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处理设施设计技术规范

中水处理设施设计技术规范

ID:82288967

大小:4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10-15

上传者:万里一叶飘
中水处理设施设计技术规范_第1页
中水处理设施设计技术规范_第2页
中水处理设施设计技术规范_第3页
中水处理设施设计技术规范_第4页
中水处理设施设计技术规范_第5页
中水处理设施设计技术规范_第6页
中水处理设施设计技术规范_第7页
中水处理设施设计技术规范_第8页
中水处理设施设计技术规范_第9页
资源描述:

《中水处理设施设计技术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中水处理设施设计技术规范9.6.1中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按下式计算:(9.6.1)式中q——设施处理能力(m3/h);QPY——经过水量平衡计算后的原水水量(m3/d),宜按中水日用量的110%~115%;t——处理设施每日设计运行时间(h)。9.6.2常用构筑物(设备)的设计参数。1化粪池。化粪池容积按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不小于12h计算。2格栅。1)型式:宜选用机械格栅。2)数量:①当原水为杂排水时,可设置一道格栅,栅条空隙净宽不大于10mm;②当原水为生活污水时,可设置二道格栅,第一道为粗格栅,栅条空隙净宽为10~20mm,第二道为细格栅,栅条空隙净宽取2.5mm。3)格栅流速宜取0.6~1.0m/s。4)设在格栅井内时,格栅倾角不宜小于600

1。格栅井须设工作台,其高度应高出格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m。工作台宽度不宜小于0.7m,格栅井应设置活动盖板。3毛发聚集器。1)以洗浴(涤)排水为原水的中水系统,污水泵吸水管上应设毛发聚集器。2)毛发聚集器应按下列规定设计:①过滤筒(网)的有效过水面积应大于连接管截面积的2倍;②过滤筒(网)的孔径宜采用3mm;③具有反洗功能和便于清污的快开结构;④过滤筒(网)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4原水调节池。1)容积计算见9.4.5条2款。2)池内宜设曝气多孔管,曝气量不宜小于0.6m3/m3.h。3)池底应设有集水坑和泄水管,并应有不小于0.02的坡度,坡向集水坑,池壁应设爬梯和溢水管,当采用埋地式时,项部应设人孔和直通地面的排气管。4)中小型工程的调节池可兼用作提升泵的集水井。5中水调节池。1)容积及高位水箱计算均见9.5.4条2款。2)自来水补水管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①

2自来水的应急补水可设在中水调节池或高位水箱中;但要求只能在系统缺水时补水,补水控制水位应设在缺水报警水位。②管径按中水最大时供水量计算确定。③补水管上应设水表计量。④应有确保不污染自来水的措施。3)池(箱)应设溢水管、泄水管、人孔及爬梯等设施。6沉淀(絮凝沉淀)。1)初次沉淀池的设置应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工艺等因素确定。①原水为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时,设置调节池后可不再设置初次沉淀池;②原水为生活污水时,对于规模较大的中水处理站,可根据处理工艺要求设置初次沉淀池。2)二次沉淀池。当处理水量较小时,絮凝沉淀池和生物处理后的沉淀池宜采用竖流式沉淀池或斜板(管)沉淀池,水量较大时,应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有关部分设计。3)竖流式沉淀池设计数据:①表面水力负荷宜采用0.8~1.2m3/m2.h。②中心管流速不得大于30mm/s。③中心管下口应设喇叭口及反射板,板底面距泥面不小于0.3m;排泥斗坡度应大于450(一般宜为550—600)。④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边与有效水深比值不大于3。⑤沉淀时间宜为1.5~2.5h。⑥沉淀池宜采用水力排泥,静水压力不应小于1.5m。

3⑦沉淀池集水应设出水堰,其出水最大负荷不应大于1.70L/s·m。4)斜板(管)沉淀池设计数据:①沉淀池宜采用矩形。②表面水力负荷宜采用1—3m3/m2.h。③斜板(管)间距(孔径)宜大于80mm,板(管)斜长宜取1000mm,倾角为600。④斜板(管)上部清水深度不宜小于0.5m,下部缓冲层高度不宜小于0.8m。⑤停留时间宜为60min。⑥进水采用穿孔板(墙)布水,出水采用锯齿形出水堰,出水最大负荷不应大于1.70L/s·m。⑦采用水力排泥时,静水压力不应小于1.5m,排泥管直径不宜小于80mm。⑧ 斜板(管)沉淀池应设冲洗设施。7气浮。1)气浮处理由气浮池、溶气罐、释放器、回流水泵和空压机等组成,宜采用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气浮方式。流程见图9.6.2—1。2)气浮池。矩形气浮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气浮池进水部分设反应室,反应时间为10~15min,进入反应室的流速宜小于0.1m/s。

4②接触室水流上升流速一般为10~20mm/s。③气浮池有效水深为2~2.5m,超高不应小于0.4m。④气浮池分离室水力停留时间不宜大于1.0h;池内水平流速不宜大于10mm/s;表面负荷取2~5m3/m2.h。⑤气浮池顶应设集沫槽,可采用水冲溢流排渣或刮渣机排渣。3)加药:气浮池需要投加混凝剂,必要时还可投加助凝剂。①混凝剂采用硫酸铝或聚合氯化铝;助凝剂为PAM;②投药点在原水泵吸水管上;③按处理水量定比投加,并充分混合。4)溶气罐:①溶气罐的水力停留时间宜为1~4min;②罐内工作压力采用0.3~0.5MPa;③罐内装有填料,高度为1~1.5m;罐高为2.5~3.0m。5)释放器:①布置在气浮池的接触室内;②释放器数量根据回流量和释放器性能确定。6)回流水泵:①根据回流比和溶气罐设定压力进行水泵选型;②回流比取处理水量的10%~30%。7)空压机:①空压机选型根据气水比和需用空气压力选定;

5②气水比按体积计算一般空气量为回流水量的5%-10%;③空气压力一般选用0.5-0.6MPa(表压)。8生物接触氧化。1)生物接触氧化池由池体、填料、布水装置和曝气系统等部分组成。见图9.6.2-2。2)供气方式宜采用低噪声的鼓风机加布气装置,潜水曝气机或其他曝气设备布气装置的布置应使布气均匀,气水比为15—20:1,可按BOD,去除负荷高低取值,溶解氧含量应维持在2.5~3.5mg/L之间。3)接触氧化池处理洗浴废水时,水力停留时间不应小于2h;处理生活污水时,应根据原水水质情况和出水水质要求确定水力停留时间,但不宜小于3h。4)接触氧化池宜采用易挂膜、耐用、比表面积较大、维护方便的固定填料或悬浮填料。当采用固定填料时,安装高度不应小于2.0m,每层高度不宜大于1.0m,当采用悬浮填料时,装填体积不应小于池容积的25%。5)接触氧化池曝气量可按BOD,的去除负荷计算,宜为40~80m3/kgBODs。6)填料的体积可按填料容积负荷和平均日污水量计算,容积负荷一般为1000~1800gBOD5/m3·d,优质杂排水和杂排水取上限值,生活污水取下限值,计算后按接触时间校核。

67)接触氧化池宜连续运行,当采用一班制或二班制运行时,在停止进水时要采用间断曝气的方法来维持生物活性。9过滤。1)中水过滤宜采用过滤池或过滤器,当采用新型滤器、滤料和新工艺时,可按实际资料设计。2)采用压力过滤器时,滤料可选用单层或双层滤料,滤料常用石英砂、无烟煤,常用过滤设备的技术参数见表9.6.2。10活性炭过滤。1)活性炭过滤是一种中水进行深度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去除常规处理方法难于降解和难于氧化的物质,以及除臭、除色、及去除有机物合成洗涤剂等。2)活性炭过滤通常采用人工更换炭的固定床,压力式过滤器数目不少于两个,以便换炭维修。3)反洗时间10~15min,冲洗水量为产水量的5%~10%。表9.6.2常用过滤设备的技术参数设备类型滤速(m3/h)反冲强度(L/m2·S)反洗时间(min)最大运行阻力(m)滤料级配粒径(mm)厚度(mm)石英砂压力8~1012~155~7≯9石英砂0.5-1.0600~800

7过滤器承托层3~25250~350双层滤料压力过滤器1210~12.58~15≯8上层无烟煤下层石英砂500250承托层3~25250~3504)活性炭高度应根据出水水质和工作周期决定:①一般不宜小于3.0m,常用4.5~6m串联进行;②过滤器中炭层高和过滤器直径比一般为1:1或2:1。5)接触时间应根据出水水质要求决定:①当出水CODcr要求为10~20mg/L肘,采用10~20min;②当出水CODcr要求为5~10mg/L时,采用20~30min;③对于物化处理一般采用30min。6)炭的CODcr负荷能力为0.3~0.8kgCOD/kg炭。7)操作压力,3m高炭柱操作压力不超过7m高的水头。8)过滤器应耐腐蚀。9)滤器应装有冲洗、排污、取样等管道及必要仪表。11一体化装置。选用中水处理一体化装置或组合装置时,必须具有可靠的设备处理效果参数和组合设备中主要处理环节处理效果参数。其出水水质应符合使用用途要求的水质标准。12消毒。

81)中水处理必须设有消毒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消毒剂宜采用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或其他消毒剂;②消毒剂宜采用自动定比投加方式,应与被消毒水充分混合接触;③采用氯化消毒时,加氯量一般为5~8ms/L(有效氯),消毒接触时间应大于30min,当中水水源为生活污水时,应适当增加加氯量,余氯量应控制在0.5~1.0mg/L。2)当处理站规模较大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时,可采用液氯作为消毒剂,但必须使用加氯机。3)选用次氯酸钠消毒剂时应注意:①投加量按有效氯量计算,一般商品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为10%~12%;②投加方式:可用商品溶液或用次氯酸钠发生器制取,前者用溶液投加设备投加,后者直接投加。13其他处理方法及污泥处理设计,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要求执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