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410826
大小:111.2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3-09-27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测试【word版 有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二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商周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大多为农民自制。到了战国时期,农民的许多农具需要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获得。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诸侯国鼓励发展工商业B.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C.农具有了革命性的进步D.奖励耕织的经济政策2.据考古发掘,河南辉县战国墓葬出土了铁犁、铁锄、铁铲、铁斧、镰刀等铁器90余件。有学者认为,这可为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普遍使用铁器提供实物证明。这说明,战国时期中原地区( )A.粮食产量出现显著增长B.冶铁技术已经领先全国C.农业耕作效率得到提高D.民众普遍掌握冶铁技术3.《盐铁论·散不足篇》中说,古者,人们用马代劳,行则拉车,止则就犁。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农业动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B.以马耕田成为主要耕作方式C.铁器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D.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4.汉代《贼律》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赃),与盗同法。”《唐律疏议》也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上述史料反映了( )A.古代政府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B.汉唐政府推行严厉的抑商政策C.中国古代商人见利忘义问题突出D.汉唐时官商勾结市场秩序混乱5.苏轼曾写诗描述古代某农业工具,“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其描述的是( )A.B.C.D.
16.下表是1870年与1913年,各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占比重。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表明( )时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870年22%10%9.7%8%1913年15%8%13%11%A.帝国主义国家间发展不平衡B.美国科技创新仍落后于英国C.德国逐渐成为第一工业强国D.英国仍占据世界工厂的地位7.下表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铁路营运里程(单位:公里),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 )国家1850年1914年英国927232627法国264739486美国12925333414德国(普鲁士)560962521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B.工业革命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C.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贸易发展8.有学者认为,人类的历史虽然长达250万年,人类经济增长却只有250年。但是这250年生产的财富总量,却占到了人类生产财富总量的99.9%。此观点揭示了( )A.原始资本的血腥积累B.全球市场的联系扩大C.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9.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了《住宅与规划法》;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这一系列政策从侧面反映了( )A.城市经济建设倒退推动法制建设
2B.民主政治体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C.工业革命后城市化问题突出D.政府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10.19世纪末,英国诸多生产领域出现了一批大企业。如19世纪80年代建立的诺贝尔工业公司,控制了英国的全部炸药生产;1888年合并65家企业组成的盐业联合公司,控制了英国91%的食盐生产;1890年成立的利华兄弟公司,控制了英国近2/3的肥皂生产。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英国(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B.工业生产结构出现全面调整C.国家大力支持企业合并D.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已经破产1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问世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设计之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轨迹的;导弹的前身是德国人研制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目的是空袭英国。以上史实主要说明A.科技革命带来的双刃剑作用明显B.战争加速了现代科技成果的发明C.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D.现代科技进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2.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纪念日,国家公祭网为此举行了第四次网络公祭仪式,千万人在此祭奠遇难者,祈愿和平。该网站设七种语言,能帮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这表明互联网( )A.改变人们的价值观B.增加了信息传递的广度C.改变历史研究方式D.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13.阿里巴巴198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答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2012年中国网购零售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仅此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2014年,中国网购零售额已经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百分之十。这说明A.电子商务已经改变第三产业的方向B.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C.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D.信息技术推动了商业经营方式的革新14.2022年北京冬奥会使用了AI自动跟拍机器人、引导机器人、物流机器人、防疫机器人、炒菜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等,尽显“冬奥科技范儿”。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 )A.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B.提高了抗击疫情的能力C.丰富了运动员的比赛生活D.推动了餐饮工作智能化
315.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块农田里,一台无人驾驶播种机正匀速前进。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的定位功能,播种机沿预设路线自行作业。有了这种精准科学的方法,每千米播种偏差不超过2厘米,每亩地出苗率能提高10%。这体现的是A.先进科技与农业的结合B.农业生产模式的根本变化C.先进科技率先用于农业D.我国农业生产实现自动化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20世纪二三十年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材料二城市在18世纪60年代之前就已经遍布英伦各地了,不过按现在的标准,只能称其为“乡镇”。曼彻斯特因其自然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很快发展为初具规模的手工业城镇。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蒸汽动力棉纺厂在曼彻斯特建立,到1821年时已经不少于66家,曼彻斯特随即成为当之无愧的棉纺织业中心,成长为大型工业城市。——摘编自朱家俊《从曼彻斯特的发展历程看18世纪英国工业城市发展的因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曼彻斯特发展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
4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初政府颁布禁令:“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原因是政府考虑到沿海居民的胡作非为,“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者居十七”。官方的“朝贡贸易”十分兴盛,“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前来朝贡的国家有十多个,如遥罗、占城、扶桑、疏球、朝鲜等。每次使团前来带来的都是该国的贵重礼物,但因生产力落后,“进贡之物,大都草率不堪,甚者尤极不堪,而朝廷所赐增、帛、靴、帽之属……”。明朝采取“厚往薄来”的原则,回赠的物品价值往往超过对方数倍。——摘编自李凤琼、秦超超《明朝与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情况比较》材料二 1820年伦敦商业资产阶级向国会递交一份呼吁实行自由贸易的请愿书。此后,提倡自由贸易运动在英国迅速扩张开来。19世纪40年代,为了打破欧洲国家的关税壁垒,英国首先放弃关税保护,开放本国和殖民地市场。1846年,英国政府废除了对外国进口谷物征收高关税的“谷物法”。接着废除航运垄断的“航海条例”,联合王国的沿海贸易对其它国家全部开放。英国完全抛弃了保护工业制度和航运垄断,实行开放贸易,自由贸易政策确立起来。自由贸易政策实施的头20年,它将英国的对外贸易和航运推到了顶峰。英国的工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制铁业、机器制造业、采煤业迅速发展。但在外国谷物的冲击下,农产品价格一再跌落,大批中小农场破产,到20世纪初农业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6%。——摘编自宋华《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形成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朝贡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5(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确立的原因,并简述其影响。1.C2.C3.A4.A5.C6.A7.A8.D9.C10.A11.B12.B13.D14.A15.A16.(1)变化:苏州由全国经济中心城市转变为依附于上海的城市。原因:传统手工业的衰落,近代工业发展的滞后,阻碍了苏州的发展;西方商品的大量涌入,冲击了苏州的传统经济;传统行会制度的限制;上海以及其他通商口岸的开设,使贸易中心发生转移。(答对任意两点即可)(2)原因:自然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便利;工业革命(或蒸汽机的应用或科技的发展);原有的手工业基础。(答对任意三点即可)认识:城(镇)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镇)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任意一点即可)17.(1)特点:限于官方贸易,严禁私人贸易来往;贡赐贸易,薄来厚往;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以政治目的为主)。影响:彰显了中国爱好和平的大国形象;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外友好往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范西方殖民侵;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可能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计效益,消耗国立,难以持久开展。(2)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工业强国:经济学家自由贸易理论的影响;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要求;为进一步打开英国的国外市场。影响:扩大了英国海外市场,直接推动了对外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使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工业开始由轻工业向重工业偏移(促进了重工业的兴起发展)推动了英国在19世纪中期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促进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引起农业衰落,造成工农业发展比重严重失调。
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