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总结归纳(四)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总结归纳(四)

ID:82995921

大小:1.21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2-11-14

上传者:186****5381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总结归纳(四)_第1页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总结归纳(四)_第2页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总结归纳(四)_第3页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总结归纳(四)_第4页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总结归纳(四)_第5页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总结归纳(四)_第6页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总结归纳(四)_第7页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总结归纳(四)_第8页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总结归纳(四)_第9页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总结归纳(四)_第10页
资源描述: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总结归纳(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总结归纳(四)导语:笔者对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小伙伴起到一点作用。由于知识点较多,所以分成了多篇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系列文章。最后祝大家顺利通过。金融工具的重分类一、金融工具重分类的原则企业改变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时,应当按照规定对所有受影响的相关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企业对所有金融负债均不得进行重分类。企业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应当自重分类日起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相关会计处理,不得对以前已经确认的利得、损失(包括减值损失或利得)或利息进行追溯调整。重分类日,是指导致企业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的业务模式发生变更后的首个报告期间的第一天。例如,甲上市公司决定于2×17年3月22日改变某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则重分类日为2×17年4月1日(即下一个季度会计期间的期初);乙上市公司决定于2×17年10月15日改变某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则重分类日为2×18年1月1日。企业管理金融资产业务模式的变更是一种极其少见的情形。该变更源自外部或内部的变化,必须由企业的高级管理层进行决策,且其必须对企业的经营非常重要,并能够向外部各方证实。因此,只有当企业开始或终止某项对其经营影响重大的活动时(例如当企业收购、处置或终止某一业务线时),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才会发生变更。例如,某银行决定终止其零售抵押贷款业务,

1该业务线不再接受新业务,并且该银行正在积极寻求出售其抵押贷款组合,则该银行管理其零售抵押贷款的业务模式发生了变更。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业务模式的变更必须在重分类日之前生效。例如,银行决定于2×17年10月15日终止其零售抵押贷款业务,并在2×18年1月1日对所有受影响的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在2×17年10月15日之后,其不应开展新的零售抵押贷款业务,或另外从事与之前零售抵押贷款业务模式相同的活动。以下情形不属于业务模式变更:1.企业持有特定金融资产的意图改变。企业即使在市场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改变对特定资产的持有意图,也不属于业务模式变更。2.金融资产特定市场暂时性消失从而暂时影响金融资产出售。3.金融资产在企业具有不同业务模式的各部门之间转移。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没有发生变更,而金融资产的条款发生变更但未导致终止确认的,不允许重分类。如果金融资产条款发生变更导致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不涉及重分类问题,企业应当终止确认原金融资产,同时按照变更后的条款确认一项新金融资产。二、金融资产重分类的计量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2(1)企业将一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应当按照该资产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原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2)企业将一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原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该金融资产重分类不影响其实际利率和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重分类(1)企业将一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应当将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转出,调整该金融资产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并以调整后的金额作为新的账面价值,即视同该金融资产一直以摊余成本计量。该金融资产重分类不影响其实际利率和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2)企业将一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应当继续以公允价值计量该金融资产。同时,企业应当将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从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当期损益。

3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重分类(1)企业将一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应当以其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作为新的账面余额。(2)企业将一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应当继续以公允价值计量该金融资产。出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一、租金的处理在一般情况下,出租人应采用直线法将收到的租金在租赁期内确认为收入,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则应采用比直线法更系统合理的方法。出租人应当根据应确认的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租赁收入”科目。二、初始直接费用的处理经营租赁中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是指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应当计入当期损益。金额较大的应当资本化,在整个经营租赁期间内按照与确认租金收入相同的基础分期计入当期损益。三、租赁资产折旧的计提对于经营租赁资产中的固定资产,应当采用出租人对类似应计提折旧资产通常所采用的折旧政策计提折旧。四、或有租金的处理

4在经营租赁下,出租人对或有租金的处理与融资租赁下相同,即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五、出租人对经营租赁提供激励措施的处理出租人提供免租期的,出租人应将租金总额在不扣除免租期的整个租赁期内,按直线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进行分配,免租期内出租人应当确认租金收入。出租人承担了承租人某些费用的,出租人应将该费用自租金收入总额中扣除,按扣除后的租金收入余额在租赁期内进行分配。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当投资性房地产被处置,或者永久退出使用且预计不能从其处置中取得经济利益时,应当终止确认该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时,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将实际收到的处置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所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一、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借:银行存款贷: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借:其他业务成本

5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贷:投资性房地产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借:银行存款贷: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借:其他业务成本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借:其他综合收益贷:其他业务成本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其他业务成本或

6借:其他业务成本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一、资产减值损失确认与计量的一般原则(一)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后,如果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二)确认减值损失后折旧摊销的会计处理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三)减值准备转回的处理原则其他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是,遇到资产处置、出售、对外投资、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换出、在债务重组中抵偿债务等情况,同时符合资产终止确认条件的,企业应当将相关资产减值准备予以转销。

7二、资产减值损失的账务处理会计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贷:XX资产减值准备内部交易存货相关所得税会计的合并处理一、若内部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二、若内部存货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确认本期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即列报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期末合并财务报表中存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所得税税率合并财务报表中存货账面价值为站在合并财务报表角度期末结存存货的价值,即集团内部销售方(不是购货方)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结果。合并财务报表中存货计税基础为集团内部交易购货方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2.调整合并财务报表中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调整金额=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购货方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

8(1)调整期初数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年初未分配利润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调整金额即为上期期末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调整金额。(2)调整期初期末差额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或作相反分录。【提示】即使本期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调整金额为零,为了保证合并报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合并数与上期期末未分配利润合并数相等,也要按照上述步骤调无形资产的处置一、无形资产的出售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应当将取得的价款与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及相关税费(不包括确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差额计入资产处置损益。借:银行存款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9累计摊销贷:无形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资产处置损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二、无形资产的出租(一)应当按照有关收入确认原则确认所取得的转让使用权收入借:银行存款贷: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二)将发生的与该转让使用权有关的相关费用计入其他业务成本借:其他业务成本贷:累计摊销银行存款三、无形资产的报废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其账面价值转作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

10借:营业外支出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无形资产整。终止经营一、终止经营的定义终止经营,是指企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能够单独区分的组成部分,且该组成部分已经处置或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1)该组成部分代表一项独立的主要业务或一个单独的主要经营地区;(2)该组成部分是拟对一项独立的主要业务或一个单独的主要经营地区进行处置的一项相关联计划的一部分;(3)该组成部分是专为转售而取得的子公司。【提示】判断终止经营的要点:(1)能够单独区分,指经营活动和现金流量能够单独区分;(2)要有一定规模;(3)时点要求:处置(主要业务终止)或者划分为持有待售。二、终止经营的列报企业应当在利润表中分别列示持续经营损益和终止经营损益。不符合终止经营定义的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其减值损失和转回金额及处置损益应

11当作为持续经营损益列报。终止经营的减值损失和转回金额等经营损益及处置损益应当作为终止经营损益列报。三、特殊事项的列报1.企业专为转售而取得的持有待售子公司的列报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允许采用简便方法处理,将企业专为转售而取得的持有待售子公司的全部资产和负债分别作为持有待售资产和持有待售负债项目列示。2.不再继续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列报对于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如果其不再继续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或非流动资产从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移除,在资产负债表中,企业应当将原来分类为持有待售类别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重新作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列报,并调整其账面价值。在当期利润表中,企业应当将账面价值调整金额作为持续经营损益列报。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与计量及会计处理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其他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包括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和以后会计期间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两类。一、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1.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导致的变动;

122.按照权益法核算因被投资单位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变动导致的权益变动,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确认的该部分其他综合收益项目;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权益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及外汇利得和损失。二、以后会计期间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务工具)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2.按照金融工具准则规定,对金融资产重分类按规定可以将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利得或损失转入当期损益的部分。3.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1)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增加,投资方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贷:其他综合收益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减少作相反的会计分录。(2)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借:其他综合收益(可转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贷:投资收益(或相反分录)

134.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1)企业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存货跌价准备(如涉及)贷:开发产品等其他综合收益(差额)(2)企业将自用房地产转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转换日的公允价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其他综合收益(差额)企业将自用房地产转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

14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转换日的公允价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其他综合收益(差额)(3)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时,因转换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应转入当期其他业务成本借:其他综合收益贷:其他业务成本5.现金流量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直接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提示】无效套期部分计入当期损益。6.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按照外币折算的要求,企业在处置境外经营的当期,将已列入合并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中与该境外经营相关部分,自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转入处置当期损益。如果是部分处置境外经营,应当按处置的比例计算处置部分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转入处置当期损益。

15或有事项的列报一、预计负债的列报企业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以下内容:(1)预计负债的种类、形成原因以及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2)各类预计负债的期初、期末余额和本期变动情况;(3)与预计负债有关的预期补偿金额和本期已确认的预期补偿金额。赔偿支出:计入营业外支出诉讼费:计入管理费用产品质量保证:计入销售费用弃置费用现值:固定资产摊销弃置费用与弃置费用现值的差额:财务费用二、或有负债的披露或有负债(不包括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或有负债)(1)或有负债的种类及其形成原因,包括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对外提供担保等形成的或有负债;(2)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

16(3)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以及获得补偿的可能性;无法预计的,应当说明原因。在涉及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情况下,按相关规定披露全部或部分信息预期对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企业无须披露这些信息,但应当披露该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性质,以及没有披露这些信息的事实和原因。三、或有资产的披露企业通常不应当披露或有资产,但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披露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政府会计概述政府会计是会计体系的重要分支,它是运用会计专门方法对政府及其组成主体的对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下同)、现金流量、预算执行等情况进行全面核算、监督和报告。一、政府会计标准体系我国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由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和政府会计制度等组成。二、政府会计核算模式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一)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适度分离”

171.“双功能”。政府会计应当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重功能。预算会计应准确完整反映政府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等预算执行信息,财务会计应全面准确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等财务信息。2.“双基础”。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3.“双报告”。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政府决算报告,以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财务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二)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相互衔接”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并不是要求政府会计主体分别建立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套账,对同一笔经济业务或事项进行会计核算,而是要求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会计要素相互协调,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相互补充,共同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三、政府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一)政府预算会计要素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与预算结余。1.预算收入

18预算收入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预算年度内依法取得的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入。预算收入一般在实际收到时予以确认,以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2.预算支出预算支出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预算年度内依法发生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出。预算支出一般在实际支付时予以确认,以实际支付的金额计量。3.预算结余预算结余是指政府会计主体预算年度内预算收入扣除预算支出后的资金余额,以及历年滚存的资金余额。预算结余包括结余资金和结转资金。结余资金是指年度预算执行终了,预算收入实际完成数扣除预算支出和结转资金后剩余的资金。结转资金是指预算安排项目的支出年终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因故未执行,且下年需要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二)政府财务会计要素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1.资产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由政府会计主体控制的,预期能够产生服务潜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

19政府资产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和名义金额。政府会计主体在对资产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资产金额能够持续、可靠计量。无法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名义金额(即人民币1元)计量。2.负债负债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资源流出政府会计主体的现时义务。政府负债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现值和公允价值。3.净资产净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净额,其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4.收入收入是指报告期内导致政府会计主体净资产增加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流入。5.费用费用是指报告期内导致政府会计主体净资产减少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流出。

20四、政府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一)政府财务报告政府财务报告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文件。(二)政府决算报告政府决算报告是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年度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文件。稀释每股收益基本计算原则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一、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目前,我国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主要有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潜在普通股是否具有稀释性的判断标准是看其对持续经营每股收益的影响;也就是说,假定潜在普通股当期转换为普通股,如果会减少持续经营每股收益或增加持续经营每股亏损,表明具有稀释性,否则,具有反稀释性。二、分子的调整

21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当根据下列事项对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进行调整:(1)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2)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上述调整应当考虑相关的所得税影响。三、分母的调整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应当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与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之和。计算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时,以前期间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当期期初转换为普通股;当期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发行日转换普通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