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解析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解析

ID:82997634

大小:4.21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2-11-14

上传者:老李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叶城县第八中学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地理试题一、单选题读山东半岛多年平均夏、冬季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符合山东半岛夏季和冬季太阳辐射量分布规律的说法是()A.夏季太阳辐射量自东向西递减B.冬季太阳辐射量大致自西向东递减C.同一地区夏季太阳辐射量少于冬季D.山东中部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相对较小2.影响山东夏季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①昼长②天气③太阳高度④地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与地球相比,火星()A.质量更大B.自转周期更短C.公转周期更长D.形成更厚大气层4.与火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稳定的太阳光照B.安全的宇宙环境C.四季更替D.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5.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天体之一,原因是火星与地球相比()A.有岩石、土壤和大量液态水B.有相近的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C.有相近的体积和质量D.有相近的大气成分和卫星数地下水库是利用地壳内的天然储水空间,储存水资源的一种地下水开发工程。下图为某地下水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能直接体现出该地下水库的作用是()A.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B.恢复湿地水量C.有效阻止海水入侵D.缓解地面沉降7.在水循环各环节中,受地下水库修建的影响最大的是()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下径流8.下列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B.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C.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加剧不同纬度地区之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A.早古生代、三叶虫B.新生代第四纪、鱼类C.前寒武纪、蓝细菌D.中生代、恐龙10.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A.湿热的草原地区B.温暖广阔的浅海C.湿热的森林地区D.干旱的陆地环境漠河是我国纬度(53°N,122°E)最高的城市,每年在两至日有很多人前来感受“白夜”和“漫漫长夜”等天文奇观。下图为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1.漠河冬至日结束“漫漫长夜”迎来日出时,下列城市还处于黑夜的是()A.北京(40°N、116°E)B.成都(30°N、105°E)C.拉萨(30°N、91°E)D.海口(20°N、110°E)12.漠河发生“白夜”时,天空可持续明亮长达21小时,主要是因为大气()A.反射作用B.散射作用C.辐射作用D.保温作用山区与平原之间,有时也出现山谷风特征。如北京北部山区与平原地区之间,就常会出现“风向北转南,风向南转北”这种风向昼夜相反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13.北京风向出现“南转北”的时间及原因是()A.白天;山地增温快B.白天;山地增温慢C.夜晚;山地降温慢D.夜晚;山地降温快14.北京北部山区的天气,南风时常有阴雨,北风时多为晴朗,原因是()A.南风为谷风,气流抬升B.北风为山风,气流抬升C.南风为山风,气流下沉D.北风为谷风,气流下沉全球变暖是当今人们关注的重要环境课题,近年来,又有科学家提出,地球还有变暗效应。下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3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D.大气辐射16.图乙中导致全球变暖的大气热力作用主要是()A.①B.②C.③D.④17.图中与全球变暗相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①B.②C.③D.④在道路的两旁我们经常能见如下图所示的路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以下城市,使用这种路灯效果最好是()A.广州B.重庆C.成都D.拉萨19.下列因素对路灯的良好运行影响最大的是()A.阴雨B.大风C.高温D.低温20.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震源位于A.地壳B.地幔C.内核D.外核二、填空题21.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后面的思考题:由此总结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___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__→大气____________

4→热力环流。22.一般来说,高压中心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低压中心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读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其风向是____。(2)图中A、B两处相比,____处风力较大,原因是____。(3)图中①与②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____,其原因是____。23.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2)依据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大气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划分为______、______和高层大气。(3)a为______层,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2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1)AB两个村庄,降水较多的是____,夏季月平均气温较低的是____。(2)甲河流主要靠____补给,乙河流主要靠____补给。(3)甲、乙两条河流,含沙量较大的是____,径流量变化较大的是____。(4)简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____25.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B.____D.____(2)、图中ABCD各环节共同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3)、图中各环节,能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是____,人类影响最大的是____.(填字母代号)26.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特征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6(1)图中各圈层A为____,B为____,C为____。(2)P、S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17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不连续面____。(3)在2900千米深处,S波消失,P波波速迅速下降,从而发现了E不连续面____。27.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代号表示地球的是________。(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________________特点。(3)按结构特征分类,F属于________。(4)与其他七颗行星相比,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一颗具有生命存在的行星。其原因有:①太阳正直壮年期,地球所处的________条件相对稳定,且大小行星________,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②________适中,________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③________适中,使地球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叶城县第八中学2021年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地理一、单选题

7读山东半岛多年平均夏、冬季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符合山东半岛夏季和冬季太阳辐射量分布规律的说法是()A.夏季太阳辐射量自东向西递减B.冬季太阳辐射量大致自西向东递减C.同一地区夏季太阳辐射量少于冬季D.山东中部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相对较小2.影响山东夏季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①昼长②天气③太阳高度④地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D2.A【解析】【分析】【1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半岛夏季太阳辐射量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A错误;冬季太阳辐射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B错误;同一地区夏季太阳辐射量多于冬季,C错误;中部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相对较小,D正确。所以选D。【2题详解】夏季时越向北昼长越长,且山东半岛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越向西北方向,晴天越多,因此光照时间越长,太阳辐射越丰富,①②正确;山东省的夏季太阳辐射并没有呈现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所以太阳高度的影响不大,③错误;山东的太阳辐射没有呈现随地势的变化特征,④错误。所以选A。【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2、天气状况,晴朗天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阴雨天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83.与地球相比,火星()A.质量更大B.自转周期更短C.公转周期更长D.形成更厚大气层【答案】C【解析】【详解】如果地球质量为1,则火星质量为0.11,A错误;地球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火星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B错误;地球公转周期为1年,而火星公转周期约为1.9年,C正确;由于火星的体积质量远小于地球,因此火星的大气层比地球稀薄,D错误。故选C。4.与火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稳定的太阳光照B.安全的宇宙环境C.四季更替D.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答案】D【解析】【详解】火星和地球都有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四季更替,因此排除ABC;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95.3%),而地球大气以氮和氧为主,地球上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这是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D符合题意。故选D。5.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原因是火星与地球相比()A.有岩石、土壤和大量液态水B.有相近的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C.有相近的体积和质量D.有相近的大气成分和卫星数【答案】B【解析】【详解】有岩石、土壤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排除A;火星与地球有相近的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使得获得的太阳光热和表面温度比较适中,因此有可能存在生命,B符合题意;火星与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差别很大,排除C;火星与地球的大气成分相差大,且卫星数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排除D。故选B。地下水库是利用地壳内的天然储水空间,储存水资源的一种地下水开发工程。下图为某地下水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6.图能直接体现出该地下水库的作用是()A.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B.恢复湿地水量C.有效阻止海水入侵D.缓解地面沉降7.在水循环各环节中,受地下水库修建的影响最大的是()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下径流8.下列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B.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C.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加剧不同纬度地区之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矛盾【答案】6.C7.D8.D【解析】【分析】【6题详解】结合图示信息,该水库建在沿海地区,建库后大坝有效阻止了海水入侵,这是该图能直接体现出来的作用,C正确。地下水库的建成可以增加淡水资源,对缓解水资源紧张,恢复湿地水量和缓解地面沉降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图示信息没有体现,A、B、D错误。故选C。【7题详解】地下水库是一种地下水开发工程,利用地壳内的天然储水空间,用来汇聚地下水资源,对地下径流影响大,D正确;对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影响都小,A、B、C错误。故选D。【8题详解】水循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水在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A、B不符合题意。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者地表形态,C不符合题意。水循环促进不同地区间的能量交换,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着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使地表各圈层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影响全球的地理环境等。

10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A.早古生代、三叶虫B.新生代第四纪、鱼类C.前寒武纪、蓝细菌D.中生代、恐龙10.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A.湿热的草原地区B.温暖广阔的浅海C.湿热的森林地区D.干旱的陆地环境【答案】9.D10.C【解析】【分析】【9题详解】阅读题干可知,由于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可以推断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此时期动物以爬行动物为主,推测最繁盛的动物应是恐龙,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10题详解】由题干材料可知,该煤层形成时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异常茂盛,故排除A、B选项;森林的茂盛说明该时期、该地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即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应该是湿热的森林地区,C正确,排除D。【点睛】地质年代与生物发展阶段总结如下:

11漠河是我国纬度(53°N,122°E)最高的城市,每年在两至日有很多人前来感受“白夜”和“漫漫长夜”等天文奇观。下图为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漠河冬至日结束“漫漫长夜”迎来日出时,下列城市还处于黑夜的是()A.北京(40°N、116°E)B.成都(30°N、105°E)C.拉萨(30°N、91°E)D.海口(20°N、110°E)12.漠河发生“白夜”时,天空可持续明亮长达21小时,主要是因为大气()A.反射作用B.散射作用C.辐射作用D.保温作用【答案】11C12.B【解析】

12【11题详解】从图中可读出漠河夏至日昼长为17小时,利用“同一纬度冬至日和夏至日昼长之和为24小时”的规律,就推出漠河冬至日昼长为7小时,同时也得出这一天日出时间为8:30。同时从图中可以读出40°、30°、20°夏至日三个纬度昼长分别15:00、14:00、13:10,因此冬至日昼长分别为9:00、10:00、10:50,由此推出冬至日日出时间分别为7:30、7:00、6:35。漠河日出时根据经度可以计算出北京、成都、拉萨、海口时间分别为8:06(已日出),7:22(已日出),6:26(未日出),7:48(已日出),C正确。故选C。【12题详解】日出之前、日落之后还有光亮主要是大气散射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昼夜长短的计算1.、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求昼夜长短:某地昼长=(12时-日出时间);某地夜长=(24时-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晨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日落时间:昏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3、光照图上昼夜长短的计算:根据该点所在纬线圈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来推算(V=15°/小时);昼弧+夜弧=360°;昼长=昼弧/V,夜长=夜弧/V;昼长+夜长=24小时。山区与平原之间,有时也出现山谷风特征。如北京北部山区与平原地区之间,就常会出现“风向北转南,风向南转北”这种风向昼夜相反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13.北京风向出现“南转北”的时间及原因是()A.白天;山地增温快B.白天;山地增温慢C.夜晚;山地降温慢D.夜晚;山地降温快14.北京北部山区的天气,南风时常有阴雨,北风时多为晴朗,原因是()A.南风为谷风,气流抬升B.北风为山风,气流抬升C.南风为山风,气流下沉D.北风为谷风,气流下沉【答案】13.D14.A【解析】【分析】【13题详解】白天,山地相比平原地区升温快,盛行上升气流,风从南部平原吹向北部山地,吹南风;夜晩,山地相比平原地区降温快,气流下沉,风从北部山区吹向南部平原,吹北风。题干要求选择风向出现“南转北”的时间,应该是夜晚,原因是山地夜晚降温快。D正确,A、B、C错。故选D。【14题详解】该地北部是山区,南部是平原,从南部平原吹向北部山地的风,是谷风,气流沿着山地抬升,气温下降容易成云致雨,A正确,C错误。北风是从山区吹向平原的风,是山风,是下沉气流,多睛朗天气,B、D

13错误。故选A。【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水平气流加上垂直气流共同构成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较为广泛,例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全球变暖是当今人们关注的重要环境课题,近年来,又有科学家提出,地球还有变暗效应。下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D.大气辐射16.图乙中导致全球变暖的大气热力作用主要是()A.①B.②C.③D.④17.图中与全球变暗相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5.B16.D17.B【解析】【分析】【15题详解】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较差,而近地面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故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

14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因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所以说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因此图乙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④。故D正确,ABC错误。【17题详解】大气像平面镜一样可以反射太阳光,使太阳光射向宇宙空间,这样透过大气的太阳光減少,使地球变暗。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由于大气不能直接吸收温度较高、波长较长的太阳辐射,而是吸收来自地面的气温较低、波长较长的地面辐射,所以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在道路的两旁我们经常能见如下图所示的路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以下城市,使用这种路灯效果最好的是()A.广州B.重庆C.成都D.拉萨19.下列因素对路灯的良好运行影响最大的是()A.阴雨B.大风C.高温D.低温【答案】18.D19.A【解析】【分析】【18题详解】由图可知,这种路灯属于太阳能路灯,太阳辐射能资源越丰富的地方,使用这种路灯的效果越好,选项中拉萨在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最丰富,D正确。相比于拉萨而言,广州雨季长,太阳能资源无拉萨丰富,A错。成都和重庆地处四川盆地和川东山地丘陵地区,太阳辐射缺乏,BC错。故选D。

15【19题详解】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不足,从而影响太阳能路灯的正常运行,A正确。相比于天气而言,大风、气温等影响相对较小,BCD错。故选A。【点睛】中国太阳年辐射量空间分布及成因总结如下图:20.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地幔C.内核D.外核【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详解】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把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上,震源深度20千米,可判断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21.

16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后面的思考题:由此总结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___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__→大气____________→热力环流。【答案】①.空气上升或下沉②.气压差异③.水平运动【解析】【分析】本题通过实验现象总结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与相关知识的判断与应用。【详解】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冷热不均,因此紧密结合冷、热对气压的影响进行分析。就气压分布和变化规律而言,注意区分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变化及近地面与高空绝对气压值的差别。据图可知,该实验是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则会发现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即由于近地面热量差异,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受热地区空气膨胀上升,冷却地区空气收缩下沉,进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进而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从而形成热力环流。【点睛】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如果地面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这样,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上升的空气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如果地面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因为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就同一水平面而言,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这样,这些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就构成了简单的热力环流圈。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季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表现。22.一般来说,高压中心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低压中心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读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7(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其风向是____。(2)图中A、B两处相比,____处风力较大,原因是____。(3)图中①与②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____,其原因是____。【答案】①.A②.偏东风③.A④.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⑤.①⑥.①处(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作用强,还给地面的热量较多,气温高。所以昼夜温差小。【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等压线图的判断的相关知识。【详解】(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A,其风向是偏东风(B地为低压,应该吹向中心,C地为南半球,应该左偏,D地受高压控制,应该吹向四周)。(2)图中A、B两处相比,A处风力较大,原因是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3)图中①与②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①,其原因是:①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作用强,还给地面的热量较多,气温高。所以昼夜温差小。【点睛】23.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18(1)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2)依据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大气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划分为______、______和高层大气。(3)a为______层,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答案】(1)地面温度过高(2)①.对流层②.平流层(3)①.对流②.递减【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气分层的气温曲线走向没有错误,而地面的温度达到了50多度,因此地面温度过高,与实际情况不符。【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气从近地面到高空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以及高层大气。【小问3详解】从图中可以判断出a是离地面最近的圈层,为对流层。该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气温降低。是由于随着高度的升高地面辐射逐渐减弱。【点睛】地球的大气层根据气压、密度、温度变化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等。2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1)AB两个村庄,降水较多的是____,夏季月平均气温较低的是____。(2)甲河流主要靠____补给,乙河流主要靠____补给。(3)甲、乙两条河流,含沙量较大的是____,径流量变化较大的是____。(4)简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____【答案】(1)①.A②.B(2)①.降水②.地下水(3)①甲②.甲(4)更新陆地淡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地表径流塑造地貌形态;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解析】【分析】本题以地质构造图及降水图为背景,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河流水文特征及水循环的意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A村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B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B地海拔较高,所以夏季月平均气温较低的是B。【小问2详解】甲河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所以甲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乙河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根据图中含水层的分布判断,乙河主要靠地下水补给。【小问3详解】甲河所临山坡坡度大,降水多,侵蚀强,水土流失多。乙所临山坡坡度小,降水少,水土流失少。所以两条河流,含沙量较大的是甲。甲河以降水补给为主,水量季节变化大。乙河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水量稳定,所以径流量变化较大的是甲。【小问4详解】

2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水体被蒸发后进入大气形成水汽,其中一部分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降落到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沿地表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这种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称为海陆间循环。通过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使陆地水资源得以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表径流,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25.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B.____D.____(2)、图中ABCD各环节共同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3)、图中各环节,能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____,人类影响最大的是____.(填字母代号)【答案】(1)①.水汽输送②.地表径流(2)海陆间水循环(3)①.B②.D【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名称和水循环的类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小问1详解】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B是水汽输送。D是地表径流,.是人类对水循环可以施加影响的主要环节。   【小问2详解】图中A蒸发--B水汽输运---C降水---D地表径流四个环节共同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水循环,使陆地水体得以不断更新和补充。【小问3详解】图中各环节,能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B

21,将海洋水运输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人类影响最大的是D地表径流,通过修建水库或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点睛】26.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特征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1)图中各圈层A为____,B为____,C为____。(2)P、S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17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不连续面____。(3)在2900千米深处,S波消失,P波波速迅速下降,从而发现了E不连续面____。【答案】(1)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2)莫霍界面(3)古登堡界面【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特征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划分依据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S波传播速度比较慢,且在地下2900千米处消失,可判断出是横波;P波传播速度比较快,在2900千米处传速度变慢,为纵波。两种地震波在地下17千米和2900千米处发生很大变化,说明通过的介质性质发生改变,分别把这两个界面称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由这两个界面自外向里(由A到B到C)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小问2详解】根据上题结论,可知P、S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17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说明通过的介质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发现了D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在2900千米深处S波消失,P被波速迅速下降,说明通过的介质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发现了E不连续面古登堡界面。

22【点睛】27.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代号表示地球的是________。(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________________特点。(3)按结构特征分类,F属于________。(4)与其他七颗行星相比,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一颗具有生命存在的行星。其原因有:①太阳正直壮年期,地球所处的________条件相对稳定,且大小行星________,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②________适中,________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③________适中,使地球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答案】(1)C(2)①.同向性②.共面性、近圆性(3)巨行星(4)①.光照②.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③.日地距离④.公转和自转周期⑤.体积和质量【解析】【分析】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布,运动和结构特征,地球有生命的条件,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并结合学过的知识,太阳系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的远近,自近及远依次为: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故图中代号C为地球。【小问2详解】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同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自西向东)、近圆形(公转轨道近似于圆)、共面性(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小问3详解】按结构分类水、金、地为类地行星,火星、木星为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为远日行星,故F为土星,属于巨行星。

23【小问4详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有:太阳光照稳定,为地球生命演化提供了时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中,地球存在生命的内部条件有: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自传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大多数水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产生了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