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六上教案

语文苏教六上教案

ID:82926624

大小:144.37 KB

页数:68页

时间:2023-09-25

上传者:灯火阑珊2019
语文苏教六上教案_第1页
语文苏教六上教案_第2页
语文苏教六上教案_第3页
语文苏教六上教案_第4页
语文苏教六上教案_第5页
语文苏教六上教案_第6页
语文苏教六上教案_第7页
语文苏教六上教案_第8页
语文苏教六上教案_第9页
语文苏教六上教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六上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目录1.我们爱你啊,中国2.郑成功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4,古诗两首习作15.负荆请罪6.最后的姿势7.船长8.爱之链习作29.小草和大树10.轮椅上的霍金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习作312.姥姥的剪纸13.牛郎织女14.安塞腰鼓习作415.青海高原一株柳16.草原17.麋鹿习作518.给家乡孩子的信19.钱学森20.詹天佑21.鞋匠的儿子习作622.古诗两首23.学与问24.大自然的文字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习作7

11、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导入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说说歌曲的内容。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说ー说诗中展示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组成的词和不理解的词。2.检查自读情况。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小结: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特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4.从诗句内容和表现形式看,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讨论小结:第一段(第1节)第二段(第2一6节)第三段(第7节)5.朗读全诗,初步体味祖国的可爱。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2.思考:(1)这一段是从哪两个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指导写字1.巩固生字的读音。2.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自己小声说ー说。3.你想提醒同学写哪个字时要注意什么?4.用钢笔描红,临写。五、作业1、朗读课文。2、抄写词语。第二课时ー、复习1.听写词语。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有哪些可爱的地方。二、学习第二段1.学习第2小节。(1)朗读并理解词语:清奇俊秀浓妆淡抹飘渺波澜壮阔(2)读了这几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3)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4)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祖国有哪些美丽风景?说ー说。(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6)小结学法:朗读诗句,理解词语。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联系积累,丰富画面。感情朗读,练习背诵。2、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3—6节,再交流讨论,教师适当指导补充。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着重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结合图或录像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词语“巍峨”。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结合图片介绍战国编钟。理解:“新歌”指什么?“滚滚春潮”、“希望之火”又各是什么意思?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例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这些伟大精神。3.朗读第2—6节,进ー步体会祖国的迷人可爱。练习背诵。三、学习第三段1.朗读第7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深化主题)3.齐读,表现出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四、朗读、背诵全诗五、作业1.朗读并背诵课文。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地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共同感受一下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以进ー步激发爱国之情。板书设计山河无比壮丽(幅员辽阔)物产闻名世界“我们爱你,中国”文化古老灿烂(奋发开拓)民族风物迷人民族精神伟大教学反思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并在读悟的基础上,各抒己见,谈自己对祖国的感情,从而既准确把握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又激发他们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之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对学生渗透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教育,犹如在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架起一座心灵之桥,会使他们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2,郑成功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3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揭题。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板书课题:郑成功)2.听说过郑成功吗?学生交流。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2.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3.检查生字词。⑴读准字音。残酷奴役慷慨激昂允许铁甲舰街头巷尾融洽酋长⑵注意字型。指导写“街头巷尾”的“巷”,“融洽”的“融”。⑶指名读课文。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想ー想,这ー课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力发展生产,建设台湾的历史事件。⑸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ー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第七至ハ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怎么建设台湾的。)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1.指名读,思考: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2.默读,思考: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允许)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了,想象一下郑成功“慷慨激昂”说话的样子,有感情朗读郑成功的语言。4、分角色朗读第1-3小节。四、作业布置:1.读抄词语。2.练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2.想ー想: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3.有感情朗读读第1-3小节。二、学习课文第4-6小节。过渡: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呢?他为什么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1.自由读课文第4-6小节,找找他们胜利的原因,划出相关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后板书。准备工作充分: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庞大舰队绵延几十里风帆蔽日战旗招展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官兵的勇猛善战:冒着驾着团团围住钩住敌舰跳了上去3.胜利属于正义之师,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侵略者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的?(负隅顽抗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举手投降)4.地朗读第第4-5小节,要读出郑军的威武气势。5.指名读课文第6小节。①郑成功的军队受到了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找出描写台湾同胞的喜悦心情词句。(喜出望外送来慰劳也送来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载歌载舞欢庆胜利)②生自由练读。

4③全班齐读。三、学习课文第7-8小节.1.默读,思考: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学生交流后概括: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2.齐读。四、学习课文第9小节。3.齐读。4.说说人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五、总结全文。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台湾永远属于中华民族,台湾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像李登辉、陈水扁这些民族的败类,想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我们决不答应。六、练习复述课文。1.根据段意,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复述课文。2.指名复述。3.教师小结。七、仿写。1.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得特别精彩,让我们ー起看看,它哪儿写得好?出示句子: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了十几丈高的水注。原来是ー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ー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总的来说,写战斗场面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写好场面中的各个人物。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第二,既要勾画出场面的整体情况,又要着力描写其中一些最精彩的镜头,以突出场面的激烈。第三,还要穿插描写战斗时所处的环境,以烘托出战斗的气氛。4.选择一部电影或电视片,播放有战斗场面的片段。当堂把其中的一个战斗的场面描写下来。板书设计2.郑成功整顿军备严肃军纪英勇战斗收复台湾传授技术发展农业兴教除役教学反思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这是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的。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再次播放民族英雄的画像,老师引导他们课后搜集郑成功的资料,并将这些资料整理成一个故事,将介绍给同学,这ー做法将及大地调动他们课外搜集资料积极性。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目标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揭示课题。你了解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2.检查自读情况。(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深渊雾霭呐喊盛满疾驰蜡烛维斯瓦河消逝催人奋起肺结核病(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雾霭:雾气。疾驰:马车奔驰。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呐喊:大声喊叫助威。亡国:国家灭亡。消逝:消失。肺结核病:慢性传染病,通称肺病。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4.指导分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不得不离开肖邦波兰指名读第一段。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二、继续精读训练。1、学习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4)交流并指导朗读。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ー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

6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ー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1.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①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②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ー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6)交流。理解“彻夜”。(通宵,整夜)比较: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自由读、指名读。(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交流,出示:肖邦日夜思考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势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同桌互背,指名背。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板书设计2.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含恨离开祖国依依惜别亲友日夜思念祖国化悲愤为创作积劳成疾病倒遗言请求回归教学反思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当时的情景,将抽象的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质疑的太少,课堂气氛总是不活跃,看来,作为老师平时应该注生培养他们这一方面的能力。4、古诗两首教学目标了解这道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这道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理解诗句,了解内容。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

7写本诗。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导入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首杜甫写于战乱时期的诗,《春望》还记得吗?背ー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见了诗人在八年的安史战乱中,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感时与恨别交织着满腔愁情,作为ー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当他听到“安史之乱”接近平息的消息,诗人惊喜若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1.出示课题(指名读,解题)2.齐读课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ー定能学好,读好)二、初读,了解大意1.正确朗读诗①在预习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能正确朗读这首诗,做到了吗?请一位同学读ー读。②生评价。③指导读“妻子(zi)”生读,师读,比较④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2.在诗句中理解词语①读中体会(忽传、初闻、涕泪、却看、愁何在、漫卷、青春)②师生讨论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板书:喜欲狂三、细读,品诗1.过渡:是的,忽传的佳音,使诗人惊喜欲狂,情绪也在不断的变化,诗中诗人有哪些表现,哪些诗句,哪些词能让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呢?我们怎样才能在诗中体会到一边读ー边闭着眼睛去想像去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2.学生自由体会3.学生自由表达4.出示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小结:全诗连用六个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不感到丝毫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真实,诗人爱国、思乡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也是诗人高明之处。5.过渡:通过同学们刚オ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6.指名读7.背诵(师引背齐背)四、联系生活,激情练笔五、学一带ー六、指导课外阅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8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历代的许多诗歌作品中,有一首诗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这首诗就是我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留给儿子的遗言。让我们ー起来学习这首《示儿》。二、质疑(一)、轻声的读这首诗,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你要提的吗?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1.这首诗的作者陆游是怎样ー个人?2.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得?3.对这首诗中的理解上的一些问题。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网站导航1.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通过网络来学习这篇课文,大家有没有信心来学好一课?我们先来看一下今天的网络课件里有些什么内容?2.你准备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呢?你能告诉大家你准备先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3.教师归纳第一步:把这首诗读正确。第二步、能过重点的词语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第三步、体会诗句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第四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四、学生自主学习五、学生交流学习的结果1.指名诗本诗,读后评价有无读错的地方。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话?(1)说说诗的意思。(2)你还想说些什么?(3)你能把它读好吗?六、反复品读,感情诗歌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当时北宋被金兵占领,南宋小朝廷无意北进收复故土,北宋人民处于国破家亡、水深火热的空难中,日日盼宋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临死前也不忘收复中原,同学们谈的体会真好,能不能把你的体会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呢,让我们ー起来试ー试,教师配上音乐。1.自由读2.小组内相互读,然后选一个读的最好的同学代表本组来进行表演。3.小组代表读,读后评议4.全班读5.指名背诵6.全班背诵七、作品发表同学们,此时此刻陆游的儿子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陆游的儿子,请把你要说的话发表在作品栏里。ハ、测试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台湾小朋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可你们远离祖国母亲,我们多么

9盼望你们早日回到祖国妈妈身边!这里,我只好用陆游的一首《》来表达我这时的感受:“(),().(),(ゾ我深信:以后我们会团圆的,这也是我们全体大陆小朋友的愿望!欢迎到我们家乡玩!板书设计5.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初闻却看还乡路线喜极而泣兴奋激动纵酒还乡畅想归程示儿元知、但悲——悲愤无忘祝福、盼望收复失地洗雪国耻教学反思课堂上抓住一位学生质疑的契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讨论,在解疑的同时,深化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升华他们的爱国情感。在学生大体把握诗意的基础上,教者引导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感悟“诗境”,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美妙的艺术情境,对学生的心灵是极为有效的净化和提升。习作一教学目标写一段生活经历,这经历发生在假期中,要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定。教学重难点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自主选择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写ー篇作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教师激情导入同学们,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刚刚结束,你们的脑海中一定满载着无数的回忆吧,愿意把我们带入你的假期生活,陪你一同分享你的喜怒哀乐吗?下面请大家欣赏用同学们假期中的照片作成的课件,让美妙的音乐伴随我们回到暑假的回忆中去。(欣赏课件)二、畅谈假期难的忘的经历看了刚オ的课件,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你的好朋友说吧,请你们下坐位找你的朋友,可以畅所欲言的谈谈自己假期难忘的经历。三、师生交流假期收获1.(利用课件师生间进行交流。)师:看到照片上同学们ー张张可爱的笑脸,你们的快乐感染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我真想听ー听照片背后的故事呢!(生汇报:学生上台找到课件中自己的照片,并讲述关于照片的故事。)选三名学生分别讲述自己的假期经历(老师随机点评)2.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看来这个暑假大家过得都很精彩。这个暑假对于我来说也非常有意义,那么,同学们想知道林老师暑假里有什么收获吗?(出示相片,并配下水文《驾校学车记》)リ帀:我们知道,生活不会只有一种味道,在过去的假期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给你生活带来不同于快乐的事,但同样更让你怀念的事情呢?

10(生汇报一到两名学生)师小结:无论是我们是快乐还是难过、寂寞等等都是我们生活的体验。积累每一次体验、每一次感受,那便是人生的巨大财富。如果再把这宝贵的财富与好朋友分享,那真是最幸福的事了。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件幸福的事。四、习作要求。(出示习作要求的课件)齐读习作要求师:刚オ,我们ー起回忆了暑假的生活经历,当然,你也可以写以前假期里发生的事情。五、老师总结假期里的回忆真是说也说不完,拿起你手中的笔,真实地记录下所有生活让你感兴趣、感动,或有所感触的事!写完之后,再给你的小作品拟ー个新奇有趣、与众不同的题目吧!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会有一段精彩的回忆呈现在老师面前的。第二课时ー、撰写作文二、讲评习作1.回顾习作要求。上节课,我们上了第一单元的作文指导课,并紧扣习作要求写了作文(出示要求,并大声朗读)这ー节讲评课我们仍然要紧扣以上要求进行修改作文,同学们要自信大胆的把自己的习作奉献给大家,让大家和你共享习作的快乐。2.欣赏题目(习作技巧告诉我们ー篇好的文章首先要有一个亮丽的题目,这样オ可以吸引读者的眼光。下面老师想看看你们的题目是否精彩,好的题目我们给予掌声,并请作者把题目写到相应的表情下)3.赏评佳作(看着这些题目,你们最想听哪篇习作,请作者上台朗读,大家共赏)要求:写的好还要读的好,听的请边听边把你觉得好和不好的地方做一下记录等会评的时候要有理有据。学生主持赏评佳作,同伴互评,小作者自我反思。4.点评片段。跟小作者商量后,选择ー篇中等习作,根据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在展示台上及时修改。5.老师小结。通过赏评习作,互相启发,你一定发现许多同学们写得好的地方,试试看,能否把同学写得好的方法技巧吸取过来,使你的作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打开自己的的习作,把重点段落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出示修改符号)5负荆请罪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教学重难点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ー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

11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1.板书课题,启发谈话。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读,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2)用钢笔描红。(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厉害:难以对付。惧怕:害怕。宽恕:宽容。昏庸:糊涂而愚蠢。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理解“负荆请罪”。(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2)谁向谁请罪?(3)为什么要请罪?此题不作过高要求。(3)结果怎样?2.默读课文,想ー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四、指导书写五、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ー、复习检査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二、精读剧本第二幕1.默读课文,想ー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ー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121.讨论:出示:“你真是ー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你真实ー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2.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3.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ー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四、精读剧本第一幕1.轻声读这一幕,想ー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2.分组讨论。3.指名说。(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4.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5.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三、分角色朗读。四、学生质疑。五、总结课文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六、作业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板书设计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对不住你过去的事别提了要是……请宽恕我背荆条扔在ー边避让跪下扶起(勇于改过)(顾全大局)为了赵国的利益教学反思韩勃为什么如此气愤?教学伊始就突出韩勃生气的形态,接着理顺成章地提出疑问,探究韩勃生气的缘由,尤其是生动模拟廉颇挡道的架势,以及“给他个下不去的”扬言,致使蔺相如“避让”和“躲开”,进而由“怕”与“不怕”的讨论,自然而然引出剧本的中心。廉颇负荆请罪,也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老师应做好学生对“大义”和“大度”的探究理解,落实到和为贵上面来。这就是两幕相通,ー脉相承了。

131.最后的姿势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教学重难点学习细节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情景导入リ帀: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那些日子,我们有流不尽的泪水,因为痛苦,因为悲伤,因为感动;这些日子,我们有讲不完的故事,发生在瓦砾之间,发生在救援途中,发生在灾区的千里之外。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难,四川省灾区教育系统广大教师舍生忘死抢救学生,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们牢牢地把守住了生命之门,危难时刻体现了高尚的师德和情操,用生命诠释了人性的光辉。我们今天要学的《最后的姿势》,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师爱的赞歌,用鲜血铸造了高尚的师魂。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就是发生在地震中的ー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说教师再补充。过度:在地震中谭老师怎样保护自己的学生呢?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2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用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1)废墟坍塌塌陷尘埃(2)震撼诠释生死攸关(3)妙语连珠大公无私师德灵魂爱与责任2.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五、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1.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四段(11T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2.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1)第二段:正面描写第三段:侧面描写(2)第二段:环境烘托(3)第6节最后一句:细节描写六、总结第二课时ー、复习主要内容,直入文本中心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谭老师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142、朗读课文的最后ー节。说说他是个怎样的老师?(普通、爱与责任竖着写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二、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关爱家人、工作积极)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三、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1.朗读课文,先在小组内分读课文,再在全班展示读。2.说说段意,比较这段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的关系,3体会抓住重点内容,删除次要内容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4.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3)交流:左边(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5.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3)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4)“地动山摇”“……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5)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四、学习第三段,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去掉这段,你觉得行吗?(显然不可以,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2.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话语?为什么这样选择?(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最有说服カ)3.朗读课文,抓住救援人员的语言,抓住飞身,抓住生死攸关组织有感情地朗读。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潭老师的爱与责任1.朗读第11小节,体会文本表达的情绪线索:亲切ー痛苦一赞颂2"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学完本课你觉得“最后”还可以换成哪些词(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英雄的姿势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六、作业设计1.完成课后的第2.3题,记住答案的要点。2.朗读课文,每个同学都要做到有感情,优生用演讲的方式诵读。设计板书最后的姿势关爱家人工作积极忠于职守教学反思其实学生们比我们更能思考,在我们还在纠缠细枝末节的时候,其实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且还是这么的贴切。莫要再纠缠什么艺术处理的手段,也不要破口大骂说不符合事实。我们不是在教历史,我们是教文学,这些文字是作者的悲痛回忆,是对谭千秋最后ー课的补充。那个最后的姿势,

15恐怕是谭老师给学生,给全人类上的最后一堂课,而这堂课讲述的,就是人生的价值!7.船长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船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通过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片断的训练,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后作业。中的两个勺子的不同意思,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ー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ーー《船长》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文中写了他的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说他的灵魂是伟大的?)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震荡调遣大副井然有序威严履行深渊忠于职守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哭泣机械灵魂争执控制调遣呼号斗殴克莱芒可怖(2)指名朗读,指导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3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哭泣:小声地哭。调遣:调派,差遣。威严:威武而又严肃的样子。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肇祸:闯祸。大副:船长的主要助手,驾驶工作的负责人。深渊:很深的水。井然有序:形容严谨而有条理,一点都不紊乱。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4.默读课文,按提纲“遇险ー自救一牺牲”给全文分段。

16讨论:第一段(第1、2自然段)第二段(第3-28自然段)三、作业1.生字描红、临写,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査指名说说课文大意。(板书:遇险自救牺牲)二、精读训练1.谈话引出课文最后ー个自然段。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出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义。你怎样理解句中的“又”的意思?朗读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这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颂。他面对死亡,想到的是忠于职守,想到的是履行做人之道,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应怀着崇敬之情,用赞颂的语气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过渡: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2.朗读理解课文第一段。(1)默读、思考:“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当时情形怎样?(画出有关词句)(2)交流讨论:“像平常一样”可见这条航线是诺曼底号的定期航线。“薄雾笼罩”是事故发生之因。’‘一声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可见事故之大,情况之危急。这紧急的情况可用什么词来形容?”(万分紧急,千钧ー发……)(板书:千钧ー发)(3)朗读指导。指名试读,相机指导。(开始时语调平缓、轻快,后来要急促,最后一句话要用紧张的语调读,因为情况危急)指名再读,及时鼓励。过渡:如此重大的灾难降临了,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3.朗读理解第二段。(1)速读,找出最能表现船长沉着镇定的一段话。(2)出示:哈尔威船长魏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3)出示挂图。(4)图文结合,理解船长的“沉着镇定”。看图说说船长的神态和动作。(板书:巍然屹立)指名感情朗读这段话。看图听老师背这一段话。集体看图背诵这段话。(5)他真的把每ー个人都考虑到了吗?(他把自己给忘了,面对灾难,他早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6)哈尔威船长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了哪些不同命令?结果怎样?从中我们可体会到他的哪些品质?小组交流,讨论。(7)出示: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指名读。为什么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伟大的灵魂”指什么?(8)指导朗读第二段。指导:读哈尔威船长的命令时应凝重有力,作者的议论应读得稍慢、庄重,对话部分应急促。指名分角色朗读。三、总结全文四、巩固练习

171.分角色感情朗读全文。提问: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哈尔威船长的?从中你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举例说明。从行动和语言上来描写的,我们今后在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写法。2.看板书总结。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万分紧急的时刻,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课文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板书:忠于职守舍己救人)3、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齐背、指名学生背。五、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六、批改,订正。板书设计照常航行突然撞击船长(临危不乱镇定指挥)以身殉职崇高尽责教学反思小说依循“遇险ーー自救ーー殉职”的思路展开故事情节,遇险是起因,殉职是结局,重点是自救。小说着力描写了船长的高尚的忘我的精神,显得结构完整,重点突出,形象鲜明。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品质,既是作者的赞颂,也是师生的共鸣ーー哈尔威船长一直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在危难时刻不惜舍己救人,如此高风亮节唱响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英雄赞歌。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也被这样的船长所震撼和感染。8爱之链教学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导人新课,激发兴趣1.记得上个学期我们学过的ー篇课文《爱如茉莉》吗?谁来说说讲的是什么?(生回答)是啊,爱,ー个温馨的字眼,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那飘雪的寒夜,爱就是ー股驱走寒冷的暖流,就是一种克服万难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ーー板书课题:爱之链。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爱?这“爱”发生在谁与谁之间?这“爱”又是怎样被链接起来的?)让我们ー起来在课文中寻找答案。二、初读课文,检査预习情况。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平翘舌音:餐、蹭、糙:前后鼻音:吻、腕;后鼻音:蹭。2.指名读词语。乔依颠簸凄凉矮小脚腕蹭破车胎瘪了袜子油污绝望餐馆亲吻粗糙脸颊荒无人烟天经地义潸然泪下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8荒无人烟:指没有人居住的地方。天经地义:指非常正确不容质疑的道理。潸然泪下: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1.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2.按提纲“乔依帮助老妇人ー一老妇人帮助女店主”给全文分段,再试着概括段意。第一段(1一8自然段):讲ー天晚上在乡间的小路上下岗后又找不到工作的乔依非常热情地无偿帮助一位在寒风中几乎绝望的老妇人修好了汽车,老妇人非常感动。第二段(9一11自然段)写老妇人来到乔依妻子开的小餐馆,得到了女店主的热情服务和细心照顾,老妇人深受爱的感染,留给女店主一些钱就悄悄地走了。第三段(12自然段))乔依的妻子发现老妇人留下的钱和字条以后非常感动,心中充满了爱的暖流。四、作业1.生字描红、临写,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ー、复习导入1.师:有人说,爱是ー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路;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我说爱更是ー根心链,栓紧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了一个个爱的故事。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ー起去细细品味ー下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幕。3.你还记得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吗?板书: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二、学习课文1-8自然段1.师述:在ー个风雪交加的黄昏,寒风挟裹着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一条乡间公路伸向远方。这里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一切显得是那么寂静、荒凉。一位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请你自己读ー读文章2一一8自然段。(学生自读)2.全班交流。(1)在荒无人烟地方,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又冷又怕”ーー在冷风中发抖紧张地闭上眼睛“紧张绝望”ーー荒芜人烟等了一个小时几乎完全绝望(2)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老妇人此刻内心的绝望、害怕表达出来。指读ーー齐读3.尽管老妇人此时几乎绝望了,但她的内心始终在期望着有人来帮她一把。这时乔依驾驶着他那辆破汽车来到了老妇人面前,看到这一切,他怎么做的,请你自己去文中读ー读、找ー找。全班交流:(1)乔依是怎样为老妇人修车的?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乔依修车动作的词语,想象当时修车工作的困难。汇报:“难”手和脚腕蹭破出血顾不上擦“冷”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清水鼻涕流下来“脏”手上沾满了油污衣服也更脏了(2)你从这些句子的描写中看出了什么?(看出修车的工作非常费劲,而乔依不怕脏,不怕累,真心

19诚意为老妇人修车。)1.课文中还有哪些段落的描写也反映出乔依的为人?再默读2、3,5—8自然段。汇报:你从乔依安慰老妇人的话中体会到什么?(热情、体贴、细心)这几句话如暖风吹拂过老妇人的心田,谁还愿意来读ー读?2.你从他的言行中能感受到他具有怎样的品质?(乐于助人的品质;乔依对老妇人是ー种真心的关怀,而不是一时的敷衍;乔依竭尽全力,无私地助人。)3.出示第六自然段: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相信你读了这段话,对乔依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乔依的行为会有新的理解。齐读理解:“天经地义”什么意思?(理所当然,不容质疑)多么质朴,多么纯洁的想法啊。再读第六自然段。4.引读6、7自然段。所以,当乔依修好车,老妇人满怀感激地ー边打开钱包ー边问,乔依,他从来没想到,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所以他从来就认为。因此,乔依笑着对老妇人说。5.小结:在乔依困难的时候,他曾经得到过别人爱的帮助,所以当他看到被困雪地,孤立无助的老妇人需要帮助时,不容质疑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不求报酬,只希望老妇人也能把悠悠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三、学习9-11小节1.这爱之链的第二个故事,就请同学们自己学习。2.自读9-113,出示填空题:来到了小餐馆,老妇人看到突然想起了于是提示:她还看到了什么?还会想起什么?你可以结合前文,也可以展开想象,自己先练习说ー说,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4.让我们再次回到那简陋但温馨的小餐馆去感受这动人的故事,齐读9T1小节。四、学习12小节1.引读:关上店门,女店主走进里屋……2.出示句子: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3.从女店主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板书:乔依帮助老妇人爱之链老妇人帮助女店主五、总结课文。1.说说课文为什么用“爱之链”作题目?(真情互动,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应该给别人帮助。正因为乔依曾受到他人的许多真情帮助,所以他认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友爱的手是天经地义的,这正是用“爱之链”作课题的道理。)是啊,所有发生的这一切感人的故事都是因为爱,也正是因为大家心中有了爱,这个世界オ会更加美好。现在就让我们ー起来聆听一曲爱的赞歌。2.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六、拓展。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提示:(1)注意故事的连续性;(2)描写时注意抓住人物的对话、表情和动作等;(3)要升华“爱”的主题。板书设计爱之链乔依帮助老夫人修车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20不求回报爱的暖流满心田教学反思根据故事情节理解“爱之链”这ー标题的寓意,导向“爱之链”具体两节的探究,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激发。课文并不深奥,读过几遍就不难把握写了哪几个人互相关爱的故事,由此切入标题,理出“乔依一老妇人——女店主”的爱之链。习作二教学目标1、记叙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件最受感动的事情。2、在真诚的交往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鼓起勇气直接或间接地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懂得报答,学会感恩。3、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整个过程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写好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教学过程ー、出示多媒体营造爱的氛围。1、讲述故事:1999年10月1日黄金周,在贵州马岭河峡谷,ー对青年夫妇,带着他们两岁的儿子子瀬,乘坐缆车去山顶。当时车厢竟满载了35名乘客!当缆车到山顶平台停了下来。就在这一瞬间,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接着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声“轰隆”巨响响彻了山谷。当救护人员打开缆车门的时候,他们惊讶了,在血肉模糊的车厢里,唯一的生还者,竟然就是当时最小的游客子濒?!原来,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子激的父母不约而同地使劲将自己年幼的儿子高高举起。最后,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孩子的父母,却永远离开了人世!2、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发表看法和感想二、生成爱的共鸣。这种感天动地泣鬼神的父母之爱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每一位。父母对孩子的这种爱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诗:教师补充诗人刘丙钧的《妈妈的爱》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晩,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有一回我病了,妈妈抱我去医院。

21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妈妈着急地哭了。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对妈妈又说了谎,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一次老师叫用“最”字造句,我说:“我最爱妈妈。”妈妈告诉我:“最该爱的是祖国,祖国是我们所有人的妈妈。”同学们自己轻声读ー读,然后老师再请ー个同学来朗读读了这首诗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呢?学生谈看法。三、唤起爱的记忆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想ー想:爸爸或妈妈做的一件或几件什么事情让你特别感动?并把这件最感动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听。同学们回忆一下(カ求引导学生选择不同方面的事情来讲四、倡导爱的表白教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然我们报答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深深的感激和真诚的谢意。老师布置了要同学们对自己的父母说一声“我爱你!或者不好意思说的可以写在纸上给他看,还要求同学们观察妈妈或爸爸会有什么反应?尤其是神态和动作,以及你自己的内心感受。现在老师就来问ー问啊,把你的幸福和大家共享。五、写下爱的诗篇(那现在就让我们把父母对我们的爱,和你对父母爱写下来吧)题目自拟这次习作是一次真爱的表达,因此要融入真情实感。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提示学生注意:这次习作包括两方面内容:1)写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件最受感动的事情,要真实、具体。怎么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呢?谁来说说?(应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使文章内容更具体)2)记下自己向父母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爱的过程,要清楚(把父母的反应,尤其是语言、神态及动作写清楚)9.小草和大树教学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教学目标: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オ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22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简介人物,激发学习兴趣。从课题入手,感知课文1.根据生活常识,请学生交流对小草和大树的认识。2.课文所写的夏洛蒂成オ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交流理解。在交流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形成板书:小草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立志写诗,遭遇打击反思权衡,开拓新路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大树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2.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ー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3.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4.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5.请学生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三、指导写字。1.师重点指导。2.学生写字3.展示评议五、布置作业。读熟课文第二课时ー、抓住重点,感悟形象。1.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1)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主人公遭遇了怎样的家庭不幸。(2)面对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样艰难谋生的呢?用笔把表现主人公艰难谋生的词句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抓住“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词体会主人公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形象,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人物性格,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抓住“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公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2.结合立志写作、遭遇打击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百折不挠的性格。(1)朗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感受。在写作的道路上,夏洛蒂遇到的挫折

23(2)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夏洛蒂向骚塞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3)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吓洛蒂的坚强性格。(4)合反思权衡,开拓新路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不服输的性格。面对这些沉重的打击,夏洛蒂服输了吗?你从那里看出来?(5)结合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的有关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为改变命运所表现出来的勤奋和坚强毅カ。夏洛缔有没有通过写小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敲开幸运之门呢?她是如何敲开的?(6)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二、回归整体、感悟成功1.交流对课题“小草和大树”的理解,领会题目通过鲜明对比抓住读者、发人深思的艺术,进ー步体会主人公与命运和世俗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追求理想的性格。2.回顾课文整体把握“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交流夏洛缔取得成功的人生启示板书设计小草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立志写诗,遭遇打击反思权衡,开拓新路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大树教学反思小草可以成为大树,但小草也不见得会成为大树,课堂上学生们提出不同的看法,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10.轮椅上的霍金教学目标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知道霍金是个怎样的人。认真朗读课文,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霍金不仅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教学重难点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霍金不仅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导入课文1.板书课题:轮椅上的霍金2.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霍金是个怎样的人?二、学生自学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语言文字中去认识霍金三、检査学生自学情况2.请学生正确朗读书本后面的生字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4.理解词语的意思

24卢伽雷氏症:一种能够导致全身肌肉萎缩的可怕疾病顶礼膜拜:形容对人十分的景仰、崇拜、尊敬。震颤:颤动。唐突:很突然的意思。1.通过朗读课文,你感到霍金是个怎样的人?请学生自由交流发言。四、分清课文的层次第一部分(1、2节)简单介绍霍金。第二部分(3-7节)霍金在科学上不断求索,成为ー个伟大的物理天才。第三部分(8T2节)霍金以他坚强勇敢的人格力量,成为生活的强者。五、朗读课文六、生字教学撰:注意右边部分,上下结构要紧凑。摊:每一部分都要写得细长,结构紧凑。七、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完成习字册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1.朗读课题2.霍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人称“宇宙之王”。但他又是一个不幸的人!正当他21岁风华正茂的时候,他患上了卢伽雷氏症。这是ー种怎样可怕的疾病啊!命运对他又是何等残酷!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第三小节,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二、感受命运的残酷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小节。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命运的残酷?“21岁的时候就患上了卢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瘫痪,长期禁锢在轮椅上”(“不久就完全瘫痪”、“长期”)“彻底剥夺说话的功能”中“彻底”ー词“身体彻底变形”中“彻底”ー词,说说身体各个部位的变形,重点指导读好这段文字(出示图片),再读“不能看书”,感受看书的困难“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3.是啊!命运对霍金真是太残酷了!从课文的字里行间、点点滴滴我们都能感受到这种不幸。让我们捧起书本读读课文第三节。4.朗读课文第三节三、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1.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用自己坚强的毅カ战胜了命运,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界。那么他的魅カ究竟何在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岀课文中的一句过渡句,它高度赞美了霍金取得的伟大成就,他的魅力所在。2.学生找过渡句3.交流:

25“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更因为他是ー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朗读这句过渡句,讴歌了霍金哪两方面的魅力。(物理天才、生活强者)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四到七节,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霍金在物理学方面充满传奇色彩的成就?2.学生自学3.交流“虽然他的身体一点儿也没有离开过神秘、莫测的黑洞。”(身体是被禁锢住了,但是他的思维在飞扬,在宇宙中翱翔,读好排比句,一句比一句高昂、响亮)“他在大脑中想象着,论证着宇宙模型。”(感受他的想法在当时都是非常领先的)“最年轻的英国皇家会员教授。”(感受他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联系课文开头,再来感受他取得的成绩“他撰写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全世界拥有无数的读者。”(“全世界”“无数的读者”,成果之大)“宇宙之王”的美誉4.是啊!正是这样ー个在轮椅上坐了40年的人,ー个身体一点儿也离不开轮椅的人,却取得了无此辉煌的成就。他真是ー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学生读板书)5.那么,他是如何取得这些成就的呢?联系课文的5、6两节,你有什么发现?6.学生读书7.交流:忘我工作板书:不断求索四、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1.出示: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在于他是ー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板书:生活强者2.读课文9T2节,面对年轻女记者尖锐而唐突的问题,霍金是怎样做,怎样说的,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画下来,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批注。3.学生自学4.交流:指名朗读女记者的话(这句话里带有女记者的景仰、带有对霍金的怜悯,在女记者或在一般人的眼里,人们认为什么?认为霍金“失去很多”)请学生交流:在女记者、一般的人眼里,他们认为霍金失去了什么?(健康的身体、正常的生活、读书、写字的能力、生活的乐趣等等)出示:“霍金的脸上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霍金回答时充满“恬静的微笑”中,你感受到什么(很平静,虽然他的行动是如此地艰难“艰难地扣击键盘”,但微笑着面对一切)同学们,霍金不能说话,但是我们同学能说,饱含你的感情,读读霍金的话吧!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霍金的话板书:乐观感恩五、练习写作1.同学们,霍金的话,让在场的人心灵震颤,老师相信,现在你的心灵肯定也被深深震颤!拿起你的笔,那你现在心中最大的感受抒写下来吧!2.交流六、总结课文1.是啊!霍金在科学上不断求索,成为物理天才;在生活上乐观感恩,成为生活强者。正如课文最后

26所说,霍金真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啊!1.板书“非凡的科学家”2.让他的这种不断求索、乐观感恩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勇往向前吧!板书设计10、轮椅上的霍金物理天才(不断求索)非凡的科学家生活强者(乐观感恩)教学反思坐在轮椅上,还能有什么作为?霍金坐在轮椅上学习、工作、研究,成为科学巨人,这就使他不同于一般的人,而成为特定的ー个!这ー点应该让每ー个学生明白。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要想感受语言的魅力,进行比较可以收到很大的效果。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了一段文字简洁但信息量较少的句子,引导他们朗读、轻声读的方法与课文的语段进行比较,发现异同,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和丰富内涵,同是也为学生揣摩语言提供了方法。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七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ー万倍”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的人生的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兴趣。教学重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谈话交流1.同学们最近在读什么书?有什么感受?2.今天,我们来学习ー篇日记改编的课文,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三、检査自学情况四、自读课文,整体感受1.请同学们读课文,课文中的“我”是谁?他得到的是一本怎样的书?ーー这本书是爷爷赠给爸爸,爸爸又赠给了“我”的一本三代相传的书。ー这是一本扉页上写有爷爷给爸爸的赠言“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和爸爸写给“我”的赠言“学会生存”的书。ー这是一本历险小说,主人公鲁滨逊是ー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カ的人,他在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有一段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ーー这是一本让吴缅非常喜欢的书,给了吴缅启迪和希望的书。五、重点研讨,深入理解2.《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历险小说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让“我”爱不释手?小说描写了鲁滨逊在在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有一段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3.要能在一座孤岛上生活28年需要什么?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吗?鲁滨逊是怎样获得这些生活必须

27品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7—11自然段,画出体现鲁滨逊聪明机智又坚强毅カ的词句多读几遍。第二课时教学过程ー、汇报交流,理解鲁滨逊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カ。(1)一开始鲁滨逊靠什么为生,他做了些什么?做木筏,把食物等ーー送到岛上,搭帐篷,靠剩下的食物生存。(2)这些食物非常有限,为了维持生活鲁滨逊又做了些什么?种植大麦和水稻,制作粗糙的面包,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来源,养鹦鹉做伴,做家具。(3)后来生活怎样?(4)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怎样?你觉得他的生活幸福吗?(体会鲁滨逊从ー开始的孤独、艰难到后来充实而幸福的生活,理解他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カ。)(5)读到这里,你觉得这部小说的内容有吸引力吗?你还想了解些什么?二、体会“我”的感受1.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吴缅读《鲁滨逊漂流记》后有什么感受?很喜欢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ーー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ーー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2•理解“名言”。(1)你能说说这几句名言吗?这些名言给了你什么启迪?(2)吴缅喜欢上了书中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的内容是什么?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ー个成功者,ー个英雄。(3)我们大家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呢?能结合自己经历或读过的书来说说自己的理解。3.除了理解ー些名言的意思外,老师觉得读书的时候还要能发挥想象カ,想象出人物的形象,吴缅在读书的过程中慢慢勾画出鲁滨逊的样子,让我们来读读课文14段。4.吴缅为什么希望自己成为这样ー个人呢?从这身装束打扮中你能看出鲁滨逊是“ー个探索者,ー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吗?三、理解课题1.吴缅为什么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呢?2.吴缅爷爷为什么要把书传给他的爸爸,他爸爸为什么又把书传给吴缅呢?3.现在我们能不能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题?这本书男孩子能读吗?四、读写结合1.这篇课文不仅是日记,而且是ー篇优秀的读书笔记,学了课文能不能说读书笔记主要围绕哪些方面展开的?(书的来历,书的主要内容,读书的感受三方面)2.我们也选择ー本书,认真阅读,围绕这三方面尝试写ー篇读书笔记,准备开ー个读书报告会。五、课后作业板书设计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三代相传的《鲁宾逊漂流记》鲁滨逊:流落荒岛自救生存解救俘虏离开俘虏认识和理解决心珍藏并传递教学反思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并无多少深文大义,而且不秒同学已经读过《男生日记》或《鲁滨逊漂流记》,

28ー板ー腔地上课,显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习作三教学目标介绍自己喜欢的ー种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为习作命题。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ー美味,突出其特色。适当地介绍这ー美味的做法,增加习作的感染カ。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ー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ー美味,突出其特色。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ー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图片导入出示:你看见了什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二、创设情景,介绍美味1、模拟在饭店吃饭前的场景,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介绍:指名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色香味形。2、讨论:听了他的介绍,我看见有人咽口水呢?谁来评一平,他介绍得怎么样?3、模拟在饭店吃饭的场景。4、这道菜不错!我也想做一做可以吗?(口头练习说)5、小组讨论(1)代表发言(2)集体评议你品尝之后有什么感受?三、现场采访,表达感受1、你是怎么品尝这道美味的?有没有听过关于他的传说?只有写出他的ー些细节,习作オ会生动充满情趣。2、你一定非常喜欢自己介绍的这道美味吧!把你与这道菜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3、学生交流四、学生习作第二课时ー、交流习作,指导修改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3、学生修改。二、佳作欣赏。1.选择写的较好的文章,在班里进行赏析。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2)语言优美,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ー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291.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这节课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2.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拔。3.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改。4.小组内相互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12姥姥的剪纸教学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情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重难点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情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导入课题1.人人都有姥姥,她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普通或神奇……你的姥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她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和她的感情怎么样?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3.亮标。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三、学习第一部分1.指读第一节,“左邻右舍”“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了什么?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姥姥的剪纸呢?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3.交流(1)技艺高超“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2)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4.指导朗读。5.小结:

30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ーー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四、作业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划去错误读音。择(zezhai)菜刁难(nannan)三伏盛(shengcheng)夏姆(haoru)草机灵(lingling)数(shushu)九寒冬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搜集资料:我国还有哪些民间艺术?第二课时ー、学习课文4-6小节1.课文中说,姥姥的剪纸技艺深入人心,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你们想见识一下精美的窗花吗?好,现在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欣赏ー些精美的剪纸作品。(电脑展示)看了这些剪纸作品,你有什么话要说?2.是呀,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从课文第四小节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下。3,自读交流(1)“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艺高超。(2)“畸,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展示“喜鹊登梅”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梅”,我们来欣赏一下。梅枝、喜鹊形象怎么样?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安排如何?看到这里,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读出来)4.我服了,可是还找借口,我怎么说的,姥姥又是怎么说的?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5.出示“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从这段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评价,读得真好,听了她们的朗读,慈爱的姥姥与顽皮的作者形象已经浮现在我们眼前了。6.姥姥说,“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巧的意思是?技巧,巧妙的办法。从第六节中的那句话可以看出姥姥姥姥掌握了剪纸的技巧,手很灵巧?7.“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说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为ーー姥姥的手有家数,有分寸,有把握,也就是姥姥说的“有准头”;说剪刀好使,就像姥姥延长的手指是因为ーー姥姥的手非常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8、熟的意思是?熟悉;姥姥对什么最熟悉不过?为什么她会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她是怎么剪的呢?“数九寒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些词语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地剪,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所以产生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熟练。8.对于熟能生巧的道理,你有这样的体验吗?(打毛衣、包饺子)9.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31理解:身指ーー身体,心指ーー精神,入境是指ーー进入某种状态或境界。姥姥剪纸是什么神态呢?请同学们看书中插图,姥姥剪纸时眼睛紧盯着手中的剪刀和彩纸,眼神一专注,对手中的活儿是丝不苟,整个的身体和精都沉浸到了非常快乐的剪纸活动中了。这就是“身心入境”的神态。11、姥姥的专注令我着迷,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理解“悦耳之极”,悦耳意思是ーー动听到了极点。姥姥剪纸的刷刷声,为什么会如同音乐般美妙动听到了极点?手法娴熟,如同行云流水,富有节奏、韵律。这句话通过我的感受从ー个侧面反映了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谁来读ー读这一句,表现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二、学习7-12小节1.观察姥姥剪纸简直成了一种享受。密云多雨的夏天,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拴”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什么?(吸引)姥姥的剪纸竟然有这么大的魅力,可以牢牢的吸引住我,抵挡得住游泳的诱惑!可见姥姥的剪纸技艺多高啊!2.屋檐下,姥姥剪了几幅图样给我,分别是什么内容呢?它们都表达了姥姥怎样的感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11小节,思考一下。3.讨论交流牛驮着兔子;牛和兔子ー起啃食青草ーー疼爱4.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屋檐下洋溢浓浓的亲情。老师请几位同学们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出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5.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6.开始,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的心,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姥姥的剪纸技艺多么高超啊!这些兔子和老牛形象各异ーー引读ーー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ーー引读ーー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7.我们能读出作者对姥姥的感情吗?指读,齐读。评价。8.本段文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大家可以背下来吗?出示“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的兔子,()的兔子,()的兔子;()的老牛,()的老牛……兔子总是在(),老牛总是在()«我摆弄着()的窗花,对()的兔子和()的老牛充满了好感。”同学们可以先参考着背,再不用依靠来背。三、学习第13小节1.姥姥一直用她的剪纸表达着对我浓浓亲情,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出示“ー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ー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连接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我明白了姥姥对我有什么“期待”?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是啊,无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姥姥的目光,走不出姥姥的牵挂。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都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当我忆及姥姥的剪纸声时,我的梦境里会出现哪些声音,哪些景物?从本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谁能用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小结:顽皮可爱的作者让姥姥牵肠挂肚,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姥姥让作者魂牵梦绕。我们再一次被她们之间浓浓的亲情感染了。齐读课文末节。四、总结课文同学们,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

32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ーー姥姥的剪纸!我们的姥姥也同作者的姥姥ー样,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她们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浓浓亲情。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名字ーー姥姥!五、作业1.查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的意思。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板书设计亲情姥姥的剪纸“我”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教学反思通过文件出示剪纸的图画,学生对这门我国传统的艺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从而对“我”姥姥更是怀有更深的敬意。这样读文章的时候就更投入了。课文着重讲了娃娃剪纸的手艺高超以及与我在ー起的融融亲情。但透过这些文字,又处处流露出“我”对姥姥的思念。教学中,围绕这一点,指导他们认真阅读,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13牛郎织女教学目标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教学重难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课文导入1.提问:喜欢过节吗?喜欢哪些节日呢?2.老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楚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3.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针线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4.“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二、人物认识

33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1.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三、介绍文体《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四、感知课文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边读边做记号。2.自主学习: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相识前相识中、相识后)五、学习前两部分1.再读课文,思考:牛郎是怎样的孩子?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ー起生活的?2.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3.分析探究: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答案允许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カ。六、课文小结第二课时ー、复习导入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是如何走到ー起的?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牛郎和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3.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4.学生质疑。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1.教师提问:文中的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大家自由读课文后半部分,感受人物性格。(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学生汇报。说ー说,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人物的性格,找出来读ー读。2.总结:牛郎:勤劳、勇敢、善良织女:美丽、贤惠、敢于追求幸福王母娘娘:专横、跋扈、不讲亲情3.师小结: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オ会有这样ー个悠久的传说。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三、作业搜集你所知道的其他神话故事,和你的同学相互交流。板书设计13.

34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痛失老牛夫妻离散鹊桥相会教学反思本课设计通过先阅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教学,体现了创造地读写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对民间故事有较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只是理解能力不够好,对人物的象征意义、主题的理解偏差。很显然,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教育能力。14安塞腰鼓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看录像,谈感受安塞腰鼓曾在我国多种大型活动中演出,可把其制成多媒体教学录像。在正式讲解课文时,放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边看录像边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学生讨论交流感受,教师适当相机引导(屏幕显示)①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カ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②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ー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ー脉贯通。③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安塞腰鼓的知识和作者作品资料,教师总结归纳(屏幕显示)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ー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是陕北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作者作品: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它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35朗读感知课文二、齐读、正音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齐读全文。2.纠正学生误读的字音。三、读出音乐美1.学生自我评议刚オ齐读课文时所存在的问题。2.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带。要求学生带着刚オ评议的问题去听,并根据录音在文中作一些标记,如节奏、重音等。3.对比评议:将自己的朗诵与录音带中的朗诵进行比较,发现他人长处。朗读指导: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接下来就是要读准节奏。要读准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本文以短句为主,因而节奏较快:读准节奏以后还要注意语音的轻重,这样オ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4.分节朗读,学习重点:节奏、重音。5.齐读全文,注意音准、节奏、重音。6.跟读:跟录音带齐读全文。7.学生自由朗读。四、读出画面美朗读指导1.寻找本文主体画面的构成因素。黄土高原(厚实、大气)、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热情、充满力量)、腰鼓(灵动而热烈的陕北打击乐器)。2.分析全文画面的构成。以打击腰鼓的不同过程为主,穿插ー些想象的画面(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等)、陕北农民的生活画面、黄土高原与江南的对比画面等。3.教师示范朗读片断。4.自由朗读,カ求进入课文情景,读出文中的画面美。五、读出力量美1.讨论:通过以上的朗读,试用“的安塞腰鼓”的句式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ー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ー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ー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从中让学生感受腰鼓这种民间舞蹈的震撼カ和蓬勃的生命力量。2.播放配乐朗诵带,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力量美。3.学生诵读。カ求读出本文所特有的阳刚之美。六、总结寻美分组朗读,进行分组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学生可能有如下答案: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髙梁。暧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ー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ー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ー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ー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ー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ー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七、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寻美,感受了安塞腰鼓那雄浑、激越、壮阔、火烈的特点和洋溢的阳刚之美。第二课时ー、回顾导入

36上节课我们通过“寻美”和“评价”感受到安塞腰鼓的激越和壮美,课文中也反复出现一句话,表现对安塞腰鼓的赞叹,请找出来。学生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二、结构说明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止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这一句话。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三、内容赏析出示问题:这样“好”的安塞腰鼓使你联想到什么?它体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学生讨论主旨: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有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不必患得患失。(有一定的难度,无须面面俱到,只要有所体会、领悟即可。)四、品味语言学生寻找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三次。请用“我喜欢句子,因为"的句式进行评点。(教师提示;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写法等角度入手)教师举例;我喜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句子,因为反义词用得好,在强烈的对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学生间互相交流,教师作适当的归纳。从用词方面说:(1)“紧贴在他们身体ー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2)“茂腾腾的后生”“唯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唯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从句式上说;(1)“ー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从修辞上说;(1)“骤雨ー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ー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ー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ー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2)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3)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句内部的排比;“ー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ー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ー样,是闪射的瞳

37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从写法上说:(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3)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拓展延伸教师将大家刚オ读的内容改成了另ー种文学样式ーー诗,(幻灯出示所改之诗)教师范读。骤雨ー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ー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ー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ー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学生反复朗读,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内容。如: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板书设计安塞腰鼓(粗狂、豪迈、开放)鼓响前:安静的腰鼓ーー沉稳、安静表演时:隆隆的腰鼓ーー生命、能量鼓声止息:寂静的腰鼓ーー余音悠悠教学反思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只要用心去读本文,都会被安塞腰鼓那磅礴的气势所震撼、所折服。都会情不自禁地从心中发出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习作四教学目标仔细观察一幅剪纸作品,看懂作品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编ー个合理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叙事样略得当。题目自拟。要求内容具体,叙事样略得当。教学重难点

38展开丰富的想象,编ー个合理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叙事祥略得当。题目自拟。要求内容具体,叙事祥略得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导入1.回忆课文《姥姥的剪纸》,导入新课。二、看图练习说话2.仔细观察剪纸作品,看图练习说话,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经过。3.叙述主要人物,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衣着打扮。4.连起来按一定的顺序说ー说剪纸的内容,要求细致具体。三、放飞想象1.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2.小组讨论,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清楚。3.各自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事情连起来完整的说ー说。四、展开联想看着这么精美的剪纸作品,你会联想到什么?集体交流。五、构思布局,酝酿写作1.请同学们把自己编写的故事完整地写下来。2.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3.学生修改。二、佳作欣赏。1.选择写的较好的文章,在班里进行赏析。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2)语言优美,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ー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3.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这节课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4.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拔。5.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改。6.小组内相互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15青海髙原一株柳

39教学目标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重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1)贺知章的《咏柳》(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1)本文能不能用ー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3.教师示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三、学习写字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2、展示评议四、布置作业2.读熟课文3.抄写课文生字2遍。第二课时ー、导入新课1.指名读课文。二、反复读文,理解柳的特点2.学习第一部分(1)默读课文一到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写第一节内容?理解:神奇、望而生畏、伫立(2)指导朗读这两节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伫立”。(3)学习3、4节。A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想ー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

40是怎样的感情?回忆ー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理解苍凉和悲壮。B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C作者“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的疑问从何而来?1.学习第二部分(1)轻轻读第五节,想ー想:这ー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A通过演示理解两合抱粗,结合参照物理解百余平方米?(2)默读课文,想想哪几节写“我”的猜测和想象?(3)学习三、七两节。A、填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经历)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ー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3)理解“依然”的作用,联系上下文。A、口述“我”想象这株柳的经历:(经历过……)理解它的顽强精神。指导朗读这两节。2.学习课文第八节。1、自由读课文第八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是ー株柳……相差何远”这句话的?(1)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2)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3.教师读第九节,提问:“命运给予它的几乎九十九……一片绿荫”这句话是写柳树的但又不仅仅在写柳树。你从中又得到什么启示?(1)讨论(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发扬抗争精神,坚强不屈。)(2)齐读这节。三、扣题结题,体味文章的主旨1.第二节说:“这是ー株神奇的柳树……高原上”请问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2.默读全文质疑问难。板书设计青藏高原一株柳(伟大的生命力)神奇令人望而生畏巍然挺立给人感召环境恶劣顽强生存意志坚强成就绿阴教学反思青海高原一株柳作为课题有什么好,同学们说了很多,有的说突出了“ー株”,有的说让我们想象到了青海高原这柳树一定非常的奇特,也有的说能吸引我的阅读兴趣……可以发现带着问题读,的确是ー种不错的教学方法。本文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运用形象贴切的词语来描写。语言准确、凝练,特别是运用联想与想象,使得语言更加活泼,富于变化。所以课堂上我不断要求学生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与段落,并提供了一些相关的文学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提了一些如贝多芬、霍金、桑兰的事,让他们真切体会到这一柳的精神。16草原

41教学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二、初读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ー读,想ー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三、布置预习2.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3.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4.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5.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四、检査自学,质疑问难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组词:骏()俊()竣()限()驰()峻()唆()梭()垠()弛()蹄()茶()貌()杯()跤()缔()荼()藐()怀()胶()2.理解词语。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五、理清课文的线索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3.交流、整理:(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和词语。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ー、导入1.课前听《天堂》这首歌。

421.师:刚オ,我们欣赏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歌中所唱的‘‘蓝蓝的天空,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是指什么地方?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了草原的美,下面再让我们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块儿领略ー下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板书课题)二、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3.细读、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说ー说“境界”ー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ー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三、学习第二段。引导学生感悟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1.(教师提示:学习课文第2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按照地点的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可分为两层: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3.讲读第1层课文。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オ到达目的地。ー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ー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4.讲读3、4、5自然段。A、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B、读后讨论交流。(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

43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ー节课文。(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タ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四、小结同学们,学到这儿,你领略到草原的大和美了吗?你体会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了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ー说吗?板书设计草原景色美:空气清新,天空明朗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翠色欲流回味无穷人情美:群马疾驰,欢迎远客载歌载舞,盛情款待タ阳西下,依依惜别教学反思作者把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线交融在ー起,随着空间的转移、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也在逐步加深,把这三者关系列出简图,可以联系课文进ー步理解。扎扎实实读书,让学生从语言环境中领悟重点难点,在语言环境中展开合理想象,产生意境,从而获得和作者一样的感受。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17麋鹿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激趣导入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ー种稀有的野生动物ー麋鹿。(板书课题:17麋鹿)3.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可能会介绍哪些有关麋鹿的知识。

44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生字词。(2)理解词语的意思。(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3,指导分段。(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在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关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2)讨论分段。第一段(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第二段(2-4);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第三段(5-7):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4.小结。三、书写指导1.分析字形。四、作业2.抄写生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什么?二、精读训练3.学习第二段。(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2)理解第一层内容。①指名读。②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③“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④齐读。注意重读“更”。(3)理解第二层内容.过渡思考: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①指名读。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读读、想想、画画。(角型、尾巴、蹄子、毛色)③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角ーー站着的时侯,个枝尖都指向后方。尾巴ーー鹿科动物最长的。蹄子ーー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45④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生活习性)⑤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吗?为什么?⑥讨论:有了第一层的介绍,我们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二层写实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⑦引读练习(4)理解第三层内容①默读第三层,思考。课文是从那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的?②交流。1.学习第三段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1)指名读课文(2)出示“传奇”,齐读。说说“传奇”的意思。(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第二,1865年后。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5)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ー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ー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繁荣。)三、总结1.配乐朗读第二、三段四、作业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第三课时复习导入简单说说麋鹿的外形和传奇的经历。二.精读训练第一段3.轻声读第一段。4.画出描写麋鹿在黄河滩涂自由活动的句子,结合第一幅插图说说对在晨雾中活动的麋鹿有什么印象。5.为什么说大风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6.通过课文的第二、三两段的描写,我们对麋鹿已经有了比较全面充分的了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段,可以去掉吗?5,有感情的朗读的一段。三、课堂练习1.出示课文后第5题:默读课文要点,再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2.交流复述方法。(1)结合插图,抓住麋鹿的角、蹄、尾、毛色等几个部分的特点,介绍它的体型及生活习性。

46(2)参照“麋鹿的传奇经历”表介绍它的经历。1.练习复述。(1)同桌互相复述。(2)举行“大风麋鹿自然保护区讲解员”选拔赛。(3)师生评选。四.作业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3、4〇板书设计麋鹿自然保护区:理想放养所,世界最大的麋鹿群麋鹿:外形四不像生活习性历经磨难教学反思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层次清楚,在朴实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极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配上图片,学生们都能够很有兴趣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条理,记住课文要点,再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色彩。这样就可以更好是结合自己的体会领悟课文的内容。通过学习这ー课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发护国家野生动物的热情,大大增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习作五教学目标通过阅读《银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ー事物,光靠看不行,还得请教别人,查阅资料。能在习作中介绍家乡的ー种产品,先写出它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等,题目自定。教学重难点能在习作中介绍家乡的ー种产品,先写出它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等。第一课时一.指导阅读例文,小结写法1.轻声自读例文,思考:这篇习作是围绕ー个什么主题写的?记叙了哪些材料?2.再读例文,思考:作者详细写了哪些材料?略写了哪些?为什么略写?这些材料是怎么来的?3.提问:从中,你得到了什么“秘诀”?4.小结:要围绕ー个主题选材,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搜集材料,安排详略。5.再读例文,思考:在例文的材料写作上,作者所写的侧重也是不ー样的。你看出来了吗?为什么?6.小结:在写作时,要搜集多方面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写这一事物。用不同的写法,这样会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多彩。二.指导选材1.提示: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家乡特产的各方面材料,选择ー个主题,围绕主题选材,确定详略,列ー个提纲。2.组织交流。3,提示:听了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启示?修改你的提纲。三.进行习作

47教师巡视。第二课时习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修改。第三课时一.小结1.小结此次习作的大致情况。2.表扬此次习作写得好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优秀片断。3.表扬此次习作有进步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优秀片断。总结此次习作的主要问题。二.指导修改1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且出示讨论题:(1)这ー篇习作与刚オ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2)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可以怎样解决?(4)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1.组织交流。2.提问:(1)从刚オ的讨论中,你有什么启示?(2)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3.要求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见。三.尝试修改教师巡视修改情况。18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目标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本课的词语“光阴、争先恐后、羡慕、奉献”等。会用“多么……多么……”造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使生命开花的愿望。教学重难点通过文中的ー、二自然段学习,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谈话导入1.读课题,这是一封巴金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信,通过预习你们对巴金了解多少呢2.过渡:从介绍中,我们知道了巴金爷爷是一位享誉文坛、著作很多的著名作家。在2005字是“真”,表里如一;ー个字是“爰”,爱祖国、爱人民、爱人生。就是这样一位文坛巨匠,你知道他写作的动カ是什么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将课文读正确、流利。二、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浓浓的爱1.结合学生回答出示:

48我写作不是我有オ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1)指名读;齐读;默读,用ー个字来概括巴金爷爷写作的真正动カ是什么?(2)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1.过渡:巴金爷爷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无限的爱,对自己的同胞有着无限的爱,对家乡的孩子们更有着无限的爱,这种深深的爱都融入了字里行间。让我们来读ー、二两段。2.指名读第1、2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3.再次默读1、2自然段,静静地读,细细地品,画出能体会到巴金爷爷对孩子的爱的地方,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1)学生默读、思考。……有时候ー支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①伸出你们的右手,拿出ー支笔,你们的感受是什么?②ー支轻如鸿毛的笔在巴金爷爷的手中有千斤重,他要用千斤重的笔给家乡的孩子回信,这种困难可想而知,所以他不能给(每个同学写一封回信),也不能(给每个同学回ー小段话),就连(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カ)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①哪几个词语最让你感动?说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感受。②从怎么办呢?你感受到什么呢?请原谅,我今年不能回家乡,……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①从今年你读懂了什么?所以巴金爷爷多么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②投影出示:……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家乡的孩子们读到巴金爷爷的这封信,多么(想),多么(想)。我读了巴金爷爷的这封信,多么(),多么().③选择ー句话进行说话练习。④相信我们此时再来读这一句话ー定能读得更好。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1、2自然段,去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这份无限有爱。(齐读)三、对比朗读,启示思考1.巴金爷爷以他的爱感动了家乡的孩子们,更以他的真诚感动了所有的读者,感动了全中国。他被评为2003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请看评委会的颁奖辞。范读,齐读。穿越ー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ー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2.就是这样一位文坛巨匠,一位感动全中国的伟大作家,他又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己的一生的呢?(请自由读3、4自然段)3.一位在别人眼中享誉世界,感动全中国的伟大人物,在自己的眼中却是ー个普通人,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这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大家回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4.边交流边有感情朗读:家乡的孩子们,感谢你们给我这个老人带来温暖。①如何理解“温暖”?为何“温暖”?(结合学生回答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爱,感受巴金爷爷一颗心存感激的心,并将这种感受读出来。)②可自然过渡到前一句话:我数了数,ー共40封,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ー个身体不好的87岁的老人,喜欢这种热闹吗?巴金爷爷喜欢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49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2.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使生命开花的愿望。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屏幕滚动播放巴金的图片リ帀:同学们,从屏幕不停滚动播放的图片中,我们已经知道这位就是巴金老爷爷,通过上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生交流:我知道这是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信;我知道当时巴金老爷爷已经87岁,而且身体有病:2.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巴金老爷爷特别感兴趣,想了解有关他的更多内容,我特地到网上收集了一些有关于他的资料,如巴金的作品、人们对巴金的评价等等,你对什么感兴趣呢?指名交流,上机操作,朗读。3.我们的时间非常有限,如果同学们想了解更多有关巴金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现在,我想问问同学们,通过对巴金深入的了解,你想对巴金说什么?生:巴金的作品真多;生:巴金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4.师:看来,同学们对巴金的评价也相当高,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巴金老爷爷对自己的评价又怎样呢?二、精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上问题。生交流:巴金老爷爷觉得自己只是ー个普通人。出示相关句子品读师:针对社会各界和同学们对巴金的评价,以及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你有什么疑问吗?生:大家都认为巴金很了不起,可他为何在自己信中说自己只是普通的ー个人?生交流,出示相关句子读,感悟板书:平平凡凡リ帀:巴金是这样教育家乡的孩子就算有了成绩也要把自己看成普通人,也教育了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那么,这节巴金除了教育我们要做普通人,还对我们进行了哪些教育呢?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交流感受。根据学生交流,出示相应句子。板书:乐于奉献开花结果生感情齐读第三自然段。2、学习第四自然段师:巴金老爷爷除了教育我们要做普通人、要乐于奉献、要让生命开花结果外,是否还对我们进行了其它方面的教育呢?生;有,珍惜时间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交流巴金是如何教育我们珍惜时间的。3.学习第五、六自然段师;巴金老爷爷除了通过对自己的评价来教育我们外,还对我提出了……,并且寄予了……生:希望;真诚地祝福生齐读五、六自然段4.小结:信我们已经学完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巴金老爷爷用他的一生、用他的作品来教育我们该怎样做人,

50此时,你想对巴金老爷爷说什么呢?生交流。3.配乐朗读3〜6自然段。三、课外延伸:给巴金老爷爷的一封信1.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口述回信内容;2.以正规书写格式,给巴金老爷爷回一封信。板书设计18、给家乡孩子的信巴金教育家乡的孩子;平平凡凡乐于奉献开花结果珍惜时间教学反思课文内容说得亲切,明白如话,学生读了几遍之后,能体会到巴金对家乡孩子的关爱之情。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信,不是居高临下,以长者的口吻来训诲,而是循循善诱,将自己思索、追求而悟出的生命的意义在信中告诉孩子们,注入了老人的深情,对孩子们当然是富有启迪意义的。19钱学森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提示课题,设置悬念1、揭题谈话,简介人物。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老师这里有一点资料,请同学们读读。(出示有关资料)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钱学森学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1.ー读课文。(1)明确ー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检查效果。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2.二读课文。(1)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2)检查效果。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3.三读课文。(1)明确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2)检查讨论。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分段,理清课文脉胳。第一段(1自然段)第二段(2自然段)第三段(3~4自然段)第四段(5〜6自然段)第五段(7自然段)三、分段读课文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511.说说“垠、艘、额、裕”这4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它们左右部分的比例怎样?2.教师示范指导“艘、额”这两个字的书写。3、学生描红。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学生读题),通过学习,你能谈谈对他的了解吗?(学生交流)2.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钱学森说的话,想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感受到些什么?(学生默读课文,圈画)二、精读感悟你找到了钱学森说的话了吗?指名读。(一)精读第一自然段1.1955年10月1日,钱学森终于乘上了归国的巨轮。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尤其从哪里读出了钱学森的ー种什么样的心情?2.你能根据这段内容完成这个填空吗?(出示课后练习中的填空)生完成后指名读。(二)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谁来读读相关的语句,谈谈你的感受。2.引导: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你可以看出什么?(受重用)3.冯•卡门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师出示图片,介绍)。如果在冯・卡门身边,意味着钱学森将得到什么?(金钱、财富、地位、荣誉、优越的工作条件,更早地获得成功……)可钱学森是怎么说的?(出示:我是中国人。)指名读。他想要干什么?(回国)这又意味着什么?(放弃这一切,)是的,可当时的中国又是怎样的?连年的战争,中国落后、贫穷,中国人是被人看不起的,钱学森能成为如此杰出科学家的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你觉得他通过什么做到的?(不懈努力,付出了无数心血。)可他这样做,为的是自己吗?谁来读读他说的话?(出示:我是中国人。)你读出了什么?(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祖国、对祖国的爱、为了祖国,他甘愿放弃一切。)师:是啊我们的祖国虽然贫穷、落后,但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ー个中国人,(板书:我是中国人)虽远隔万里,却心系祖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心声(齐读)(三)精读课文三四自然段1.那钱学森的第二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三四自然段。谁来交流?(中秋之夜,钱学森和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秋节)师:是的,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之夜,海外游子分外思念自己的祖国。谁还想补充?(新中国已成立)这意味着什么?(中国人需要科技人ォ建设祖国,只有这样,祖国才能强大)2.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那就是:(出示:早日回到……)可当时祖国刚解放,情况怎样?(很穷)这意味着什么?(搞科学研究,困难大)可钱学森却诚恳地说(出示:我们日夜盼望……)谁来读?从钱学森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再多的困难也不怕,只要祖国需要我们,我愿意放弃一切,为祖国建设出力)3.出示:我们是应当回去的。你怎么看待这个“应当”?(钱学森把为国效カ看作是每ー个中国人应当做的事。)谁来把钱学森的这种爱国情怀读出来。师:钱学森能毅然放弃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优越的工作条件,决心回国,是因为他始终认为,

52齐读板书:我是中国人。为祖国建设出力是理所当然的。1.让我们再来读读钱学森说的话。(出示两段话)(四)精读第五自然段1.钱学森的回国的道路是极其艰难的。谁来读读第五自然段。因此,他受到了百般刁难。谁有所了解?师介绍:当时美国政府听说钱学森将回国,就将他软禁在美国加州的特米那岛上长达5年之久,他的行动处处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2.长达5年,行动没有自由,“然而……”引读第六自然段。师:支持钱学森克服千难万险,回到祖国的信念就是:(齐读板书)我是中国人。(五)略读第六自然段钱学森凭着坚定的信念,克服了千难万险,终于回到祖国,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想,有一首歌最能表达他的心声(歌曲《我的中国心》)这歌唱得多好,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因为——学生齐读板书:我是中国人。三、拓展延伸课后搜集一下像钱学森这样的爱国志士的故事。板书设计钱学森在外国学习待遇优厚克服阻挠坚持回归我是中国人教学反思老师不是资料员,学生需要什么资料,马上提供给他们。但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获取资料的途径,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オ会更充分地调动起来,才能让他们去读书去网上查阅,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之源。20詹天佑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引导学生利用专题网页进行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看图导入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以及简介)请一位同学根据投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詹天佑。(学生介绍)刚オ这位同学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詹天佑》。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1.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答案。(投影出示问题:(1)詹天佑是怎样的人?用波浪线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2)本文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

53(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课文主要写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件事,课文2到6自然段具体写这件事。)1.认识过渡句,理清段落层次。(1)课文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前的情况?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后怎样完成任务?(2)“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3)给课文分段,用“U”作记号。(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3自然段。第三段:4一6自然段。第四段:第7自然段。)三、学习第2、3自然段1.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投影给出的提示一起学习、讨论。(投影出示问题)3.请个别学生回答:(1)当时的情况怎样?(帝国主义的阻挠)怎样阻挠?“要挟”什么意思?(要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那么在这里,帝国主义是利用我们什么弱点,强迫答应他们的什么要求呢?(2)当地的情况怎样?我们可以从外国报纸的一句话可以看出“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这句话我们还能看出什么?(外国人对中国人民十分藐视,认为中国人是不可能修成这条铁路的。)还能从课文的哪里看出这点?(“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这样的工程的。)(3)全国的反映如何?用文中的ー个词来概括。(轰动)你想象一下当时中国人民会怎样议论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詹天佑真是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啊!)表现了人民怎么样的心愿?(殷切希望铁路修筑成功)有谁能根据投影的提示,把这个问题连起来回答一遍,注意当时和当地的情况?(请2到3人回答)4.这一段对当时的环境的描写,对表现詹天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呢?(衬托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齐读)四、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二课时ー、导入我们上节课已经看到了帝国主义藐视中国的丑恶嘴脸。那么,詹天佑是怎样修筑京张铁路,给帝国注意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的呢?二、学习第3段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段,边读边思考: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可以同桌互相探讨一下。请一位同学来讲讲(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541.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1层,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轻声把第4节读一遍,在书上找出答案回答,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理解。(投影出示问题:詹天佑为什么要勘测线路?詹天佑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分别表现了詹天佑的什么精神?)学生划找ーー四人小组交流ーー全班探讨2.经过詹天佑的亲身勘测,周密计算,终于完成了第一步的勘测工作,接下来他要怎么办了呢?我们继续来学习下面的课文。大家知道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今天我也想请同学们都来当一会小工程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3段的第二、三层,并请同学们根据对文中“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的理解,画出ー个简单的铁路施工示意图,画在我发下的纸上,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后一起画,也可以单独完成,下面开始。教师巡导,并指定几个画的比较好的同学拿上给大家参观。3.刚オ同学们的设计都非常棒,大家都可以当小工程师了,如果你长大以后也想像詹天佑ー样成为ー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那么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打好基础。4.那么老师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请大家来看看。(投影出示动画)詹天佑的这些设计真是巧夺天工啊,那么从这些设计我们又可以看出詹天佑是ー个怎么样的人呢?请个别学生回答(是ー个拥有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人)5.那么同学们,这段中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呢?(衬托了詹天佑杰出的オ干)小结:因此,我们在读文章时,不仅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只有弄清了当时当地的情况,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理解人物。三、略讲第4段就这样,詹天佑忍辱负重,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オ干,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给予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ー个有力的回击(板书:回击)接下来我们ー起来把课文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注意要读出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自豪的感情。并思考,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ー个有力的回击”?这句和课文哪个部分照应?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伟大”ー词和第一段哪句相照应?(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和“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照应)四、总结同学们,火车将离开青龙桥车站,沿着詹天佑首创的“人”字形线路驶向八达岭,望着越来越远的詹天佑青铜像,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对詹天佑无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一起来把课文最后一段来读一遍。板书设计詹天佑修筑前帝国主义阻挠嘲笑建筑时勘测路线(认真严谨)开凿隧道(身先士卒)设计路线(聪明巧妙)修筑完成:提前竣工回击帝国主义美名流传至今教学反思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这一点,并不是课堂上的学习就能说得清的,所以只用把抽象的文字变成感人的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真切地体会到这ー困难,就能很好地领会课文的内容。文中的典型事例,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必须掌握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让学生画出示意图,知道了詹天佑的杰出不仅体现在他们工作热情,更体现在他过硬的技术。

5521鞋匠的儿子教学目标在读书的过程中,能联系上下文,领会“尴尬、名门望族、卑微、羞辱、止歇”等词语的意思,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学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文:初步了解林肯的演讲策略。教学重难点体会宽容是ー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走近林肯,了解林肯的生平。1.让我们ー起来写林肯的名字。2.出示林肯的生平,了解林肯的不朽功勋。3.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介绍林肯了吗?或者说你能来谈林肯给你的感受了吗?引导学生体会到他是美国人民最伟大的儿子。(设计意图:学生不了解林肯,就很难真正地走进课文,去体会林肯在面对批评、讪笑、诽谤时的自信与潇洒)二、整体感受当时参议院的气氛,从平静的文字表面体会“羞辱”。1.同样令人叹服的是,林肯是一位鞋匠的儿子。板书课题:鞋匠的儿子。在你看来,鞋匠是ー份怎样的职业?2.请你自读课文,读完后来告诉大家,在参议员们看来,鞋匠又是个怎样的职业?3.交流: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当时美国的参议员们大部分出身于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社会优越的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ー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1)理解“尴尬”:通常情况下,怎样的时候是尴尬的时候?(2)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怎会使“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尴尬?”(设计意图:1、整体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2、在整体读的基础上,通过对“尴尬”一词的理解来达到让学生感受当时气氛的目的。)三、细读课文第三四节,直面“傲慢”与“羞辱”。1.读第三小节。看谁能读出这ー种“傲慢”?这难道仅仅是傲慢吗?你还从中读出了一种什么味道来?(羞辱、讥讽、嘲笑、让林肯下不了台、让林肯从此抬不起头、致林肯于死地)2.你认为这种种意味都集中于这句话的哪ー个词上?你能听出来吗?3.这句话读的指导。4、然而不仅仅是ー个参议员,所有的参议员都参与了这个羞辱新总统的行动。他们个个大笑起来,开怀不已,这笑声充满了快意,听着这样的笑声,你真想说些什么?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参议员话中的含义,学会从中读出言外之意;2,明白当时林肯的处境,从而为学习辩论性文章树立一种有效的解读范式)四、在感情的朗读林肯的话,从林肯的话中体会林肯伟大的心灵。1.在《晏子使楚》中,面对侮辱诽谤,晏子巧妙反击;在《狼和小羊》中,面对挑起事端,小羊据理力争;我们同样可以看下面这个故事:加拿大外交官朗宁在竞选省议员时,因幼年时吃过外国奶妈的奶水而受到政敌的攻击,说他身上一定有外国血统。朗宁机智地回击说:“你是喝牛奶长大的,那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了!”驳得对方无话可说。林肯与参议员辩论的方式与朗宁ー样吗?2.你能通过读来表现出林肯独特的的辩论吗?进行读的指导。3.文章里并没有说林肯当时说话的神情如何?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你的理由是什么?五、拓展:这ー场辩论给你以什么启示呢?给台湾作家林清玄的启示又是什么?

56(设计意图:1、逼近文章的主题:2、为下ー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二课时ー、谈话导入。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鞋匠的儿子指的是谁?(板书:林肯)林肯他是ーー鞋匠的儿子。齐读课题。二、学生简介林肯的生平事迹。学生:这位就是宽宏大度、真诚、谦逊、仁爱的林肯总统,这位鞋匠的儿子正是在对手的歧视、羞辱、打击中,奋カ以求,,作出了伟大的成就,让世界记住了这个名字ーー林肯。出示林肯图片。学生: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后不久,爆发了南北战争,在四年战争中,他亲自指挥作战,领导人民同南方奴隶主进行了坚决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ー,有利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但是战争结束的第二年,林肯被南方奴隶主派的凶手杀害了,但是林肯永远地活在了人们的心目中。三、朗读感悟。1.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令参议员感到尴尬,正因为这样,于是在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想要羞辱他。(板书:羞辱)自读课文第二段,看看参议员是如何羞辱林肯的?指名回答。2.自读这个参议员的话,边读边思考:从他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谁来读这句话。看谁能读出这ー种“傲慢”?这难道仅仅是傲慢吗?你还从中读出了一种什么味道来?(羞辱、讥讽、嘲笑、让林肯下不了台、让林肯从此抬不起头、致林肯于死地)3.当那个傲慢的参议员羞辱林肯时,所有参议员的态度如何?他们为什么会大笑起来?(板书:大笑)自读第三段第一句话。他们为自己能羞辱新总统而开怀不已,哈哈大笑,这笑声充满了快意。听着这样的笑声,此时此刻,你想对林肯说些什么?4.那我们ー起来看一下林肯面对当时的情况是如何作出回击的?用笔划出他当时说的话。出示林肯的话: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5.请小朋友在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想:如果将句中的红色字“非常”、“一定”、三个“永远”、“那么”去掉行不行,带红色字的这句话和不带红色字的这句话它们所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读好后,可以小组讨论一下。6.同学们分析地真棒,我们再来朗读一下林肯的这几句话,体会体会这几句话的涵义。并且从他们的这些话中体会体会林肯是个怎样的人?三个“永远”在这里可以说用的非常巧妙。(板书:宽宏大度、真诚)(1)永远记住你的忠告ーー从你的话中,发现人们还有等级观念,人与人无平等可言,作为总统,要牢记并努力改变现状。(2)永远是鞋匠的儿子ーー靠劳动吃饭,没有什么不光彩的,不会因地位改变而改变。(3)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ーー赞美父亲。7.指名读,你读得真好,你能教教大家你是怎样读好这段话的吗?齐读。8.背诵这段话。9.在林肯回击之后,这时,参议员们的态度如何?(板书:静默)10.在一片静默声中,林肯又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了这样几句话。出示:“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ー个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自读这几句话,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交流。11.然后他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了什么?读ー读把它找出来。说说你的理解。出示:”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指名读,读了他的这几句话,你觉得林肯还是ー个怎样的人?

57读了这些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谦逊)1.这时,参议员们的态度又有了怎样的变化?(板书:掌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小组讨论。你听了林肯的演讲后想到了什么?出示: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2.总结:林肯ー个鞋匠的儿子能成为ー个国家的总统,他靠的是什么?看者板书归纳总结。3.我们ー起来朗读第二、三、四、五段感受林肯伟大的人格魅力。四、现场表演。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林肯和参议员的对话表演。请小组同学做准备,然后上台来现场模拟对话,感受当时的气氛,体会林肯的人格魅力。五、学习总结。1.自读最后一段,看看作者对他的评价。为什么说他是最有作为的总统?看看这一段写了林肯的那些作为?2.找出林肯说的两句话。用笔划出。指名读,男女生读。出示林肯的两句话:“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ー个完整的整体。”3.思考林肯的两句话表明了他什么样的态度?你是如何理解的?从他的话中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板书:仁爱)五、布置作业。1.课后搜集一些林肯的生平事迹和他的小故事。2.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在班队课上开展一个小型演讲会《我眼中的林肯》。板书设计鞋匠的儿子林肯:出身卑微当选总统受人羞辱宽容应对赢得尊重维护国家统ー做出杰出贡献教学反思课文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突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牢牢抓住林肯的演讲辞进行研读感悟是重点,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去挖掘深层的内涵是关键,看似平淡普通的语句,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那朴实的话语,只有从中读出人物的内心,才能读出人物的神来,真正读出人物的魅力所在。教学时我始终紧扣’‘鞋匠的儿子”感悟课文,突现林肯的演讲魅力及人格魅力。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悟意、悟境、悟神。在教学中我还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设计上体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引领过多,自主不够,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等。习作六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再现自己的真实交际情境,选取自己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材料,具体描述人物,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训练学生根据习作要求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选取自己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材料,具体描述人物,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第一课时ー、激活表象联系,明确习作指向(一)明确习作内容与要求

581.指导学生阅读《习作6》,并通过问题启发:读了《习作6》,你了解到哪些内容?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体育奥运冠军张军陈艳青吴静铉文人苏童范小青陆文夫エ艺绣娘2.引导学生发表对这次习作内容和要求的看法,着重谈谈自己对名人的理解,自己心目中的"名人”有哪些?强调以今人为主,了解一下古人即可。3、交流课前利用各种途径,作前组织好材料,个人确定一位拟描写的家乡名人。(二)讨论交流,确定写作对象1.导语提示,激活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联系:前一段时间,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多种途径,走访了家乡的一些"名人",并制作了"名人档案卡",有的还拍摄了有价值的影像资料。据了解,大家做得都很出色。现在大家可以相互欣赏"名人档案卡",分享劳动成果,然后各自根据"档案卡"资料,简要介绍自己心目中的"名人"。(介绍要求:①介绍清楚"名人"的职业及突出成就:②介绍不拘形式,可用图片(录像)展示,也可绘声绘色模拟演示;③选取ー个访谈片段,但内容必须简要且最令人感动或你最想让别人了解的。)2.小组内交流和介绍。①先相互传阅"档案卡",再依次作简要介绍。②每组推选1人,准备在班内展示介绍。3.班内交流和介绍。(各组代表依次向全班同学展示和介绍,教师相机引导评议介绍情况,并作适当提示和小结,让学生在互动对话中初步领悟描述人物的基本要领。对访谈式介绍,注意引导对言语神情的评议;对资料影像展示介绍,注意引导对内容的评议……)二、寓导于练,强化习得(一)由练说导向练写1.引导学生将介绍的内容写下来。(要求:要进ー步把"名人"的事例介绍具体,尽量能够再现交际中经历的情境,让人感到真实鲜活,印象深刻。)2.练习前引导学生结合范文,进ー步领悟细致刻画人物的要领,使学生求其法而不拘其格。(特别提示:①注意对人物的神情、语气、语调、动作的描述;②通过人物举止行为进行想象和联想。)(二)学生按要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习作,教师巡视指导。(三)展示作品,修改完善1.引导自改。启发学生对照习作要求,把自己练写的片段认真读几遍,把文章改得更完善些。学生自改

59时,除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外,注意引导学生就是否抓住”选取自己印象深刻的材料反映人物的品质或特点”这ー要求进行重点修改与补充。1.自由组合,互阅习作,互相提出进ー步修改的意见或建议。2.展示评改。①鼓励学生自荐或互荐习作,再依次展示评改。②投影展示学生习作。先让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再让全班学生边读边思考该篇习作的精彩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从事例选择、语言描述、介绍方法等方面进行评议。)③全班互动,展开评价或建议。④教师根据习作要求,选取有代表性的习作片段,通过投影展示,全班评改。引导学生加强体验,增强习作技能,训练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三、提升素养,构思完篇1.引导学生梳理练习心得。懂得如何通过具体事例细致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按《习作6》要求,起草成文。要求学生根据习作要求把最想让别人了解的"名人"事迹,完整地有条理地介绍出来。可以选一件事写出来,还可以选几件事,运用详略得当的方法写出来。四、点评习作,指导学生汇编《家乡名人谱》1.样稿选萃。(略)2.启发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习作,分批介绍"名人谱",如板报专辑,橱窗专栏系列报道等。3.按照展示需要,指导学生搞好美编及版式设计。4.练习给专辑、专栏、报道添加导语,深化学生的习作技能。22古诗两首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1、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想象《观书有感》描绘的景象。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教学重难点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背诵古诗导入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刚オ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呀?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ー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他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他ー生辛勤创作,一共留下了九千多首诗。在我国历代诗人中,他的创作是最丰富的。公元1210年,这位八十六岁的爱国诗人病重。临终的时候,他还念念不忘恢复中原。他把儿孙们叫到床边,念了他最后一首感人肺腑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L简介陆游。2.解题,释题。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3.初读指导。

60(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2.理解前两行诗句。(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学问:读书学习。无遗カ:不遗余力。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始:才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オ取得成就。(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第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遗余力地下苦功夫。3.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ヽ“绝知”、“躬行”的意思。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2)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オ行。(3)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4.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1)听老师范读。(2)自由练读。(3)指名读后评价,再练读。(教师点拨学生在朗读中细心体会知与行的关系)(4)齐读。(5)指导背诵。三、作业1.背诵并默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2.课外查找并自学ー两首没有学过的陆游写的古诗。第二课时ー、复习导入有感情地吟诵古诗。二、学习《观书有感》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出示自学提纲:a.读ー读,想ー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b.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c.记下不懂的问题。2.交流自学情况。(1)配乐范读。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61重点而准确理解一些词语。鉴:镜子。徘徊:在ー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它,指方塘。如许:如此。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边读边理解边想象。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1)看图,听录音,进ー步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2)学生自由练读。(读中领悟: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些清澈那样,人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聪明)(3)指名读后练习背诵。(4)积累忆诵:劝学的词语或名言其他古诗句三、学习本课生字。1.记忆字形,说ー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聿”“鉴”“徘徊”这几个字的。你认为哪个容易写错,给大家提示一下。2.练习正确书写。四、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默写课文。2.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3.收集的成语、名言、古诗。准备张贴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板书设计1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做学问2观书有感(宋代)朱熹半亩方塘ー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池水清澈读书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不断地读书使人教学反思本课的两首诗都是围绕读书生发出的一定的道理,采用多种形式的说干朗读,读背与评议相结合,以调动学生朗读背诵的积极性。在朗读的过程中,ー些学生能大体领悟,还有一些同学生也能由此生发出新的感悟,如书要多读,就像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23学与问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ー

62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教学重难点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ー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ー、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2.揭示课题:学与问3.课前质疑归纳: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词语。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2)大致交流词义。(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四、写字指导1.重点指导笔画易错写“瞬”形近字易混“辅”容易读错字音“沈钥缤”2.学生写字展示评议。3.听写本课含有生字的词语,鼓励学生自纠后面批。五、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继续完成习字册。2.回家作业:自由读课文后完成同步探究1-4题。3.朗读课文若干遍。第二课时ー、听写词语钥匙疑团殿堂日新月异好奇强健探求瞬息万变二、精读课文

631.学习第1、2自然段。(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2)理解“不懈追求”。(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2.学习第3自然段。(1)知名朗读。(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4)问:向谁问?(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6)引读第3自然段。3.学习第4自然段。(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2)自己读第4自然段。(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古诗意思,知道沈括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4.学习第5自然段。(1)指名读。(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指名读课问。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3.说ー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简要地写下来。板书设计23学与问勤学学与问结合养成习惯好问教学反思本文出现的生字都为左右结构。指导书写时提示学生,这些生字虽然都是左窄右宽,但左右部件所占比例略有不同。这应该让学生在练习书写的时候仔细观察、准确把握。课前让学生搜集的有关“学”与“问”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以及ー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的内容做了一定的准备。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目标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64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ー、自学课文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完成语文书上的描红。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3.想想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尝试文后的思考题说ー说。4.质疑问难,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年级第二期时学过ー篇专门介绍大自然有关现象的课文,大家回忆一下,课题是什么?主要内容是写什么?《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内容是介绍与农业有关的物候现象。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呢?(简要回答)“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或“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今天,我们再学习ー篇与此文类似的课文,叫《大自然的文字》。(板书)我们从小认识汉字,认识了汉字,它可以帮助我们阅读,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写作,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等等,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作用可真不少。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秘无穷,在自然界里还有另外一套文字,认识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破译自然现象,领略自然界的无穷奥秘。作者简介: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人怎样变成巨人》等。二、导读新课1.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过渡段。2.文章层次如何划分?全文24段,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叙述认识书面文字的好处,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2—24段):介绍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说明认识它们的作用,认识它们的方法,介绍它们的成因。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2—4段):承上启下,总说大自然的文字。第二层(5—21段):具体介绍大自然文字的特点,成因,认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作用。第三层(22—24段):总说认识大自然文字的方法。3.学生再读课文,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①打比方;②举例子;③作诠释:④分类别。4.品读课文语言特点。(1)学法介绍。说明文是向读者介绍知识的,因而说明文的语言务必准确。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实,也可以生动。学习说明文,有必要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品味。《大自然的文字》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为什么会这么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呢?我们可以从词语运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去体会,去理解。(2)教师示范。①由于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而文章的语言很生动。如: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母。天上的每ー颗星就是ー个字母。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ー个字母。②由于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因而文章的语言很活泼。如: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③由于插入了一些描写,因而文章的语言很形象。如:它们像ー个人字形那样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

65朝着阳光照耀的森林飞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ー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个蜘蛛网了。④由于使用了大量的口语,因而文章的语言很通俗。如: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3)学法实践。学生读课文,继续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词语运用等方面品味语言,然后先小组后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①“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句中的“文字”和“最厚的书”应该怎样理解オ最准确?“好东西”在语意和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文字”在本文这个地方不仅是指书面上的文字,它还暗含“大自然的文字”;同样“最厚的书”不只指用纸印刷的书,它还暗指玄妙无比、变化无穷的大自然的这部大书、活书。“好东西”形象地写出了“文字”这种特殊物体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一种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这样写,使文字的“エ具作用”表现得更生动、形象。②在介绍星星这种文字时,作者这样写道: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此句说明了什么问题?本句意在说明光认识书面文字还不行,在这种没有书面文字指示的情况下,人们要正常工作、生活,就必须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好大自然这部书。作者用浅显、通俗的事例委婉地说明了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重要性。③“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这句说明了什么?用了怎样的方法说明?有什么好处?本句说明了这些候鸟的来去,就是大自然中的文字,这些“文字”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作者用拟人的方法来说明,使说明对象更生动、更形象,巧妙地说明了这些文字起了帮助人们“识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之与科学性有机地融合。④第14段中有这样一句:“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这声音是什么声音?成群的鸟的叫声。三、课堂小结本文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认识这些文字有什么好处?怎样去认识这些文字?以上是本文学完后必须了解的内容,学了本文和《大自然的语言》以后,同学们应该多观察、多请教走进大自然,不仅仅只领略其风光,更要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长大了去多多研究大自然,破译大自然的玄妙,从而让它更好的服务于人类。说明文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描写等表达方式,可以使被说明的事物变复杂为简单,变深奥为浅显,降低说明难度;可以形象地展示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我们在说明文的写作中可以作这方面的尝试。四、布置作业1.读了第二部分第二层后,你们知道石灰石和漂砾是怎样形成的吗?2.既然大自然的文字是如此生动有趣,认识它们又有如此重要意义,那怎样认识它们?3.为强化人们的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环保标语。例:空气清新,延年益寿。板书设计大自然的文字天上的文字:星星(辨别方向)云(识别天气)地上的文字:石灰石(曾是海洋)花岗石(冰块带来)指明方法:观察、读书、请教教学反思大自然里有许许多多像课文中提到的文字,ー些学生学了课后,对所学内容表现了深厚的兴趣,这ー点对培养他们探索自然,一定会有积极的意义。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66教学目标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过程ー、自学课文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二、了解全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1.了解结构。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2.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3.理解:(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ー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三、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ー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ー问题的注意。2.篇末点题。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四、学生交流平时读报的ー些经验。板书设计读报的重要几乎与吃饭ー样必不可少如何读报先浏览,再细读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受益终身教学反思ー些学生对读报以前并不重视,通过学习本课,很多同学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觉得应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习作7写写语文书的故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进行相关的补充阅读和链接。鼓励学生从文章中读出文章,从故事中读出故事,从而达到拓宽阅读面,加大阅读量的教学目的。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或进行合理的加工,或进行适当的概括,或发表自己的感想。教学重难点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或进行合理的加工,或进行适当的概括,或发表自己的感想。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情激趣。1.同学们,我们到今天为止,已经读了几本语文书了?2.翻开我们的语文书除了一篇篇有趣的课文,一幅幅精彩的图画,你有没有发现藏在语文书的的故事呢?知道这些故事都藏在哪儿吗?(成语中,课文里……)二、创设游戏,寻找故事。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在这一册(六年级上册)书中寻找故事,以自由组合的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ー小组从教材中找到的故事总数最多,裁定为冠军组。1.分组活动。2.小组代表统计数字,并用一句话说出故事的梗概。3.评选出数目最多的小组。

671.学生从众多的选题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有内容可写的故事来进行写作。三、阅读链接,充实内容。刚オ有的同学从课文中找到了可写的故事,比如说从《鞋匠的儿子》中得到启发,想写写林肯总统的其他趣闻轶事,但是只记得一些大致内容,怎么办呢?就需要我们去寻找相关的资料再来阅读。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2.交流搜集的资料,资源共享。四、学生练笔1.学生练写草稿。2.交流、修改。3.学生替写习作。五、故事沙龙,展示习作。开展班级故事会,交流习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