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之忧与隐士之悠

志士之忧与隐士之悠

ID:82703910

大小:56.54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11-05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志士之忧与隐士之悠_第1页
志士之忧与隐士之悠_第2页
志士之忧与隐士之悠_第3页
志士之忧与隐士之悠_第4页
志士之忧与隐士之悠_第5页
志士之忧与隐士之悠_第6页
志士之忧与隐士之悠_第7页
资源描述:

《志士之忧与隐士之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志士之忧与隐士之悠——《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阅读鉴赏奉化区第二中学语文组司徒佳娜【语文素养目标】1.学习诗人抒发情感的方法,尤其是比兴、用典和白描。2.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理解两首诗中“忧”和“悠”的内涵。3.深入思考诗人抉择的价值和文化意义,提升审美能力。【教学设计】一、回忆导入——温故而知新以学生初中时接触过的曹操的作品(《观沧海》《龟虽寿》)和陶渊明的作品(《饮酒》《桃花源记》)导入。了解学生对曹操和陶渊明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的把握情况。(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作品聊起,唤起学生对曹操和陶渊明的回忆,并借此了解学生对他们各自诗歌情感的把握情况。让学生从这些作品中感受曹操志士形象——有抱负有作为的人,陶渊明隐士形象——向往乡村田园生活的隐逸之士。)二、读诗入境——明基调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把握作者情感。请两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仔细听:①注意字音、节奏,②感受诗歌感情基调,③思考同学有没有把这种感情基调读出来。请其他学生回答,基调是什么,读的怎么样?忧——低沉悠——舒缓(这一环节,既体现了对“读”这一有效形式必要形式的重视,也提炼出“忧”和“悠”的基调,为下面具体揣摩情感内涵及所用手法作铺垫。)三、品诗探境——因何而“忧(悠)”,何以写“忧(悠)”1.两首诗歌分别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忧”(“悠”)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各自的“忧(悠)”情的?语言实践活动一自由朗读,找出哪些诗句体现了忧(悠);思考忧(悠)什么,又是用什么方式来抒发的。(提示:从具体表现手法、词语运用等角度赏析)《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叹人生短暂;“青青子衿……心念旧恩”表达对贤才的渴慕与求贤不得的忧思;“月明星稀……何枝可依”表达对贤才不得明主的忧虑;“越陌度阡……天下归心”表达自己接纳人才的热切殷勤,求贤若渴是为了建立功业,所以隐含对功业未就而时光飞逝的感伤。一忧人生短暂,二忧贤才难得,三忧贤才不得明主,四忧功业未成。《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表达对村居生活的喜爱之情;本性就爱山林,入“尘网”是因为失误,如今返还自然,喜悦之情不言而喻;如今没有世俗的繁杂琐事缠身,能在静室享受余暇,自然欣喜。因复返自然而欣喜(悠)

1《短歌行》《短歌行》的题目体现了“忧”。“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反复出现“忧”字,急切地发问“何以解忧?”“何时可掇?”“何枝可依?”“譬如朝露”运用比喻,表现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将贤者喻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让人生“忧”。合理引用和化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诗经》诗句,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诗人对贤才的思慕。“呦呦鹿鸣,……鼓瑟吹笙”引用《诗经》诗句,其意在表达诗人期待贤者的热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化用《史记》中周公事,诗人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建业的雄心。“呦呦鹿鸣,……鼓瑟吹笙”“苹”,是鹿喜欢吃的草,鹿在山野之中发现了苹,就发出快乐的叫声,招呼它的同类来享用。以鹿呼唤友朋的声音起兴,写古代君臣宴会场面。《归园田居》“韵”“性”“误”说明本性就是热爱山林生活的,入官场是因为自己失误。用白描,朴素自然地表现了田园风光,以动写静,构成了一幅淳朴宁静而又充满情趣的村居图。(白描可以结合学生初中所学《湖心亭看雪》和《天净沙秋思》)用“尘网”“樊笼”比喻官场,使人望而生恶,用“羁鸟”“池鱼”比喻曾误入官场的自己,用之前的无自由来反衬如今悠闲宁静的田园生活。2.读中悟情,感情而读。四、透境探志过渡:同处乱世的两位诗人,用诗歌传达了不同的感情,“诗言志”,我们也可以透过两首诗,品出曹操和陶渊明不同的人生志向:一个具有求贤若渴欲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另一个则是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之志。语言实践活动二你所知道的自古以来像曹操那样的“志士”还有谁,能说出一个吗?你所知道的自古以来像陶渊明那样的“隐士”还有谁,能说出一个吗?教师板书或补充PPT内容。《论语》中的孔子和楚狂接舆等隐士。《渔父》中的屈原和渔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以梅为妻,以鹤为子”隐居于西湖孤山的林逋。屡遭贬责从未改变济世救民心愿的元稹。“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达则济亿兆,穷亦济毫厘。”(《酬别致用》)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杜甫屡遭不幸仍忧国忧民。山水田园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小结:中国文人从小就受儒家思想影响,一般都有积极入世的志向,正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所谓的“隐士”很多也是在仕途失意后而采取的消极举动。

2(设计意图:这一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志士和隐士,由曹操、陶渊明一个人引申到志士和隐士一类人,进而让学生明白,这两首诗实际上是两种人生态度,人生选择。明确两种人生观内涵:积极入世,改变世界,他们的忧是以进取精神为基础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厌弃尘世,向往田园,他们的悠是以洁身自好为基础的精神修整。)  五、我们的选择语言实践活动三我们的选择: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志向和选择。处在今天的时代潮流中,你更倾向于哪种生活态度?为什么?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生活?【参考】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而隐士们可能没有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却能造就人格的丰碑。忧是人生主调,悠也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可以作为忧的补充。积极努力立志进取的人,偶然回归田园得到休整,两者相辅相成。就像这由阴阳鱼组成的太极图。这样的人生也许更坚韧,更可能到达诗和远方。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即使“世界以痛吻我”也可以“报之以歌”。(设计意图:这一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深入思考诗人抉择的价值和文化意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六、课后作业情境对话: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一世之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一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假如他们穿越时空相遇,会对对方说些什么呢?请发挥合理想象,完成以下对话。要求:语言得体,符合人物的身份和阅历;观点鲜明,理由充足(两条以上)。

3《短歌行》拓展资料一、乐府简介1.乐府:始于秦,兴于汉。本是秦汉时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后指由乐府创作、采集的诗歌。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2.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的合称。3.解题:“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二、背景介绍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赤壁之战后。当年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三、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他多次下令求贤,要求“唯才是举”。与东汉重视德行、门第不同,只要才干杰出,有治国用兵之术,即使出身微贱,不懂儒家经术,不仁不孝,名声卑污,他都考虑予以重用,甚至拔为大将、牧守。豪强大族率众投奔者,也极力笼络,崇以官职。因此,他又不完全否定德行标准,而且很重视对名士的争取。部下对他如不竭诚效忠,一经发觉,立即清除,毫不容情。“

4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手下人才济济。总结曹操一生大事:初露头角,讨伐董卓。官渡之战,挫败袁绍。北伐乌桓,统一中原。东汉丞相,南征刘表。赤壁之战,大伤元气。西征乌桓,奠基魏国。击败张鲁,三国鼎立。受封魏王,至高权力。洛阳逝世,享年六十。谥号武王,魏武称帝。他一生中政治上最得意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四、作品简介1.曹操的诗歌继承《诗经》、《辞》、汉乐府的传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作品集是《曹操集》,代表作是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在他奖掖、提携下,周围聚集了一批优秀文人,出现了著名的建安文学。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2.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以诗歌成就最为显著,此期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安定统一的愿望和理想。其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有力,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形成后来被称为“建安风骨”的传统。五、名人评价1.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毛泽东)2.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3.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裴松之《三国志(注)》)《归园田居》拓展资料一、通过诗句识诗人1、“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393年(29岁),任江州祭酒。               (不久解归)400年(36岁),在桓玄手下当幕僚。            (三年后归隐)404年(40岁),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三年后归隐)405年(41岁),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很快辞职)405年(41岁),任彭泽县令。               (81天后辞归)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出身: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官至武昌太守。父亲:陶逸?曾官至太守。(早死)本性:受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加上对《老子》《庄子》和儒家经书的研读,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5《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小结:这十三年,是陶渊明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是理想如镜中花、水中月般可望而不可及的十三年,他的一腔热情化为一片冰水。但也正是这样的经历造就了一个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因为真正纯净的灵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地滤出思想杂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澄澈的。一、陶渊明所处的时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在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这个时代时局动荡不安,虽有过短暂的太平时期,但是战乱还是十分的频繁。国家政治贪腐,为了争夺权力私欲,仕途上充满了险恶,官场上充斥着贪腐贿赂之风。由于门阀制度森严,许多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负,悲愤不已。三、名家眼中的陶渊明“陶渊明的一生表面上过得那么平淡,但却是一个深刻的、豪壮的悲剧。陶渊明的悲剧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伟大的诗人和渺小的社会的矛盾,是美与丑的矛盾。”——张铨锡《陶渊明的悲剧及其诗的思想和风格》“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袁行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