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857015
大小:8.60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2-11-10
《传统文化-古城建筑-古城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古城建筑中国的古城据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只生活在东海的万年海龟变成了神龟,一天它携儿带女到渤海去旅游,兴奋之余一不留神误入黄河入海口,进入了黄河,它逆流而上又到了汾河,有一天路经平遥界时,只见此地南边山峦起伏,连绵不断,酷似大海里出现的海市蜃楼。日夜思念家乡的这只神龟立即爬上岸准备爬回大海,就在此时,被一位当地的神仙发现,龟以长寿和善良给人以吉祥幸福的象征,这位仙人就想让它留在此地,为平遥人造福,于是将它的一条腿拴了起来。由于汾河在平遥境内为略偏南北的东西走向,所以象征神龟的平遥城也就与汾河垂直成了略偏东西的南北走向。由于龟的身体为前厚后薄,所以
2、平遥城的地势也是南高北低。为了不让这只神龟饿死,神仙还在南门外十几里外的西源祠村造了个神池,那里有水、有草又有鱼,可供其食用。我曾在五十年代到此一游,只见月牙形的神池内有一口自流井不断有泉水涌出,池水清彻见底,水草茂盛,许多小鱼自由自在地来回游荡,由于泉水从地下涌出,温度恒定,所以冬季也不会结冻,形成了局部小气候,植物也保持绿色,这里成为北方地区少有的一块江南美景。可惜在1958年的大跃进年代,由于打深井,把形成自流井的不透水层穿透,造成了这颗平遥明珠永远地消失了。聪明的平遥人根据这个神话传说和龟的解剖结构,一代又一代地展开了平遥的城市建设,逐步形成了现有
3、的街道格局。中国十大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四川阆中古城湖南凤凰古城山西平遥古城云南大理古城湖北荆州古城湖北襄阳古城河南商丘古城辽宁兴城古城安徽歙县古城云南丽江古城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的丽江市,又名大研古城。丽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古城之一。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云南丽江古城丽江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现有居民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云南丽江古城纳西东
4、巴文化,包括东巴象形文字、纳西古乐、东巴经卷、东巴绘画、建筑艺术及宗教文化等,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云南丽江古城漫步在丽江古城,不论是街道、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当地民族特色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和神韵。云南丽江古城白天的丽江完全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但晚上的古城灯光迷离,织锦灯笼与烛光相辉映,沸腾的音乐和人潮澎湃,构成了丽江另一道独特的风景。四川阆中古城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向为古代军事重镇。古城“三面江光抱城廓,四面山
5、势锁烟霞”,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水格局,自然天成,是当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风水古城。2010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四川阆中古城阆中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的典型范例。四川阆中古城阆苑千葩映玉寰,人间只有此花新。——苏轼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陆游四川阆中古城阆中在古代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巴文化。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巴文化活化石”巴人舞以及川北灯戏、傩戏、牛灯竹马等民俗艺术中,看到饶有特色的巴人遗风。四川阆中古城蜀汉名
6、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于伐吴前夕在阆中被刺身亡;南宋抗金名将张宪出生于锦屏山麓张家湾;张飞与张宪,并称“二张”,一个死于阆中,一个生于阆中,都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上驰骋无敌,是阆中地方史上的两个重量级人物。张宪四川阆中古城阆中风景秀丽、人杰地灵,自古便被誉为“阆苑仙境”。“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被诗圣杜甫如此赞美,阆山阆水之魅力可想而知。四川阆中古城秦砖汉瓦魂唐宋格局明清貌京院苏园韵渝川灵性巴阆风湖南凤凰古城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43年(1704年),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湖南凤凰古城熊希龄:中国第一个内
7、阁总理沈从文: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黄永玉:著名画家湖南凤凰古城凤凰古城很小,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湖南凤凰古城凤凰古城内的房屋大多为木结构吊脚楼。吊脚楼依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湖南凤凰古城湖南凤凰古城凤凰古城四季分明,皆适合旅游,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皆适合旅游。湖南凤凰古城即便是在一天之中,凤凰古城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色。保护古城,文脉流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