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52953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3-13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和常见问题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和常见问题探析 摘要:在当下城市建筑工程建设中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文章主要对高层建筑设计的特性及其合理性进行了相关阐述,对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的各项设计要点及其问题进行详细探析,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给广大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Abstract:Inthepresentconstructionofcityconstructionengineeringstructuredesignofhigh-risebuildingmoreandmoreattentionbythe
2、people,themaincharacteristicsofthedesignofhigh-risebuildinganditsrationalityisdescribedindetail,onthedesignofhigh-risebuildingstructuresystemandtheproblem,hopethatthroughthispapergivethedesignreference.Keywords:high-risebuilding;structuredesign;problem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
3、码:A文章编号: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1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设计阶段结构工程师在选型设计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8(1)结构规则性方面。新旧规范在结构规则性方面的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动,新规范在结构规则性方面增加了很多限制条件,比如平面规则性、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等信息,并明确指出不得采取严重不规则的建筑设计方案。基于此,作为结构工程师必须遵守新规范中的限制条件,还应注意避免后期的施工图设计工作出现被动。(2)结构超高方面。现行的抗震规范和高规中,对结构总高度有着严格的限制,不仅把原有限制高度设为A级高度建筑,还增添了
4、B级高度建筑。所有,就结构的此项控制因素必须严格注意,只要结构是B级甚至超过了B级高度建筑,则意味着设计方法与处理措施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在实际结构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因结构类型变更而忽略了这一问题,导致施工图难以通过审查,要么重新设计要么开专家辩证会议,这些对工程的造价和工期等都有巨大的影响。(3)设置嵌固端方面。高层建筑通常都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人防和地下室,人防顶板和地下室顶板都有可能是嵌固端的设置点。而就这个问题,结构设计师通常疏忽了嵌固端设置而带来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嵌固端的楼板设计问题,嵌固端上下层的刚度
5、比限制、嵌固端上下层的抗震等级是否一致性,若忽略任意一方面的问题都将给后期工作带来安全隐患。8(4)设置短肢剪力墙方面。在新规范内容中,短肢剪力墙定义为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结合实际经验和实验资料,给短肢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增添了很多限制,因此,短肢剪力墙比普通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要高一级,这样会使建筑成本提高,但短肢剪力墙在使用上有很大的便利,基于此,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作为结构工程师对于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也不能全部否定,应该有所比较的选择,看主要注重哪一方面,
6、再来选择结构体系。1.2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阶段地基基础设计阶段成果的好坏直接对后期设计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更是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在地基基础设计阶段,所出现问题将会更加严重甚至损失无法估量。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及其复杂,我国的相关地基基础设计标准难以符合每个地区的需要,应注意一些地方性的地基基础设规范,搜罗多个地方的地基基础类型与设计处理手段。因此,在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阶段,一定要深入学习地方性的规范,从而避免给整个建筑结构设计以及后期设计工作造成重大影响。1.3高层建筑结构计算和分析阶段在高层建筑结构计算和
7、分析阶段,只有准确高效的分析工程内力,并结合规范要求进行处理与设计,才能确保工程设计质量。作为结构工程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8(1)如何选择结构整体计算软件。当前结构整体计算软件通常有RRAT、TBSA、SAP、ETABS、SATWE等软件。然而,这些软件在模型的计算时存在一些差别,从而造成不同的计算软件对应的计算结果也不相同。因此,在选择计算软件对结构整体计算时,应结合结构类型及各计算软件的特点进行分析,选择切实可行的计算软件。(2)考虑地震力是否需要放大以及建筑隔墙给自振周期带来的影响。在新旧规范内容中,就地震力是否需
8、要放大以及建筑隔墙给自振周期带来的影响都有提到,不同的是新规范结合了大量实际工程的测量周期,并对多种结构体系下的高层建筑结构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有了明确的指出。(3)考虑振型数目足够与否。在新规范内容,新增了振型参与系数这一新概念,并对其参数有了明确的限值。而在旧的规范内容中,并未提及振型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