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专题资料

喀斯特地貌专题资料

ID:82312515

大小:2.39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2-10-21

上传者:138****9411
喀斯特地貌专题资料_第1页
喀斯特地貌专题资料_第2页
喀斯特地貌专题资料_第3页
喀斯特地貌专题资料_第4页
喀斯特地貌专题资料_第5页
喀斯特地貌专题资料_第6页
喀斯特地貌专题资料_第7页
喀斯特地貌专题资料_第8页
喀斯特地貌专题资料_第9页
喀斯特地貌专题资料_第10页
资源描述:

《喀斯特地貌专题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2021北京)(11分)读图11,回答下列问题。斯洛文尼亚西南地区年降水量达1000~1500毫米。1.若在雷卡河修建一座水电站,请评价选址的自然条件。(4分)有利条件:降水较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势起伏,河流有落差,水能丰富。不利条件: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流量小,水能不稳定;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条件复杂,易渗漏。(2021天津)图1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回答2,3题。2.图1中四处地层由老到新的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3.与我国西南地区同类岩层发育的岩溶地貌相比,甲地的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其原因在于甲地()A.水热条件较差B.岩石的可溶性低C.地表植被茂密D.地质构造较复杂23DA(2018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14.【岩石的性质】依据图3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5.【河流沉积地貌】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答案】4.D5.A【解析】4.甲、乙、丙位于同一河谷地带,降水量、地质构造相同,植被覆盖率影响不到基本地貌,ABC错;图中显示,三地地貌形成的基岩不同,石灰岩、页岩、砂岩岩石坚硬程度不同,受侵蚀程度不同,页岩、砂岩沉积岩,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石灰岩易溶于水,形成喀斯特地貌。故选D。5.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的两个古河床沉积物显示乙地为河流阶地中的堆积阶地,沉积物高度不同、形成时期不同,显示其形成不是连续性的,排除BD。结合图示,该地貌是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河床裸露接受沉积形成的,A对、C错。故选A。(2020江苏)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A.①B.②C.③D.④7.图中断层()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答案】1.A2.D

2【解析】【6题详解】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基础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读图可知,四处河谷中只有①河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其他三处河谷的岩石都是不可溶蚀的,所以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①,故选A。【7题详解】读图分析,图中断层切断了石灰岩和页岩,没有再切断后来形成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之后没有一直活动,A错误;断层没有切穿花岗岩,但是花岗岩侵入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的时间比花岗岩早,B错误;现代河谷下切是由于断层形成之后该地区地壳整体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C错误;侵蚀面覆盖在断层之上,断层没有切穿侵蚀面,说明断层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D正确。故选D。(2020江苏)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桑蚕产业由长江中下游和珠三角地区逐渐西移。2005年以来,广西蚕茧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桑蚕业助推35个石漠化贫困县脱贫致富。下图为“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广西发展桑蚕业得益于()A.土壤肥力高,桑叶生长快B.热量条件好,结茧次数多C.地表水资源多,桑枝萌叶多D.土地资源丰富,宜桑面积广9.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的优势有()A.桑下种薯,延长了产业链B.桑枝育菇,发展多种经营C.薯、丝加工,增加附加值D.菌基回田,提高土地利用率【答案】1.BD2.BC【解析】【8题详解】广西多喀斯特地貌,土壤肥力不高,A错误。广西部分地区位于热带,热量条件好,桑蚕结茧次数多,B正确。广西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多裂隙,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资源不多,C错误。广西土地面积大,地形多样,桑树适合种植区域大,D正确。故选BD。【9题详解】

3桑下种薯,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没有延长生产链,A错误。桑枝育菇,实现了废弃物综合利用,利于发展多种经营,B正确。薯加工成淀粉、粉丝,丝加工成丝绸,延长了生产链,增加了附加值,C正确。菌基回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D错误。故选BC。【点睛】广西发展桑蚕业的优势条件为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适宜种植桑树,发展桑蚕业;东临广东,背靠西南地区,南部与海洋相连,便于产品的运输出口,东南亚市场广阔,可以扩大外贸市场。(2020山东)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A.垂直分布高差大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11.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A.山体陡峭B.水分充足C.土壤肥沃D.热量充足12.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条件不同B.水热组合不同C.耕作技术不同D.耕种历史不同【答案】10.B11.A12.B【解析】【10题详解】读图可知,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在低海拔地区没有分布,因此太行山区针叶林的垂直分布高差小,AC

4错误。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的总分布面积占比较小,B正确。黔桂喀斯特山区针叶林面积占比最大处的海拔为600-800米,而太行山区针叶林面积占比最大处的海拔为2200-2400米,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高,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黔桂喀斯特山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分、热量充足,较低海拔地区本应该为阔叶林,但是由于该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山体异常陡峭,导致水土流失快,水、土、热等条件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A正确,BD错误。黔桂喀斯特山区土层浅薄、土壤贫瘠,C错误。故选A。【12题详解】读图可知,黔桂喀斯特山区的农田分布上限较高,可以到达海拔2800米左右,而太行山区的农田分布上限较低,只能到达海拔2000米左右,主要原因是黔桂喀斯特山区所处的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海拔较高处水热条件依然较为充足,可以进行农田耕作,而太行山区所处的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以海拔较高处水热条件较差,不能进行农田耕作,B正确。光照条件、耕作技术和耕种历史对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差异影响不大,ACD错误。故选B。【点睛】读懂纵横坐标表示的含义,再根据图例,仔细分析各种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018北京)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题。13.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答案:C

5喀斯特地貌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该地区地貌景观一般会历经下图所示的四个演变阶段,目前该地区地貌所处的演变阶段是A.渗穴期B.洼盆期C.锥丘期D.残丘期2.图示地区A.流水侵蚀作用显著B.没有流水沉积作用C.河流左岸堆积,右岸侵蚀D.河流左岸侵蚀,右岸堆积3.该地山区难以生长高大的树木,其原因是①气候冷湿②土层浅薄③人为破坏严重④地下水埋藏深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C该图表示的是喀斯特地貌,既有地上喀斯特也有地下喀斯特,处于第3时期地表没有完全被溶蚀掉,也保留着地下结构,C正确。第一时期是刚开始溶蚀的时候尚未发育喀斯特地貌,第2时期是地下喀斯特没发育,只有第3时期都有,第四时期地表完全被溶蚀。ABD错误。故选C。2.A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导致的,由图可以看出,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与左岸和右岸无关,有流水沉积作用,沉积物就是流水沉积形成的,正确答案选A。BCD错误。3.D该地区难以生产高大的乔木,主要是因为地表岩石以石灰岩和页岩为主,容易发生渗漏,不易储存地表水,但是地下水丰富,同时土层浅薄,肥力较低,因此正确答案选D。

6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4.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4.D由地质剖面图可知,该地区有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分布,在页岩、砂岩分布地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下切)作用,形成河谷地貌;而在石灰岩地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溶蚀作用,即水的溶解和冲刷,形成峰林等喀斯特地貌,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岩石种类不同,流水作用差异明显,D项正确;该地区小范围内年降水量差异较小,A项错误;由图中岩层弯曲状态可以判断,该地区为向斜构造,甲、乙两处均位于向斜的侧翼但地貌不同,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该区域植被状况,C项错误。下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作用是()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C.板块张裂D.流水侵蚀6.该地地表可能发育的地貌有()①洼地②峰林③石幔④石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该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①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②地表水源丰富,生产生活供水充足③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④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5.D

7根据图中信息,此处有石钟乳和溶洞,为典型的喀斯特景观,主要是由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的,D正确;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风化、风蚀、板块张裂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6.A地表喀斯特景观主要有:石芽、溶沟、落水洞、石林、残丘、峰丛、峰林、孤峰、溶蚀漏斗和溶蚀洼地、溶蚀平原等,①②正确;石幔、石笋通常位于地下溶洞内,③④错误。故选A。7.C喀斯特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瘠薄,不适合发展种植业,①错。喀斯特地貌岩石裂隙发育,多溶洞、地下暗河,地表水极易下渗为地下水,因此地表水缺乏,②错。喀斯特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但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③④正确。故选C。(北京高考)读图,回答8~9题。8.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A.①② B.③④C.③⑤D.⑤⑥9.图中(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8.C 峰林为石灰岩地区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9.C 甲处两侧岩石受侵蚀作用严重而使其突出形成孤峰;乙处为流水下蚀沉积岩形成的河谷,主要受外力作用;丙处有单向层块沉积岩层,且缺少地表植被,又位于断层附近,地壳活跃,易发生滑坡;丁处是典型的向斜成山。下图为某地区洼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10.形成图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11.关于该地貌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表常见地貌有林、石柱B.地下常见地貌有石钟乳、溶沟C.所在区地下多发育有暗河D.多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10.A读图可知,该地地表有天坑(深洼地)、地下有溶洞和石笋,根据这些地貌特征可判断该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因此图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溶蚀),A符合题意;溶洞中的石笋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但整体上以流水侵蚀为主,排除B;喀斯特地貌一般分布在流水作用明显的较湿润地区,因此风力侵蚀和风务堆积作用不明显,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无关,排除CD。故选A。11.C据图判断,该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表常见地貌有峰丛、峰林、孤峰、溶沟、落水洞等,地下常发育有溶洞,洞内往往有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暗河)等,C正确;石柱是地下地貌,A错误;溶沟是地表地貌,B错误;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沿海地区相对较少,D错误。故选C。

9下图为钟乳石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钟乳石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溶蚀B.风力堆积C.流水沉积D.冰川堆积13.钟乳石分布地区地表常见的地貌景观有()A.黄土B.峰林C.沙丘D.角峰12.C钟乳石是由于含有碳酸氢钙的水分解形成碳酸钙沉淀而形成的,属于流水沉积作用,C正确;流水溶蚀一般形成石林、溶洞等,A错误;风力堆积一般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沙丘等风力沉积地貌,B错误;冰川堆积一般会形成冰碛地貌,D错误。故选C。13.B钟乳石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表常见峰林等地貌景观,B正确;黄土和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AC错误;角峰属于冰川侵蚀地貌,D错误。故选B。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戊地海拔可能是()A.1190mB.1210mC.1170mD.1230m15.甲、乙、丙、丁四地中不可能发育河流的是()A.甲B.乙C.丙D.丁16.图示最低区域在地貌上属于()A.谷地B.山峰C.天坑D.地下溶洞14.B

10读图可知,左下部是一个天坑,天坑外部等高线位于图上部的1200和1220范围内,因为是天坑,天坑内地势低,故天坑外部等高线数值应是1200m,戊位于1200和1220等高线之间,其海拔范围是1200~1220m,故戊地海拔可能是1210m,故选B。15.B读图可知,甲、丙、丁等高线均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可能发育河流,ACD不符合题意;乙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山脊为分水线,最不可能发育河流,B符合题意。故选B。16.C陡崖小短线代表地势降低的方向,根据陡崖面朝向可知,图示最低处为左下部,四周高,中间低,等高线重叠,坡度大,故该处为天坑,C正确;该地貌位于地表,不是地下溶洞,D错误;山峰中部高,四周低,谷地等高线凸向高处,AB错误。故选C。古丈县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的武陵山区古丈县西北部,红石林岩石形成历史约有4.5亿年,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物质。红石林的色彩会因天气而变,晴天望之,一片紫红,阵雨过后,顿成褐红,宛如一幅山水画,雨过天晴,无数石峰又魔幻一般从边缘由褐红变成紫红,此时颜色鲜艳,如工笔重彩,须臾之间,变化多端,令人惊叹。据此回答17~18题。17.古丈县红石林的形成过程最可能是(  )A.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岩浆侵入—地壳下沉—外力侵蚀C.外力沉积—岩石变质—外力侵蚀D.地壳下沉—外力沉积—外力侵蚀18.下列与古丈县红石林成因类似的景观为(  )A.新疆“蘑菇石”B.贵州织金洞C.庐山“飞来石”D.黄山“猴子观海”17.A 红石林岩石形成历史约有4.5亿年,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物质,说明岩石类型为沉积岩,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形成沉积岩后,经过地壳上升运动,出露地表,后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现在的石林景观,所以图中的地貌形成的过程是: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选A。18.B

11古丈县红石林为碳酸盐物质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为喀斯特地貌;新疆“蘑菇石”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贵州织金洞为流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B正确;庐山“飞来石”和黄山“猴子观海”为花岗岩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下图为某种地貌发育过程图。读图,完成7~8题。19.按地貌的发育过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乙→甲→丁D.甲→丁→乙→丙20.该地貌景观的特点是(  )①多溶洞、峰林 ②地表崎岖不平 ③岩石呈深红色 ④西北地区广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B 读图分析,图示表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其正常的顺序为:乙,地表水沿石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下渗;丙,地表水沿石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丁,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进一步溶蚀形成溶洞;甲,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故选B。20.A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特点是地表崎岖不平,地下多溶洞,地表多峰丛和峰林,①②正确;丹霞地貌的岩石呈深红色,③错误;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高温多雨的西南地区,④错误。故选A。天坑是四周岩壁陡直、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的大型塌陷漏斗,其发育在特定的岩溶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环境下,是一种独特的喀斯特景观。下图示意天坑形成与演化过程。据此完成21~23题。21.关于天坑发育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岩层断裂发育 ②石灰岩层厚度小 ③岩层走向平缓④地下河水位浅

12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2.巨量崩塌物造成地下河通道的阻塞和改道,会促使流水对岩石(  )A.溶蚀、冲蚀增强B.溶蚀减弱、冲蚀增强C.溶蚀、冲蚀减弱D.溶蚀增强、冲蚀减弱23.天坑的形成归结为流水对崩塌沉积物的(  )A.冲蚀作用B.溶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21.A 读图可知,天坑发育的基础为裂缝发育,然后地表水沿裂缝下渗,发生侵蚀作用,而天坑的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说明当地石灰岩层厚度大,①正确,②错误;从图中岩层层序界面看,该地比较平缓,容易被侵蚀,地下河水位的深浅与天坑发育无关,③正确,④错误。22.A 巨量崩塌物的堵塞,造成地下河河道相对变窄,故流水流速相对增大,溶蚀和冲蚀作用增强。23.C从天坑的形成过程看,在断裂的岩层中,受流水溶蚀作用,大量崩塌物沉积在地下河内,最终由流水将崩塌物搬运到其他地区,使得该地形成天坑,所以天坑的形成归结为流水对崩塌沉积物的搬运作用,C正确;冲蚀作用和溶蚀作用只能使溶洞扩大,不能直接形成天坑,A、B错误;大量崩塌物沉积不会形成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的大型塌陷漏斗,D错误。九洞天景区位于贵州省大方县境内,自西向东的伏流(地表河流经过地下的潜伏段)侵蚀出庞大的洞穴系统,其中二洞天伏流大厅就像一条有“顶盖”的岩溶峡谷。下图为“二洞天伏流大厅纵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24.二洞天伏流大厅南壁侵蚀更强烈的原因是(  )A.重力B.地转偏向力C.岩性D.溶蚀崩塌25.二洞天伏流大厅侧蚀最强烈的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南极长城站处于极夜时期B.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C.北京的白昼比广州长D.珀斯地区天气干热

1324.B二洞天河流是自西向东的伏流,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右侧是南侧,故伏流大厅南壁侵蚀更强烈,B对。两岸均受重力影响、岩性相同,A、C错。溶蚀崩塌是侵蚀的结果,D错。25.C二洞天伏流大厅侧蚀最强烈的季节是夏季,大气降水多,河流水量大,侵蚀能力强。北半球夏季,南极长城站位于南极圈外,没有极夜现象,A错。密西西比河处于丰水期,B错。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京的白昼比广州长,C对。珀斯地区位于南半球,此时是冬季,属于地中海气候,温和多雨,D错。如图示意浙江兰溪某喀斯特溶洞断面。该溶洞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在不同高度分布着三层水平溶洞,水平溶洞存在规模差异。据此完成26~28题。26.目前空间规模持续扩大最显著的是(  )A.①B.②C.③D.④27.该地下河水量最大的时期为(  )A.①形成时期B.②形成时期C.③形成时期D.④形成时期28.推测该溶洞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上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上升26.C 读图可知,③处的溶洞处在初期发育阶段且该处海拔较低,大量地下水可汇集到此,更有利于溶蚀作用的开展;①处的溶洞规模目前已经较大且该处地形坡度较大,水体不易积存,水体溶蚀作用较弱,后续扩张速度放缓;读图可知,②处地形坡度较大,水体不易积存,不利于溶蚀作用的进一步开展。读图可知,④是地下河道而不是溶洞。因此,目前空间规模持续扩大最显著的是③。故选C项。27.A 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分析。读图可知,①溶洞高度最高,该时期是该区域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早期阶段,溶洞规模最大,水分下渗量大,此时地下河规模最大,后期随着地壳不断抬升,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的侵蚀溶蚀向下发展,到了②③时期,地下河水量变小,这一点从溶洞规模变化可推知。因此,该地下河水量最大的时期为①形成时期,可知B、C、D三项错误,A项正确。故选A项。28.D

14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分析。读图可知,该区域的溶洞从右向左依次降低呈阶梯状分布,这种溶洞阶地是由于地壳上升与流水溶蚀作用共同形成的。图中溶洞从右向左共有三个层级,因此可推测该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上升,可知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读下图,完成29~30题。29.图中(  )A.①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核B.形成①②处岩石的地质作用相同C.断层发生在岩层③形成之后D.④处溶洞景观由岩层断裂下陷造成30.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云 ②新 ③秦 ④宁 ⑤桂 ⑥青A.①④B.①⑤C.②③D.⑤⑥29.C 结合图例可知:图中①处为岩浆岩,一般认为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A错误;图中①为岩浆岩,因岩浆冷却凝固而成,②处为变质岩,因变质作用而成,B错误;断层穿过岩层③,因此应发生在岩层③形成之后,C正确;④处溶洞景观由流水溶蚀而成,D错误。故选C。30.B结合图中溶洞等信息可知,甲地峰林景观是喀斯特地貌,多出现在云南(简称云或滇)、贵州(简称贵或黔)、广西(简称桂)等省区。故选B。二、非选择题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占据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什科茨扬溶洞群位于斯洛文尼亚,这里月降水量平均在110~160mm左右。夏季平均气温约为21℃,冬季并不寒冷,平均气温为-0.6℃。下图是巴尔干半岛及其周围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15(1)读图分析巴尔干半岛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说明什科茨扬溶洞群所属的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3)简述什科茨扬溶洞群的形成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31.答案 (1)地处南欧东部,欧、亚、非三大洲之间,是欧、亚联系的陆桥,南临地中海重要航线,东有土耳其海峡扼黑海的咽喉,北部有多瑙河及其支流萨瓦河沟通欧洲大陆,水路交通便利,因此地理位置极为重要。(2)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石灰岩广布;气候温暖湿润;流水作用显著。(3)溶洞形成过程中,导致地表径流下渗严重,地表水资源短缺;丰富的降水加剧水土流失,使地表破碎(崎岖不平);土壤受侵蚀严重导致退化,土层变薄,植被减少。

1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