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起三落ppt课件

三起三落ppt课件

ID:82828514

大小:724.54 KB

页数:44页

时间:2022-11-09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三起三落ppt课件_第1页
三起三落ppt课件_第2页
三起三落ppt课件_第3页
三起三落ppt课件_第4页
三起三落ppt课件_第5页
三起三落ppt课件_第6页
三起三落ppt课件_第7页
三起三落ppt课件_第8页
三起三落ppt课件_第9页
三起三落ppt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三起三落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三起三落——————邓小平的传奇经历

1邓小平简介邓小平(1904~1997)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1920年留法勤工俭学时,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5岁入学,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初到苏联学习。

2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3三起三落第二起1973年第二落1966年第一落1933年2月第三起1977年7月

4三起三落23三起: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45二落: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一起:1933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二起: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三落: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一落:1933年2月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

5第一落30年代初期中央苏区,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邓小平、毛泽潭、谢唯俊等人则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他们的“城市中心论”。为此,邓小平遭批斗,并一度被关进监狱,他的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和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也被撤销,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这一年邓小平只有29岁。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次“落起”才画上句号。当时,他那很有名气的职业革命家妻子、娇小的浙江姑娘阿金——金维映也和他离了婚。

6第一落1938年春,金维映去了莫斯科,1941年死于苏德战争之中,时年37岁。这是邓小平的第二个妻子。邓小平一生共有三次婚姻,第一个妻子是留苏学生张锡瑗,河北省房山县人,1907年生,他们是1926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相识的,张锡瑗既美丽端庄又温柔可爱,邓小平称她是“少有的漂亮”,他们是1928年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时结的婚,但可惜的是,他们结婚不到两年,仅有23岁的张锡瑗便因产后风去世,女儿也随之夭折;

7第一落邓小平的第三个妻子就是卓琳了,原名蒲琼英,1916年生于云南宣威一个巨商之家,其父蒲在廷,是名震西南的著名实业家,蒲琼英193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这是西南第一个考入北京大学的人,1937年蒲琼英毅然投奔革命圣地延安,第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化名卓琳,1939年9月经人介绍和邓小平相识相爱并结了婚,从此开始了他们近60年辉煌灿烂而又艰难曲折的不平凡岁月。

8

9

10第二起就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也提到邓小平,并且是把邓和时任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刘伯承并列在一起的。说邓是人民内部矛盾。显然,毛泽东是将邓小平划出了自己的“对立面”。对在场的周恩来来说,毛泽东对邓小平问题的“定性”,正是他期待已久的1个信号。他深知,“党内第二号走资派”一旦被“摘帽”,乃至被“解放”,势必会带动一大批“文革”中犯“错误”的老干部重新出来工作。这是一件对现在,对将来的中国政局都将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事关全局大事。为此,他多么希望这些老同志早一些得到“解放”啊!

11第二起于是,周恩来便当场示意陈毅的子女,将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传出去,为邓小平的早日“复出”广造舆论。1972年8月3日,在江西南昌郊区被“下放”达3年之久的邓小平,再次亲笔致信毛泽东,一方面继续批判林彪罪行,同时也向党中央提出愿为党和人民做一点工作的要求。8月14日,毛泽东就该信批示周恩来,指出:邓小平“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4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他没有历史问题,即没有投降过敌人”;“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除此以外,进城以后,也不是一件好事都没有做”。在“文化大革命”中再度起用其他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一样,毛泽东无疑是“解放”邓小平最终决策者。

12第三起在当时,对中国政局最具影响力的是华国锋和叶剑英。叶剑英又多次找华国锋谈话,提出请邓小平参加中共中央领导工作。叶剑英对华国锋说:“小平同志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人才。现在,党内、军内绝大多数同志,全国的人民群众都要求让小平同志出来工作,我们应该顺应民心,顺应潮流。”另外,当时李先念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也有相当影响。李先念也支持邓小平。李先念多次跟华国锋谈话,希望早日让邓小平出来工作。

13第三起尽管华国锋以“两个凡是”为依据,固执地宣称邓小平是“毛主席定的案,不能翻”,但是由于叶剑英以及陈云、李先念、王震等一大批老干部支持邓小平,迫使华国锋不得不步步退让。     最初,华国锋说:“如果我们急急忙忙让邓小平出来工作,就可能上阶级敌人的当,可能把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大局搞乱,就可能把我们推向被动的地位。”     华国锋这话,比起原先坚决不同意邓小平复出,是退了一步——他已经表示可以让邓小平出来工作,只是不能“急急忙忙”。

14第三起接着,华国锋又退了一步。他说:“邓小平出来工作要等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邓小平的信中,关键性的话是:“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提出了“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这一新概念。     在种种压力下,经过20多天的反复考虑和权衡,华国锋于5月3日同意以中共中央名义转发了邓小平的两封信——即1977年4月10日的信以及1976年10月10日的信。     中共中央转发邓小平的两封信,是邓小平的很大的胜利。因为自从1976年清明节之后,中共全党已经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听见邓小平的声音了。     中共中央转发邓小平的信,成了向全党发出了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的讯号。

15少年邓小平

16与卓琳在延安结婚

17邓小平晚年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反思对主政中国时期发展思路的深刻总结:“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对1992年后中国发展出现新问题的深刻洞察:“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18对主政中国时期发展思路的深刻总结:“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这是邓小平立足于1993年的新认识,通过观察中国发展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改革开放以来他主导确立的中国发展之路作出的高度概括。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发展之路,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反思建国后特别是十年“文革”的深刻教训确立起来的。1957年反右斗争以后,由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发生重大失误,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2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在低水平徘徊,人民生活的贫困面貌长期没有改变。中国共产党要想获得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必须从这样一种局面中走出来。正是在此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理论和实践勇气,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19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党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集中概括。党的基本路线,说到底就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物质财富极度匮乏的温饱社会阶段实际而提出来的中国发展之路。作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发展之路的集中概括,党的基本路线无疑是一说到底就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物质财富极度匮乏的温饱社会阶段实际而提出来的中国发展之路。作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发展之路的集中概括,党的基本路线无疑是一个系统完整的发展思路,涉及发展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基本途径、主要方针、主要目标等等。但是站在今天的认识水平看,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实质就是“先发展起来”,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因为:其一,这样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符合它所立足的温饱社会阶段的实际。由温饱社会物质财富极度匮乏的特点所决定,它对于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有其独特的要求。温饱社会的发展目标必然定位为实现温饱而奋斗,发展内容则必然定位为“蛋糕”做大,发展途径必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0其二,这样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符合党的基本路线发展的内在逻辑。从党的基本路线形成的历史过程来看,我们首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为了更好地保证这一战略的落实,我们才在随后进一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途径;在以后又进一步重申了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发展经济的政治保证,最终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逻辑,邓小平在其主政中国期间反复强调,要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现代化建设是中国最大的政治,发展是硬道理,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等等。现在看来,这些论述实质都是“讲先发展起来”。因为发展起来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

21对1992年后中国发展出现新问题的深刻洞察:“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这是邓小平基于1993年的新认识,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之路存在问题的深刻反思,表明邓小平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思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局限性有了深刻洞察。上个世纪90年代,经过改革开放1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整个中国开始从温饱社会向总体小康社会过渡。中国从总体上走出温饱社会,这是当代中国发展历程的历史性跨越。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一旦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必然会提出更高层次的需求。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走出温饱社会以后,发展思路必须根据新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具体说来,在走过温饱社会以后,在发展目标上要根据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发展内容上,不仅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进一步把“蛋糕”做好;在发展途径上,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根据新的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发展政治、文化、社会,关注生态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2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满足了这些新的发展要求,社会才能继续健康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对这些问题没有充分的认知,在已经走出温饱社会的情况下,仍然完全按照温饱社会的发展思路来推动国家发展。这样发展的结果,一方面我们的物质财富总量当然在不断增加,这为国家的展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是另一方面,导致了经济建设一条腿长,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多条腿短的局面,为我们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了巨大的隐患。1993年9月,邓小平提出的上述论断表明他首次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从邓小平思想的发展脉络来看,过去他一直认为,经济建设搞好了,就能牵住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牛鼻子,但是这个谈话表明,邓小平晚年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在以前认识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即使是经济建设搞好了,还会出现一些其他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同样会危及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为了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对原来的发展思路进行调整,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对未来中国发展之路的深刻提醒:收入差距问题“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

23收入差距问题“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这是邓小平在深刻分析1992年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中国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以后,对未来中国发展之路的深刻提醒,对我们新世纪新阶段确立新的发展思路有重要启示。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反复强调,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发展,必须实行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但是,他同时也强调:“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我们没有根据新的发展阶段的要求对我国的发展思路作出有效的调整,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日益突出。

24邓小平过去一直强调发展经济是“大问题”,希望通过发展经济解决“十二亿怎样实现富裕”的问题,但是,1993年9月,他进一步认识到:“富裕起来后财富怎样分配”也是“大问题”,“分配的问题大得很”。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发展的实践表明,分配问题搞得好不好,确实是一个与发展经济问题一样关乎国家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其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能否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而实现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而且就其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来讲,如果搞得不好,最终会从根本上影响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大多数社会成员因收入偏低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直接造成了中国经济发展后劲乏力,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25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强调:“这个问题要解决。”虽然“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但是一定“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解决这些问题。”否则,“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着眼于避免出现邓小平担心的问题,根据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必须根据我国社会已经走出温饱阶段的实际,在继续发展经济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政治和文化,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政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最终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

26毛泽东成就了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传奇毛泽东在生前,对邓小平一直是处于一种赏识的态度的。即使在一九七六年的“四五”风波后,在政治局的会议上,有的人强烈要求开除邓小平的党籍时,毛泽东却力排众议,仍然坚持要保留邓小平的党籍,给他留有余地,表示了他老人家对邓小平仍然寄有某种希望的心态。之后,他还特意托付当时的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对邓小平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以免他遭受意外和不测。邓小平的三起三落的传奇,是与毛泽东对他的关心和信任是分不开的。有的人把毛泽东和邓小平说成是截然对立的,这是不符合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更不符合客观事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27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邓小平谈话的中心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28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29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30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31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邓小平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谈到“左”和右的问题时,邓小平强调,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32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他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邓小平强调了科技和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3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他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律靠得住些。邓小平还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34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邓小平强调,要进一步找年轻人进班子。要注意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邓小平还谈到形式主义的问题。他指出,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在谈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问题时,邓小平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

35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36邓小平语录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发展,不发展就会受人欺负,发展才是硬道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中美关系终归要好起来才行对美国一定要有最坏情况的打算。不要怕中美关系倒退,更不要怕停滞。对在停滞、倒退的情况下如何同美国交往,要认真准备。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

37我们这次会见的目的是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结束一下过去,就可以不谈过去了,重点放在开辟未来的事情上。增进中印友谊,加强南南合作中国永远不允许别国干涉内政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维护世界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38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实现四化,永不称霸

39启示:他这段传奇的“三落三起”人生经历,不仅使他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深邃而独到的理解,而且铸就了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当他受到打击、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并总是由此更加深刻地思索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作为。这使他能够顺应历史和时势的要求,在经历逆境之后重新起来担当重任。特别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起落,更引起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从而使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定的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别国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新新办法,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40这便是邓小平的“三起三落”,这段传奇的人生经历对我们以至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他思想所拥有的自强不息,在受到重大打击时也能沉着应付,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发挥自己的才能,取得不平凡的人生。我们知道,当是很多人在被戴上政治帽子后都是一决不整,有的甚至自杀,而邓小平却能经受住不断的打击,不断的被误会。在被打倒后仍然继续工作,在国家需要他时就出来主持国家的建设,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使国家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奇迹!他曲折的传奇人生经历为铸造伟人添上了浓重的一笔。他坚定信仰,执着追求。他坚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挫折,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挫折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

41人的一生,就像一次经历了万水千山的跋涉,而生命乐章的精彩之处,则在于顿挫。如果能够以乐观的态度看待挫折,那么面对挫折,相信我们可以轻松应付。拿破仑曾经这样说过:“那种经常被视为是失败的事,只不过是暂时性的挫折而已。还有,这种暂时性的挫折实际上就是一种幸福,因为它会使我们振作起来,调整我们的努力方向,使我们向着不同但更美好的方向前进。”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关键的问题是应该如何面对挫折。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够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多些顺利少些挫折,可是命运却似乎总爱捉弄人、折磨人,总是给人以更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

42我们应该怎么看待挫折呢?用邓小平经历:只要你自己不倒下,就没有人能打倒你!邓小平三落三起,每次重新出山再起来,都比原来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地位和力量。我们不断地在成长,也不断地在挫折中学习到很多的东西。我们要牢记:拥有经验,又懂得如何利用经验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历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后才能获得。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永载史册,他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怀念。我们从他那里所得到的,不仅仅是他正确领导使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所带来的好处,他的坚定信仰,执着追求,他的思想,做人原则,处事态度,怎样面对失败,都将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作为每一个受益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习他的思想,努力学习和工作,为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而不断奋斗。

43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