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原文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原文

ID:82663344

大小:23.4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3-09-22

上传者:138****6663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原文_第1页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原文_第2页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原文_第3页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原文_第4页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原文_第5页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原文_第6页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原文_第7页
资源描述: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原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原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典礼仪式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听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总结报告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总结好运用好庆祝活动的成功经验,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从党的百年历史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这一概念,是对我们党一百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推进党和国家典礼制度建设的精准概括,对不断丰富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典礼仪式具有重要意义。典礼制度的形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中,中华传统典礼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的渊源,在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中华传统典礼制度有力维护了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局面。随着礼学地位的上升,制礼作乐越发重要,礼仪的秩序感、礼制的庄重感也日益深入人心,讲究和谐、追求和平、克己复礼成为自觉价值追求,这些都有助于整合社会意识、维护社会秩序。二是中华传统典礼制度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敬畏自然的传统。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传统典礼制度也鲜明表现出这一特征,在仪式、礼典、礼节上突出顺天应时、万物一体导向,强化了中国人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念。

1三是中华传统典礼制度推动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中,中华传统典礼制度显示出程式化、标准化特征,传导出“大一统”理念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力构筑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经历了一个演进过程。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开始探索入党宣誓、建党纪念日、革命烈士追悼会等一系列典礼仪式。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成为在全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党。这一时期,我们党积极探索与自身宗旨使命相匹配的典礼制度。开国大典、国庆日阅兵、群众游行等开创了新中国典礼制度的基本范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探索国家大典的新形态,赋予典礼仪式新内涵、新表征、新特色。新中国成立35周年、50周年、6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充分展示新时期我国国家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不断充实。我们党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典礼仪式,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宪法宣誓仪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等;举行了一系列勋章奖章纪念章颁授颁发仪式,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2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等。系列庆典仪式,显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展示了百年大党、泱泱大国的风范。新时代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具有显著特点。一是更加体现权威性。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一系列重大典礼,发表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了典礼仪式的规格。二是更加体现制度化。通过国家法律设立了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0日烈士纪念日、12月4日国家宪法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明确体现人民意志和国家利益。三是更加体现仪式感。如《关于规范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等分别就规范国歌奏唱礼仪、宣誓仪式等提出要求,不断强化国家礼仪规范。典礼制度的功能作用百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举办诸多重要的典礼活动,气势恢宏、盛大庄严,在推进治国理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政治功能。一是发挥了增强历史记忆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通过举行典礼来还原历史场景、回溯历史过程、赋予历史意义是增强集体记忆的有效方式。例如,每年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表达我们党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明立场;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表明中国人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3周年时,首次设计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英模部队代表编组受阅,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抗战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这些典礼通过仪式主题的设置、仪式时空的展演、仪式符号的运用,体现出很强的现场感、仪式感,对增强历史记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有着重要意义。二是发挥了凝聚人民力量的作用。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举行的一系列重大典礼活动,通过各种象征符号阐明中国梦,凝聚了党心民心,增强了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有效动员了全国人民以极大热情和充分自信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大意义作出了高度评价。对前者,他指出庆祝活动充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辉煌成就,有力彰显了国威军威,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广泛激发了各方面力量;对后者,他强调庆祝活动充分体现了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办出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风采,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完全达到了预期目的。三是发挥了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和仪式,不断增进世界对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了解,增强各国对当代中国的认识。

4例如,在国事访问欢迎仪式上,增设手持红旗仪仗兵、调整表演队形等,展现中华民族待客之道,彰显亲诚惠容、天下为公的大国外交理念;把国家主席首次宪法宣誓作为重要典礼仪式,向世界传达了我们党和国家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政治主张;举行默哀仪式深切悼念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召开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看,我国典礼制度代表和展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形象,具有重要世界意义。典礼制度的丰富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构建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适应的典礼制度,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对于更好地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不断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10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也要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从这一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就是要从典礼仪式和讲好故事的层面传达出、表达好我们党的初心使命。

5因此,我们举行典礼仪式就要立足这一原则加强和改进党和国家的形象建设,全面把握形式和内容、形象和本质的关系,不断彰显我们党作为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彰显我们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第二,充分借鉴中华典礼文化合理成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形成了以上率下、尚文饰物、经国序民的礼仪制度。这些礼乐文明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特点鲜明、涵义深远,有效服务了传统道德观念的养成,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无疑对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具有借鉴意义。中华礼仪文化向来呈现出与时偕行的特征,完全可以实现古为今用。我们可以借鉴扬弃中华礼仪制度,既简化繁复礼仪又丰富范式样式,借鉴其礼序乾坤、乐和天地与纲维有序、礼乐交融等合理内核,从礼辞、礼器、礼仪动作、礼仪场所上增强庄严性、神圣性,从而对中华礼仪制度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三,全面构建典礼展演传播教育体系。仪式时空、主题、器物、操演是典礼展演关键要素。规范设计仪式时间,精心创设仪式空间,合理设置仪式器物,充分发挥仪式参与者的能动作用,增强典礼仪式本身的庄严性、权威性、功能性,是完善我国典礼制度的重要因素。要把重大典礼活动和典礼仪式纳入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搭建信息传播载体、提升实时传播效能,不断展示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6此外,丰富完善我国典礼制度需要加强全社会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礼节礼仪教育,增强其对国家典礼活动的认同感,不断夯实我国典礼制度的群众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