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二 第五单元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1必备知识生成知识点一 陆海交通的发展1.火车和汽车的出现,推动了陆路交通的迅速发展。现代中外汽车工业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又是如何发展的?(1)汽车的发展。①福特T型汽车:时间1908年地位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影响汽车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
2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到2018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4亿辆。(2)高速公路的发展。①原因:汽车工业的发展。②出现: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③中国:1988年中国大陆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沪嘉高速,到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3(3)高速铁路的发展。①世界:1964年日本的“_______________”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②中国:2008年,__________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到2020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3.8万千米,稳居世界第一。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东海道新干线京津城际
42.蔚蓝的大海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随着科技的进步,航运业在不断发展。20世纪航运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出现怎样的变化?(1)下列哪些因素促进航运业的发展:_________(填写正确序号)①航海雷达的使用②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③船舶制造技术的发展④海底隧道等航运交通的发展(2)中国造船业的变化:1978年前,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此后逐渐融入市场。①②③④
5【情境探究·关键能力】探究1世界现代陆路交通【情境一】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6【思维交互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提示: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
7【情境二】目前欧洲公路以每天吞噬10公顷土地的速度发展,公路CO2排放量占整个交通运输业总排放量的八成以上,欧洲公路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高达其GDP的0.5%,因交通事故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00亿欧元。随着精力充沛的退休人员增加;教育旅行机会增多;购买力提高等,国际客运量强劲增长,铁路客运市场获得发展机遇。而物流与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欧盟单一市场的诞生与发展,为欧洲铁路货运业务提供了契机。铁路、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欧洲,一个新的铁路时代已经到来。——摘编自耿志民、季令《欧洲铁路联盟交通政策对中国铁路的启示》
8【思维交互2】依据材料,概括分析欧洲“新的铁路时代”到来的社会背景。(历史解释)提示:公路交通带来土地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等严峻问题;欧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外出旅行增多;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
9探究2现代中国的陆路交通【情境】京沪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将对加快“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及沿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沟通交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重大积极影响。……京沪高铁是高铁技术的集大成者,科技创新造就多个世界纪录。对沿线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带动作用,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摘编自新华网等
10【思维交互】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京沪高速铁路的建成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提示:加速我国铁路现代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沿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之间的经济交流,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1【史论生成】新中国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的条件和意义1.条件:(1)新中国的成立提供政权保障。(2)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为交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需求扩大的推动。(4)广大人们出行便利要求提高。(5)科技发展,筑路技术的突破创新。(6)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建设,合理规划引导。(7)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不断交流学习。(8)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创新进取。
122.意义:(1)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3)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4)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5)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民族团结。(6)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13【深化点拨】新中国陆续建成的四通八达、快速流动的交通运输网,促进了国民经济运转需要的人、财、物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力地推动着经济和社会前进的步伐。
14知识点二 航空的发展【任务驱动·基础认知】C919大型客机,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反映了现代中国航空业的骄人成就。现代航空发展的状况如何?有何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业的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151.现代航空的发展:时间概况1903年美国_________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1914年美国旧金山到洛杉矶航线开通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20世纪70年代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莱特兄弟
162.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业的发展:(1)1950年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开通中苏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2)2018年,中国民用航空机场、飞机、国际航线、国内航线、旅客运输、货邮运输取得巨大发展。
17【情境探究·关键能力】探究航空的发展【情境】大型民用客机(俗称大飞机)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被誉为“工业之花”。大飞机制造,其产业链条长,覆盖机械、电子、材料、冶金、仪器仪表、化工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门类,涉及空气动力学、系统工程等数百种学科。2015年11月2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国产大飞机(C919)下线。根据预测,C919成功进入市场后,总销量有望达到2000架次左右,这将开启一个规模达万亿元的市场。
18【思维交互】结合材料,说说我国的大飞机项目有什么意义。(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提示: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等。
19【史论生成】西方国家飞机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历史背景1.特点:飞机制造业体现了科技结合;两次世界大战为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美国的飞机制造业实力最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飞机制造业经历了从军用到民用的转型;飞机制造业曾是美苏冷战竞争的组成部分;航空制造业的资本和生产日益社会化,出现了跨国公司。2.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产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发展,美苏冷战时期转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快,进一步加强竞争与合作。
20【深化点拨】飞机的发明,犹如给人类安装上了坚强的翅膀,实现了人类向往飞翔蓝天的理想。飞机在民航、科研、军事等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成为人类社会步入现代化时代的显著标志。
21知识点三 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任务驱动·基础认知】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现代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捷和方便。现代交通的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下列属于现代交通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填写正确序号)①人流和物流时间的缩短,各种交通网络使世界成为“地球村”。②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人口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③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④缩短了旅行时间,使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①②③④
22【情境探究·关键能力】探究现代交通的影响【情境】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思维交互】依据材料分析,交通的发展对社会有何影响?(历史解释)提示:缩小时空距离;加强各地之间的交流,实现互补;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
23【史论生成】现代交通的特点及原因1.特点:高效益、高效率2.原因:(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化、远程化。(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和相互渗透。(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24(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在城市外围的出入口附近建设“货物流通中心”,将主要货运交通设施集中布置;以车站为节点,将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机动交通与非机动交通相衔接,方便客运转乘。
25【深化点拨】交通是现代社会的血脉,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带动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活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
26课题素养达标1.1908年,福特T型车面世时,每辆售价是850美元;到1916年,每辆价格降至350美元;而到1925年只卖到240美元一辆。福特T型车价格下降的原因是()A.资本家的购买力降低了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C.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D.苏联汽车工业的竞争
27【解析】选C。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使得T型车的生产成本下降,因此T型车的价格下降,C正确;A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式交通工具是汽车和飞机,飞机在当时还不足以对汽车造成冲击,排除B;D明显不符合史实,苏联刚刚建立,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排除。
282.近代以来,河南郑州的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和开封两大古都。其直接原因是()A.铁路的开通B.运河的修建C.农业的发展D.工业的兴起【解析】选A。根据所学可知,交通的改变影响城市发展。近代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洛阳和开封两大古都,A正确。
293.1949年1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1951年8月,重工业部提出了“3—5年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业发展方案。提出该发展方案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航空工业是零基础B.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C.培养航空人才需要时间D.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农业基础薄弱
30【解析】选B。解题关键是根据材料中时间信息联系当时国情。长期战争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经济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1951年,我国正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这些决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业发展方案,B正确;A说法错误,1950年我国第一家航空公司已成立;C并非主要原因,D不够全面,排除。
314.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以上数据表明()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B.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C.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D.交通运输网络化布局
32【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1949年到2018年,陆、海、空交通工具的数量剧增,说明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C正确;材料不能得出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完善,排除A;材料说明的是交通运输工具数量的增多,而不是强调“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B错误;D与材料无关。
335.为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运输竞争,近20年来,速度30节以上的高速气垫船、水翼船、水动力船、喷气推进船快速研制并大量投入使用。当前的集装箱船速度为25—30节,大约比过去的普通货船快一倍。这体现了现代船舶制造的()A.大型化B.专业化C.自动化D.高速化【解析】选D。材料体现的是船舶在速度方面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竞争,故体现的是现代船舶制造的高速化特点,故D正确;其他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346.修筑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20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析】选B。大规模工程的修建是以国家财力为后盾的,而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力的发展有赖于改革开放。A是直接原因,B是主要原因。
357.下列一组图片是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查找的。请推断其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应为()A.近代中国交通运输工具的变迁B.新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C.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的发展D.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运输的发展
36【解析】选D。三幅图片都属于交通运输领域,且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重大成就,故选D。A“近代”错误;B“通讯事业”错误;C错在“改革开放后”。
378.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世纪20年代,上海、天津、广州等大中城市相继开始了以拓展市区街道为主体的市政改革运动。当时中国的市政建设普遍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A.人力车成为近代城镇重要的交通工具B.自行车开始出现在城市中的大街小巷C.公共汽车及汽车运输事业的日益发展D.沿海重要城市地铁建设和运行的需要
38【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等大中城市相继拓展市区街道,主要是由于公共汽车及汽车运输事业的日益发展,C正确;人力车成为近代城镇重要的交通工具与“大中城市”相继“拓展市区街道”不符,A错误;自行车出现在大街小巷并不需要“拓展市区街道”,B错误;地铁建设和运行的需要与“拓展市区街道”不符,D错误。
39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三四十年代,美、法、德、俄等国开始兴建铁路。19世纪50年代,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埃及等国的土地上也出现了铁路。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列强提出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要求,并付诸行动。光绪二年(1876年),英国人擅自修建了10余千米长的吴淞铁路,但不久即被清政府赎回、拆毁。1880年,开平矿务局以“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和“恐误各兵船之用”等理由,得到清朝政府许可,从矿区所在的唐山动工修筑一条铁路到胥各庄。次年建成,全长9.67千米,名唐胥铁路。——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清(1840-1911)》
40材料二1949-1950年底,新中国修复的铁路达到14089千米,使原有铁路基本畅通。到1952年底,除了重修已毁弃的旧线路602千米外,又修建了三条新线路,总长1263千米,使全国通车里程达到24578千米,接近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份。——摘编自武力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时期中国铁路诞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铁路建设的影响。
41【解析】第(1)题背景:根据材料“19世纪三四十年代,美、法、德、俄等国开始兴建铁路。19世纪50年代,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埃及等国的土地上也出现了铁路”可知,兴建铁路成为时代潮流;根据材料“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列强提出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要求,并付诸行动”可知,西方列强企图控制中国路权;根据材料“1880年,开平矿务局以‘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和‘恐误各兵船之用’等理由,得到清朝政府许可,从矿区所在的唐山动工修筑一条铁路到胥各庄”可知,洋务运动的发展和清政府对修建铁路态度的变化。第(2)题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铁路建设有助于巩固新生政权;根据材料“1949-1950年底,
42新中国修复的铁路达到14089千米,使原有铁路基本畅通”可知,铁路修建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到1952年底,除了重修已毁弃的旧线路602千米外,又修建了三条新线路,总长1263千米,使全国通车里程达到24578千米,接近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份”可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铁路修建为“一五”计划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