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 20192020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A卷)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丰台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联考高一地理(A卷)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30题的相应位置上。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下图表示包括月球的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天体系统依次为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B.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总星系C.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D.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地月系2.作为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可以描述为①太阳系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②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巨行星 ③与太阳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邻④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1.C2.B【解析】该题考查天体系统。【1题详解】读图可知,丁中有地球,且为中心天体,故为地月系;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位于丙系统中,故丙为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当中,故乙为银河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故甲为总星系。故选C。
1【2题详解】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八大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①正确。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类地行星,②错误。与太阳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邻,③正确。地球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但不是位置的描述,④错误。故选B。3.下列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能的是A.潮汐能B.地热能C.生物能D.核能【答案】C【解析】【详解】生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辐射,生物能形成来源于太阳辐射,故C正确;地热、核能形成和来源于地球内部的能量,故BD不符合题意;因月球引力的变化引起潮汐现象,潮汐导致海水平面周期性地升降,因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称为潮汐能潮汐能,故A不符合题意。故选C。1859年9月1日,英国天文爱好者卡林顿观测到日面上出现两道极其明亮的白光,其亮度迅速增加,远远超过光球背景,明亮的白光仅维持几分钟就很快消失了,这是人类第一次观测到该现象。完成下面小题。4.卡林顿观测到的现象是A.耀斑B.黑子C.磁暴D.极光5.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A.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B.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C.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D.引起高层大气出现云雨天气【答案】4.A5.C【解析】【4题详解】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黑斑点,不会出现白光;耀斑是太阳色球爆发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亮度上升迅速,时间短;磁暴和极光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磁暴是影响导航系统,极光吸在极夜地区可见;卡林顿观测到的现象是耀斑。故选A。【5题详解】
2耀斑爆发时,太阳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磁场和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并不影响太阳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太阳活动并不会引起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电磁扰动不发生在对流层大气。故选C。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列各题。6.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爬行类B.鸟类C.鱼类D.两栖类7.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B.元古代C.中生代D.新生代8.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A.哺乳动物时代B.爬行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答案】6.C7.C8.A【解析】本题组以动物演化进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鱼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出现繁盛的时代,考查学生对动物演化进程的掌握程度。【6题详解】图中显示,爬行类出现在古生代后期,鸟类出现在新生代,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中后期,因此出现最早的是鱼类,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7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动物演化进程图中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图中显示,爬行类动物宽度最宽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选项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古生代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种类较少,排除A。图中显示,元古代爬行动物还没有出现,排除B。图中显示,新生代爬行动物的种类较少,排除D。故选C。
3【8题详解】图中显示,新生代时,表示哺乳类的条带宽度,在各类动物中增长最为速度,哺乳类动物物种丰富且增长迅速,因此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选项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爬行动物时代在新生代物种较少,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生藻类时代是古生代早期,排除C。裸子植物时代是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前期,排除D。故选A。下图表示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对图中所示圈层的主要特点,描述正确的有A.a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厚度不均B.b是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不规则C.c是各种类型的生物的总称,生机勃勃D.d是由不同类型气体组成的,干燥洁净10.a、b、c、d四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A.aB.bC.cD.d【答案】9.B10.B【解析】【分析】从图中位置判断,a为岩石圈,b为水圈,c为生物圈,d为大气圈。【9题详解】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不是整个上地幔,A错误;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连续但不规则,B正确;生物圈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C错;大气圈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尘埃组成,D错;故选B。【10题详解】水圈中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四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征,知识性试题。
42018年12月22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首颗卫星成功发射,该卫星在距离地面1000千米的低空轨道上围绕地球运行。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下列描述正确的有①太阳辐射逐渐增多②气压逐渐降低③空气密度逐渐减小④臭氧含量逐渐减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依次经过的是A.对流层 大气上界 高层大气B.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C.平流层 高层大气 对流层D.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B.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平流层C.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D.大气组成成分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影响而改变【答案】11.A12.D13.A【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11题详解】该卫星在距离地面1000千米的低空轨道上围绕地球运行,越往高处,空气密度逐渐减小,气压逐渐降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太阳辐射逐渐增多,①②③正确。臭氧层主要位于平流层,臭氧含量先增多后减少,④错误。故选A。【12题详解】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等特征,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故D正确。大气上界是为了说明大气圈的垂直范围而确定的地球大气的最大上限高度,在1000
5千米以上,“虹云工程”首颗卫星未达到此高度。故选D。【13题详解】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A正确。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B错误。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减少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C错误。大气组成成分比例会因人类活动影响而改变,比如二氧化碳的增多,D错误。故选A。《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③15.“天雨新晴,北风寒切”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B.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16.“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A.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湿度B.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D.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答案】14.B15.B16.D【解析】
6【14题详解】图中①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吸收热量,又通过地面辐射将热量传给大气,使大气增温。所以过程顺序是①—②—④,B对。A、C、D错。【15题详解】多雨的夜晚,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降幅小,A错;“天雨新晴,北风寒切”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降温快,水汽凝结成霜,B对;北方的冷空气,使地面温度低,蒸发减少,C错;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地面辐射较多,D错。故选B。【16题详解】“烟气”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温度,A错误;“烟气”吸收地面辐射,是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地面,增加大气温度,不是反射作用,B错误;“烟气”不能阻挡冷空气南下,C错;“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辐射热量损失,起到保温作用,D对。故选D。17.当地面出现冷热不均,产生大气垂直运动后,依次出现的现象是A.近地面出现水平气压差异→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高空出现水平气压差异→高空大气水平运动B.近地面出现水平气压差异→高空出现水平气压差异→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高空大气水平运动C.高空出现水平气压差异→近地面出现水平气压差异→高空大气水平运动→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D.高空出现水平气压差异→高空大气水平运动→近地面出现水平气压差异→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当地面出现冷热不均,产生大气垂直运动后,先是高空出现水平气压差异,高空大气水平运动,风由高压吹向低压,接下来近地面出现水平气压差异,引起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D正确。18.下图为北半球某地高空等压面示意,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①四点气温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B>A>C>D②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A>B>D>C③A处盛行下沉气流,B盛行上升气流④近地面与高空水平方向气流方向一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如果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凸出,则中间的数值要小于两侧;如果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则中间的数值要大于两侧。同一垂直面,气压越往高处越低,C处气压面向低处凸出,为低压,D处为高压,对应的近地面气压相反,A为高压,气温低,B为低压,气温高。四点的气温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B>A>D>C,①错误。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A>B>D>C,②正确。A处盛行下沉气流,B盛行上升气流,③正确。近地面与高空水平方向气流方向相反,④错误。故选C。读下图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9.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20.④处风向为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答案】19.C20.B【解析】
8同一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19题详解】同一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③,C对。①、②、④三地的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小,A、B、D错。【20题详解】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根据图示等压线分布,④处的风向为东北风,B对。A、C、D错。实验步骤:1.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2.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口,用橡皮筋扎紧,并把小石头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的塑料纸上压住。3.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发现沙子变湿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1.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A.大气的受热过程B.水循环C.大气的垂直分层D.热力环流22.自然界中导致该类地理现象产生的根本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太阳活动C.水汽输送D.水的三态变化【答案】21.B22.A【解析】【21题详解】该实验中,盆中水受热蒸发,水汽在顶部塑料纸处凝结,水滴入装沙的小瓶中,沙子变湿。主要模拟的是水循环,B对。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沙子变湿无关,A、D错。盆在对流层,不能模拟大气的垂直分层,C错。所以选B。
922题详解】自然界中导致该类地理现象产生的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的根本能量来源,A对。太阳活动不是地球能量的来源,B错。水汽输送、水的三态变化的能量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C、D错。所以选A。南宋天文学家、思想家何承天在《论浑天象体》中记载“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入海。”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图中代号最能解释“百川发源…归注入海”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A.①-降水B.②-蒸发C.③-水汽输送D.④-地表径流24.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比喻及其解释,连线正确的是A.“纽带”——地球表面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B.“调节器”——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再分配C.“雕塑家”——调节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D.“传送带”——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基本形态【答案】23.D24.B【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23题详解】根据图示①表示海洋水汽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陆地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归注入海地表径流。故选D。【24题详解】自然界的水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水循环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它可以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被称为“调节器”,B正确;(2
10)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被称为“传送带”;从而使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被称为“纽带”,AD错误;(3)水的循环运动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且使水成为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因子之一,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被称为“雕塑家”,C错误。故选B。25.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特殊灌溉系统。下图为坎儿井结构示意图。暗渠对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A.减少水分蒸发B.减少大气降水C.减少植物蒸腾D.减少地下径流【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水循环。【详解】新疆吐鲁番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暗渠可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地下径流,对大气降水没有影响,暗渠位于地下,没有植物蒸腾。故选A。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A.密度、温度、盐度B.盐度、温度、密度
11C.温度、密度、盐度D.密度、盐度、温度27.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海水的A.盐度约为34.6%B.温度约为26°CC.密度约为1020.5kg/m3D.纬度约为5°S【答案】26.A27.B【解析】本题考查海水性质。【26题详解】表层海水的温度从低纬向高纬度递减,所以②是温度。海水盐度从副热带向南北两侧递减呈双驼峰状,③是盐度。海水密度从低纬向两极递增,①是海水密度。故选A。【27题详解】平均密度最低的纬度在5°N,此处的海水温度约为26°C,盐度约为34.3‰,密度约为1023kg/m3,故选B。下图示意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8.甲渔场的成因主要为A.径流入海B.寒暖流交汇C.上升补偿流D.人工养殖29.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洋流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28.B29.A【解析】
12【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需要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28题详解】甲渔场为纽芬兰渔场,由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交汇而形成,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29题详解】①②③④分别为巴西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纳利寒流,对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是暖流,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的是渔场的成因。1、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2、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3、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4、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30.下列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波浪、海啸、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B.海啸是风浪发展的一种强烈形式,是人类易于利用的能源C.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下落称为汐D.潮汐是海水在日、月的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海水运动有三种形式,波浪,潮汐,洋流。其中海啸是因海底地震或风浪发展的一种巨浪,属于波浪的一种,目前人类开发利用难度大。潮汐是在日、月的引力作用下,海水发生周期性涨落的现象。白天涨落为潮,晚上涨落为汐。符合的是D项。二、非选择题31.图1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示意图,图2为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1)依据图1,莫霍界面以下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这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质状态可能为________态。(2)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火山活动中的________发源地,软流层以上是岩石圈,其由图2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填字母)。(3)图2中的地球外部圈层中,________占有________的底部,________的全部与岩石圈的上部(填字母或名称)。(4)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B.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各自独立发展变化的C.自然地理环境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D.地球的内、外部圈层一起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答案】(1).波速明显加快(2).突然消失(3).液或气(4).岩浆(5).D(6).E(7).B或生物圈(8).A或大气圈(9).C或水圈(10).C【解析】【分析】本题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示意图和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地球圈层。【详解】(1)地震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根据图示:从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是横波、纵波都变快,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波速突然消失,这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或气态。(2)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由图2中DE位于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3)从图2中可以看出,A位于最顶层,为大气圈,C为不规则的圈层,与岩石圈相邻,为水圈,B为生物圈,连接了其他三大圈层,B生物圈占有A大气圈的底部,C
14水圈的全部与岩石圈的上部。(4)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A错误。自然地理环境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B错误,C正确。地球的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一起构成自然地理环境,D错误。故选C。32.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将太阳光辐射能转换为电能。中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有巨大的开发潜能。图1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2为太阳能光伏电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据图1中我国A、B两地区更适合建造光伏电站的是,造成A、B两地区太阳年辐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选择填空)。A.日照时间B.大气透明度C.天气与气候D.海陆差异(2)人们常用“蜀犬吠日”来形容B地区中四川盆地的气候特色。是因为四川盆地天气多,大气对的多,所以光照少,太阳辐射能贫乏。这样的气候特点也使得大气对地面的作用较强。(3)从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角度各举1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答案】(1)AABC(2)阴雨太阳辐射削弱保温(3)生活中的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热水供我们使用;人造卫星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辐射提供能量;太阳辐射可以使自然界的水产生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根本动力;太阳辐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根本条件,是各种动植物的能量来源等。【解析】【分析】
15本题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太阳能光伏电站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其影响。【详解】(1)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A为青藏高原,为太阳辐射总量较丰富区,海拔高,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稀薄,且工业较落后,污染小,大气透明度高,故太阳辐射强,B位于四川盆地,受盆地地形的影响,水汽不易扩散,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多,所以光照少,太阳辐射能贫乏,A地区更适合建造光伏电站;两地均位于内陆地区,海陆差异不是直接影响因素。故选ABC。(2)人们常用“蜀犬吠日”来形容B地区中四川盆地的气候特色。四川盆地受盆地地形的影响,水汽不易扩散,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多,所以光照少,太阳辐射能贫乏。阴雨天气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3)从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角度各举1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为人类招供光和热,从生产生活的角度有生活中的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热水供我们使用;人造卫星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辐射提供能量;同时太阳也会地球上的生物提供生长所必需的光与热,也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外力作用的动力来源,从地理环境角度有,太阳辐射可以使自然界的水产生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根本动力;太阳辐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根本条件,是各种动植物的能量来源等。33.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下图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根据所学完成下列要求。(1)该城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市区迁出。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图中的①、②两地中的地。在该处建设新厂的利、弊分别是、。(2)与郊区相比,市区降水比郊区多,形成“雨岛效应”。试结合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说明原因。(3)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夏季,我国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关于城市不透水面与内涝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项选择题)。
16A.城市不透水面利于雨水的收集利用B.内涝可能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C.加高城区防洪大堤可减少城市暴雨D.优化城区雨污管网利于缓解城市内涝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4)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列举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对城市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1)②利:避免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市区。弊: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了污染(2)与郊区相比,市区气流做上升运动,气流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易冷却凝结,成云致雨,因而降水比郊区多,形成“雨岛效应”。(3)BD(4)下渗(蒸发) 地下水增加(地下水位回升);地表水减少,减轻城市内涝;城郊温差减小,城市热岛效应减弱(任答两点)。【解析】【分析】本题以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为材料,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②位于城市热岛环流的范围之外,有利于避免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市区,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但也会对迁入地对的环境产生了污染。(2)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原理,市区气流做上升运动,气流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易冷却凝结,成云致雨,而郊区气流下沉为主,不易形成降水,因而市区降水比郊区多,形成“雨岛效应”。(3)城市不透水面不利于雨水下渗,导致雨水过于集中,造成城区内涝,A错误。内涝可能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B正确。加高城区防洪大堤可减少河流洪水对城市的影响,但对城市暴雨没有影响,C错误。优化城区雨污管网,加快雨水的外泄,利于缓解城市内涝,D正确。故选BD。(4)植被浅沟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可增大下渗量和蒸发量,故主要影响下渗和蒸发。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使下渗增加,地下水增加,地下水位回升;下渗增加,地表水减少,减轻城市内涝;植被浅沟气候调节作用强,城郊温差减小,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1734.读图“北半球中纬度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就季节分布而言,该海区表层海水冬、夏季水温相对较高的是________。图中①、②洋流属于暖流的是________。甲处海域海水盐度与同纬度其它海域相比________(较高或较低),主要原因是受________的影响。(2)海浪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当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诱发的海浪被称为________,强风作用下,近岸海水急剧升降被称为________。它们能量巨大,往往给近岸带来灾难性后果。(3)甲附近海域,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其成因主要为________(双项选择题)。A.寒暖流交汇,鱼类饵料丰富B.入海径流造成近岸海洋污染C.水温季节变化引起海水扰动D.位于深海,鱼类生活空间广阔(4)下列地理现象中,可以实现海陆联系的是________(双项选择题)。A.塔里木河河水蒸发B.汇入海洋的江河C.影响我国的夏季风D.跨流域调水工程【答案】(1).夏季(2).①(3).较低(4).入海径流(5).海啸(6).风暴潮(7).AC(8).BC【解析】【分析】本题以北半球中纬度某区域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水循环,洋流及其影响。【详解】(1)就季节分布而言,夏季白昼时间长,太阳照射时间长,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海区表层海水水温相对较高。根据图中的方向可知,图中①洋流向北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为明流,②洋流相反为寒流。甲处海域位于河流入海口,入海径流降低了海水盐度,与同纬度其它海域相比海水盐度较低。(2)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风暴潮是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
18海水异常升降,同时和天文潮(通常指潮汐)叠加时的情况,如果这种叠加恰好是强烈的低气压风暴涌浪形成的高涌浪与天文高潮叠加则会形成更强的破坏力。(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附位于暖流交汇,鱼类饵料丰富,A正确。入海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B错误。水温季节变化引起海水扰动,C正确。近海域位于浅海,D错误。故选AC。(4)A.塔里木河为内流河,不会实现海陆联系,A错误。汇入海洋的江河,把陆地水带到海洋,B正确。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把海洋水汽带到陆地,C正确。.跨流域调水工程为陆地水的调动,D错误。故选BC。【点睛】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照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