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滥用与依赖

物质滥用与依赖

ID:82847696

大小:336.54 KB

页数:31页

时间:2022-11-10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物质滥用与依赖_第1页
物质滥用与依赖_第2页
物质滥用与依赖_第3页
物质滥用与依赖_第4页
物质滥用与依赖_第5页
物质滥用与依赖_第6页
物质滥用与依赖_第7页
物质滥用与依赖_第8页
物质滥用与依赖_第9页
物质滥用与依赖_第10页
资源描述:

《物质滥用与依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物质滥用与依赖

1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依赖性”的定义是:由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为的是要体验它的精神效应,有时也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适感。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耐受性。同一个人可以对一种以上的药物产生依赖性。由于被滥用的化学物质不断增多,不限于传统观念中的药物,现在已使用“物质使用障碍”这一术语。

2物质使用障碍分为物质滥用和物质依赖性。确定为物质滥用应具备以下3个条件:1.非医疗用途地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明知该物质的使用会引起或加重社会、职业或本人身心损害,但仍不能停止或减少使用。2.由于该物质的使用造成社会和职业性功能损害。3.持续使用,由于使用该物质造成的症状存在至少一个月,或在一段更长的时间内反复出现。

3确定为物质依赖性至少应具备以下条件中的3个:1.所经常使用的物质在使用时间或剂量上都超过本人意愿而不能控制;2.用药者主观上有减少或戒除所用药物的愿望,但经过一次或多次努力都失败;3.整日不择手段为寻觅药物而奔走,或利用很多时间使用该物质,试图从药物效应中恢复过来;4.在日常的社会、工作、学习或家务中,频繁地出现中毒反应或戒断症状,或在一些危险场合下仍使用某种物质;

45.由于使用某种物质,不得不减少或放弃重要的社会、职业或娱乐活动;6.明知使用某物质会导致社会、心理和躯体问题,但仍然继续使用该物质;7.出现显著的耐受性,需要不断增加用量才能达到所期望的效果,或在同样剂量条件下该物质的作用显著减弱,作用时间缩短;8.出现特殊的戒断症状;9.经常使用该物质缓解或避免戒断症状。

5

6物质滥用的病因学解释生物学因素1.脑“报偿”系统从生理心理学的“快乐中枢”理论去解释物质滥用的成因。认为兴奋性药物可以刺激产生中枢报偿作用,而镇静性药物则可以阻断惩罚系统的兴奋作用。具体作用机制可能是药物对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产生调节作用。

72.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由于很多物质滥用行为有较明显的人群特征,所以物质滥用可能与个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特点有关。推测神经活性物质作用的机制如下:药物摄入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而产生精神、行为效应,这种效应又可反馈影响药物摄入行为。而这种效应的产生则与药物引起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的类型有关。具有“正强化效应”的人可能造成物质滥用,而具有“负强化效应”的人则不会。

83.遗传因素目前还没有发现物质滥用具有遗传性的证据,但是有一些研究表明,酒精中毒具有遗传倾向。但是这种遗传倾向并不普遍,而且也没有找到遗传物质方面的证据,因此尚不能形成定论。关于物质滥用的遗传性机制,有代谢假说和受体假说。

9精神因素1.心理因素物质滥用的初始原因一般是以下几种:接受暗示、顺从、模仿和逆反心理。在这几种原因当中,都包含着好奇心的因素。另外,在一些合法的精神活性物质的成瘾原因中,社会习俗是一个重要原因。

102.心理冲突与精神病理学因素研究与调查表明,突出的精神病理学因素是使用麻醉品的原始理由,其目的是为了缓解内心冲突、紧张和压抑。个体的精神创伤越大,就越可能形成物质滥用。物质滥用还可能与人格特征有关。反社会人格者出现物质滥用的可能性较大,并且可能在形成物质依赖之后加剧这种人格障碍。

11生理依赖性与心理依赖性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是物质依赖是两个方面。神经活性物质的作用是在让使用者产生心理依赖性的情况下,由于使用者机体内部的生理过程的平衡被打破,必须建立新的平衡,从而导致耐受性,产生生理依赖。因此,可以说心理依赖是物质滥用的基本心理动因,而生理依赖则是由于生理机制造成的被动用药原因。

12物质滥用的危害药物的毒性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机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物质滥用的毒性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过程。患者的毒性反应一般是由于药物造成的耐受性和戒断反应造成的。

13物质滥用造成的精神障碍物质滥用导致的精神障碍包括幻觉、思维障碍和人格障碍等,还可能导致自杀。物质滥用造成的精神障碍与个体使用药物之后的主观体验有直接关系,因此有较明显的个体差异。戒断反应

14阿片类物质滥用与依赖阿片的使用历史非常长,其合法用途为医疗用药。其来源包括从罂粟中提取和人工合成两类。阿片制剂及其提取物吗啡、海洛因等一方面在医疗中具有镇静、止咳作用,另一方面成为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毒性最强,危害最大的神经活性物质之一。

15阿片的药理作用阿片含有的生物碱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菲类,以吗啡、可待因和蒂巴因为代表,可作用于神经系统,具有镇痛、镇静、催眠的作用,可产生药物依赖性;另一类是苄基异喹啉类,包括罂粟碱、可卡丁,无镇痛作用,不产生药物依赖性。阿片对神经、精神、呼吸、心血管、胃肠道和支气管平滑肌都有显著的毒理作用,并且会导致很强的戒断反应和耐受性。

16阿片类物质滥用的成因1.生物学原因人脑内的阿片受体与阿片类药物相互作用,会造成内源性阿片肽的抑制。而外源性阿片肽会使阿片受体功能降低,从而造成耐受性和戒断反应。2.社会心理原因阿片依赖的心理因素有以下三种:逃避现实、寻求刺激、避免戒断反应的痛苦。

17阿片类物质依赖的治疗治疗阿片类物质依赖,除了使用一些替代物治疗来解决躯体戒断反应之外,还应结合心理治疗。目前针对阿片类物质依赖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是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家庭治疗和集体治疗等。

18大麻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提取物,属于致幻剂一类。大麻也是一种使用历史很长的药物,最早是在宗教活动中使用,后来才用作药物,但现代研究发现,大麻并没有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大麻的滥用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大麻依赖

19大麻的药理作用与危害大麻所含的化学物质中,主要的精神活性物质是THC。大麻对大脑的电活动具有抑制和兴奋双重作用,而目前发现大麻引起兴奋的脑组织与学习和记忆有关。大麻引起的精神症状受很多因素影响,一般症状是初期引起兴奋和感官敏感,然后引起幻觉,最后进入沉睡。长期吸食大麻可产生意志衰退和情感淡漠的障碍,可能发生人格障碍,还可能引起退行性病变,导致学习、记忆和言语功能方面的障碍,引起偏执狂和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状,甚至造成生理性损伤。

20酒精中毒酒精中毒是指已对酒产生依赖性的长期过度饮酒的酒徒醉酒时产生的各种神经、精神障碍,包括对个人的影响,以及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及工作能力的损害和干扰。表现为对酒精的渴求,失控,存在戒断症状,对社会、家庭不负责任等。

21酒精的神经药理学作用酒精对脑组织是影响较大,其作用是对高级神经功能的抑制。这种抑制功能的发生顺序是,首先抑制大脑皮层,其次抑制脊髓,最后抑制延脑。行为表现为,首先表现出脑反射亢进、身体稳定性、协调性、反应时、运动能力和知觉力降低;其次表现为分辨力、记忆力、洞察力减退;最后言语、判断力和感觉失常,分辨力、记忆力、注意力进一步减退,甚至丧失。

22耐受与戒断综合征酒精中毒者在停止饮酒或者饮酒量不足的情况下,会表现出戒断综合征,可分为三种类型:1.轻微戒断反应,表现为震颤、兴奋、失眠、出汗、厌食、幻觉;2.癫痫样发作;3.震颤性谵妄,表现为震颤、幻觉、激动、焦虑、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和惊厥等。

23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1.急性酒精中毒急性酒精中毒是一次大量饮酒而引起的一种暂时性神经、精神功能和行为障碍。按时间顺序,表现为兴奋期、共济失调情、抑制期。2.慢性酒精中毒慢性酒精中毒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造成的,以脑器质病变为特征的疾病。一般有以下类型:震颤性谵妄、酒精中毒性幻觉、柯萨可夫氏症、威尔尼克氏脑病、酒精中毒性痴呆、酒精中毒性嫉妒妄想、酒精中毒性遗忘症

24酒精中毒的病因学解释1.遗传与生物学因素2.精神因素3.社会因素

25烟草滥用烟草所含的主要神经活性物质是尼古丁。尼古丁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可引起脑电波激活,出现震颤和痉挛。尼古丁对外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作用也是先兴奋后抑制,表现为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胃肠蠕动增加等兴奋现象,之后很快转为抑制。

26尼古丁的依赖性尼古丁的依赖性主要是精神依赖。尼古丁自觉效果的强度和嗜好性均与尼古丁剂量成正相关,而吸烟欲求与尼古丁剂量呈负相关。当血液中尼古丁浓度达到平衡时,吸烟行为停止或减少,而血液中尼古丁浓度低于平衡水平时出现吸烟行为。使用尼古丁拮抗药物会抑制尼古丁的作用,减少吸烟行为。尼古丁的精神依赖性比酒精弱。

27烟草滥用会引起一定的尼古丁耐受性,戒烟时会出现轻度戒断症状,但是一般认为尼古丁还不会形成躯体依赖。就吸烟行为而言,遗传因素比环境因素影响更大。艾森克的研究发现,吸烟行为与人格特征有一定关系,重度吸烟者以外向性格为多。

28镇静催眠药物滥用镇静催眠药物属于中枢神经活动抑制剂。镇静催眠药物的滥用形式可以分为四类:1.单独使用一种镇静催眠药;2.多种镇静催眠药交替或联合使用;3.与其他中枢抑制剂或中枢兴奋剂联合使用;4.与酒精合用。过量或长期使用镇静催眠药物可能造成耐受性和依赖性,以及戒断症状。

29巴比妥类药物滥用巴比妥类药物能阻滞上行激活系统而发挥催眠作用,但是对丘脑新皮层没有抑制作用,因此没有镇痛作用。临床上的作用主要是镇静、催眠、抗惊厥等。此类药物停用之后会引起较严重的戒断反应,其精神异常类似酒精中毒者的震颤性谵妄,表现为虚弱、不安、失眠、思维混乱、定向障碍、幻觉和一些躯体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

30苯二氮卓类药物滥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可增强中枢γ-氨基丁酸(GABA)能突触的传递作用,从而加强GABA对中枢的抑制作用。相对于其他镇静催眠药物而言,此类药物毒性小,比较安全,但是也会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以及戒断反应。戒断反应的精神症状是焦虑、烦躁、紧张、失眠、意识混乱和妄想等。此类药物的戒断反应可以分为焦虑型、知觉改变型和神经型三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