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二)

小麦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二)

ID:8265997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3-15

小麦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二)_第1页
小麦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二)_第2页
小麦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二)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麦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麦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二)4、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小麦吸浆虫又称麦蛆,有麦红吸浆虫、麦黄吸浆虫两种,分布区域广泛,几乎遍布整个小麦产区,其发生轻重与小麦品种、气候条件、防治适期最为密切。  (1)形态特征  红吸浆虫:  ①成虫:体长2-2.5毫米,翅展约5毫米,体橘红色。雄虫触角14节,因每节有2等长的结,每个结上有1圈长环状毛,看似26节;抱雌器基节有齿,端节细,腹瓣狭,比背瓣长,前端有浅刻。雌虫触角每节只1结,环状毛极短。产卵器不长,伸出时不超过腹长之半,末端有2瓣。  ②卵:大小约0.32毫米×0.08毫米,长卵形,末端无附属物

2、。  ③幼虫:体长3-3.5毫米,橙黄色,体表有鳞状突起,前胸腹面有Y形剑骨片,前端有锐角深陷,末节末端有4个突起。  ④蛹:体橘红色,头部前1对毛较短。  黄吸浆虫:  ①成虫:与红吸浆虫相似,主要区别为体鲜黄色,雄虫抱雌器基节无齿;雌虫产卵器很长,伸出时同身体一样长。  ②卵:大小为0.25毫米×0.068毫米,末端有透明带状附属物,约与卵等长。  ③幼虫:体长2-2.5毫米,黄绿色,入土后为鲜黄色,体表光滑,剑骨片前端有弧形浅裂,末节末端有2个突起。  ④蛹:体鲜黄色,头部前1对毛较长。  (2)危害作物小麦、大麦、黑麦、鹅冠草。  (

3、3)危害症状两种吸浆虫均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大发生年可形成全田毁灭。颗粒无收。  (4)发生特点两种吸浆虫基本上都是1年发生1代,以成长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和越冬,翌年春季小麦拔节前后,有足够的雨水时越冬幼虫开始移向土表,小麦孕穗期,幼虫逐渐化蛹,小麦抽穗期成虫盛发,并产卵于麦穗上。  (5)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  A.选用抗虫品种。要选用穗形紧密、内外颖毛长而密、麦粒皮厚,浆液不易外流的小麦品种。  B.轮作倒茬。小麦与油菜、豆类、棉花、大蒜、圆葱和水稻等作物轮作,可减轻危害。  ②化学防治:  A.

4、土壤处理:  时间:第一次在小麦播种前,最后一次浅耕时;第二次在小麦拔节期;第三次在小麦孕穗期。  药剂:用48%天达毒死蜱长效缓释乳油,或20%毒·辛乳油150毫升,加水5千克喷在20-25千克的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施用,边撒边耕,翻入土中。  B.成株期药剂防治:在小麦抽穗至开花前,用2.5%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或用2%天达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或用48%天达毒死蜱长效缓释乳油1000倍液,或用40%杀螟松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用3%天达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加天达高效氯

5、氟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等喷雾。  5、麦叶蜂的发生与防治麦叶蜂又称齐头虫、小黏虫、青布袋虫,主要有小麦叶蜂和大麦叶蜂两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麦区。  (1)形态特征  ①成虫:体长8-9.8毫米,雄体略小,黑色,微带蓝光,后胸两侧各有1白斑。翅透明膜质。  ②卵:肾形,扁平,淡黄色,表面光滑。  ③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8毫米,圆筒形,胸部粗,腹部较细,胸腹各节均有横皱纹。  ④蛹:长9.8毫米,雄蛹略小,淡黄到棕黑色。腹部细小,末端分叉。  大麦叶蜂,各虫态基本与小麦叶蜂相似,只成虫中胸黑色,盾板两侧赤褐色。  (2)危害作物大麦、小麦。

6、  (3)危害症状麦叶蜂以幼虫危害麦叶,从叶边缘向内咬成缺刻,重者可将叶尖全部吃光。  (4)发生规律麦叶蜂在北方麦区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20厘米深处越冬,翌年3月气温回升后开始羽化,成虫用锯状产卵器将卵产在叶片主脉旁边的组织中,成串产下。叶面下出现长2厘米、宽1厘米突起。每叶产卵1-2粒或6粒。卵期10天。幼虫有假死性,1-2龄期危害叶片,3龄后怕光,白天伏在麦丛中,傍晚后危害,4龄幼虫食量增大,虫口密度大时,可将麦叶吃光,一般4月中旬进入危害盛期。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入土作茧休眠至9、10月才蜕皮化蛹越冬。麦叶蜂在冬季气温偏高,土壤水分

7、充足,春季气温温度、土壤湿度大,适其发生,危害重。沙质土壤麦田比黏性土受害重。  (5)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在种麦前深耕时,可把土中休眠的幼虫翻出,使其不能正常化蛹,以致死亡,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进行稻麦倒茬,可消灭危害。  ②药剂防治:每亩用2.5%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每亩20毫升加水30千克做地上部均匀喷雾,或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早、晚进行喷洒。  ③人工捕打:利用麦叶蜂幼虫的假死习性,傍晚时进行捕打。  6、小麦黏虫的防治黏虫又名东方黏虫,俗称剃枝虫、行军虫、五色虫。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我国有黏虫类害虫60余种,较常

8、见的还有劳氏黏虫、白脉黏虫等,在南方与黏虫混合发生,但数量、危害一般不及黏虫,在北方各地虽有分布,但较少见。  (1)危害对象有34科89种植物之多。在南方稻区,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