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总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自考“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3.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5.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6.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7.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8.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9.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1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12.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13.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14.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15.费用:指通过配比方式确认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个定义是指狭义的费用,仅限于同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资产耗费,即营业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16.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17.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18.复式记账: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19.简单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20.复合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或相反,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221.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主要部分。22.固定资产:一般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能在若干个生产周期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23.“应付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采购材料而与供应单位发生的结算债务的增减变动情况的账户。24.“应收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销售产品应向购买单位收取货款的结算情况的账户。25.生产费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用,叫做生产费用。26.“生产成本”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正确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27.“制造费用”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而发生各项间接生产费用。28.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29.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期计入各期成本、费用,但在以后才实际支付的费用。30.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31.营业外收支:是指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入和支出。32.账户的用途:是指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什么核算指标。
333.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以取得所需要的各种核算指标,即账户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34.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35.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反映和监督有关费用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36.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37.备抵账户:亦称抵减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38.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39.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40.账簿:是按照会计科目开设账户、帐页,用来序时、分类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簿籍。(账簿又是积累、贮存经济活动情况的数据库)41.序时账簿:亦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42.联合账簿:是指日记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账簿,如企业设的日记总账。43.多栏式明细分类账:是根据经济业务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一张帐页内按有关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分设若干专栏,用以在同一张帐页上集中反映各有关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的核算资料。
444.总账:是指按总账科目开设的账户,对总账科目的经济内容进行总括的核算,提供总括性指标。45.明细账:是指按照明细科目开设的账户,对总分类账的经济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提供具体而详细的核算资料。46.平行登记: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另一方面要登记该总分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47.结账:(理解)是指按照规定把一定时期(月份、季度、年度)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并将各种账簿结算清楚,以便进一步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48.帐证核对:是根据各种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核对。49.帐帐核对:是指各种账簿之间的有关数字进行核对。50.帐实核对:是指各种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与实存数额相核对。51.会计核算形式:就是指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和帐务处理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帐务处理程序和记账程序。52.日记总账:是日记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联合账簿,是将全部科目都集中设置在一张帐页上,以记账凭证为依据,对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序时登记,月末将每个科目借、贷方登记的数字分别合计,并计算出每个科目的月末余额。53.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财产物资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查对,来确定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54.永续盘存制:亦称账面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都要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计入有关账簿,并且
5随时结出账面余额。55.实地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只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到月末,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根据实地盘点所确定的实存数,倒挤出本月各项财产物资的减少数。56.未达帐项:是指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对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结算凭证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由于尚未取得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57.会计报表: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用来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成本费用的书面文件。58.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企业一定日期(月末、季末或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静态。59.损益表:亦称利润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年度、季度或月份)内利润(或亏损)的实际形成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60.会计工作的组织:是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制定会计法规制度,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工作人员,以保证合理、有效地进行会计工作。自学考试“基础会计学”总复习(1)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概念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是适应生产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而产生的。
6一般认为从单式记帐法过度到复式记帐法是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二、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就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一)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反映职能:就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反映职能特四个特点:1.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可以采用三种量度:实物量度、货币量度和劳动量度。2.会计反映不仅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应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3.会计反映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4.会计反映会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进一步演化,逐步改变其表现方式。(二)会计的监督职能。监督职能:就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它的特点:1.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会计反映职能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2.会计监督是在会计反映各项经济活动的同时进行的,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7会计的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不可分隔的,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没有会计监督,会计反映就失去存在的意义;没有会计反映会计监督就失去存在的基础。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会计的对象一、会计对象的一般说明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二、会计对象的具体表现会计对象在企业中的具体表现。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可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也就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就是一般所说的会计对象要素,或者会计要素,可见会计要素就是对企业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作的分类。第三节会计的任务会计任务:是指对会计对象反映和监督所要达到的目的。会计的任务取决于会计的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会计对象的特点所制约。一、就是反映和监督各单位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济核算,这里强调是提供信息。二、反映和监督各单位对财经政策、法令、制度的执行情况,维护
8财经纪律。三、充分利用会计信息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第四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内容、范围、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时,应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具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2)、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它活动;(3)、实行独立核算,提供反映本主体经济情况的会计报表。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该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只有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才区分为流动的和长期的;企业的资产才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以现行成本和清算价格计价;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会计分期,并为采用权责发生制奠定基础。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离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帐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就是指会计工作中为核算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情况所规定的起止日期。我国会计年度是自公历一月一日起到十二月三十
9一日止,有了会计期间这个前提,才产生本期、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才能正确贯彻配比原则。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它单位的经营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它计量单位虽然也要使用但是不占主要的地位。《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该以人民币作为记帐本位币。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包含的币值稳定的假设。第五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对会计核算提供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具体会计业务的基本依据,是在会计核算前提条件制约下,进行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质量要求。一、有关总体性要求的原则(一)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二)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会计报表在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时,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当单独核算、单独反映,而对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则可以适当简化或者是合并反映,以集中精力抓好关键。二、有关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一)有用性原则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该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营决策,会计提出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10第二、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处理办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三)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四)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五)清晰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三、有关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一)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按照这个原则的要求,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也就是支出的收益只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为形成生产经营能力,在以后各期取得收益而发生的各种资产支出,即支出的效果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如果一项收益性支出按资本性支出处理了,那么就会造成少计费用而多计资产价值,出现净收益和资产价值虚增的现象。相反如果一笔资本性资出按收益性支出处理了,则会出现多计费少计资产价值的现象,出现当期净收益降低,甚至亏损以及资产价值偏低的结果。(二)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登记入帐,以便计算本期损益。(三)权责发生制原则
11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四)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或原始成本原则,是指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帐,物价变动时,除了国家另有规定外,帐面的历史成本不得任意变动。历史成本记价的优点:1.它是买卖双方通过正常交易确定的金额,或资产够进过程中实际支付的金额。2.有原始凭证作证明,随时可以查证。3.可以防止企业随意更改4.会计核算手续简化,不必经常调整账目。(五)谨慎原则谨慎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审慎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该持谨慎的态度。包括过个方面:如存货在物价上涨时期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对应收账款计提坏帐准备,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等。第六节会计核算的方法一、会计方法会计方法: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预测、决策的方法等等。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环节,会计分析、会计预测和决策都
12是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资料进行的。二、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1.设置会计科目2.复式记帐3.填制和审核凭证4.登记帐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会计报表自学考试“基础会计学”总复习(2)第二章会计科目和账户第一节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一、资产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资产的确认要具备三个条件:
13(一)资产是一种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二)资产要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三)资产必须是可用货币计量的。企业的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它资产。1.流动资产: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一般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短期投资等等。2.长期投资: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等。3.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等。4.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或者是商誉等等。5.递延资产:二、负债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这就是负债的确认标准。按其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票据等等。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或者是应付债券等等。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的具体内容:
141.投入资本:指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即实收资本。2.资本公积金,包括资本溢价,法定财产评估增值、接受捐赠资产的价值等等。3.盈余公积金:是指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从税后利润当中提取的公积金,或者公益金。4.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四、收入收入:是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这是广义的收入概念,狭义的收入概念只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又分为基本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基本业务收入又叫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又叫附营业务收入。五、费用费用:是指通过配比方式确定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工业企业的营业费用可以划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制造成本包括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是指与销售产品没有直接关系,属于某一时期耗用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期间费用不参与成本计算而是直接进入当期损益。六、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第二节会计等式会计等式也叫做会计核算的平衡公式,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会计等式是根据资产等于权益(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
15建立的,反映了会计基本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企业产权的归属关系,它是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帐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依据。公式来表示为:资产=权益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计等是的影响包括四种情况:1.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2.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增减数额相等。3.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双方增加的金额相等。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双方减少金额相等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到会计期末企业的收入扣除费用所形成的利润要进行分配,除了要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要退出企业外,提取的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要归入所有者权益,这时会计等式又恢复为期初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三节会计科目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会计科目: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及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
16目。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和监督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分门别类地为经济管理提供会计核算资料,就需要设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应当遵循的原则:1.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2.设置会计项目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3.设置会计科目,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4.设置会计科目,还要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5.会计科目要简明、适用,并要分类、编号。二、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次(一)会计科目的内容。会计科目的内容:是指在制定会计制度时,要规定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和登记方法。这些科目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可以会为五类:一、资产类。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材料采购、材料、产成品、待摊费用、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待处理财产损益。二、负债类。包括以下科目: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它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利润、预提费用、长期借款。三、所有者权益类。包括以下科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17四、成本类。包括: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科目。五、损益类。损益类包括的科目有: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这里既包括收入类科目也包括费用类科目,之所以把这两类科目合并为损益类科目,是因为这两类科目核算的内容都与损益的计算相关。(二)会计科目的级次。会计科目的级次要体现会计信息的不同详细程度。一般情况下:会计科目的级次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总分类科目:这是对会计对象不同经济内容所作的总括分类。(2)明细分类科目:这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所作的进一步分类,它是反映核算指标详细、具体情况的科目。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总分类科目一般由财政部或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明细分类科目,除了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以外,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第四节账户及其基本结构一、是设置账户的必要性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该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他们的联系是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会计科目就是账户的名称,设置会计科目和开设账户的目的都是为了分类提供会计信息,两者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一致的。它们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是分类核算的项目,而账户既有名称又有具体结构;会计科目是进行分类核算的依据,而账户则是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和账户往往作为同义词来理解,互相通用,不加区别。
18二、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结构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划分为左右两方,以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账户要依附于薄记开设,也就是账簿。这样呢,每一个账户只表现为账簿中的某章或某些帐页,它们一般应该包括下列内容:(一)账户的名称,也就是会计科目。(二)日期和摘要,就是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和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三)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及余额。(四)凭证号数,说明账户记录的依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自学考试“基础会计学”总复习(3)第三章复式记账第一节复式记账原理一、记账方法的意义和种类记账方法:是在账户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引起各有关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曾采用过不同的方法,主要是单式记账和复式记账。单式记账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
19法。复式记账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二、复式记账的特点(1)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记录。(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是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第二节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记账方法,是各种复式记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借贷记账法是一种复式记账法,它的特点,就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要根据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来决定。账户结构就是指账户的登记方法,具体讲就是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期末有没有余额。如果有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一)资产、费用的账户结构它们的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期末余额是在借方表示资产。那么,这类账户它的期末余额=期初的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费用结转后一般没有余额。(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类账户。
20这类账户的结构是:本期增加记在贷方,减少记在借方,余额在贷方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贷方的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收入、利润结转后一般没有余额。(三)应借应贷记账发登记经济业务的步骤(略)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概括的说就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在借贷记账方法下对任何类型的经济业务都是一律采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账规则的形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一)根据复式记帐的原理,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二)根据借贷记账法账户结构的原理,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是按借贷相反的方向记录,也就是要求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借贷相反的方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登记。(1)账户对应关系。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在有关账户之间都会形成“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就叫做账户的对应关系。(2)对应账户。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就叫做对应账户。(3)会计分录。会计分录就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的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会计分录有两种:一、简单的会计分录。是指一个账户的借方只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二、复合会计分录。是指一个账户的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或者相反,一个账户的贷方同几个账户的借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者“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还有一种是几
21个账户的借方同几个账户的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也就是“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即是说复合会计分录既包括“一借多贷”和“多借一贷”,也包括“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四、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试算平衡: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的一种方法。通常是采用编制总分类账发生额或余额试算平衡表进行的。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总的讲就是按照借贷平衡的原理进行的。借贷平衡可用公式表达如下: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借贷记账法的优点:1.账户对应关系清楚,可以鲜明地反映各种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2.账户设置适用性强,账户的基本结构为使用既反映资产,又反映负债的双重性质账户提供了理解的基础,因此,采用借贷记账法不要求对所有账户固定分类;3.依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账,无论发生额和余额都保持借贷平衡关系,对日常核算记录的汇总和检查十分简单。自学考试“基础会计学”总复习(4)第四章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22第一节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第二节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是指企业取得资金的来源。一、实收资本的核算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主要部分。内容、登记方法、要求:这个账户是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账户的贷方登记所有者投资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所有者投资的减少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所有者投资的实有数额。该账户可以按照投资者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它的贷方是登记收到投资者的投入的资本,借方是登记投入资本的减少,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投入资本的实有数额。其收到的所有者投资都应该按实际投资数额入账;以货币资金投资的,应该按实际收到的款项作为投资者的投资入账;以实物形式投资的,按双方认可的估价数额作为实际投资额入账。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收入和所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不得直接增减投入资本。二、短期借款的核算短期借款: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种借款为短期借款。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为长期借款。短期借款的核算包括取得借款、支付借款利息和归还借款三项主要内容。利息的提取:利息的支付:借:财务费用:借:预提费用:贷:预提费用:贷:银行存款:第三节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
23一、固定资产购入业务的核算固定资产:一般是指使用期限比较长、单位价值比较高,能在若干个生产周期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账户的结构:它的借方是登记增加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贷方登记减少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结存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应该设置固定资产账户。固定资产分为:不需安装和需安装两种。不需要安装,即可投入生产使用。对于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在记录固定资产建设是时用“在建工程”,在安装结束后,将其全部转入“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这个账户借方登记购进时支付的价款、包装费、运杂费、安装费等等。二、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材料采购:设置材料采购账户原因: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外部材料的买价和采购费用。计算确定材料采购成本。不论材料是否运达企业和是否已验收入库,采购材料的实际支出都要记入这个账户的借方,贷方登记已验收材料的实际成本,也就是对已验收入库的外购材料,在确定其采购成本之后,按其成本从“材料采购”的贷方转入“材料”账户的借方。期末“材料采购”账户,如果有余额的话在借方,表示款已付,尚未运达企业,或者已经运达企业,但是还没有验收入库的在途材料的实际成本。在计算出了入库材料采购成本以后,才能结转入库材料的采购成本,这时候才能借材料贷记材料采购账户。材料:这个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库存材料,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的账户。应付账款:这个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采购材料而与供应单位发生的结算债务的增减变动情况的账户。
24应付票据:当企业购买材料,是采用商业汇票,就是商业承兑汇票或者是银行承兑汇票,采用这种结算方式来结算供货单位的货款时,应该相应的开设应付票据的账户,用来反应与供货之间的结算关系的账户。日常核算企业应该设置应付票据备查簿。预付账款:这个账户的用途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向供货单位预付购买材料货款,而与供货单位发生的债权结算业务情况的账户。应交税金:(增值税率17%)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有关各种税金的应交和实缴的结算情况的账户。应交税金属于双重性质的账户,期末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第四节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一、账户设置:生产成本:这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正确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这个账户如果有余额在借方表示未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账户按照产品的品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计算出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项目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直接费用在生产中直接记入产品。间接费用包括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按照生产产品的比例分别记入各个产品中。制造费用:是用来归集和分配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车间生产活动发生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包括车间一般人员的工资,以及按照这个工资额的14%计算提取的福利费,车间房屋建筑按月提取的折旧费,车间固定资产以及生产工具发生的修理费,车间办公活动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以及机物料消耗等。账户期末一般没有余额,应该按照不同的车间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应付工资:应付工资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应付职工工资总额,反映和监督企业与职工工资结算情况的账户。账户的贷方登记本月结算的应付职工工资,同时,对应付的工资额应该作为一项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别计入有关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双重性质的
25账户,期末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应付福利费:应付福利费账户是为了反映和监督职工福利费的提取和支用情况而设立的账户。这个账户的贷方登记的是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借方登记实际支用的职工福利费。这个账户如果有期末余额应该在贷方,表示已经提取尚未支用的节余的福利费的数额,属于应付未付的费用。累计折旧:固定资产账户按原始价值反映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待摊费用:待摊费用账户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预提费用:预提费用是根据受益情况预先分期从成本费用中计提,根据合同或者有关规定,以后某个时间实际支付的费用。预提费用账户的贷方登记预先按一定标准提取、应由本期负担的各项费用,比如说预提修理费,预提借款利息等等。产成品:产成品就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库存产成品实际成本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二、产品生产业务的总分类核算(略)三、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详见P81~83)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2.按成本项目分配和归集生产费用工业企业一般设立以下三个成本项目: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3.计算产品生产成本
26自学考试“基础会计学”总复习(5)第五节产品销售业务的核算一、产品销售收入的核算(一)产品销售收入的确认销售收入确认的时间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销售时确认销售收入。2.在销售前确认销售收入。3.在销售后确认销售收入。(二)账户的设置产品销售收入: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收入的账户。这个账户的货方用来登记企业销售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借方登记发生销售退回和销售折让时应冲减本期的产品销售收入,以及月末将本期所发生的销售收入转入本年利润账户贷方的全部金额。期末结转后这个账户没有余额,产品销售收入账户应该按照产品品种或者劳务的类别开设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应收账款: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销售产品向购买单位收取货款的结算情况的账户。如果由于销售产品存在着应收未收货款的业务,就应设置这个账户。应收账款账户的借方登记由于销售产品而发生的应收款项,贷方登记收回的应收款项,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这个账户应按照不同的购买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以便反映和监督各个部门单位和企业结算货款的情况。
27应收票据:企业的销售产品的时候,或购买单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或者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方式结算货款,企业就应设置“应收票据”账户。用来反映监督与购买单位开出的商业汇票的结算情况。企业应该设置“应收票据备查账”逐笔登记每一应收票据的详细资料,收到款后再逐笔注销。预收账款:预收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预收货款的发生与偿付情况。企业在业务较少的情况下,不设置“预收账款”账户,通过“应收账款”账户来完成核算。记录的方法与“预收账款”方法一样。(三)产品销售收入的总分类核算(略)二、产品销售成本费用的核算(一)账户的设置:产品销售成本: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已经销售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和结转的账户。为了便于计算各种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成本账户按照产品的品种或者劳务的类别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产品销售费用: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销售费用的账户。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应该由企业负担的产品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广告费,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经费等等。各种销售费用发生时记入产品销售费用的借方,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的产品销售费用。结转后这个账户没有余额。产品销售税金: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负担的各种销售税金。比如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及附加等等。产品销售税金账户的借方登计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计算的方法计算出的应负担的产品销售税金。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的产品销售税金。结转后这个账户没有余额。借:产品销售税金:借:应交税金——城建说:贷:应交税金——城建说:贷:银行存款:
28借:产品销售税金:借:其他应交账款——教育费及附加:贷:其他应交账款——教育费及附加:贷:银行存款:(二)产品销售成本、费用的总分类核算第六节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利润,是由以下几步计算而得:第一步: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第二步: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第三步: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第四步: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企业实现的净利润,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配,提取盈余公积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弥补亏损等。一、利润实现的核算(一)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核算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对组织和管理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行政管理各部门人员的工资及按这个工资额的14%提取的福利费、办公费、折旧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坏帐损失、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劳动保险费等。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产品销售费用,因与产品制造没有直接关系,因而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而是作为期间费用直接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主要内容包括:1.支付本月各项管理费用2.结算本月应付各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及提取福利费3.各行政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提折旧4.待摊费用的摊销5.报销差旅费6.支付退休人员工资。
29财务费用是指企业对筹集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银行利息的净支出,也就是用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去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后的净支出等等。(二)营业外收支的核算营业外收支:是指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收入和支出。包括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就是指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收入。包括:(1)固定资产盘盈和固定资产转让的净收入;(2)由于发生了应付而付不出的款项,转为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是指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的支出。包括:(1)固定资产盘亏和固定资产转让的净损失;(2)材料等存货由于自然灾害的原因造成的意外损失;(3)职工子弟学校和技工学校的经费支出等等。(三)所得税费用(税率:33%)所得税:是企业依照国家税法的规定,对企业某一经营年度的所得,按照规定的税率,计算并交纳的税款。计算的基本公式是: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所得税前利润中予以调整的项目)分期预交所得税的计算:当期累计应纳所得税额=当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当期应纳所得税额=当期累计应纳所得税额-上期累计已纳所得税额。(四)利润实现的核算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本年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应设置“本年利润”账户。“本年利润”账户贷方登记从各收入账户转入的本期发生的各种收入;借方登记从各费用账户转入的本期发生的各种费用,将收入与费用相抵后,如果收入大于费用,即为“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余
30额,表示本期实现的利润。如果费用大于收入,即为“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余额,表示本期发生的亏损。在年度中间,“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保留在本账户,不予转帐,表示从1月1日截止本期本年度累计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年末时,应将“本年利润”余额转入“利润分配”账户,结转后“本年利润”账户在年末应该没有余额。二、利润分配的核算企业利润分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提取盈余公积金。盈余公积金一般按照本年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2.分配给投资者。(一)账户的设置1.“利润分配”账户。企业进行利润分配,意味着企业实现的“利润”这项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本应记入“本年利润”的借方,直接冲减本年实现的利润额。年末,企业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从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结转记入“利润分配”账户的贷方。结转后,“利润分配”账户如果为贷方余额,表示年末未分配的利润数额;如果有借方余额,表示年末未弥补的亏损额。2.“盈余公积”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的增减变动和结余情况的账户。“盈余公积”账户的贷方登记从税后利润(即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的数额;借方登记盈余公积金的支用数,如转增资本或者弥补亏损等,这个账户的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盈余公积金的结余数额。3.“应付利润”账户。应付利润: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向投资者支付利润情况的账户。“应付利润”账户的贷方登记企业计算出的应支付给投资者的利润数额,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给投资者的利润数额,期末余额如果在贷方,表示应付而尚未支付的利润额;如果在借方,则表示多支付的利润额。(二)利润分配的总分类核算(略)
31自学考试“基础会计学”总复习(6)第五章账户的分类账户可以按不同标准,即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其中最主要的是按照账户的经济内容和用途、结构等分类。第一节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账户的经济内容:是指账户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账户之间的最本质差别在于其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的不同,因而账户的经济内容是账户分类的基础。账户按其经济内容可以分为五类:即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一、资产类账户资产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按照资产的流动性,这类账户又可以分为两类:1.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帐款”、“材料”、“待摊费用”、“产成品”等等。2.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如“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账户。二、负债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负债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按
32照负债的流动性,这类账户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预提费用”等账户。2.反映非流动负债的账户,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账户。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按照所有者权益来源的不同,这类账户又可以分为两类:1.反映所有者原始投资的账户,如“实收资本”账户。2.反映所有者投资收益的账户,如“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盈余公积”等账户。四、成本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账户。在工业企业,按照生产经营过程的阶段划分,用来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账户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在供应过程,用来归集购入材料价款和采购费用,计算材料采购成本的账户,如“材料采购”账户。2.在生产过程,用来归集制造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如“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账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成本类账户也是资产类账户,分类时,有的账户,如“材料采购”账户,既可以归入资产类账户,也可以归入成本类账户。五、损益类账户
33损益类账户是指那些核算内容与损益的计算确定直接相关的账户。主要是指那些用来反映企业收入和费用的账户。这类账户按其与损益组成的内容的关系,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用来反映营业损益的账户,如“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这里的收入和费用之间有着直接配比或期间配比的关系。2.用来反映营业外收支的账户,如“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账户。3.用来反映所得税的账户,如“所得税”账户。第二节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账户用途:就是指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什么核算指标。所谓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以取得所需要的各种核算指标。即账户的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期末账户有没有余额,如果有余额,在账户的哪一方,表示什么。账户按其用途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盘存账户、结算账户、所有者投资账户、集合分配账户、跨期摊提账户、成本计算账户、收入账户、费用账户、财务成果账户、调整账户和计价对比账户等十一类账户。一、盘存账户1.盘存账户的定义。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有:“现金”、“银行存款”、“材料”、“产成品”、“固定资产”等账户。“生产成本”账户和“材料采购”账户如果期初和期末有余额,就分别表示在产品和在途材料,也具有盘存材料的性质。2.盘存账户的结构。盘存账户的借方登记本期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本期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减少额。这类账户如果有余额,一定在借方,表示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实有额。
343.账户的特点。盘存账户有两个特点:(1)所有的盘存账户反映在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都可以通过财产清查的方法确定其实有数,核对其实际结存数与帐面结存数是否相符,检查实存的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在管理上和使用上是否存在问题。(2)除“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以外,其他盘存账户,如“材料”、“产成品”、“固定资产”等账户,都可以通过设置明细帐,提供实物数量和金额两种指标。二、结算账户1.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按照结算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的不同,又可以具体的分为债权结算账户、债务结算账户和债权债务结算账户三类。(一)债权结算账户①债权结算账户的定义。债权结算账户:又叫做资产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同各债务单位或个人之间的债权结算业务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有:“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和“其他应收款”等账户。②债权结算账户的特点。债权结算账户的借方登记本期应收款项或者预付款项的增加数,贷方登记本期应收款项和预付款项的减少数。债权结算账户有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结算的应收款项或预付款项的实有数。(二)债务结算账户①债务结算账户:又叫做负债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同债权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债务结算业务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有“应付帐款”、“预收帐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等账户。②债务结算账户的结构特点,债务结算账户的贷方,登记本期借入款项、应付款项或预收款项的增加数,借方登记本期借入款项、应付款项或预收款项的减少数。债务结算账户如果有余额在贷方,表示结算
35的借入款项、应付款项或尚未结算的预收款项的实有数。(三)债权债务结算账户①债权债务结算账户:又叫做资产负债结算账户或往来结算账户。这类账户既反映债权结算业务,又反映债务结算账户,是双重性质的结算账户。②结构特点。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借方,登记的内容有两个,即本期债权的增加额和本期债务的减少额。账户的贷方登记的内容也有两个,即本期债务的增加额和本期债权的减少额。这时候,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余额就出现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这个账户月末有借方余额,表示尚未收回的债权净额,也就是尚未收回的债权大于尚未偿付的债务的差额。第二种情况:有贷方余额,则表示尚未偿付的债务净额,也就是尚未偿付的债务大于尚未收回的债权的差额。(3)债权债务结算账户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与债权单位或者债务单位结算业务发生了特点,经常需要设置债权债务这种双重性质的结算账户,如果企业预收款项的业务不多,就可以不单设“预收帐款”账户,而用“应收帐款”账户,同时反映企业应收款项和预收款项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此时,应收帐款账户就是一个债权债务结算账户。如果企业预付款项的业务不多,也可以不单独设置“预付帐款”账户,而是用“应付帐款”账户同时反映企业应付款项和预付款项。“预收账款”与“应收账款”属于往来账户,除此以外还有“预付账款”与“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其中“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是不能相互代替的,合并设置“其他往来”账户。需要指出的是,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只是表示债权和债务增减变动后的差额,并不一定表示企业债权债务的实际余额。这是因为一个企业在某一时点可能同时存在债权和债务。在借贷记帐法下,结算账户中许多是双重性质的账户,除上述的应收帐款、应付帐款等账户外,应交税金、应付工资也都具有双重性质。三、所有者投资账户
361.所有者投资账户:又叫做资本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所有者投资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有“实收资本”账户和“盈余公积”账户等等。2.结构特点,所有者投资账户,贷方登记本期所有者投资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本期所有者投资的减少额,这类账户如果有期末余额,一定在贷方,表示所有者投资的实有额。四、集合分配账户1.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反映和监督有关费用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有“制造费用”账户。2.结构的特点。集合分配账户它的借方登记本期各种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贷方登记月末各种费用分配结转的数额。这个账户月末一般没有余额。五、跨期摊提账户1.跨期摊提账户的定义。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有待摊费用账户和预提费用账户。2.跨期摊提账户的结构和特点。跨期摊提账户的借方是用来登记费用的实际发生数或者实际支付数。贷方是用来登记应由某个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摊销数或者费用预提数。期末,这类账户如果有借方余额,就表示已经支付,尚未摊销的待摊费用数额,如果有贷方余额,则表示已经预提而尚未支付的预提费用数额。待摊费用账户和预提费用账户都属于跨期摊提账户。3.待摊费用账户与预提费用账户的关系:
37它们的相同点:①它们都是为了划清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而设置的;②借方都是用来登记费用的实际发生数或支付数,贷方都是用来登记应有某个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摊配数或预提数。区别:待摊费用是先发生后摊配,因而是先登记借方后登记贷方,余额在借方,而不能发生贷方余额;预提费用则是先预提后支用,因而是先登记贷方后登记借方,期末余额可能在贷方,也可能在借方。六、成本计算账户1.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应记入成本的全部费用,并确定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有生产成本和材料采购等账户。2.结构和特点。成本计算账户的贷方登记转出的已完成某一过程的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成本计算账户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完成某一过程的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七、收入账户1.收入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各种收入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有产品销售收入、营业外收入等账户。2.结构特点。收入账户,贷方登记本期收入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本期收入的减少额和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贷方的收入额。期末结转后收入账户没有余额。八、费用账户1.费用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发生应记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有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等账户。2.结构特点。费用账户的借方登记本期费用支出的增加数额,贷方登记本期费用支出的减少数额和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的费用数
38额,期末结转后费用账户没有余额。九、财务成果账户1.财务成果:账户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有本年利润账户。2.结构特点:财务成果的贷方登记期末从各个收入账户转入本期发生的各项收入数。借方登记期末从各个费用账户转入的本期发生的与本期收入相配比的各项费用数。期末如果有贷方余额,表示收入大于费用的差额为企业本期实现的净利润,若出现借方余额,则表示本期费用支出大于收入差额为本期发生的亏损总额。3.年末结转。年末,本年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都要结转记入利润分配账户,结转后财务成果账户没有余额。十、调整账户1.调整账户:是用来调整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而设置的账户。2.分类:调整账户按其调整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和备抵附加账户三类。㈠备抵账户也叫做备抵调整账户。⑴备抵账户的定义。备抵账户是用来递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⑵备抵调整账户的调整方式。调整公式:被调整账户余额-调整账户的余额=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⑶备抵账户的特点。被调整账户余额与备抵账户的余额,一定是在相反的方向,如果被调整账户的余额在借方,则备抵账户的余额一定在
39贷方。反之,被调整账户的余额在贷方,则备抵调整账户的余额一定在借方。备抵账户按照被调整账户的性质又可以分为资产备抵账户和权益备抵账户两类:①资产备抵账户是用来递减某一资产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该项资产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属于资产备抵,还有坏账准备账户,它是应收账款的备抵账户。②权益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某一权益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该权益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属于权益备抵账户的有:本年利润、利润分配。㈡附加账户⑴附加账户:是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的账户。⑵附加账户调整计算公式:被调整账户余额附加账户余额=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㈢备被抵附加账户⑴备抵附加账户:是指既可以用来抵减,又可以用来附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⑵特点:①调整账户与被调整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但用途和结构不同。②被调整账户反映会计要素的原始数字,而调整账户反映的是会计要素的调整数字。因此,调整账户不能脱离被调整账户而独立存在。③调整方式是指原始数字与调整数字是相加还是相减,以求得有特定含义的数字。
40十一、对比账户定义:计价对比账户是用来按照两种不同的计价标准进行计价对比,确定业务成果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有材料采购账户和生产成本账户。自学考试“基础会计学”总复习(7)第六章会计凭证第一节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一、凭证的定义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也是对经济业务进行日常监督的重要环节。)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⑴填制、取得会计凭证,可以及时正确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完成情况。⑵审核会计凭证,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使经济业务合理合法。⑶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便于分清经济责任,可以加强经济管理中的责任制。二、会计凭证的种类
41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一)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者完成情况,并做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原始凭证按其取得的来源不同,又进一步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两类。1.自制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或个人,在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自行填制的凭证。自制原始凭证按其填制手续不同又可以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编制凭证四种。(1)一次凭证。一次凭证,是指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者同时反映若干项同类性质的经济业务,其填制手续是一次完成的会计凭证。(2)累计凭证。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连续记载若干项同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3)汇总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是指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为简化记账凭证的编制工作,将一定时期内若干份记录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汇总编制一张汇总凭证,用以集中反映某项经济业务总括发生情况的会计凭证。如“发料凭证汇总表”“收料凭证汇总表”“现金收入汇总表”等,都是汇总原始凭证。(4)记账编制凭证。是根据账簿记录把某一项经济业务加以归类整理,而重新编制的一种会计凭证2.外来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同外单位发生经济往来关系时,从外单位取
42得的凭证。外来原始凭证都是一次凭证,例如企业购买材料、商品时,从供货单位取得的发货票,就是外来原始凭证。(二)记账凭证1.记账凭证的定义。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2.记账凭证的分类。第一种分类,按其适用的经济业务,分为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两类。1.专用记账凭证。专用记账凭证,是用来专门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专业凭证按其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与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有无关系,又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2.通用记账凭证。通用记账凭证的格式,不再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而是以一种格式记录全部经济业务。第二种分类,经济凭证按其包括的会计科目是否单一,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两类。1.复式记账凭证。复式记账凭证又叫做多科目记账凭证,要求将某项经济业务所涉及到的全部会计科目集中填列在一张记账凭证上。2.单式记账凭证。
43单式记账凭证又叫单科目记账凭证,要求将某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每个会计科目,分别填制记账凭证,每张记账凭证只填列一个会计科目,其对方科目只供参考,不凭以记账。第三种分类,记账凭证按其是否经过汇总,可以分为汇总记账凭证和非汇总记账凭证两种。1.汇总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是按一定的方法汇总填制的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按汇总方法不同,可分为分类汇总和全部汇总两种。(1)分类汇总凭证。分类汇总凭证是根据一定期间的记账凭证按其种类分别汇总填制的。(2)全部汇总凭证。全部汇总凭证是根据一定期间的记账凭证汇总填制的,如科目汇总表就是全部汇总凭证。2.非汇总记账凭证。非汇总记账凭证,是没有经过汇总的记账凭证,前面介绍的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以及通用记账凭证都是非汇总记账凭证。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关系: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原始凭证是记账凭证的基础,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填制的,在实际工作中,原始凭证附在记账凭证后面,作为记账凭证的附加,记账凭证是对原始凭证内容的概括和说明,原始凭证有时也是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的依据。第二节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一、原始凭证的内容通常称为凭证要素,主要有:1.原始凭证的名称;
442.填制凭证的日期;3.凭证的编号;4.填制和接受凭证的单位名称;5.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经济业务发生的金额;6.填制单位及有关人员的签章。二、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略)二、填制原始凭证的要求(一)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必须合法,也就是说经济业务本身必须是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的要求。(二)填制在凭证上的内容和数字,必须真实可靠,要符合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完成情况。不得编撰数字。(三)各种凭证的内容必须逐项的填写齐全,不得遗漏,必须符合手续完备的要求,在填写完必后经办业务的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要认真审查,签名盖章。(四)凭证要用蓝黑墨水,文字要简要,字迹要清楚,易于辨认。(五)大小写金额数字要符合规格,正确填写。(六)凭证不得随意涂改、刮擦、挖补,填写错误了需要更正时,应用划线更正法。(七)各种凭证必须连续编号,以便查考。(八)各种凭证必须及时填制。三、原始凭证的审核
45审核原始凭证,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就是审核原始凭证记录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二)审查原始凭证填写的内容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第三节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一、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记账凭证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内容:1.填制单位的名称;这可以由填制单位将自己单位的名称印制在记账凭证上。2.记账凭证的名称;3.记账凭证的编号;4.填制凭证的日期;5.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6.会计科目的名称、记账方向和金额;7.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8.制证、审核、记账、以及会计主管等有关人员的签章,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二、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一)专用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1.收款凭证的填制方法
46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货币资金收款业务的凭证,它是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收款后填制的。2.付款凭证的填制方法付款凭证是用来记录货币资金付款业务的凭证,它是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付款后填制的。3.转账凭证的填制方法转账凭证是以记录与货币资金收付无关的转账业务的凭证。它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转账业务原始凭证填制的。(二)通用记账凭证的编制涉及到货币款收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是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收付款后填制的,涉及到转账业务的记账凭证是由有关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三)单式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单式记账凭证按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到的每个会计科目单独填制一张记账凭证,每一张记账凭证中只登记一个会计科目。三、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⒈记账凭证的摘要栏是对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考虑到登记账户的需要,正确的填写不可漏填或者错填。⒉必须用会计制度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编制会计分录。⒊填制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份原始凭证单独填列,也可以根据同类经济业务的多份原始凭证汇总填列,还可以根据汇总的原始凭证填列。⒋记账凭证在一个月内应连续编号以便查核。
47⒌收、付款凭证应按货币资金收付的日期来填写;转账凭证原则上应按收到原始凭证的日期填写。⒍记账凭证上应注明所附的原始凭证张数,以便查核。⒎在采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等复式凭证的情况下,凡涉及到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款业务,填制收款凭证;凡涉及到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付款业务,填制付款凭证;凡是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的划转业务的,按照规定一般只填制付款凭证,以免重复记账。⒏记账凭证填写完毕,应进行复核和检查,并用所使用的记账方法进行试算平衡。四、记账凭证的审核(一)原始凭证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合法。(二)记账凭证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是否正确。(三)摘要是否填写清楚、项目填写是否齐全。如果发现差错,按规定办法及时处理和更正。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一、会计凭证的传递(一)会计凭证传递的定义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证从填制到归档保管整个过程中在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二)会计凭证传递的意义(正确的组织会计凭证的传递作用)正确的组织会计凭证的传递,能及时的、真实的反映和监督经济业
48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把有关部门和人员组织起来,分工协作,使正确的经济活动得以顺利实现。考核经办业务的有关部门和人员是否按照规定的凭证手续办事,从而加强经营管理上的责任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三)科学的会计凭证传递程序应作到以下三点:(不会考了)二、会计凭证的保管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会计凭证结账后的整理、装订和归档存查。自学考试“基础会计学”总复习(8)第七章账簿第一节账簿的意义和种类一、账簿的定义账簿:是按照会计科目开设账户、账页,用来序时、分类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簿籍。账簿与账户的区别与联系:账户是在账簿中按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的户头,用来反映某一个会计科目所要核算的内容。按照账户归类反映各项经济业务,可以提供总
49括的和明细的核算指标。由于账簿的记录,是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反映。因此,账簿有时积累、贮存经济活动情况的数据库。设置账簿的意义1.账簿可以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系统完整的会计信息。2.账簿可以为定期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数据资料。3.账簿是考核企业经营成果,加强经济核算,分析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二、设置账簿的原则根据本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设置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账簿,设置账簿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账簿设置要能保证全面系统的反映和监督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营管理提供系统分类的合算资料。2.设置账簿,要在满足实际需要的前提下,考虑人力和物力的节约,力求避免重复设账。3.账簿的格式要按照所记录的经济业务的内容和要求提供的核算指标进行设计,要力求简便实用,避免繁锁重复。三、账簿的种类㈠账簿按其用途的分类。账簿按其用途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联合账簿和备查账簿四类。1.序时账簿。序时账簿又叫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按其记录内容的不同又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两种。
50普通日记账,也称通用日记账。是用来登记各单位全部经济业务的的日记账。特种日记账。特种日记账是专门用来记录某一特定项目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日记账。特种日记账主要是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2.分类账簿:是指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分类账簿又由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两种。总分类账簿。按照总分类账簿分类登记的账簿叫总分类账簿。它是用来核算经济业务的总括内容的。明细分类账簿。按照明细分类账户分类登记的账簿叫做明细分类账簿。它是用来核算经济业务的明细内容的。3.联合账簿。联合账簿:是指日记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账簿。如企业设的日记总账也是联合账簿。4.备查账簿。备查账簿: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都未能记载,或者记载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如: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等。㈡账簿按外表形式的分类按其外表形式不同可以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1.订本式账簿。订本式账簿是指把许多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包括: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和总分类账。2.活页式账簿。活页式账簿是指账页不固定,用活页形式的账簿如材料明细账。3.卡片式账簿。卡片式账簿是指印有记账格式的卡片,登记各项经济业务的账簿。如固定资产卡片、材料卡片、产成品卡片等。第二节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51一、账簿的基本结构账簿应具备下列基本内容:(一)封面。(二)扉页。(三)账页。账页的格式因为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不同,可有不同的格式,但是账页的基本格式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账户的名称;2.登账日期栏;3.凭证种类和号数栏;4.摘要栏(摘要栏记录经济业务内容的简要说明);5.金额栏(金额栏记录经济业务所引起的金额上的增减变动);6.总页次和分户页次。二、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一)特种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1.现金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三栏式)现金日记账是出纳人员根据现金收款凭证和现金付款凭证以及银行存款付款凭证,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的。2.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三栏式)首先是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是由出纳人员根据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和现金付款凭证,按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的先后
52顺序,逐日逐笔的进行登记。3.多栏式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三栏式、多栏式)多栏式日记账财务处理两种做法详见P175(二)普通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略)三、总账的设置和登记(详见课本)总分类账:是按照总分类账户分类登记全部经济业务的账簿。总分类账簿的格式:三栏式、多栏式等不同格式。四、明细分类账的设置和登记明细分类账:是用来分类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明细分类账一般采用活页式账簿。明细分类账分别采用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和多栏式三种格式的账页。三种格式的明细分类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一)三栏式明细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三栏式明细分类账的账页只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金额栏,不设数量栏。三栏式明细分类账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按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二)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的账页格式,分别设有收入、发出和结存栏。但是在收入、发出和结存栏的每一栏目中,又分别设有数量、单价和金额栏
53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按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三)多栏式明细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多栏式明细分类账,是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一张账页内按有关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分设若干专栏,用以在同一张账页集中反映各有关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的核算资料。按明细分类账登记的经济业务不同,多栏式明细分类账页又分为借方多栏、贷方多栏和借贷方均多栏三种格式。1.借方多栏式明细分类账的设置。借方多栏式明细分类账的账页格式是用于借方需要设多个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的账户,如“材料采购”、“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科目的明细分类核算。2.贷方多栏式明细分类账的设置贷方多栏式明细分类账的账页格式适用于贷方需要设多个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的账户,如“产品销售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科目的明细分类核算。3.借方贷方多栏式明细分类账的设置借方贷方多栏式明细分类账的账页格式适用于借方贷方均需要设多个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的账户,如“本年利润”科目的明细分类核算。4.多栏式明细分类账的登记多栏式明细分类账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逐笔登记的。五、总账与明细账的关系及其平行登记总账:是指按总账科目开设的账户,对总账科目的经济内容进行总
54括的核算,提供总括性经济指标。明细账:是按照明细科目开设的账户,对总分类账的经济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提供具体而详细的核算资料。(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内在联系有以下两点:1.二者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相同;2.登记账薄的原始依据相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登记明细分类账户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是相同的。(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的区别1.二者反映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不一样。总账反映资金增减变化的总括情况,提供总括资料;明细账反映资金动动的详细情况,提供某一方面的详细资料;有些明细账还可以提供实物量指标和劳动量指标。2.二者的作用不同。总账提供的经济指标,是明细账资料的综合,对所属明细账起着统驭作用;明细账是对有关总账的补充。起着详细说明的作用。(三)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详见课本)平行登记: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要登记该总分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要点如下:1.对于需要提供其详细指标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应根据审核无误后的记账凭证,记入总分类账户的同时,记入同期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有关各明细分类账户。(依据相同)2.登记总分类账及其所属明细分类账的方向应该相同。(方向一致)
553.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记入其所属的各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相等。(金额相等)总分账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平行登记的要点归纳为:依据相同,方向一致,金额相等。第三节账簿登记和使用的规则一、账簿启用的规则二、账簿登记的规则1.必须根据审核无误原会计凭证进行登记。2.记账必须用蓝黑墨水的钢笔或者炭素墨水的铅字书写,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记账。3.记账时应按账户页次顺序逐页登记,不得隔行跳页。4.除了结账、改错和销账簿记录外,不得用红色墨水。5.记账时,每一笔账都要记明日期、凭证号数、摘要和金额。记账以后,应该在记账凭证上注明所记账簿的页数,并划勾表示已经登记入账,避免重复记账或漏记账。6.记账要保持清晰、整洁,记账文字和数字都要端正、清楚,严禁刮擦、挖补、涂改或用药水消除字迹。7.凡需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在“借或贷”栏内写明“借”或“贷”的字样。对于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在该栏中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元”位上写“0”。现金日记账或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做到日清月结,每日结出余额。8.各账户在一张账页记满时,要在该账页的最末一行加计发生额合计数和结出余额,并在该行“摘要”栏注明“转次页”字样,然后再抄这个发生额合计数和余额填列到下一页的第一行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以保证账簿记录的连续性。
569.订本式的账簿,都编有账页的顺序号,不得任意撕毁。活页式账簿也不得随便抽换账页。10.记账时书写文字和数码字要符合规范。不要用怪体字、错别字,不要潦草。三、错账更正的方法(重点)更正错账的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三种。(一)划线更正法在结账之前,如果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而记账凭证无错误,即纯属登账时文字或数字上的错误,应采用划线更正法更正。(二)红字更正法红字更正法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1.记账以后,会计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符号、科目或金额有错误时,可采用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2.在记账以后,如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的金额有错误,而原记账凭证中,应借或者应贷的会计科目并无错误。红字更正法不仅能保持账户间的对应关系,而且还能保持账户中的正确发生额,不致于因改正错账而使数字虚增或虚减。(三)补充登记法记账以后,如果发现记账凭证上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并无错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可以采用补充登记法更正,即再填一张补充少记金额的记账凭证,将其少记部分补记入账。第四节结账和对账
57一、结账结账:是指按照规定把一定时期(月份、季度、年度)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并将各种账簿结算清楚,以便进一步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结账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将本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记入有关账簿,既不能提前结账,也不能将本期发生的业务延至下期登账。2.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调整和结转有关账面3.计算、登记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二、对账(一)账证核对账证核对:是根据各种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核对。以确保账证相符。(二)账账核对账账核对:是指各种账簿之间的有关数字进行核对,主要内容包括:(了解)1.总分类账各账户本月借方余额合计数与贷方余额合计数是否相等。2.总分类账各账户余额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各账户余额之和是否相等。3.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总分类账各该账户的余额是否相等。
584.会计部门有关财产物资的明细分类余额,应该同财产物资保管或使用部门的登记账簿所记录的内容,按月或定期进行核对,保证相等。(三)账实核对账实核对:是指各种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与实存数额核对相符。其具体内容包括:(了解)1.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以出纳人员保持的现金实际库存数核对相符。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应该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核对相符。3.各种材料、物资明细分类账账面余额应该与材料、物资实存数额核对相符。4.种种应收、应付款明细分类账账面余额应该与债权、债务单位的账目核对相符。在实际会计核算工作中,账实核对一般是通过财产清查进行的。三、账簿的保管销毁年限档案名称3年银行余额调节表5年月、季度会计报表15年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25年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永久年度会计报表
59自学考试“基础会计学”总复习(9)第八章会计核算形式第一节会计核算形式的意义会计核算形式:就是指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和账务处理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也叫作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账务处理程序和记账程序。一、会计核算形式的意义二、设计会计核算形式的要求(记)一般要符合以下三个要求:1.要适应本单位的经济活动特点、规模的大小和业务的繁简情况,有利于会计核算的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2.要适应本单位、主管部门以至国家管理经济的需要,全面、系统、及时、正确地提供反映本单位经济活动情况的会计核算资料。3.要在保证核算资料正确、及时和完整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地简化会计核算手续,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节约核算费用。三、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
601.记账凭证核算形式;2.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3.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4.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5.日记总账核算形式;6.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以上六种会计核算形式有很多相同点,但也有区别,其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由于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就形成了以上六种会计核算形式。第二节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一、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记)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它是最基本的会计核算形式。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设置的会计凭证和账簿(一)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设置的会计凭证需设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作为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设置的账簿需设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1.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一般都采用三栏式、订本式。
612.总分类账也一般采用三栏式、订本式。3.明细分类账则可根据管理的需要,采用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或者多栏式明细账。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账务处理程序(了解)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2.根据各种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3.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4.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5.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6.月终,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分类账户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分类账中有关科目的余额核对相符。7.月终,根据核对无误的总分类账和各种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四、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记)优点: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比较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较详细的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来龙去脉清楚,便于了解经济业务动态和查对账目。缺点:其不足之处是由于总分类账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的。适用范围:如果一个企业规模大,记账凭证多,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也就很大,所以这种会计核算形式一般适用于规模小且经济业务较少的经济单位。
62第三节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一、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特点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特点是:定期地将所有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成科目汇总表,然后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二、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设置的凭证和账簿在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下,与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相同,一般设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等记账凭证;设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采用三栏式账页;设置总分类账,采用三栏式账页,在总分类账簿中按每一总账科目设置账页;设置各总账科目所属明细分类账,根据所记录经济业务内容,可采用三栏式账页、数量金额式账页或多栏式账页。三、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科目汇总表,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按科目进行归类编制的。四、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账务处理程序P205账务处理程序是:1.根据原始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等记账凭证。2.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3.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4.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成科目汇总表。5.根据定期编制的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636.月终,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分类账户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分类账中有关科目的余额核对相符。7.月终,根据核对无误的总分类账和各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五、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优点和适用范围优点:由于总分类账是根据定期编制的科目汇总表登记的,大大减少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缺点:科目汇总表是按总账科目汇总编制的,只能作为登记总账和试算平衡的依据,不便于分析和检查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不便于查对账目。适用范围: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适用于经济业务量较多的经济单位。第五节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一、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先定期将全部记账凭证按收、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分别归类编制成汇总记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二、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设置的记账凭证和账簿在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下,除设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外,还应设置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作为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三、汇总记账凭证及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汇总记账凭证分为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三种:
64(一)汇总收款凭证及其编制方法汇总收款凭证是指按“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的借方分别设置的一种汇总记账凭证,它汇总了一定时期内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款业务。(二)汇总付款凭证及其编制方法(略)(三)汇总转账凭证及其编制方法一个贷方科目与一个或几个借方科目相对应,所有转账凭证也只能按一个贷方科目与一个或几个借方科目对应来填制,不能填制一个借方科目与几个贷方科目相对应的转账凭证。四、在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下总分类账的登记方法五、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1.根据原始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2.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3.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4.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5.根据定期编制的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6.月终,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及各种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分类账中有关科目的余额核对相符。7.月终,根据核对无误的总分类账和各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65六、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与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相比其优点是:①由于汇总记账凭证,是根据一定是时期内全部记账凭证,按照科目对应关系进行归类、汇总编制的,便于通过有关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②在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下,总分类账根据汇总记账凭证,于月终时一次登记入账,减少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缺点:汇总转账凭证是按每一贷方科目,而不是按经济业务的性质归类,汇总的,因而不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分工,当转账凭证量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适用范围:这种核算形式适用于规模大、经济业务较多的经济单位。特点优点缺点适用范围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它是最基本的会计核算形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来龙去脉清楚,便于了解经济业务动态和查对账目。记账凭证多,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大。规模小且经济业务较少的经济单位。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定期地将所有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成科目汇总表,然后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减少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不便于分析和检查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不便于查对账目。经济业务量较多的经济单位。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均采用多栏式,并根据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记录登记总账。对于转账业务,可以根据转账凭证逐笔登记总账。简化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业务较复杂,会计科目设置较多的企业里,日记账的专栏次过多,账页必定庞大,就不便于记账。运用会计科目少,业务量小的经济单位。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先定期将全部记账凭证按收、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分别归类编制成汇总记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①便于通过有关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②减少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不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分工,当
66转账凭证量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规模大、经济业务较多的经济单位。日记总账核算设置日记总账,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日记总账。可以全面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对会计核算资料的分析和使用,而且账务处理程序也较简单。如果运用的会计科目多,总分类账的账页就过长,不便于记账和查阅。规模小、经济业务简单,尤其使用会计科目少的单位。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将所有经济业务按所涉及的会计科目,以分录的形式记入通用日记账,再根据通用日记账的记录登记总分类账。减少了编制记帐凭证的大量工作,便于了解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便于按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查阅资料。不便于会计核算分工。帐簿记录容易发生差错,登记总分类帐的工作量较大。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单位。自学考试“基础会计学”总复习(10)第九章财产清查第一节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财产物资、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查对,来确定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67一、财产清查的意义:a)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提高会计资料的质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b)通过财产清查,能够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挖掘各项财产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c)通过财产清查,能够促使保管人员加强责任感,保证各项财产的安全完整。二、财产清查的种类:财产清查的分类有两种划分方式:一种是按清查的对象和范围分类,一种是按清查的时间分类。㈠按清查的对象和范围分类分为两类:一类是全面清查;一类是局部清查。全面清查:就是指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全面清查的对象总共是五条,归纳一下主要有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债权、债务结算款项。全面清查的情况如下:1.在年终决算前;2.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3.中外合资、国内联营、需进行全面清查;4.开展清产核资,需要进行全面清查;5.单位主要负责人调动。局部清查:是指根据需要对某一部分特定的财产物资进行的清查,局部清查的对象主要是流动性比较大的,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财产。
68局部清查主要有以下一个方面:1.现金应该由出纳员、日清月结;2.银行存款和银行借款,应该由出纳人员每月同银行核对一次;3.材料方面,在产品和产成品处年度清查外,应有计划地每月重点抽查,对于贵重的财产物资,应每月清查盘点一次;4.对于债权债务,应在年度内至少核对一至二次,有问题应及时核对,及时解决。㈡按照财产清查的时间进行划分分为两类:一类定期清查,一类是不定期清查定期清查:就是根据制度的规定预先计划安排时间对财产进行清查。不定期清查:是指根据需要进行的临时清查。不定期清查的情况:在更换出纳员时对先进、银行存款所进行的清查;更换仓库保管员时对其所保管的财产所进行的清查等等。三、财产清查前的准备工作(了解)(一)组织上的准备(二)物资及业务上的准备。第二节财产清查的方法一、实物的清查方法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有两种,一种是永续盘存制,一种是实地盘存制。㈠确定财产物资账面结存的方法:
69⒈永续盘存制:又叫账面盘存制。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减少、收入、发入都要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里作相应的连续记载,并且要求随时结出账面余额。账面余额的计算公式:账面期末余额=账面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优点:可以随时解出账面结存数,便于随时掌握财产物资的占用情况及其动态。有利于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不足:账簿中记录的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集结存情况都是根据有关会计凭证登记的,可能发生账实不符的情况。采用永续盘存制需要对各项财产物资定期进行财产清查,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以及账实不符的原因。⒉实地盘存制实地盘存制:平时只要求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要求登记减少数,到月末,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根据实地盘点确定实存数,倒结出本月的财产物资的减少数。公式体现:本期减少数=账面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数-期末实际结存数采用这种方法,工作简单、工作量小,但是各项财产物资的减少数没有严密的手续,不便与实行会计监督,倒挤出的各项财产物资的减少数中成份复杂,除了正常的耗用外,可能还有毁损的和丢失的,所以非特殊原因,一般情况不宜采用。㈡清查财产物资的方法一般采用的有实地盘点和技术推算盘点两种:1.实地盘点法:是指在财产物资堆放现场进行逐一清点数量或用计量仪器确定实存数的一种方法。2.技术推算盘点:是利用技术方法对财产物资的实存数进行推算的
70一种方法。(适用于大量成堆,难以逐一清点的财产物资。盘存单的作用主要有两个:1.作为财产物资盘点的书面证明。2.作为财产清查工作的一个原始凭证。二、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㈠现金的清查现金清查采用实地盘点方法,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在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以查明盈亏情况。现金盘点后,应填制“现金盘点报告表”。现金盘点报告表也是重要的原始凭证。㈡银行存款的清查核查方法主要是通过核对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转来的对账单逐调核对。核对的结果可能有两种,可能一致,但往往不一致。造成这种核对结果账实不符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记账错误;还有一种就是未达账项的存在。未达账项:是指由于企业和银行之间对于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结算凭证已登记入账,而另外一方由于尚未取得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未达账项有四种情况:1.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款项。2.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项。3.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项。4.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起到对帐的作用,不能作为调节账面余
71额的凭证。三、往来结算款项的清查方法一般采取“涵证核对法”进行清查,也就是由企业编制往来款项对账单然后送或者寄到各个往来的的经济单位进行核对。第三节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财产清查结果处理的具体步骤。⒈要核准数字,查明原因。⒉调整账薄,做到账实相符。⒊经批准,进行帐务处理。一、财产物资盘盈的核算财产物资、货币资金的保管过程中,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计量不准等原因发生实物数额大于账面余额的情况盘盈。二、流动资产盘亏或毁损的帐务处理。各项财产物资由于管理不善,非常损失等原因造成的盘亏和毁损。盘亏的要求:1.定额内盘亏应增加“管理费用”。2.由于责任人事故造成的盘亏应由责任人赔偿,记入“其他应收账款”。3.由于非常损失应放在“营业外支出”。三、坏帐损失的财务处理
72坏帐损失是指应收而收不会的款项。编制分录如下:借:管理费用贷: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自学考试“基础会计学”总复习(11)第十章会计报表第一节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一、会计报表的作用会计报表: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用来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成本费用情况说明文件。会计报表的作用在于:1.为投资者充分了解各单位财务状况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2.为各单位的债权人,提供该单位的资金运转情况,短期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信息资料。3.为各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者和职工群众进行的一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4.为财政、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对单位实施管理和监督的各项信息资料。
735.为审计机关检查、监督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二、会计报表的种类(一)按照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分类反映财务状况的报表、反映财务成果的报表和反映费用、成本的报表三种:1.分类反映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1)总括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报表,例如“资产负债表”。2)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营运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例如财务状况变动表。2.反映企业收入及财务成果的会计报表1)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入的取得,利润的实现情况的会计报表,例如损益表和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2)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所实现利润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例如利润分配表。3.反映费用支出和成本情况的会计的报表1)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期间费用支出情况的会计报表,例如期间费用表。2)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制造费用支出情况的会计报表,例如制造费用表。3)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产品成本形成情况的会计表到,例如商品产品成本表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等。(二)会计报表按照报告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对外会计报表和对内
74会计报表两类:对外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以及损益的两张附表和报表附注。对内会计报表主要有:“期间费用表”、“制造费用表”,“商品产品成本表”等等。(三)会计报表按照编报会计主体的编制不同,可以分为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两类:个别会计报表是指,只反映对外投资企业本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表。包括对外和对内的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是指企业对外投资,当其投资总额占被投资企业的资本总额的50%以上的情况下,将被投资企业与本企业视为一个整体,将其有关经济指标与本企业的数字合并而编制的会计报表。(四)会计报表按照编制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年度会计报表、季度会计报表和月份会计报表。1.年度会计报表一般包括:“财务状况变动表”、“利润分配表”等等。2.季度会计报表一般包括:“主要产品成本报表”等等。3.月份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主要会计报表。(五)会计报表按照编制的单位不同,要分为单位会计报表和汇总会计报表。单位会计报表是指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编制的,用以反映某一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费用支出及成本完成情况。在这里要注意以个别会计报表的区别。汇总会计报表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将其所属各基层经济单位的会计
75报表,与其本身的会计报表汇总编制的会计报表,用以反映一个部门或一个地区的经济情况。三、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1.内容完整2.数字真实3.计算正确4.编报及时第二节财务状况报表财务状况报表:是指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和变动原因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一、资产负债表的作用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资产负债表是以“资产=负债所有的权益”这一会计基本等式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的具体作用如下:1.资产负债表提供了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的情况,经营者具体可以分析企业资产分布是否合理。2.资产负债表总括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和构成情况,投资者和债权人据此可以分析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及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3.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实力,短期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投资者和债权人据此可以作出相应的决策。
764.通过对前后期资产负债表的对比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最近结构变化情况,经营者、投资者和债权人据此可以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情况和变化趋势。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我国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格式。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左方列是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项目。右方列是企业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1.直接填列法:是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期末数的方法。直接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例如:“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实收资本”、“短期借款”、“应付利润”、“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等。2.分析计算填列发:是将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按照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内容进行分析,计算以后填列期末数的方法。具体包括:(1)根据若干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比如“货币资金”、“存货”等项目的填列。(2)根据若干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比如“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的填列。第三节财务成果报表一、损益表损益表,也称利润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年度、季度或月份)内利润(或亏损)的实际形成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一)损益表的作用损益表可以提供的信息:1.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全部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投资
77收益和营业外收入;2.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全部费用和支出;3.其他业务利润;4.全部收入与支出相抵后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总额。损益表的作用:通过损益表可以了解企业利润(或亏损)的形成情况,据以分析、考核企业经营目标及利润计划的招待结果,分析企业利润增减变动的原因;通过损益表其他有关资料可以分析、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利能力,预测企业在未来期间的盈利趋势。(二)损益表的结构损益表一般分为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损益表采用多步式格式。第一步: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第二步: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第三步:企业的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营业外支出第四步: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三)损益表的编制方法(略,需掌握)二、利润分配表利润分配表:是损益表的附表,是用来反映企业所实现利润的分配情况和年末未分配利润结余情况的会计报表,是年报表。
78(一)利润分配表的作用可提供的信息:(1)企业可供分配利润的来源;(2)企业利润分配的具体情况;(3)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情况。作用:通过利润分配表可以了解企业所实现利润的分配情况,由于我国利润的流向较多,单独编制利润分配表有利于检查企业利润分配的合法、合理性;有利于监督企业按《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的有关规定正确分配利润。通过利润分配表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企业未分配利润的结余情况,从而掌握企业的发展后劲,也为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投资或贷出款项的信息资料。(二)利润分配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详见P299~302)第四节财务评价指标及其计算一、财务指标的作用二、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重点)财务评价指标可分为五大类:收益比率、资本结构比率、流动比率、周转比率和社会贡献积累比率。(一)收益比率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1.销售利润率=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100%每百元销售收入可获得的利润额,销售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2.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总资产平均占用额×100%总资产平均占用额=(年初总资产占用额+年末总资产占用额)÷2每百元资产占用可获得的利润额,资产报酬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运用获利能力强。
793.资本收益率=利润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每百元主权资产可获利润额。资本收益率越高,说明企业主权资本的活力水平越高。4.资本保值增值率=所有者权益期末总额÷所有者权益期初总额×100%如果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说明所有者权益期末比期初有所增加,如若小于100%,则意味着所有者权益遭受损失。(二)资本结构比率指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资产负债率反映在资产总额中,有多少资产是通过借债而取得的,也可以分析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润的程度。通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以负债取得的资产越少。但是从经营的角度看,资产负债率过低,说明企业运用外部资金的能力差。(三)流动比率指标流动比率指标:是用来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于评价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四)周转比率指标
8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赊销收入净额=营业收入-现销收入月应收账款=(月初应收账款+月末应收账款)÷2季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季度内三个月份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之和÷3年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度内四个季度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之和÷4应有账款周转天数=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360或=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赊销收入净额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存货期初余额+存货期末余额)÷2(五)社会贡献积累率指标1.社会贡献率2.社会积累率自学考试“基础会计学”总复习(12)第十一章会计工作的组织第一节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和要求
81一、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会计的组织:是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来制定会计的法规制度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工作人员,从而保证合理有效的进行会计工作。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有利于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2.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可确保会计工作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协调一致。3.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可以加强各单位内部的经济责任制。4.正确组织会计工作对于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度,维护财经纪律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二、组织会计工作应遵循的要求组织会计工作应遵循以下要求:1.组织会计工作既要符合国家对会计工作的统一要求,又要适应各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2.组织会计工作既要保证核算工作的质量,又要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3.组织会计工作既要保证贯彻整个单位的经济责任制,又要建立会计工作的责任制度。第二节会计机构一、会计机构的设置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会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
82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详见P314)二、会计工作的组织方式通常根据企业的具体的经营管理特点,会计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两种形式:(1)集中核算制。(2)非集中核算制。集中核算制:企业对于经济业务是采用把经济业务的明细核算、总分类核算以及会计报表编制和各个有关项目的考核分析等会计工作都集中由厂级的会计部门进行。各个职能部门车间、仓库的有关的会计组织的有关核算人员,只是负责登记相应的原始记录,填至原始凭证,为厂级会计部门进行会计处理提供资料。非集中核算:是指把某些业务的凭证整理、明细核算、有关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分散到直接从事该项业务的车间、部门进行;但总分类核算、全厂性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仍有厂级会计部门集中进行,厂级会计部门还应对企业内部各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三、关于会计岗位的设置四、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一)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及其制定原则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根据我们国家会计法和其它有关的会计法规的规定,然后结合本单位的具体生产经营管理特点,本着建立和健全会计工作的目的,而建立的有关会计工作的各项内部制度。确定内部管理会计应当遵循六条原则:
831.要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规定。2.内部管理制度的确定应当体现本单位的特点。3.要全面规范会计工作,使得会计工作有序进行。4.应当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和执行。5.应当定期检查执行情况。6.在执行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及其具体内容第三节会计人员一、会计人员的职责1.进行会计核算。2.实行会计监督3.拟定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4.参与制定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编制预算和财务计划并考核、分析其执行情况。5.办理其他的会计事项二、会计人员的主要权限权限主要有三个方面:1.会计人员有权要求本单位的有关部门、人员认真执行国家批准的计划、预算。
842.会计人员有权参与本单位编制计划、制订定额、对外签订经济合同,并参加有关的生产、经营管理会议和业务会议。3.有权对本单位各部门进行会计监督。三、会计人员的任职四、会计人员的任免五、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第四节会计法规制度我国会计核算法规和制度体系就基本上形成了三个层次的构架。第一个层次,也是最高的层次是基本法,即《会计法》。第二个层次也是中间的层次,是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又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参考P327)一、会计法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法,是制定其它一切会计法规制度的法律依据。会计法的制定和实施的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1.它用法律形式确定了会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2.它用法律形式确立了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3.它用法律形式规定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4.它用法律形式明确了会计人员的职权和行政职权的法律保障。二、企业会计准则
85企业会计准则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基本准则;二是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到了会计核算的方方面面,主要有:1.关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规定。2.关于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规定。3.关于会计要素准则的规定。会计要素准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各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4.关于财务报告体系的规定。三、其他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这是记录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