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缺铁及缺铁性贫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DA):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包括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内)消耗怠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铁的代谢铁是人体生理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是血红素分子的核心部分,细胞中多种酶也都含有铁。因而,除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和与氧的运输有关外,还参与体内其他的生物化学过程。在防治研究工作中,通常将铁缺乏症分为互有联系又连续发展的3个阶段,即(1)贮存铁缺乏(ID);(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3)缺铁性贫血(IDA)。前二者又统称为铁减少(或隐性贫血),铁缺乏症是这三者的总称。
2铁的代谢一、铁的分布从生理功能角度可将体内的铁大致分成两部分:①功能状态铁(75%):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酶(5%)等所含铁,以及血浆转铁蛋白和乳铁蛋白等结合的铁。②贮存铁(25%),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这部分铁暂时不参与生理功能,当机体需要时,可向功能状态铁转化。
3铁的代谢二、铁的需要量 正常人对铁的需要量因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不同而有差别。正常成年男子和绝经后妇女,每天摄取的铁仅需补充每天丧失的微量铁就已足够。生长发育时期的婴儿、儿童、青少年和育龄妇女,铁的需要量相对要大。正常人体每天生成红细胞所需的铁约20~25mg,大部分来自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2mg的铁即可维持体内铁的平衡,孕妇和哺乳的妇女每日铁的需要量为2~4mg。
4铁的代谢三、铁的来源和吸收正常情况下体内铁源自食物。多数食物都含有铁,含量较丰富者有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菇以及动物的肝、肉、血、豆类等。蔬菜、水果含铁较少,乳含铁量极低。非生理情况下,铁可来自输血和药用铁。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的粘膜。
5
6铁的代谢四、铁的运转进入血浆中的铁须经铜蓝蛋白氧化成高铁后,始与转铁蛋白结合,被运到骨髓和其他组织中。转铁蛋白是一种1球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正常情况下仅以其总量的三分之一与铁结合,称为血清铁,其余未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称为未饱和铁结合力。带高铁的转铁蛋白在幼红细胞表面与转铁蛋白受体结合,通过胞饮作用进入细胞内。在细胞内铁与转铁蛋白分离,再还原成二价铁,在线粒体上与原卟啉、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
7铁的代谢五、铁的贮存体内储存铁正常情况下很少动用。当铁丢失增多,超过从食物中摄入量时或当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而肠道吸收不能满足时,储存铁可被动用。储存铁有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两种形式。含铁血黄素是铁蛋白部分变性、部分去蛋白的降解物。
8病因和发病机制在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维持动态平衡,任何原因使铁的摄入减少、需要增加或丢失增多,使这种平衡紊乱,即可引起缺铁,甚至缺铁性贫血。
9◆Hb合成减少,全身组织器官缺氧。◆含铁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过氧化物酶、琥珀酸脱氢酶等)或含铁蛋白(肌红蛋白)的活性降低。◆RBC内含铁酶活性降低,寿命缩短。发病机制
10病因一、摄入不足及需铁量增加人工喂养儿以含铁量低的牛奶、米、面为主要饮食,未及时添加辅食,可引起缺铁。早产儿、孪生儿和原有缺铁性贫血孕妇生产的新生儿,体内储存铁较少,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经济贫困,动物食品摄入少、偏食,以及不适当减肥等,均可致铁的摄入减少。正常成年人每天需铁量1~2mg。生长期婴幼儿、青少年和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妇女需铁量增加。如摄入不足更易发生缺铁。
11病因二、铁吸收不良萎缩性胃炎的胃酸缺乏,炎性肠病、胃肠道功能紊乱、胃大部切除术及胃空肠吻合术后,均影响正常的铁吸收。妊娠期胃酸减少和胃肠功能紊乱也使铁吸收减少。某些药物如抗酸药、H2受体拮抗剂,也可抑制铁的吸收。
12病因三、慢性失血慢性失血占缺铁原因的首位。体内总铁量的2/3存在于血红蛋白中,故反复多次失血可显著消耗铁贮存。消化道慢性失血或妇女月经过多是慢性失血最常见的原因。如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钩虫病、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痔出血,反复发作的血管内溶血,也可因血红蛋白由尿中排出而致缺铁。胃幽门杆菌引发慢性胃炎而增加血液流失,通过出血导致缺铁性贫血,其中的机理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的快速更新,影响铁的吸收。
13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的症状由贫血、缺铁的特殊表现及发生缺铁的基础病引起,临床表现主要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缓急有关。
14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头晕、乏力、易倦、心悸、面色苍白、活动时心悸、气短。由于细胞内含铁的氧化还原酶活性减低,出现口腔炎、舌乳头萎缩、慢性胃炎和胃酸缺乏等。儿童、青少年尚可发育迟缓、异食癖、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严重病例可引起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缺铁所致外胚叶营养障碍表现为皮肤干燥、毛发无泽、指甲扁平不整,薄脆易裂及反甲等。少数患者出现异食癖。
15实验室检查一、血象典型血象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比红细胞减少更明显。外周血涂片成熟红细胞体积小、形态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增多。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一般无明显变化。
16实验室检查二、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幼红细胞比例增高,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其体积小,表现为“核老浆幼”。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多无明显变化。骨髓涂片铁染色,铁粒幼细胞减少,细胞外铁减少或缺失。
17实验室检查三、生化检查1、血清铁浓度<10.7umol/L(60ug/dl),转铁蛋白饱和度<15%,总铁结合力>64.4umol/L(360ug/dl),血清铁蛋白浓度<14ug/L。贫血严重时,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高。2、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国外采用sTfR>8mg/L作为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指标。
18实验室检查4.有关病因的检查:粪潜血为必查指标;消化道的X线和(或)内窥镜检查及生化、免疫学检查。5.HP感染与较低的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水平有关。
19诊断根据病史、症状、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以及骨髓细胞外铁消失,诊断一般不难。尤为重要的是,必须辨清缺铁的原因。
20诊断标准1.贮铁缺乏(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即可诊断):功能性铁仍然充足,没有贫血症状。①血清铁蛋白<14ug/L。②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21诊断标准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符合贮铁缺乏的诊断标准,再符合以下任何一条者即可诊断。血液中运送之铁量减少,造血组织获铁量低于正常,但是造血作用尚未受限,仍然没有贫血症状。①运铁蛋白饱和度<0.15。②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umol/L(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ZPP)>0.96umol/L(全血)。
22诊断标准3.缺铁性贫血除符合缺铁及缺铁性红细胞生成诊断标准外,出现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血红蛋白<120g/L(男)或110g/L(女),铁剂治疗有效。
23诊断标准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血红蛋白男<120g/L、女<110g/L,MCV<80fl,MCHC<0.312、有明确的缺铁的病因和临床表现3、血清铁(血浆)<10.7umol/L,总铁结合力>64.4umol/L,4、转铁蛋白饱和度<15%5、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B)>0.9μmol/L(50g/dl)(全血)7、血清铁蛋白<14ug/L8、铁剂治疗有效符合第一条和2-8条中任何二条以上者
24鉴别诊断1.慢性病贫血常伴有肿瘤或感染疾病。血清铁降低,但总铁结合力不会增加或有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减低,血清铁蛋白增多,骨髓铁粒幼细胞减少,含铁血黄素颗粒增加。其它铅中毒可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5鉴别诊断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常有家族史,自幼贫血,脾大,可有特殊面容。血片中可见多数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常有异常。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及骨髓细胞内、外铁增多。
26鉴别诊断3.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主要由于先天或后天获得性血红素合成障碍,致使铁利用不良。血清铁、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升高,总铁结合力降低,骨髓中铁粒幼细胞及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很多细胞的铁小粒在核周围排列成环状(组化铁染色),外周血呈明显的低色素特征。可分为遗传性、获得性铁粒幼细胞贫血。
27鉴别诊断4.转铁蛋白缺乏症:由于遗传上的缺陷,患者的血浆中缺乏或减少转铁蛋白,肝、脾、胰腺中有大量的铁的贮存,而骨髓中无可利用的铁合成血红蛋白。此病非常罕见。
28鉴别诊断5.原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是一种罕见铁代谢异常疾病,其特点为广泛的肺毛细血管出血,肺泡中有大量的含铁血黄素沉着,同时伴有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咯血、气急和贫血。
29药物治疗的原则(一)一般治疗原则了解情况,查明病因,预防补铁,改善饮食,卧床休息,输血补充。(二)药物治疗原则尽量采用吸收好且胃肠道反应小的口服铁剂若治疗无效,需了解用药情况,或进一步查找病因Hb恢复后,继续服铁剂3~6月,补足铁储备量
30药物治疗(一)常用药物分类1.口服铁剂硫酸亚铁(每片0.3含铁元素60mg),右旋糖酐铁(每胶囊含铁元素50mg),葡萄糖酸亚铁((每片0.325含铁元素37mg),力蜚能(每胶囊含铁元素150mg)琥珀酸亚铁(速力菲),多糖铁复合物(力蜚能),硫酸亚铁控释片(福乃得)血红素铁(红桃K,朴雪)副作用: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②口腔金属味;③便秘
312.注射铁剂右旋糖酐铁剂量计算:补铁总量(mg)=(150-患者Hb)×0.33×体重适应症:胃肠疾患不能耐受口服铁剂(消化性溃疡);吸收障碍(胃大部切除和慢性腹泻);需迅速获得疗效(晚期妊娠,择期手术,严重贫血)。禁忌症:过敏体质,肝肾功能不全副作用:①局部肌肉疼痛及肿块;②发热及关节痛;③过敏性休克(2.6%)
32药物作用机制口服Fe3+变成Fe2+十二指肠及空肠吸收Fe3+运铁蛋白细胞的运铁蛋白受体胞饮及溶酶体、线粒体作用RBC中与原卟啉结合血红素珠蛋白Hb与一些酶结合,参与生化代谢
33药物用法口服剂量以元素铁计算,一般为4.5-6mg/kg/d,分3次口服,于餐前1小时服用最易吸收,如有胃肠反应也可饭后服用,加服VitC和稀盐酸有利于铁的吸收。速力菲:100mg/粒,口服100mg,bid或tid右旋糖酐铁:首次注射50mg,深部肌注,如无不良反应,以后每周注射2-3次,100mg/次,直到注射达总量。
34疗效观察口服铁剂后2~3天症状减轻,3-4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2周后Hb上升,1-2月后Hb达正常水平,4~6个月补充储存铁。
35注意事项铁剂治疗三周无效需注意①病人是否按医嘱服药;②诊断是否有误;③出血是否控制;④是否有感染、肿瘤等因素影响铁的利用;⑤是否腹泻、肠蠕动过速影响铁吸收。茶、咖啡、奶制品等影响铁的吸收,服药期间禁服或少服此类饮料。
364.输血治疗:对贫血症状严重,Hb<60g/L的患者;或有合并症者,可输注悬浮红细胞。
37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