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岭南文化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定义简介从地域 岭南文化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 明清之际,岭南三系文化相互融会贯通,岭南文化真正有自己独立的风格、精神,并区别于南方文化。岭南文化形成后在政治、哲学、学术、艺术、经济、工艺、和生活各方面全面发展,至晚清达到了高峰时期。 到了近代,岭南得风气之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多种文化思交错而织成绚丽多彩的画面,岭南文化成为中国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发展的先导。从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康梁变法直到孙中山精品资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导的国民革命,岭南文化都是中国近代政治革命重要代表和领导力量。这段时期,岭南文化精神实质是战斗、革命、革新精神。 岭南文化此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国内各地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条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进入新文化时期,起飞的经济与岭南风格的粤语文化、粤式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岭南文化的现代阶段。广州作为现阶段广府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开始,有建城前的百越文化、建城后的汉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一直绵延不断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考古文物到文献记载,从历史遗址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到各种文化艺术,都贯穿着一种开放的人文意识,特别是变改意识、商业意识、务实意识和平民意识,反映出广州人的开放观念、兼容观念和改革观念。传统的文化艺术,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都反映出岭南文化丰富内涵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虽然从岭南文明史开始,粤北的韶关,粤东的潮州精品资料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益于江西学派南下闽学西进在唐宋曾为广东的文化中心,而粤西的高州一带隋唐冼夫人期间曾为政治中心,但从明朝开始广州作为广东的省城,与其他省份一样开始确立了其他府无法撼动省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构成元素作 岭南文化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化,博大精深。要而言之,它有三大主要来源,构成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固有的本土文化 。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地处亚热带的五岭之南,依山傍海,珠江流域,河汊纵横,生活在这里的古百越族先民,从早期的渔猎文明、稻作文明到后来的商贸文明,都离不开江海水运,喜流动,不保守,便是区别于内陆文明或河谷文明的南越文化本色。二是南迁的中原文化精品资料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汉以后,岭南统一于中华,修灵渠、开庾岭,岭南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密切;先是屯军贬官,更有几次战乱的大量移民,强势而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有如“韩潮苏海”,席卷珠江,进而构成岭南文化的主体。三是舶来的域外文化 。秦汉 岭南文化以降,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岭南作为始发地甚至是惟一通商大港,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东西方的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都从这里登陆引进,近代以来其势更甚。外来文化给岭南文化注入新活力。 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之后,一直被视为边缘文化的岭南文化充分显示其强大生命力。岭南人得风气之先,竞相向西方学习现代科学与民主思想,寻找救国强国的真理,从洪秀全到梁启超再到孙中山,广东成为民主革命的策源地,革新发展了的岭南文化从广东辐射全国,在近现代中国现代化民主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开放精品资料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岭南文化改革新的历史时期,广东承担着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使命,岭南文化也同样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而且已经日益显示出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在这时候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提出对岭南文化的再认识、再评价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在历史上,岭南文化向来被视为非主流的边缘文化,一直遭到主流的传统文化的轻视和排斥,甚至在近代岭南文化走向全国之时,它的主流地位也得不到确认,这种状况影响至今,所谓“广东是文化沙漠”之类的论调便是证明。这往往出于偏见或者无知。为今之计,就应当对岭南文化给予正确认识和评价,做到:充分肯定,大力弘扬,认真正视。 充分肯定:说“广东没有文化”,在于所持的是传统中原文化的标准。岭南人不必妄自菲薄,要从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中发现优秀的因素,在复杂纷纭的形式中梳理出优长的特质,如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等,从而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文化特质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 从古精品资料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岭南文化老的民间传说开始,就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开放心态,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塑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著名的岭南画派,就是在继承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画的技术而形成;饮誉世界的粤菜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发挥了这方面的潜质,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岭南地区远离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处处迸发出一种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郑信是在泰国建立吞武里王朝 岭南文化的广东人,而在近代文化史上,涌现了一批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文化名人,如岭南画派祖师高剑父精品资料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梁启超等,这些灿烂的群星,代表了岭南文化的思想,他们的言行与业绩,亦可见岭南文化的特异风格。三、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 广东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它在唐宋时代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区,以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为中心向外辐射,特别是清中叶以后,随着国际市场对茶叶、丝绸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除广州、佛山两大商埠外,潮汕商人的足迹,“上沂津门,下通台厦”,远至新加坡、暹罗一带,形成了当时商业系统著名的“潮州帮”(潮商)“广东帮”。商品经济的发展,铸造了岭南文化讲求实利实惠,偏重商业的倾向。文化内涵岭南文 岭南文化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获得了相应的缤纷表现。岭南学术思想,吸取由中原相继传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并进行创新,孕育出不同风格的思想流派。这里既有雅文化、精英文化——如江门学派、岭南画派、岭东画派,又有市井文化;同时,还要顾及独具特色的民俗所体现出的文化,如“自梳女”、“结金兰会”和“不落夫家”等等。精品资料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岭南的文学艺术雅俗并茂,岭南画派、岭东画派、粤剧、潮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诗人张九龄、学者陈献章享誉全国,电影最先从岭南传入,而中国电影事业的重要奠基者郑正秋,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蔡楚生。岭南教育起步较晚,但宋明办书院风盛,如潮州府在宋朝就有三大书院,其中两大书院韩山书院,元公书院的建制规模都比较大。到了近代更是领教育革命之先。葛洪在岭南炼丹,创金丹道教理论,并有贡献于化学、医学。伊斯兰教、佛教较早从海路传入岭南,惠能创中国化佛教——禅宗南派,影响及于全国以至世界。岭南的农技、手工技、医学等在中国科技史上有一定地位,明清之际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为中国最早的生态农业,而潮汕人精工细作,种田如绣花。郑之侨所著的《农桑易知录》更是一本幸存的珍稀古代农书。西医东渐,中国的西医院、西医学校以及西医生,均在岭南最早出现。岭南民俗与岭南饮食,异于北方,最富于地方特色。岭南文化中的艺术部分,颇具特色,以粤剧、潮剧和汉剧为例,它们扎根于南疆,又吸收了中原和周边文化,很值得探研。北有秧歌,南有英歌,英歌这样一个南方艺林的奇葩也是值得关注。文化构成近现代岭南文化受香港文化影响较深。广义的岭南文化本来就包括香港地区在内,只是由于历史的和政治的原因 精品资料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岭南文化书籍,我们的岭南文化概念已基本退据珠江流域、韩江流域。所以,广东与香港在文化上较容易达到融洽,形成同构。因而,我们关于岭南文化的现代性审视离不开对香港的认识。香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崛起,使香港文化在重“实”的广东人心目中成为一种高位文化。与此同时,香港文化品格中的突出经济的特点、注重享受的特点等也深深影响着广东。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与岭南文化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以租赁形式入据澳门,在西方政治与法制文化的影响下,澳门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与特点,即开放多元,中西合璧。即便如此,澳门文化仍然植根于中华,岭南文化的特色长期在澳门得到保留和发挥,并占据着主体地位。同时,由于澳门长期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宗教艺术、价值观念等,通过澳门传入广东,继而扩散到内地,使岭南文化“得风气之先”,又“开风气之先”,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16世纪中叶以后的岭南文化与澳门文化是相互促进,双向互动的。澳门与岭南文化的关系问题是16世纪以来中西交通、人类文明进程的个案研究典型,值得学术界重视。澳门不仅是中国维新运动和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据点和策源地,而且是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窗口和桥梁,而文化精英们在澳门的活动,又大大提升了澳门的文化品格,催化澳门爱国进步文化的成长。澳门与岭南文化的双向互动关系再次得到体现。 广东作为全国最大的侨乡,华侨历史悠久,华侨文化积淀深厚,受华侨文化反哺的现象很多,如潮汕善堂精品资料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华侨文化反哺的结果。他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华人是个特殊的群体,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华侨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最突出地体现在文化纽带上。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这是历史的进步。但是,对于华侨来说,“落地生根”不等于文化同化。事实上,他们的文化仍然保持着民族性,中华文化仍然是华侨的母体文化,是华侨的根。另一方面,华侨留居海外之后,与当地文化“通婚”,吸收当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益成果,表现出较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要建设华侨文化,就是要研究华侨文化这种兼容中西文化的特质,找到它的内核,丰富和发展岭南文化。岭南建筑岭南 岭南文化建筑及其装饰是我国建筑之林中一枝奇葩,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了南国的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在我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其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展现在南国大地上。它主要分为广府建筑,潮汕建筑以及客家建筑。精品资料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岭南建筑的特点,通常表现有:在功能上具有隔热、遮阳、通风的特点;建筑物顶部常做成多层斜坡顶;外立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以及方形柱的运用。岭南建筑的布局、装饰的格调十分自由和自然。由于气候温和,人们活动空间向外推移,因而,露台、敞廊、敞厅等开放性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安排,人们从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走向了自然,形成岭南建筑装饰空间的自由、流畅、开敞的特点。岭南园林岭南园林是主要指狭义的广府园林(潮州园林另树一支)。岭南园林作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更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大庚岭、骑田岭、都庞岭、萌诸岭和越城岭)以南地区的概称。岭南山水秀丽,层峦叠翠,又濒临沧海,环境风物别具特色。岭南人追求自然化、艺术化园居生活,这孕育了岭南园林的独特风格:求实兼蓄,精巧秀丽。 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二是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珑剔透织绵。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岭南园林主要植根于民间,没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常规祖制,也不具江南文人园林的严谨章法,园景构图根据生活内容的需要适当处置,随机应变,各种设施求实重效,顺从人意。岭南古代的园林匠师,综合了多元文化类别,把北方的、江南的、外国的园林艺术贪图其意,变更其形灵活吸收,挥洒自如,使园景布局显得较为随意,不拘一格。精品资料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前者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后者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由自然而上升为文化的方面,如建筑的高活动面和高柱础与水涝和湿气的关系、缓屋面和台风的关系、宽檐廊与多雨的关系、高墙冷巷与高温的关系、龙形、鱼形、水草、龟、蛇、芭蕉主题与装饰的关系、塑鼓石与海蕉的关系、崖瀑潭局与自然山水的关系等等,可资利用则模仿自然之物之景,有弊有害则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回避或化害为利。 远儒文化是岭南学者对岭南园林文化最精辟的阐释,如果说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儒意较浓的话,岭南园林的儒家意味则很淡。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另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于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远儒性从品味上看可说是俗气,即世俗文化,它是岭南文化的主流,特别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它的表现。 岭南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现于南越国皇家园林对中原园林文化的全盘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园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与江南和北方两地迥然之别,另外,陈济棠公馆和张维立的立园那样的西欧式园林建筑、龙岩中山公园的俄罗斯园林建筑、草暖公园和云台公园的西洋规划布局,以及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满洲窗都是开放和兼容的表现。岭南画派精品资料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府音乐被称为“广府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岭南画派是本世纪初首先从广东兴起。以岭南三杰为代表,主张吸取古今中外尤其是西方绘画艺术之长以改造传统国画,使之朝着现代化、民族化、大众化方向发展,而提高审美教育效能的一个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美术流派。其表现形式是折衷中西,融汇古今;最终目的则是通过艺术美的陶冶以“改造国魂”。它有如下特点: 一、主张创新,以岭南特有景物丰富题材; 二、主张写实,引入西洋画派; 三、博取诸家之长; 四、发扬了国画的优良传统,在绘画技术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没骨法”,用“撞水撞粉”法,以求其真。 岭南画派始于晚清时期,“二高一陈”即为早期著名创始人,二高即为高剑父、高奇峰,陈即为陈树人,并称“岭南三杰”,其弟子多成名家,形成一海内外华人都喜欢的著名画派。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这一画派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岭南画派”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格局。 赵少昂、杨善深、黎雄才、关山月精品资料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位大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赵少昂被誉为高奇峰以后最佳传人,海外友人多以收藏少昂花鸟为贵。黎雄才、关山月都在美术院任教,弟子颇多。杨善深现在香港主持他开创的“春风画会”,传授画艺。可谓:岭南四家荟萃一堂叹为观止。岭南画派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这种新的文化精神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革命精神,这是岭南画派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二、时代精神,这是岭南画派在区别于旧国画流派的主要特征; 三、兼容精神,这是岭南画派的艺术主张,是革新的重要途径; 四、创新精神,这是岭南画派不断发展的动力。 这四种精神是互相联系的,它构成了“岭南画派”相当完整的体系,也是这一画派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革命精神是“岭南画派”的思想基础。这种革命精神,又是和“岭南画派”创始人的特殊经历和思想倾向分不开的。时代精神,“岭南画派”在题材内容上大胆革新,也是这一画派能够永葆青春的原因。兼容精神,也就是“折衷中外,融合古今”,这是“岭南画派”最重要的主张,是它的艺术原则,也是“岭南画派”革新的途径。创新精神,这是“岭南画派”前进的动力,也是“岭南画派”历久不衰的奥秘。只有创新,它才有生命力,而创新体身既是目标,也是这个画派发展的动力。“岭南画派”所以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就是有创新精神作为推动力。戏曲音乐广东的戏曲剧种有粤剧、潮剧、汉剧、采茶戏、客家山歌等,以粤剧、潮剧、汉剧三种流行最广、影响最大、观众最多。 粤剧精品资料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粤剧是岭南最重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粤语方言地区。粤剧唱腔优美、多样化,具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影响遍及粤语华人地区,有“南国红豆”的盛誉。兼容并蓄、通俗易懂、音乐优美是粤剧的主要特点。粤剧的形成大约经历了300余年的过程,发源于广东民间。从明未清初弋阳腔、昆山腔由“外江班”传入广东,广东出现了“本地班”,到太平天国革命前,是粤剧的萌生期;而从粤剧名伶李文茂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率粤剧界举旗反清到“粤剧中兴”,是粤剧的扬花期;从志士班的改良活动到“五四”运动前后,则为粤剧的定型成熟期。在志士班的改良活动以前,粤剧是用“官话”演唱的,改良期间才开始用广州方言演唱。这一改良,使粤剧的特点得到明显的加强,并显示出一种完全独立的自为的状态。 潮剧 潮剧又称潮州戏、潮音戏、白字戏,唱戏、对白都使用潮州方言。流行于潮汕地区及闽南、台湾、泰国和东南亚潮州人聚居的地方。由宋元时期的南戏演变而来,是广东诸剧种中历史最为久远的一个。到明朝中叶,它已有自己的唱腔和完整的戏剧程式。潮剧的特点是有帮腔伴唱的形式,往往在一曲中出现一唱众和,或二三人合唱的宏伟场面。传统伴奏乐器有大锣鼓、小锣鼓、苏州锣鼓等。著名剧目有《苏六娘》、《金华妹》等。 汉剧精品资料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剧是清朝雍正年间,徽剧传入广东后形成的一大剧种。流行于梅县和潮汕地区、粤东北客家方言区和闽赣等地,旧称“外江戏”或“兴梅汉戏”,1993年正式定名为汉剧。汉剧的表演程式接近京剧和湖北汉剧,但却以南派武功及采用脸谱为主要艺术特色。汉剧以中州官话为舞台语言,皮黄为主要唱腔,兼收昆曲等多种唱腔及古老的曲牌,形成朴实淳厚、高昂悲壮的音乐唱腔风格。行当有生、旦、净、丑、公、婆六行,代表性剧目有《百里奚会妻》、《齐王求将》、《红书宝剑》等。 琼剧 琼剧,亦称琼州戏,海南戏,是海南岛大众百姓和海外华侨十分喜爱的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种。琼剧历史悠久,和粤剧、潮剧、汉剧同称为岭南四大剧种,属南戏一支。它吸收闽南戏,广东潮州正音戏和海南民歌、道坛乐曲而逐步形成了琼剧,琼剧诞生后,主要流行于海南岛各县,清咸丰至光绪年间(1851-1908年),开始向海外和国内一些地区传播,雷州半岛也十分盛行,其后随华侨出洋流入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地。现在南洋群岛还有一些班团在演出琼剧。 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又称粤乐,其实是指广府音乐,它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广东音乐源于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吸纳了中原古乐、江南小调和昆曲等的精华,与本地民歌、民谣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民间音乐,同粤剧一样也具有明显的融合特点。广东音乐由于曲调悠扬优美,节奏明快清新,旋律婉转动听,音乐清脆悦耳,内涵丰富,被称作“透明的音乐”、“东方民间音乐的一颗明珠”。广东音乐不单广东人喜爱,全国人民甚至外国人也都十分喜爱,故历来就有“凡有华侨处,即有广东音乐知音”的说法。其中《步步高》、《雨打芭蕉》、《平湖秋月》、《旱天雷》、《禅院钟声》、《寒鸦戏水》、《饿马摇铃》、《赛龙夺锦》等广东音乐名曲,已成为乐坛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而经常被各类音乐会演奏。 潮州音乐精品资料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潮州音乐是流传于广东潮州地区各类民间器乐的总称,内容广泛包括锣鼓乐、笛套音乐、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汉调音乐,除潮州外,还广泛流行于闽南、粤东、广州、上海、台湾、香港、澳门各地及东南亚各国和潮人聚居地。潮州市是潮州音乐的中心和发祥地,其源头可追溯到唐宋之际,至明清时期发展成熟。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用一种有节奏的、有韵律的语言来反映客家人思想情感与生活劳动情况的艺术形式,是客家文化的组成因素,在客家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客家山歌一般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第一、二、四句押韵;多触景生情,即兴创作,情深意切;唱腔丰富多彩,节奏自由又富于变化。山歌具有《诗经》中赋、比、兴的遗风,往往先从咏物兴起,多用双关、比喻、重章叠句等表现手法。特点是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比喻丰富、音乐性强。内容极为广泛,既有情歌,也有对日常生活、生产的赞美或责难、抱怨、自嘲,还有年节喜庆的欢唱。梅州是客家人聚居的中心,客家山歌广泛流行,有“山歌之乡”的美誉。每年中秋节成为梅州地区的山歌节,客家人“打擂台”赛山歌,热闹非凡。工艺美术广东民间工艺品品种繁多,历代艺人继承了岭南古越族人的原始艺术,不断进取,力求创新,使得有我国南方独特风格的工艺美术品更加精巧和实用。广州的三雕一彩一绣(象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广绣)、粤绣(广绣和潮绣)、增城榄雕、潮州木雕,潮州陶瓷,潮州剪纸,潮州嵌瓷、石湾工艺陶瓷、佛山剪纸、佛山秋色、潮州抽纱、枫溪瓷雕、肇庆端砚、新会葵艺、高州角雕、东莞烟花以及肇庆草席、阳江风筝精品资料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佛山醒狮、岭南盆景、广州红木家具、潮州锣鼓和麦秆贴画等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素享盛名,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同时又是上乘的旅游购物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 金漆木雕、玉雕和牙雕 金漆木雕是木雕艺术的一种形式,它以木雕为基础,髹之以金,自明代开始逐渐形成定式。明初的木雕多为平面雕饰,至万历年间始向单层镂通发展。清代是这一艺术形式发展的鼎盛时期,不少达官贵人对“金碧辉煌”情有独钟,于是,所营建的祠堂和豪宅,无不以金漆木雕装饰。现存的金漆木雕代表作最早的有开元寺的大殿龛桌和圆雕贴金千佛塔;较完整的建筑有晚清时期的潮州“已略黄公祠”等。潮州金漆木雕多以樟木或杉木为基本原料,加以生漆和金箔。雕刻形式有浮雕、立体雕和通雕等。 玉雕以玉石为工料。广州玉雕借鉴北方的技艺,融入南方线条流畅、造型细腻的风格而成。广州玉雕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继承宋代巧色玉的传统,创造“留色”特技,显出原玉的天然颜色。其玉雕工艺品主要分为玉器首饰和玉雕摆件两大类。精品资料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牙雕工艺始于晋代,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象牙雕刻,是指以象牙为材料的雕刻工艺及其成品。广州象牙雕刻花色品种丰富多彩,重雕工,雕刻技艺精湛细腻,具有优良的传统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技艺上擅长镂空、透雕等表现形式,雕刻技法闻名于世,在长期的工艺实践中逐步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精湛雕刻工艺,在象牙雕刻中别具一格。广州牙雕纤细精美,玲珑剔透,讲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装饰,雅俗并举。作品以牙质莹润、精镂细刻见长,整体布局繁复热闹,不留空白。象牙雕刻与其他多种材料如紫檀、犀角、玳瑁、翠羽等巧妙地镶嵌于一器之上,使图案更富于层次,同时刀法见棱见角,华丽而美观。 岭南盆景 岭南盆景又称广东盆景,是我国盆景艺术五大流派(苏、扬、川、徽、岭南)之一,岭南盆景有“活的中国画”美誉。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可提供作盆景的树种很多,所以,岭南盆景以树桩盆景较为盛行。岭南盆景的盆栽艺术,也有近千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宋哲宗亲政时,苏东坡被贬广东,他一到惠州,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到了清代,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琼州府志》记述:“九里香,木本,有香甚烈,难长,选最短者,制为古树,枝干拳曲,作盆盂之于,有寿数百年者。” 然而,岭南盆景的发展与艺术风格的形成,乃是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的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发展盆景艺术十分重视,省、市园林部门,先后成立盆景协会,并在广州流花湖西侧开辟了西苑,作为岭南盆景艺术研究中心,由孔泰初担任技术指导,将岭南盆景三个艺术流派的优点集中起来,融为一体,因材取势,就木取景。几十年来,孔泰初先生为发展岭南艺术,总结出一套经验,从而丰富了岭南盆景的造型风格,使岭南盆景的艺术造型多姿多彩。民俗节庆东莞百子论文 东莞木鱼歌 东莞木偶戏 东莞龙舟竞渡 莞邑醒狮艺术精品资料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莞卖身节 东莞中秋灯会 东莞重阳登高 中国旅游艺术节暨广东欢乐节(广东民间艺术欢乐节、广东旅游欢乐节、中国旅游艺术欢乐节) 广州迎春花市 广州贺年缤纷大巡游(元旦花车巡游) 广州国际美食节 波罗诞(南海神诞) 潮汕营老爷 广东龙舟节 潮汕烧塔 潮汕出花园 沙湾飘色 番禺水色 澄海赛大猪 澄海盐灶拖神偶 佛山秋色 荔枝节(深圳、茂名、增城、从化、东莞等地) 梅州国际山歌节 汕头迎春联欢会 阳江风筝节 羊城荷花节 广州菊展(春菊展、秋菊展)精品资料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州元宵灯会 广州中秋灯会 广东连南盘王节(耍歌堂节) 冼太诞 广州珠村乞巧节(七姐诞) 盂兰节 广州的风俗习惯 春节风俗:插桃花、摆年橘、团年饭、煮汤圆、逗利是(领红包)、行花街、开年、人日、闹元宵、游花地 其它岁时风俗:拜山(即扫墓)、龙船景与斗龙船、七夕乞巧、中秋节吃月饼、重阳登高 审美风俗:舞狮子、鳌鱼舞、飘色、花市与迎春花会、春秋菊展、花舫和素馨灯饰 信仰风俗:南海神诞、天后诞、郑仙诞、金花诞、上元诞中元诞和下元诞(合为“三元”)、何仙姑诞、土地诞、观音诞、盘古王诞、华光诞、生菜会和打华光 生活风俗:饮早茶、宵夜、饮糖水、喝凉茶、喝老火靓汤、冬令吃狗肉、打边炉(火锅)宗教文化精品资料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宗教是构成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岭南历史上曾有过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传播,并且在中国宗教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岭南为外来宗教入传中国的第一站,同时又是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岭南地区成为全国外来宗教势力最为强盛的地区之一。 广东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除中国本土的道教由北往南传入广东外,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皆由海路经广东传入中国。三国吴五凤二年(225),西域人支彊梁接在广州译出《法华三昧经》,是目前所知佛经传入广东的最早记载。西晋光熙元年(306),道教理论家葛洪南来广州从事道学研究和修练,道教得在岭南绵延流传。唐宋时期的伊斯兰教主要在旅居广州的外国侨民中流传,元代之后北方各省的穆斯林大批南下广东,由此演变成为岭南回族的传统信仰宗教。天主教与基督教于晚明和清代相继传入广东时,因其倡导的宗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颇多矛盾而屡遭查禁,至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由两广总督奏请清朝庭允准,两教在广东率先“弥禁”从事传教活动。其后,两教的传教活动以广东为依托向内地推进。 广州自古是中国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随着中外经济活动的频繁往来,包括宗教在内的外国文化得以最早进入岭南并向全国各地传播。因此,岭南地区对外来宗教在中国的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广东现有信教群众96万多人。其中佛教32万人,道教12万人,天主教20万人,基督教30万人、伊斯兰教2万人。县以上宗教团体230个,宗教教职人员6200多人,宗教活动场所2400处。其中,18处宗教活动场所开放为外事参观点。佛教有广州光孝寺、六榕寺,韶关南华寺、云门寺,潮州开元寺,肇庆庆云寺,深圳弘法寺精品资料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教有广州三元宫、博罗冲虚观、花都广东圆玄道观;伊斯兰教有广州怀圣清真寺及光塔、先贤古墓;天主教有广州石室圣心堂、汕头教区主教座堂、深圳天主堂;基督教有广州东山堂、广东协和神学院、深圳基督教堂。商业文化商业文化是岭南文化中相当重要而最具特色的部分,近现代岭南商业文化包含了洋务文化、买办文化、商业文化、华侨文化等方面的丰富内容。近现代岭南商业文化的主要载体是粤籍商人,其构成在地域上有潮汕、广州、客家三大板块,在形态上有粤地商人、外地粤商、香港粤商及国外粤商等四类。他们在吸收外来因素的同时又保留了自身的传统,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外国的东西。在社会关系网络中,表现出和睦友爱、守望相助、重礼尚义的人文精神。由此而促成了岭南商业文化的多方面和多层次,体现出一种典型的中西融合特色,其内涵具有开放、交融、包容之态度;变革、创新、进取之气质;诚信、团结、凝聚、讲义气的观念;先进的经营理念,精明、灵活的作风;趋利务实、讲求实效之理性;合作互助、联号经营、编织经销网络;爱国爱乡、热心社会慈善福利事业等,故能汲取国外先进的物质文明,同时又对内产生较强的辐射力。精品资料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岭南商业文化是近代中国商业文化的主要源泉之一,富有海洋文化的特质,崇商重利,冒险进取,内外开拓。近现代岭南商业文化对内产生辐射力的重要原因在于粤籍商人的实力,以粤港华资金融为核心的“华南财团”财力雄厚,外地粤商社团组织活动能量相当大,不论是对先进的大都市上海,还是内地一般城市,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引领新潮,开风气之先,强调“实业救国”的爱国理念,创办的大量企业成为所在地粤商经济力量的一种象征;与孙中山等民主革命派关系密切,是近代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运动中最重要的势力之一;适应性强,融合与扎根于各地,所创建的各类企业、培养的各类人才、新产生的社会习俗等,丰富了所在地的文化内涵,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亦遗留了宝贵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财富;香港、澳门是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华侨华人活动、海外移民及中外贸易等方面,都发挥了突出的作用。饮食文化岭南饮食文化是岭南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令人注目的花朵。她由岭南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所孕育和培植,又得到中外饮食文化养分的滋润,随着岭南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形成,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自古以来,一些到岭南为官的外籍人士,对岭南特有的饮食习惯已产生兴趣,在唐昭宗时广州司马刘恂的《岭表录异》、贬官岭南的韩愈、苏东坡的诗文等之中有所记载。入清之后,这方面的记述在更多的著作中可见,如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范端昂的《粤中见闻》、张渠的《粤东闻见录》、翁辉东的《潮州茶经》等,均为岭南饮食文化的重要资料。 岭南背靠五岭,面向南海,既有大山峻岭,又有长达3368公里的海岸线,以及辽阔的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的水网地带;故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十分有利于农业、养殖业的发展。岭南地域内可猎、可耕、可渔,物产十分丰富,山珍、海味、粮食、蔬菜、水果等种种食料,为岭南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岭南饮食文化正是在岭南的农业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融中产生和发展的。 粤菜与“食在广州” 广义的粤菜包括广州菜、潮州菜精品资料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江(客家)菜,狭义的粤菜即指广州菜。岭南饮食文化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食在广州,味在潮州”这种文化现象,则是岭南饮食文化的集中表现,它涵盖了独具特色的粤菜精华、别具一格的岭南饮食风格。广州人的饮食款式新颖,量少而精,味求隽永,清爽香脆,浓郁鲜美。这个风俗与爱好,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广州菜既集“南(海)、番(禺)、顺(德)、中(山)”等珠江三角洲地方风味的特色,更兼采京、苏、杨、杭、鲁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长,融会贯通而独成一家。粤菜作为中国菜四大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风味而享有盛誉。 “食在广州,味在潮州”,历史悠久,闻名天下。粤菜形成的历史是由中外饮食文化汇合并结合地域气候特点不断创新而成的。南北兼容,中西并蓄,极富特色的美食、小吃,大批大批地涌现出来。羊城茶楼餐馆之多,酒店食档之众,在国内首屈一指。又素以品种之丰,茶式之盛,烹调之巧,风味之美而闻名遐迩。“食在广州”是广州旅游的一大特色,广州的名菜佳肴、美点小吃,对中外游客均有极大吸引力。精品资料
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粤菜最大特色便是采料复杂,菜式丰富。它用料广博奇杂,配料多而巧。山珍海味、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家禽等可成佳肴。粤菜的第二个特色是口味清淡,可用“清鲜嫩滑爽香”六字概括其风味特色。这是粤菜广受欢迎的根本原因。粤菜调味品种类繁多,菜肴有五滋(香、酥、脆、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美。粤菜重色彩,求镬气(指用武火把镬烧热,加油,把油烧开,炒出来的菜有一种香味),火候恰到好处。粤菜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鲜味,如活蹦乱跳的海鲜、野味,要即宰即烹,原汁原味。这种追求清淡、追求鲜嫩、追求本味的特色,区分“寒性和热性”,既符合广州的气候特点,又符合现代营养学的要求,是一种比较科学的饮食文化。粤菜的第三个特点是博采众长,善于变化,制作精良,勇于创新。广东人思想开放,不拘教条,一向善于模仿创新,因此在菜式和点心研制上,便富于变化,标新立异,制作精良,品种丰富。粤菜的菜式还注重随季节时令变化而变异,夏秋求清淡,冬春重浓郁。宴席上的菜式皆冠以美名。粤菜具有“杂交”的优势,讲究炮制的方法,粤菜的烹调方法有30多种,到目前为止,粤菜的菜式有5400多种,点心有1000多种,风味小吃也有数百种之多。 漫长的岁月,使广州人既继承了传统饮食文化,又博采外来及各方面的烹饪精华,不断吸收、积累、改良、创新,从而形成了菜式繁多、烹调工巧、质优味美的饮食特色。近百年来已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世界影响的饮食文化之一。这无论是按三大菜系,即黄河流域的“鲁菜”,长江流域的“川菜”、“苏菜”和“沪菜”,以及珠江流域的“粤菜”;还是按四大菜系(即鲁、川、苏、粤四大菜系);或者是八大菜系(即鲁、川、苏、粤、闽、浙、湘、徽八大菜系),粤菜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到现在,广州的饮食,无论是食品的品种、质量,酒楼食肆的数量和规模,抑或是饮食环境、服务质量,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在国外也享有盛名。 饮茶文化精品资料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喝茶”在粤方言里称作“饮茶”,广州人爱“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饮食文化。据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到广州时,就曾与贴身侍卫上过茶楼饮早茶。毛泽东有“饮茶粤海未能忘”诗句。在广州,民间以茶相待已成为一种礼节,如有客到,第一件事便是奉上一杯“靓茶”,第一句话是“请饮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热情、友好和礼貌。由于岭南自古具有“重商”的价值取向,“饮茶”也从家庭走向市场,使广州的茶文化集观赏价值、体验价值、服务价值和商品价值于一身。饮茶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单纯“茶”的范畴,已经成为社会交际方式的一种。饮茶构成了岭南文化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质。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饮茶最早、茶文化历史最悠久的地方。广州是茶叶之路的起点,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茶叶就连同黄金、玉帛等商品经由广州出口到印度等亚洲地区。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地,我国最早的通商口岸,经济最前沿的开放城市,广州有着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兼古今,集中外,底蕴深厚。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方式。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它不但供应茶水也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广州人聚朋会友、洽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这也正是广州茶楼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广州的配茶点心,由简单到丰富多彩,不仅体现广州人饮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标志着广州茶文化逐渐进入兴盛时期。广州点心,兼收中西点心制作之优长,而形成自身的特色,主要特点是:选料广博,造型独特,款式新颖,制作精细,皮松屑薄。茶点,也成为广州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资料
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州的茶市分为早茶、午茶和晚茶。早茶通常清晨4时开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时收市,有的通宵营业。一般地说,早茶市最兴隆,从清晨至上午11时,往往座无虚席。特别是节假日,不少茶楼要排队候位。饮晚茶也渐有兴盛之势,尤其在夏天,茶楼成为人们消夏的首选去处。 由于三茶的时间不同,消费人群也不同,老一辈茶客保留了早茶的习惯,且大多已退休,有充裕时间饮早茶,早茶便是广州老年人的主要休闲方式。年轻一代则因为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主要饮下午茶和晚茶,以休闲、交友和工作为主要目的。“饮茶”已成为广州人饮食文化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 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广州老字号茶楼,多创于清代,长年陈旧的字号,始终客似云来。广州老字号的茶楼有:陶陶居、陆羽居、怕香居、南园、北园、泮溪、大同、惠如、三如、多如、巧心、得心、正心、福来居、西华居、美珍居、太昌等等,东关的东如,西关的太如、平香、西如等,均有令人虽一日数登而不厌的吸引力。其次,广州酒家,沙面白天鹅,泮溪酒家,这些都是传统有名的老茶楼了,点心精致而且是典型粤式茶点。 潮州工夫茶 潮州茶文化是岭南茶文化的又一重要系列,而尤以“工夫茶”为著称。“工夫”,本为茶名(一种中等茶),后演化为烹茶方法。《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称:“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工夫茶为最。” 潮州工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州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资料
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潮州工夫茶,以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与以茶寄情为特点。功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潮州功夫茶的烹法,有所谓“十法”,即活火、虾须水、拣茶、装茶、烫盅、热罐、高冲、盖沫、淋顶与低筛。也有人把烹制工夫茶的具体程序概括为:“高冲低洒,盖沫重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或称“八步法”。 潮州工夫茶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为一体,内涵极为丰富,是中国茶文化精华之一,向来有“中国茶道”之称。语言文化粤语文化 粤语,又称为广东话、广府话、白话,英文叫Cantonese,法语叫Cantonaise,是一种属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在中国广东、广西中南部及香港、澳门和部分东南亚国家或地区,以及特别是北美、英国和澳洲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它的名称来源於中国古代对岭南的称谓「越」(通「粤」)。粤语为现代汉语方言的七大方言之一(汉语七大方言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一种说法是粤语是融合了古越语的汉语;另一种则是古越语溶合了汉语成分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语言。 粤语的历史发展,自秦朝时期至现今,已经历了约2,200多年的时间。目前全球粤语使用人口大约有8600万至1.3亿,使用地区非常广泛。粤语不仅在海外华人社区中被广泛应用,而且支持着香港文化及南粤文化为中心的粤语文化,这使得粤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有较强生命力的语言之一。目前粤语已经成为澳洲第二大语言,加拿大第三大语言,美国第三大语言,粤语在香港、澳门享有官方语言地位。粤语被联合国正式定义为语言,并且认定为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的五种语言之一(LeadingLanguagesindailyuse)。精品资料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州话口音是约定俗成的、国际公认的粤语的标准音,国际上大部分编订的粤语字典均以广州音为准。国际上所承认的粤语Cantonese,就是指广府话。广州以粤剧、粤曲等传统艺术长期保持广州话的标准地位,至1970年代末以后,香港粤语流行曲、粤语电视剧及粤语电影强势影响广东地区,继而辐射影响中国内地的非粤语省市;但广州本地的广州话却在「推广普通话」行政运动中受到限制,使得香港取代了广州的地位成为粤语流行文化的中心,并为现代粤语中供应大量新兴词汇。 岭南是汉语方言最复杂、差异也最大的地区。除了粤语,主要还有客家话和闽语两大方言。粤语的形成也十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移民”色彩:既有古越族、南方少数民族和古汉语的基本成分,又夹杂着相当成分的客方言、闽方言、湘楚方言、赣方言,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现代汉语,英语和东南亚语也融入其中。 粤语主要特点:精品资料
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留大量古汉语的成分。语音方面,在标准粤语/粤语广州话中保留有许多古老发音,例如标准粤语中“我”和“饿”两字的舌根鼻音声母“ng-”保留了中古疑母的原始发音。在声调方面,标准粤语完整保留了中古汉语中,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而且还从阴入中衍生出一个中入调,是保留古汉语入声最为完整的语言,对于朗诵及研究中国古诗词等文学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标准粤语包含-p、-t、-k、-n、-m、-ng六种韵尾,没有汉语北方话所具有的卷舌音、儿化、轻声等现象(这些北方话特征都是在中古以后发展形成的,标准粤语并没有跟随北方方言发生这些变化)。词汇方面,粤语保留有较多古词古义,措辞古雅,且粤语的许多词语,包括语气助词,都可以直接在古汉语的典籍中找到来源。在汉语北方话中,这些古词已被废弃不用或很少用。语法方面,粤语中保留有修饰成分后置及倒装等语法项目。由于粤语语法中有许多修饰成分倒置现象,因此产生了许多很特殊的句式。 保留较多古南越语底层成分。古代南迁到岭南地区的汉人与“南越族”土著长期杂居,彼此间语言、文化、习俗等各方面不自觉地相互渗透。粤语既有古汉语成分又有古代南越语成分,正是两个民族相互融合的结果。现代粤语中也仍然含有许多古代“南越语”的成分,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古越语底层词在粤语中非常重要,若抽去则粤语会严重“残废”,无法正常实现表达和沟通的语言功能。 吸收了较多的外来词。粤语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近数十年来,香港粤语中吸收外来词特别多,影响著广东境内的粤语区。香港粤语口语中还经常直接使用英文单词。 拥有大量与汉语北方话不同的特有词汇。粤语在变化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出现许许多多与汉语北方话不同的特有的词汇,这些词汇有的沿用至今,成为粤语的另一特色。精品资料
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音系统较复杂。粤语有相当复杂的声调系统,这与北方话(官话方言)差别非常大。粤语平、上、去、入均分阴阳,在粤语中相当完整地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而且还由阴入、阳入分化出中入。标准粤语有九个声调,分别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其中所有阴调的调值高,所有阳调的调值低,符合「阴」、「阳」本义。由于声调丰富而且富于变化,广州话听起来很动听,很悦耳,粤语歌更是独具魅力、经久不衰。著名语言学家罗康宁教授认为,粤语源自于“雅言”,是我国古代普通话的“活化石”。粤语,是我国最古老的普通话。关于粤语的发音和拼写,详见粤语罗马化方案(粤语拼音或粤语罗马字)。 粤语的书写系统。现代粤语在正式场合里普遍采用二十世纪初兴起的现代汉语白话文书写系统,其语法、词汇跟普通话书面语大致相同。这种白话文的语法、词汇和用语与粤语有较大的差别,不过人们似乎已经基本上习惯了这种差异,不觉有大的不便。但当人们用粤语读这种白话文的时候,一般是不会完全按照字面来读的。朗读者会习惯上根据粤语语法、词汇及用语对字面文句进行调整,用粤语复述出来。粤语白话文书写会用到大量粤语独有的粤字,大众媒体为贴近民众,不时会加入大量广东用语。 粤语文学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传统的广东戏剧,对白及唱词包含了不少的粤语口语的成分,粤讴、童谣、山歌,及木鱼书等,都有浓厚的广东色彩。文体方面,清初有以粤语词语入旧体诗形成的作品。晚清时,兴起了三及弟,即同时包含文言,白话及粤方言的文体。在民国初期,一些广东诗人,以粤语入诗,例如廖恩焘的《嬉笑集》、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中的粤语诗等。在七十年代,香港出现了新三及弟,由白话,粤语及英语组成的新文体。而在中国大陆,由于普通话的推行,粤语地位受到影响,但仍产生一些粤语文学作品。如欧阳山的《三家巷》、陈残云的《香飘四季》等。精品资料
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粤语不仅是广府地区人民的母语,而且是广东和整个岭南地区最大的汉语方言,是岭南文化的载体,它不仅蕴藏着广府地区的传统文化,而且保存着大量在中原一带已经消失了的传统文化。离开了粤语,广府乃至岭南地区许多文化品种便不复存在。 潮州话文化 客家话文化侨乡文化广东是岭南文化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国最大的侨乡,是中国侨乡文化的典型代表。侨乡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文化在广东是一个传统的学科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侨乡文化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近年获得快速发展。2006年11月24日,在五邑大学设立的广东省侨乡文化研究基地,是广东省目前唯一的侨乡文化研究基地。 侨乡文化是岭南文化大范围内的一个文化板块,它又可以产生很多研究板块。侨乡文化与岭南文化有一个交叉的关系,是岭南文化很有特色的一块,与岭南文化会形成互补的格局。 新旧兼容并存是岭南文化特点——既是旧文化的守护者,又是新文化的开拓者。侨乡文化有这个特点,既引进了西方文化,又是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一直以来,新旧不两立是一个影响很大的误区,所以如何开拓新文化,如何保留传统文化,是侨乡文化中很值得研究的一个地方。 广东分为潮州、客家、广府三大侨乡,其下又分几个次区域侨乡,如广府侨乡分为广州侨乡、江门侨乡、中山侨乡等,江门侨乡又细分为台山、开平、鹤山、新会侨乡等,每一层次的地域文化都各具特色。精品资料
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岭南地区的侨乡文化,是岭南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岭南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与时俱进等较鲜明的特点,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侨乡文化影响过来的。 侨乡文化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包容性。侨乡人不固步自封,善于接受外来文化中对自己发展有用的东西,不盲目排斥外来文化,没有把它视为异端,而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与之共存。 中西交融在侨乡文化中的影响,及至建筑、语言、服饰、民俗风情、行为方式、观念等方面。建筑上,随处可见的“骑楼”,原是地中海沿岸的建筑;广东五邑的数千座碉楼,因主人侨居不同国家,风格各异,有仿意大利穹窿顶式、仿英国寨堡式、仿欧洲中世纪教堂式、仿中亚伊斯兰教寺院穹顶式,等等;思想观念上,侨乡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较早,与非侨乡地区相比,重商色彩明显,强烈的商品意识、竞争意识迁延至今,形成了敢于冒险的侨乡创业文化。 目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三千多万人,其中祖籍广东的有二千多万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为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特别重要的贡献。中国的改革开放最早在广东,广东的改革开放最初由华侨华人推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广东充分利用毗邻港澳、华侨华人众多的独特优势,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成功之路。可以说,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广东大地3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都离不开华侨华人的支持和帮助。精品资料
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东作为全国最大的侨乡,华侨历史悠久,华侨文化积淀深厚,广东文化中无论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还是思想文化,都打上了浓重的华侨文化的烙印。华侨文化是岭南文化形成自身特色的催化剂和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华侨华人文化也就没有岭南文化。 广东华侨文化最典型地代表了华侨文化的本质特征:华侨华人历史、文化的本质,并不单单是一部“苦难史、创业史、爱国史”,更关键的是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的特质,这是华侨文化及其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所在、生命之源。五邑、广府侨乡的华侨文化是这一本质特征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华侨华人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广东侨乡文化是一种主动的开放、学习、接纳。“侨”而不崇洋媚外,不全盘西化:“乡”而不迂腐,不顽固,凸显出侨乡文化形成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特性。因而,在中国侨乡文化研究领域具有独特性。 华侨文化对岭南文化品格的贡献:开拓性、开放性、包容性、主动性和自信、创新。 江门五邑侨乡精品资料
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东江门市,包括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四市以及新会、蓬江、江海三区,史称“五邑”。它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西侧,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之一,它集南北风情于一地、兼中西人文于一体,其文化特色呈多元性。江门五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名人辈出,艺术成就卓著。在这片有着浓烈侨乡风韵的沃土上,文化艺术园地百花争艳,文化活动十分活跃;群众性的文艺创作繁荣兴旺,艺术(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影剧院、文化中心、广场舞台等各类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完善,成为广大群众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和丰富文化生活的主体阵地;文化市场朝着健康、繁荣的方向发展;专业艺术团体开展体制改革,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活力增强;侨乡文化现象、各类文化研讨活动取得丰富硕果;戏剧、曲艺、歌舞、书画等方面的对外交流活动逐年发展,增进了侨乡人民与海外侨胞的友谊和联系。 江门五邑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侨乡文化,可以说是岭南文化的特色所在,而侨乡文化在五邑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江门五邑侨乡是惟一的广府文化和北美(欧)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形态,其特征是“异质文化交流”,是本土文化与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结合的产物,是中华古老文明同西方先进文化的碰撞与接轨,不论从经济、建筑、文教、交通,还是从社会心理、行为、观念、信仰、制度等方面,都与中国本土文化本质存在着较大距离,表现了对自由与民主的追求,体现了侨乡独特的人文景观与非侨乡的巨大差别,因此,江门五邑侨乡文化最能代表中国侨乡文化的本质特征,江门五邑侨乡文化景观最能典型地展示侨乡的风貌;也正因为如此,江门五邑被国务院批准以“中国第一侨乡”在中央电视台《魅力城市评选》节目中亮相,尤其是“开平碉楼与村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更让江门五邑获得了华侨华人文化和侨乡文化代言人的资格。精品资料
3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elcomeToDownload!!!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精品资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