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68582
大小:354.0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3-15
《水处理膜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与投资要点 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水处理膜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与投资要点分析文/夏阳一、引言材料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人类文明史也是材料的发展史。材料研究与应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新材料是国际竞争的热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新材料发展面临正严峻的挑战,目前产业的技术水平大约10%能做到国际领先,60-70%部分还处于追赶,20-30%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世界人口的爆炸增长和经济的过快发展导致能源和环境危机,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我国乃至世界目前面临的3E(能源、环境和经济)问题的关键,节能减排已成为中国工业结构调整,转变
2、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水处理膜行业并属于我司新材料/化工和能源/环保两个领域,水处理膜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新型材料,膜分离技术也是前景关阔的环保技术。中国膜工业协会称,“十三五”功能膜产值在“十二五”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年均增长率在20%左右。到“十三五”末期,功能膜产值突破2500亿元,出口实现100亿元/年。期内将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在50-100亿元的超级企业5个,10-50亿元的大型企业10个,2-10亿元的优质企业20个。因此有必要对膜行业进行深入研究以有效指导投资,迎接创投新时代的到来。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分离膜产业已经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最近15年是整个行业的高
3、速增长期,行业总产值(指膜制品、膜组件、膜附属设备及相关工程的总值)从1993年2亿元上升至2015年的1000亿元,目前水处理是膜分离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约占其市场份额的85%。膜法水处理相对于传统水处理方式,具有能耗低、条件温和、工艺易集成、运行稳定和出水水质好等诸多优势。随着环保指导思想向“质量化”转变,“水十条”等环保政策趋严,严控污水排放,预计膜法水处理行业仍将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年产值有望从2015年的850亿元,增长至“十三五”末的约2000亿元,故本研究报告主要集中在水处理行业的膜分离技术领域。(一)水处理行业概况我国的地表水、地下水甚至雨水,都面临十分严峻的水污
4、染现状。以地表水为例,大陆地区2013年抗生素用量惊人,一年使用16.2万吨,约占全球用量的一半,其中52%为兽用,48%为人用,超过5万吨抗生素被排放进入水土环境中,人均一年125克。此外,几乎所有大型养殖场的动物粪便和饲料里都能检出多种抗生素。最夸张的一种饲料竟然含有几十种抗生素。主要河流流经的广东、江苏、浙江、河北等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是污染重灾区。在人口较密集的东部,抗生素排放量密度是西部流域的6倍以上,是意大利、美国和德国的34倍、2.5倍和15倍,其中排放强度以珠江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下游流域为最高。故水环境治理成为当务之急,水处理行业受到日益重视。狭义的水处理一般指污水处
5、理,广义的水处理外延至给水处理(膜法水处理、中水回用、海水淡化、黑臭水体治理)、水务运营、污泥处理、城市给排水规划、海绵城市等。生活污水方面,中国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已建污水厂3910座,处理能力1.67亿立方米/日,2016年第一季度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92.4%。虽然平均每约20万人有一座污水处理厂,但在乡村的60346万人的生活污水还未得到有效的集中处理,而且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每0.5-1万人就有一座污水处理厂相比,差距仍很大。工业废水方面,2006年至2015年我国工业用水量维持在1400亿立方米左右,大量的工业用水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困境,化工、造纸、纺织、煤炭开
6、采等领域用水量的需求量较大,化工园区水治理市场规模在未来五年内预计以20%的增长率增加,在2021年将达到926亿元。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公众环保意识增强,环保治理理念从“总量控制”向“质量控制”转变,我国水处理行业市场的热点聚焦逐渐向膜法水处理等专业化程度更高、更讲求治理效果的细分领域。整个水处理行业是一个价值5万亿元的机遇,可以带动就业人口390万人。图0.1水处理行业平台(二)水处理政策法规从最新的产业政策可以看到,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到工信部、环保部等各部位,都制定了专门规划发展水处理,水处理膜行业的发展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需要,未来大有可为。表0.1最新水处理膜行业政策部门文件
7、内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按照控源减排、减负修复、综合调控的步骤,在水循环系统修复、水污染全过程治理、饮用水安全保障、生态服务功能修复和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研发一批核心关键技术,集成一批整装成套的技术和设备,在京津冀地区和太湖流域开展综合示范,形成流域水污“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国务院染治理、水环境管理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三大技术体系,建设水环境监测划与监控大数据平台。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构建水—土—气协同治理、工—农—城资源协同循环、区域环境协同管控的核心技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