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2328225
大小:6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4-08-29
《地下室综合管线思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地下室车库综合管线布局管理管线布置已经进入BIM时代了,BIM可以达到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那么是否意味着:施工单位只要按照BIM设计进行施工就可以,不需要进行施工设计和施工规划了?答案是否定的。随着BIM技术的普及,很大程度上是会减少我们的布置难度,以及为我们施工管理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大多数BIM设计者既不是来自相关专业的设计人员,也不是来自相关专业的管理或施工人员,只是学会了BIM设计软件的软件操作人员。他们缺乏对相关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范要求的把控能力,也缺乏施工现场实际经验,往往把BIM设计停留在理论阶段。BIM图纸的整体效果看来很漂亮,但是一旦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就会发现很多矛盾,或是不同专业管道排布时违反了相关规范,或是现场的实际空间无法容纳布局相关的管线。综合管线包含内容为建筑电气分部管线、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分部管线、通风与空调分部管线、建筑智能分部管线等。具体细分内容如下:建筑电气分部管线有:供电干线子分部管线、电气动力子分部管线、电气照明子分部管线、自备电源子分部管线、防雷接地子分部管线等。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分部管线有:室内给水子分部管线、室内排水子分部管线、室内热水子分部管线、室内采暖子分部管线、建筑饮用水供应系统子分部管线、建筑中水系统及雨水利用系统子分部管线等通风与空调分部管线有:送风系统子分部管线、排风系统子分部管线、防、排烟系统子分部管线、除尘系统子分部管线、(舒适性空调风系统子分部管线、恒温恒湿空调风系统子分部管线、净化空调风系统子分部管线、真空吸尘系统子分部管线、上述子分部地下室比较少见)、地下人防通风系统子分部管线、空调(冷、热)水系统子分部管线、冷却水系统子分部管线、冷凝水系统子分部管线、土壤源换热系统子分部管线、水源热泵换热系统子分部管线、蓄能(水、冰)系统子分部管线、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子分部管线、太阳能供暖空调系统子分部管线、设备自控系统子分部管线等。建筑智能分部管线有:综合布线系统子分部管线、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子分部管线、有线电视机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子分部管线、公共广播系统子分部管线、会议系统子分部管线、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子分部管线、时钟系统子分部管线、信息化应用系统子分部管线、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子分部管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子分部管线、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子分部管线等、1、地下车库综合管线合理布置的意义 根据多年的施工及管理发现,对经历过的大大小小的各种地下车库(办公楼、住宅、地下商城等),地下车库设计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主要是标高、位置,有些专业的管线基本都在一个位置,造成管线无法施工,没有做综合排布综合考虑,没有认真核对各个管线位置,位置重合交叉等问题比较突出,施工单位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对管线施工布置没有具体的概念,造成地下车库施工完达不到功能要求及美观,完全就是个失败的设计施工,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审图,结合各专业图纸,发现标高位置设置是否合理等问题即使跟设计院沟通,优化管线排布设计等,达到最大的空间值,防止给业主及物业后期的使用维修造成诸多不便。3、综合管线施工因素影响综合管线施工的主要因素有:地下室梁底净高、车位布置(消火栓位置)、各个专业在图纸中设计走向、规范要求等。对各专业设计走向问题:初步分析并重点关注,水泵房、风机房、配电间等机房管线最为密集的位置,这是车库净高控制的关键;消防管道、通风管道、给排水管道、强弱电桥架集中交叉的位置,梁底风管等管线交叉的在施工初期进行跟设计院沟通深化图纸,分散交叉点管道或管道走向和型号的局部调整。对规范的具体要求:管线布置完成后汽车库室内最小净高应满足规范要求,微型车及小型车最小净高2.20米,轻型车2.80米,中大型绞接客车3.40米,中大型绞接货车4.20米。4、综合管线的设计及施工技术交底 在具体把控管理前提下应及时进行相关的技术交底,让施工人员了解及掌握相关规范数据内容,提升施工管理人员及及基层施工者的专业安装水平。我们在综合管线施工及管理中把握的原则是不能仅限于满足最低设计高度要求,还需紧凑布置,尽最大可能提高地下室使用空间,使空间高度最大化。梁下敷设的第一层管线宜紧贴梁底敷设,桥架顶距梁底净距不宜大于100mm,其余管线管顶与梁底净距不宜大于50mm(并排底平敷设管线以最大高度尺寸管线计)。4.1管线敷设位置要求:地下室大直径或主干管线应尽可能沿地下室外墙布置,必要时可设置专用的管井,以减少大直径管道对使用空间的影响管线敷设要配合建筑、结构布局,宜沿墙、柱平行敷设,应首选避开主通道,次选避开通道、通道中央位置(按顺序选择),宜选靠墙位置、或在车位或通道靠柱侧位置敷设(按顺序选择)。如为加腋梁,则注意避开靠柱的最低梁处以避免管线整体敷设过低应尽可能沿次梁方向安装敷设;4.2具体管线布置常规顺序 喷淋支管贴梁或近板敷设,其余管线如冷冻冷却水管、给水干管、消防干管、桥架、通风管道等宜与喷淋干管同层、貼梁底敷设,遇到交叉时,宜遵循水管和桥架宜上绕风管,小管道避让大管道,压力管道避让重力管道,低压管道避让高压管道,常温管道避让高温、低温管道,技术或成本上可弯管线避让不可弯管线;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的情况时,根据现场情况选定最有利原则。在满足间距要求的前提下,各管线宜并行敷设,同时尺寸大小接近的管线应集中布置且底高一致,照明光管底座底标高宜与管道底平;消防喷淋支管等小直径管道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近板布置,无法保证空间净高要求时,可在梁板结合处预埋穿梁套管,以减少小直径满铺管道对地下净空的影响;同专业管线宜同层敷设,避免分层敷设;不同专业管道之间不宜存在大面积或长距离上下重叠。管线尽量避免穿越防火卷帘上方;不得出现三道及三道以上的管线交叉,不得在梁下交叉;避免大直径管道的交叉。4.3各个专业的规范要求给排水专业:表3.3.8钢管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公径直径(mm)1520253240507080100125150200250300支架的最大间距(m)保温管22.52.52.533444.567788.5 不保温管2.533.544.55666.5789.51112表3.3.9塑料管及复合管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管径(mm)121416182025324050637590110最大间距(m)立管0.50.60.70.80.91.01.11.31.61.82.02.22.4 水平管冷水管0.40.40.50.50.60.70.80.91.01.11.21.351.55 热水管0.20.20.250.30.30.350.40.50.60.70.8 3.3.10铜管垂直或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应符合表3.3.l0的规定。表3.3.10铜管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公径直径(mm)1520253240506580100125150200支架的最大间距(m)垂直管1.82.42.43.03.03.03.53.53.53.54.04.0水平管1.21.81.82.42.42.43.03.03.03.03.53.54.1.8冷、热水管道同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上、下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上方。2垂直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左侧。4.2.5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1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间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5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给水管 应铺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在排水管的下面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管径的3倍。4.2.7给水水平管道应有2%o—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4.2.10水表应安装在便于检修、不受曝晒、污染和冻结的地方。安装螺翼式水表,表前与阀门应有不小于8倍水表接口直径的直线管段。表外壳距墙表面净距为10~30mm;;水表进水口中心标高按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士10mm。1)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最大净距为200mm;交叉敷设时,最大净距为150mm。给水管外壁之间的最大净距为100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宜等距错开,若需并列安装,管道外壁最大净距:DN小于50mm时为200mm;DN=50~150mm时为250mm。2)管道上、下层叠敷设时,冷水管应在热水管、蒸汽管的下方,在冷冻水管、排水管的上方。3)如不能避免排水管道在上层敷设,则下方给水管道接口应偏离交叉点。4)满足本标准总原则的前提下,水管与桥架层叠敷设时,不宜在桥架上方,热水管需避免与桥架层叠。5)保证重力排水管坡度的同时,应避免重力排水管与其他管线交叉对层高造成影响。 6)热水及冷凝排水管道布置敷设时需考虑保温层厚度。空调专业1)保证重力冷凝排水管坡度的同时,应避免重力冷凝排水管与其他管线交叉对层高造成影响。2)为提高标高,应尽量采用宽高比大的扁平风管,如需现场优化,应控制金属风管宽高比不宜大于4,并应经设计确认。电气专业1)如无法避免电缆桥架多层敷设时,需保证上下层桥架一端对齐。2)同层间敷设距离宜小于下列规定:a)强电桥架间距为200mm;b)弱电线槽与强电桥架间距为300mm,当有屏蔽板时可减少到200mm;c)控制电缆桥架间距为200mm。d)弱电线槽之间间距不宜大于10mm。3)线槽和桥架顶部距楼板最大距离300mm,距梁底不大于100mm,桥架距墙壁或柱边最大净距为100mm。 4)强电桥架要靠近配电间的位置安装,如强电桥架与弱电桥架层叠安装时,强电桥架宜敷设在上方。5)高、低压桥架层叠安装时,高压桥架应在上方敷设。6)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防腐、隔热措施并经设计确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