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

ID:82789597

大小:2.56 MB

页数:46页

时间:2023-07-11

上传者:用户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_第1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_第2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_第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_第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_第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_第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_第7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_第8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_第9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_第10页
资源描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培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2月28日

1目录01疫情概况02什么是冠状病毒03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04个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06学校如何应对传染病疫情05公共区域疫情防控要点

2全国疫情概况:截至2月26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43258例(其中重症病例834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2495例,累计死亡病例274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8497例,现有疑似病例2358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652174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71572人。

3江西省疫情概况:截至2月26日24时,江西省现有住院确诊病例179例。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934例,其中出院病例754例,死亡病例1例。现有重症病例8例。现有疑似病例0例。宜春市疫情概况:根据《传染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按现住址,录入日期统计),全市1月22日报告首例病例,截止到2月27日,共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06例,阳性检测者21例,无疑似病例报告。

4PART02什么是冠状病毒

5什么是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柱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6什么是冠状病毒除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WHO已命名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还有6种。其中4种致病性较低,另外两种是我们熟知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

7什么是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

8什么是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其他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人群普遍易感。

9PART03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

10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干咳一般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多数患者症状为轻、中度,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11此次疫情的病例特点

12此次疫情的病例特点据1月27日中国疾控中心《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进展和风险评估》里显示,男:女比例为1.16:1。年龄中位数为49岁,范围为9个月~96岁,15岁以下年龄组病例占不到0.6%。潜伏期平均10天(1-14天)。有基础性疾病、年龄大的患者容易发生重症和死亡。目前初步数据提示重症肺炎比例约为16.8%(461/2744)。♥高危人群为糖尿病、免疫功能缺陷、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孕妇等。

13PART04个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14个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增强卫生健康意识加强锻炼规律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目前正处于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广大群众要增强卫生健康意识,加强锻炼,规律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到疫区出差。

15个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员密集地方。避免集中组织集会,集中居住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

16个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餐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垃圾、抚摸动物后,要记得洗手。洗手时,要注意流动水和使用肥皂(皂液)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1勤洗手,强防护,注意手卫生

17个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双手掌心相对摩擦第一步双手掌心向下相叠,十指交叉,摩擦指缝和手背;双手位置交换第二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第三步

18个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只手握对侧手拇指摩擦,再交换第四步弯曲手指关节,让指尖合拢后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然后换边。第五步一只手摩擦对侧手腕,再交换第六步

19个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选择医用外科口罩能很好地预防呼吸道疾病。一次性医用口罩佩戴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正确佩戴口罩2

20个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戴口罩前应洗手,或者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分清口罩的内外、上下,浅色面为内,应该贴着嘴鼻,深色面朝外;金属条(鼻夹)一端是口罩的上方。不可戴反,更不能两面轮流戴。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21个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如果去人员密集的公众场合,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照顾呼吸道感染患者时,应佩戴N95等医用防护口罩。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什么类型的口罩,防护效果都是有限的,需要定期更换。建议4小时更换一次,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22个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保持清洁,熟食品交替处理的过程中注意洗手。(2)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相互接触,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刀具、砧板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3)生鲜、禽类、肉类、蛋类彻底烧熟煮透。避免食源性感染3

23个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4)如何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绝大多数微生物喜欢室温环境。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冰箱并不是保险箱,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5)不吃过期变质食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并在规定时间内食用。打开时应注意有无腐败,变质。发现食品感官异常,请立即停止食用。到生鲜市场采购接触动物和动物产品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避免触摸眼、鼻、口;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变质的肉接触;避免与市场里的流动动物、垃圾废水接触。避免食源性感染3

24个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集中居住人群的隔离:集中居住的人群中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症状时,采取单间隔离,日常用品专用,加强居室通风,环境表面清洁消毒。隔离期间限制人员探视,接触人员应佩戴N95口罩,以免通过呼吸飞沫传播。身边出现患者后,该采取何种措施?4

25个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家庭成员的隔离:家庭成员中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症状时,加强居室开窗通风,对其采取家庭隔离,隔离以分开吃、分开用、分开住、分开洗为重点,餐具每天洗刷后煮沸消毒,其他物品能煮沸的也可以进行消毒,煮沸时间为30分钟,不能煮沸消毒的,采取日光暴晒6小时。身边出现患者后,该采取何种措施?4

26个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乏力、咳嗽(以干咳为主)、胸闷、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并有疫情高发地流行病史,或有疑似、确诊病例接触史,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什么情况下需要就诊?5

27五、公共区域疫情防控要点:(一)公共场所入口处要提醒人员,必要时佩戴口罩。在醒目位置张贴健康提示,利用各种显示屏宣传新冠肺炎及其他传染病防控知识。(二)可增设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用于投放使用过的口罩,并注意及时清理。(三)预防性消毒。日常以通风换气和清洁卫生为主,同时对接触较多的公用物品和部位进行预防性消毒。必要时对地面、墙壁等进行预防性消毒。(四)健康教育。在公共场所人流量大的地方张贴卫生防护海报,播放宣传视频,以及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定向推送防护知识资料。

28五、公共区域疫情防控要点:(五)应当保证厢式电梯的排气扇、地下车库通风系统运转正常。(六)自动扶梯、厢式电梯。1.建议尽量避免乘坐厢式电梯,乘坐时应当佩戴口罩。2.厢式电梯的地面、侧壁应当保持清洁,每日消毒2次。3.电梯按钮、自动扶梯扶手等经常接触部位每日消毒应当不少于3次。(七)地下车库。地下车库的地面应当保持清洁。停车取卡按键等人员经常接触部位每日消毒应当不少于3次。(八)餐厅餐饮场所(区域)、食堂和茶水间。1.保持空气流通,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2.采取有效的分流措施,鼓励打包和外卖,避免人员密集和聚餐活动。3.餐厅每日消毒1次。

29公共区域疫情防控要点:(九)卫生间。1.加强空气流通。确保洗手盆、地漏等水封隔离效果。2.每日随时进行卫生清洁,保持地面、墙壁清洁,洗手池无污垢,便池无粪便污物积累。3.物品表面消毒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对公共台面、洗手池、门把手和卫生洁具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0PART06学校如何应对新冠疫情?

31学校新冠肺炎日常防控措施1、学校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2.学校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防控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3.对学校进行彻底清洁,对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4.做好洗手液、手消毒剂、口罩、手套、消毒剂等防控物资的储备。5.设立(临时)隔离室,位置相对独立,以备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6.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并进行培训、演练,校长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7、落实晨午检制度,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及时追踪随访和上报。8、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防病能力。

32学校所需防控设施设备及使用1、设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隔离场所。隔离场所相对独立,远离人口密集区,需为密切接触者提供单间居住环境,有保证隔离人员的正常生活的基础设施,应具备通风条件,并能满足日常消毒措施的实施,同时提供独立的卫生间。2、医务室要配备必要的药物和N95口罩、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设立临时留置场所。3、配备足够的医用外科口罩、手套、酒精、体温枪(计)测温仪等防控物资。4、洗手设施。洗手设施应保持正常运行,配备肥皂或洗手液。5、二氧化氯、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液及消毒器械。

33开学前校园环境及物表消杀开学前对学校进行彻底清洁,对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物表消毒:对教室、宿舍、教师办公室、会议室、学生实验室、图书室、体育活动场所、浴室、卫生保健科(卫生室)和厕所等公共区域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如门窗、讲台、课桌椅、门把手、水龙头、话筒、洗手池、卫生间等物体表面每天湿性扫除,必要时用0.05%~0.1%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min,然后用清水与干净的抹布擦去残留的消毒剂。

34室内空气消毒(1)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促进空气流通。(2)通风条件不良的建筑,宜采用风扇加强通风换气。(3)使用空调设备的场所,确保安全通风换气。加强室内通风,保证足够的新风输入;做好空调与通风设施的定期清洁工作,过滤网与过滤器每周清洗一次,整个系统至少每年彻底清洗一次。

35开学后校园环境消杀托幼机构:(一)对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教师办公室、音乐室、洗手间等)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二)对园区进行日常消毒。地面和公共区域设施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250mg/L-500mg/L)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公共上课场所(如音乐室、舞蹈室、活动室等)每批学生进入之前都要进行一次消毒。(三)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每天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床围栏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每日“三餐两点”前对儿童就餐桌面常规消毒。

36(四)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消毒。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五)卫生洁具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待用。(六)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37开学后校园环境消杀中小学:(一)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实施消毒处理时,操作人员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二)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三)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等场所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38(四)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议学生自带餐具。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五)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六)确保学校洗手设施运行正常,中小学校每40~45人设一个洗手盆或0.6m长盥洗槽,并备有洗手液、肥皂等,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七)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39(八)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及学生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九)不应组织大型集体活动。

40大专院校:(一)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等场所环境卫生整洁,每日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课桌椅、讲台、电脑键盘、鼠标、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电梯间按钮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二)加强重点场所地面清洁消毒。应当加强学校食堂、浴室及宿舍地面的清洁,定期消毒并记录。可使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三)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41(四)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议学生自带餐具。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五)宿舍要定期清洁,做好个人卫生。被褥及个人衣物要定期晾晒、定期洗涤。如需消毒处理,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常规清洗。(六)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42学校如何应对疫情?学校晨午检流程时间:早上进校前进行一次体温测量排查发热病例,早上和下午进教室前由班主任负责学生两次晨午检健康登记,并进行日报告。晨检老师的要求:戴手套、戴口罩。1、询问学生是否有身体不适感:如发热、咽痛、鼻塞、腹痛、肌肉酸痛等自觉症状。2、查看学生精神状况,有无明显症状,如颜面潮红、出疹(头面部、耳后、躯干、手足等)3、有手触摸学生额头,是否发热,下颌、耳后等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双侧腮腺是否肿大。4、对可疑发热学生进行体温测量。5、对有发热、精神差、有相关症状的学生进行留验,安排在单独的留验室观察。6、消毒:如用体温计,每使用一次用含氯消毒液消毒一次。

43临时留置场所向区疾控机构、教育主管部门报告配合疾控机构做好流调、密接搜索疫点消毒,环境卫生学处理健康教育密接管理(准备一个班学生数量的隔离留观点(具备单独卫生间))发热病人(校门口)晨午检发热病人宿舍(教室)专人护送至定点医院疑似病例排除疑似病例居家隔离到临床症状消失(在校观察)临时隔离场所

44中心城区医疗资源介绍中心城区发热门诊:宜春市人民医院、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宜春市第六人民医院、宜春浙赣友好医院、宜春新建医院中心城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宜春市人民医院、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宜春市第六人民医院

45感谢观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