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经济作物栽培-花生

主要经济作物栽培-花生

ID:82469575

大小:833.18 KB

页数:87页

时间:2022-11-03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主要经济作物栽培-花生_第1页
主要经济作物栽培-花生_第2页
主要经济作物栽培-花生_第3页
主要经济作物栽培-花生_第4页
主要经济作物栽培-花生_第5页
主要经济作物栽培-花生_第6页
主要经济作物栽培-花生_第7页
主要经济作物栽培-花生_第8页
主要经济作物栽培-花生_第9页
主要经济作物栽培-花生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主要经济作物栽培-花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主要经济作物栽培——花生

1第—节概述(一)发展花生生产的意义1、花生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种子含油率高达50%左右,榨油率40%-43%。花生油由80%不饱和脂肪酸和20%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中,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亚油酸能调节人体生理机能,降低胆固醇含量,有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作用。花生油淡黄透明、油味芬芳、纯正可口,深受人民欢迎。花生种子中还含有23.94%-36.35%蛋白质和9.89%-23.62%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无机盐和维生素。花生蛋白质由多种氨基酸组成,具有促进人脑细胞发育和增强记忆力的功能,有健脑食品的美称。花生炒货和以花生为原料的糖果、糕点都是人们爱吃的食品。随着食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除花生酱、烘烤食品大宗出口外,以花生为原料的人造肉,被誉为“素肉”,在国内销售量较大;花生乳饮料也有一定的生产销量。

22、花生是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花生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畅销许多国家,在国际享有盛名。花生市场前景广阔。国外对我花生也有限制

33、花生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花生根部有大量的根瘤,其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除供花生生长需要外,还有部分与花生根一起留在地下为下茬作物供肥。因此,花生是稻麦等粮食作物的良好前茬作物。花生饼粕和茎叶壳是养猪的好饲料。花生饼中蛋白质含量达50%,茎叶含蛋白质12-14%,壳含蛋白质7%左右。用1hm2地所产花生饼粕和茎叶壳,再掺适量的饲料,可喂成30头100kg的肥猪,并可积优质圈肥30万kg,可以形成猪多、肥多、粮油多、资金多的良性循环。

4二、花生的起源、分布和生产贸易概况花生的起源和栽培简史花生的分布花生生产贸易

5㈠花生的起源和栽培简史世界上认为花生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到目前为止,在南美的巴西、巴拉圭、玻利维亚等地已发现好几十个花生属的野生种,在南美的玻利维亚、巴西等地还具有极为丰富的栽培花生的变异类型。特别是在秘鲁的许多史前古墓中已多处发现花生及其花生果的浮雕。这些遗物的年代大约距今2500-2800年。自50年代以来,我国两次出土了炭化花生种子,提供了远在新石器时代即已存在花生的实物资料。因此,花生的起源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我国栽培花生,最初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等地,为龙生型品种。从19世纪末,我国花生种植开始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几个重点花生产区。

6㈡花生的分布世界花生生产主要分布亚、非、美三大洲的54个国家,欧洲和大洋州种植很少。主要集中在印度、中国、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其次是巴西、缅甸、美国、印尼、苏丹、南非等国。

7㈡花生的分布我国花生目前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华北和华中地区,分别占全国花生总面积的41.8%、28.9%、11%和10%。东北、西北种植面积很少,约占7.7%。较集中分布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广西、辽宁、四川、湖北、广东、福建等省。

8我国花生产区划分七个自然区域:北方大花生区,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云贵高原花生区,黄土高原花生区,东北早熟花生区及西北内陆花生区。以北方大花生区面积最大,占全国花生面积的50%以上,包括山东、河北、河南的北部和东部、山西南部、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以及苏北和皖北地区等;其次是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和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分别占全国花生面积的25%和20%左右。前者主要包括广东、广西、台湾、福建东南部、湖南南部和云贵高原以东地区。后者主要集中于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的丘陵地和河流的冲积土以及四川盆地等。

9安徽省花生分布安徽省花生面积约占全国花生面积的6%左右,主要分布在长江、淮河机器支流两岸,黄河故道和沙荒、丘陵地区。主要集中于江淮丘陵和淮北地区,沿江洲地、皖南、皖西山区也有种植。其中宿县、滁县、阜阳、巢湖四个地区种植最多,占我省花生面积的80%以上。近年来,肥东、定远、凤阳、明光、宿县、灵壁、固镇、泗县、五河、怀远、利辛等县,花生生产发展很快,成为安徽省花生生产的重点县。

10㈢花生生产贸易目前世界花生种植面积约2122万km2,单产1210kg/hm2,总产2568万t。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亚洲种植1347万hm2,占世界总面积的63.4%;非洲种植654万hm2,占世界面积的30.8%;美洲种植116万hm2,占世界面积的5.5%;亚洲、非洲、美洲共占世界种植面积的99.7%,欧洲和大洋洲仅零星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自进入90年代以来,美洲种植面积较80年代略有下降,非洲略有增加,亚洲增加较多。

11世界花生主产国有印度、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塞内加尔、苏丹、尼日利亚、扎伊尔和阿根廷等。印度种植面积最大,平均841万hm2,占世界总面积的39.6%,居首位;中国种植面积328万hm2,占世界面积的15.5%,居第2位;尼日利亚种植128万hm2,占世界面积的6%居第3位。花生单产,美国平均约3000kg/hm2居第1位,中国平均约2380kg/hm2,居第2位,阿根廷2350kg/hm2,居第3位。花生总产,中国因单产较高,总产达783万t,居1界第1位;印度总产772万t,居第2位;美国181万t,居第3位。从发展速度看,90年代以来,中国花生增长最快,较80年代增长30%,年均递增率2.7%:其次是阿根廷,增长27.6%,年递增率2.3%;扎伊尔增长11.6%,年均递增率1.1%,居第3位。

12花生收获面积、总产量与单产国家或地区收获面积(千公顷)总产量(千吨)每公顷产量(公斤)1990年1995年1999年1990年1995年1999年1990年1995年1999年世界总计196912238024748230472911933073117013011336亚洲130081326514095162922039121874125315371552孟加拉国393635424040108211291139印度8309752480007515757973009041007913印度尼西亚65173965011421085990175514681523伊朗22204644289527332733以色列3411212424669361526075日本18141402626217918912336哈萨克斯坦172120001600韩国1291181714150318401841马来西亚11490556370437003793缅甸5244979745950756287510081145巴基斯坦831022589116104108211031067菲律宾44481035362578276101012斯里兰卡101095666595597619泰国1179735161147153137215161612土耳其2429269637090263124145871越南2012609365213334386105812861433非洲5417802559433663708314800794888埃及1245265026131181213029313155尼日利亚7071767959921579278314038941050南非10612373113011716312269541719北美洲90474289182917311963202423342686墨西哥80695789991125124213181405美国735614518163415701756222325583039南美洲322311336537569868167018281676阿根廷16615597322340610194221921816巴西83941137169173165818021788委内瑞拉3112511182511561818欧洲1311161312031104保加利亚1212111109171041916意大利25003824西班牙11.9310619362267南斯拉夫12501250大洋洲232458294142127217331485澳大利亚182125253839134318671560花生收获面积、总产量与单产

13花生贸易现状花生贸易十分活跃,进出口贸易量大。花生的贸易分油用和食用两种。花生油的世界贸易量约为30万~35万t,主要出口国为非洲一些国家,如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另有巴西、中国、美国等;主要进口国为西欧各国,如英国、法国、意大利,另有日本、东南亚各国。食用贸易量约为120万t。60年代尼日利亚出口量占世界第1位,约50万t,塞内加尔占第2位;70年代由于美国“兰娜”型花生品种的育成推广,因品质好,风味佳,出口量取代尼日利亚而居世界首位,称雄于世界食用花生市场。进入90年代至今,在世界食用花生市场上,中国、美国、阿根廷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角逐世界最大的欧洲市场。非洲出口的优势已丧失.各国已基本退出国际市场。如苏丹曾是世界出口大国,因花生干旱减产,黄曲霉毒素污染等出口量已很少。

14目前中国食用花生出口量约35万~40万t,暂居世界第1位。由于成本竞争的优势和商品质较好,阿根廷出口量进一步上升,大有跃居世界第1位的趋势(1996年的出口量曾居世界第1位)。近年来,印度和越南花生出口发展迅速,年出口量达到5万~10万t,成为中国在东南亚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食用花生主要进口国亦为西欧各国,年进口量约60万t。另有加拿大、日本、俄罗斯、东欧等,以及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贸易的垄断趋势加强,主要进口市场基本由几家公司控制,如西欧市场的贸易控制在两大家手中。进口国对花生内在品质要求更加严格。世界花生生产及21世纪初发展趋势我国花生仍具有较强竞争力

15国外进口花生要求欧盟:进口花生必须是加工严格,没有玻璃、石块等恶性杂质,花生仁、果粒实均匀,色泽好。大花生仁要求最好是弗吉尼亚型,小花生仁要求最好是西班牙型。除意大利要求花生果是弗吉尼亚型外,其它国家对果类型要求不严,但要求不含黄曲霉毒素,规定人类直接食用或直接用作食品原料的花生、坚果及干果中,黄曲霉毒素B1限量为2ppb,总限量小于4ppb。日本:较喜欢进口山东花生,对规格要求较高。基本上不进口花生仁,以进口弗吉尼亚型花生仁为主,近年订货多是手拣,对不完善粒限量一般在1%—2%,同时还要求检验斑点、酸价、游离脂肪酸、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规定进口花生中不允许检出丁酸肼,对进口小花生仁实施强制检验。澳大利亚:除正常的品质要求外,澳大利亚政府对进口花生中含的重金属镉限量是世界上最严格的,规定进口花生的镉含量应低于0.05ppm,而WAO/WHO制订的推荐标准限量是0.1ppm。韩国:韩国订货多是些小规格品种类型不限的大粒种花生仁如34/38、38/42等,检验证书也只要求水分、杂质、不完善粒、规格这些常规项目,黄曲霉毒素检验证书要求证明未检出黄曲霉毒素即可,但韩国政府招标的进口花生则要求检验40多种农药残留。

16第二节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花生的分类和类型花生各器官特征特性花生的生长发育花生产量形成

17花生在植物分类学上属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Papilionaceae)、花生属(Arachis)。花生属共有21个种,其中只有一个栽培种,即ArachishypogaeaL.,其余为野生种。在栽培种内,根据其生长习性、植株形态特征和胜利特性等分为若干类型或亚种。一、花生的分类和类型

18在国外,Krapovickas(1960)根据开花型将花生栽培种分为两个亚种,每一亚种又按荚果及其形状各分为两个变种,这一分类方法得到国际所公认。中名学名国际所称类型我国所称类型栽培种花生ArachishypogaeaL.密枝亚种(交替开花型)subsp.Hypogoea1.密枝亚种1.var.hypogoeaVirginiatype普通型(弗吉尼亚型)2.茸毛变种2.var.hirsuteKohlerPeruiantype龙生型(秘鲁型)疏枝亚种(连续开花型)subsp.FastigiataWaldron1.疏枝变种1.var.fastigiataValenciatype多粒型(瓦棱西亚型)2.珠豆变种2.var.vulgarisHarz.Spanishtype珍珠豆型(西班牙型)

19我国学者孙大容根据花生荚果形状、开花型及其他形状,将我国花生分为普通型、珍珠豆型、龙生型和多粒型四大类型。

20⑴普通型荚果为普通形,较大,壳较厚,果嘴不明显,网纹较浅,种子二室,子粒椭圆形,种皮粉红或棕红色;茎枝较粗,分支较多;交替开花型,主茎不着花;花期较长,花量大;小叶倒卵形,叶色绿至深绿;生育期较长,春播140-180天;种子休眠期长,一般50天以上;种子发芽要求较高温度,一般15℃以上。其株丛形态有直立、半蔓生和匍匐三种。分布最广,主要在北方大花生区和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是出口主要类型。

21⑵珍珠豆型荚果为茧形或长葫芦形,果较小,壳薄,网纹较细,种子二室,种子圆形或桃形;连续开花型,主茎可着花;开花期较短,花量少;分支性弱,无第三次分支;小叶椭圆形,叶片较大;株型紧凑,结果集中;早熟,生育期短,春播120-130天;种子休眠期短或无,收获时易田间发芽;种子发芽的温度较低,一般为12℃。株型均为直立。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和新品种的育成,珍珠豆型品种发展很快,已超过普通型而成为我国的主要类型。

22⑶龙生型荚果曲棍形,有明显的果嘴和龙骨状突起,每荚3室或4室,种子圆锥形或三角形,种皮红色或暗褐色;交替开花型,主茎不着花;分支性很强,有三次以上分支;开花期长,花量多;叶片小、倒卵形,叶色深绿或灰绿;生育期长,春播150天以上;种子休眠期长;种子发芽温度高,一般15-18℃;株型匍匐,结果分散;抗旱、耐瘠性很强。许多省已绝迹。

23⑷多粒型荚果为串珠形,3-4室,果壳薄,网纹平滑,种子圆形或三角形,种皮紫红或深红色;连续开花型,主茎着花;分支性弱,无三次分支;株丛高大、直立,后期易倾倒;叶片大、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色浅绿或黄绿色;花期长、花量大、结果集中;成熟特早,生育期短,春播120天左右;种子休眠期较短,收获时易发芽。适宜在东北短生长期地区种植,其他地区易徒长,不宜密植,产量低。

24⑸中间型荚果普通型或葫芦形,果形大或偏大,二室,果嘴明显,网纹浅或中等,株型直立、个,植株高大或中等,分支少;连续开花型,开花量大;生育期120-150天;适应性较广,丰产性好。我国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选育的高产新品种多数属于这种类型。

25性状普通型龙生型珍珠豆型多粒型荚果形状荚果龙骨荚果横缢果啄荚果空腹种子形状种皮色种子表面茎枝茸毛茎枝花青素分枝习性茧状无无或浅无或圆钝大椭圆形淡红光滑不明显无或不明显直立、丛生、蔓生曲棍形明显有、深尖而弯无或小圆柱形暗黑花斑凹痕棱角密而长有匍匐葫芦形无有、深不明显小近圆形乳白、红光滑不明显无或不明显直立圆棍形无不明显无小不规则乳白、红、紫光滑不明显深直立后期倾倒不同类型花生性状对比

26其它分类方法目前应用更多的是从生态的表现型和结合生产实践的需要作为主要分类依据,又将花生分为直立型、蔓生型及半蔓生型三大类。为适应栽培和经济上的需要,可将花生的各种类型按生育期长短分为晚熟种、中熟种和早熟种。划分标准是:晚熟种160天以上,中熟种130-160天,早熟种130天以下。还可按种子大小分为大粒种(百仁重80g以上)、中粒种(百仁重50-80g)和小粒种(百仁重50g以下)。

27二、花生各器官特征特性根与根瘤茎与分枝叶花序与花果针荚果和种子

28㈠根与根瘤1、根的构造和特点花生根系是由主根、侧根和次生侧根组成的圆锥根系。四列侧根呈十字形排列,根系发达。主根由种胚中的胚根发育而来,可深达土层2m左右,一般40-50cm,但根系主要分布在土表下0-30cm范围内,一般蔓生型比直立型花生的根深一些。根上有根毛,主根和侧根均有根瘤。花生的根由于有次生生长和根颈部易发生不定根的特性,耐旱力较强。

292、根瘤的形成花生是豆科作物,根部长有大量的根瘤,能固定空气中游离态氮,供给植株氮素营养。一般每hm2花生可固定氮素37.5—75kg,其中2/3左右供给花生生长需要,1/3残留土中。一般主茎出现4-5片真叶时开始形成根瘤,瘤体直径3-4mm,呈圆形单个着生,以后播及侧根。在根瘤形成初期,根瘤菌固氮能力很弱,不但不能供给花生氮素营养,还要吸收植株中氮素及碳水化合物,以维持其自身生长和繁殖。这时根瘤菌与花生是寄生关系,因此,幼苗期宜施用速效氮肥,以满足幼苗和根瘤菌的需要。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根瘤菌固氮能力逐渐增强。到开花以后,根瘤菌除通过植株维管束继续吸收必要的营养和水分外,已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这时根瘤菌和花生才成为共生关系。到开花盛期,根瘤菌固氮能力最强,是供给植株氮素营养物质最多的时期。饱果期固氮能力逐渐衰退,最后停止,根瘤破裂,根瘤菌又回到土壤中去。

303、根瘤的固氮作用

31㈡茎与分枝1、主茎和胚轴的结构种子发芽出土后,胚轴上的顶芽长成主茎,直立生长,幼茎为圆柱形,中间有髓;盛花期以后,主茎中上部呈棱角状而中空。茎通常有15-25个节间,基部基间较短,中部较长,上部较短。主茎高度一般为40-50cm。茎通常为绿色或紫红色,上有白色茸毛。茎由表皮、皮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及髓组成。茎表皮上有气孔,表皮下有皮层,皮层内为棱角状的维管柱,其内有20-40个外韧维管束,每一维管束内有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主茎主要起输导水分、养分和支撑株体的作用。花生的胚轴位于根茎交界处,幼苗的胚轴比根、茎肥大一些。种子萌发后,胚轴向上伸长,成长后还可长出不定根,甚至也能形成根瘤。

322、主茎和侧枝生长花生是多次分支作物,从主茎上长出的分枝称为第一次分枝,从第一次分枝上长出的分枝称为第二次分枝。最先长出的两个分枝是由子叶节上两个腋芽发育而来的,是对生的,称为第一对侧枝。由主茎上第一、二片真叶叶腋中的侧芽发育成为第三、第四个分枝,是互生的,似对生,习惯上称他它们为第二对侧枝。主茎与各个侧枝的生长有逐个增快趋势,即第一对侧枝达一定时期后生长快于主茎,第二对侧枝快于第一对侧枝。不论主茎和各个侧枝,各节间的伸长顺序均为自下而上,与叶片的同伸关系为n—1,即顶部第一片展开叶为n叶,则其下一叶之下的节间伸长,而节间伸长的终止期为n—2。花生的开花结果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对侧枝及其它们的次生分枝上,一般占单株结果数的80-90%以上,其中第一对侧枝占60%以上。

33㈢叶1、叶的结构和功能叶有真叶和变态叶,子叶、鳞叶和苞叶属不完全叶的变态叶。真叶一般为偶数羽状复叶,由两对小叶组成。但有时也出现三叶、五叶、六叶小叶组成的畸形变态复叶。真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叶片是由上表皮、下表皮、栅状组织、海绵组织、叶脉维管束及大型贮水细胞组成。上下表皮都有气孔,每mm2有150-245个。主要作用是用来调温和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花生叶柄细长,一般为2-10cm。叶柄上有茸毛,且上有一条纵沟,由先端通达基部,基部膨大部分叫叶枕(或叶褥)。小叶叶柄很短,基部也有叶枕。叶枕由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等部分组成。叶柄基部有两片托叶,它2/3长度与叶柄基部相连。托叶的形态较稳定,可作为鉴别花生品种的一个标志。

342、叶的感夜运动和向阳运动每到晚间、阴雨天和土壤干旱时,花生的四片小叶就会自动闭合,复叶下垂,到第二天早晨或天气转晴时,小叶片重新开放,复叶柄隆起。这种昼开夜闭和下垂隆起的现象称为感夜运动或睡眠运动。产生这种运动是由光线的强弱变化使叶枕上半部薄壁细胞内的膨压变化所致。光线弱时,膨压降低,小叶闭合,大叶下垂;反之,小叶展开,大叶隆起。花生叶片还有明显的向阳运动。早晚阳光照射时植株上部叶片常朝阳光竖立起来,叶正面对着阳光,并随太阳的转动而不断地变换叶向,使叶片正面始终对向阳光。夏天中午高温烈日直晒时,顶部叶片也上举直立,以避开强光直晒,减少气孔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温度和增强耐旱力。这是花生对光能利用的一种自动调节现象。

35㈣花序与花1、花序结构和开花类型花序实际上是一个着生花的变态枝。花序轴上只着生苞叶,不生真叶,苞叶叶腋里着生一朵花。有的花序轴很短,只生1-3朵花,近似簇生,称为短花序;有的花序轴伸长,着生4-7朵花或更多朵花,称为长花序;有的花序上部又长出羽状复叶,不再着生花朵,使花序转变为营养枝,这种花序称为混合花序或生殖营养枝。有的品种在侧枝基部有几个短花序簇生在一起,形似丛生,这种花序称为复总状花序。

36花生的开花类型一种是交替开花型,即指花序与分枝互相交替出现,侧枝基部的1-3节或1-2节只长营养枝,不长花序,其后的4-6节或3-4节着生花序,不长营养枝。交替开花型开花结果分散,生育期较长,管理及收获费工,但抗倒及抗旱力较强。如蔓生型、普通型花生属这一类。另一种是连续开花型,即花序和分枝连续出现,分枝上每一个节都可着生花序,有时也可长分枝。连续开花型荚果主要集中于第一、二对侧枝基部几个节。开花早,成熟早,生育期较短,管理收获较为方便。如直立型珍珠豆花生品种都属这一类。

372、花生的花芽分化花芽分化是开花的基础,一个花芽的形成分化到开花一般需要20-30天。当第一朵花开放时,就标志着进入分化盛期,而分化盛期以前的花芽多为前期有效花。花芽分化是一个连续的进程,大体要经历十个阶段:①花序原基形成期;②外苞叶分化形成期;③花芽原基分化形成期;④内苞叶分化形成期;⑤萼片分化形成期;⑥雌雄蕊花瓣分化形成期;⑦花粉母细胞形成期;⑧四分体期;⑨花粉充实期;⑩花粉完成期。

383、花生的开花受精花开放前幼蕾膨大,在开花前一天傍晚,萼片微裂,花萼管长约1cm左右,到夜间迅速伸长3-6cm。当花蕾膨大时,花药和柱头保持一定距离,花瓣逐渐向萼片外伸长,当花瓣将开放时,花药接近柱头,雄蕊管相应伸长,在开花前4-5小时,雄蕊即可与雌蕊接触,将花粉粒散出粘于柱头,即为授粉。花瓣开放前几个小时,花药已经裂开散粉,完成授粉过程,所以花生常为闭花授粉。授粉后,花粉粒即在柱头上萌发,形成花粉管沿花柱的诱导沟伸向脂肪的胚珠。授粉后5-9个小时,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以后通过珠孔进入胚囊,放出两个精子,进行双受精。从授粉到受精完成大约需要10-18个小时。完成受精后,当天下午花瓣凋萎,花萼管也逐渐干枯脱落。

39㈤果针花生开花受精以后,子房基部的分生组织进行细胞分裂形成子房柄,把子房向外推出。在开花后3-5天即成为肉眼可见的针状物,就是子房柄和先端的子房,它们合称果针。果针具有向地性的伸长特性,把子房送入土中结果。果针的伸长是其先端后1.5-3.0mm处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的结果,分生区的细胞分裂是受到受精后的原胚所产生的激素所活化和控制的。果针的伸长只限于果针入土前,子房处于原胚阶段。当果针入土后,子房膨大,原胚分化后,果针伸长停止。

40果针长度与穿透力果针的长度,侧枝基部低节位的短一些,一般在3-8cm,侧枝中上部高节位的长一些,一般在10cm以上,个别达20-30cm。果针入土深度,一般珍珠豆型品种果针入土较浅,3-5cm;普通型品种入土较深,5-7cm;有些龙生型品种果针入土深度可达10cm以上。一般果针的穿透压力仅3-4g,因此出生节位越高,离地面越远,果针延伸越长,穿透力越差,果针入土率就越低。如果土壤过于干硬紧身实,侧枝低节位的果针也难以正常入土,即使入土也难以结实。

41㈥荚果和种子1、花生荚果形状花生荚果顶端突出部分称为果嘴或果,荚果各室间缩缢部位成为果腰,荚果表面凸起的条纹称网纹。荚果的形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普通形:果嘴不明显,果腰较浅,二室;②斧头形:荚果二室,后室与前室成一拐角,果腰深,果嘴前突,前端平;③葫芦形:果腰深,果似葫芦状,二室;④果腰较深,果嘴明显,果形似细蜂腰,二室;⑤蚕茧形:果腰极浅,果嘴不明显,果较小,二室,果形似蚕茧状;⑥曲棍形:荚果三室以上,各室间有果腰,果壳背面有几个突起,先端一室稍向内弯曲,似拐棍,果嘴突出;⑦串珠形:荚果多在三室以上,排列似串珠,果腰极浅,果嘴不甚明显。

422、种子结构与形状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种皮有深红、粉红、紫红、花皮等颜色,是区分品种的特征之一。胚由子叶、胚芽、胚根和胚轴等组成。子叶两片、肥厚,占种子重量和体积的90%以上。胚芽由一个主芽和两个侧芽组成,位于两片子叶内侧。胚根位于两片子叶之下。胚轴为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种子形状有椭圆形、圆锥形、三角形、桃形等。种子的大小品种间差别较大,通常以百仁饱满种子重量克数为标准,分为大粒种、中粒种和小粒种。百仁重80g以上为大粒种,50-80g的为中粒种,50g以下的为小粒种。

43种子结构与成分

443、种子休眠性花生种子成熟后具有休眠性,其休眠期长短因品种而异。一般早熟品种休眠期短,为9-50天;中熟品种休眠期长,为100-120天。种子的休眠性是由种皮的障碍和胚内某些激素类物质的抑制作用所致。珍珠豆型和多粒型品种在休眠期,只要打破种皮障碍即可发芽;而普通型和龙生型品种在休眠期内,除破除种皮障碍外,还必须施以某些促进剂才能打破休眠。如用乙烯利、苄氨基嘌呤等激素都能打破种子休眠。生产上采用播前晒种和在25-35℃浸种催芽也能有效地解除休眠。

45三、花生的生长发育花生整个生育期可分为五个时期,即自子发芽出苗期、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⑴种子发芽出苗期从播种到50%的幼苗出土,主茎两片真叶展现为发芽出苗期。一般春播早熟品种需10-15天中、晚熟品种需12-18天;夏播需4-10天。播种后种子先吸水膨胀,内部代谢活动加强,胚根随即突破种皮露出嫩白的根尖,即“露白”。当胚根向下延伸到1cm左右时,胚轴迅速向上伸长,将子叶和胚芽推向地表,即“顶土”。当主茎伸长并有两片真叶展开时即为“出苗”。

46⑵幼苗期自50%幼苗出土展现两片真叶到10%苗株开始开花,主茎有7-8片真叶的这段时间为幼苗期。一般早熟品种需20-25天,中、晚熟品种需25-30天。这段时间主要进行根系的生长和分枝的形成。花生出苗后主茎有4片真叶展现时,主根伸长到40cm,上部4列侧根水平伸展达30cm,幼苗始花、主茎有7-8片真叶时,主茎伸长约80cm左右,主、侧根基部产生可见的根瘤。当第三片真叶展现时,第一对侧枝分生;第五、六片真叶展现时,第三、四个侧枝分生;主茎展现7-8片真叶时,第五个侧枝分生,第一对侧枝这时高于主茎,基部节位开始开花。

47⑶开花下针期自10%苗株始花到10%苗株始现定形果,即主茎展现12-14片真叶的这段时间为开花下针期。早熟品种需20-25天,中、晚熟品种需25-30天。该时期根系迅速增粗增重,大批有效根瘤已形成发育,根瘤菌的固氮量迅速增强。一、二对侧枝陆续分生二次分枝,叶片增大,光合作用增强。单株开花量达高峰,开花量占全株总花量的50%以上,并约有50%的前期花形成了果针,20%的果针入土膨大为幼果,10%苗株的已形成定形果。

48⑷结荚期自10%苗株开始出现定形果到10%苗株出现饱果,主茎展现16-20片真叶的一段时间为结荚期。早熟品种需40-45天,中、晚熟品种需45-55天。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最盛期。根系的增长量和根瘤的增生及固氮能力、主茎和侧枝的生长量及各次各对分枝的分生、叶片的增长量均达到高峰。这时期形成的荚果约占单株总果数的80%以上,果重增长量占总量的40-50%。

49⑸饱果成熟期自10%苗株始现饱满荚果到单株饱果指数早熟品种80%以上,中熟品种达50%以上,主茎绿叶数保持4-6片的一段时间为饱果成熟期。饱果指数是指单、双仁饱果数单株总结果数的百分率。早熟品种需25-30天,中、晚熟品种需35-40天。该时期根系活力减退,根瘤菌停止固氮,并回到土壤中。茎枝生长停止,绿叶变黄绿色,中下部叶片大量脱落,只有30-40%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维持植株生命,加速营养器官的光合产物向荚果转移的速率,荚果重急剧增加。

50四、花生产量形成1产量构成因素由单位面积株数、单株结果数和果重三个因素构成。单株荚果数和果重是两个活跃因素,都可以有相当的调节幅度来提高产量。但两者中结荚数是产量的基础,单位面积果数不足,即使荚果很大,也不会有理想的产量。根据淮北地区栽培徐州68-4的经验总结,每666.7m2产250-300kg,666.7m2果数不低于17万;400-500kg,666.7m2果数在20-33万个;产500-600kg,需19-34kg万个荚果。它们的荚果重分别约为1.4-1.7g,1.5-2.0和1.7-2.6g。

512、产量形成过程单位面积株数的形成一般单位面积株数是决定产量的主导因素,主要受播种量、出苗率和成株率的影响。播种量因品种、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肥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而异,一般珍珠豆型为2.0-2.5万粒,普通型为1.2-1.5万粒。出苗率受种子质量、播种时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播种质量等影响,其变化很大,是影响单位面积株数的主要因素。成株率受自然条件和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单株荚果数的形成非常不稳定因素,变幅很大,少则5个,一般为10-20个,多则几十个。单株荚果数主要受第一、二对侧枝发育状况、花芽分化状况以及受精率和结实率的影响,这些都与苗期、花针期和结荚期的光、温、水、肥等条件有关。

52果重的形成决定果重的因素主要是荚果内种子的粒数和粒重。果重从果针入土,子房横卧开始起逐渐增加。果针入土后6-7天起果重即迅速增加,开始主要是果壳的干物质积累,入土后30天壳重不再增加,这时种子重还不到壳重的1/2。此后果重增加缓慢;到40天时由于种子增重的短时间停顿,果重也随之暂停增加。在此后由于种子干重进入第二个快速增长期,果重也随之增长。再经20天后,增长更慢而趋于停顿。影响果重的因素很多,在单株荚果数形成过程中,饱果数和双仁果数以及影响他们形成的许多条件如果针入土迟早、结荚期和饱果期的营养供应等都对果重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此外,荚果发育期的气候条件也是影响果重的重要条件。

53山东500kg/亩高产花生的产量结构中间型疏枝大果中熟花生:实收株数1.30-1.55万株/667m2,单株结果数17-20个,每667m2总果数大于26万个,双仁果率大于55%,饱果率大于50%,千克果数小于450个,实际产量513-639kg/667m2。普通型密枝大果中熟花生:实收株数1.4-1.6万株/667m2,单株结果数18-20个,每667m2总果数大于27万个,双仁果率大于60%,饱果率大于45%,千克果数小于500个,实际产量506.6-552.7kg/667m2。

54河南省夏播花生300kg/亩以上产量结构株高40-50cm,单株结果枝数7-9条,单株饱果数11-13个;中熟大果品种实收1.55-1.80万株/667m2,早熟中果品种1.8-2.0万株/667m2;每667m2总果数大果花生17-20万个,中果花生20-22万个;千克果数大果花生560-620个,中果花生650-700个;饱果率大果花生72%-75%,中果花生75%-80%;出仁率大果花生70%-72%,中果花生75%-78%;总生物学产量大果花生800-1000kg/667m2,中果花生650-800kg/667m2,经济系数大果花生0.50-0.54,中果花生0.52-0.54。

55四川省花生品种天府3号小麦预留行套种300kg/667m2产量结构每667m20.9-1.0万穴,每穴结果25-30个,每667m2总果数22-26万个,千克果数700-800个。湖南省旱地梯土露地净作栽培花生250kg/667m2以上产量结构每667m2播种1.0-1.1万穴,成苗2.0-2.2万株,株高40-45cm,单株饱果13-15个,千克果数666个左右。

56第三节花生栽培技术花生的整地花生播种合理施肥水分管理田间管理措施

57一、花生的整地花生对土壤的要求:花生对土壤有广泛的适应性。要求:砂壤,疏松,杂草少;pH值6-7;下雨能速排不积水,干旱能速灌透水快,耕层深厚达30cm左右;土壤肥力高,但有机质含量以1%左右为宜,超过2%荚果易受污染,品质降低。花生整地要求:整地时间,春花生应在秋冬作物收获后,春雨来临之前进行;夏秋花生则应在前作收获后立即进行。整地时应深耕细耙精整,耕深一般25~30cm,使土层深厚而疏松,达到平整、疏松、细碎、湿润。为了加厚耕作层、便于排灌以及提高土温和增加通风透光应实行畦作或垄作。

58二、花生播种种子处理播种期播种密度与方式覆土盖种

59(二)播种期适宜播种期应根据品种特性、栽培制度、自然条件等确定。春花生适宜播种期的主导因素是土温,珍珠粒豆型花生种子萌发的温度是12℃,一般只要5cm土温稳定在14-15℃以上就可播种;龙生型和普通型发芽的下限温度为15℃,5cm土温稳定在17~18℃时播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春花生一般在谷雨前后,抓“冷尾暖头,天晴土爽”良机播种。在夏熟作物中套种花生,决定播种期的主导因素是前作物的收获期。花生与前作的共生期一般15~20天,即在前作收获前25~30播种。在夏熟作物收获后播种的夏花生,一般在小满至芒种前后,抢晴抢墒争早播。

60(三)播种密度与方式花生适宜的播种密度应根据自然条件、品种特性和肥力水平等方面的因素决定。一般生育期长、植株高大、分枝性强、蔓生的品种宜稀些;反之宜密些。麦行套种花生、夏花生、秋花生应比春花生密度大。花生多采用穴播,一般密枝型花生亩0.6~0.8万穴,疏枝型亩0.9~1.0万穴。每穴2株。肥力水平低的宜采用等行穴种植:疏枝型一般25cm,密枝型一般30cm;而高产栽培时,宜采用宽窄行、窄穴距垄作。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田块,生产上广泛采用宽行窄穴种植,行宽约为穴距的2倍。近年山东提出,按品种的侧枝长度R实行穴距。密枝型:行距=R,穴距=0.44R,疏枝型:行距=0.95R,穴距=0.38R。一般高产田密枝型花生侧枝长度为45~55cm,所以行距亦为45~55cm,穴距为20~25cm,也相当于有效结荚范围的长度。

61(四)覆土盖种覆土盖种深度一般以5cm左右为宜。土壤粘重、土墒足、繁殖良种时单粒条播等条件下宜浅,但不能浅于3cm;砂土、表层缺墒、穴播等条件下宜覆土6-7cm。播种后覆土高度不能低于地面,防止落种处雨后积水。可采用尖顶形的土层,并配合弥封土缝,防止出苗前曝光,并可引升子叶出土。

62三、合理施肥花生营养特性当茬施肥量和比例施肥技术

63(一)花生营养特性花生是对N、P、K、Ca等营养元素需求量很多的作物。据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的测定,早、中、晚熟花生亩产264.7~329.7Kg需吸收N13.4~16.6Kg,P2O52.5~3.3Kg,K2O5.1~9.6Kg。折合每生产100Kg荚果吸收N5.0~5.5Kg,P2O50.9~1.0Kg,K2O1.9~3.3Kg,其三要素比大体为5.0~5.6:1.0:2.1~3.3。花生对钙的吸收量,在亩产荚果231.8~382.7Kg范围内,需CaO3.6~8.6Kg,仅次于钾的吸收量。花生靠与其共生的根瘤菌供氮可达1/2~2/3,1/3~1/2来自土壤或施肥,实际上要求施氮水平不高,突出了花生嗜钾、钙的营养特性。另外,花生对钼、硼、锰、铁等营养元素也要求迫切,反应敏感。

64花生各生育阶段吸收N、P、K的%(伏花生)生育时期苗期开花期结荚期成熟期全生育期NP2O5K2O4.805.196.7317.0022.6422.2548.549.5366.3529.722.644.67100100100

65花生各生育期钙素吸收动态(%)品种生育期总量其中营养体生殖体中熟品种徐州168-4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饱果期10.036.240.313.510.033.933.06.62.37.36.9

66(二)当茬施肥量和比例低中产田施肥量和比例:低中产田土壤缺氮贫磷,增施氮肥,尽管根瘤菌的供氮量减少,但花生大幅度提高产量,因此要获取667m2产荚果200~300Kg的产量,要根据花生实际需求量,采取氮、钾全量施肥,磷素加倍施的比例。即N10~15Kg,P2O54~6Kg,K2O5~7.5Kg。中、高产田施肥量和比例:中、高产土壤氮水平较高,磷、钾水平相对较低,为了提高磷、氮比率和维持根瘤菌的供氮水平,应根据667m2产荚果400~500Kg花生的实际需肥量,采取氮减半,磷加倍,钾全量的比例,即施N11~13.8Kg,P2O58~10Kg,K2O12~16Kg。

67(三)施肥技术基肥追肥微肥

68基肥施足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0%~90%。一般以厩肥、堆肥、饼肥等有机肥为主,配合速效氮、磷、钾肥。施肥水平较高时,一般可结合冬耕或早春耕地(北方)或播种前整地(南方)每亩撒施土杂肥2000~3000Kg,尿素4~6Kg,过磷酸钙15Kg,播种时再用优质粪肥500~700Kg,尿素2~3Kg,过磷酸钙8Kg沟施种肥。宜混施和分层施。将化肥和农家有机肥混和堆闷20天左右后施用。若基肥量偏少,应集中施于15cm深的土层;若基肥量足,将基肥量2/3深施于30cm深的土层,1/3施于10~15cm深的土层。在缺肥瘦地上种植时,适当施用氮肥作种肥,避免与种子接触。亩用种肥控制在2.5~5.0Kg纯氮,提前在播种前10天施面肥,与表土充分拌匀;或深施于落种土层以下5~10cm用土盖肥后再播种

69追肥根据土壤质地和营养状况、产量指标和施肥水平、肥料种类和利用率等决定。占总施肥量的10%~30%。苗期追肥采用以氮为主,配合磷钾的方法。一般在主茎有3~4片真叶时施入,每亩可施入尿素5~8Kg,过磷酸钙5~10Kg,与圈粪250Kg混合施用。对于3~4叶未能及时追肥的,可在开花前6~7叶施入。结荚期施钙、磷肥。在酸性土壤,用15~25Kg熟石灰或钙镁磷肥,在碱性土壤上用5~10Kg生石膏粉或10~15Kg过磷酸钙,或50Kg贝壳粉,掺合200~300Kg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和适量湿润细土混匀,先撒施在结荚范围,结合中耕培土,掩埋入结荚区土层。结荚期和饱果期进行根外追肥,用2%~3%过磷酸钙水澄清液,1%~2%尿素水溶液或0.5%~1.0%氯化钾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隔7~10天一次,连续喷2~3次。

70微肥铁肥常用绿矾,即硫酸亚铁,0.2%的水溶液浸种;或花荚期667m2用100~200g,加水50Kg溶解,并加少量洗衣粉增加附着力,均匀叶面喷施,隔8-10天喷1次,消除失绿症。硼肥常用0.02%~0.05%的硼砂或硼酸水溶液浸种;或苗期至盛花期667m2每次用50~100g加水5Kg均匀叶面喷施,共喷1~3次;或用250~500g作基肥。锰肥一般常用硫酸锰4g拌花生种1Kg,可防止产生缺锰失绿症,增产效果明显。钼肥用100Kg钼酸铵,先用白酒溶化,加足温水,均匀喷洒50Kg种子;或用0.2%钼酸铵水溶液浸种,让种子吸足水分,或初花期667m2用10g加水50Kg叶面喷施;或667m2施100g作基肥。

71四、水分管理需水特性:花生是较耐旱的作物,其主要原因是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干旱时气孔并不完全关闭,即使在叶片萎蔫时,仍保持一定的光合能力,叶片有巨型贮水细胞,能较适应干旱环境;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干旱后水分供应一旦正常,能很快地恢复到原来的生长水平。因此花生比一般旱作物表现出较强的耐旱性,它能忍耐的田间持水量为40%。需水特性概括为“燥苗、湿花、润荚”。花生是最怕渍的作物之一,全生育期都要能速排明水,滤暗渍,使田间持水量不高于80%,花生耗水量与群体、产量、品种以及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等有密切关系。据资料,花生每生产1000g干物质需耗水450Kg左右(包括叶片蒸滕和地面蒸发),据此测算,667hm2产300Kg花生果,需水量约为270m3。

72田间耗水量珍珠豆型早熟种,667m2产200Kg时,全生育期耗水量为120~170m3。中熟大花生,其耗水量介于两者之间。据测定北方普通大花生每667m2产量150~175Kg时,全生育期耗量210~230m3,相当于315~315mm降雨量;产量为250Kg时,需耗水290m3,相当于435mm降雨量,平均生产100Kg耗水60~85m3。全生育期需水量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需水临界期为盛花期,需水多的时期为开花至结荚初期

73花生各生育阶段需水情况花生类型生育阶段占全生育期日数(%)阶段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阶段日平均耗水量(m3/hm2)北方春播普通型晚熟大粒花生播种~出苗出苗~开花开花~结荚结荚~成熟7.1~13.121.6~26.036.7~40.326.6~33.84.1~7.211.9~24.048.2~59.122.4~32.720.85~25.219.2~34.250.55~67.3528.95~50.25南方春播珍珠豆型早熟中、小粒花生播种~出苗出苗~开花开花~结荚结荚~成熟5.9~15.322.9~25.238.9~43.722.9~25.23.2~6.516.3~19.552.1~61.414.4~25.18.25~8.5510.2~1819.95~31.6512.3~20.55

74灌溉指标及方法确定灌溉的指标是:土壤水分降到田间持水量的50%以下,植株顶部复叶的小叶片在晴天中午自动成对闭合,且预计近日无雨时就要抗旱,尤其是盛花阶段速灌增产效果最好,灌溉方式以喷灌或小水浸润沟灌为宜。

75五、田间管理措施查苗补缺清棵蹲苗中耕除草定向整蔓、摘心培土、压蔓防治病虫害

76(一)查苗补缺春播花生在播后10~15天,夏播花生在播后7~8天进行查苗补缺。如缺穴断垄,可用预备苗(2~3片真叶)补栽或催芽补种。如缺株不缺穴,一般不需补苗。

77(二)清棵蹲苗主要作用是:促进子叶叶腋里发出第1对侧枝和根系下扎,控制主茎节间伸长,使下位侧枝生长健壮,可增产一成以上。清棵要掌握适时、适度、适期壅土覆窝3个技术环节:清棵的时间是刚出苗。过早,黄芽抗逆性差,难以正常生长,甚至萎蔫死亡;出苗后清棵,愈迟效果愈差,迟至出苗后10~15天才清棵,就无作用。清棵最好在出苗期和齐苗期分次进行。清棵扒土程度以刚刚露出2片子叶为度,过浅,起不到促发第1对侧枝的作用;过深,根颈露出,影响根颈上根瘤和不定根的形成,抗逆性差,容易倒苗。覆窝时间,要在清后15~20天,第1对侧枝已长出地面,第3、4条侧枝长出后,才能覆窝。

78(三)中耕除草作用:保持土壤疏松,保墒防旱或散墒提温。并能减少杂草危害和减轻病虫害。一般露地春花生要求在封行前中耕除草3次,封行后拔大草1~2次。中耕除草要求“头遍深,二遍浅,三遍细”,。第一次在齐苗后,主茎3~4片真叶时结合施苗肥进行。第二次宜在清棵后15~20天现花时进行。第三次则在花生单株盛花期,群体接近下针封行时进行,这次要求中耕后培土,中耕时要深、细,不要松动入土果针和碰伤结果枝,为最后的培土迎果打下基础。化学除草:在播种后,发芽前将除草剂均匀喷撒在土壤表面。除草剂主要有甲草胺、都尔、乙草胺、恶草、除草醚、扑草净、利谷隆、氟乐灵。

79(四)定向整蔓、摘心人工将花生茎蔓定向分布,并在侧枝基部压土固定。最适用于宽行窄穴种植的蔓生型花生,在侧枝长15~25cm时进行。为了节省和调节有机营养向有效针、果的运输,可将主茎蔓顶端摘除,打破顶端优势。一般于始花期进行,苗情长势旺,开花早,宜推迟,但不能迟于有效花针期末。

80(五)培土、压蔓培土迎针:对直立型花生在大批有效果针下针前,结合结荚区追肥,趁土墒适宜时在非结荚范围取湿润细土,培壅于植株周围20-25cm半径的有效结荚范围,培高3-5cm迎针。因培土时可能改变果针方位,要千方百计使果针入土。压蔓:对蔓生型花生在靠近主茎的果针下针以后,中上部大批有效果针下针之前,一般蔓稍留出10-15cm长,即为以土压蔓部位。

81(六)防治病虫害主要病害是锈病、叶斑病、病毒病等;害虫的种类与棉花害虫相似,有种蝇、蛴螬、地老虎、蚜虫、造桥虫、卷叶虫、棉铃虫、叶蝉、斜纹夜蛾等。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如选用抗菌种子,合理轮作,冬耕深翻等。在花生后期每隔10天左右喷1次600倍75%的百菌清液,共喷3-4次,可防治锈病,兼治叶斑病,保叶、养根、饱果。百菌清宜与波尔多液、托布津等药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性菌株。

82第四节收获与贮藏适时收获及时干燥安全贮藏

83一、适时收获适时收获指标是:大部分植株顶端停止生长,中下部叶片变黄脱落,叶已不能进行感夜运动,绿茎品种茎枝变为黄绿色:大部分荚果果壳变硬,颜色变深,脉纹清晰,内果皮海绵组织收缩,并有黑色为成熟果,黄色、甚至白色为未成熟果。对晚熟贪青的田块,当晴天日平均温度降到15℃以下,荚果已不能再继续发育时,不论植株长相和荚果成熟情况,要及时抢晴收获。收获方法一般是拔蔓摘果,结合刨窝。拔蔓时要随即抖掉泥土,荚果连在蔓上就地摊晒;或随即摘果,送晒场薄摊7-10cm厚曝晒。

84二、及时干燥水分含量高往往是引起花生品质劣变的主要诱发因素。要选天睛土爽收获,以便及时晒干。晒果温度不宜超过35-38℃,否则会伤害种胚。在烈日高温时,荚果不宜在水泥晒场曝晒。晒果要勤翻动,傍晚收堆,使失水均匀。集散、清选等都要精细操作,避免果壳破损。干燥判断方法:荚果和种仁的含水量分别为10%和8%。手捏荚果,果嘴有戳手感,手捏种仁,胚根所在尖端有戳手感,轻搓种仁,种皮易脱落,种仁硬脆,咬能裂断;折断子叶时断口整齐。

85三、安全贮藏返回主页首先要保持荚果干燥,一般刚收获的花生荚果含水量为45%~55%,未熟荚果的含水量更高。花生荚果的安全贮藏含水量应低于10.5%(荚果含油量约为30%),种子安全贮藏的含水量应低于8.1%(种子含油量为46%)。第二是保护好果壳,防止在晒运过程中果壳破损。第三是贮藏时要保持干燥,低温通风,干净,一般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温度低于20℃,并越低越好,有通风散热设备,空气无异味。第四是注意翻晒,一般入库后每隔三个月或半年翻晒一次,使之保持干燥状态。美国花生生产技术花生地膜覆盖技术花生病虫草害防治

86踏实,奋斗,坚持,专业,努力成就未来。十月-22十月-22Wednesday,October05,2022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22:33:1622:33:1622:3310/5/202210:33:16PM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全,常把弓弦绷。十月-2222:33:1622:33Oct-2205-Oct-22重于泰山,轻于鸿毛。22:33:1622:33:1622:33Wednesday,October05,2022不可麻痹大意,要防微杜渐。十月-22十月-2222:33:1622:33:16October05,2022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2年10月5日10:33下午十月-22十月-22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05十月202210:33:16下午22:33:16十月-22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十月2210:33下午十月-2222:33October05,2022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2/10/522:33:1622:33:1605October2022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10:33:16下午10:33下午22:33:16十月-22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十月-22十月-2222:3322:33:1622:33:16Oct-22务实,奋斗,成就,成功。2022/10/522:33:16Wednesday,October05,2022抓住每一次机会不能轻易流失,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强大。十月-222022/10/522:33:16十月-22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