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27页).pptx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27页).pptx

ID:82325818

大小:27.48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4-08-29

上传者:138****4567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27页).pptx_第1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27页).pptx_第2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27页).pptx_第3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27页).pptx_第4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27页).pptx_第5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27页).pptx_第6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27页).pptx_第7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27页).pptx_第8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27页).pptx_第9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27页).pptx_第10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27页).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 3.地理实践力: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并能运用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分析大气环流对当地气候和天气的影响。1.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季节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的特点。 目录气压带和风带形成01海陆分布的影响02 01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1)大气环流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意义: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2)三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以北半球为例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赤道低气压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2)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过程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多,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这样赤道地区就形成了个低压带—赤道低压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2)三圈环流被迫下沉高空赤道北纬30度北纬30度形成高压近地面南风东北风受热上升以北半球为例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高空向南北分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北流的一支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高空时偏转成了西风。这样,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一部分向南流向赤道低压带,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2)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过程这样,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一部分向南流向赤道低压带,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一个低纬度环流圈。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2)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过程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向北流出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北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少,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带。从极地高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2)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过程极地东风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在极地高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的低压带,称为副极地低压带。从副极地低压带上升的气流在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从而形成了中纬度与高纬度环流圈。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2)三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过程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这样,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原因: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规律: 02海陆分布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1)成因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尤为显著,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 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2)分布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大陆的冷高压以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 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2)分布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大陆上的热低压以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3)季风环流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3)季风环流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之间,形成势力强大、干燥寒冷、范围很广的冬季风。思考:北半球冬季,东亚、南亚季风风向,性质各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3)季风环流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就沿着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即东亚的东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夏季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思考:北半球夏季,东亚、南亚季风风向,性质各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 理解海陆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请你按下面的步骤分析并解释北半球冬季和夏季高、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1.如图所示,冬季(图a)和夏季(图b)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在空气柱上标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然后回答如下两个问题。(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2)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2.如果在图a和图b中,以空气柱为中心各绘几条闭合的等压线,该纬度范围的气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a冬季b夏季 1.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暖高压B.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C.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D.赤道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2.在气压带、风带图上,由于冷暖气流相遇后形成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3.在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形成图中,如果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低纬度的风向与现在正好相反B.高纬度与中纬度的风带和风向不会改变C.各气压带的气压高低与现在相反D.三圈环流依然存在课堂练习CCD 4.1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压气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5.有关季风的正确叙述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6.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附近时()A.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B.亚洲大陆被印度低压控制C.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D.南亚盛行东北季风课堂练习CAD 7.读下图,回答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原因是。(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和,那里一般是气压带,天气特点是。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和,那里一般是气压带,天气特点是。课堂练习冬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多A地是气流被迫抬升的低压,降水较多,而B地是盛行下沉气流的高压,降水较少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是来自纬度较低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暖而轻,而D气流来自纬度较高的极地高气压带,气流冷而重,所以C气流沿D气流向上爬升0°60°低多阴雨天气30°90°高多晴朗干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