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案设计

题西林壁教案设计

ID:8295003

大小:58.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2-07

题西林壁教案设计_第1页
题西林壁教案设计_第2页
题西林壁教案设计_第3页
题西林壁教案设计_第4页
题西林壁教案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题西林壁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题西林壁教案设计故城县郑口镇太兴小学:孙现臻教学设计思路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网络环境下的交互特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2)按照网络教学模式图和教学流程图:情景导入→自主探索→引导探究→归纳小结→反馈评价→升华提高。3)当学生打开网页课件时,主页上显示与本课有关的知识庐山和题壁诗,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打开“教学资源”网页中“欣赏庐山”“古诗理解”“古诗新唱”“悟出道理”等数学课堂环节。媒体设计思路:1)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选择并确定主题小组分工等2)组织网络合作学习小组;3)教师提供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网址

2、和途径并指导学生浏览相关网页;4)根据需要组织有关协作学习内容。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21精品文档5)形成作品,要求学生以在网上找到的资料为基础,做一个与主题有关的网页,并向全体学生展示;6)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在网上评价作品,形成观点意见,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整堂课步骤设计如下:一、打开网页,主页显示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学生自行阅读,借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打开“教学资源”。三、学生进行点击学习。四、点击“古诗欣赏”按钮,然后结合课本进行“理解古诗”。五、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进行知

3、识拓展。六、小组协商解决“讨论探究”。七、当堂练习,点击“拓展练习”进行练习。八、升华提高,学生充分活动之后,基本解决问题。进行讨论。九、通过网页展示教材分析。是学生更一步理解知识。十、学生通过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延伸。教材简析: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21精品文档《题西林壁》这是苏轼游庐山时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作者通过写观察庐山的各种不同感受,提示出一个带有哲理性的问题。尤其是后两句诗历来为人们赞赏。因为作者在人们十分熟悉、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巧妙地说出了

4、一个“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道理。特别是这个道理一经作者用诗的形象语言说出,就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是训练学生欣赏美,感悟美,以及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的好教材。《题西林壁》这首诗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根本性的突破,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变课本为学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5、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设计上,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1、主体观。把语文课当作学生学习、发展语言的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挥。2、本体观。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强调兴趣、需要、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21精品文档3、开放观。语文课的形式、内容、过程不拘一格,推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观点,强调课内阅读向课外的延伸。课前准备:师生收集有关这首诗的资料。网页制作,图片、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会本课生字,理解“识”,“缘”,“真面目”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

6、朗读、背诵、默写本诗。2、.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如何让学生解读诗歌。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具准备:网页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

7、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21精品文档学生介绍苏轼1、有关苏轼的自然情况及写作风格。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庐山的有关情况。[通过交流,达到了学习资源优化组合。同时课内外有机结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体现了大语文观下的语文教学。]分丰富,读起来还琅琅上口,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初读课文,感知美师:通过汇报资料,相信你们对作者苏轼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他写的这首《题西林壁》,距今已有920年了,为什么仍被历代的人们所喜爱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1、学生自由反复读古诗。说说诗中的庐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学生读后谈感受

8、,初步感知庐山的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让学生在反复感受语言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