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ppt课件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ppt课件

ID:8264286

大小:480.51 KB

页数:72页

时间:2018-03-15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ppt课件_第1页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ppt课件_第2页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ppt课件_第3页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ppt课件_第4页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主要内容概述历史演变传统的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心肌损伤是指伴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穿透性心肌梗死,非Q波性坏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炎。1979年WHO提出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标准:①典型的持续的胸痛史;②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抬高和Q波出现;③心肌酶学的改变。并认为以上三项中的二项以上阳性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最近,有人把由于冠状动脉所致的心肌损伤统称ACS(急性冠状综合症),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常见的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

2、)和无Q波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心肌损伤的涵盖面更广,本节主要讨论心肌损伤标志物。急性心肌损伤的临床诊断常依赖心电图和病史,但单一心电图还存在不足,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阳性率至多81%,其余的20%必须依靠生物化学标志物确诊。即使心电图阳性病例,如有生物化学标志物相配合,提高了诊断的可靠性。生物化学标志物也是临床评估病情和预后的灵敏指标。一个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除了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外,还应该具有以下特性:①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肌组织,在心肌中有较高的含量,在正常血液中不存在,可反映小范围的损伤;②能检测早期心肌损伤,且窗口期长;③能估计梗死范围大小,判断预后;④能评估溶栓效果。一、历史演变

3、1954年首先报告测定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有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1952年首先从牛心肌提纯乳酸脱氢酶(1actatedehydrogenase,LD),1955年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1963年发现了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快速升高,1966年发表了CK-MB(三种同工酶之一)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作用的报告,CK和LD的同工酶检测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1979年WHO提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血清AST、LD、CK以及同工酶组成血清心肌酶谱,在20世纪60、70年代在诊断急性

4、心肌梗死(AMI)中起过重要的作用。1985年出现应用单抗测定CK-MB质量(CK-MBmass)的方法,CK-MBmass成为测定CK-MB的首选方法。1989年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T,cTnT)试剂诞生,1992年cTnT首次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同时出现了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1994年CK-MB亚单位(CK-MB1和CK-MB2)开始用于临床病人的早期分筛,1996年发表大样本的cTnT和cTnI的临床应用报告。近几年内,国内外分别或合作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用提出了指南、准则,对实际工作有重要的指导

5、价值。一致认为肌红蛋白和CK-MB亚型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标志物,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确诊标志物。二、传统的心肌酶谱(一)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GOT),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肝脏、骨骼肌、肾脏、心肌内含量丰富,红细胞含的AST约为血清10倍,轻度溶血会使测定结果升高。AST由两条多肽链构成,分子量约为100kD,参考值:<40U/L(37℃)。AST在AMI发生后6~12h升高,24~48h达峰值,持续到第5天或一周降低。由于AST不具备组织特异性,血清单纯AST升高不能诊断心肌损伤。AS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敏感性77.7%,特异性仅53.3

6、%。敏感性不高,特异性较差,当今学术界已不主张AST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二)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是无氧酵解中调节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极重要的酶,广泛存在于肝脏、心脏、骨骼肌、肺、脾脏,脑,红细胞、血小板等组织细胞的胞浆和线粒体中。LD是分子量135KD的四聚体,由M型和H型亚单位构成5种同工酶:H4(LD1),MH3(LD2),M2H2(LD3),M3H(LD4),M4(LD5),不同组织有其特征性同工酶。心脏、肾脏和红细胞所含的LD同工酶比例相近,以LD1和LD2为主。LD同工酶谱常用电泳法测定,如测LD1用电泳法、免疫抑制法结合生物化学法测定。当前许多厂家已开发了

7、免疫抑制法的试剂盒,并能在自动生物化学仪上应用,使LD和LD1广泛应用于临床。当心肌损伤时,心肌细胞膜破裂,线粒体、胞浆内物质外漏到细胞间液及外周血中。LD和LD1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8~12h出现在血中,48~72h达峰值,LD的半寿期为57~170h,大约7~12天回复正常。如果连续测定LD,对于就诊较迟CK已恢复正常的AMI病人有一定参考价值。临床还常选用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指标,此酶本质还是L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