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ID:82725291

大小:860.1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09-23

上传者:老李
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把公社的土地由定期分配变为了公社农民的永久占有,税收制度也由"同养公田"的劳役地租变为了"履亩而税"的实物地租。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生产技术的进步B.租佃关系的出现C.小农经济的形成D.贵族秩序的瓦解2.汉武帝时,刺史"以六条(一条针对豪强,五条针对两千石高官)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汉昭帝时,青州刺史焦不疑收捕意欲谋反的齐孝王刘泽。汉成帝时,"广汉群盗起",益州刺史孙宝"亲入山谷,谕告群盗……皆得悔过自出,遣归田里"。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刺史逐渐丧失监察职能B.君主集权统治得到加强C.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变化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剧3.《唐搪言》记载;828年,唐文宗任命崔郾为知贡举,主持进士科考试。太学博士吴武陵持杜牧《阿房宫赋》向其荐曰;"请侍郎与(杜牧)状头。"圆曰∶"已有人。"……武陵曰∶"不尔,即请比赋。"郾应声曰∶"敬依所教。"这表明当时A.官员选拔存在举荐现象B.官员考核制度形同虚设C.文人学士受到社会推崇D.科场徇私舞弊现象普遍4.南宋画家李唐绘制了《村医图》,如图1所示。画面中,医生在众人帮助下用艾草熏灼的方法为患者医治创伤。据此可知,该画作A.以都市生活为绘画题材B.体现了普通百姓的经济诉求C.反映医术在民间的推广D.凸显艺术与人文关怀的统一5.

1据表1可知,明代经济政策的变化A.推动商税成为国家主要财政来源B.加速了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C.确立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D.适应和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6.1840—1895年间,外国人在租界设立的现代工业包括缫丝、食品、药品、印刷、锯木、船舶修理及公共设施如电话、电报、水厂等产业。1895年后,在华外国工业企业以矿业最多,占48.44%;食品次之;纺织再次之;电力和自来水又次之。这一变化说明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受到阻碍B.西方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C.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局面形成7.1911年12月南北会谈中,南方代表伍廷芳声明,,今日人心倾向共和,若非承认共和,别无议和之法。北方代表唐绍仪认为,请国民大会决定君主民主问题,开国会之后,必为民主,使清廷易于下台。这说明南北方A.意识到预备立宪的必要性B.赞同以革命手段结束清朝统治C.希望以和平方式应对时局D.认可南京临时政府的施政方针8.1942年5月,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文艺工作者要研究社会上的各个阶级,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状况,研究它们的面貌和它们的心理。只有把这些弄清楚了,我们的文艺才能有丰富的内容。"这一精神A.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基础B.明确了革命文艺工作者创作方向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对文艺工作的指导D.体现了中国革命重心转移的要求9.1950年2月,中苏发表《公告》声明∶1945年8月14日中苏签订的条约、协定均失去效力;苏联把从日本人手中获得的中国东北财产无偿地移交给中国政府;苏联将过去在北京兵营的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给中国政府。这一声明A.践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提高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C.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D.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10.有学者回忆说∶"1985年3月我去无锡调查,知道前两个月乡镇企业增长100%,我提醒他们不要头脑发热。他们答复说,乡镇企业要资金有资金(银行送贷款上门),要销路有销路(订货已达一年半产量),为什么不让我们生产?"由此可见,乡镇企业的崛起A.奠定了城市经济改革的基础B.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C.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D.加快了利用外资的步伐

211.据学者统计,仅在雅典城邦,一年就有144天为公共宗教节日。在节日里,人们往往举行盛大游行,以迎送神祇,然后在圣地祭坛上举行献祭仪式。此后,参加祭祀的人(几乎是城邦所有公民)一起举行祭餐,平均分享祭祀所用的牛羊肉。这些节日活动A.增强了公民的集体意识B.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C.说明公共决策依赖宗教D.改变了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12.16世纪后,可可豆生产由墨西哥野生树林转移到大种植园。可可树先在委内瑞拉、中美洲栽种,然后移植到菲律宾、印尼,最后移植到非洲。19世纪,巧克力在欧洲问世,巧克力甜点受到妇女、儿童的青睐,巧克力成为通俗食物。这一现象A.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成熟B.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C.有利于消除各地生活方式的差异D.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驱动13.1889年1月,保皇派支持的法国民族主义者布朗热在巴黎选举中获胜。当时,其追随者希望马上发动政变,解散议会,但布朗热执意要在秋季全国大选中堂堂正正获取最高权力。不久,共和国当局取消了布朗热的参选资格,并取缔了支持他的团体。这表明当时法国A.共和政体比较巩固B.两党政治逐步走向成熟C.保皇势力日益强大D.民主制度缺乏法律保障14.1921年10月,苏俄政府允许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把自己的劳动产品拿到市场自由买卖。政府还从信贷税收等方面鼓励和促进私营商业发展。另外,在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下成立中央商业局和商业调节管理局,加强对私营商业活动的监督管理。苏俄此举意在A.争取农民对革命的支持B.完善计划经济体制C.加快恢复国民经济步伐D.迅速实现工业化15.1969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指出∶"我们的东方政策实际上有三重目标∶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到1972年,联邦德国先后与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签署条约,实现国家间关系正常化。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西方阵营加快分化B.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C.德国统一条件成熟D.欧洲一体化进程深入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17、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2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3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明、清两朝继承并发展了历代王朝的社会保障制度。荒政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救灾程序,广泛设立常平仓、义仓和社仓等备荒仓储;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设有养济院、孤老院、惠民药局等救助机构;在养老政策上,颁布各种诏谕法令,承袭了免除老人赋役、赏给老人财物以及提高老人社会地位的种种做法。此外,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动向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这些机构在传统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摘编自王卫平、黄鸿山《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述论》

3(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原因。(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劳伦斯(1885—1930年)是英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中往往带有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经历。其代表作《彩虹》(1915年)中,厄秀拉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起初,她认为大学是一块神奇土地,与肮脏的工业城镇不同。令厄秀拉失望的是,"这儿的女生们整天叽叽喳喳、喋喋不休,很神经质。……男生个个都是粗卑笨拙。"更糟的是,大学不过"是个学徒作坊,人们来这儿是为了武装自己,以后能多赚钱。"大学成为狭小、杂乱的工厂实验室,学生们在这里购买考试所需设备,教授们则提供可被利用的商品。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完全为商业服务。——摘编自潘洁《劳伦斯对工业革命时期教育的批判》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据世界银行的一项报告,20世纪60年代末,非关税措施有600多种,而到80年代初即增加到2486种。非关税措施不仅限于传统部门,而且还进一步扩展到汽车、彩电、半导体、计算机等高技术行业。1981—1983年间,16个主要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商品的34%左右受到非关税壁垒的影响,以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与增强,严重危害着关贸总协定所确定的多边贸易制度。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劳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将愈来愈大。但国际上还没有一套用以规范劳务贸易的国际准则,劳务贸易与农产品贸易、纺织品贸易一样,也是保护主义最强烈的领域。———摘编自陈晓华《试论关贸总协定的危机及原因》材料二《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0)》∶2013—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04万亿美元增至1.34万亿美元;对外投资方面,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4.4%。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共商共建共享的格局中,截至2020年5月中国政府已先后与138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并承诺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摘编自毛欣欣《"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底蕴与使命》(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后期国际贸易体制受到挑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贸易投资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8分)

4(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19.【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材料1985年五六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宣布了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员额减少100万的决策。到1987年。我军裁军100万人的任务完成经过精简整编,全军师团单位减少4054个,军级单位减少31个,大军区减少4个,三总部机关人员编制精简一半,铁道兵并入铁道部,撤销基建工程兵。由于此次裁军百万,60%是军官,故此全军官兵比例由1∶2.45变为1∶3.3。此外,还将野战军整编为集团军,新组建了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兵等部队,加强了特种兵的建设。对军事院校进行了调整,原军事、政治、后勤三个学院合并组建了国防大学,对全军的教育训练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国防科研与国防工业走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道路,将市、县人民武装部移交地方建制。——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事体制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事体制改革的意义。(6分)20.【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材料美国总统里根上台后,敦促参议院撤销了禁止向阿根廷等国提供军援的法案,在核技术转让问题上对阿根廷作出重要让步。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出兵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阿马岛战争爆发。4月8日—29日,美国国务卿黑格在英阿间展开穿梭外交,谋求和平解决。4月30日,里根总统"正式指责阿根廷要对黑格调停的努力以失败告终承担责任;宣布对阿根廷进行制裁;承诺美国将对英国提供物质援助"。委内瑞拉、秘鲁、巴西等国纷纷对美国的行径进行谴责,反美浪潮遍及拉美各国。12月,在马岛战争结束后,里根总统访问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和洪都拉斯,向各国领导人重申美国将恪守"美洲互助条约"和泛美防务体系安全,"提倡民主和自由企业制度""阻止苏联和古巴革命的蔓延""实现繁荣、进步和自由"。—摘编自彭俊《里根政府与英阿马岛战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岛战争前后里根政府对阿根廷政策的变化及其实质。(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岛战争后里根出访拉美国家的目的。(6分)21.【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5材料周亚夫,汉初名将周勃之子。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军进攻中原。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汉文帝前往细柳巡营慰劳,见其旌旗鲜明,严阵以待,赞叹"此真将军矣"。数月后,匈奴退兵。文帝遂任周亚夫为中尉,主管京城治安。文帝去世前,叮嘱太子刘启∶"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去世后,周亚夫被拜为车骑将军。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楚国等诸侯国发动叛乱。周亚夫代行太尉之职,率领大军东进,反击吴楚叛军。他向景帝提出,吴楚军素来剽悍,战斗力很强,如果正面决战,难以取胜。应该据险坚守,并从背后断其粮道,然后再伺机击溃叛军。景帝同意了他的计划。周亚夫前后仅用了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周亚夫被景帝提升为丞相。——摘编自郝建平《略论周亚夫》(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文帝、景帝重用周亚夫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周亚夫的历史功绩。(6分)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第一次模拟考试

6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BADDBCBDCADACA1.A 解析:春秋时期,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田地开垦越来越多,因此出现了劳役地租向实物地租转变的趋势,故A项正确;实物地租反映了租佃关系出现,是材料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以春秋时期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核心素养。2.B 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中后期,刺史在“六条问事”基础上增加了督察藩国、督捕劝谕盗贼的职能,显示皇帝利用中央派遣的刺史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趋势,表明集权体制得以加强,故B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刺史的职权一直再增加,故“丧失监察职能”说法错误,排除A项;题干材料未涉及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西汉中后期刺史职能变化切入,考查汉代政治制度。史料信息的复杂多变是本题的一大亮点,考查学生透过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3.A 解析:吴武陵持《阿房宫赋》,向主持科举的崔郾推荐杜牧,最终吴崔二人约定“比赋”确定本科状元,反映当时官员选拔存在举荐现象,故A项正确;科举考试并不涉及官员考核,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C项;吴崔二人都重视士人才学,并未徇私舞弊,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杜牧科举经历切入,考查唐代选官制度的特征。选取典型史料,创设新情景,开辟主干知识考查的新角度,是本题的亮点。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4.D 解析:画作描绘了乡村医者为患者疗治创伤的场景,体现了绘画艺术与人文关怀相统一,故D项正确;画作描绘的是乡村的生活情境,没有体现普通市民的经济诉求,排除A、B两项;作品反映了中医治疗场景,并未反映医术在民间推广,排除C项。[命题意图]本题从宋代画家的作品切入,考查中国古代艺术文化与社会生活。取材生动形象,是本题的亮点。考查学生从特定的时空情境下观察分析历史事物的意识和思维方式。考查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5.D 解析:明初实行“银禁”,此后逐步废除,白银广泛用于商税、贸易、赋役等领域,客观上适应和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商税的比重,无法判定商税是“主要财政来源”,排除A项;自然经济的瓦解开始于鸦片战争以后,排除B项;题干材料不能得出中国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的结论,排除C项。[命题意图]本题从明代白银在流通领域的变化切入,考查明代社会经济。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76.B 解析:1840年后,外国人在租界设立的工业企业主要是为了便利对华商品输出,1895年,外国人在华创办矿业、纺织等工业企业,旨在扩大对华资本输出,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外国人在华企业的情况,并没有反映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排除A项;《辛丑条约》以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形成,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晚清时期外国人在华工业企业的结构变化切入,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经济。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准确理解史实的意识和能力。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7.C 解析:南方代表伍廷芳强调以“共和”为前提的“议和”,北方代表唐绍仪主张“国民大会”“开国会”“民主”“清廷易于下台”,表明南北双方均希望以和平方式应对时局,故C项正确;预备立宪是清政府的政策,排除A项;南北方都没有明确以“革命手段”结束清朝统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南京临时政府施政方针的认可,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南北议和双方立场切入,考查辛亥革命。考查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意识和能力。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8.B 解析:1942年,全民族抗战正值相持时期,毛泽东强调文艺工作者加强对各阶级的研究,明确了革命文艺工作的创作方向,从而促进中国文艺的发展,故B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之初就已经形成,排除A项;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排除C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始终是这一时期革命的重心,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切入,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契合党史学习教育的热点,培养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使命感。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历史解释核心素养。9.D 解析:终止1945年国民党政府与苏联签订的条约、协定,苏联移交东北和北京兵营财产移交给中国政府,说明新中国不同于旧中国,新生政权维护了国家独立和主权,故D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才提出的,排除A项;仅从材料的公告内容不能得出提高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的结论,且提高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是抗美援朝的胜利,排除B项;苏联当时是社会主义国家,“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说法错误,排除C项。[命题意图]本题从1950年中苏《公告》切入,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果,契合当前中国外交的发展。史料经典和设问巧妙是本题的亮点。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10.C 解析:根据材料中“要资金有资金……一年半产量”可知,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很好,农村非农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故C项正确;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奠定”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加快利用外资步伐是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建,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学者的社会调查切入,考查新时期农村经济改革,契合当前深化农村改革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热点。考查学生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内准确理解史实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11.A 解析:古代雅典城邦设立众多公共宗教节日,利用“盛大游行”“献祭仪式”“举行祭餐”等形式增强公民的集体意识,故A项正确;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排除B项;古代雅典城邦重大决策由公民大会作出,排除C

8项;城邦政治核心力量是雅典公民,并没有因为举行宗教节日活动而改变,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古代雅典城邦的公共宗教节日切入,考查古代希腊社会状况。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核心素养。12.D 解析: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兴起,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美洲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可可豆生产和可可树培植得以逐步传入亚、非等洲;18—19世纪,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展,由可可豆制成的巧克力食品产量和流通量进一步扩大,成为大众喜爱的食品,故D项正确。国际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标志着世界市场成熟,材料没有反映这个内容,排除A项;原始积累指圈地运动、奴隶贸易等,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近代以来,世界各地生活方式保持了多元性,C项说法不准确,排除C项。[命题意图]本题从巧克力(可可)种植和使用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切入,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契合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培养学生广阔的国际视野。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核心素养。13.A 解析:法国共和国当局面对掀起了民族沙文主义运动的布朗热及其“支持团体”的威胁,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平息这场运动,说明共和政体比较巩固,故A项正确;法国是多党竞争格局,排除B项;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法国封建帝制的基础已经消除,保皇势力难有作为,排除C项;布朗热参选及其共和国当局取消其参选资格,均符合民主制度下的法律规定,D项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布朗热的政治经历切入,考查法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历程。史料典型、鲜活是本题的亮点。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14.C 解析:在政府监管下,鼓励促进自由贸易和私营商业发展,属于俄共(布)十大以来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旨在恢复苏俄国民经济,故C项正确;此时苏俄国内外战争已经结束,排除A项;1928年,苏联开始“一五”计划,开始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D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苏俄政府采取的商业举措切入,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选取典型史料对重点主干知识进行针对性考查是本题的亮点。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15.A 解析:联邦德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冲击了美国对西欧国家的战略限制,西方阵营分化趋势加快,故A项正确;联邦德国政策调整冲击了两极格局,但材料无法佐证多极化趋势“出现”,排除B项;两德统一是在1990年,“成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反映联邦德国与苏联和东欧国家关系缓和,并非反映欧洲一体化进程,排除D项。[命题意图]本题从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切入,考查现代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演变,契合当前国际关系的时政热点,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意识。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核心素养。16.答案:(1)特点: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制度成果;救助对象涵盖各类弱势群体;救助举措全面系统;政府和民间相结合。(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2)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统治者注重缓和社会矛盾;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宗族及社会公益性组织的扩大。(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解析:第(1)问,关于“特点”,依据材料信息:“继承并发展了历代王朝的社会保障制度”“严格的救灾程序”“救助机构”“各种诏谕法令”“民间救助组织蓬勃发展”等,即可从历史传承、救助对象、救助举措、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概括”。第(2)问,关于“原因”

9,可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角度进行作答。[命题意图]本题从明清两朝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况切入,考查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和基本特征。契合自然灾害和疫病流传背景下的国家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是本题的一大亮点。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17.答案:观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要求。(3分)论述:18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经历两次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深入发展。经济发展为现代教育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技术条件,同时也在人才和技术等方面对教育提出更高要求。英国高等教育以技术教育为中心,为机器工业发展源源不断输送技术工人。同时,以追求财富为宗旨的教育,具有功利主义的特征,给英国社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9分)总之,劳伦斯以文学形式,呈现了工业革命时期教育的状况,反映了这一时期英国教育的时代特征。(1分)解析:解答此类开放性试题,需要规范作答程序。第一步,阅读题目要求,明确限定条件和答题任务;第二步,阅读材料,获取并归纳信息(如本题中“真实情感和经历”“肮脏的工业城镇”“女生们整天叽叽喳喳、喋喋不休,很神经质”“男生个个都是粗卑笨拙”“学徒作坊……多赚钱”“工厂实验室”“购买考试所需设备”“可被利用的商品”“完全为商业服务”),概括提炼论题;第三步,围绕论题,调动所学相关知识(如本答案示例中的工业革命),对其进行充分论述;第四步,对论述进行总结(如本题示例中的劳伦斯文学作品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教育时代特征的反映)。作为开放性试题,还可以单纯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教育的局限性、进步性等角度拟定论题并展开阐述。[命题意图]本题从英国作家劳伦斯对本国工业革命时期教育的批判切入,考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教育。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18.答案:(1)表现:国际贸易中非关税措施的增加扩展;发达国家带头挑起新贸易保护主义;关贸总协定作为临时使用的多边贸易协定难以适应时代潮流。(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原因:科技革命的开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重要性的提高。(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2)特点:涉及领域广泛;参与主体众多;成员间平等民主。(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意义: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和发展;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加快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合作共赢中促进成员共同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解析:第(1)问,关于“表现”,依据材料一信息:“非关税措施……增加……传统部门……扩展到……高技术行业”“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影响”“新贸易保护主义”“危害着关贸总协定所确定的多边贸易制度”“没有一套用以规范劳务贸易的国际准则”等,即可从非关税措施、贸易保护、科技革命、旧体制局限等方面进行作答。关于“原因”,可从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旧秩序、世界贸易自由化等方面回答。第(2)问,关于“特点”,依据材料二信息:“货物贸易”“对外投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10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等,即可从涉及领域、主体数量、成员关系等方面进行“概括”;关于“意义”依据材料二信息:“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增至”“对外投资……年均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共商共建共享的格局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等,结合国际贸易体制面临的“挑战”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即可从成员国发展、国际治理体系改革建设、经济全球化、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地位等方面进行简析。[命题意图]本题从20世纪后期国际贸易体制危机和21世纪初中国指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切入,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和挑战的时政热点相契合,考查20世纪后期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19.答案:(1)背景: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全面推进;中国原有军事建制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每点2分,共6分)(2)意义:缩减了军队人数,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推动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或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每点2分,共6分)解析:第(1)问,关于“背景”,依据材料信息:“1985年”“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员额减少100万的决策”“铁道兵并入铁道部,撤销基建工程兵”等,结合新时期国际形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即可从时代主题、改革环境、军事建制等方面进行作答。第(2)问,关于“意义”,基于材料中军事体制改革的各方面举措,结合新时期国内外相关知识,即可从财政负担、军队建设、世界和平等角度进行“简析”。[命题意图]本题从新时期中国军事体制改革的决策和实施切入,考查新时期中国军事体制改革。考查学生以史料为依据,在特定的、具体的时空背景下,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阐释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核心素养。20.答案:(1)变化:由援助扶持阿根廷变为责难制裁阿根廷。(2分)实质:巩固美英同盟关系,维护美国霸权。(4分)(2)目的:修复美国与拉美各国关系;增强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运动在拉美的发展。(每点2分,共6分)解析:第(1)问,关于“变化”,依据材料信息:“敦促参议院撤销了禁止向阿根廷等国提供军援的法案”“核技术转让”“指责阿根廷”“对阿根廷进行制裁”,即可从“援助扶持”和“责难制裁”角度进行对比作答;关于“实质”,结合二战后美英关系和美国世界霸权战略,即可进行作答。第(2)问,关于“目的”,依据材料信息:“对美国的行径进行谴责,反美浪潮”“美洲互助条约”“泛美防务体系安全”“提倡民主和自由企业制度”“阻止苏联和古巴革命的蔓延”“实现繁荣、进步和自由”,结合二战后美国霸权战略和美苏争霸的相关史实,即可从美拉关系、美国影响、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运动等角度进行简析。[命题意图]本题从英阿马岛战争前后美国对拉美国家的政策切入,考查二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及其世界政治形势的演变。考查学生阅读提取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以全面客观阐释历史的能力,增强学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正义的意识。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1121.答案:(1)原因:周亚夫是功臣之后且才干突出;汉初匈奴势力强大,需要军事人才;汉初地方王国拥兵自重并发生叛乱,威胁中央集权。(每点2分,共6分)(2)简评:严明治军,逼退匈奴,稳定了边疆形势;守卫京师,维护了京师稳定和皇室安全;率军平定七国之乱,维护了政权安定和国家统一。(每点2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名臣周亚夫。第(1)问,关于“原因”,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汉初政治形势和中国古代专制集权政体的相关知识,即可从功臣之子、个人能力、边疆形势、王国叛乱等方面进行说明。第(2)问,关于“功绩”,依据材料信息:“严阵以待”“匈奴退兵”“主管京城治安”“平定了叛乱”等,即可从逼退匈奴、匡扶汉室、平定叛乱等方面进行概括。[命题意图]本题以西汉名臣周亚夫的历史功绩和个人经历切入,考查西汉社会政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全面客观认识历史人物,是本题的一大亮点。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