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1教师考编重点模拟试题(附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2021教师考编重点模拟试题(附答案)1.和小学生的概念联系在ー起的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记忆【答案】Co【解析】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ー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到了具体形象思维,因此小学生的典型特点就是认识事物的形象性,所以本题选C。ABD选项都是干扰项。A选项的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B选项的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D选项的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2.关于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以下表述中错误的是()。A,想象所反映的形象,越发接近现实事物B,想象形象的特征数由少到多C.想象形象结构配置由合理到不合理D,逐渐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幻想【答案】Co【解析】小学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1、小学儿童想象的有意性,随年纪增长而不断增高。2、想象的现实性发展。想象所反映的形象越发接近现实事物,想象形象的特征数由少到多,结构配置由不合理
1到合理。从热衷于完全脱离现实的神话虚构,逐渐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幻想。3、想象创造性的发展。从再造想象中创造性的成分扩展到独立地进行创造性想象。4、想象概括性的发展。想象从有很大的具体性、直观性,向有一定的概括性逻辑性发展,表现为想象所凭借的依托物由实物向语词演变。所以此题答案为C。1.睡眠的过渡期阶段的脑波为〇,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A.B波B.a波C.6波D.9波【答案】Bo【解析】第一阶段(过渡期):个体感到困倦、意识进入朦胧状态,通常持续「7分钟,呼吸和心跳变慢,肌肉变松弛,体温下降,脑电波为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的a波。所以选B。第二阶段(轻睡期):大约持续10〜25分钟,这时出现频率更慢的9波。第三、四阶段(沉睡期):以频率慢振幅极大的6波为主。2.想象的基本特征有()〇A,新颖性8.离奇性C.生动性D.现实性E.形象性
2【答案】AEO【解析】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中对此有介绍: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5.记忆表象具有〇特征。A.直观性B,间接性C.概括性D.鲜明性【答案】AC〇【解析】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称之为记忆表象。记忆表象的特征包括:(1)形象性或直观性(2)概括性(3)可操作性。6.水银可用于制作体温计,其主要原因不包括〇A.水银对温度变化敏感8.水银容易获得C.水银的熔点低、沸点高D.水银的化学性质稳定【答案】B水银,即汞,制取过程相对容易。水银用于制作体温计的主要原因是利用水银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容易获得并不是主要原因。B项符合题意,当选。7.磁共振成像系统(MRI)不可能对人体造成下列哪ー伤害()
3A.强静磁场7.随时间变化的梯度场C,射频场导致热效应D.对人体的高能辐射【答案】DD项错误,磁共振仪在工作时,会在人体周围产生一个超强磁场,向人体发射电磁波。但是电磁波对人的辐射危害极小,甚至比不上晒太阳时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8.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不包括〇A.前言B.主体C,分析D.结语【答案】C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9某位同学先后学习两组难度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检查发现他对前ー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了()的影响。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分化抑制D.延缓抑制【答案】A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题干所述表明后面的学习干扰了前面的学习,因此属于倒摄抑制。10.教育心理学探讨的主要问题是〇A.教育的本质、目的B.教育的任务、原理
4C.教育的内容、方法D,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时的心理现象【答案】D教育心理学探讨的是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时的心理现象,即教育中的微观方面。7.人格的核心成分是()。A.情感B.意志C.兴趣D.性格【答案】Do【解析】人格是指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人格的核心成分是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ー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法。A选项的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B选项的意志是指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常以语言或行动表现出来。C选项的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兴趣基于精神需要。8.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是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A,社会性原则B.心理学原则C.人类学原则
5D.统计学原则【答案】Bo【解析】正常与异常心理区分具有不同的标准,(1)郭念锋教授提出心理学的区分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根据题干,答案选B。(2)李天心提出标准化的区分原则:1.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当做躯体疾病ー样看待;2.统计学标准,以心理测验为工具;3.社会适应标准,将其行为与社会行为的常模比较;4.内省经验标准,病人和观察者的内省经验。(3)非标准化的区分:1.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2.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ー种文化习俗的偏离;3.社会学角度,对社会准则的破坏。还有很多其他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原则。13.在生活中,有的人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它,进而不断地提高其自身水平,这种自我发展的表现称为()。A.自我认识B.自我监督C,自我控制D.自我教育【答案】Do【解析】A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B自我监督,指行为者个人
6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动机和行为,使之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规范,实现预期的道德目标。C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D自我教育,要求教育者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他们能把教育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根据题干中“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等关键词,选出正确答案D。14.性格结构是由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完整的组织体统。其主要心理特征有()。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情绪特征C.性格的意志特征D.性格的理智特征【答案】ABCDo【解析】性格是ー个复杂而完整的系统,它包含着各个侧面,具有各种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特征在不同的个体身上,组成了独具结构的模式。一般人对性格结构的分析,着眼于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四个方面。15.人格差异的理论有()。A.特质理论B.类型理论C.整合理论D.共同要素理论
7【答案】ABC〇【解析】考察对人格差异理论的理解。共同要素理论属于迁移理论。16.在エ资福利和社会保险方面,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资制度。A,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B,激励与惩罚相结合的C.惩罚与约束相结合的D,激励与创新相结合的【答案】A【解析】《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32条规定,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17.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等级有()A.9个B.10个C.12个D.13个【答案】D【解析】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故选Do18.下列不属于教育的本质特征的是()A,是人类和动物界共有的ー种现象B.产生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C,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D.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8【答案】A【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ー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ー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故A项不正确。18.根据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可以将课程分为〇A,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B.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C.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D,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答案】A【解析】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看,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19.某教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所有偏旁为“シ”的汉字,小李写出了“江、池、法、满、河、淡”等字。这说明小李思维的()好。A.独创性B,流畅性C.灵活性D,新颖性【答案】B【解析】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在短时间内产生的观念越多,流畅性越大。该特征能反映个体的心智灵活、思路通达的程度。题干所述体现了小李思维的流畅性好。
918.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表现为()。A.放任自流B.教师权威C.民主平等D.学生自制【答案】Co【解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19.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答案】Bo【解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0.新课程的课程价值观是()。A.学生发展为本B,科学与人文交融C.回归生活世界
10D,民主化【答案】Ao【解析】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培养模式”,让每ー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18.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是指〇〇A.全面发展B.个性发展C.能力发展D.可持续发展【答案】ABDo【解析】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是指:(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1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ー些共同的发展趋势是()。A.重视个别差异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11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答案】ABCDo【解析】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是;重视个别差异,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重视能力的培养。18.“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答案】D【解析】恩格斯这句话表明的是历史灾难和历史的进步作为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9.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答案】D【解析】把握度这ー范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度是判断事物是质变还是量变的根本标准。事物在度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
12的范围的变化,就属于质变。其次,度又是实际工作中“适度原则”方法的理论依据,通常所说的“过犹不及”,“过”与“不及”的问题就属于没有正确把握度的问题。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18.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学校的〇A.规章制度B.校园环境C.物质文化D.网络资源【答案】C【解析】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物质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物质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19.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负责、自己规划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A.导生制B.设计教学法C.特朗普制D.道尔顿制【答案】B【解析】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度,打破学科界限,摒弃传统的教科书,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30,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从心理的现象主义观出发,提出了自己的人格理论,认为人性本善,人具有一种自然成长的力量,人基本上是朝着成熟、社会化和自我实现的人格方向发展的。下列为罗杰
13斯的人格理论中最主要的结构概念的是〇A.自我B.自我实现C,自我预期D,自我效能【答案】A【解析】罗杰斯的理论是以个体的自我为核心展开的,因此被称为自我论。所谓自我或自我概念是指个人经验中一切有关自己的知觉、认识和感受。31.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会()。A.较低B,中等C.较高D,不变【答案】Ao【解析】根据耶克斯ー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会较低。所以本题选Ao32.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特别认真。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认知的内驱カB,附属内驱カc.生理的内驱カD.自我提高的内驱カ【答案】Ao【解析】这道题考查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分类。奥苏伯尔将学生
14在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分为三个方面:认知内驱カ、自我提高内驱カ和附属内驱カ。其中认知内驱カ是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认知内驱カ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属于内部动机,比如求知欲、兴趣、爱好等。题干中小红喜欢文学作品而上课认真,正是爱好、兴趣引起的学习动机,属于认知内驱カ。故本题选A。而B项自我提高内驱カ指个体因为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D项附属内驱カ是为了获得长者(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ー种需要。这二者都属于外部动机。c项生理内驱カ是指饥渴、休息、睡眠、性欲等可称为第一级水平的内驱カ,与社会内驱カ相对。31.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0。A.成熟B.家庭教育C.社会舆论D,教师的榜样作用【答案】Ao【解析】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外部学习动机: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学习活动以外的、由外部的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结合选项只有成熟是内部动机,其他三项都是外部动机。故选A.32.可以激发动机的因素有〇。A,需要
15B,内驱カC.情绪D.诱因【答案】ABCDo【解析】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与需要联系紧密;诱因能够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内驱カ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ー种内部唤醒状态,内驱力与需要基本上是同义词;情绪与动机的关系十分密切,情绪对动机具有激励作用,情绪的表达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故选项ABCD均正确。31.学习动机有三个功能()。A,放大功能B,激活功能C.牵引功能D.指向功能E.强化功能【答案】BDEo【解析】激活功能:即唤起和引发学生学习行为;指向功能:指学生在学习动机作用下,将自己的学习活动引导向某ー特定目标;强化功能:强化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其行为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的影响情况。因此选BDE。32.逆向迁移是指后面的学习影响着前面学习所形成的经验结构,使原有的经验、知识结构得到充实、修正、重组或者重构等。()
16【答案】ノ。31.促进和阻碍是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〇【答案】ノ。定势是指个体习惯的问题解决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之后的任务造成的影响,影响是双向的。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32.在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许多不同成分的动作被组合成连续的整体动作,其中不涉及新的动作的增加,只是各动作成分的重新组合与排列,这种迁移形式属于顺应性迁移。〇【答案】X。题干所述是重组性迁移。33.触类旁通属于负迁移。()【答案】X。“触类旁通”属于正迁移。34.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ー种学习中去的是一般迁移。〇【答案】イ。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ー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ー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35.垂直迁移的方向可以是高层次概念对低层次具体知识的影响,也可以是低层次具体知识对上层概念获得的促进。()【答案】Vo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ー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36.概括化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贾德。〇【答案】ノ。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论)的代表人物是贾德。
1731.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必然包含着迁移。〇【答案】ノ。有意义学习是指新旧材料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是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同化过程,这ー过程必然包含着迁移。32.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教材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答案】ノ。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教材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33.对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范围越少,效果越差。()【答案】ノ。迁移的概括化理论是贾德提出来的,他认为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通过概括形成了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对原理了解、概括的越好,对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也就越好。反之,对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范围越少,效果越差。34.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顺向负迁移。()【答案】X。“温故而知新”是指温习旧知识有了新收获。是先前学习的知识对后学习的知识的促进作用,所以属于顺向正迁移。35.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ー知十”等属于正迁移。〇【答案】ノ。“举一反三”是指从一件事情类推而得知其他许多事情。“闻一知十”是指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都是强调了一种学习对另ー种学习的积极影响,属于正迁移。36.知识的迁移和基础知识技能的多少没有关系。〇【答案】X。基础知识和技能越多,学习迁移越容易发生。37.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
18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〇【答案】ノ。31.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不是自动发生的。()【答案】X。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自发的。32.一切有意义学习中都包含知识的迁移,在机械学习中没有迁移。()【答案】X。迁移可以产生在各种学习之中。题干的观点是奥苏贝尔的观点,具有片面性。33.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知识背景,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〇【答案】ノ。学习者拥有相应的知识背景,才能更好地将其应用于其他的学习中,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条件。34.当一位新入职的老师向经验丰富的张老师借教案上课时,张老师拒绝了说道:“我的教案不一定适合你,这个周末我们ー起来探讨。”这表明张老师()。A.注意帮助同事的方法35缺乏团结协作精神C.缺乏良性竞争的能力D.善于保护自己的隐私【答案】Ao【解析】题干中张老师并没有完全拒绝同事的请求,而是考虑到了帮助的方式,所以,不选B,选A。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不选。
1954.师德教育的基本方式与途径主要是〇结合。A.职前与职后B.课内与课后C.热情与兴趣D.工作与休闲【答案】Ao【解析】师德教育两个基本途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55.师德建设最根本之处,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表现出()。A.专业性B.道德性C,示范性D.创造性【答案】Co【解析】师德建设最根本之处,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表现出示范性。5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书育人”的具体要求是()。A.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B.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C.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D.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答案】ACDo【解析】教书育人要求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
20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57.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包括()。A.治学严谨B.爱岗敬业C.教书育人D.为人师表【答案】BCD〇【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规定,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师德规范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治学严谨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8月7日修订)的第四条内容,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58.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是()A.鲁迅B.曹禺C.夏衍D.郭沫若【答案】B【解析】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他的著名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59.下列作者、朝代与作品对应正确的是〇A.韩愈一唐代一《师说》60柳宗元一宋代一《捕蛇者说》
21C.欧阳修一唐代一《祭十二郎文》D.王安石一宋代一《醉翁亭记》【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宋八大家及其作品。其中,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B项错误;《祭十二郎文》是韩愈的作品,且欧阳修是宋朝人,c项错误;《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作品,D项错误。故选A。58.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课程目标B.培养目标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答案】C【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59.在KTV待久了之后,会觉得本来很吵闹的声音变得不吵了。这属于()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后效D.感觉补偿【答案】A【解析】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题干所述体现的是听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属于感觉适应的ー种。60.某学生对太空感到好奇,于是想要去太空科技馆参观。这种
22情感属于〇A.美感B.道德感C.理智感D.愉悦感【答案】C【解析】理智感是指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人们在探求未知的事物时所表现的求知欲、兴趣和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惊奇感等都属于理智感。58.当班集体成为教育主体,学生个性特长在班级中得到了充分发展。此时班集体处于()。(单选题)A.组建阶段B,形成阶段C.发展阶段D.成熟阶段【答案】Do【解析】:这ー阶段是班集体趋向成熟的时期,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全班已成为ー个组织制度健全的有机整体,整个班级洋溢着ー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氛围,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并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59.某班制订“全面发展,学有所长;人人学会1-2种小制作、2-3种自我服务的技能”的目标,这表明班级目标建设具有()。(单选题)A.层次性B.评价性C.控制性D.选择性【答案】Do【解析】:学生行使选择权利,选择适合自己需求和兴趣的课程,
23说明班级目标建设具有选择性的特点。58.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属于()。(单选题)A.正式群体B.一般群体C.非正式群体D.松散群体【答案】Ao【解析】: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班级、小组、少先队都属于正式群体。59.为了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班主任和学生商议决定设计班级网页。他们先拟定了班级规程、班级话题、任课教师、班主任专栏等网页版块,然后分头收集素材,再集体讨论、筛选、确定材料,制成网页。网页投入使用后,大家经常就网页问题进行协商,自觉定期更新网页内容。从班级管理的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中的班级〇。(多选题)A.拓展了师生的交流空间60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C.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D,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能力【答案】ABC〇【解析】:材料中的班级网页,是经过师生间商议决定、分头收集、集体讨论、经常就网页问题进行协商等程序设计出来的,所以体现了ABC选项。61.班主任的角色包括()。(多选题)A,学生成长的关护者
2458学生发展的指导者C,学生班级的领导者D,学生学习的决定者【答案】ABC〇【解析】: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协调者;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班主任要关护学生成长,但不能决定学生的学习。68.教师的知识不仅要“博”,而且要“专”,就教师知识素养的构成而言,这里的“专”指的是教师的()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文化知识【答案】A【解析】“专”指的是教师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这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备基础。69.教师通过单元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反映出教学评价具有()A.导向功能B.诊断功能C.激励功能D.管理功能【答案】B【解析】教学评价的诊断功能是指在评价活动中,通过对收集到
25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发现评价对象(如教育方案、课程计划、教师工作、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使教育活动改进。全面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68.某学生养成了学习英语的好习惯,并能在生活中尽量创设用英语交际的情境。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这属于〇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态度【答案】D【解析】加涅根据学习所得到的结果或形成能力的不同对学习进行分类,将学习分为五大类:(1)言语信息学习;(2)动作技能学习;(3)智力技能学习;(4)认知策略学习;(5)态度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获得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心理状态。态度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获得一种相对稳定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心理状态过程。加涅主张有三类态度:①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②对某种活动(如听音乐、阅读、体育锻炼等)所伴随的情感;③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题干中的学生养成了学习英语的习惯,并能在生活中尽量创设用英语交际的情境,属于态度学习。(参考书汪凤炎,燕良轼,郑红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新编第4版》)69.一年级学生王涛在做数学题“9+7=?”这ー题目时,ー边小声嘀咕(9+1=10,10+6=16),ー边写出得数“16”。就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而言,这属于〇A.原型启发阶段
2668原型定向阶段C,原型操作阶段D,原型内化阶段【答案】D【解析】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原型内化,即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原型)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该阶段开始借助言语来对观念性对象进行加工,是原型在学习者头脑中转化为心理结构内容的过程,是心智技能的完成阶段。它又分为三个小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和内部言语动作阶段。题干所述王涛的心智技能处于原型内化阶段中的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72.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〇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A.原则上不得B,限制C,原则上禁止D.可以【答案】A【解析】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ー保管,禁止带入课堂。73.(单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体现了教学过程的〇规律。
27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ー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ーC.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ー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ー【答案】Co【解析】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ー是指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指导作用。题干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意思是师傅指导你正确的修行方法,而用功还是要靠自己。强调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故正确答案为C。73.(单选)某小学语文老师在讲授人物描写方法后,让学生写ー写自己眼中妈妈的形象。通过写作,学生体会到妈妈温暖的爱和细致的呵护,展现出对母亲的依恋与信任,也更尊重自己的母亲。这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ー的规律【答案】Do【解析】题干中案例强调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了母爱的重要,体现了教育性的教学规律。故正确答案为Do74.(单选)历史课堂中,教师给学生五则史料,让学生根据史
28料内容分析归纳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试问这位老师运用的教学策略是()。A,直接教学B,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个别化学习【答案】Co【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发现学习的理解。发现学习的首倡者为布鲁纳,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题干中教师给学生史料,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体现了教师运用发现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C项正确。73.(单选)李老师是ー个有着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在课堂的管理当中,她坚持自己大的原则不能触动,而在课堂具体运转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促成课堂上良好的宽松的氛围,李老师对班级的领导方式主要属于()。A.监督式74参与式C.放羊式D,控制式【答案】Bo【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老师对课堂的领导风格。采取参与式领导的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创造比较宽松、自由、积极向上的气氛,鼓励自
29由发表意见,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B项正确。77.(多选)下列属于联结学习理论学派观点的是()A,强化非常重要B,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C.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会自动出现D.学习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答案】ABCDo【解析】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因此BD是正确的。在刺激一反应的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C正确。强化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故选ABCD。78.近些年来,我国川渝山区成为泥石流发生的重灾区。导致泥石流发生的原因不包括〇A.快速降水B.持续高温C,地形陡峭D,乱砍滥伐【答案】B【解析】导致泥石流的原因有地形陡峭、乱砍滥伐、短时间内降水过多。持续高温不是导致泥石流的原因。79.下列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主要分布区,对应有误的是A,湿地萎缩一三江平原
30B.水土流失一黄土高原B,土地荒漠化一西北半干旱区D,森林破坏一华北平原【答案】D【解析】ABC项对应正确,三江平原的湿地是北方沼泽湿地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湿地面积锐减;黄土高原有水土流失;西北半干旱区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严重。D项错误,华北平原没有森林。故选D。80.明老师经常外出开会,班级管理完全交给学生,纪律井然有序。这一教师的管理方式类型最可能属于〇A.仁慈专断型B.民主型C.强硬专断型D.放任型【答案】B【解析】民主管理型的教师善于和集体共同制订计划和做出决定,在不损害集体的情况下,很乐意给个别学生以帮助、指导,尽可能鼓励集体的活动,给予客观的表扬和批评。学生的典型反映是:喜欢学习,喜欢和别人尤其是教师一道工作;学习的质和量都很高,相互鼓励,且独自承担某些责任;不论教师在不在课堂,要改正的问题很少。题干中的学生在明老师不在的情况下,能做到纪律井然有序,这体现出教师的管理方式类型最可能属于民主型。81.心理学中常采用“棒框测验”“镶嵌图形测验”来测量()的认知风格。A.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B.沉思型和冲动型
31C.辐合型和发散型D.整体型和系列型【答案】A【解析】威特金根据“棒框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提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的概念。80.重在形成科学观念和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方式是〇A.机械学习B.探究学习C.合作学习D,接受学习【答案】B【解析】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81.讲课中对概念性较强的内容,可用()。A.讲授法B,演示法C.讨论法D.读书指导法【答案】Ao【解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因而,对于概念性较强的内容,用讲授法效果较好。
3280.教师在对教具和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同时,重要的是必须()。A.讲解操作的要领B.讲解相关的书本知识C.指导学生观察D.激发学生的兴趣【答案】Co【解析】:教师在对教具和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同时,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81.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为()。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标准参照评价D.常模参照评价【答案】Do【解析】: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常模参照评价。82.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错误的做法是()。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B.家庭作业题的设计富于变化,且难度要适中C.学生做课堂练习题时教师应予以适当的帮助D.只给学生布置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题【答案】Do【解析】:只给学生布置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题不利于学生综
33合能力的发展。80.下列关于教学直观性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是()。A,教学直观包括语言直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B.教学中较多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C.直观教学主要由学生年龄特征决定D.直观教学不应该与讲解配合【答案】Do【解析】: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三种。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一般来说,选择直观手段主要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来进行。所以D选项是不正确的。81.“长善救失”从古至今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育经验,并没有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消失,这反映了教育具有()。A,不变性B.发展性。保守性D.历史继承性【答案】Do【解析】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等。82.教育按照其价值目标和理想,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
34析,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引导社会文化健康的方向。这是教育的〇〇A.文化创造功能B.文化传递功能C.文化传播功能D.文化选择功能【答案】Do【解析】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传承、选择、融合和创新。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是指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更重要的是它将极大地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校教育选择文化的精华编成教材,提供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观念、态度与知识、技能,并通过教育评价手段进一步保证和强化这种选择的方向性。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ー种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表现为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同时还有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是文化交流的产物,表现为不同文化的相互吸收,结合而趋于一体的过程。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是指教育不仅仅是传递固有的文化,而且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在人类已有的旧文化中力求更新与创新。使之适应新的社会环境。90,下列哪ー项为学校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A.脑カ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B,国家机器的产生C,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D,社会生产カ水平的提高【答案】Do
35【解析】教育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等物质条件做保证。生产カ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91.人口数量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影响()。A.教育布局结构B.教育规模C.教育层级结构D.教育类型结构【答案】ABC〇【解析】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ー个重要因素。B选项正确。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人口的结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在社会上,人口是处于流动状态的,人口有多种流动:城乡间、贫困向发达地区、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的流动等。这种流动影响到教育的规模、各地域教育的差异性、目标的制定、人才的培养、结构的选择、移民教育等方面。9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内容的丰富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C.课程结构的更新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答案】AC〇【解析】文化发展对于学校课程发展的影响作用:第一,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学校课程内容的丰富。第二,文化的发展促进着课程结构
36的变化。文化不能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的控制权,对课程改革的掌握是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经济为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不是文化,所以BD不正确。93.下列哪一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且是我国使用时间最长的现代学制()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答案】C【解析】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由于是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此后,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就该学制做了些修改,但基本上继承了“壬戌学制”,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94.下列属于趋避冲突的是〇A.想吃鱼又怕鱼刺B,前遇大河,后有追兵C.两害相较取其轻D.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答案】A【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故A
37项属于趋避冲突。双趋冲突是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ー的心理状态。故D项属于双趋冲突。双避冲突是指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故B、C项属于双避冲突。93.〇是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A.个体主观能动性B.环境。教育D.遗传【答案】D【解析】遗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没有这ー前提条件就谈不上心理的发生与发展。96.智力技能的操作对象是〇A.身体的运动系统B.符号或概念C.大脑D.具体的物体【答案】B【解析】智力技能(智慧技能)是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技能。故答案选B项。97.当教师批评小兵“有个人英雄主义”“讲哥们儿义气”时,小兵反而沾沾自喜,因此更加逞强闹事。这说明小兵缺乏〇
38A.正确的道德认知B,理性的道德情感C.坚定的道德意志D,果断的道德行为【答案】A【解析】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道德上的表现。题干所述小兵在被老师批评时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缺乏正确的道德认知。96.加法的学习促进乘法的学习,这是()。A.正迁移97负迁移C.逆向迁移D.顺向迁移【答案】Ao【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迁移的相关知识。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ー种学习对另ー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可把迁移分为正迁移、负迁移。正迁移指ー种学习对另ー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题题干描述的“加法的学习促进乘法的学习”,正是这种促进作用,因此选A。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例如已学的汉语拼音常干扰英语字母的读音。它强调的是干扰作用,因此排除。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可以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如果是前面的学习影响着后面的学习,则称
39为顺向迁移。逆向迁移指后面的学习影响着前面学习所形成的经验结构。题干表述无法看出时间顺序,因此选A。99.会骑自行车的人,很难一下子骑好三轮车,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受了〇的影响。A.定势B,正迁移。原型D.负迁移【答案】Do【解析】负迁移是指ー种学习对另ー种学习起抑制作用。学会了骑自行车以后很难学习人力三轮车,属于学习迁移中的负迁移。100.乘法口诀可广泛迁移到各种情景中,这属于()。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答案】Co【解析】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ー种学习中去。如乘法口诀的掌握可以广泛迁移于多种情境中。布鲁纳非常强调这种迁移,认为如果将习得的原理态度应用到以后的各种学习情景中,后继学习就会变得较为省力和有效。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ー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ー种学习中去。例如,
40小学生在学完加减乘除运算之后,在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中,就可以把已有经验加以重新组合来解决问题。101.有的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产生广泛的正迁移,对这种现象最恰当的解释有()。A,未能深入理解所学知识B.定势的作用C.未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D.缺乏适当练习E,所学知识不巩固【答案】ABC〇【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影响迁移的因素。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①相似性;②原有认知结构,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③对材料的理解程度;④学习的心向与定势;⑤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故本题选ABC。102.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属于()。A.自上而下的迁移B,自下而上的迁移C,正迁移D.负迁移E.水平迁移【答案】BCO
41【解析】数字运算对字母运算的影响是积极的,因此是正迁移;相对字母运算,数字运算是下位的、较低层次的,因此是自下而上的迁移。101.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A,集成功能B.传递功能C.选择功能D.创新功能【答案】C【解析】文化选择是对某种、某部分文化的吸收或舍弃。因此,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说明了教育对文化具有选择功102.某学生刚开始学跳舞时,注意了脚的动作,双手就一动不动;注意了手的动作,脚步又乱了。这体现了该学生()A.注意的转移能力差B.注意的范围窄C.注意的稳定性差D,注意的分配能力差【答案】D【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题干中的学生不能把注意同时指向手和脚,体现了该学生注意的分配能力差。105.同样是5颗纽扣,ー个摆放紧密而显得短,另ー个摆放稀疏而显得长,某学生会觉得摆放长的数量较多。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
42阶段理论,该学生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B【解析】题干所述事例体现了该学生的思维具有不守恒的特征,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守恒”能力或没有形成“守恒”的概念,思维缺乏观念的传递性。105.影响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因素是〇A.情绪状态B.言语暗示C.想象经验D.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答案】D【解析】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ー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有:(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一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2)替代经验。(3)言语暗示。(4)情绪唤醒。107.某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可以发展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如“你让我遵守,你也必须遵守”,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该儿童处于〇
43A,前道德阶段B.权威阶段C,自律道德阶段D.公正道德阶段【答案】C【解析】可逆性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的儿童既不简单地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遵守规则,他们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儿童已经意识到一种同伴间的社会关系,应相互尊重。准则对他们来说已具有一种保证他们相互行动、互惠的可逆特征。题干所述儿童处于自律道德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