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DOC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DOC

ID:82560718

大小:5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3-09-23

上传者:155****1689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DOC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DOC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DOC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DOC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DOC_第5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DOC_第6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DOC_第7页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2分)A.祭祀(sì)  嗤笑(cī)   恣睢   无忧无虑B.女婿(xu)栈桥(jiàn)糟蹋狼狈不堪C.折本(shé)惘然(wǎng)镰刀朦朦胧胧D.撅断(juē)褴褛(lán)恭帷十拿九稳【点拨】A项中“嗤”应读chī;B项中“栈”应读zhàn;D项中“帷”应为“维”。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2分)A.语文老师歇斯底里地讲课,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B.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与日俱增。C.王莹莹同学迟到后,郑重其事地向老师做了检讨。D.若对这件事置之不理,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点拨】“歇斯底里”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用在此处与句意不符。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D)(2分)A.2019年3月,意大利向中国正式返还796件(套)文物艺术品,这是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返还。B.据调查,67.1%的受访家长赞同儿童票收取以年龄为准。C.《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D.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希望通过阅读来满足自我素养、提升精神需求,这无疑是一种可喜的现象。【点拨】搭配不当,“满足自我素养、提升精神需求”应改为“提升自我素养、满足精神需求”。4.(江汉油田·潜江·天门·仙桃中考)下列选项中的句子填入横线处与前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2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风家训的传统。通过家风家训建设改善村风民风,我市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我们深有感触的是,家风家训的确立要切合实际,________;________,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A.要大力宣传本地优秀的家风家训;也要借鉴外地经验B.要大力宣传本地优秀的家风家训;也要做好经验总结C.避免千篇一律,流于形式;还要认识到社会风气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D.避免说一套,做一套;还要认识到社会风气的改变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5.仿照画线句子,写两句话,使其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2分)阅读小说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格列佛游记》,我们可以了解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6.诗文名句默写。(6分)(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范仲淹《岳阳楼记》)(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作者被贬谪、被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4)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5)许浑的《咸阳城东楼》虚实结合,写晚眺近景的诗句是: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6)《醉翁亭记》写滁州人扶老携幼出外游玩的句子是: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7.实验中学九年级(2)班开展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9分)(1)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负责人,请将下列活动方案补写完整。(1分)竞猜歌词,走进小说天地;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穿越时空,驱遣文学想象。(2)填写下面的“小说人物档案卡片”。(5分)小说人物档案卡片闰土出处①鲁迅《故乡》外貌神情少年时紫色的圆脸,戴小毡帽,颈上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中年时灰黄的脸,眼睛红肿,戴破毡帽,穿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人物关系“我”童年的好友典型事例②少年时:给“我”讲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的故事  中年时:叫“我”老爷,要孩子给“我”磕头性格特点③少年时:聪明热情勇敢  中年时:勤劳忠厚,但思想麻木代表类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农民(3)网络玄幻、穿越小说情节特别“勾人”,部分同学沉迷其中,请你给他们一些建议。(50字左右)(3分)这类小说内容大多并不适合中学生阅读,不过是作者编织的一个白日梦,读多了不仅不利于修养身心,反而让人更不切实际,最好不读。二、阅读理解(45分)(一)(6分)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8.“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中的“明”字,很多版本写作“照”字,你觉得哪个更好些?说说你的理由。(3分)“明”字比较好。因为天还没有大亮,用“明”字形象地写出了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比较显眼,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早行”。9.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尾联的作用。(3分)内容上:“杜陵梦”写出了思家的心情,“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完美的表现。结构上:“因思杜陵梦”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凫雁满回塘”与“槲叶落山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二)(枣庄中考改编)(12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是日更定矣(这)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12.【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3分)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示例二: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示例三: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13.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

3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副对联的横批,并阐释理由。(3分)横批:闲痴__“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三)(陕西中考)(15分)最美的化学反应邓迎雪①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②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③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在我眼里,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④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只见他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水。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淡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⑤哇——我们惊呼连连。⑥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⑦众人摇头。⑧秋明嘴边绽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说,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⑨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⑩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遗憾地皱皱眉,把没有讲完的知识咽了回去。然后又做了一个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⑪我不由得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你这家伙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了!⑫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说,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⑬我觉得秋明有当魔术师的潜质。另一个同学说。⑭我还是最喜欢化学。秋明说。⑮可是世事难料,秋明读高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捉襟见肘。坚强的秋明为撑起这个家,供弟弟继续读书,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南方打工去了。⑯离开了校园,秋明的化学梦一定是从此破灭了。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为他难过。⑰不久,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全家迁到了外地。再后来,我又去了遥远的他乡读大学,人生的轨迹离秋明越来越远,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联系。⑱没有想到,时隔十五年,我竟然在电视屏幕上见到了秋明。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⑲此时的秋明已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样,胖了,额头上有了细细密密的皱纹,但眉眼间还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一眼就认出了他。⑳那是一档业余组魔术选拔赛节目,秋明和搭档笑眯眯地上场,自报家门后,台下两位评委不知悄悄地在嘀咕些什么。随后评委问了秋明一个和赛事完全不相关的话题。“你的个人资料上,有项内容十分吸引我,那就是你曾经获得过省里的道德模范奖,这些年资助了许多孤残儿童读书,你能讲讲这件事吗?”“是这样的,”秋明不好意思地笑,“读高中的时候,

4我因家庭贫困失去了读书的机会。17岁时到广州打工,扫过厕所,做过零工,干过电焊,遭了不少罪,知道没有文化的痛苦,也对渴盼读书的心情有着深切的感受。前些年,我开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厂,经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日子好过了,厂子也越来越红火,我就想尽自己的能力资助一些孩子读书,帮他们圆梦。”“你小时候有什么梦想呢?”另一个评委问。“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看到这里,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又想哭又想笑,我为秋明经历的这些磨难而难过,也为他没有实现理想而感到遗憾!好在,在锲而不舍的奋斗下,秋明终于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如今,他把这成功化成了点点滴滴的关爱,给予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秋明真是好样的!我忽然想,这难道不是秋明做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吗?在他坎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他播下勤奋、执着、坚持和善良的种子,努力在岁月里耕耘,终于在贫瘠的土地上绽放出了丰硕、美丽的花朵。我好想立即告诉秋明,这是一场多么美好的化学反应!(选文有改动)14.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主人公秋明的人生经历。(2分)初中时,喜欢化学,常给同学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高中时,①家庭发生变故,辍学打工供弟弟继续读书→前些年,②开办机械加工厂,资助许多孤残儿童读书→现在,参加业余组魔术选拔赛。15.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初中同学“我”的眼光来讲述秋明的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3分)①“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见闻将秋明的人生阶段串联起来;②“我”是秋明人生经历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来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③直接描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16.小说中多次写到了秋明的笑。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的“笑”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4分)(1)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笑”表现了秋明给“我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看到“我们”惊讶的表现时内心的高兴和得意。(2)“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笑”表现了秋明回忆自己遭逢家庭变故后,化学家梦想实现不了的无奈和伤感。17.第④~⑭段细致地描写了秋明给我们演示化学实验的场景,这些细节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3分)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为下文叙述秋明因家庭变故化学梦破灭后的表现做铺垫,使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秋明对于化学的热爱以及善于钻研、做事认真的特点。18.请结合全文,说说小说题目“最美的化学反应”的含意。(3分)①上初中时,秋明给我们演示的化学实验很美,很有趣;②秋明没有成为化学家,却凭自己的努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并资助孤残儿童,这种变化就像化学反应一样美丽。(四)(原创题)(12分)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①“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做出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指明创新对于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性,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5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改革开放40年来,党带领人民大胆地试、勇敢地改,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探索出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从兴办经济特区到设立自贸区,改革开放事业就是在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中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③创新,是破局开路的利器;创新,是点亮未来的希望。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推进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必须把创新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④创新源泉的涌流,来自思想解放的破冰。“真理标准大讨论”如一声春雷,打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解开束缚人们思想和行动多年的绳索。40年实践历程启示我们,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不会有创新活力的大迸发,就不会有改革开放的大突破。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新征程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更加需要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继续鼓起闯的勇气、迈开试的步子,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成就。⑤“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激发创新活力,要靠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更强劲的创新动能必将喷涌而出。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过程。要通过深化各领域改革,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培育并用好各类创新人才,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⑥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呼唤我们弘扬创新精神、汇聚创新力量、推动创新发展,在更加广袤的历史时空创造新的更大奇迹。(选自新华网2018年12月23日)19.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真理标准大讨论”如一声春雷,打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解开束缚人们思想和行动多年的绳索。示例:“春雷”指“真理标准大讨论”在当时规模大、影响大,改变了时代,改变了国家命运。“绳索”指当时束缚人们思想和行动、阻碍社会发展的一些政策。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21.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两种论证方法的结合,有力论证了创新对民族进步、国家兴旺发达,对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性,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22.第⑥段画线句中的三个分句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3分)不能,这三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创新是在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创新又更进一步;同时,只有“进”,才能“强”,只有“强”,才能“胜”。三、作文(50分)23.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作文题一】请以《新发现》为题,写一篇文章。【作文题二】终点之美,属于优胜者;起点之美,属于每一个人。而自觉地进入起点并调动起自己的美来,便是人生中的一种优胜。人的一生,可能平平淡淡,也可能轰轰烈烈;有过失败的考验,也有过成功的喜悦。爱与恨,悲与喜,

6恼爽皆过程。于是生命之美在于旅途中美丽的风景,在于坚强地走过坎坷,在于生命意义之真谛。请以“过程之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如选作文题二,自拟题目,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有真情实感、思想健康;④不少于600字。(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