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部分地区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含答案)

陕西省部分地区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含答案)

ID:82349079

大小:42.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3-07-17

上传者:152****3933
陕西省部分地区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含答案)_第1页
陕西省部分地区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含答案)_第2页
陕西省部分地区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含答案)_第3页
陕西省部分地区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含答案)_第4页
陕西省部分地区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含答案)_第5页
陕西省部分地区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含答案)_第6页
陕西省部分地区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含答案)_第7页
陕西省部分地区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含答案)_第8页
陕西省部分地区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含答案)_第9页
陕西省部分地区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含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陕西省部分地区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陕西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陕西省榆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书信作为社会生活的交际工具,曾是运用得最为广泛的文体之一。两千多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有价值的书信作品。文学史上的散文圣手、诗赋名家不仅不乏名篇,就是名不见文学文的作者。也有很多书信佳作。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叙写生活琐事,往来应酬,或三言两语的短函,也就是所谓的“尺牍";一类是涉及社会民生、政治经济、学术思想等有关问题,叙事说理或抒情言志而又篇幅舒展,首尾俱悉的“书"。尽管书信是应用文体,但从____下来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古代作家也是用认真严肃的态度来对待的,并不__。因此,古代书信和那些政论、传记,序跋、游记一样,其中有不少既有思想价值,也有艺术价值的作品。()。首先,它所表现的内容极为广泛,议论、叙事、抒情、写景,无施不可,_,皆成文章;其次,它富于抒情性,能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个性和风格,作者在写作中往往随意挥洒,尽情倾吐:第三,它的表现手法灵活,无成法,无定体,或__,或洋洋千言,不须雕琢,率真自然,语言也活泼自由,不避方言俗语。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流传淡然处之喜怒哀乐寥寥数语B.流传掉以轻心嘻笑怒骂寥寥数语C.留传淡然处之嘻笑怒骂短小精悍D.留传掉以轻心喜怒哀乐短小精悍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写作上,书信有它的特点B.书信具有写作上的特点C.在艺术价值上,书信有它的特点D.书信具有突出的艺术价值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名不见文学史的作者不仅不乏名篇,就是文学史上的教文圣手、诗赋名家,也有很多书信佳作。B.

1不仅名不见文学史的作者有很多书信佳作,就是文学史上的散文圣手、诗赋名家,也不乏名篇。C.文学史上的散文圣手、诗赋名家不仅不乏名篇,就是名不见文学史的作者,也有很多书信佳作。D.不仅文学史上的散文圣手、诗赋名家有很多书信佳作,就是名不见文学史的作者,也不乏名篇。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12卷、560万字的《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以下简称《集成》)终于出版了,这是当代《史记》研究学者,付出二十余载心血的成果。《集成》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规模浩大,()。《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人系事”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中华民族三千余年历史,体现中华民族、传承发展的智慧和力量。《集成》通过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为基础,用现代学术精神发掘《史记》的价值,探索其丰富内涵。这本书充分借鉴《史记》研究成果,爬罗剔抉,。引用中国古代《史记》研究著作420余种、现当代《史记》研究著作260余种、海外汉学研究文献100余种、考古资料200余种,以及一批代表性学术论文。但这本书并不限于单纯的资料,编次清晰,简而有序,能够对海量资料进行辨识和容纳。这本书真可谓一部《史记》的“百科全书”。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孜孜不懈生生不息披沙拣金汇聚B.宵衣旰食生生不息探骊得珠汇聚C.宵衣旰食源远流长披沙拣金会聚D.孜孜不懈源远流长探骊得珠会聚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各部分构成,汇集、整理、编纂一部囊括古今中外《史记》研究成果的“集成”,旨在对司马迁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B.旨在对司马迁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各部分构成,整理、汇集、编纂一部囊括古今中外《史记》研究成果的“集成”。C.旨在对司马迁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各部分构成,汇集、整理、编纂一部囊括古今中外《史记》研究成果的“集成”。

2D.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各部分构成,旨在对司马迁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汇集、整理、编纂一部囊括古今中外《史记》研究成果的“集成”。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集成》通过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为基础,用现代学术精神探索《史记》的丰富内涵,发掘其价值。B.《集成》以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为基础,用现代学术精神探索《史记》的丰富内涵,发掘其价值。C.《集成》以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为基础,用现代学术精神发掘《史记》的价值,探索其丰富内涵。D.通过《集成》吸收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用现代学术精神探索《史记》的丰富内涵,发掘其价值。陕西省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三、语言表达与运用(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8~19题。“状元笔记”的热销,究其原因,是国人的“状元”情结在作祟。今天,虽然高考与科举大相径庭,但作为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国人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   的,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对哪怕是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当成制胜的法宝。说到底,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状元崇拜”情结。“状元笔记”凝聚着“学霸”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倘若“状元笔记”名副其实,学生将其拥有的文化资本进行利益变现   。然而,目前网上的“状元笔记”大都是“赝品”。商家往往为迎合家长、学生的需求,将一些所谓尖子生的笔记贴上“状元笔记”的标签,   ,进行营销。可见,对于“状元笔记”,消费者应理性地对待。一方面,“状元笔记”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分好坏,很容易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具有很强的差异性,“状元笔记”即便是真的,也不是每人都适用的“考试秘籍”。与其   ,捧着一本不属于自己的“秘籍”而顶礼膜拜,不如学习状元们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蹴而就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亦步亦趋B.一挥而就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拾人牙慧

3C.一挥而就   无可厚非   鱼目混珠   亦步亦趋D.一蹴而就   无可厚非   鱼目混珠   拾人牙慧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附着着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B.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充满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C.但从全国性最严格的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看到了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D.但国人在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A)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之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书简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同样突出,一批批传世书简已成为重要典籍,记载着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人与人之间,每当有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有了或长或短的分离,书简总能及时派上用场。古时,书简是重要通信方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及至时下,通讯发达,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便捷,音频视频瞬间抵达,书简似不再有。然而,疫情,“隔离”骤然闯入我们的生活。“隔离”状态下的亲情、友情、爱情、乡土情、家国情,来得浓烈、来得澎湃。(B)除了手机上的音频,视频,书简又一度登场,共同表达情感的浓烈与澎湃。《战“疫”书简》共5辑。所列各篇,并非,而是你中有我,相互包涵。亲情中含家国之思,成长中有笃志之愿。不论信出何人,谁在阅信,都是。每一封书简,都是一次深情的目送。每一次捧信阅读,都会感觉到身后站着很多很多的人:(C)你为这身后许许多多人的岁月静好奔赴前线,逆行战疫,他为身后许许多多人的平安健康坚守后方,深情守望。(D)一封书信,串连起前方和后方,凸显出满满的家国情怀、家国祈愿。17.依据上下文内容及标点符号,选出文段中ABCD四处画波浪线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AB.BC.CD.D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4A.书简是人类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B.人类通过书简传递情感,表达信息。C.书简是人类传递情感、表达信息的重要载体。D.人类通过书简表达情感,传递信息。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立锥之地突如其来泾渭分明如沐春风B.一席之地突如其来泾渭分明见字如面C.一席之地不期而至自成一格如沐春风D.立锥之地不期而至自成一格见宇如面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面对的传统文化,我们究竟应该传承什么、摒弃什么?著名学者王充闾认为,对于传统文化的“老根底”,我们要有“新眼光”,要做好这项工作,不能光靠名嘴们去讲,应该考虑如何在诠释传统文化方面做出更多创造性的努力,使其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现代性的转化和创造性的发展,从而使之更接地气,更多地关照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有些传统文化的确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如果不做改变,人们会觉得它游离于生活之外,,桎梏在书本中、书店里。换言之,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载体,赋予其更多现代的意义与内涵。()让人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让传统成为一种认同,一种精神给养。人们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国粹》这本书问世了。它是形象化的中国人文传统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心灵精神史。它以散文的形式阐释中国人文传统,通过对先祖、人文、河山、传统的认知和感悟,写出了中国人的人文情怀、精神世界、心灵空间及中国文化特有的智慧、气度、神韵,让人们地感受中华民族的沧桑正道,领悟日常的安身立命之道,斯文优雅的人生理念,生存处世的生活智慧,增添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自信,让古老的中华文明在当代呈现出的生命力。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因为读史能通心。B.解决当今难题,必须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C.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D.通过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难题。

518.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浩如烟海高山仰止身临其境生生不息B.包罗万象仰之弥高设身处地生机勃勃C.浩如烟海仰之弥高身临其境生机勃勃D.包罗万象高山仰止设身处地生生不息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之所以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是因为《国粹》这本书问世了。B.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国粹》这本书问世了。C.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国粹》这本书问世了。D.为了给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国粹》这本书问世了。陕西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陕西省榆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书信作为社会生活的交际工具,曾是运用得最为广泛的文体之一。两千多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有价值的书信作品。文学史上的散文圣手、诗赋名家不仅不乏名篇,就是名不见文学文的作者。也有很多书信佳作。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叙写生活琐事,往来应酬,或三言两语的短函,也就是所谓的“尺牍";一类是涉及社会民生、政治经济、学术思想等有关问题,叙事说理或抒情言志而又篇幅舒展,首尾俱悉的“书"。尽管书信是应用文体,但从____下来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古代作家也是用认真严肃的态度来对待的,并不__。因此,古代书信和那些政论、传记,序跋、游记一样,其中有不少既有思想价值,也有艺术价值的作品。()。首先,它所表现的内容极为广泛,议论、叙事、抒情、写景,无施不可,_,皆成文章;其次,它富于抒情性,能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个性和风格,作者在写作中往往随意挥洒,尽情倾吐:第三,它的表现手法灵活,无成法,无定体,或__,或洋洋千言,不须雕琢,率真自然,语言也活泼自由,不避方言俗语。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6A.流传淡然处之喜怒哀乐寥寥数语B.流传掉以轻心嘻笑怒骂寥寥数语C.留传淡然处之嘻笑怒骂短小精悍D.留传掉以轻心喜怒哀乐短小精悍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写作上,书信有它的特点B.书信具有写作上的特点C.在艺术价值上,书信有它的特点D.书信具有突出的艺术价值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名不见文学史的作者不仅不乏名篇,就是文学史上的教文圣手、诗赋名家,也有很多书信佳作。B.不仅名不见文学史的作者有很多书信佳作,就是文学史上的散文圣手、诗赋名家,也不乏名篇。C.文学史上的散文圣手、诗赋名家不仅不乏名篇,就是名不见文学史的作者,也有很多书信佳作。D.不仅文学史上的散文圣手、诗赋名家有很多书信佳作,就是名不见文学史的作者,也不乏名篇。【答案】17.B18.A19.D【解析】【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组,流传:传播流行。留传:东西被保留,相传下来。此处语境,指的是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流行,故应选择“流传”;第二组,掉以轻心:轻视而漫不经心;淡然处之:以平静的态度去面对、处理事情。此处语境,指古代作家用认真严肃的态度来对待书信这种文体,故应选择“掉以轻心”;第三组,嘻笑怒骂:此处谓不拘守规格,率情任意地发挥表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谓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喜怒哀乐:人的各种情绪。此处语境,指书信所表现的内容极为广泛,议论、叙事、抒情、写景等这些形式都可以入文,故选择“嬉笑怒骂”;第四组,寥寥数语:非常简括地说。短小精悍: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此处语境,结合下文“或洋洋千言”可知,此处填入的词语与之相对,故应选择“寥寥数语”。故选B。

7【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中,后文从“内容”“抒情性”“表现手法”三个方面阐释书信的“特点”。选项中的“艺术价值”概括不当,排除CD。“写作上的特点”表述不通畅,排除B。故选A。【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A项,语序不当,“名不见文学史的作者”与“文学史上的教文圣手、诗赋名家”调换顺序;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当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的位置应在句首。B项,语序不当,“名不见文学史的作者”与“文学史上的教文圣手、诗赋名家”调换顺序;“有很多书信佳作”“不乏名篇”对应不当;C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当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的位置应在句首;“有很多书信佳作”“不乏名篇”对应不当;故选D。【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12卷、560万字的《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以下简称《集成》)终于出版了,这是当代《史记》研究学者,付出二十余载心血的成果。《集成》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规模浩大,()。

8《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人系事”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中华民族三千余年历史,体现中华民族、传承发展的智慧和力量。《集成》通过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为基础,用现代学术精神发掘《史记》的价值,探索其丰富内涵。这本书充分借鉴《史记》研究成果,爬罗剔抉,。引用中国古代《史记》研究著作420余种、现当代《史记》研究著作260余种、海外汉学研究文献100余种、考古资料200余种,以及一批代表性学术论文。但这本书并不限于单纯的资料,编次清晰,简而有序,能够对海量资料进行辨识和容纳。这本书真可谓一部《史记》的“百科全书”。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孜孜不懈生生不息披沙拣金汇聚B.宵衣旰食生生不息探骊得珠汇聚C.宵衣旰食源远流长披沙拣金会聚D.孜孜不懈源远流长探骊得珠会聚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各部分构成,汇集、整理、编纂一部囊括古今中外《史记》研究成果的“集成”,旨在对司马迁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B.旨在对司马迁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各部分构成,整理、汇集、编纂一部囊括古今中外《史记》研究成果的“集成”。C.旨在对司马迁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各部分构成,汇集、整理、编纂一部囊括古今中外《史记》研究成果的“集成”。D.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各部分构成,旨在对司马迁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汇集、整理、编纂一部囊括古今中外《史记》研究成果的“集成”。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集成》通过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为基础,用现代学术精神探索《史记》的丰富内涵,发掘其价值。B.《集成》以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为基础,用现代学术精神探索《史记》的丰富内涵,发掘其价值。C.《集成》以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为基础,用现代学术精神发掘《史记》的价值,探索其丰富内涵。D.通过《集成》吸收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用现代学术精神探索《史记》的丰富内涵,发掘其价值。【答案】14.A15.D16.B【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9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孜孜不懈:勤勉努力,毫不懈怠。这里修饰的是《史记》研究学者的勤奋,应选“孜孜不懈”。生生不息:事物不断地发展、产生。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这里修饰的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应选“生生不息”。披沙拣金: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紧扣主题,抓住要领。这里修饰《史记》研究成果,与“爬罗剔抉”对应,应选“披沙拣金”。汇聚:强调从各个不同的地点、方向集中到一起,由少到多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会聚:强调各方会合后各自仍独立存在。“汇聚”常用于物,“会聚”常用于人。这里修饰的是“资料”,应选“汇聚”。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能力。“汇集”“整理”“编纂”这三个动词应该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能调换位置,排除B。主语承前省略,此处主语应该是“《集成》”,前面讲“规模浩大”,后面紧跟着应该介绍其构成,然后是目的,最后是成果总结。排除AC。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通过……为基础”结构混乱,改成“以……为基础”或“通过……”。二是“发掘……魅力,探索……内涵”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应该是先“探索……内涵”,然后才能“发掘……价值”。综合分析,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17.“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亦是重要的中华文化载体。请分别判断下列诗词所咏之物是文房四宝中的哪一种。()①端人凿断碧溪浔,善价争教惜万金。②何消才子题诗外,分与能书贝叶僧。③班超投处好追寻,放逸真闲摅雅致。④用时须留一匕余,丹墀大对要烦渠。A.①砚②纸③笔④墨B.①纸②笔③砚④墨C.①砚②纸③墨④笔D.①笔②墨③纸④砚【答案】A【解析】

10【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①“端人凿断碧溪浔,善价争教惜万金”指的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其中端砚最为著名。这里是借端砚指代中国的砚台。②“何消才子题诗外,分与能书贝叶僧”指的是“纸”。“贝叶”是棕榈的叶子,古代用来抄写经文。这一句的意思是“除了让诗人才子题写诗句之外,还要分给僧人一些来抄写经文”,从中可知此处说的是“纸”。③“班超投处好追寻,放逸真闲摅雅致”指的是“笔”,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此处说的是“笔”。④“用时须留一匕余,丹墀大对要烦渠”指的是“墨”。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王迈的《墨歌寄林明叔》,诗的开篇两句“赠君古墨三寸许,君知此墨从来处。”而“用时须留”两句的意思是“使用时必须要留一小块,皇帝在朝廷上的策问还要麻烦你呢”,因为古代用手研墨,最后总要留下一点。所以可知这里指的是“墨”。故选A。陕西省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三、语言表达与运用(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8~19题。“状元笔记”的热销,究其原因,是国人的“状元”情结在作祟。今天,虽然高考与科举大相径庭,但作为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国人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   的,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对哪怕是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当成制胜的法宝。说到底,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状元崇拜”情结。“状元笔记”凝聚着“学霸”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倘若“状元笔记”名副其实,学生将其拥有的文化资本进行利益变现   。然而,目前网上的“状元笔记”大都是“赝品”。商家往往为迎合家长、学生的需求,将一些所谓尖子生的笔记贴上“状元笔记”的标签,   ,进行营销。可见,对于“状元笔记”,消费者应理性地对待。一方面,“状元笔记”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分好坏,很容易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具有很强的差异性,“状元笔记”即便是真的,也不是每人都适用的“考试秘籍”。与其   ,捧着一本不属于自己的“秘籍”而顶礼膜拜,不如学习状元们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蹴而就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亦步亦趋

11B.一挥而就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拾人牙慧C.一挥而就   无可厚非   鱼目混珠   亦步亦趋D.一蹴而就   无可厚非   鱼目混珠   拾人牙慧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附着着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B.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充满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C.但从全国性最严格的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看到了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D.但国人在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答案:18.D【解析】“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第一处说的是“任何人的成功”,应使用“一蹴而就”。“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第二处说的是这种做法不必过分责难,应使用“无可厚非”。“鱼龙混杂”,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第三处说的是“笔记”,应使用“鱼目混珠”。“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第四处说的是“捧着一本不属于自己的‘秘籍‘而顶礼膜拜”,应使用“拾人牙慧”。考查内容: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辨析成语的能力。试题来源:网络课标要求:语言积累,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体验。19.A【解析】B项,“充满……‘精英’崇拜”动宾搭配不当。C项,“从全国性最严格的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介词残缺,“从”与后面的“中”搭配,就不能再与后面“……的身上”搭配了,故应在“从”前加“在”,就变成“在……的身上”。D项“国人……寄寓着”主谓搭配不当。考查内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试题来源:网络课标要求:语言积累,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体验。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A)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之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书简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同样突出,一批批传世书简已成为重要典籍,记载着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人与人之间,每当有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有了或长或短的分离,书简总能及时派上用场。古时,书简是重要通信方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及至时下,通讯发达,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便捷,音频视频瞬间抵达,书简似不再有。然而,疫情,“隔离”骤然闯入我们的生活。“隔离”状态下的亲情、友情、爱情、乡土情、家国情,来得浓烈、来得澎湃。(B)除了手机上的音频,视频,书简又一度登场,共同表达情感的浓烈与澎湃。《战“疫”书简》共5辑。所列各篇,并非,而是你中有我,相互包涵。亲情中含家国之思,成长中有笃志之愿。不论信出何人,谁在阅信,都是。每一封书简,都是一次深情的目送。每一次捧信阅读,都会感觉到身后站着很多很多的人:(C)你为这身后许许多多人的岁月静好奔赴前线,逆行战疫,他为身后许许多多人的平安健康坚守后方,深情守望。(D)一封书信,串连起前方和后方,凸显出满满的家国情怀、家国祈愿。17.依据上下文内容及标点符号,选出文段中ABCD四处画波浪线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AB.BC.CD.D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书简是人类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B.人类通过书简传递情感,表达信息。C.书简是人类传递情感、表达信息的重要载体。D.人类通过书简表达情感,传递信息。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立锥之地突如其来泾渭分明如沐春风B.一席之地突如其来泾渭分明见字如面C.一席之地不期而至自成一格如沐春风D.立锥之地不期而至自成一格见宇如面【答案】17.C18.A19.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项,冒号后两个并列大句子之间应该用分号隔开,应把“逆行战疫”后的逗号改为分号,即“你为这身后许许多多人的岁月静好奔赴前线,逆行战疫;他为身后许许多多人的平安健康坚守后方,深情守望”。

13故选C。【18题详解】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词语之间需要注意搭配,应为“表达情感,传递信息”,排除BC;依据上下文话题一致的原则,下午是“书简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同样突出”,所以“书简”做主语比“人类”做主语更适合与下文衔接,排除D。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的能力。第一组,一席之地:比喻极小的一块地方或以定的位置。立锥之地:强调极小的地方。文中并不强调其小,而是着重说其位置的不可保,填入“一席之地”。第二组,突如其来:突然发生。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疫情到来,“突然”更合适,填入“突如其来”。第三组,泾渭分明:意思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人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自成一格:意思是指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从下文内容可知,文意并不强调风格,而是内容。“泾渭分明”与下文“你中有我,相互包含”形成对照,填入“泾渭分明”。第四组,如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见字如面:见到字就如同见到本人。看到这些字的内容,就像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见字如面更符合“阅信”的内容,填入“见字如面”。故选B。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面对的传统文化,我们究竟应该传承什么、摒弃什么?著名学者王充闾认为,对于传统文化的“老根底”,我们要有“新眼光”,要做好这项工作,不能光靠名嘴们去讲,应该考虑如何在诠释传统文化方面做出更多创造性的努力,使其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现代性的转化和创造性的发展,从而使之更接地气,更多地关照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有些传统文化的确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如果不做改变,人们会觉得它游离于生活之外,,桎梏在书本中、书店里。换言之,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载体,赋予其更多现代的意义与内涵。()让人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让传统成为一种认同,一种精神给养。人们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国粹》这本书问世了。

14它是形象化的中国人文传统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心灵精神史。它以散文的形式阐释中国人文传统,通过对先祖、人文、河山、传统的认知和感悟,写出了中国人的人文情怀、精神世界、心灵空间及中国文化特有的智慧、气度、神韵,让人们地感受中华民族的沧桑正道,领悟日常的安身立命之道,斯文优雅的人生理念,生存处世的生活智慧,增添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自信,让古老的中华文明在当代呈现出的生命力。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因为读史能通心。B.解决当今难题,必须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C.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D.通过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难题。18.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浩如烟海高山仰止身临其境生生不息B.包罗万象仰之弥高设身处地生机勃勃C.浩如烟海仰之弥高身临其境生机勃勃D.包罗万象高山仰止设身处地生生不息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之所以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是因为《国粹》这本书问世了。B.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国粹》这本书问世了。C.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国粹》这本书问世了。D.为了给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国粹》这本书问世了。【答案】17.C18.A19.B【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采取从文中抽取一句话的方式进行考查,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语气。根据语境,后文说“让人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让传统成为一种认同,一种精神给养”,可见前面应是说可以达到这一结果的方式或方法;让“传统”成为一种“认同”,一种“精神给养”,这是古典智慧解决现代问题的结果,空格处的内容应与之相关。先说“读史通心”,这是大前提,然后才能“借鉴古典智慧”,最终“解决当今的难题”,而后面的句子就是“解决当今难题”的结果,A项,“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因为读史能通心”,选项把“读史能通心”放在后面,不如“解决当今难题”与后文连接更自然;B项,先从“解决难题”入手,然后谈做法,这与横线后面的内容不连贯;D项,“通过读史通心”滥用介词“通过”让句子缺少主语,故选C项。【18题详解】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第一处修饰“传统文化”,故用“浩如烟海”。“高山仰止”,比喻对崇高品德的崇敬、仰慕。“仰之弥高”,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第二处,用来修饰传统文化,故用“高山仰止”。“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境地。“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第三处,用来修饰感受,人们亲自感受中华民族的沧桑正道,故用“身临其境”。“生生不息”,世间万物新陈代谢,永不停止。“生机勃勃”,形容充满生命力并富有朝气。第四处,修饰生命力呈现出的永不停止的状态,故用“生生不息”。故选A项。【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人们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国粹》这本书问世了”结构混乱,前一句的主语是“人们”,而“为了……”一词引导的是目的性状语,故该句没有谓语动词,句意还没有表达完整,下一句就另起话头,以“《国粹》这本书”为主语,这是结构混乱中的中途易辙,“为了”一词引导的是目的性状语,“《国粹》这本书问世”的目的就是“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故可以改成“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国粹》这本书问世了”。A项,因果关系不当;C项,前一分句成分残缺,应是“让人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D项,“为了给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文传统”中介词“给”使用不当,或者“给”后缺少宾语中心词,一般是“给……机会”。故选B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