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质公园地质灾害评价和治理措施探究

某地质公园地质灾害评价和治理措施探究

ID:8254496

大小:36.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3-13

某地质公园地质灾害评价和治理措施探究_第1页
某地质公园地质灾害评价和治理措施探究_第2页
某地质公园地质灾害评价和治理措施探究_第3页
某地质公园地质灾害评价和治理措施探究_第4页
某地质公园地质灾害评价和治理措施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地质公园地质灾害评价和治理措施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某地质公园地质灾害评价和治理措施探究  摘要: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严重影响了灾害区域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在详细查阅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某地质公园花园路东端边坡存在的滑坡以及崩塌等地质灾害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成因分析,并根据极限平衡原理,对其稳定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价分析,进而提出相对应的治理方案,以达到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和建议的目的。关键词:边坡;地质灾害;Bishop法中图分类号:F416.1文献标识码:A引言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我国南方山区遇到的最多的地质灾害就是人为或自然

2、形成的边坡问题。人类与环境密不可分,因此在进行生产建设的同时,必须顾及到边坡的环境效应。边坡作为地质工程的分支,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课题。某地质公园沿线因海蚀作用和修路切坡,造成该段路线出现多处路基坍塌、边坡滑坡、崩塌、落石等不良地质现象。本文通过工程地质分析法及定量分析法,对该地区的灾害类型以及成因进行分析,运用极限平衡法对花园路东端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针对其灾害类型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141工程概况研究区位于我国沿海某地质公园,所在地区年平均气温约22℃,全年85%的雨量出现在4~9月,其中48%分布在7~9月(后汛期)。气候受海洋影响,台风频繁。

3、在4~9月份的强降雨季节,更是斜坡类地质灾害的频发时段。边坡所在山坡由近南北向(北北西向)转为近东西向走向。坡顶高程介于40~60m之间。发育近东西向的浅沟,冲沟依断层发育,将山坡分为南北两段。边坡高7~40m,边坡设一宽平台(规划为观景平台),平台高程10~17m。边坡所在地层岩性较为简单,主要分布有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ml)、坡残积层(Q4dl+el)和崩坡积层(Q4dl+col)及泥盆系双头群砂岩(D3sh),局部穿插流纹质凝灰熔岩、混合花岗岩岩脉[1]。边坡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局部存在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为泥盆系砂岩。边坡上部

4、14土体结构孔隙度较大,渗透性较好,大气降水能快速向下渗流,直接补给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呈面状或构造裂隙通道径流,由高向低处排泄。地下水位、水量随降水量及渗入岩土体水量呈动态变化,枯水季节地下水埋藏较深,强降雨期间,地表水沿岩土体孔隙或裂隙强烈下渗后,岩土体孔隙及裂缝充水,地下水位上升。在强降雨条件下,地表水下渗后,一方面起软化作用,降低(岩)土体强度,另一方面形成渗流场,产生渗流荷载,对边坡稳定很不利。2研究区灾害类型及工程地质分析2.1研究区灾害类型花园路东端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边坡病害主要表现为坍滑、顺层岩石滑坡、滑移(塌滑)式崩塌、倾倒式崩塌和错

5、断式崩塌等。滑坡、崩塌体的滑移面主要依附于岩层、层间错动带、构造破碎带(断层、岩脉)和构造结构面或其组合。2.2研究区边坡灾害工程地质分析[2]~[5]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或破碎岩石边坡,局部地段因断层、断裂构造作用,岩石破碎,构造破碎带的发育和岩脉的侵入使得岩层差异风化。在风化严重地带,形成类土质边坡。岩体中构造结构面发育,结构面间多见泥质充填物且结合程度较差,类土质边坡体风化严重,为全强风化残积物,较为松散,沿路边坡产生滑塌、岩石滑坡、崩塌地质灾害较多。花园路东端边坡长约250m,高7~40m,边坡坡度60°~90°。坡体主要由强~弱风化砂岩、粉砂岩

6、及泥岩(板岩)组成,边坡属岩质边坡或破碎岩质边坡。岩层总体产状120°~160°、∠1425°~45°,冲沟部位因F3断层作用,岩层褶曲,揉皱,产状变化较大。因多期构造作用,岩体破碎并有轻微变质现象。岩层间多见泥化夹层充填,节理结构面上多铁染。边坡长期暴露未设防护,不利构造结构面(带)发育,岩体松弛严重,崩塌落石病害也较为严重,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当强降雨地表水迅速补给坡体,浸润岩体,结构面强度降低,在动静水压力作用下,边坡便发生坍塌、崩塌或滑坡灾害,甚至引起古滑坡的局部复活。几年来的雨水冲刷作用,边坡岩层松弛,变形范围逐渐扩大加深。因此,坡体结构面发

7、育、结合差、坡度陡、不利的临空面是边坡岩体滑移崩塌的主导因素,强降水和地下水作用是产生崩塌滑坡的激发因素。边坡属岩质边坡或破碎岩石边坡,边坡陡倾,边坡依据变形现状可分为6区段:古滑坡(老错落体)坡体中存在构造破碎带,破碎带岩石风化颇重,岩芯呈碎砾、碎块状,钻进中漏水严重,破碎带厚约3~6m,在坡脚一带(海平面)出露。破碎带发育于北东向(F3)断层的上盘,为压扭性结构面(带),总体走向为近东西向,可能为早期北东向(F3)断层上盘的次级配套构造,经后期近东西向压(扭)性构造的改造形成,产状为335°~0°,∠15°~45°。崩塌错滑变形区14坡体位于F3断

8、层的上盘,边坡体为岩质边坡,上部为强~弱风化中薄层状泥质粉砂岩,下部为中厚层状弱风化石英砂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