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的应用ppt课件

耳穴的应用ppt课件

ID:8246675

大小:585.01 KB

页数:95页

时间:2018-03-12

耳穴的应用ppt课件_第1页
耳穴的应用ppt课件_第2页
耳穴的应用ppt课件_第3页
耳穴的应用ppt课件_第4页
耳穴的应用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耳穴的应用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耳穴的应用第一章耳穴治疗概论耳穴疗法是通过耳廓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中国古老的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近代应用耳穴诊断、治疗、预防疾病、保健等方面研究的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新的发展,并已逐步发展成耳穴诊断治疗学体系,成为别具一格的医学新科学。它不仅在我国医学事业中发挥了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而且也对世界医学产生影响和作出贡献。第一节耳穴诊治源于中国耳穴诊治起于中国。早在《内经》成书之前,古代医学家就积累了不少关于耳与整体相联系的经验和知识,并将其加以总结归纳,编入早期医学文献中。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就有《足臂

2、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经脉学和灸疗穴专著。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记载了耳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这说明当时已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进行观察,并形成了初步理论。在中国第一部经典医著《黄帝内经》和历代著名医学专著中,又详细记叙了耳和经络的关系、耳与脏腑的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具体方法等。一、耳与经络关系的记载《内经》中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有比较详尽的记载。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为听。”宋代杨士瀛曰

3、:“十二经脉,上终于耳,其阴阳诸经适有交并。”到了明代,耳部经络又有深入阐述。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从八脉角度阐明了耳和经脉关系,如阴阳二跷脉循行“入耳后”。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中曰:“阳跷…下耳后,入风池而终。”由此可见耳与十二经络关系最为密切,耳廓虽小,却是诸经通过、终止、会合的场所,上述这些论述与记载为后来为耳针的发展奠定了理论根据与研究基础。实践中表明了针刺耳廓常出现沿一定的经络感传,在经络的普查中又看到刺激十二井穴时,有些经络的感传可通达耳廓,这种耳与经络的关系,是值得研究探讨的。二、耳与脏腑关系的记载耳与脏腑有着极为密切的生理关系。《灵枢•五阅五使篇》记:“耳者,肾之官也

4、。”,《灵枢•脉度篇》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记:“耳属于少阴,肾之窍也。耳所至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聪。”三、运用耳廓诊断疾病的记载运用耳廓诊断疾病,在《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载。古代医学已注意到通过观察耳廓的位置、大小、厚薄、形态及颜色诊断脏腑机能,特别是肾的情况。《灵柩•师传篇》记述:“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痘科书》耳诊中记载十分详细:“耳上属心,凡出痘时宜红色而热。若色黑寸白而冷,其筋纹入梅花品字样从皮上出者,皆逆也……耳下属肾,凡出痘时其色宜红紫带冷,不宜淡黄热如筋纹梅花品字样为顺,如蚤咬芝麻之形者为险逆难治

5、之候……”;“耳后红筋痘必轻,紫筋起处重沉沉,兼青带黑尤难治,十个难求三五生。”晋代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小儿杂病第十一篇》中记述:“婴儿耳尖,青脉起者,瘈、腹痛。大便青瓣,飧泄。”有人认为:月蚀疮(耳背与乳突处糜烂)可作为小儿蛔虫症的诊断依据之一。耳廓、鼻尖清冷是麻疹的早期征象。这种借耳诊病的方法在古代医学中记载颇多,为后人思考和借鉴的宝贵资料,丰富了耳诊的内容,至今仍为许多老中医所沿用。近几十年来随着病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有些病理学者和儿科医生观察到,两侧肾未发育的婴儿耳廓低位、前倾、软骨发育不良;先天性黏多糖代谢障碍所致的多发性骨发育障碍病(黏多糖Ⅰ型),除表现智力迟钝

6、、表情呆板外,还具有全身骨骼畸形、听力障碍和耳廓上缘位置低于眼睛水平以下等特征,现代医学的这种发现竟与古代医学“观外以揣内”,中国医学中“肾主骨,开窍于耳”相吻合。第二节现代耳穴诊治法的发展1958年12月,叶肖麟在《上海中医药杂志》上摘要译介了法国医生诺吉尔P.Nogier的发现:“外耳并非单纯唯一弯曲软骨,它是与内脏器官存在着密切关系,内脏疾患时在耳廓上有相应点出现”。诺吉尔首次提出耳廓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图。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耳穴发展到近100个。1970年,广州部队后勤部绘制的《耳针学位挂图》中收载耳穴达107个;1979年郝金凯编著《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中收录耳穴199

7、个。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常用耳穴约200个:耳前165个、耳背36个;并把所应用之耳穴分成六大类型:相应部位穴位、五脏六腑穴位、神经系统穴位、内分泌穴位、特定穴、耳背穴及其他。第二章耳廓解剖1耳轮:耳廓最外圈的卷曲部分。2耳轮脚:耳轮深入到耳腔的横行突起。3耳轮尾:耳轮外下缘无软骨的部分。4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状突起,即达尔文结节。5对耳轮:与耳轮相对的隆起处。6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的分叉支。7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下的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