池半步”等分析,原文只是说会影响散文的创作。C.“通过虚构达到更高层面的真实”错,散文创作有书写边界,“受限于写真实的通则”,不能像小说那样“通过虚构抵达更高的真实”。D.强加因果,“无法达到更自由的维度,也不利于以点带面地俯视和勘察人间世相”是因为“散文仅仅是代个人而立言的”。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和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D.“这种成熟束缚了作者的想象力,使散文语言表达缺乏创新”错,原文说的是“一些作者错误地理解散文‘真实性’的要求,把散文的‘真实性’等同于照搬生活,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在写作中过于老实”。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材料中说的是“构成一篇散文的基本材料,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D项中的人物“子虚”是虚构的,违背了散文的真实性原则。故选D。
13【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及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此题,可从两个角组织答案。一是论证思路,材料二第一段先指出自媒体时代散文并未迎来真正的繁荣,而第二段第一句“散文最大的力量在于深刻的、独特的思想”是中心论点,后面是具体的论证。二是论证方法,由“深刻的思想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勤于思考,要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心灵鸡汤式的、流水账式的、口水式的散文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可知,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由卞之琳的话可知,运用了引用论证。由“没有思想内涵的散文,最多只是一件华丽的旗袍,而里面没有挺拔丰满的躯体”可知,运用了比喻论证。【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的“对于散文来说,真实是最基本的遵循,最明确的尺度,居于其价值谱系的前端”和材料三“散文在人的命题之下,必然触及人的现实性问题,也回避不了对社会关系总和的透视,尤其是在系列写作业已解决时间跨度和空间宽度的情况之下,散文书写现实的合法性理应得到认可”分析,优秀的散文作品应遵循真实原则,反映现实。根据材料二中的“散文最大的力量在于深刻的、独特的思想”可知优秀的散文作品有深刻的、独特的思想。根据材料二中的“散文作家尤其需要在文体的拓展和表达的创新上大胆尝试、探索”可知优秀的散文作品在文体拓展和表达创新上有所突破。根据材料二中“散文被称作‘美文’……营造优美之意境”,优秀的散文作品语言有美感,且明白晓畅,能以平易的文字传达深刻的思想,营造优美的意境。(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纵马加鞭,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渐远,操心方定,问曰:“此是何处?”左右曰:“此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操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诸将问曰:“丞相何故大笑?”操曰:“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说犹未了,两边鼓声震响,火光竟天而起,惊得曹操几乎坠马。刺斜里一彪军杀出,大叫:“我赵子龙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操教徐晃、张郃双敌赵云,自己冒烟突火而去。子龙不来追赶,只顾抢夺旗帜。曹操得脱。天色微明,黑云罩地,东南风尚不息。忽然大雨倾盆,湿透衣甲。操与军士冒雨而行,诸军皆有饥色。操令军士往村落中劫掠粮食,寻觅火种。方欲造饭,后面一军赶到,操心甚慌——原来却是李典、许褚保护着众谋士来到。操大喜,令军马且行,问:“前面是那里地面?”人报:“
14一边是南彝陵大路,一边是北彝陵山路。”操问:“那里投南郡江陵去近?”军士禀曰:“取北彝陵过葫芦口去最便。”操教走北彝陵。行至葫芦口,军皆饥馁,行走不上,马亦困乏,多有倒于路者。操教前面暂歇。马上有带得锣锅的,也有村中掠得粮米的,便就山边拣干处埋锅造饭,割马肉烧吃。尽皆脱去湿衣,于风头吹晒;马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操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众官问曰:“适来丞相笑周瑜、诸葛亮,引惹出赵子龙来,又折了许多人马。如今为何又笑?”操曰:“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彼见不到此,我是以笑之。”正说间,前军后军一齐发喊。操大惊,弃甲上马。众军多有不及收马者。早见四下火烟布合,山口一军摆开,为首乃燕人张翼德,横矛立马,大叫:“操贼走那里去!”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两边军马混战做一团。操先拨马走脱,诸将各自脱身。张飞从后赶来。操迤逦奔逃,追兵渐远,回顾众将多已带伤。正行时,军士禀曰:“前面有两条路,请问丞相从那条路去?”操:“那条路近?”军士曰:“大路稍平,却远五十余里;小路投华容道,却近五十余里;只是地窄路险,坑坎难行。”操令人上山观望,回报:“小路山边有数处烟起,大路并无动静。”操教前军便走华容道小路。诸将曰:“烽烟起处,必有军马,何故反走这条路?”操曰:“岂不闻兵书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多谋,故使人于山僻烧烟,使我军不敢从这条山路走,他却伏兵于大路等着。吾料已定,偏不教中他计!”诸将皆曰:“丞相妙算,人不可及。”遂勒兵走华容道。此时人皆饥倒,马尽困乏。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中箭着枪者勉强而走。衣甲湿透,个个不全;军器旗博,纷纷不整:大半皆是彝陵道上被赶得慌,只骑得秃马,鞍辔衣服,尽皆抛弃。正值隆冬严寒之时,其苦何可胜言。操见前军停马不进,问是何放。回报曰:“前面山僻路小,因早晨下雨,坑堑内积水不流,泥陷马蹄,不能前进。操大怒,叱曰:“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传下号令,教老弱中伤军士在后慢行,强壮者担土束柴,搬草运芦,填塞道路。务要即时行动,如违令者斩。众军只得都下马,就路旁砍伐竹木,填塞山路。操恐后军来赶,令张辽、许褚、徐晃引百骑执刀在手,但迟慢者便斩之。此时军已饿乏,众皆倒地,操喝令人马践踏而行,死者不可胜数。号哭之声,于路不绝。操怒曰:“生死有命,何哭之有!如再哭者立斩!”三停人马:一停落后,一停填了沟壑,一停跟随曹操。过了险峻,路稍平坦。操回顾止有三百余骑随后,并无衣甲袍铠整齐者。操催速行。众将曰:“马尽乏矣,只好少歇。”操曰:“赶到荆州将息未迟。”又行不到数里,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众将问:“丞相何又大笑?”操曰:“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操曰:“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曰:“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程昱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
15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后人有诗曰: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回)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节选写的是曹操在赤壁被孙刘联军火烧连营后,兵败逃至华容道被关羽放走的故事。B.小说的描写非常细致,如“尽皆脱去湿衣,于风头吹晒”等描写,生动形象,如在目前。C.小说节选内容为“诸葛亮智算华容”,而对诸葛亮的形象塑造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完成的。D.小说第五段主要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刻画关羽重义的个性,并用诗对其行为进行了评述。7.下列对小说有关人物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败逃之中,任由士兵劫掠村民,喝令人马践踏伤病而行,面对士兵的号哭之声,竟然声称“生死有命,何哭之有”,显示了他带兵无方的无能。B.即使在败逃途中,曹操也时不时放声大笑,既看得出他豪放洒脱的枭雄个性,同时也显示他对赤壁战役失利的不以为意。C.通过“子龙不来追赶,只顾抢夺旗帜”一句话,可以看出战神赵云虽战功赫赫,终是一个大小不辨、贪财误事的普通人。D.关羽不骂曹操,而称丞相,充分体现了关羽内心之“仁”,有不杀之心。对此,孔明早已料到,有意安排他设伏华容道。8.小说中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章回题目为“诸葛亮智算华容”。诸葛亮的智算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答案】6.D7.D8.①计谋多端,胸襟宽广,败而不馁。他一边败逃,一边“三笑”诸葛、周瑜,可见英雄所见略同;同时可知其不因失败而垂头丧气。②自私残忍。遭遇雨路泥泞,死伤无数,毫不怜惜,视人命如草齐。③善于用人。以恩义笼络关羽,又能使徐晃、张郃、许褚、张辽等大将对他不离不弃。9.①诸葛亮能够预测到曹操会选那条道路逃跑;②诸葛亮能够预测到曹操会在什么时间到达什么地点;③诸葛亮能够预测到关羽会在华容道放走曹操。
16【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小说第五主要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刻画关羽重义的个性”错误,错在“主要”,从文中来看,小说主要运用了语言和心理描写来刻画关羽重义的个性,如关羽和曹操的对话是语言描写,如“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是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很少。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A.“显示了他带兵无方的无能”错误,曹操面对士兵的哭号,毫不在意,其实是说明了曹操做事果断坚决,为了保住主要力量,必须快速行军,即便是有个别死伤也在所不惜。B.“同时也显示他对赤壁战役失利的不以为意”错误,曹操的放声大笑是为了凸显他要强好胜的性格,以及在智谋上远不如诸葛亮。C.“可以看出战神赵云虽战功赫赫,终是一个大小不辨、贪财误事的普通人”错误,赵子龙只抢夺旗帜不追赶,其实是诸葛亮提前安排,赵子龙是依令行事。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由“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彼见不到此,我是以笑之”“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可知,曹操计谋多端,胸襟宽广,败而不馁,他一边败逃,一边“三笑”诸葛周瑜,可见英雄所见略同;同时可知其不因失败而垂头丧气。由“操大怒,叱曰:‘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传下号令,教老弱中伤军士在后慢行,强壮者担土束柴,搬草运芦,填塞道路;务要即时行动,如违令者斩”可知,曹操自私残忍,遭遇雨路泥泞,死伤无数,毫不怜惜,视人命如草芥。
17由“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可知,曹操善于用人,以恩义笼络关羽,又能使徐晃、张郃、许褚、张辽等大将对他不离不弃。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由“岂不闻兵书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多谋,故使人于山僻烧烟,使我军不敢从这条山路走,他却伏兵在大路等着。吾料已定,偏不教中他计”可知,诸葛亮能够预测到曹操会选哪条道路逃跑;由“正说间,前军后军一齐发喊。操大惊,弃甲上马。众军多有不及收马者。早见四下火烟布合,山口一军摆开,为首乃燕人张翼德,横矛立马,大叫:‘操贼走那里去!’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可知,诸葛亮能够预测到曹操会在什么时间到达什么地点;由“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可知,诸葛亮能够预测到关羽会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读书过一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考官已定埙①冠多士,孝祥次之。高宗读埙策皆秦桧语,于是擢孝祥第一,而埙第三。谕宰相曰:“张孝祥词翰俱美。”上之抑埙而擢孝祥也,秦桧已怒,既知孝祥乃祁之子,祁与胡寅厚,桧素憾寅。于是风言者诬祁有反谋,系诏狱。会桧死,魏良臣密奏散狱释罪,遂以孝祥为秘书省正字。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而思退素不喜汪澈,孝祥与澈同为馆职,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至是澈为御史中丞,首劾孝祥奸不在卢杞②下,孝祥遂罢。寻除知抚州。年未三十,莅事精确,老于州县者所不及。孝宗即位,知平江府。事繁剧,孝祥剖决,庭无滞讼。属邑大姓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上嘉之。会金再犯边,孝祥陈金之势不过欲要盟。宣谕使劾孝祥落职,罢。复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复待制,徙荆湖北路安抚使。筑寸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置万盈仓以储诸漕之运。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
18。请祠,以疾卒,年三十八。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节选自《宋史·张孝祥传》有删节)【注】①埙(xūn):秦桧的孙子秦埙。②卢杞:唐朝宰相、巨奸,曾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等人。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人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B.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人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C.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人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D.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人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廷试又称殿试,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乡试中选者才能参与,一般由皇帝在殿廷之上亲自主持。B.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押犯人的监狱,一般二千石以上的高官有罪,需要皇帝下诏书才能拘捕人诏狱。C.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划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在的省,此处“路”与“烽火扬州路”的“路”同义。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致仕的一般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也可自请退职,如“乞骸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孝祥才思敏捷,颇受赏识。他读书过目不忘,十六岁时,在乡试中人围,又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高宗曾称赞他的诗词必将名世。B.张孝祥治洪有方,造福百姓。他在担任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组织修筑了寸金堤,去除荆州水患;又设立万盈仓来储备漕运的粮食。C.张孝祥仕途坎坷,屡遭罢官。金兵入侵时,他认为金国是想缔结盟约,被宣谕使弹劾而丢官;担任静江府知府时,又因谏官的意见被罢。D.张孝祥年轻有为,能力出众。他担任抚州知府时,处理事情精明、准确;任平江府知府,不怕事务繁重艰巨,没有留下积压的案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2)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14.汪澈担任御史中丞时,他为什么首先弹劾张孝祥,使其被罢职?请简要说明。【答案】10.B11.A12.A13.(1)张孝祥派人逮捕他们并加以处理,没收他们的家产,得到几万斛粮食。第年,吴中发生大的饥荒,一直靠这些粮食来赈济百姓。(2)不久张孝祥被起用担任潭州知州,处理政事简明易行,有时用威力辅助治理,湖南于是因此平安无事。
1914.①汤思退一向不喜欢汪澈。②张孝祥出自汤思退门下,受到汤思退的大力提拔。③张孝祥与汪澈一同任职时年少气盛,常常欺侮他。【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中,“所知”是所字结构,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的短语。“浚”为人名张浚,根据前文,他推荐了张孝祥。“思退”为人名,作主语,“不悦”为动词,作谓语,不能和后文的“孝祥”连用,因此要断开,故排除CD,“同心戮力”为成语,固定搭配,后文“以副以副陛下恢复之志”的意思是以辅佐皇上完成恢复国家的大任。故排除A。整个句子的意思是:张孝样己经被汤思退所赏识,等到他被张浚推荐,汤思退感到不悦。张孝祥进宫回答皇上的问题,于是陈述:“二位宰相应当同心协力,以辅佐皇上完成恢复国家的大任。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乡试中选者才能参与”错,按照科举制度,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会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举人才可以参加,也就是会试中选者才能参与。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本题中,A项,“诗词必将名世”错,根据原文“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可知高宗称赞必将名世的是张孝祥其人,并不是他的诗词。根据第一段原文“谕宰相曰:‘
20张孝祥词翰俱美’”可知,高宗称赞他诗词美,是他考中进式的时候。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捕治”,逮捕处理;“籍”,没收;“明年”,第二年;“迄”,一直。第二句得分点:“起”,被任用;“简易”简明易行;“济”,辅助治理;“以”,因此。【1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重要信息、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根据题干提示返回原文筛选相关语句,再联系上下文及文本主题等理解情节的作用。题目是,“汪澈担任御史中丞时,他为什么首先弹劾张孝祥,使其被罢职?”根据原文“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而思退素不喜汪澈,孝祥与澈同为馆职,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可知,汤思退并不喜欢汪澈,张孝祥考中进士,出自汤思退门下,汤思退为宰相,对张孝祥大力提拔,张孝样与汪澈一同任馆职是,张孝祥凌驾在他之上不顺从他。所以,汪澈要弹劾张孝祥。【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张孝样,字安国,历阳乌江人。他读书过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字。十六岁时,张孝祥在乡试中入围,又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绍兴ニ十四年,张孝祥参加廷试获得第一名。考官已定下秦埙在读书人中第一,张孝祥第二。高宗读了秦的对策都是秦桧所说过的话,于是把张孝祥提拔为第一名,而秦埙为第三名。皇上告诉宰相说“张孝样诗词、文笔都很美。”皇上抑制秦埙而提拔张孝祥,秦桧已经很不高兴了,后来又知道张孝祥是张祁的儿子,张祁与胡寅关系密切,秦桧一向怨恨胡寅。于是暗示谏官诬陷张祁有造反的企图,(张孝样被牵连)由皇上下诏关进监狱。恰逢秦桧死去,魏良臣私下奏请皇上为张孝样解除监禁洗脱罪名,于是任命张孝祥为秘书正字。当初,张孝祥考中进士,出自汤思退门下,汤思退为宰相,对张孝祥大力提拔。汤思退一向不喜欢汪澈,张孝样与汪澈一同任馆职,汪澈老成持重,而张孝祥年少气盛,往往凌驾在他之上不顺从他。等到汪激担任御史中丞时,他首先弹劾张孝祥好邪程度不亚于卢杞,张孝祥于是被罢官。
21不久张孝样任抚州知府。他年纪不到三十,处理事情很精明、准确,州县中很老练的人也比不上他。孝宗即位后,张孝祥担任平江府知府之职。事务繁重艰巨,张孝祥一一加以分析解决,知府庭上没有滞留的案件。平江府所属县中的大姓违法获取暴利,张孝样派人逮捕他们并加以处理,没收他们的家产,得到几万斛粮食。第二年,吴中发生大的饥荒,一直靠这些粮食来赈济百姓。张浚从蜀地回到朝廷,向皇上推荐张孝祥,皇上召张孝祥前往行在(杭州)。张孝样己经被汤思退所赏识,等到他被张浚推荐,汤思退感到不悦。张孝祥进宫回答皇上的问题,于是陈述:“二位宰相应当同心协力,以辅佐皇上完成恢复国家的大任。”皇上赞扬了他。遇金人再次入侵边境,张孝祥陈述金的目的不过是想结盟约。宣谕使弹劾张孝祥使之失去职位,被罢黜。张孝样复职为集英殿修撰、静江府知府,他治理有声誉功绩,又因为谏官的意见被罢。不久张孝祥被起用担任潭州知州,处理政事简明易行,有时用成力辅助治理,湖南于是因此平安无事。张孝祥又等待诏命,改任荆湖北路安抚使。他组织修筑了寸金堤,从此荆州没有洪水之患,又设立万盈仓来储备各地转运的粮食张孝样在显谟阁直学士职位上致仕。张孝祥请求担任管理祠观的闲职,后因病死去,终年三十八岁。孝宗感到十分惋惜,有用才不尽的感触。张孝祥才智出众,文章水平超过一般的人,尤其擅长书法,曾亲自书写奏札,高宗看了后说:“他将来一定闻名于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雨过偶书【注】王安石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注】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大旱,保守派猛攻王安石新法,王安石请罢相,知江宁府。本诗当系回到江宁府得雨而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用“洗”表达在看见这场雨荡涤污浊世界之后的爽快之情。B.“南亩东郊”的欢欣鼓舞照应首句的“甘泽”,证明这是一场好雨。C.大地的收成主要取决于上天,暗示诗人再次被起用的感恩之心。D.风雷停息,轩窗清凉,雨过之景一片安静,令人感到悠然闲适。16.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诗的最后两句赞美“雨”
22的美德:给人们带来丰收,给人间带来生机,却又归隐山间。诗人想像雨一样,通过变法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好处,然后功成身退,不再留恋官场。【解析】【15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暗示诗人再次被起用的感恩之心”错误。“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意思是大地希望得到好收成,还须依靠老天的力量,是赞美“雨”的美德。这两句是人们对这场喜雨的反应,也是作者的评价和议论。“再次被启用的感恩之心”属于过度解读诗句。C错误。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观点要明确,体悟要深人。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人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其次分析要细致,延伸要具体。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还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注意把评价观点态度和分析表达技巧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概括分析时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词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尾联“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意思是云的进退,是很合时宜的,人间需要雨的时候,它便来到天空下起雨来;待到下过雨以后,它又立即退到山的那边去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有谁能象浮云那样地知道进退呢?作者借云情抒己志,通过云来下雨,云过雨晴这种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自己的政治理想。所以,这两句诗的表层含义,雨给人们带来丰收,给人间带来生机,作者盛赞雨的品德。深层含义,结合注释,诗人想像雨一样,通过变法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好处,然后功成身退,不留恋官场。【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23(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请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己过去的错误选择虽不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3)《庄子•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答案】①.三顾频烦天下计②.两朝开济老臣心③.悟已往之不谏④.知来者之可追⑤.风之积也不厚⑥.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频烦、计、已往、谏、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歌德有一句名言:“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往往是灰色的。”这道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任何理论包括美学理论,如果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洽,而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其结果只能是灰色的。美学要回归大众_______的生活实践,不能单纯追求脱离现实生活的高头讲章和抽象体系。只有这样,美学才能接地气,获得源源不断的________,具有强大生命力。当代中国的美学理论与人们________的艺术和审美实践还有距离,与现实生活的贴近度仍不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展开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虽然西方的情况与我们并不完全一样,但美学走进生活确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美育是其中重要一环。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成功的美育,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也正是在这种可感可知的审美中,引导孩子领略________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文化。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4A.丰富多彩滋养日新月异古今中外B.琳琅满目滋养沧海桑田亘古亘今C.丰富多彩浸润沧海桑田亘古亘今D.琳琅满目浸润日新月异古今中外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B.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C.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展开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D.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A19.D20.构成特点:本体是中国画中的“远山”和“近水”;喻体是“黛”和“烟”。表达效果:远山如黛,古语中常形容眉毛如黛,远山含黛就是远山的颜色宛若女子黛色的眉。近水含烟,近处的水面像是附着了雨水,烟雾袅袅。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国画可感可知的特点。【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丰富多彩:内容丰富,花色繁多。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此处语境强调内容丰富的“生活实践”,选择“丰富多彩”;第二空,滋养:滋补保养,供养。浸润:沾濡滋润。此处语境强调“获得源源不断的”滋补保养,选择“滋养”;第三空,日新月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此处语境强调“艺术和审美实践”发展或进步迅速,选择“日新月异”;第四空,古今中外:截至目前为止,最广泛的时间和空间。亘古亘今:指贯串古今,从古到今。此处语境强调“引导孩子领略”截至目前为止的“艺术瑰宝”,选择“古今中外”。故选A。
25【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应改为“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排除A;二是介词缺失,在“自然与生活的关注”前面加上“对”,排除B;三是搭配不当,“展开……新潮”应改为“掀起……新潮”,排除C。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远山如黛:形容远山的颜色凝重得宛若女子黛色的眉。本体是中国画中的“远山”;喻体是“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常用来画眉。近水含烟:近处的水面像是附着了细微的雨水般烟雾缥缈,充满朦胧的感觉。本体是中国画中的“近水”,喻体是“烟”。这里把中国画中的“远山”“近水”比作画眉的“黛”和缥缈的“烟”,化抽象为具体,真切地表现出了中国画具体可感的特点。(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目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已经传播至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很多省市也已与德尔塔正面交锋。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认为,_____________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德尔塔病毒和老的病毒株比起来,传播率增加近100%。广东省暴发的该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疫情,经研究也提示,该病毒的传染力比以前的流行毒株增加了1倍。冯子健还表示,德尔塔毒株的传播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其中_____________是最主要的一个方式,打喷嚏、咳嗽甚至说话喷溅出来的呼吸道的飞沫携带病毒,会导致跟他近距离接触的人感染。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认为,新冠病毒疫苗是第一次在人类使用,所以很多还是在数据积累过程当中。临床数据显示,任何一款疫苗都不是百分之百预防感染的,但是总的判断,_____________。我们国家去年以来采取的防控措施也都是有效的。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请根据上面文字,请用整句提出三条防控德尔塔病毒的措施,每条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①传播能力明显增强②呼吸道飞沫传播③现有疫苗仍有预防和保护作用(意思对即可)22.①坚持佩戴口罩;②尽量减少聚集;③积极接种疫苗。
26【解析】【分析】【21题详解】A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德尔塔病毒和老的病毒株比起来,传播率增加近100%。广东省暴发的该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疫情,经研究也提示,该病毒的传染力比以前的流行毒株增加了1倍”可以看出,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最显著的特征为“传播能力明显增强”。第二空,根据后文“打喷嚏、咳嗽甚至说话喷溅出来的呼吸道的飞沫携带病毒,会导致跟他近距离接触的人感染”可以看出,德尔塔毒株的主要传播方式为“呼吸道飞沫传播”。第三空,根据后文“我们国家去年以来采取的防控措施也都是有效的”可以看出,此处应肯定接种疫苗的效果,即“现有疫苗仍有预防和保护作用”。【22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的能力。根据“打喷嚏、咳嗽甚至说话喷溅出来的呼吸道的飞沫携带病毒,会导致跟他近距离接触的人感染”可以看出,我们要避免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要“坚持佩戴口罩”。同时,因为与人近距离接触会感染病毒,因此,我们要“尽量减少聚集”。根据“积极接种疫苗,我们国家去年以来采取的防控措施也都是有效的”可以看出,防控德尔塔病毒要“积极接种疫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展现了从1915年《新青年》问世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风云激荡的伟大历史进程,让人们重新认识百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恢弘历史和壮美篇章,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今天的大多数青年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在政治课上所学的知识,曾经被一群人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豆瓣网友万千“年龄越大越钦佩百年前为了国家民族的奋不顾身的革命者,他们才是最酷的年轻人,最纯粹的理想主义者,革命万岁!青春万岁!”------豆瓣网友环形山有人问:“《觉醒年代》有续集吗?”我的回答是:“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续集应由当代青年来写!”------豆瓣网友嗯嘤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历史和现实,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27要求:结合材料,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前辈担道义,我辈当觉醒王尔德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在仰望星空。”没有钱的穷人可能生活在阴沟里,没有追求的富人也有可能生活在阴沟里。然而,不论穷人富人,只要灵魂觉醒了,看到了头顶上的星空,就会想方设法逃出阴沟,朝着心中精神的目标奋进。畅游历史长河,我听见他说: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觉醒者、传播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令备受鼓舞,他连续发表文章和演说,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青春》一文中,他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他用一次次呼喊、一篇篇文章、一场场演讲让更多的国人精神觉醒。当年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如今已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漫走红色征途,我听见他说: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瞿秋白,中国革命事业的觉醒者、传播者——基于对苏俄的熟知,他挥笔泼墨,他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中国国情,考察中国社会状况,论证中国革命问题,发表大量政论文章,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开创性贡献。他的生命虽已逝去,但他的信仰与理想、责任与担当,都留在历史的注脚里。他说他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他做到了!他为民族和人民的前途牺牲了自己的精神,让新时代青年觉醒。抬头仰望星空,我听见一批华夏精英说:我要发光发热,替他们走下去!于是,周培源、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等科学家克服各种阻挠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鞠躬尽瘁。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与祖国人民一起,用青春与热情让“中国梦”落地生根。现如今,一个个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一个个卡脖子技术难关不断被攻克,正在实现从“跟跑”向“领跑”的历史跨越。中国率先进入5G时代,“中国天眼”投入运行,“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升空,“嫦娥五号”登月回家,“华龙一号“并网发电,“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万米,量子计算机“九章”问世,“神威太湖之光”超算再次领先,北斗导航全面建成……这些最新科技成果“井喷”,展现出中国人创新创造的磅礴力量。这些领航人,一定能具有“口头谈论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8的实干精神。一代有一代的使命,一代有一代的担当,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用理论领航,用实干担当,使中国这头睡狮觉醒,使中国这条巨龙腾飞。《觉醒年代》的续集就是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续集应由我们当代青年来写。作为新时代觉醒的青年,我们一定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努力学习,拓展眼界,学习前辈一样,做领航人,担道义事,以自信自立、自强的傲然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朝着“中国梦”高歌前进。【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1.审材料:所给的材料一共两层。第一层是讲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的内容、意义及影片带给人们的强烈的反响。这部影片展现了从《新青年》问世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风云激荡的伟大历史进程,让人们重新认识百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恢弘历史和壮美篇章。通过影片和历史,考生要了解1915年,22岁的毛泽东通过文化启蒙,启迪民智,这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国上觉醒,考生可以据此谈思想觉醒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重要性;1917年,28岁的李大钊从中国实际出发,找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是李大钊道路在中国觉醒,考生可以据此谈走中国特色之路的重要性;1920年,41岁的陈独秀与李大钊通过建立崭新的政党,实现为民众谋幸福的政治追求这是中国政治山的觉醒,考生可以据此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第二层材料主要摘引了网友对“觉醒”的若干观点,从中我们看到新时代青年要继承前辈奋不顾身的精神,接过新时代建设中国的重担,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并能创造出更好的生活,希望新时代当代青年能够觉醒,清醒地接过前辈青年的期望,书写中国幸福生活。考生可以结合前辈们在思想上、道路上、政治上的“觉醒”,以及新时代青年的对“觉醒”思想的继承和发扬等角度立意作文。2.审要求: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历史和现实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文体是议论文,要符合文体特征,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文中要有“我”。【立意】1. 前辈于磨难中觉醒,我辈于觉醒中开新局;2. 为生民立命,燃觉醒之火;3. 继承百年之觉醒精神,实现中国之复兴梦想;4. 青年正觉醒,我辈当自强;5. 前辈觉醒破局,当代青年求新局。【素材】1. “我们要建党,为人民能够像人一样的活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海河岸边,响起了一个春雷般的震古烁今的声音。思想的先行者陈独秀,为人权而呐喊,为人民奋斗。听到这样的声音,看到这样的镜头,我不禁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愿的人,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他们高瞻远瞩,他们胸怀天下,他们用铁肩担道义,他们因觉醒而领航。2.
29一批批仁人志士追随革命先驱,义无反顾地踏进了为民族谋独立、为人民谋解放的历史洪流,并最终汇聚到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聂荣臻在家书中写道:“男也虽不敢云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关向应在致叔父的家书中写下:“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牺性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字里行间流露着共产党人为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舍生取义的历史担当和坚定决心。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3.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传到了中国,为当时的无产阶级带来了希望,为国家的未来带来了光明。共产党也成立了,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找到了,在破局中寻求到了新生。 习近平在回顾革命先烈的贡献时曾谈到:“他们信仰的理想正在实现,他们开创的事业正在继续,他们书写的历史必将由我们继续书写下去。”中国共产党于破局中开新局,于破局中寻求新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一伟大时代中,就让我们跟随党的脚步,继续去实现革命前辈未尽的伟大理想与伟大事业,创造属于人的权力、人的快乐、人的尊严的美好社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