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全解PPT课件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全解PPT课件

ID:82674997

大小:3.45 MB

页数:65页

时间:2022-10-29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全解PPT课件_第1页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全解PPT课件_第2页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全解PPT课件_第3页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全解PPT课件_第4页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全解PPT课件_第5页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全解PPT课件_第6页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全解PPT课件_第7页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全解PPT课件_第8页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全解PPT课件_第9页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全解PPT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全解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

1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一、病毒性急性出疹性传染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二、其他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腮腺炎传染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登革热,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诺如病毒胃肠炎三、细菌性传染病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小儿结核病、细菌性痢疾

2传染病常见症状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可分为三个阶段1)体温上升期-可骤然上升至39℃以上,通常伴有寒战;也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2)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天到数周3)体温下降期-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常,也可在一天内降至正常,此时多伴有大出汗。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时间-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最早,伤寒最迟;

3传染病常见症状发疹分布-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痘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科氏斑,皮疹由耳后向四肢躯干蔓延形态-分4种①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②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③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等④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

4传播途径1.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2.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菌痢、伤寒等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4.虫媒传播-蚊子、跳蚤等,如乙脑等5.血液/体液/血制品-见于乙肝、艾滋病等6.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途径

5一、病毒性急性出疹性传染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一)麻疹1、病因及传染途径麻疹主要传播途径是(A.空气传播)12年考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染。2、症状(1)病初的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2)口腔黏膜会有改变;(3)开始出皮疹;(4)出疹一般持续3~4天,疹子出齐后开始消退,体温渐恢复正常。

62、症状(1)病初的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2)口腔黏膜会有改变;(3)开始出皮疹;(4)出疹一般持续3~4天,疹子出齐后开始消退,体温渐恢复正常。

73、护理(1)病儿居室应保持至气新鲜;(2)注意眼部卫生;(3)注意鼻腔、口腔清洁;(4)饮食宜富于营养而容易消化;(5)出疹发高烧应采取降低体温的措施;(6)疹子“内陷”应注意有无并发症;(7)护理病儿的人,进入病儿所在居室要戴口罩。

84、预防(1)管理传染源隔离病人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10天。接触者检疫3周,曾接受被动免疫者检疫4周。(2)切断传播途径病房通风,易感者流行期尽量少外出,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3)增强人群免疫力A、主动免疫我国计划免疫定于8月龄初种,7岁时复种。应急接种时,最好在麻疹流行季节前1个月。接种12日后产生抗体。B、被动免疫年幼、体弱患病的易感儿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接触病人后5日内注射可有保护作用。6日后注射后可减轻症状。有效期3~8周。常用的制剂是丙种球蛋白。

9(二)风疹1、病因及传染途径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染。传染性较小。多见于5个月-5岁的幼儿。

102、症状(1)病初可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多为低烧。(2)发烧当日或次日出现皮疹;皮疹很快布满全身,但手心、脚心一般无皮疹。(3)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113、护理(1)风疹病情轻.很少有并发症。发烧时卧床休息.多喝开水。一般不需特殊治疗。(2)孕妇应避免接触风疹病人。以防被传染。特别是怀孕早期更应注意。

124、预防(1)接种疫苗控制和预防风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风疹疫苗,其预防效果可达90%。(2)控制传染源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出疹后1周。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维生素及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如菜末、肉末、米粥等。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防止抓破皮肤,继发细菌感染。(3)加强医学观察,及时就医学校及幼托机构应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出现皮疹与发热时应及时就医。疫情发生期间应加强晨检,停收新生。(4)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风疹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保护孕妇,尤其妊娠初期2~3个月内,避免接触风疹患者。

13(三)幼儿急疹1、病因及传染途径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染。传染性不强。多见于6个月-1岁半的幼儿。

142、症状(1)起病突然,高烧可达40度,食欲差,但精神还好;(2)高烧3~4天后,体温骤然下降,同时面部及身上出现红色疹子,经l~2日皮疹全部退尽。

153、护理高烧期间多喝水,适当服退烧药并配合物理降温法,降低体温至38℃左右,以免因高烧而抽风。4、预防(1)避免接触患病的幼儿(最佳的预防措施);(2)提倡和鼓励孩子增加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从根本上防患于未然)。

16(四)水痘1、病因及传染途径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染。2、症状(1)病初1-2天有低烧,以后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2)皮疹开始为粉红色帽针头大的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疱疹,多数疱疹数日后结痂,干痂脱落后,不留疤痕。部分皮疹从斑疹→丘疹→疱疹→开始结痂,仅6~8小时,皮疹发展快是该病待征之一。(3)有的痂疹愈合后,在正常皮肤上又有新的皮疹出现,故在病程中可见各期皮疹同时存在。出诊期间,皮肤刺痒。痂皮脱落后皮肤完全恢复,一般不留瘢痕

17

183、预防(1)严格管理传染源呼吸道隔离从出疹开始到全部疱疹结痂为止,一切用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均应消毒处理,防止易感儿及孕妇接触病人。(2)保护易感人群对易感儿童及孕妇可肌肉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减毒活疫苗也有预防作用。

19预防药物(1)主动免疫水痘减毒活疫苗(VZVOka株)是第一种在许多国家被批准临床应用的人类疱疹病毒疫苗。1995年3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水痘减毒活疫苗用于未患过水痘的12月龄以上者,1次剂量为0.5m1皮下注射,12~15月龄初种,4~6岁复种;13岁以上儿童和成人注射2次,间隔4~8周。接种1剂疫苗后,血清抗体阳性率超过95%我国尚未将水痘疫苗接种纳人计划免疫中,但在部分省市的部分地区开展过水痘疫苗的试点接种,接种后的随访观察发现水痘疫苗对接种者具有较好的保护率,接种7年后的保护率为77%,国产和进口水痘疫苗的保护率及安全性相似。(2)被动免疫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是用高效价水痘痊愈期血清制备的,在接触水痘患者4日内立即注射有预防效果,皮疹出现后再接种VZIG不会改变疾病的病程。可用于高危易感人群(无水痘病史的免疫抑制者、生前5日内或生后2日内母亲患水痘的新生儿)接触后预防。

20二、其他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腮腺炎传染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传染性肝炎、带状疱疹、狂犬病、手足口病(一)流行性感冒(流感)1、病因及传染途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染。2、症状在流感流行季节,有超过40%的学龄前儿童及30%的学龄儿童罹患流感。一般健康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表现为轻型流感,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及咽痛、头痛,少部分出现肌痛、呕吐、腹泻。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出现高热惊厥。新生儿流感少见,但易合并肺炎,常有败血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在小儿,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较成人常见。

213、预防季节性流感在人与人间传播能力很强,与有限的有效治疗措施相比积极防控更为重要。主要的预防措施如下。(1)个人卫生A.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B.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C.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D.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E.流感患者应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F.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G.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22(2)机构内防控当流感已在社区流行时,同一机构内如在72小时内有二人或二人以上出现流感样症状就应警惕,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测。一旦确诊应要求患者入院治疗或居家休养,搞好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减少与他人接触。当确认为机构内暴发后,应按《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来执行。医院内感染暴发时,有关隔离防护等措施应参照相关技术指南的规定来执行。(3)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疫苗需每年接种方能获有效保护,疫苗毒株的更换由WHO根据全球监测结果来决定。

23(二)腮腺炎1、病因及传染途径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染。2、症状(1)起病急,可有发烧、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表现;(2)1~2天后腮腺肿大;(3)经4~5天腮肿消退。3、护理(1)注意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漱口;(2)腮腺肿痛可用湿毛巾做冷敷,也可外敷清热解毒的中药;(3)在腮肿期间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避免吃酸的食物;(4)应用中药治疗。

244、预防(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2)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3)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4)各学校和幼托机构要加强晨检,并做好晨检记录及因病缺课记录,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发病动态。一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隔离患儿直至腮肿完全消退为止,但至少要隔离14天。(5)在流行季节前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症状。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措施。当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出现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时,可应急接种疫苗,能有效终止流行性腮腺炎的继续传播,对处于潜伏期的被感染对象,也能减轻病情。

25(三)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多发生于儿童,流行于夏秋季1、病因及传染途径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主要经蚊虫传播。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全国曾发生大流行,70年代以后随着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

262、症状潜伏期5~15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

273、预防(1)灭蚊防蚊三带喙库蚊是一种野生蚊种,主要孳生于稻田和其它浅地面积水中。成蚊活动范围较广,在野外栖息,偏嗜畜血。因此,灭蚊时应根据三带喙库蚊的生态学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结合农业生产,可采取稻田养鱼或洒药等措施,重点控制稻田蚊虫孽生;在畜圈内喷洒杀虫剂等。(2)预防接种蚊虫控制措施难以全面落实的情况下,疫苗接种成为控制乙脑流行最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应用的乙脑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

28(四)、登革热登革热(dengue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骼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29临床表现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4天内发病。主要症状和体征:突然起病畏寒、迅速发热三痛:头、眼眶、肌肉关节三红:眼结膜、颜面部、胸背部出血倾向皮疹、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30皮疹

31皮疹

32THANKYOUSUCCESS2022/10/1933可编辑

33皮下出血

34怎样预防登革热要注意盖好储水容器花盆及水生植物每星期至少换水一次,切勿让花盆底盆积水翻缸倒罐,消灭一切蚊子幼虫的孳生地。

35怎样预防登革热睡觉的时候要挂蚊帐、点蚊香出门郊游要穿长袖衣裤涂防蚊水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等登革热类似症状要马上到医院就诊注意个人防护:

36(五)手足口病1、病因及传染途径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2、症状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3、预防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37

38

39

40(六)疱疹性咽峡炎

41

42

43

44

45

46正确洗手4条标准吃东西前、上厕所后、干完活或下班后、接触钱币后、去医院或接触病人后等5种情境下每次都洗手洗手时使用流动水冲洗洗手时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洁用品洗手时长不少于20秒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正确洗手需要同时满足4条标准

47

48手足口病的预防1.用水湿手2.打肥皂3.搓手掌4.擦手背正确洗手法

49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5.擦指缝6.转转大拇指7.抓抓手心8.擦擦手腕正确洗手法

50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9.用自来水冲净10.冲干净手后双手捧水11.用捧的水冲洗水龙头12.用干净卫生的干毛巾擦干手正确洗手法

51(七)诺如病毒胃肠炎概况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胃肠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养老院、游轮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流行病学传染源人类是人诺如病毒的唯一宿主。诺如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的粪便排出,呕吐物中也可检出。粪便排毒高峰为感染后2-5天(1000亿拷贝/克粪便),排毒期可长达4周,但由于缺乏细胞培养和体外动物模型,排出的病毒是否具有传染性尚不明确,因此诺如病毒感染者的传染期仍待研究。5-30%的感染者为隐性感染,其排毒量比病人低。

52传播途径诺如病毒传染性极强,18个病毒即可致病。主要的传播途径为:人人传播,食物传播和经水传播。人人间的传播包括粪口传播,摄入呕吐物的气溶胶,或者暴露于污染物;食物传播包括在食品在生长、生产、处理、运输和准备过程中受污染,引起暴发的常见食物为草莓和牡蛎。娱乐设施用水如游泳池池水和饮用水也能传播并且常引起社区大暴发,主要原因为水被污水污染或水中余氯浓度下降。易感人群诺如病毒可造成全年龄组人群感染。人群中有50%左右的人对诺如病毒易感,其他人因FUT2基因变异导致肠道细胞诺如病毒受体表达异常和其它一些尚未了解的原因而对诺如病毒具有天生免疫力。诺如病毒抗体基本没有保护作用,除非同型病毒在短期内多次暴露,否则无法形成保护性免疫,极易造成反复感染。流行特征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散发胃肠炎病例中9-24%由诺如病毒引起,所有的胃肠炎暴发疫情中,50%左右由诺如病毒引起。诺如病毒可在部分年份高发,主要与GII.4的变异有关。

53临床表现诺如病毒潜伏期多在24~48h(美国CDC指南为12-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大便常规镜检WBC<15,未见RBC。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部分病人只表现为呕吐和腹泻,有些人在感染后会出现低热和全身痛等症状,所以也被称为“胃肠流感”。治疗原则该病为自限性疾病,虽然有些人症状较为严重,但通常患者病程在48~72h,有的则更短;而低龄儿童,老年人和住院人群病程可达4-6天。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不需用抗菌素,预后良好。在老年患者或养老院的暴发中可能会导致死亡发生。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或支持疗法。脱水是NLV腹泻致死的主要死因,故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或口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

54三、细菌性传染病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小儿结核病、细菌性痢疾(一)百日咳1、病因及传染途径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症状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深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程可迁延数个月左右,故称“百日咳”。本病传染性很强,常引起流行。患儿的年龄越小,病情越重,可因并发肺炎、脑病而死亡。近三十年来,由于菌苗的广泛接种,我国百日咳的流行已大大减少,发病率、病死率亦明显降低。

553、预防(1)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发现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并立即对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这是防止本病传播的关键,隔离自发病之日起40日或痉咳出现后30日。有本病接触史的易感儿童应予以隔离检疫21日,然后予以预防接种。(2)保护易感人群A.自动免疫:常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DPT)三联制剂,一般于出生后3个月开始初种,每月1次,共3次。次年再加强注射1次。若遇到百日咳流行时可提前至出生后1个月接种。一般持续3年后抗体水平又下降,5年后只有半数有抗体且滴度低于保护水平。故若有流行时易感人群仍需加强接种。B.被动免疫:未接受过预防注射的体弱婴儿接触百日咳病例后,可注射含抗毒素的免疫球蛋白预防。(3)药物预防对没有免疫力而有百日咳接触史的婴幼儿主张进行药物预防,可服用红霉素或复方新诺明7~10日。

56(二)猩红热1、病因及传染途径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染。2、症状(1)起病急,发烧、嗓子痛,可有呕吐;(2)发病后1~2天出皮疹;(3)面部潮红,但口唇周围明显苍白;(4)于病后2~3天,舌乳头肿大突出;(5)病后1周左右,皮疹消退,体温恢复正常。3、护理(1)病儿应卧床休息,吃些稀软、清淡饮食,多喝水;(2)注意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嗓子,一日数次;(3)疹退后有皮肤脱屑,不要用手撕剥;(4)于病后2~3周检查尿,看是否发生急性肾炎。

574、预防(1)本病流行时,儿童应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2)隔离患者自治疗日起不少于7天(3)接触者的处理儿童机构发生猩红热患者时,应严密观察接触者包括儿童及工作人员7天。认真进行晨间检查。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58(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1、病因及传染途径由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染。2、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部分病人暴发起病,可迅速致死。

593、预防(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如勤洗手,居室开窗通风,个人应勤晒衣服,儿童玩具消毒,多晒太阳。加强体育锻炼和营养,增强体质。打喷嚏、咳嗽时使用手帕,不直接面对他人等,可以减少传播、感染的机会。(2)改善居住、工作环境的拥挤状况,并经常通风换气,特别是幼儿园、学校、工地等人群聚居地区。流行期间应减少大型集会和大的集体活动,避免到拥挤公共场所。(3)保护接触者。出现病例后,对家庭成员、医护人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主要包括同吃、同住人员)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发病迹象(发热),即应进行治疗,以免延误。密切接触者要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服药。幼儿园、学校出现病例后,即使不是密切接触者,最好也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预防。服药不仅可防止发病,也可消除带菌状态,阻断传播。(4)接种疫苗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60(四)小儿结核病1、病因及传染途径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2、症状(1)病初可有低烧、轻咳、食欲减退;(2)病情发展则有长期不规则低烧、盗汗、乏力、消瘦等症状;(3)若给予合理、及时的治疗,预后良好,原发病灶钙化;(4)未经合理治疗,病灶长期残留,有可能发展成继发性肺结核。3、护理(1)按医嘱用药,用药的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2)充分调动病儿机体的抵抗力,使抗结核药产生较强的药力。

614、预防(1)监控传染源,保护儿童免受结核菌的感染及时发现和彻底治愈传染源,一旦确诊为肺结核病或怀疑肺结核要转至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治疗管理直至痊愈。对传染源家庭中的儿童接触者要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检查,如强阳性反应要进一步做胸部X线等检查,了解有无临床结核病灶,如未发现临床结核病应给予预防性治疗,以减少以后发生结核病的机会,家庭内应该经常通风,病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咳嗽时要用手帕捂嘴,不随地吐痰等。如发现儿童结核病人,则其家庭成员应做预防性体检,及时发现家庭内结核病传染源,防止继续传染给其他儿童。(2)接种卡介苗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以提高儿童对结核病的抵抗力,减少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但由于卡介苗保护力不够强,还不能完全防止结核病的发生。卡介苗初种成功后一般不必进行复种。(3)提高抵抗力儿童生活规律,平衡合理的膳食,适当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对结核病的抵抗力。

62(五)细菌性痢疾1、病因及传染途径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经口传染。2、症状(1)起病急,发烧、腹痛、腹泻;大便内有粘液和脓血。(2)少数未见脓血便就发高烧、抽风、昏迷,为中毒型痢疾。3、护理(1)要坚持治疗;(2)注意饮食;(3)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洗屁股;(4)注意消毒隔离。

634、预防(1)做好消毒隔离,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急性期病人的餐具、衣被应煮沸消毒。尿、粪应加其量的1/10的漂白粉搅拌后放置24小时再弃去。(2)饮食宜选择少渣、易消化、高热量、富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少油腻,忌牛奶、生冷及刺激性食品。(3)避免受凉,特别是腹部受凉,做好保暖。(4)起居有时,生活有规律,病情有反复时应注意适当休息,病情稳定时,应适当锻炼。(5)慢性痢疾病程较长,应注意避免任意调换抗菌药物,以免导致细菌对药物的耐受。(6)慢性患者如出现明显腹痛、腹泻等急性发作现象,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64THANKYOUSUCCESS2022/10/1965可编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